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明:我不是哈韩族,所以对很多韩剧并不是很痴迷,或者说不会刻意的看,更或者说会有些逃避。
为什么要逃避呢?
并不是韩剧本身有什么不妥,而是自己无法承受韩剧中的爱情……韩剧的爱情,总是那般纯粹的让人窒息……所以,一再告诉自己:看韩剧的都是小女生,自己已经是大人了哦!
终于如愿以偿的看完了朋友介绍的这部电影。
http://www.oneleo.com/2006/01/bungee-jumping-of-their-own.html
星期天的下午,阳光晴好,正适合躺在床上静静看电影。
旁边的桌上放着话梅,怠倦的时候含上一粒。
阳台上的金色一寸一寸地褪去。
恍惚间天色已全黑。
《爱的蹦极》。
在欣赏之前就已经预知剧情。
两个小小恋人之间的纯真情意。
然后某一天相约见面的女孩忽然消失不见,男孩在苦等一日一夜后黯然离去。
而后他工作结婚生子,过着平凡日子。
直至某一天他发现班上一个学生身上有着昔日恋人的影子。
言语,动作,举止,和她太相似。
只是,这个学生是个男孩。
整部电影荡漾着温暖的情怀。
如同初春的阳光,毋需灿烂,毋需炽热,淡淡地,轻轻地洒进心房,周身舒泰。
那些琐碎的平淡的细节,正是阳光中漂浮的细小颗粒,折射出五彩光芒。
他看着忽然跑到自己伞下的美丽女孩,一路沉默无语,任凭雨水打湿肩膀。
他看着她跑上公车,却忘记问姓名,于是每天在遇见她的地方痴痴地等待。
他不惜旷课,而去她所在的雕塑系串课。
他在教室远远眺望她的身影,然后跑下去,傻傻地蹲下身子给她系好凌乱的鞋带。
他对她说,我对你失了魔法,当你拿东西的时候,小指会微微翘起。
他是羞涩木讷的男孩,连表白都慌张到不知怎么开口,跌跌撞撞懵懂如幼童。
也许,正是这样打动了她。
她低下头,看见自己拿杯子的小指,自然地翘起。
她纠缠着国文系的他,问有关“t”“d”的问题。
她送他自己制作的打火机,上面雕刻着自己的画像。
她说以前也交过男朋友,但总是担心会分开,就始终没有舍得送出去,这次不一样。
他为了她送的打火机学抽烟,姿势笨拙的一塌糊涂。
【他们彼此之间的爱意,好比春天的树木,单纯质朴,伴随着暖风,无法抑制地疯长。
】 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他们发生争吵。
他愤怒的把伞摔个稀烂后离去,她则站在暴雨里啜泣不止,车一辆辆驶过眼前,直到整个街道都渐渐沉寂下来。
他又跑回来,紧紧地抱着她,不停地说着:“谢谢你,太嬉,谢谢你没有走,我对自己说,只要你还在,那以后我什么都听你的。
”她哭着说:“你为什么抢着我的台词,我刚才对自己说,仁友求求你回来吧,只要你回来我以后全听你的。
”他们去开房间,她决定将自己交出去,他因为紧张而不停地打嗝。
然后干座着等到天亮。
他们约好,在他服兵役前在车站见面。
可是,他没有等到她。
她就此消失,不见。
十七年的时光将他打磨成一个平凡的男人,家有贤妻娇儿,生活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
直到他遇见他。
他是他的学生。
十七岁的少年,连身体都散发着青春和阳光的气味。
可是,他说的话,他的举止,他的动作,是那么的像她。
这些犹如丝丝蛛网,一点一点地粘起他的回忆。
他挣扎,就像坠入蛛网的小虫,是那样无力,反而被包裹得更加严密。
他去看医生,他问妻子我是男人吗,他酗酒,他已经无法将自己拔出来。
他的手,停在他的后背,他多么想,抚摸他,却最终,无力的垂下。
谣言像疯草一样蔓延。
他知道,他是她。
她再次回到他身边,却什么也不记得。
他独自一个人站在情感的旷野,声嘶力竭。
他只能选择离开。
一个人来到曾与她约定的车站,静静地坐着,往事像潮水般将他湮没。
然后,他抬起头,看见他。
他终于打捞起前世的记忆,那些破碎的影响折叠在一起,构成十七年前的往事。
她在去见他的路上发生车祸,从此天人相隔。
男孩走到他的身旁,说:“对不起,我来晚了。
”车窗上倒映出她的身影。
新西兰的高处,山峦叠嶂,他们紧握着双手,凝望着彼此,眼中有欢乐有爱恋却无恐惧。
纵身一跃,投身于青山碧水间,从此完完全全生生世世不离不弃。
【镜头缓缓穿过树林,穿过溪流,穿过山川。
在一片绿意融融中想起他们的声音。
】 “下辈子我要是个女儿身,是吧?
”“那要是我也是女的呢?
”“那就再下辈子吧。
”从人生的绝壁往下跳,也不回是终点,我要再次与你相遇,不是因为爱你,而是因为爱的只能是你,只能是你一人。
有一个关于蹦极的测试,当你在下坠前想起的那个人,就是你最爱的人。
也许,只有达到极限,我们才能懵然醒悟,看见自己内心深处的烙印。
爱,也似蹦极。
站在高处时的瑰丽风光,让人忍不住想去拥抱。
迈出一步,享受下坠的快感,即使跌落至最低也不会是终点。
因为有粗粗的绳线,一直一直牢牢地牵引着。
【耳旁有风呼啸而过的声音。
永远,或许就是永不永不说再见。
】
徐仁友说:“因为我爱上的那个人肯定是你。
除了你,我不可能爱上其他人。
”王家卫说:“当你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
而我一直相信:没有忘不掉的记忆,只有不想忘的记忆。
因为,我知道,如果自己选择去忘记,或许会平静如许,但自己的人生将有个缺,一个回忆的断链,也不再是盈满完整的自己。
此篇作为我的待业日记0218.首先,我认为这并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同性恋题材电影,反而是很纯粹的异性恋题材电影。
即便是韩国,在2001年的时候,同性恋也不为大众所广泛接纳。
电影中涉及同性恋的部分几乎为零,其余的男学生和男教师的互动场景很多都很克制,也不是为了表现情欲。
更加明显的地方,在最后两位主角在蹦极点一跃而下之后。
两个人恢复一男一女的声音,以“飞跃群山”的方式对话,男生问女生,如果来世我们都变成了女生怎么办。
女生哈哈一笑,说道那就等再下一世。
很容易看出,他们要的终究还是一男一女的厮守。
这部电影的主题是长久的守候和爱情的至纯。
女主声称自己不相信一见钟情,但是是她第一眼在画廊中看上了外面撑伞经过的男主,然后主动要求男主撑伞送自己到车站。
随后两个人你侬我侬。
男主服兵役的前夜在火车站没等到女主到来,虽然还是踏上了火车,却也在心里留下了一根刺,直到遇到再世情人——男学生,将这根刺又再次激活。
当一切都被激活,男老师被学校解雇、抛家弃子地独自回到当年初夜的破烂小旅店住宿,同时男学生重拾了前世的记忆,我们才明白:原来当年的一场意外导致女主香消云陨。
男学生骑着自行车慌忙地进到月台搜索着自己的老师,发现老师在不远处含泪等着他。
下一幕,绿皮火车的车窗映衬了一男一女,是当年的女主,一身白衣,问男主:“我是不是来晚了?
”男主热泪盈眶,咬紧牙关地微笑着:“来了,就好。
”接着两个人拥抱在一起,这一别,相去了17年。
然而对于至纯只爱来讲,哪怕肉身化为灰烬又再次灵魂转世,我们还会再次相见,不管对方是什么性别什么身份,我爱的仅仅就是“你”这个存在。
学生和老师来到17年前一起去过的那个山峰,男学生仍旧像前世那样站立在悬崖边上,开朗地问到:“从这里跳下去,会怎样?
会死吗?
”老师则在一旁陪伴。
之后两个人千里迢迢从韩国首尔飞到新西兰的某个蹦极景区。
为何非要寻死?
还是因为二人已经相差太多,性别不同、相貌更改、经历变幻,只要还在生一日,家庭责任、师德、同性恋将把二人钉在舆论的耻辱柱上。
走到这一步,不如期待可能会有的重生。
因此,最后一幕,我们看到两人双手紧握,从容跃下。
其身后并未有绳索牵扯,一如二人的灵魂,此刻尽了无牵挂。
站在人生的绝壁,往下跳,也不会是终点。
这是一部八年前的电影,让人觉得痛心的爱情。
可是真正能够怀着这样的心去对待爱情的人能有几个?
太喜是突然钻进他伞下的女孩,她拿东西的时候喜欢翘起小指,喜欢问他奇怪的问题,送给他画有自己头像的打火机…吵架的时候,她会在大雨里一动不动,等他回头说:“你只要站在这里等我回头,我什么都听你的。
”然后笑着说:“你为什么抢我的台词,我原来就在想,只要你回头,我什么都听你的。
”她会站在危险的峭壁边缘,告诉他:“即使站在人生的绝壁,往下跳,也不会是终点。
”可是在决定要和他一起离开的时候,她却再没出现,他在车站等了很久,久到连他都忘记了是不是遇见过一个叫太喜的女孩。
他以为爱情就这样结束了,他以为自己站在了爱情的边缘,可是,这不是终点……18年以后,他是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可是谁也说不清,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相象的两个人,喜欢翘起小指拿东西,喜欢问同样的奇怪问题,拥有相同的一只打火机…他渐渐觉得这个18岁的男孩就是从前的太喜。
可是一切都变了,即使不是重点,却不知道,接下来要如何去走?
然男孩记起了上辈子发生的一切,记起了18年前的那场意外的车祸。
影片的最后,两人去跳蹦极,从高高的悬崖上跳下来的那一刻,太喜的声音:“下辈子你还会爱我吗?
”“会。
” “如果下辈子我成了男人怎么办?
”“还有下下辈子。
”朋友都说一见钟情是最不可靠的,因为你喜欢上的是脸蛋或是身材。
可是看了电影,才觉得好象不是那么回事,也许是命运让你遇见的人,不管是用何种方式相爱,都是生生世世的事情,无论下辈子,下下辈子,下下下辈子,爱的都会是同一个灵魂。
如果真有这种人,那么遇见一次也就够了,不论是几辈子,能有这种通彻心扉的爱就足够了。
记得在哪看到过一句话:爱情就像鬼魂,人人都听说过,可是真正遇见的人却没几个。
人人都在找爱情,为了爱情而找爱人,一生中不知要经历多少大大小小的爱情,要爱上多少形形色色的人。
可是直到自己死去之前,不知道有没有遇到所谓的爱情。
电影一开始就带着我们在雄伟浩瀚的新西兰大峡谷中穿梭,仿佛背后长出了翅膀,自由地翱翔在半空之中,就连万丈之下的河床也都仿佛松软得如同母亲的子宫温床。
“爱情不是那么一瞬间的,是认出你所找的那个人,是遇见你的终身伴侣”,这是那位17岁的男孩对一见钟情的看法,也是贯穿影片的线索。
大多数人都不相信所谓的一见钟情,因为它更多是发生在帅哥美女的身上,而且在深入了解对方之后,也往往会褪去激情,分道扬镳。
但若是如此轻易就能放弃感情,那又怎么算得上是爱情,更不可能是钟情了。
一见钟情是什么?
至少不是外貌协会的特权,就如同那天太嬉突然来到仁友的伞下躲雨之后,仁友就无法忘怀,她长得不过清秀,也谈不上漂亮,甚至胸部看起来小得像汤勺翻过来一样,究竟喜欢她什么,仁友也回答不上来,或许这才是一见钟情的奇妙之处,尽管你曾经觉得它是那么荒唐。
作为韩剧经典三宝之一的车祸,在这里使剧情发生180度的急转弯--仁友将登上去服兵役的火车的当晚,太嬉死了。
没有描述恋人离开之后,仁友有多么悲伤和痛苦,而是直接跳到17年后,他已成为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妻女温柔体贴的丈夫、父亲,似乎把当年的山盟海誓忘得一清二楚,印证了常被用来安慰失恋者的一句话“这世界不是没了谁,就不能活”。
“如果我变丑了、胖了、老了,你还会喜欢我吗?
”“不管你变得怎样,我都一样爱你”,在这一语境里,说话人应该没有考虑到还有一种情况,即对方变换了性别。
这听起来是有一点重口味和狗血,但如果身体只是一具皮囊,恋人之间已成为对方的灵魂伴侣,那换个性别也应该不过小事一桩。
17年后,班上的男学生贤斌尽管外表与太嬉毫无相似之处,但他的一动一静却与当年的女孩惊人相似,无论是独特的爱情观、提出的奇怪问题还是握住东西时会翘起小拇指,都让仁友无法自拔,摧毁了他的生活包括家庭。
遇见命中注定的另一半,认出了对方特有的标识,才有了一见便足以钟情,因此,“一见钟情”还当被贴上“永恒”的标签,是唯一,是永远,而不是短暂的好感,随便哪一个人。
最后,不被世俗接受的“太嬉”和仁友来到蹦极胜地--新西兰大峡谷,不等套上绳索便纵身一跳,镜头又回到电影之初在雄伟秀丽的峡谷中自由驰骋,这对恋人坚信哪怕是在生死轮回的长河,也能在人群里一眼便找出对方。
电影一开始就带着我们在雄伟浩瀚的新西兰大峡谷中穿梭,仿佛背后长出了翅膀,自由地翱翔在半空之中,就连万丈之下的河床也都仿佛松软得如同母亲的子宫温床。
“爱情不是那么一瞬间的,是认出你所找的那个人,是遇见你的终身伴侣”,这是那位17岁的男孩对一见钟情的看法,也是贯穿影片的线索。
大多数人都不相信所谓的一见钟情,因为它更多是发生在帅哥美女的身上,而且在深入了解对方之后,也往往会褪去激情,分道扬镳。
但若是如此轻易就能放弃感情,那又怎么算得上是爱情,更不可能是钟情了。
一见钟情是什么?
至少不是外貌协会的特权,就如同那天太嬉突然来到仁友的伞下躲雨之后,仁友就无法忘怀,她长得不过清秀,也谈不上漂亮,甚至胸部看起来小得像汤勺翻过来一样,究竟喜欢她什么,仁友也回答不上来,或许这才是一见钟情的奇妙之处,尽管你曾经觉得它是那么荒唐。
作为韩剧经典三宝之一的车祸,在这里使剧情发生180度的急转弯--仁友将登上去服兵役的火车的当晚,太嬉死了。
没有描述恋人离开之后,仁友有多么悲伤和痛苦,而是直接跳到17年后,他已成为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妻女温柔体贴的丈夫、父亲,似乎把当年的山盟海誓忘得一清二楚,印证了常被用来安慰失恋者的一句话“这世界不是没了谁,就不能活”。
“如果我变丑了、胖了、老了,你还会喜欢我吗?
”“不管你变得怎样,我都一样爱你”,在这一语境里,说话人应该没有考虑到还有一种情况,即对方变换了性别。
这听起来是有一点重口味和狗血,但如果身体只是一具皮囊,恋人之间已成为对方的灵魂伴侣,那换个性别也应该不过小事一桩。
17年后,班上的男学生贤斌尽管外表与太嬉毫无相似之处,但他的一动一静却与当年的女孩惊人相似,无论是独特的爱情观、提出的奇怪问题还是握住东西时会翘起小拇指,都让仁友无法自拔,摧毁了他的生活包括家庭。
遇见命中注定的另一半,认出了对方特有的标识,才有了一见便足以钟情,因此,“一见钟情”还当被贴上“永恒”的标签,是唯一,是永远,而不是短暂的好感,随便哪一个人。
最后,不被世俗接受的“太嬉”和仁友来到蹦极胜地--新西兰大峡谷,不等套上绳索便纵身一跳,镜头又回到电影之初在雄伟秀丽的峡谷中自由驰骋,这对恋人坚信哪怕是在生死轮回的长河,也能在人群里一眼便找出对方。
文 / 沈嘉柯你最爱的女人死去,而这个情人的灵魂寄托在一个男生身上。
这一次,爱情如何自处?
这部电影,显得可爱而哀伤,哀伤之后,却又欣喜。
有些时候,我们的信誓旦旦只是信誓旦旦,因为那些想象当中的考验,发生的概论比较小。
总是在电影里有那么多的车祸,在电影里有那么多的生离死别。
而生生世世在一起这样的爱的极至,也不过是完美收场的戏剧台词。
现在呢,居然有电影存心要来一次大考验,你们不是相爱吗?
不是爱的那么深吗?
下辈子让她连性别也改变了,看你怎么办。
错过本是最叫人厌恶的一件事情,可是,厌恶也是无效的。
时间过去,一切变得陌生,必须重新一点点抓住旧日的记忆。
尤其是,一个人内心清晰,一个人仍然懵懂不知。
当时的打火机,辗转回到了他的身边,那上面有女人的自画像。
提醒着他,她回来了。
男生的手指翘着,因为他当年施加的“小魔法”,一直奏效。
叫太嬉的男孩那么高大,穿着长的衣服,站在男教师的身边。
有点错觉,好象男教师变成了一个孩子。
男生搭着男人的肩膀,真是一对怎么看,都觉得有点怪异的情侣。
我觉得怪异不是因为他们的同性之恋。
而是那种夹杂着混合气质的暧昧的怪异。
男生那么小,却藏着成熟女性的呵护与母性,同时他那么高大。
而那个男教师呢,有着成熟男人的面目,却如同一个哀伤的孩子,需要她的怀抱。
爱情的好处,无非是来的时候,我们不可预料,走的时候,也难以挽留。
重新遇见的时候,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奇怪的事情。
在最后,男老师与男学生站在新西兰的悬崖边上,一起向下。
我忽然对他们是殉情求得来世的爱情,或者仅仅是完成一场约定,都不再郁结情怀了。
男老师与男学生之间有这样一次对话,“如果下被子你变回了女人,而我却成为女人,怎么办呢?
”“没什么,仍然是要在一起的。
”下下辈子,总是有机会的。
不知道为什么,看完后,有些说不出话来。
镜头跟着新西兰的风景游走,结局已经到了时间,河流与峡谷很美丽,一切都很好,可是,我有些观感模糊了。
童话那么美好,我们观看就是了。
不必计较童话不在现实里。
太多的界限是我们不会去抗拒和跨越的。
仅仅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仅仅是贫困与骄傲,自尊与自卑,许多的爱情就在人间夭折了。
何况,是这样盛大的越过性别的爱恋。
蹦极,多么好的象征啊!
那一跳,死生的桥上,约定重新生效。
爱情的终点被轻轻擦去,下一个起点才开始。
以雨水开始的故事,在好的天气里,成全了爱情。
这部讲述爱情的电影,主要是男女,然后是男人与男生,最后,是人与人。
呵,难道这个世界,不是人与人的爱情,最值得追求?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罗嗦的。
情节非常非常的简单。
大学里他与她相识相爱,但在去服兵役那晚分别后,却失去她的音信。
若干年后,他已经是位有家室的男教师,却与一位男学生有莫名的情感火花(不是师生恋或者忘年恋,比较难处理,引发过对同性恋的争论,但这完全不是电影本身的用意)终于,从互相生活的点滴中,两人发现,男孩子是她的转世最后一个镜头,他们携手在山崖,期待来生能相逢。
镜头分配给了他们学生时的恋爱,以及他与男学生之间特殊感情的纠葛,两人在生活中发现彼此过去的点滴。
比较叹服的是情节构思,看来今生今世的生死离别已经不够打动观众的心,要拿下一辈子的苦苦追寻来做文章,当两人终于明白命运安排他们重新认识,居然还要一起去追寻再下一生一世的相逢。
从这个意义上说,太消极了,鼓励徇情?
还是说忘年做个普通朋友即可?
情节上很感人,最后的徇情期待来生也不显得突兀,可惜片中对他与男学生之间特殊感情的纠葛描述过多,对同性恋话题的关注弱化了主题
我为将新欢视为初恋向旧爱致歉。
——辛波斯卡雨声第一次和着初恋般的音乐响起来,思绪和整个人都就被带回到2006年的杭州。
对我来说,那是一个到处充满青春味道的年代。
第一个男朋友在每个月600分钟的免费校园网电话里给我推荐这部电影,在传媒学院图书馆的资料室,我泪眼连连看完。
爱上这个片子一发不可收拾,想来都是巧合,或者说,也是一种缘分罢。
这个男友的重要性仅仅在于他是第一个,他似乎并未在我生命里留下什么特别痕迹,但这个电影,陪伴我走过更多更多里程。
这个并不怎么深刻却不乏宽敞的剧情,在那年懵懂的恋爱时节,竟然满足了我对爱情全部的期待。
不愿再说“物是人非”这个词,他时常提及这个,此刻想来,是多了几分辛酸。
那一年开始读戴锦华,看到她说电影有两类,一类是值得看的,一类是自己喜爱的。
那一年开始真正走近电影,被声光色影俘获,被电影中一切我的未知和神秘紧紧吸引。
我隐约记得侠促的资料室里,我被屏幕上徐仁友在黑板上画长长的一条线深深震撼,他说那就是地球,说麦子飘进针孔的几率就是相遇的缘分。
而她(他)说,“爱情不是一瞬间的,是认出你所找的那个人,是遇见你的终身伴侣。
”真是个容易被打动的年纪。
以后的日子我常常想,我要如何认出来那个我注定要爱的人?
如果我已经错过了怎么办?
如果我认不出来怎么办,如果我的余生注定没有那样一个人,怎么办?
以后,我不止一次地失恋。
经意不经意地,找到这部片子看过好多回。
麻木到感受力失调的时候,看着看着,竟可以痛痛快快地哭一场。
这是这个电影对于我,最神奇和美好的能量。
和第一个男朋友分手以后,从别人口中得他其实是更喜欢男生的。
一下子想起这个片子,当时推荐给我,他是不是要告诉我些什么?
也许是,不过无论如何,我似乎早都忘却了他的隐瞒,也已经原谅自己。
原谅一个千差百错的恋爱,留下一个极简单的印象,关于初恋的紧张。
或许,就是徐仁友初初面对自己可能喜欢的人时,那焦急、幸福,又不安、快乐的紧张,那伴随着兴奋的紧张。
留下最后的纯真。
这显然不是什么高明的电影,而简单、完美得近乎做作的开头和结尾,应和着时而不堪、经常芜杂的生活,让人唏嘘。
爱情,像是被提炼出来的一种绝对,就像影片最后没有绳索的蹦极,而生活则是实实在在的糙粝,有时真是要死命地坚持,才能坚守内心仅存的些许柔软。
李恩珠,女主角和编剧,她的笑那么迷人,她的剧本让人心动,她的离去也成了另一个让这部影片有唯一性的理由。
再看完一次,还是喜爱。
只愿我们去爱下一个人的时候,不管那是一个什么的人,只要是爱上,都不会丢弃爱上第一个人时的纯粹。
生命这么美,如那年杭州三月淅淅沥沥总也下不完的小雨,如那个心动过却早已别过的初恋对象,如一次次被爱情填满又抽空的记忆,如一曲青涩未完的华尔兹,如一场电影般真实的梦。
比较荒诞的故事。。。不过结局还是不错
不是因为我爱你,是因为我所能做的事只有爱你..
2003/4/12 bc
当我通过数字TV看这电影时,只是冲着01年青龙奖某些奖项得主去的.这死去的女人我起初认错了,后来也还是想不起她的名字.看到爱上男学生时,我就知道我看过ANDY的恶搞版然后一直猛笑了=.=根本不严肃 orz
从人生的绝壁往下跳,也不会是终点,我要再次与你相遇,不是因为爱你,而是因为爱的只能是你,只能是你一人。
前半段以为在看甜美校园恋爱,后面大概第一次明白“爱的是一个人”。老师的眼神、拉着学生的领子说出的话、和妻子的坦白太到位了。“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卿临浅濑尽濡袖,我立深渊已没身”。
编剧是那美女耶!相约下辈子这样的事儿。。。。。。我还没相信会有来生呢。。。。。。
我当然不想选下辈子。
奇幻爱情电影。这部电影拍出来就凸显了那句话吧,我爱你是因为你,不是因为你是男是女。
接受不能,三观废了
相约来生吧,当时感动的一塌糊涂
如果一份爱可以跨越生死再续前缘,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当来世我们再次相遇,我还记得你,你不记得我,那对只能爱你的我来说是怎样的折磨,我只能祈祷再下一世我们可以彼此相爱,再续前缘
这故事线和逻辑也太稀碎了吧
脑洞真的是服了 就跟现在的女穿男小说似的
一见就钟情,那代表喜欢你的脸或身材,但是爱情不是那么一瞬间的,是认出你所找的那个人,是遇见你的终身伴侣...
看到后面就像吃了苍蝇一样
借尸还魂的残酷爱情物语,我愿称之为心理cult片……虽然电影后半段表面上是同性之恋,可观看时丝毫没有介入同性的微妙,反而对前半段忠贞不渝的初恋之殇更加心生悲悯了;另外胶片摄影非常出色。// PS. 李恩珠绝世容颜可谓人间惊鸿。
我所能做的事,只有爱你。李恩珠的精彩作品。
前面李秉宪和李恩珠的对手戏很好看,后面叙述得粗糙了些。
一见钟情的终极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