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的地方为什么不是我家,我长大的地方为什么要赶我走啊。
我好好过着日子为什么要关心裁员,打工为什么还要听人说产能过剩啊。
生活这么操蛋,你累不累啊。
我捏着加了两块手续费的粉红火车票,手里提着印满了GucciLV的黑色编织包。
五十个小时的硬座怎么这么久啊,第三十八个小时的时候我就只想躺下。
窗外边的菜田在疯狂倒着带,我坐你旁边是不是就能看到它们在拼命往前。
药瓶晃倒了就把药也撒一地吧,其实我不太喜欢吃香辣牛肉面。
我在沙漠中的渔船里撒网,捕到了在雾中看到的远方是海角天涯。
城市森林里的一根钢铁枝桠,吊死了三年前买的情侣诺基亚。
消毒水柜子里为什么有雏菊在开花,大排档里的卖唱怎么还天天跑调啊。
我瞪着比夜里的星还亮的眼睛,可是你说的城市之光到底在哪儿闪烁啊。
你说就算踉跄挣扎也要亲自去看一眼未来啊,因为在梦里你齐肩长发还穿着白色婚纱。
扬起一把黄沙你踮着脚向天边看啊——看啊,那里有一匹白马。
综分7.5,三星~三星半(半星给李倩和新民)电影从异乡打拼的底层年轻人角度切入,落下乡愁的笔墨、现实的留白。
光看简介会觉得这是一部很“丧”很“致郁”的片子,但无论是小姐妹之间还是男女主之间,那种漂泊的相依尽管无奈无望却又透出最温暖的坚守之情。
全片没有太多配乐,歌曲的挑选看得出导演的用意。
主色调偏淡,长镜头如同女主长期压抑的心境,有着沙砾感。
最喜欢的画面出现在男女主站在安全通道门后的那几幕,无论是色彩、构图还是欲言又止的站位。
影片的优缺点还是较为明显的,就我个人而言,影片前半节奏慢,叙事上有冗余之处,对故事的发展、戏剧冲突的铺陈不够精炼有效。
从耀婷坐在医院长椅上哭泣那一段开始渐入佳境,几幕重头戏不算完美但都很有冲击感。
镜头再次放缓后节奏又遭遇了一点损失,直到影片在小段充满暗示的极其文艺的镜头里拉下帷幕。
片中最可爱生动的角色当属李倩,前后期心理变化最大的则属男主角新民。
整体而言,是一部基调不算明快、关注点既主流又边缘、演员表演在线、质量有一定保证的真.文艺片。
#2017金馬影展重複疊加悲劇,反覆述說苦難與悲情,是否更能彰顯個人的價值與存在的意義?
答案在我,大概很明顯。
其實答案是肯定還是否定,個人可以各有解讀,我不喜歡這部電影的主要原因不在個人生命意義有無被表達,而是所有的苦難「竟然」都落在同一個人身上,要說這不是為了悲劇而悲劇,那也是過多巧合的不巧合,都太刻意。
我滿喜歡導演李睿珺上一部作品《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雖然那部也有類似問題,想說的東西很多:隔代教養、留守兒童、少數民族的漢化、草原沙漠化、都市化、宗教、天命等等,但有一條非常清晰而且可愛的主線,就是一對裕固族小兄弟走上尋家的路途,在這個過程中,兩人從矛盾到和解的關係轉化。
這次《路過未來》把故事發生的背景從河西走廊搬到深圳,不講老人小孩,改講年輕人,講製造業衰退、房價過高、職業試藥人、中年失業、打工者的困境、他鄉跟故鄉,講......真的,講太多了。
材料的取捨失當讓電影陷入一種難耐的沉悶與尷尬,你要說此片在模擬記錄片的真實,就有幾點說服不了我,首先是有些配角演員的演技讓人不敢領教,那不是素人的生澀,是故作生澀的造作;其次,女主朋友死於整容手術、親友認屍的那場戲,場景詭異簡陋得令人不敢置信。
而電影裡男女主角作為「深圳漂」他們眼中的深圳,2015年的深圳,又符號而單薄。
更別說,寂寞的城市,孤獨的男女,剛好是網路上長期交談的兩個人,剛好是試藥人跟給藥廠拉皮條的,剛好是同鄉。
社會寫實議題跟言情狗血的情節無法合理相容所產生的割裂感讓我很難受。
至於女主最後夢見的那匹白馬,我不知道對長期關注甘肅、裕固族的李睿珺來說,白馬的具體象徵意涵是什麼,在《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裡面,爺爺死後,小兄弟們也放生了爺爺的那匹白馬。
但是這個意象放在風格更為寫實灰冷的《路過未來》,對我來說有些滑稽,遠不如前作那樣和諧。
楊子姍挺好的,我喜歡她的臉,眉目那麼冷淡、倔強,演得很內斂;尹昉令人驚艷,找了照片看發現還是電影裡更有魅力。
2017.11.5
这是一部反应底层深漂二代社会现实的电影,题材>故事>表演。
首先,谈一下题材及故事。
影片前半部分朴实到没有亮点,像几组干瘪的空镜头堆砌,实际上只告诉了观众一句话,“外来者务工者生活不易”。
影片后半部分略微加上了一点戏剧冲突,却只让剧情有一点起伏,还是保持有气无力的样子。
从整体上来看,影片只是呈现了一些旧的社会问题,比如试药、汗血工厂、看病贵。
但没呼吁出底层人民的新生,也没有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其次,说一下镜头及剪辑。
另一个方面,导演像告诉你,我这是纪录题材,所以要多用长镜头,不要加入多过花样剪辑。
其成片的效果是缓慢的线性叙事,对观众融入剧情并不友好。
再次,聊一下表演。
尹昉很好的塑造出一个正义的小混混角色,相对杨子珊的呆滞表情多了份真实。
杨子珊只表现出了表面上的努力,没有情绪爆发,没有表演出她那种身份最后付出的无力感。
最后,夸一下调度。
影片还是有亮点的,耀婷看窗外的航拍,俯瞰城中村的街道时拍到了新民出去打工,这种调度还是有创意的。
展现深圳城中村和周围楼房的对比时,突显了新民这个底层人物的渺小。
总结,影片入围70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这也是因为戛纳对这个题材感兴趣吧,并不是影片拍的多好,只是切入点选的符合该单元口味。
《白鹤》尚有摄影可言,表达的主题也很贴切,《路过未来》题材也很好,但是故事讲的还是太差了,比白鹤都差太多,杨子姗尹昉演技再好也撑不起灾难级别的剧情与台词,艺术片+家乡片+母校路演的三重加持也无法让人有感觉,导演也没有真正理解工厂众生相,最后,真心喜欢家乡的电影人才,也希望出更好的电影作品,愿导演能够持续进步,在剧作上下功夫,未来出更好的作品。
《路过未来》是一直想看的电影,当时公映的时候排片很少,遗憾错过了。
这电影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拿了不少奖,于是趁热打铁,又来杭州路演,幸运的是,我拿到了杭州电影电视协会的赠票,首先要感谢各位工作人员。
之前只看过李睿珺导演的一部作品《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改编自苏童小说,并不喜欢,看不到导演自己的想法,电影也没什么灵气。
不过,《路过未来》是唯一入围70届戛纳一种关注单元的华语片,鉴于戛纳的威名,还是有些小期待。
因为目前全网无资源,还是不要屏摄了-_-|| 关键,我也是第一次看,还是把注意力放在电影上吧。
整部电影我还是喜欢的,题材挺现实的,讲到了试药群体、农民工群体以及fsk工厂女工群体,对人物的描摹还是挺到位的,映后谈的时候,导演也提到了去工厂体验生活的事情。
导演甘肃人,大西北性格,耿直,甚至说话有点冲,当然,也许是刚刚上影节获了不少奖,总之底气很足,大有一副你不喜欢这部电影,就是不懂艺术的意思-_-||提问环节,竟然无人举手好尬啊,导演也来了一句,杭州的影迷一向慢热!
就在主持人快hold不住的时候,我华丽地举了手,没办法,本人一向拥有救世主的气质^_^可惜工作人员给我拍的照,也不知道去哪里索取,算了,就不炫耀我的盛世美颜了……
问了几个问题:我:周云蓬在那卖唱是什么意思?
李:你觉得是什么意思?
我:大家都去关注萨摩,没人关心在那卖唱的周云蓬。
李:对了。
其实大家都能看出来什么意思,它就是你看到的那个意思。
然后导演又说了一段真实经历,为什么插入这一桥段,就是因为有一次一个跪着乞讨的人无人理会,路人却纷纷围着不远处的一只萨摩,这对他的触动特别大,这让他想到了阶级,不是一个阶级的人就不会互相关心,甚至完全地视而不见。
不过,我还是觉得这段有点突兀,放得位置不对,过于刻意了,当然,我是不会去当面质疑导演的,我他么又不傻……我:女主角的微信名为什么叫“雾中风景”,我知道雾中风景是一部安哲的电影。
李:女主角这个人物有一种雾里看花,朦朦胧胧的感觉。
(有点记不清原话了,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李:我很喜欢安哲,看过他的全部电影。
(虽然没有正面回答,应该还是致敬安哲吧?
)李:你是安哲的影迷吗?
我:我看过两部安哲。
李:我建议你把安哲全看了。
实际上,我感觉导演的结尾其实有所借鉴《雾中风景》,雾中风景的小女孩最后也是暗示被枪杀了,但没有明说,《路过未来》中,结尾女主角骑着白马离开了,有人说是梦,有人说是暗示女主角去天堂了。
我也问了这个问题,导演也是说女主角死了,但是半开放式的结局,没有说得很明白。
导演又说了自己在戛纳的经历,当时国内媒体人纷纷说看不懂,豆瓣只有5点几分,国外媒体的评价还可以,IMDB上有6点七八分,一个墨西哥记者说这简直就是我们国家的现状。
导演又吐槽了某次路演一个内地观众说这是年代戏-_-||他说可能现在观众生活太幸福,居然觉得电影里这些事发生在过去,然后他又说到了阶级不拉不拉不拉……后来其他观众提问,一个男生大概是电影相关学业的,看过之前李睿珺的不少作品,觉得女主角演得女工太时髦,不像之前他的电影里都是非职业演员,看上去比较真实,换言之,他觉得演得比较假呗然后导演似乎就有点急了,说自己在工厂体验,女工就是这个样子的什么不拉不拉不拉。
其实我感觉也比较真实,女工现在大家都觉得很土气吗?
我觉得女主角演得还可以,但亮点是女配角,真的演得非常好,当然,最赞的还是男主角尹昉了,不愧获了上影节最佳男主角。
然后又有一个大概中年女人,说这是发生在现在吗?
应该不太现实-_-|| 又来了一个感觉是年代戏的观众,导演已经无力吐槽,接着她又问为什么叫路过未来,其实导演刚结束电影的时候就解释过了,这大姐是刚到场的吗?
看电影别玩手机啊!
导演彻底爆发,直接说不是我不尊重你,是你不尊重我,我说了这么多你都没听,你还问同样的问题,我拒绝回答,下一位!
然后,云飞兄霸气地问了一个敏感问题:为什么少2分钟,是不是被剪掉了?
导演同样霸气回应,不要阴谋论,去国外电影节都是要拿龙标的,不必要重新剪辑,并且重新剪辑过于烧钱,预算也不够。
为什么少两分钟?
不知道哪个缺心眼(这是我的用词,谢谢)的影迷在豆瓣建的条目,当时只是粗剪版,并没有最终完成。
咳咳后来又说了些什么,没太记住,反正听到导演说现在观众的层次差距挺大的,别看票房多少高,懂电影的观众太少了,看电影看不到点上,希望以后专业的影迷多一点。
咳咳,顿时感觉这不是在说我吗?
纵观全场,还是我的问题专业度最高,并且一下就看出了安哲的痕迹,导演没准要来找我签名了^_^
能找到哪个是我吗?
告诉你,我就是人群中最亮的星!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露水电影
素颜,抹黑粉,化雀斑,这样子的杨子姗让人耳目一新。
《路过未来》是由李睿珺导演,杨子姗和尹昉主演的文艺片,讲述的是,孤独的异乡人行走在各自人生轨迹上,为了实现目标,有的辛勤付出,而有的却不择手段的故事。
简介很清晰的告诉了我们这个故事的本质,换个词来说,其实这就是一部现实版的“深圳女子图鉴”。
杨子姗饰演的就是这么一个在深圳打工的异乡人。
本是跟随父母来到深圳的耀婷,却由于突如其来的变故不得不独自留在深圳,独自打拼。
她想要在深圳扎根,想把父母接来养老,就必须要有一套房子,于是为了付首付,她拼了,不惜以身试药。
就算如此,生活还是像奥特曼打小怪兽一样,摧残着她的意志力,让人深深的感受到自己对改变现状的无力和面对生活的弱小,这样的情节经历,是多么的现实而熟悉。
每一个来到异乡打拼的人,肯定有过这样的体验。
而更多人肯定也有过所谓“逃离北上广”的体验。
不管是留下来打拼的还是选择逃离的,都能在这部影片里感同身受。
导演是有一定实力的,他似乎很喜欢把一个故事讲述的面面俱到,而生活就是这样的,我感受到了这份用心。
#电光幻影# 《路过未来》,灰蒙蒙的天埋下生活的尘埃,不停留的故事里,未来正摇摇欲坠。
从未被要求出生的人们,用数十年的时间感受这一生的叙写,是什么样的色彩流转在最后的记忆里,总是在结局那一刻才明晓。
我们以为的甜,会从浓烈化成清淡,我们感到的苦,会从冲击变作细腻,我们以为的种种情绪,都会在不可复制的记忆里刻下独有的纹路,而我们自己却成为了纹路的合作品,在宇宙里销声匿迹。
留下过的所谓的痕迹,也许可以化作各种意义留存,但是我们自己再也不晓得了,再也不会晓得了。
生活的味道最终是什么样的呢,大概很难用一种方向去叙述,感受得多了,遇见得久了,到了最后也就形容不上来了。
抿抿味道,是浑浊的,不可定义的。
《路过未来》被渲染的是一部很有力度的影片,但是真正上映后,平淡的感觉几乎辗转住了各种口碑。
身临其境的感受了一次,却有点形容不上来那种情绪,像是真正的浑浊,带着焦虑,染过一点悲伤,留恋的是记忆里的一抹甜,还有柔柔的麦子香,可是被淡淡焦灼的气息覆盖住了原本的一切,仿佛知道点什么,又仿佛什么都不知道。
就是在徘徊着,有目标无目的的流浪着。
没有太多歇斯底里的剧情,大哭与大笑都极少出现,情绪最激动的那一回,大概是在医院里的躁动,在逝去的人面前的爆发,像是一支窗口,大多数时候都需要压抑着安静去生活的日子,只得了那么一个借口,终于可以冲着外面并不美好的风景,暴喊出来宣泄一下,继而又是沉默的一切,不是不出声,只是再没有力气,也没有意义,去大声的出声了。
很多人生,只会苦上加苦,不想麻木,但也没有更多的意外和惊喜了。
人生到了最后,就是一部等待残旧的书目,晃晃荡荡,但求平安。
看得很压抑的一部电影,但是意外的满意,当人生的十字交叉走到悲哀的时候,一切平静如初。
或者平静是最好的感受喜悦,也是最好的消化痛苦,不必选择。
路过未来,之后呢,未来去了哪里。
作者:小佛搞特
很打动我的一个镜头是李倩死后耀婷把她的照片贴在抬头可见的上铺的床板下,并把室友送她的护肤品塞到这个爱美的女孩子的照片旁边。
没想到导演给了花样年华的两个女孩子这样的结局,有点太刻意了。
之前看宣发我一直以为会是脉脉温情的一部电影。
结果各种虐一波接一波的打击,太刻意堆砌了,导演的锅吧。
杨子姗的耀婷一直都是苦情脸,不过看到后来知道家里为她治病已经花光所有钱也就能够理解了,她对这个家的负疚和亏欠吧,心中有这样大一个包袱谁笑得出来。
尹昉应该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对待人生的一些理念我也很赞成,但毕竟不是科班出生,这是我看过他演的第一部男主的电影,演技还是要有很大的提升才行,我就是沙漠之舟那里是挺尬的。
相对于ktv相认的那场戏我还是更喜欢在医院里阻止耀婷继续参加药试那段。
不过房贷、生病以及两个女孩子之间的感情这几个地方可能我自己经历的一些事情让我感同身受,我还是哭了。
白马那段太出戏,还不如看雪来得与前面呼应,演员应该还是很努力的,但剧本和导演还是有一定差距,但无论如何打动过我的电影我还是给了4星。
一部号称描写现实城市边缘人士的片子居然全程靠不真实的情感驱动剧情,让人不由想在电影院里发笑,说接地气人物不够真挚朴实,说文艺又太过索然无味,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评论这部电影。
在我所观影的场次,有几个令年轻观众窃窃私语或发笑的点,比如女主刚刚回到家,饰演姑姥姥的这位演员明显忘词的镜头;还有眼神飘忽,嗓音迷醉的楼盘销售员; 女主和男主在KTV相认,男主像高举免罪令牌一样举起手机时那漫长的数秒等等。
在影片中高度出场的建筑工地也是笑点之一,在城市里打拼务工人员,无论年龄老小,无论性别男女,都只能去建筑工地干活,即使是像男主这样口齿伶俐,普通话标准,长相帅气,连牵线试药这种工作都能找到的这个年轻男人,最后赚钱的出路也只是脱了衣服光着膀子去建筑工地里搬砖,实在让人觉得好笑,导演真的有了解过外来人员在城市里会做什么工作吗?
除了建筑工地就没有别的可以工作的地方?
为什么这样一个悲伤的影片,大家却会吐槽,会发笑呢。
因为它脱离现实,无法让人找到共鸣的地方。
导演想要塑造一个一切为了父母,为了妹妹,充满责任感和孝心的女主,甚至借网友(男主)之口夸奖她,可是从这个女主所做的事情里我却看不到她的孝心,她的责任感,甚至看不到她的思考能力。
月薪一两千块,却拼了命想要立刻买房;明明曾经父母倾家荡产给她做过肝移植手术,现在却能要钱不要命;身体垮了没钱治病只能带着男朋友回老家。
这样的一个人,如果存在于现实中,你能说她是个孝女吗?
导演有没有想过,当她下车回到家之后,她年迈的父母会多么的绝望?
曾经倾家荡产为女儿治病,如今却又病入膏肓,她的父母能够经受这样的打击吗?
她的妹妹难道不会更加想要辍学打工,为了姐姐治病?
这难道不是将这个家庭推入更黑暗的深渊?
这样的一个莫名其妙的角色,居然是有责任感的孝女?
为了推动剧情不惜让角色变得扭曲,可角色都变得扭曲了你还想让观众共鸣?
还想传达什么有意义的深刻的道理?
同理,这部电影里的大多数角色都不合理又平面化:为了网友倾家荡产,曾经混得风生水起,现在却只能去建筑工地光膀子搬砖的男孩;一个月工资没几个钱却能全脸大整,整到爸爸都不认识起码要几十万吧,却找不到好医院,去小诊所做肋软骨鼻综合的女孩;轻易给人开刀取肋软骨不说,还戳破肺部,最后还完全不怕因果报应,对着遗体发笑的医生;如果这是一部荒诞剧,那以上的所有人物我都能理解,可是这是一部打着现实旗号的电影,那就别怪人发笑了。
最后,给那些说人‘何不食肉糜’的水军。
我有资格说何不食肉糜这句话吗?
我没有。
如果我富到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程度,我根本不会来给这难看电影写影评,因为我不在乎那电影票钱。
:)
屋漏偏逢连夜雨。
深圳女子图鉴?
做电影的态度比什么都重要
点映满座还有个姑娘坐在过道楼梯上看。但是电影真的太让人失望了。。也许我不适合看这么“写实”的电影吧。
三星半,也许是不在这个阶层所以并没有后来的我们那种违和感,不知道实际究竟是怎样。我觉着整个故事应该在崩溃唱歌或者世界之窗那里结束,那段沙漠的虚拟动画渲染简直莫名其妙…
好刻意的剧情安排,导演的意图也太明显,有点小家子气
心慈手软了
刻意,也受够了杨子姗的面瘫脸,相对来说尹昉的深情混混演的让人心动。最好看的部分就是电视剧那种狗血的地方。
还有一场
影片前半部分朴实。影片后半部分略微加上了一点戏剧冲突。从整体上来看,影片只是呈现了一些旧的社会问题,比如试药、汗血工厂、看病贵。但没呼吁出底层人民的新生,也没有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影片航拍调度不错。杨子珊的表演没有一种融入感。
两部电影看下来证明一件事,李导完全是一个概念先行的创作方式。为了某种表意在拼凑情节只会让所有情节都那么不可信。
《路过未来》是一部难得的片子,虽然取舍和驾驭上有很多空间值得讨论,但诚意和善意是在的,李睿珺从故乡来到城市,又回到故乡,从关心身边的老人、小孩,到遥远城市不能落地生根的年轻人,其实都是在追寻一种农耕社会一样的安定,得闲写篇长文……
只能说如果10年前看会更好:整个语境都是“过去时”,跟当下脱节明显。导演对当时中国底层青年人面临的“现实主义”的观察很到位,同样的事情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但到了老外眼中便成了“魔幻现实主义”。故事是完整的,但缺少技法,很多关键场景苍白乏力,强行超现实主义结尾也称不上有力表达。
甘肃到深圳,普通人的艰苦奋斗
不能理解,情节好假,但至少关注的人群是以前确实没怎么关注过的,不上不下中等偏下,他们甚至都已经攒到钱买深圳的房子,甚至在用一份比日结工稍微稳定的工作来供养房贷
挺现实的,底层青年们努力吧
电影三星,人间生活里的平静绝望。加一星给尹昉,窗户倒影那段网恋奔现太可爱了!小眼神开心得要飞起,飘忽不定紧张到不知该看哪里,整个人软软甜甜可爱得冒泡,少年感特别强!他也太适合谈恋爱了吧!!我好想看他谈恋爱呀!!!
首映那天看的,可是完全不记得这电影说什么的了,参考大家给个3星吧。
旁边老外全程没看屏幕在看我,导致我一直以为我脸上 有什么。结束之后他悠悠问了我一句,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雾中风景是筹建的设施和只有愿望的未来。和同学南下打工,类似表述有北上抗日。对性暴力的揭示很克制但不难想象。他乡何时能成故乡,不至于死后才是深圳人。为平民多做具体工作,以小事情构筑大事业。艺术家常脱离国族深刻关切之事,舆论强调经济而非社会性要求,本片因不同于此而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