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王朝的最后舞蹈,暗流涌动;MJ的菜鸟赛季;菜鸟在巴黎拿冠军后,被帮主一个白眼;乔二帮主为自我价值(工资排在全联盟第122位)与经理克劳斯的暗战;杰瑞克劳斯与整个team之间(夹在老板)之间的较量;前总统和前前前总统为玄冥二老拉粉儿;大虫的街头怪兽诞生记,柯林斯成就巨星,嬉皮士禅师督促MJ让权——依然是十年的得分王;活塞的私人恩怨,复仇成功的MJ比总冠军还开心;予取予求的神之蔑视,92教训库科奇,共和党人也买球鞋--这是九十年代MJ和六十年代阿里的区别;科比的导师;赌徒人生,嗜赢成性,三连冠的解脱;乔父之死三冠魔咒,无乔公牛赢来“成功”赛季;你可以不喜欢他,但不能否定他;见鬼吧梦想和在座各位都是垃圾的始作俑者;科尔,和神互殴的男人;手套,赢神两手的男人;第二次让公牛抢七的,就是九八年的步行者,也大鸟的第一个教练赛季,米勒菜鸟赛季之后改称老流氓为黑耶稣或黑猫;教训孩子拉塞尔,九七年投进绝杀火箭的斯托克顿,当年获得MVP的马龙,又刺激了老流氓一下,也诞生了著名的“流感之战”,其实是食物中毒,史蒂芬科尔投入了总决赛关键球,媲美帕克森绝杀太阳队的一球;科尔后来又为九八年的与步行者的抢七战贡献关键球;科尔的坚韧性格,也为后来成为成功教练打下基础;来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UCLA的中东历史教授,死于战乱的贝鲁特;乔丹最信任的安保格斯,父亲一般的守护者,一直到他罹患肺癌。
老流氓的天赋:可以完全专注于一件事情。
六亲不认的老流氓,如果你招惹了他,这就属于私人恩怨了。
第三场血虐爵士队四十二分,让对手创造历史最低得分记录,自己全队都得分。
斯隆说,这是总决赛吗??
MJ说其实对于第二退役,他很恼火,你以为他是急流勇退吗,不,他要冲击第七冠!
公牛王朝和飞人,改变了NBA,改变了篮球,改变了美国文化。
拉塞尔防守时脚尖着力,一个头部或者肩膀的假动作就能过掉他。
过去的事物总是那么美,而且加了滤镜。
虽然是纪录片但也有滤镜,就很美。
罗德曼从球馆后门跑出来时外面飘的小雨,落在细草坪上。
第一集末那首Sirius响起来的时候我跳了起来,虽然没经历过却感同身受浑身颤抖。
第二赛季受伤的乔丹是怎么带着更强健的左脚归来的,对我帮助很大。
练力量的时候我一直在听最后一舞的ost,我的左脚踝也终于能支撑住我了。
少年时看乔丹教你打篮球,里面他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变成弹簧人,但是我相信只要多锻炼你的腿部肌肉就一定会有所提高,还有我经常骑自行车。
原来这个爱好是在北卡养成的。
哎。
想起我大学时买了就坏掉的自行车和被室友摔坏的吉他。
有些东西就这么错过了。
乔丹那段自白说的真好,科尔的故事线也很令人感动,没有姑娘喜欢,没有大学offer,从不被看好的小孩到最后绝杀比赛。
他讲这段的时候给我的感觉更多是释怀,乔丹对着摄影机,他对着乔丹,旁若无人的大喊我准备好了、我准备好了。
恍然间镜头又跳到他后来的夺冠游行,科尔在演讲上对大家说我又得在拯救乔丹一次了。
大家当然知道他在开玩笑,但真实已经无关紧要了。
就如同这部纪录片出来以后,以赛亚托马斯和马龙等等一众乔丹的老对手指责影片不真实一样,谁都没法把过去的每一个细节都复刻,最后留下来的,被你相信的,被人传颂的,你所经历的,还有你如何定义你自己的人生,才是真实。
所以我也可以把自己活成英雄主义,只要你相信。
这就是主观的力量。
“你可以打我的脸,但不能踩我的AJ”代表了影响几代人的乔丹篮球文化,和占据耐克半壁江山的潮鞋产业,我与乔丹的联系也更多的是从买了我的第一双AJ (乔一)开始的。
但真正让我对篮球之神更加了解,还是从开始看这部由Netflix拍的纪录片开始。
迈克尔·乔丹,这个一直被称为篮球之神的男人对我们很多90后来说是既陌生又熟悉。
当90后开始看NBA的时候已经是姚明、科比、詹姆斯的年代了。
但是我相信每个热爱篮球的男生的鞋柜里都有一双AJ。
“你可以打我的脸,但不能踩我的AJ”代表了影响几代人的乔丹篮球文化,和占据耐克半壁江山的潮鞋产业,我与乔丹的联系也更多的是从买了我的第一双AJ (乔一)开始的。
但真正让我对篮球之神更加了解,还是从开始看这部由Netflix拍的纪录片开始。
Episode 1凡是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有着极强的使命感和自制能力。
当乔丹加入公牛的第一年,球队的风气非常差,球员们都离不开酒精、毒品和女人。
而乔丹很清楚自己的使命,从第一天开始就不与这些人为伍,坚持自己优良的作风,真的非常人能所及,所以他也得到了非常人能所得到的。
这部纪录片的名字也是禅师杰克逊带领公牛最后一年给97-98赛季定下的主题“The Last Dance”。
即使是现在看来也是一个优雅、文艺且有深意的主题。
用它作为这部纪录片的名字也是完美契合。
最后还是要为科尔没能够带领20年后的勇士队拿下三连冠,成立新的王朝感到可惜啊。
Episode 2每个成功的人都有自己的左膀右臂,乔丹有皮蓬,就如科比当年有奥尼尔、姚明有麦迪、如今詹姆斯有戴维斯一样。
乔丹之所以是乔丹,正是因为他对篮球的崇高追求。
这种追求的高度超过了他自己的健康本身。
即使有伤病的危险,但他还是每天都希望能够上场,并且发挥出最佳的成绩。
Episode 3中国的老话总是那么有道理。
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人行必有我师…… 从公牛的三巨头,到凯尔特人、马刺、湖人、勇士、以及现在的湖人,没有一个球队能靠一个人获得总冠军。
这也再次证明了,篮球不是一个人的运动。
Episode 4胜利都是来之不易的,要经历过数年数月的打磨。
正如乔丹的第一个总冠军一样。
Episode 5这一集,致敬科比。
喜欢鞋的朋友们也必看这集,讲述了乔丹品牌的诞生。
乔丹如此成功和他清晰的认知也不无关系。
即使他的品牌在第一年就卖出了上亿美金的销量,他也非常清楚,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因为他能够打好篮球。
不要以为这种认知很简单。
很多人,非常多的人在获得了一点小小的成就后,就很快找不着“北”了。
很多人认为乔丹鞋助力了乔丹的成功,没想到真实的情况是,他的乔一每场比赛都把他的脚磨出了血。
Episode 6好胜心似乎是每个成功者的标配。
乔丹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 — 享受每一场胜利,甚至有些迷恋赌博。
因为胜利的快感对他来说超过了一切。
我就有这样一个伯伯,也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他没有什么恶习,即使很有钱了也没有说去吃喝嫖,但是他的确喜欢赌博给他带来的快感。
倒也不是说他有多么喜欢赌博本身,而他只是享受赢或者比别人强大的感觉。
Episode 7不得不说,一个完美的成功者背后都有一个美满的家庭,这是一个必要非充分条件。
正如乔丹的家庭一样。
可惜的是他父亲所遭受的不幸。
但他的母亲总是教他要在不好的地方看到好的,要看积极的一面。
所以他感到的积极就是他的父亲亲眼见证了他的三连冠。
但此之后,乔丹便决定了“退休”。
乔丹是一个aggressive的领导者,但是他作为领导者有一点无比让人敬佩的,那就是:他要求队友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他自己亲历而为过的。
这一点已经超过了你一生中可以碰到的百分之九十九的领导或者是你的长辈。
作为一个领导,只有你做到的事情,你才有资格去要求你的下属。
Episode 8乔丹是一个不允许有人比他更强的存在。
Episode 9这集似乎延续上一集继续讲乔丹曾经的那些对手们。
从邮差马龙到米勒都激怒过乔丹,同时也领教了“black Jesus”的实力。
在第二集讲了皮蓬、第三集讲完罗德曼之后,这集又详细介绍了乔丹的第三位“助手”,现任勇士队的主教练科尔。
这从某种意义上和中国的“一个好汉三个帮”不谋而合。
97年总决赛上科尔表面上是投进了最后那个决胜球,实际上代表着乔丹对他的信任,还有他们两人的父亲也都有着类似悲惨的经历。
Episode 10最后一舞 乔丹封神
乔丹的纪录片多多少少十几个。
最有名的一个因该是绝版乔丹(ultimate jordan)。
这个纪录片里大部分当时的视频资料你都可以在Ultimate Jordan里看到。
虽然故事讲述方式不太一样,但是总体上来讲,这个纪录片还是帮乔丹拍马屁,意在拉一群新粉丝。
让没看过那个时候乔丹的人了解一下,继续扶正乔老爷的地位。
这个纪录片本该是五星,因为他做了上述的他该做的事情。
但对我而言,一个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这个纪录片严重缺乏了新鲜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这部片比《绝版乔丹》还要不公正。
我心中一些毫无道理的正义感让我决定写这一篇没人在乎的文章,我既不会发去虎扑,也不会摇旗呐喊自己的观点,但是我提出我对于这个片子里严重偏颇的叙述。
1. 伟大的经理,杰里克劳斯,以及他的老板杰里莱茵多夫。
克劳斯在回忆录写完以前去世了,整部记录片批评他,讽刺他,说他丑陋自卑因此急需自我认可,有着非常高的ego。
最重要的是他拆散了公牛王朝。
内容看似有理有据,其实非常主观,异常扯淡,这无非是几个世界上最有名的运动员和一个经理的Beef。
乔丹等人在媒体上攻击克劳斯几十年,他没有还过口,但是他死了,还要出纪录片批评他,并且非常不公正的指责克劳斯,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小心眼的事情。
杰里克劳斯有一些事实:两届NBA最佳经理,90年代的海外人才挖掘专家,公牛还在夺冠时,他已经飞去看库克奇了。
还弄来了比尔温宁顿(加拿大),卢克郎利(澳大利亚)等除了皮蓬,他用的大部分都是低顺位选秀权选来的球员。
聘用了三角进攻发明者Tex Winter(2018年去世,RIP),反复尝试聘用了海外执教的菲尔杰克逊。
解聘了大牌的道格.柯林斯,扶正菲尔杰克逊。
在公牛问题以前没有任何操作上的失误,签的合同非常高质量,保证了公牛王朝得以建立。
霍里斯格兰特说过,当时不愿意付钱的不是杰里克劳斯,让他走人的是莱茵多夫。
整个纪录片里,莱茵多夫仿佛是一个乔丹和经理的和事佬一样。
实际上因为他的苛刻要求,甚至可以说抠门。
才一部分导致了公牛两个三连冠需要重新换一拨人。
但是不是完全是莱茵多夫抠门呢?
也不是,他的球队耗费在当时也是不可思议的。
在表面上,乔丹带领了一群人获得了6个冠军。
有了乔丹,就夺冠了,多简单啊实际情况是,围绕乔丹建立球队根本不太可能。
直到98年退役,NBA工资帽是不到2700万美元,乔丹一个人3300万美元。
这就好比2020年工资帽1.15亿,乔丹一个人工资1.4亿。
整个公牛队只要有一个乔丹就要交高昂的奢侈税。
但是你还要有另外11个人,球票价格没有巨大涨幅的同时,克劳斯要负责球队盈利。
补充一下知识,在两次CBA(collective bargaining agreement)停摆以前,合同上没有对于球队和球员的保护。
你没有工资最多的限制,年限限制,风险非常大。
当时金州勇士有一年可以跳出的15年合同,给了克里斯韦伯,那时合同上甚至不需要金额。
大卫罗宾逊的马刺合同是年薪=联盟最高薪水两位球员的平均值皮蓬的合同,是皮蓬beef的主要原因。
但是1991年第一个合同谈判时,联盟工资帽虽然知道要暴涨,但是也才1100万。
不到第四年续约的时候,虽然agent反对,大家叫批评不要签,可是这是他自己选择签的。
那个合同很糟吗?
当时知道工资帽要暴涨。
但是联盟工资帽1500时,给了他1800万的续约。
现在1.15亿工资帽,给你个1.5亿的续约,绝对不能算亏待你。
皮蓬对于这个合同后来的不满几乎是到了罢赛的地步。
而且因为合同迁怒于人,非常不爽那些合同比他大的人,尤其是库克奇。
他最看不惯的莫过于库克奇,他在乔丹不在的那年因为禅师给库克奇安排了最后一投,他拒绝执行战术被按在板凳上,细节可以去查一下,我不多说了。
库克奇在关键时刻的表现以后会提,库克奇可没有偏头痛,而且人家是减薪来的美国,当时NBA还没那么富,进入全球化以后才土豪起来,也是靠了梦一队的广告。
然后他到最后几年,非常的不职业,居然从当中口头辱骂攻击总经理,到了后来不是因为有人拦着他要揍人。
这是皮蓬和杰里克劳斯的beef。
然后乔丹。
乔丹不喜欢克劳斯主要是最后几年。
这个纪录片里没有真正的正视乔丹赌博和其它绯闻问题,克劳斯反复强调他是球队重要资产。
他退役回来后(这个为什么退役,没有事实,只有观点,我们放开不谈)。
他的大合同加剧了皮蓬不平衡的心态,乔丹一直嚷嚷着要帮皮蓬出头,但是丝毫没有自己减薪的意愿。
而且后来菲尔也要加薪的时候,克劳斯决定拆散球队重建。
96年底-98年,乔丹和克劳斯关系恶化。
因为他无法控制球队,克劳斯说球员无法赢冠军,球队赢冠军,乔丹感到震怒无比。
可是(这个是观点)我认为克劳斯说的没错,尤其是一个球员拿着超过工资帽不少的工资。
公牛只有乔丹一个人3300万,没有其他人超过500万的。
乔丹确实知道公牛队在赚大钱,但是这个钱不在杰里克劳斯的口袋里,公牛盈利都在莱茵多夫的口袋里。
公牛确实是总冠军,但是总亚军犹他爵士队的总工资支出是公牛的一半。
是的,最后一投,公牛赢了。
但是一只公牛队的工资 = 两只爵士队。
然后到了98年,郎利,罗德曼为首的几个球员身体伤病问题诸多。
皮蓬,菲尔杰克逊等人都涨工资我们如果不是知道后来有停摆短赛季,新的CBA结束后有了最大薪资,新秀合同和合同年限规则等。
但在不知道这一切的情况下,给菲尔和皮蓬涨工资,那么芝加哥公牛当时的工资都要赶上现在的亚特兰大老鹰了。
可以达到工资帽的三倍。
所以是的,在莱茵多夫的示意下,杰里克劳斯要重建球队,改变球队配置。
乔丹反复的说是他拆散了一个王朝。
(观点)但是这个王朝背后也是多少极其困难的,只有那个时代可以实现的一些很厉害的运作,才构成的。
没有杰里克劳斯这个人,封神的也许还是会是乔丹,但这个我们不知道。
但是事实是,乔丹也和皮蓬一样,多次语言上羞辱克劳斯,叫球员一起欺负克劳斯并且设法逼迫他单独坐不同的车不要上球员的bus。
克劳斯可是没有亏待过乔丹。
比较一下万夫所指的杰里克劳斯,选了詹姆斯的骑士队做了什么操作。
选了加内特的森林狼队的操作让球队丢了很多年的竞争力。
现在那么多被称为了不起的经理里面,有几个人可以达到克劳斯水准的?
杰里韦斯特和魔术师这样的超级智囊团也就给湖人争得了3个冠军(然后科比后期又有两个)我不敢说杰里克劳斯是NBA最伟大的球队经理之一,但是如果你仔细看他做的事情你就知道,他的一波操作,在乔丹这样的超级巨星,和莱茵多夫这样的老板中间挣扎,打造出一个六冠球队。
不敢说后无来者,但至少前无古人,虽然也靠着当时缺乏规则沾了光,但他确实是在无人领域航行。
give credit where credit is due。
我说杰里克劳斯是一个伟大的经理毫不为过。
对于一个已经去世的人一堆攻击甩锅冷嘲热讽,尤其是当年自己做的其实很不厚道,这个在纪录片里被洗白,我个人认为很难以接受。
最后,觉得我在替杰里克劳斯甩锅的话,莱茵多夫在纪录片出来后自己承认了自己的小气,并且有些后悔。
https://www.espn.com/nba/story/_/id/29187153/did-1998-the-last-dance-michael-jordan-bulls 2. 库克奇是谁?
他在哪里?
干了啥?
纪录片里没有啊?
看完这个片,你是不是有这个感想,假设你不知道那个时候的公牛的话。
史蒂夫科尔原话:Even today, I’m almost embarrassed, I see these graphics for "The Last Dance,"these promos, and they have Michael, Dennis, Scottie, Phil and me,” Kerr told Lowe. “I understand it. The reason I’m on there is because I’m the one who’s famousbecause I’m the coach of the Warriors, and so people recognize me, and maybe people wouldn’t recognize Toni Kukoc or Luc Longley or Ron Harper. Or maybe their faces wouldn’t mean as much to a young generation because this was 22 years ago.“But that should really be Toni (Kukoc) on that photo, on that promo,” Kerr said. “Because he was an incredible player.”https://www.nbcsports.com/chicago/bulls/why-steve-kerr-almost-embarrassed-be-included-last-dance-ads史蒂夫科尔自己都说,觉得太尴尬了,自己和菲尔以及丹尼斯,斯科特,迈克尔在这个纪录片的海报上,只是因为自己更有名更容易被人出来。
年轻人不认识库克奇,郎利和哈勃。
但实际上该出现在海报上的是库克奇。
这篇文章不是聊球的,所以我们不提库克奇篮球上面的东西,他和迪瓦茨因为政治上的一些问题,恩怨,我们也不提。
但从这个纪录片里,1. 库克奇一直被公牛里的人欺负,尤其是皮蓬和乔丹,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具体原因前面提到过了。
库克奇放弃了欧洲的高新来美国当新秀拿低薪,虽然在最高级别的比赛里,但是他的队友对他并不好。
库克奇表示过,最好的朋友是史蒂夫科尔。
这个没有讲,没有提。
2. 整个第九集,讲对阵步行者第七场,整个段落提史蒂夫科尔的一投,放了他投进两个三分的桥段。
而放库克奇的画面是他被得分了两次,如同防守漏洞一样。
实际上科尔7投3中,库克奇11投7中21分,三分球4投3中。
然后大篇幅讲爵士第五场,没有提到禅师画的最后一投是给库克奇的,然后皮蓬和乔丹上场后讲了几句,然后乔丹自己投了个三不沾。
这个没有讲,这个比赛完全没提库克奇,实际上乔丹28分是26投9中,皮蓬6分是16投2中。
库克奇这一场13投11中,三分球6投4中,30分。
没有提到他,库克奇是谁啊?
整个纪录片里,有许多那些龙套球员,工资500万以下的某某,似乎都只是聚拢在乔丹光环下的一些花朵。
其实如果你愿意花时间仔细研究一下每一个球员的出处,在季后赛和关键时刻的一些表现,你就会明白。
乔丹确实是一个generational级别的超级巨星,历史最伟大的球员之一。
但是不代表他周围的人都是渣渣。
库克奇也好,霍里斯格兰特也好,莱恩哈勃也好,郎利,科尔,帕克森,纪录片不提他们,不代表他们没做什么事情。
我知道,这是一部关于乔丹的纪录片,it's all about Jodan。
但是奥巴马的篇幅都快比库克奇多了,哈勃和郎利更是几乎不存在······我不认为乔丹的伟大有什么需要质疑的我没有想诋毁他的成就,或者说他的不好,但他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这个片子本身:1. 没有什么“秘密的画面"大部分的footage几乎在过去的纪录片里都能找到,糅合一下找一些人采访回忆,就合成个新片了。
2. 作为纪录片,记录的东西实在太具有导向性,我认为这不能算documentry了,这几乎是一个autobiography film,一个自传,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乔老爷宣传片。
纪录片里带私货可以理解,但是你把一个讲了无数遍的东西重新编辑一下再来说一遍,一遍一遍的表达一种观点,自己一手掌握了对那个时代发生的事情的解读。
我觉得有点过了。
关于乔丹,也有很多黑料可以曝出来,但是本片什么都没说。
乔丹仿佛是一个没私生活问题的圣人,他一切的问题就是他太好胜“(competitive)了。
这个,你给小孩子说说就好了,好歹算是在他们心中给你立个碑。
但是我没法买这个账
The Last Dance(最后一舞)播完了,反响如潮。
故事的开始,乔丹进入公牛队的时候谈到对球队未来的期望,他说希望球队能像绿凯湖人76人一样得到尊重。
故事的结束,又一次重复了一遍这个镜头,很明显,乔丹已经完全实现这个愿望,球队荣誉已经远超76人。
说完露出了一副“我把话撂这儿,你以后看我说得对不对”的神情,自信地笑了笑。
整个纪录片的拍摄来自在公牛队97-98赛季开始前,纪录片团队获得允许进入公牛队内部,拍到了这个伟大团队最后一冠的内幕。
而如今2020年,这个纪录片“新鲜”出炉,为疫情中在家的人们贡献了谈资。
片子细节很感人,库科奇的融入,科尔父亲的故事,罗德曼的问题行为与消失,皮蓬的性格和受伤,这一切都让人觉得人物很丰满。
看了纪录片才知道皮蓬总决赛背疼坚持打比赛,原来乔丹流感之战是因为食物中毒,多么像罗纳尔多98世界杯决赛迷失,但是乔丹是神,他撑下来了。
这个片子是拍摄最后一冠的团队,但是也当然有个主角,那就是乔丹。
所以片子的基调就是突出几个主要球员的贡献,乔丹等人是如何在球队离心的时候抗住整个团队,直至夺冠。
片子在乔丹这有绝对的审核权,所以为管理层抱屈的人,真的大可不必,这就不是一个全方位各角度客观中立的片子,没有乔丹许可,你都拍不成。
纪录片以回顾公牛队三连冠最后一年为基础,在时间轴上来回切换,这种手法做得挺好,因为头一个三连冠和后面三连冠球队心态完全不一样,时间切换正好形成一个氛围的对比。
第一个三连冠的时候他们是带着去争取的心态建立王朝,球队是饥渴的,充满新鲜气息。
后三年的公牛队渐露腐朽气息,人心将散未散,以乔丹为核心的团队还希望证明自己。
这个时候更体现了球队核心的价值,不管是乔丹还是皮蓬,都做出了伟大的牺牲和贡献,这才有了完美最后一舞。
最后一舞这个词应该来自菲尔,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想起这个词的,团队快解散了,老板对自己说“你就算82全胜下赛季也不用你了”,他决心要来一出完美谢幕,当然这是因为他有乔丹。
乔丹是神如果你是个篮球门外汉,还想着去了解这个领域的一些事情,你会发现很多观点都是有争议的,只有“乔丹是神”这件事是业内公认的。
说他是神,当然不是说他无所不能,而是他无争议地超越其他同行一个档次,其他人再强跟乔丹也不在一个层次。
这件事他知道,他的队友知道,他的对手知道,所有球迷也知道。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球员即将退役,球队元老都30好几,团队快要分崩离析了,外界还是在关注这个球队能不能夺冠。
因为他们有乔丹这个球员托底,那么获得冠军可能性就是极大的,所有人都无法想象那时候的乔丹会输给任何人。
其实35岁是一个对运动员不太友好的年龄,身体下滑,但是你还不够老,不够获得外界的同情。
你也不再年轻,过去的经验和荣耀在你身上更像是包袱,你必须把球队扛在肩上,否则挨批评的肯定就是你。
即将退役的运动员,最后一年的成绩,一般是不会被过于苛求的。
网球名宿费德勒已经趋于活化石,他的球迷也不会嚷嚷着让他每个公开赛都去夺冠。
绝大多数的球员在职业生涯后期都会出现身体明显的下滑,爆发性和速度下降,和对手的身体对抗方面开始呈现劣势。
35岁的小罗在足球场上步履蹒跚,35岁的詹姆斯已经不能独自带领球队进入季后赛了,防守也开始随意。
但是乔丹35岁的时候,对自己依然严苛要求,他对身体和技术的应用已经趋于化境,这个时候的他是最了解自己的,他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天赋和身体。
对这样一个老将,一般人的理解就是关键时刻得得分,秀一下拿下比赛,普通时刻隐身就可以,但是乔丹能这样吗?
球队中本来就没几个年富力强的球员,皮蓬还受伤,罗德曼老化而且出问题。
乔丹必须像新秀赛季那样,什么都自己扛下来,还要激励队友,在媒体质疑的时候,他要站出来稳定军心说点狠话。
乔丹说话极富攻击性乔丹的确说了很多人不喜欢的话,他的攻击性极强,但是他基本不怎么说大话。
不是你不喜欢的话就不是事实,乔丹的生涯中应该还没碰到过和他棋逢对手的人,所以他面对任何人都会有种傲气,那种“你跟我不一个层次,别嚣张”的自信。
他不光怼球队,怼队友,怼对手,还怼记者。
当记者猜公牛最多5场就会败下阵的时候,乔丹记住每个人说的话,然后一一还击,最后打出"The shot",实现绝杀。
想想在现场被一个球员揭露自己预言失败的尴尬,就觉得很好玩,这个老爷子还很开心地说出来。
当乔丹追着拜伦拉塞尔接连打进绝杀的时候,拉塞尔应该最明白,最不该说大话的不是乔丹,而是那些曾惹怒过他的人。
如此竞争意识的乔丹也有暖心的时候,不过当然不是对对手,是对自己人,柯林斯初次执教很紧张,乔丹安慰他一定会赢下比赛,结果第四节接连得分全场50分逆转比赛。
骄傲,是乔丹的特色,他的竞争性格让他追逐成功,在职业生涯中他曾许诺无数,几乎每个都实现了,在成功中才有了骄傲的资本。
公众号:摇到外婆桥
在硬盘里躺一年多了,这段时间慢慢看完了。
该片从公牛队97-98赛季的第一场开始,期间穿插了前面的五个冠军,同时对多名核心成员的人生经历进行了回顾。
故事的结局现在我们都知道了,那是公牛队第二个三连冠的最后一年。
当时,乔丹、皮蓬、罗德曼、科尔都还在队伍里,教练也依然是菲尔。
那年的决赛G6,我看了电视上的现场直播,暴露年龄了啊。
这次,终于在片中看到了那张惊世骇俗的乔丹6.6秒最后一投的高清原图。
画面中部乔丹起跳出手压腕,球在空中飞行到篮板上沿,被晃倒的拉塞尔刚从地上爬起来转头看球,背景中所有球迷都站着在看比赛,有的人单臂向天,有的人高举双手,有的人抱头张嘴,大部分的盐湖城球迷都是下意识的双手握拳或合十祈祷,有的人更是捂住自己的眼睛不敢看,中间点缀着几个公牛的拥趸,脸上的期待溢出画面。
这张照片,当年是所有关于这场比赛的报道的最佳配图。
回想那时候,我了解乔丹和公牛的消息大部分来自《体坛周报》,还有巨贵的超精美杂志《搏》。
清楚的记得,《搏》当时用两个版面给出了这张图。
感谢这位摄影师,我没找到相关信息,有知道的朋友麻烦留言。
最后一投看完最大的感触就是,乔丹真的是神。
抛开球场上的表现不说,那种每天只能在酒店休息和球馆训练比赛之间穿梭的两点一线的生活,永远生活在聚光灯之下,实在是普通人无法忍受的。
不禁回想起前段时间看的《山月记》里的《悟净叹异》,里面沙和尚对悟空的描述,活脱脱就是乔丹的量身定制说明。
“他不止成为了篮球运动的杰出大使,还成为了美国在海外的大使,也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乔丹和公牛队,改变了文化。
”这个评价可不是我说的,是片中的奥巴马说的。
补充片中的几个小细节。
一个是科尔也有着深刻的丧父之痛。
二是片子里有当时青春飞扬的粉丝小李子画面,当然,斯派克李这样的NBA常客就更不在话下了。
片名“Last Dance”是菲尔给最后一年的公牛训练手册取的名字,我看的版本被翻译成“最后一曲”,个人感觉不如“最后一舞”。
很多人根本不了解97-98赛季神的最后一冠有多难,那一年常规赛60胜球队有4支,东决对手步行者也有58胜的成绩,爵士更是常规赛横扫了公牛,最终导致神失去了主场优势,90年代没有主场优势可以理解为判了死刑,再看队内,克劳斯这个矮胖子的独裁主义导致皮二爷的工资只有区区百万(你怎么不让二爷签十年),矛盾滋生不可避免,队内几乎所有人对克劳斯都有抵触,这其中当然也包括禅师,以至于神至今在采访中都不愿提他,克劳斯曾换走过神最喜欢的奥克利,但是第二次三连冠之前他换来了罗德曼,库科奇,作为球队经理,这一次操作让人不得不承认克劳斯确实慧眼,除此之外不谈也罢。
回到球场97-98赛季季后赛,神那一年35岁,皮二爷33,罗德曼37,哈珀也有34的“高龄”球队平均年龄33岁。
东决与米勒带领的步行者鏖战7场让这支公牛彻底透支,反观爵士只有首轮打火箭稍显费力更是在西决横扫了湖人,以至于爵士有大量的时间去调养生息养精蓄锐,胜利的天枰无论当时谁去看可能都更加倾向于爵士复仇夺冠,但是篮球从来不是一个依靠这些客观因素才能取胜的运动,总决赛G5公牛主场,库科奇高效爆砍30分,皮蓬受背伤困扰手感冰凉仅拿到了6分,神也被爵士的压迫防守最终命中率不足4成,邮差那一场27中17砍下39分最终取胜。
总决赛G6回到盐湖城,这座NBA历史上最恐怖的主场,比赛三节大半爵士始终保持微弱优势,最后3分钟爵士81比79领先,哈珀左侧低位背身要球没有机会,随之分外线乔丹,三分出手短了!
霍纳塞克收下篮板想长传后场拉塞尔,对不起被神无情没收,这个抢断本应该是反扑的开始,没想到罗德曼被斯托克克顿造了一次进攻犯规浪费了这一次宝贵的球权,时间还有2分50秒,暂停后马龙命中一记中投比分来到83:79四分死亡分差,但是神依旧冷静溜底线制造了对方犯规两罚全中,随后两个回合双方都没有命中投篮,比赛进入白热化还有1:20秒。
此时斯托克顿也想造神一个进攻犯规可惜失败了,阻挡犯规神走上罚球线两罚稳稳命中,83平。
随后斯托克顿接到邮差长传命中一记右侧40度角三分,那个三分我现在还记得斯托克顿的脚尖几乎已经碰到三分线了但又刚刚好,篮球应声入网,爵士三分领先比赛还有42秒,这一记三分代表了爵士想拖入抢七的决心,但是暂停后神立刻抢了一个2分,那个上篮动作可能是神职业生涯中最难看的一个打板上篮,总比分来到86:85一分绝命分差,球迷的心已经提到嗓子眼最后时刻胜负难料, 下一个回合,邮差低位接球,神背后鬼魅切球,历史告诉我们机会都是从别人手里夺来的,神拖着沉重的双腿缓慢运球过半场,面对拉塞尔防守,时间还剩8.8秒启动持球右侧突破,随后做了一个急停crossover左手轻轻一推防守者,拉塞尔被晃出九霄云外,23号气定神闲眼神坚毅稳稳命中那记载入史册的Ths last shot !
86:87 准绝杀神的第六冠达成!
拉塞尔曾嘲讽过打完棒球的乔丹,他肯定没想过自己会做一辈子乔丹的背景,本场比赛乔丹砍下45分,库科奇不温不火15分,剩下所有球员最高只有8分入账,这是神的最后一舞,腿上绑着铅块完成的Last dance!
1这几天看The Last Dance,全程心跳飙升,几度哽咽。
简直就是把中学又活了一遍。
有好几个镜头,乔丹在上场前抱着鞋穿鞋带,我问马克思,乔丹难不成每场球都开一双新鞋啊……答曰:那可不。
21984年,Nike的情况并不看好。
彼时公司CEO Phil Knight在写给股东的公开信中,甚至用上了文豪的梗:“奥威尔说得没错,1984果然是艰难的一年。
”就在这年夏天,Nike和一位刚进NBA没多久的年轻球员签下了一份创造了当时记录的高达250万美金的五年合约。
这个钱对于新人来说的确近乎天价,但Nike的要求也很苛刻:乙方必须赢得当年的最佳新人,进入全明星队,或者连续三年平均每场得分在20以上。
Nike打算豪赌一把。
好在这个乙方也没令人失望。
3The Last Dance里说乔丹本来想去阿迪谈合作的,被拒。
Nike来跟他聊合同他都不想搭理,要不是母亲再三劝说,他差点儿都没去和公司高层见面。
可见当时Nike有多惨淡和孤注一掷。
4很难想象乔丹本人也对Air Jordan 1表达了无法摆明了讲的“说不出的滋味”。
也很难想象这双鞋在发布了6个礼拜内卖出了150万双。
Nike原本的最好预期是一年内卖出10万双。
51985年2月,就在初代乔丹鞋AJ1 就要正式上市的前一个半月,NBA给Nike写了封信,说乔丹不能穿这双黑红相间的鞋子上场比赛,因为这“违反了联盟的规定”——当时,所有的球鞋必须有至少51%的白色。
聪明的Nike的危机公关实在太好了。
他们把这个梗做成了广告,继续大肆宣传AJ1。
不得不佩服那个时代的Nike广告创意尽管新鞋其实也出了不同的更加所谓的传统的配色,但Nike依旧让乔丹穿着“违规鞋”上场。
因此,每次乔丹的脚但凡踏上比赛场地,NBA就会对他罚款5000美金;Nike一边交罚款一边乐开了花儿:这么便宜的广告简直是天上掉的馅饼。
6有趣的是,多年之后,有球迷,确切地说是球鞋收藏迷一天忽然想起来这件事,说找一张乔丹穿着违规球鞋的照片,翻遍所有资料却都死活都找不到。
唯一一张能够找到的佐证,是乔丹在1985年参加灌篮大赛时的照片——他的确穿着叫做“Breds”的AJ1,但问题是,NBA的51%白鞋规定并不适用于常规赛之外的比赛。
常规比赛中,乔丹穿的都是同款的”Chicago“配色款,白色更多,绝对合规。
Chicago配色的初代乔丹鞋有位较真的球鞋收藏家不信邪,继续翻找历史素材,终于从一张1984年10月乔丹在纽约麦迪逊花园广场的黑白比赛照片中看到了一双貌似红黑Breds。
然而,仔细一看,这双鞋的鞋舌头和鞋前端和AJ1有着细微差距,而且鞋跟的设计也缺少设计师Peter Moore的标志性手法。
很像AJ1却不是的Air Ships原来这不是AJ1,而是Air Ships——乔丹在AJ第一代于1985年4月出厂之前,其实一直都穿的是它。
所以,“5000刀一场”似乎只是Nike市场推广的噱头而已。
但又有谁会介意呢?
71985年第一代AJ1,目前的市面价在5000美金一双左右。
好玩的是,1994年,当刚刚获得三连冠的乔丹宣布退役去白袜队打棒球时,Nike决定将初代乔丹鞋复刻推向市场。
从1986年就停产 +乔丹鞋系列诞生十周年,怎么看都是难得的大卖因素。
这在现在看来简直是再普通不过的吸金大法了。
然而,看似天时地利人和的稳赚,却成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写的尴尬。
Nike这次复刻了“违规鞋”Breds和“芝加哥”两款配色,把价格从十年前的65刀小小地涨到了时令价80刀。
谁都没想到这批鞋完全卖不动,价格最后甚至降到了20刀,还是各种滞销。
现在,1994年的这波儿初代复刻市面价格大概是1500刀上下。
81994年虽然遭遇滑铁卢,但复古风开始渐渐成气候。
1982年首度问世的Air Force 1在2002年成就了Nelly的一首年度rap金曲,人们对于球鞋的喜好也从“崭新崭新”的转向脏旧范儿。
乔丹在1999年复刻了AJ4系列,2000年复刻了5、6和11系列。
然后在2001年,终于再度复刻了初代乔丹鞋,这回一共有7个配色。
9乔丹本人最喜欢的乔丹鞋不是初代。
据他本人在接受采访时的说法,他最爱的是11,也就是在电影Space Jam里穿的那双——虽然专家们说11的设计对于篮球运动者来说并不友好。
他初次夺冠时穿的也不是初代,而是黑红款的6。
在电影《空中大灌篮》里穿的11代。
(纪录片里说拍这部电影时,乔丹每天早六到晚六拍摄,晚上收工后还邀请NBA的球员们到摄影棚来跟他打比赛。
)
初次夺冠时穿的6代102019年,AJ1发布了80多款全新配色,AJ4发布了18款。
跟Dior合作的初代乔丹鞋马上要开卖了,售价预计在2000刀。
我只买过一双AJ1,死亡芭比粉,去年买的,穿过一次被闺蜜看到很喜欢,就干脆送她了。
AJ1就像初恋,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再见面已物是人非,毫无波澜。
曾几何时,篮球恨不得比我的生命还重要。
对我来说,乔丹之后,再无篮球。
我还是更想念高中时不睡觉不写作业看乔丹打球为输一场球趴在课桌上哭一天没钱买AJ然后每个礼拜把周末加课的午饭钱省下来买只玻璃瓶的佳得乐攒够几瓶去换张乔丹海报都无比兴奋的那段时光。
谁说人不能飞翔?
让一个不怎么打篮球的孩子爱上NBA,好一个Micheal Jordan。
乔丹是我心中最伟大的运动员,任何篮球运动员与他相比都稍显逊色。
这种感觉源自于乔丹的mentality,他是野兽,是战士,除开历史级别的天赋,让人叹为观止的球场表演,意志力是让我折服的更深层次原因,以至于每当我在追寻一个目标的时候我就想若换作是乔丹,他会怎样。
NBA漫长的历史你方唱罢我登场,不是再没出现天赋怪,而是没有第二个人像乔丹这样渴望胜利。
我爱踢足球,我没有一张足球海报,但我寝室衣柜上贴着乔丹的海报。
1、真•爽文,但这爽文属于神级王者,普通人力不能及,无论如何都没办法。
而被没办法的那些人叨逼叨,对神来说大概是最大的困扰。
谢谢你肯下凡表演打球,你实在是辛苦了!
2、乔丹确实是神级的,极度专注到可以屏蔽一切,极度专业到可以牺牲一切,极度强硬到可以得罪一切,极度好胜但输得起。
3、有一颗“输得起”的心在竞技体育上非常重要。
“输得起”指的是输了不逼逼,自己练更狠、站更稳、爬更高。
被打爆就躺平投敌、还开小号上网和凡人对骂那是神能干的事吗?
从入行就被联盟横捧、然后开创了超巨报团先河那是神能干的事吗?
不服就是干,输了在黑名单上记黑账,然后再上场干爆你,就算蹿稀也能干爆你。
4、还要够“独”,就是心理上够强硬,也要够担当。
在平时会让队员觉得不好处,上赛场那最后一球老子就是要自己搞定,传球?
不存在的。
你脑海里会有很多很多乔丹科比的绝杀画面,为什么不记得詹姆斯有那么多?
因为他选择的是传球啊。
所以科比最像乔丹,而威少最像科比(此处不论实绩和绝杀命中率,只是说脾性)。
在卡哇伊离开马刺之前,你也会听到乔丹那一辈老家伙对他的欣赏。
爵士和米勒也是配得上乔丹的对手,虽然乔丹估计是真恨他们哈哈哈。
但你有听过乔丹打心眼里欣赏那位“小皇帝”吗?
肉搏强硬的黄金九十年代过来的人,怎么可能看得上他(不否认詹姆斯人很好,以及他经纪人是真的强)。
不过从脾气的强硬度上来说,邓肯算特例,是自成一派的另一种真•大佬。
5、在百年难遇的疫情停摆期上线这部片真的搞事情,重开赛时只会让真球迷(不是赢球蜜的)、老球迷(见过黄金时代的)愈发感慨货比货得扔。
通常看联盟第一人或联盟前五人是谁,就能管中窥豹NBA当下的整体水准如何。
大卫·斯特恩在职时将NBA的商业价值和影响力最大化了(此处拉踩肖华),但如果不是同期天降乔丹,他的商业推进还会那样顺风顺水吗?
NBA还会是现在这样吗?
当然,时代变迁本身没毛病,社交媒体会带来更多嗡嗡声和干扰,钱色上也会有更多的诱惑。
球员追求商业价值也没毛病,“忠诚”是看缘分的事儿,更多的是难得一遇的情感,而非义务。
就像“快乐篮球”本身也没毛病(虽然我是赞同“三分球毁掉联盟”的),但得看你作为一个联盟领军人物时,是推动了这项运动的发展、还是开了历史的倒车,这也是关于审美的塑造以及人生观的体现,对球迷来说就是追星嘛,虎扑jrs除了不用打榜和粉圈没啥本质区别。
不过说到底最终还是会回到“专注、专业、强硬和是否有好胜心”上来,有历史地位的球员,每一个都要经得起这几条的洗礼。
哦对,还有时间的洗礼。
所以等十年二十年后,我们再来看詹姆斯和科比的历史地位会怎么变好了。
我们唯一知道的是,乔丹的历史地位怎么都不会变。
他让世界知道了篮球,并“逼”着你不得不、爱上你可能并不会爱上的篮球。
6、1998年6月,上初中的我们临近期末了。
因为乔丹,那时候不少男生自然是看球的,而女生则因为灌篮高手多少也会“知道”篮球。
我虽然是女孩,但早就被我爸带着看公牛和意甲。
G6的那个上午我到现在都记得,进班的第一句话,就是坐我后排的男生问我“谁会赢”,我说“不好说,那可是盐湖城啊。
”一上午都很焦躁,因为只能中午放学回家吃饭时才能看到结果。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等我真站到盐湖城的大雪山前面时,心底又冒出了那种焦躁:“啊,这就是曾经乔丹最难打的那个盐湖城啊。
”我是看过乔丹拿总冠军的人。
这是一件非常,非常,非常,非常,荣耀的事。
7、单从纪录片的角度讲,后五集明显好于前五集。
最后吃个瓜,我们看见了米勒、斯托克顿和佩顿,你说为啥没马龙?
改变了篮球这项运动精神内核的男人,永远且唯一的“篮球之神”。
三星只因为对篮球热情一般
造星创造的最霸权运动员
看完这部纪录片就能明白为什么篮球之神不是Kobe、不是LBJ、不是Curry,能够以一己之力带领球队两夺三连冠,可以横行霸道、为所欲为、毫无忌惮让所有人闭嘴的篮球之神有且只有一个——他就是MJ。
第三顺位 有菲儿杰克逊这样的历史第一主教练 有皮蓬有2届最佳防守球员罗德曼
神迹 篮球之神乔丹。在乔丹和公牛队的加持下本片的亮点就是珍贵的胶片影像资料了。#剪辑可参考
深深感慨:乔丹的意志或许在科比等人身上传承下来,但那举手投足间的古风,不存在了。纪录片里成熟时期的乔丹优雅从容,微笑着眯眼摇头,后仰大笑时拍手……仿佛不是篮球明星而是电影明星,是丹泽尔华盛顿,是摩根弗里曼,是怀着美国梦奋斗的一代黑人的代表。后来,艾弗森让嘻哈文化风靡世界,而后就是球员穿上正装却依旧做作乏味虚无的社交网络时代……整部纪录片双线并行,一条是97-98赛季的“最后一舞”(队内矛盾近乎不可调和,这是禅师为该赛季预订的主题),另一条是乔丹的公牛历史。其实应该直接命名为《乔丹传》就不会有争议了,主要讲了乔丹的成就,对队友的描述还不够。但乔丹的确就是篮球之神,经得起吹。纪录片拿出来这么多高清视频资料,真是球迷之盛事。
3星是因为媒体,到处都在吹乔丹,还现代篮球下乔丹场均45分!呵呵!厚古薄今,一点都不尊重现在的运动员!
时间线乱七八糟
剪辑很乱
如果字典里“篮球”这个词的一旁配有图片,那这个图片应该只能是迈克尔乔丹。
实话实说 前几集观感特别好 最后两集收尾也还行 但从中段开始叙事与节奏带来的冗长 乏力感过重了 (我不是什么公牛仔 它上面也没写死忠专属 这到底还是个纪录片剧集 所以我很保持我的客观来说) 10集50分钟 来回跟人物 跟时间线拉锯 穿插 拍来拍去 核心还得是MJ 这谁都知道 也能理解 那整个系列的重心怎么来分配 到底是个人英雄 还是团队传记 这也是谈到公牛时 面临的问题 但我看到的更多是MJ的侧写 本事的容量就太大了 纪录片也在想拍的更多 呈现出来给我就很乱 关于叙事部分 时间轴想表达出来的感觉太多 还不如拍部电影纪录片 也许少掉很多东西 但呈现出来的效果反而会更 尤其关于马尔卡龙那个采访 邮差讲的很透彻了 这个纪录片的性质和主题也反映的不能再明了了 Respect×3 王朝与传奇
乔丹时期的NBA,(和好莱坞、美剧一样)是美国影响世界的最好的文化产品。我是乔丹球迷,很好看。但是粉丝向纪录片,一首怀旧金曲而已。
所有篮球选手的排名都只会从第二名开始排 因为goat永远只有一个
评分对不起质量 只能理解为某一种“给自己青春打分”的自我感动 老生常谈 只采纳单方面供述 没有什么营养
青春的回忆
M.GOAT.J
第五集内容挺丰富啊,有科比,有首个双冠,有耐克故事,有梦之队故事,有对飚伊塞亚托马斯,对飚库科奇,reebok奥运领奖服事件。。。第八集则很内幕,乔丹和科尔训练中互相惹毛动手了;拍空中大灌篮的片场,找来了一众NBA球星陪他拍片之余热练;96年夺冠那天是父亲节,夺冠后他独自捧篮球趴在地上大哭不止。Overall, it's a magnificent remembrance of his basketball journey.
倾向太明显,无语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