蝠鲼
กระเบนราหู,幻海异色(港),边境幻梦(台),偷换人生,曼塔射线,Manta Ray,Kraben Rahu
导演:普蒂邦·阿朗潘
主演:万洛普·朗卡嘉德,Aphisit Hama,Rasmee Wayrana,Kamjorn Sankwan
类型:电影地区:泰国,法国,中国大陆语言:泰语年份:2018
简介:在泰国沿海村庄,大批罗兴亚难民淹死在海边。一位青年渔夫在丛林中发现了一个昏迷不醒的男子,他将这个陌生人救回家中。被救的男子一言不发,渔夫给他起名叫通猜。两个男人开始一起生活,并慢慢在彼此之间产生了无言的牵系。渔夫用来吸引蝠鲼(又称“魔鬼鱼”)的闪亮宝石,象征着他们的友情。一天晚上,渔夫登上渔船出海打渔,再也没有回..详细 >
虽然不关心身份替代的隐喻具体表达了什么,但导演的文艺片叙事能力还是能搞出像样的商业电影的
......难逃前辈影响可以理解,就是选难民议题我都觉得可以理解。问题是:1. 单个的镜头还可以,剪辑不想因循守旧但也是毫无章法的发挥。2. 好像说到底导演对阿彼察邦的理解限于灯管和神秘主义。
什么玩意儿
工整的隐喻,迷幻的视听语言,但是身为观众很难get到导演所要表达的情绪。
第一次看泰国神秘主义,看不懂
整体观影过程虽然有点闷但很舒服,不会觉得犯困!画面及镜头运用很有特点!拍森林那几场戏依稀能看到阿彼察邦的影子!前半段略担心会成为一部酷儿电影,后来发现有点低估导演的表达欲!作为处女作,特别值得鼓励
在身体上缠五彩小灯泡立马让我想起阿彼察邦那部短片《镜中忧郁》的海报,结果一看豆瓣标的上映时间两部都是2018年9月7号,前者是在多伦多电影节,本片则是在威尼斯。这也太巧了吧,两位泰国导演是商量好的一起玩霓虹灯美学吗?
东南亚当代电影。
东南亚魔幻现实主义
正是此类电影的存在,给人以“阿彼察邦其实挺好模仿”的错觉。
阿比查邦的神秘主义色彩,泰国总爱玩这种风格的
鲼,读fen,四声
色彩很棒的文艺片
看前半个小时以为是个养成系男友的故事,结果演到后面差点变成狗血三角恋。剧组是买不起霓虹灯管吗?改走“小夜灯美学”也是可以的。贵国到底要出几个邦哥啊?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吗?反正我是完全看不懂这些人在干嘛……
影片里的装置艺术,蛮新鲜的
氛围不错,但节奏真是慢啊。最后一场戏很有意思,一切回归原点。
这个森林充满了尸体,当你濒临死亡时,它们会跟你一起呼吸呻吟。亚洲电影展最后一部居然带给我了惊喜。影片前半段像极了爱情,脏乱差的海边街道与残破房屋,让鱼腥味扑面而来,充斥着一股廉价美感。而森林的传说又让片子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到霓虹灯出现,又将美学进行了一次升级,将氛围拉倒了高潮,几处正面反打配上霓虹灯和配乐,实在是太美太有感觉了(就是男二的长相有点出戏)。森林和海底的廉价的色彩搭配,居然美得我想流泪。配乐非常加分,好几次给人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特别是最后此起彼伏的呻吟,非常惊艳。故事很简单,但是隐喻和留白却做得很好,但容易让人想多。年度十佳。
#PYIFF#这种电影风格算是我最喜欢的类型之一,全片因为隐喻过多而且装置设置性过强,显得故事性很弱,但其实导演本人想表达的远远不及如此。电影通过蝠鲼的象征性,来讨论表面海洋环保,深层移民难民等社会议题。前半段很腐,后半段以散漫的叙事态度来进行身份追寻,结尾点睛。
身份和命运的交换,错位与迷失。泰国的魔幻现实题材挺迷人的。
视觉上还是想象力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