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尼采哭泣

When Nietzsche Wept

主演:贾米·埃曼,阿曼德·阿桑特,Andreas Beckett,本·克劳斯,Ayana Haviv,凯瑟琳·温妮克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7

《当尼采哭泣》剧照

当尼采哭泣 剧照 NO.1当尼采哭泣 剧照 NO.2当尼采哭泣 剧照 NO.3当尼采哭泣 剧照 NO.4当尼采哭泣 剧照 NO.5当尼采哭泣 剧照 NO.6当尼采哭泣 剧照 NO.13当尼采哭泣 剧照 NO.14当尼采哭泣 剧照 NO.15当尼采哭泣 剧照 NO.16当尼采哭泣 剧照 NO.17当尼采哭泣 剧照 NO.18当尼采哭泣 剧照 NO.19当尼采哭泣 剧照 NO.20

《当尼采哭泣》剧情介绍

当尼采哭泣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改编自心理治疗畅销作家欧文‧亚隆的同名小说。 十九世纪末的维也纳,正逢四十不惑的医学大师布雷尔,突然接到一封意外的来信。寄信人竟然是社会名媛路·莎乐美(凯瑟琳·温妮克 Katheryn Winnick 饰)。虽然突然布雷尔犹豫过,但还是如约前往咖啡馆。莎乐美此番的目的是希望布雷尔能帮助她的亲密朋友——存在主义大师尼采,有一种刻苦铭心的“痛苦感”每天伴随着他。为了医治根本不愿接受治疗的尼采,布雷尔唯有假意装成需要尼采的帮助。整整一个月,布雷尔和尼采在不同的场所进行着深入的交谈。于是,一场一场不知谁是病人,谁是医生的心理治疗就此展开……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索命APP反诈风暴之情爱迷局入间同学入魔了第二季护宝史酷比与超狗小氪:英雄冒险当你沉睡时神探伽利略XX内海薰最后的案件愚弄别动百姓贵族第二季东京公园黑磨坊消失的她午夜先生:小心怪物德州长子第一季熟悉的陌生人奔跑吧梦想失踪者之夜我的事说来话长南极之恋真爱下一位第二季魔侠传之唐吉可德被遗忘的时光明天,妈妈不在超感猎杀:圣诞特别篇漆黑的子弹复合吧!前任毒品网络爱丽丝网游仙境诈欺刑警涡轮增压

《当尼采哭泣》长篇影评

 1 ) 高处不胜寒。

当你的思想到达一个高度,你会发现你自己是孤独的。

周围的人不懂你,周围的人是媚俗的,他们大部分充斥着大同小异般肤浅的人生态度, 他们追求着在你认为毫无意义的生活。

没有人了解你。

你虽然是自由的, 但是内心充满着深深的孤独。

当你在抱怨自己的人生被现实所限制时,你开始想象,如果你曾经的选择不是成为现在的你,你的人生会有如何美好。

可这只是你的想象罢了,没有任何人生是完美的,在你想象的过程中,你终究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光彩面。

你崇尚自由,不屑于被现实中的责任和负担所拘束,你觉得普通男人的世界里被妻儿带来的责任感束缚,你觉得高尚的人生是自由地去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

可是你内心里深深惧怕着一个人孤独终老。

所有的事情都不会是完美的,所有想象终究是想象,你所向往的总会有弊端,这就是生活,你必须面对。

我觉得这部片表现的布莱尔的各种噩梦很特别,特别到让我真正感受到恐惧。

这与现在的惊悚片完全不同。

惊悚片通常虚构一个阴森的场景,透过音乐灯光让你感受切身的恐惧。

可是这一个个噩梦像是完全真实地存在在你的内心里,你的恐惧来自于你的内心。

你的噩梦为什么如此恐怖,恐怖得荒谬,虽然是有一定的夸张,可它们真真切切地反映出你的心理状态。

每一个梦中的让你惧怕的场景,都一定是真实的自己不敢触碰的。

好电影。

我会想要把原著看了,然后把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看一看。

 2 ) 上帝其实从未死去,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来过

这真的是一部高深莫测的片子。

最耐人寻味之处,莫过于观察一个心理医生如何治疗史上最强悍的哲学家——尼采。

一个好消息是,伟大的弗洛伊德先生以年轻帅哥的形式在本片登场;而遗憾的是,在本片中弗洛伊德仅仅是个配角。

电影采用了大量对梦境的描写——不仅包括睡眠中的做梦,也包括片中角色被催眠后看到的幻景。

这些段落看似简单,实则相当考验导演对视听语言的把握能力——你不仅要把梦境视觉化地表现出来,还要加入充满隐喻的文本。

本片在这些方面做得相当成功。

估计一般人会看不下去这部电影。

它不是一部娱乐片,反而带有很多学术探讨的成分。

心乱如麻的人们也可以从这部片中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省——即使你不如尼采那么强悍,人类很多想不开的地方还是共通的。

最后,尼采哭了。

尼采是一个特别孤独的人。

尼采是个天才,可他也是个凡人。

是凡人,就必须承受人类的有限性。

有时候你记住一些事情,往往是因为你选择忘记了更多的事情。

人心其实就是个狭小的容器,它因为平衡所以脆弱、因为不平衡所以坚持。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孤独本身并非某种际遇,本质上还是自由意志个体选择的必然结果。

所以我觉得,那个上帝其实从未死去,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来过。

http://www.leeforce.com

 3 ) 痛苦即真实

真理是由非信仰和怀疑论而来。

是我们创造了上帝,我们又一起杀死了他。

上帝死了。

尼采承受着最深切的绝望。

真理是可怕的东西。

为什么你说上帝死了,而不是从不存在?

在人们的生活中,上帝已经不再作为一种衡量的力量。

如果上帝死了,任何事情都被允许了,没有道德,没有规则。

人是必须被超越的。

人必须向神人进化。

身体的健康和社会和心理的幸福是分不开的。

我发现瞬间野兽般的快感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数个小时的自我厌恶。

因此,这种兽类的快感并不属于我。

每次我尝试与他人建立桥梁,我都被背叛。

他把积极情绪的任何表达都理解为权力的交出。

这让人几乎无法接近他。

我的目标是用十句话说完别人一本书说的。

——我无家无妻无子,我对任何人都没有义务。

我没有压力。

——你极端的孤独本身就是压力。

——伟大思想者自己选择友伴让它疼吧,让它疼吧,你会觉得好些。

任何东西都不能阻碍你内在的超人的生长,如果肉欲拦在中间,那么肉欲必须被克制!

如果你需要生长的喜悦就得准备受一些痛苦。

看这树,如果它要获得这骄傲的高度,就需要雷雨天气——人的认识创造发现——但这些从痛苦中来。

尼采他拥有比任何人都敏锐的关于人类的认知,我想,他也许可能是至今最伟大的心理学家。

让他帮助你,你才能最好地帮助他。

当死亡悄然逼近,生命的价值却会增长,你必须学会说是,对生命的每一刻说是,要热情,有自由思考的精神,超越你的界限,请做个超人!

做个男人,别模仿我,做你自己。

想象你想要的生活,继续想下去,然后你会看到过程,结果,然后你会醒悟,然后你就可以“过别样的生活”了!

孤独只在孤独中存在,一旦分享出来,它就蒸发了

 4 ) 斗士的代价

其实,这部电影,我并不是相当喜欢,因为它没有真正去探讨尼采的理论,以及人性深处真正有待发掘,或者人们不敢面对的东西。

我只想说说我对于尼采的认识。

尼采的人生,其实是个人的杯具,但是他和他的智慧,为人类而存在。

有很多东西,在人的潜意识里,是有真相的,只是你没有智慧,或者没有勇气去思考和面对。

因为那样,会摧毁你一直以来信奉的信仰,你的生活。

这些东西禁锢奴役了你几十年,甚至一辈子,这些是你的所有。

如果你去面对这样的现实,那么你将如戏中的医生一无所有。

你的生活将会支离破碎,你的生命将会被毁灭。

大多的人,都会如片中的医生,选择逃避,最后所谓的彻悟,也只是恐惧失去一切。

这样的代价,只有尼采这样的勇士,才敢于去承担。

尼采最后的疯狂,有偶然的因素,他的家庭,他的周围的环境,他的孤独,都是构成他人生悲剧的成分。

但这出悲剧的上演,其实是必然。

他追寻的真理,其实是对“人”以及“人性”的探索。

三我理论里,本我与超我的有深刻的矛盾。

本我永恒存在,尼采在自我层面里进行对超我的探索,探究人类存在的真理,就必然会遭遇本我层面的矛盾,那些“社会道德”不敢触及的本质,贪婪、自私、欲望等。

尼采甚至对当时封建社会所谓的“道德”也下了战书。

片中尼采口中的“上帝”生于智者,被愚者供奉,最后被你我他杀死,便是此意。

但这样超前的理念和对腐旧教条的批判,不被世人所理解,或者说无人有这样的勇气接受,尼采很快便成了异端,这就注定了他自我世界的孤独。

他的真理,与世界格格不入。

当本我与超我产生的矛盾与压力,在自我层面无法得到宣泄,加之他作为天才那永恒的不被世人理解的孤独,以及对未知的原始渴望与恐惧,这一切就都预示着他一生悲剧必然上演,这些都是他作为人类精神的斗士,必须付出的代价。

 5 ) 尼采式的生活

无意中突然就看了这么一部电影《当尼采哭泣》,出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IrvinD.Yalom的同名小说。

全片主要讲述了著名医生布雷尔接到一个叫莎乐美的女子的会面邀请,请求其治疗患有严重偏头痛且有自杀倾向的著名哲学家尼采。

于是一场奇怪的治疗就开始了。

尼采及其孤傲而具有攻击性,使布雷尔所谓的谈话治疗难以进行下去,所以布雷尔向尼采摊开心扉,并假意需要尼采的帮助,希望以此获得尼采的信任。

但是随着谈话治疗的进行,布雷尔发现自己对尼采的依赖性愈发的强烈了。

自己的危机感越来越强烈,直到最后尼采才真正的谈了自己的状况,留下了眼泪。

“孤独存在于孤独中,一旦分担,它就蒸发了”这是布雷尔最后对尼采所说的。

无疑,尼采是一个怀有深切孤独的人,他的孤独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他的理论,尼采哲学在他的时代是很超前的,而作为其本人自然承受着这份来自觉醒后的深切孤独,而这孤独渗入他的生活把他和周围人隔开,使他对生活有着很大的冷漠感。

美丽的莎乐美显然被哲学家的独特气质所吸引,也使尼采对她和对生活有了新的亲近感,但是莎乐美的拒绝显然使尼采受到了极大地伤害,她与瓦格纳(尼采好友)的亲近同时也使尼采觉得周围的世界深深地背叛了他,从而陷入了崩溃的边缘。

布雷尔的生活显然很有条理,但是潜藏在表象之下的是他对女病人贝沙的性幻想,这件事深深困扰着他,并且影响到了他的生活。

他对贝沙怀有愧疚之情,同时对他看似富足实则缺乏激情的生活产生了厌恶感。

在治疗中尼采显示了极大地强势,因为在对世界的认知上尼采显然是大师,在尼采的帮助下布雷尔终于走出了自己的困惑。

在治疗结束时尼采才讲出了自己的烦恼所在,脱去了自己的孤傲背后的沉重。

但是尼采并没有走出自己的困惑,因为那是一个哲学家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显然不是布雷尔的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

影片实际上是探讨了存在主义的哲学和它对心理学的影响。

通过布雷尔的危机讨论了死亡,自由,孤独和人生的意义。

对于尼采,孤傲使他特立独行,使他获得了真知灼见,但是同时也使他的生活一片混乱。

哲学家大多是孤傲的,但是他们也常常因为孤傲而被生活毁灭。

自由与孤独常常相伴,但爱与理解却常常并不同时存在。

很多时候爱都是盲目或虚伪的,是人性的驱使,矛盾的并存。

一如尼采深爱莎乐美但并不了解,莎乐美以为自己理解尼采,实则不然,她只是被吸引而不是理解。

当莎乐美在医院里找到了尼采,看到了处于癫狂中的尼采拿着指挥棒,站在钢琴山,在幻想中的音乐中大骂瓦格纳时,其实她才开始对尼采有了一点点的理解,但理解了就不爱了。

爱并不来源于理解,理解也不能通过爱获得。

尼采说“任何不曾杀死我的东西,让我更强壮。

”“希望是最大的灾难,因为他延续了人的苦难。

”在生活中,拥有常常是苦难的来源,而虚无却不是解决的办法。

减少依赖,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的。

生活中常常需要很多的代价,但常常不知道自己是否负担得起。

承担得起自由的代价,就不要妄想虚无的假象——被爱与被理解,都是人们制造出来的虚无的形式主义。

存在主义是残酷而真实的存在。

这是悲剧吗?

我不知道,但这就是存在。

有些人无法解开他们本身的枷锁,然而却可以救赎他们的朋友——《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所以尼采救得了布雷尔,但解不开自身的枷锁,尼采早就洞察了这些,他是真正的大师。

现实中的尼采和莎乐美有过短暂的爱情纠葛和瓦格纳有过深厚的友谊,但是在对艺术和哲学的追求中最终使他们走向决裂,在把自己的著作《人性的,太人性的》寄给瓦格纳后两人彻底不相往来。

1889年在都灵的大街上,尼采抱着一批正在受虐待的马的脖子痛哭,最终失去了理智。

尼采的眼泪,从来都不是因为爱,从来不是。

 6 ) 串起片单

片尾字母

关于真实人物,先出场人物1:有口音的美女LOU。

专有她的传记

恋上哲学家 (2016)7.62016 / 德国 奥地利 意大利 瑞士 / 剧情 爱情 传记 / 考度拉·卡布里茨-珀斯特 / 妮可·黑斯特斯 凯塔琳娜·洛伦茨片中人物2:男主布罗依尔医生,本尊照片如下:

片子选角再演绎得算神还原。

看学术书,他提出“精神分裂症”这一概念,由此又不得不提到他著名学生荣格,不在本片中,但相关的危险方法,涉及弗洛伊德。

危险方法 (2011)6.62011 / 英国 德国 加拿大 瑞士 / 剧情 惊悚 传记 / 大卫·柯南伯格 / 凯拉·奈特莉 维果·莫腾森人物3:主角尼采。

尼采奔赴的意大利城市是都灵,此处手动添加

都灵之马 (2011)8.42011 / 匈牙利 法国 瑞士 德国 美国 / 剧情 / 贝拉·塔尔 阿尼亚斯·赫拉尼茨基 / 亚诺什·德尔日 艾丽卡·博克拐个弯儿,当年去旅行,还曾闲得专门按片找地儿

不能读懂些许尼采的波斯预言家书,音乐可以多震撼一下:

理查德•施特劳斯: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唐璜8.9柏林爱乐乐团 / 2007 人物4:弗洛伊德,本片以青年才俊面貌出现:

又能催眠又能分析,梦境里还能追过狂野下水救人。

由他的研究可以蔓延到

歇斯底里 (2011)7.22011 / 英国 法国 德国 卢森堡 / 喜剧 爱情 / 谭雅·维克斯勒 / 玛吉·吉伦哈尔 休·丹西人物5:红头发的年轻漂亮女病人,专业领域的安娜O案例。

意大利曾拍过她的传记

Il giovane dottor Freud (1980)暂无评分1980 / 意大利 / 传记 / Alessandro Cane / Aldo Barberito Marina Berti但语言不通只知道有这部影片,Google过,说她后来写作并积极参加社团从事女性引领工作,具体的资料么……这是本片提到的纪念邮票:

 7 ) 其实狠多人和你一样。

布雷尔医生一直活在 对母亲的回忆里尼采一直活在对莎乐美一厢情愿的感情中而在现实中 俩人却都没察 觉也许这只是一种出于 自我潜意识的屏蔽 人有时候就是会这样 不愿触及心里的伤疤于是将它深埋 久而久之 就习惯了适应了习惯了这种掩饰的方法适应了掩饰后的伪装 也适应了伪装过后的自然习惯 是和意识无关地做出某种行为 适应是无法改变只好接受的最佳借口它们是 这么简单 却那么可怕当遇到心与心的交流这深埋的一切也才会慢慢被挖出来于是布雷尔医生给尼采做心理诊断尼采帮布雷尔医生解开心结其实这一切都是那么需要勇气有抑郁经历的人就知道面对一切是狠要勇气的如尼采无法面对他和莎乐美的事实所以一直隐瞒着还好最终他还是战胜了自己“孤独只在孤独中存在 一旦分享出来它就蒸发了”。。。

这种“ 明天 更美好” 似的 结局往往是 这类 心理治疗片 惯用的因为 现实 中 我们 往往就 逃离 了遇到不 能 改变 的 就 只能 接受了跟着 就 是 暗自 神伤以前 的 我 狠害怕 时间 狠 害怕 睡觉至于 为什么 这样 我 也不想 再 陈述 了 反正 后来我 严重 失眠 了直到现 在 而且 也偏头痛 到 不行不能 说 真的看 了 这片子 就能对 你有 多大帮 助不 过至少 能 让你 感到“你 不是一 个人 在 难受”

 8 ) 当尼采哭泣 —— 心理咨询教学片

影片以哲学大师尼采、神秘美丽的诗歌文学家路.莎乐美和著名医学家耶瑟夫.布雷尔为主线,从莎乐美请求医生治疗尼采头疼病开始了整个的故事。

期间出现了心理治疗史上因移情而闻名的女病人安娜.o以及精神分析创始人西格.弗洛伊德。

整个故事穿插着心理咨询谈话疗法的详细过程,而布雷尔医生就是这个疗法的创始人。

如果你的眼泪会说,他们会说什么?

我的眼泪会说:我们自由了。

在布雷尔医生打开大门之前,你从未让我们出来过。

那你眼泪背后的悲伤呢?

那不是悲伤,是那样一种安慰。

这是我第一次展示我的孤独,它在消融,它在消逝。

以上是医生布雷尔和尼采的对话,是完全的信任让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心结,这是一个成功咨询的案例。

影片是以存在主义心理疗法大师欧文.亚隆的心理分析小说《当尼采哭泣》改编,他通过设计让两位大师相遇,那个时代在他们身上落下的通病,他们各自的智慧和整个咨询过程让病灶得以显现。

最后高傲的尼采留下了眼泪。

对于我,这算是一部心理咨询教学片。

建立咨询关系的重要性、移情、共情、谈话技术、催眠、聆听、提问以及思考方式。

每个要点都在影片中一一呈现出来,让我真实的观摩了一次整个咨询的全过程。

受益良多。

 9 ) When Nietzsche Wept

这是我的小感,因为人生阅历的缺失和对痛苦的感受有限,看电影的感受往往也只能映射到自身发生的一些事情上。

尼采的哭泣是否体现了人类对于人性抗争的艰难甚至挫败?

尼采始终活于自我的幻想中,用语言,用行动,用意志,渴望体现自己是无限自由的,不受原始的欲望的束缚,甚至连友情都没有,多么自由。

即使在他真的遇见朋友,也愿意暂时屈服承认这是友情,他又选择了离开,选择了陌生,因为一旦他接受了熟悉,便是对自己所有思想的背叛。

瓦格纳背叛了他,似乎所有都不是那么迫近的,生命于他是自我,所以思想的亲近是他活着的潜在支撑。

所以,思想是不会背叛他的。

他是得到了快乐,也确实享受着自由?

却为何摆脱不了孤独?

为何人还是会觉得孤独,不断地抗争,与内在,激素或者某种结构,那些构成人的根本的东西在抗争,快乐不能是整份的,而且痛苦越来越激烈,最后陷于疯癫。

超人?

我倒是希望那个医生离开他的家庭找到什么新的,当他说生命只有一次。

最后却是领悟到既在的才是真实的幸福。

寻觅新的应该不能与逃避等同吧?

可惜,在这里和在那里,都是生活这一件事,有什么区别?

嗯,在电影之前的这段时间,我也思考过,但是就像那个医生妻子所说的,陷于词语是愚蠢的,生活还是充满希望和愉悦的,只有你不愿屈服,心里是骄傲的,不想这些,真正实现快乐的感觉,一切思考都是多余的。

最近突然觉得,语言是最没有用的东西,实用主义才能帮助你回答人生的难题。

09.07.14

 10 ) 我们在灰尘中凤凰涅磐

这是观看过电影《当尼采哭泣》后个人的一些理解和想法。

在这里我无意去谈论尼采,更无意像写影评一样叙述故事的梗概,只是站在片中布雷尔医生的角度来观测自己的感受,从中有所体会。

不自焚成灰,又如何在灰尘中涅磐?

当一个人身陷迷茫与欲望中不能自拔时,他需要做的是什么呢?是埋葬现实的束缚,追寻内心的欲望,推卸掉肩负的责任,放手一搏,一切听凭命运的安排,让上帝去揭露真相?还是在一场睡梦中把欲望丑陋,残酷化,让你相信自己拥有的已经够多了,要珍惜现在,重新睁开双眼,去发现至少还有一双眼睛关切地注视着你,自此做一个全新的自己?我们往往由于生活过于平静而寻求激情与刺激,我们内心充满欲望与疯狂的想法,却又不敢正视它们,我们因不敢宣泄孤独而孤独,这时,某人或某物便作为一种媒介以承载那些无以宣泄的欲望,殊不知,这欲望往往与我们童年时的记忆或缺失相关联,而我们却看不清,也无从得知,由此,欲望便更加神秘,难以捉摸了。

欲望,如何界定其道德标准?

放任欲望的表露,我们将会是赢者还是输家?

它是我们必然要正视,严肃以待的意识,若不留意,它便会彻底摧毁我们。

然而面对欲望我们又应如何涅磐?

这便回到了我最初谈论的问题。

我们了解到欲望是真实存在的,明确了我们必然要坦然面对它,以及推测了它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此时,我们要做的是果断地下一个决定——前者要我们绝然切断与现实的联系,放弃所拥有的一切,给自己一个全新的,从未有过的身份,一切从零开始,追随内心的驱使,意识的召唤,做理想中的那个自己;后者则告诫我们要看到欲望的反面,认清欲望的根源,本质,从而否定,抵御它的诱惑,侵蚀,并遵从上帝教导我们的顺从,宽容,以一颗平和的心重新看待现实,发现现实中的美好事物。

前者需要很大的勇气,后者则需要更高的觉悟。

《当尼采哭泣》短评

这是哲学还是装逼,这是高深还是矫情?

4分钟前
  • 杂食动物
  • 较差

把这些大牛人串联起来本就不易,更何况加上心理治疗的主线,欧文亚龙的才华高山仰止。电影关键词:谈话疗法、催眠、梦的解析、尼采、弗洛伊德、布雷尔、莎乐美电影故事精彩,梦的部分尤其画龙点睛,配乐尤其出色,更有那些隐隐的雷声象征,完美契合人物内心。 好想好想快点看到小说版。

8分钟前
  • 信电影得永生
  • 力荐

人总是难以面对内心的孤独感

10分钟前
  • Sru_Qiu
  • 推荐

恶俗无知

13分钟前
  • 蝉鸣知了
  • 较差

得看书,电影看不进去……Katheryn Winnick演的莎乐美是亮点

15分钟前
  • Vale Sail
  • 还行

尼采让那些伟大的论辩变得窘迫上帝的死让我们去更深的思考对爱和事物的痴迷痴迷后的颠覆崩溃最终已决裂而告终为所爱和事物而奔赴然而摆在面前的尽是一片失望拼命的让思绪往回拉停留在一个可能的原点醒来了才知道是一场迂回的催眠学会更加珍惜现在学会彼此关心和爱护他的思想太大大的每天都在颠覆我们彼此间存在的意义

19分钟前
  • ☂jackchen
  • 推荐

尼采荣格改编一生黑

20分钟前
  • zocarey
  • 较差

你经历生命了吗?或者说你被生命经历了吗?你站在生命之外,为你从未经历过的生命悲伤。你想要变得更强大,就必须根植于虚无,学会面对你最孤独的孤独。孤独只在孤独之中存在,一旦分享出来,它就蒸发了。

22分钟前
  • sherishan
  • 还行

糟蹋了小说。

25分钟前
  • 子燕
  • 较差

这是真实历史还是架空的? 合着尼采是心理治疗大师。

28分钟前
  • 雷甲
  • 还行

与尼采无关

33分钟前
  • XD
  • 较差

自欧文亚龙的同名小说改编,话说这小说编的人物就很离奇。不过这片不像07年拍的,倒像是37年拍的。细节处理太像爱德华医生了。

36分钟前
  • 裸踝
  • 推荐

了解尼采的一个角度。囊括了尼采的一些基本思想。觉得尼采被塑造得有一点点猥琐,或者是我心里的尼采被放大了。

41分钟前
  • 我爱蓉
  • 推荐

再次证明小说语言和电影语言是不同的,好的小说未必造就好的电影

43分钟前
  • Tough
  • 还行

这猎奇的片是我在浙大看的第一部公共电影。一定要M一下!

45分钟前
  • 这货是牛奶
  • 还行

喜欢尼采的人都应该看,布雷尔的无意识是我们集体的无意识,我也曾幻想过另一种生活,但每一次自我选择后的痛苦都驱使我回到现在,现在我明白我向往的不是幻想中的生活而是幻想本身,就像尼采说的:“一直在外面和进去再出来是不同的。”

47分钟前
  • 杨旻远
  • 力荐

漏洞百出 迷恋尼采这么久绝不能忍受被拍成这个样子!!那个爱因斯坦造型怎么回事儿!!

52分钟前
  • DrBigglesworth
  • 较差

梦境很乱,小成本电影也不能奢求过多。萨乐美非常惊艳。

56分钟前
  • Bean
  • 还行

看过小说之后对这部电影极其失望

57分钟前
  • 小王
  • 较差

八卦阿,忽然唤起我看尼采的兴趣了。。。

59分钟前
  • 林微云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