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寂》和《电锯惊魂》有三个共同点,一个是迅雷上它们的搜索结果都被删掉了,但你可以从迅雷提供的网页搜索中轻松找到下载;二是结尾同样的令人大呼过瘾;三是它们有着同一个导演和编剧。
故事讲述了小心眼的腹语术表演艺术家玛丽·肖惨死后的故事,玛丽·肖之死的原委暂且不表。
先从很有间离感的古老儿歌谈起——小镇里流传着的诡异儿歌不知道暂时性地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大致意思是“当心玛丽·肖的注视,她没有儿女,只有人偶,如果梦里看到她,记住千万不要尖叫。
”(这个儿歌在还有一个国语版翻译非常的押韵,贴到文章最后。
)从逻辑上来讲,这个儿歌是不会流传出来的,因为能总结出这个经验的人类肯定已经死了,而且将不死的经验采用儿歌的方式代代相传,如此的举重若轻,那么这首儿歌的传出者很可能就是玛丽·肖本人。
她把游戏规则公诸于众,有两个原因,一、能在行凶阶段享尽曲折产生的乐趣,对方明知尖叫会死,但还是抑制不住大脑的自我保护程序的启动;二、儿歌的流传大大延长了他行凶的时间跨度,使得整个小镇在她不杀人的时候也能有保持压抑的气氛,并持续数十年,细水长流的妙计。
这让绿毛又学到了一招,绿毛以前一直不清楚古时的杀手或称侠客的人在夺命以后为什么还要留下标识,看来他们就是希望产生“哥不在江湖,江湖上却流传着哥的传说。
”这样一个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良好效果,哪天哥死了,对哥的敬畏仍然可以保鲜,对,震慑。
同理可证,我们在启蒙教育中一再树立榜样与形象,而且大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而且,这些榜样往往是死去的人,这和死去的玛丽·肖通过儿歌震慑小镇的居民是一个手法技巧,只不过后者只是缓兵之计,到头来还是要杀光。
分析完了电影中的关键线索“儿歌”之后,我们终于可以静下心来看看影片的内涵。
导演詹姆斯·温是个留着东方血液的外国人,虽然他长在南半球,接受冬秋夏春的洗礼,可东方的高贵血统让它更懂得东方人内心深处的恐惧,美国少有原创的心理恐怖电影,所以《死寂》不愧是美国恐怖片里的一朵奇葩。
当然它也有血腥的镜头,但它吓着你的时候,大多数只是因为气氛罢了。
这难免掉入雕虫小技的怪圈,但詹姆斯·温用另一种手法堵住了好事者的嘴。
那就是墓园、40年代的哥特大剧院、失落之湖、寂静岭样的雾中小镇和完美展现出这一切的帅气镜头。
导演温子仁以其出色的恐怖电影作品而闻名,而《死寂》则是他在这个领域的杰作之一。
这部电影展示了温子仁在营造恐怖氛围方面的独特才能。
通过精心构建的剧情、惊悚的视觉效果和令人毛骨悚然的音效,他成功地创造出一种令人窒息的紧张氛围,让观众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
一、视觉上的恐怖手法:《死寂》通过视觉元素的精妙运用,成功地营造出恐怖氛围。
首先是场景设置。
瑞文罗德小镇的荒废和陈旧氛围让人感到不安和压抑。
废弃的街道、陈旧的建筑和阴暗的背景,为电影打下了阴森恐怖的基调。
特别是傀儡剧院,这个旧旧的建筑充满了神秘感和恐怖氛围,令人毛骨悚然。
温子仁巧妙地利用光影效果和摄影技巧,将暗影和黑暗融入画面中,增强了观众的紧张情绪。
他通过运用恐怖的镜头构图和镜头语言,创造了让人毛骨悚然的画面,将观众带入了电影的恐怖氛围之中。
二、音效的恐怖威力:音效在《死寂》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温子仁运用了恰到好处的音效来增强恐怖感。
从沉默到尖叫,从噪音到恐怖的咒语声,这些音效使得观众的感官被激发,营造出一种深入骨髓的不安和紧张感。
音效与画面的紧密配合,增强了观众对恐怖元素的感知和体验。
例如,当噤声女鬼玛丽莲出现时,完全沉默的场景中只有那令人毛骨悚然的咒语声,让观众无法摆脱的紧张感油然而生。
此外,电影配乐的选择也十分出色,低沉的音乐和高潮迭起的音效巧妙地营造了紧张的氛围,使得观众陷入一种无法摆脱的紧张状态。
三、噤声女鬼的恐怖魅力:影片中噤声女鬼形象的创造与呈现是《死寂》的亮点之一。
玛丽莲是一位穿着华丽的礼服、面容可怖的傀儡师,她的形象令人不寒而栗。
温子仁通过精准的摄影和灯光设计,将玛丽莲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的面容病态而令人毛骨悚然,而沉默无声的特点使她的存在更加神秘和诡异。
观众无法听到她的声音,但她的存在感却十分强烈,这种对比带来的紧张感使得观众在电影中更加害怕。
玛丽莲的傀儡军团也为影片增添了更多恐怖元素,这些傀儡和人偶以其怪异的动作和表情使观众毛骨悚然,进一步增强了整个影片的恐怖氛围。
四、剧情的紧凑和悬念的处理:《死寂》的剧情构建也值得称赞。
电影以一个离奇的谋杀案展开,引发了观众对玛丽莲及其复仇故事的好奇。
主人公杰米的调查过程逐渐揭示了玛丽莲的恐怖传说,并带领观众一同探索真相。
这种逐渐揭开谜团的剧情设置,不断升温的紧张气氛以及紧凑的剧情节奏,让观众在整个影片中保持着高度的紧张感。
观众随着剧情的发展,对于玛丽莲的真相越来越好奇,同时也陷入了一种无法预测的状态,不知道何时会有更加可怕的事情发生。
这种悬念的处理让电影更具吸引力,观众无法预测剧情的发展,增加了观影的紧迫感和紧张度。
综上,温子仁的《死寂》以其出色的恐怖氛围营造能力成为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恐怖电影。
通过视觉效果、音效和剧情的巧妙搭配,他创造了一个令人窒息的紧张恐怖的氛围。
观众在整个影片中都被完美地掌控着,感受到了电影中所传递的恐怖力量。
温子仁以其独特的恐怖氛围营造能力,将观众带入一个扣人心弦的恐怖之旅,让人难以忘怀。
《死寂》不仅是一部令人恐惧的电影,更是一部充满创意和惊喜的恐怖之作,展现了导演温子仁真正的恐怖大师风范。
2007年,恐怖电影《死寂》,我胆子本来就小,像什么人偶啊,娃娃啊,小丑啊,简直童年噩梦啊,现在要是放在屋里我也是难受的说,这个电影有悬疑解谜性质,所以还是比较吸引我的说,看到最后疑点基本都说明了,《电锯惊魂》的人偶彩蛋挺有意思。。
其实不出声不会死的设定也是挺奇葩,给马景涛同好组看的吗。。
其实还是比较不错的恐怖片,气氛营造的也不错,主要是戳中我的软肋了。。
推荐指数:★★★★(8/10分),不错的恐怖电影,喜欢的可以看看,挺经典!
多少年来视美国的恐怖片为粪土,实在是看不下去,到处充斥着内脏和红药水,此类恐怖片干脆叫恶心片算了。
看完之后只觉得视觉受到了冲击,和老谋子拍武侠片一个道理,过于重视画面,只不过大家各走了极端。
但是商业化的好处便是洛山矶重来都尊重别人的成果,于是日系的精神恐怖,和欧洲的宗教恐怖终于漂洋过海,近年来频频闪光。
早年的《小岛惊魂》,前年的《捉迷藏》,直到现在的《死寂》,美片收敛了一贯的恶心镜头,开始注重在精神和剧情上制造悬念。
《死寂》是一个混血儿,混血儿一般长的漂亮:)这是一个关于怨气和复仇的故事,显然的日式风格,然后在暴点的处理上,虽然死的一如既往的血腥,但是重点已经明显转移到线索的追查上,一路死的都是炮灰,观众的视点始终在悬念本身。
本片的结局也算恐怖片的上乘,急转直下,忽然呈现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又为续集提供可发挥的舞台,确实在小成本的恐怖家族中,只得称道。
当然,小成本就是小成本,细节上无论演员,故事,布景,配乐都不算精致,好久没有看到大手笔的恐怖片了。
不管怎样,不影响各位放松一下,要是最近有被吓一下的话,这部片子不会太令人失望。
不知为何,一开始看这部电影就想起这首歌。
虽然歌词一点也没有关系,大概是因为电影里面的傀儡师也叫mary吧,而且电影里说的也是童谣【猩猩并没有关系好吗电影挺不错的,音乐这部分好给力,营造的恐怖气氛挺引人入胜,抛开剧情我也很喜欢里面的音乐。
由于本来自己就挺害怕这些长个跟人很像的木偶,所以这部电影还是有点吓到我的。
在看之前就看了些推荐,大家都说这是悬疑向的,我就抱着这不是单纯灵异故事的想法来看了。
也因为这样当我看到电影中段男主的继母出现我就立刻转入美剧/美影常用思考模式,美丽的继母一定有问题。
不过我还是太甜了。
我一开始脑补的是继母是70年前被杀的傀儡师mary的亲人,是来找男主他们复仇来着。
电影到最后也没有说男主继母和mary的关系让我有点不甘心【劳资到底猜对了没呀(¬へ ¬)男主其实长得有点像SPN里面的Sammy,所以我挺喜欢这个男主的,即使他的智商和情商都非常让人捉急。
男主回家的时候发现老婆挂掉那段我觉得挺虐的,好可怜啊,他那个悲桑的小眼神像极了小萨米(Ω_Ω)窝的小萨米(Ω_Ω)一个鬼片找个激发人母性的犬系男主来演导演安的是什么心啊233333由于这部电影严格来说没有女主吧,如果傀儡师mary算女主的话,我还是萌男主算了。
男主和警探其实微妙的有点萌。
^q^由于警探一直怀疑是男主自己杀了他的妻子而一路跟踪男主回到他的家乡,最后和男主一起发现整个故事的诡秘,还一起经历鬼屋大冒险(雾)这种加好感的关卡,这种桥段让我有强烈的灵异耽美文既视感哦^q^男主家族由于被诅咒导致不能有后代,即使结婚他的妻儿也会被幽灵索命。
在经历妻子惨死的悲剧后愤而决定自己查明真相的男主被不相信灵异只相信科学的执着警探怀疑并追踪,由于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是男主杀了自己的妻子,警探也一直未能逮捕男主,只好一直跟着对方以追查他犯罪的蛛丝马迹。
在男主一步步接近事情真相的过程中,警探虽不情愿但是其职业本能还是让他一直和男主并肩作战并在某些危急时刻保护男主。
“在我亲手逮捕你之前,谁也不能要走你的命!
”↑饶命啦^q^然后两人就一直肩并肩背靠背地探查真相什么的^q^啊好萌啊^q^【药不能停已经脑补成和电影没有关系的故事了^q^最后警探被女鬼杀掉了【。
完。
其实这电影我觉得最带感的一幕是男主最后发现自己的粑粑早就挂了一切都是他继母搞的。
那部分的画面穿插和音乐都配得好好哦,看得我简直都要和男主一样觉得天昏地裂咯。
实际上我是觉得男主崩溃的样子好萌哦,真的超像窝的小萨米的。
崩溃的男主看得人真爽^q^感想完。
如果有一天,在自家门前发现了一只像棺材一样的大盒子,里面是一只孩童等身大小的木偶。
没有寄件人地址,没有留言便签,没有任何信息。
木偶的样子似笑非笑,眼神逼真。
那我肯定会扔的远远的,绝对不把这种诡异的东西带回家。
人形的玩偶总是会跟各种巫蛊之术联系起来,看似无神的眼睛里也总是会透露出,等着吧,下一个就是你的信息。
可是,恐怖片之所以是恐怖片就是因为无论是配角还是主角都会干些正常人干不出来的事。
男主的妻子不仅留下了个木偶,还打算用木偶恶作剧一把男主。
她一定没想过,自己也是木偶的目标。
于是男主就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白天不做事,一定要晚上才出去探险,这样的逻辑,也只有生活在恐怖片的人们才有吧。
想想之前看过的各种欧美血腥片里面具有逃生潜质的女主,无一不是嗷的一嗓子就跑远了,不让就是拿起斧头大刀跟对面来的不明生物血拼一把。
这次的男主真的是很没有逃生潜质。
隐忍的魅力表现的还是欠点火候。
怀揣着一颗吐槽的心看这部片子,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遗体整形师的妻子抱着乌鸦出现的场景,和老公死了痛苦的样子。
说不出原因,就是很喜欢这个老女人。
玛丽肖的杀人任性的要死,丝毫没有原因,只是因为一句怀疑的童言就要灭人九族杀光人家全家,这女人的性格该是有多偏激和乖戾。
双目瞪人玛丽肖 傀儡为儿怀中抱 汝等小儿需切记 见到她时莫尖叫
Beware the stare of Marry ShawShe had no children only dolls... 一个叫Marry Shaw的口技师,将自己的一辈子都奉献给了口技事业。
出于对事业的热爱,她一直都将 to make a perfect doll 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甚至,在她生命的尽头,她请求殡仪师傅把自己变成木偶。
对于木偶的爱让Shaw女士变得偏执和极端,她坚信自己的木偶是有灵魂的。
因此,当一个小男孩在众人面前叫嚣木偶是假的,木偶的声音是从Shaw的嘴里发出来时,她尽了最大努力压制住了自己的怒火,使得表演愈加出彩,赢得了观众更多的掌声。
但她仍不忘恶狠狠地冲着那个小男孩留下了一句话:Now who's the dummy?
倒霉的孩子,几天之后消失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一个孩子,能有什么仇人?
村民只好把目光聚到口技师Marry Shaw身上,因为失踪的孩子只得罪过她一个人。
太惨了太惨了。
他们迫使Marry Shaw尖叫,趁机把她的舌头割掉。
对于一个靠说话营生的人,这意味着什么?
好吧,比比看,谁更狠。
临死前Marry Shaw请求被制成木偶,等着瞧吧,现在木偶也是有灵魂的主儿了,我们一报还一报……复仇。
又是一个典型的关于复仇的电影,情节似乎老套,但如果把自己换作片中人,却仍是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是好。
因为不管做什么都是事与愿违,不管怎样都逃不掉倒霉的命运,除非大家都死了!
事实证明即使这样也未必一了百了……人与人的关系一旦遭遇复仇,那其中的善与恶,对与错,便没有了标准。
于是复仇永远都是说不清的一团糟。
于是的于是,尽管复仇的片子成千上万,导演们却仍乐此不疲,热衷此道。
就是这么混乱。
几十年过去了,那个触怒Marry Shaw的倒霉孩子,被他兄弟的孩子Jimmy在废旧的剧院里找到了,他已经被制成了木偶人……显然,这是Marry Shaw的杰作。
这样看来,当年村民找Marry Shaw报复算是找对了人。
但Marry Shaw她不服啊:我辛辛苦苦一辈子演戏给你们看,你们不好好教育孩子,居然一个毛头小子都能让我当众下不来台,你们说吧,这种亵渎艺术,不尊重艺术家的做法是不是应该得到惩罚!呃。。
这么看,Marry Shaw惩罚那个男孩似乎也有道理。
可那个男孩也不服啊:为什么不让我说实话呢?
明明木偶不会说话,是她在演双簧。
大家都知道,只不过不说出来。
我说出来就要被制裁?
还有没有天理了?
我,我,我们遭遇到新时期皇帝的新装了啊!
我整个就是一悲情版的说实话的小女孩啊。
得,古有皇帝的新装,今有Marry Shaw的木偶,算我倒霉。
汗,那个被做成木偶的小男孩其实也没错哈,那究竟是谁错了才引发了这么一系列无止境的血案?
这时,Jimmy跳出来了:你们就是一群混蛋!
我和我老婆在城里住得好好的,你们在乡下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去,倒是给我们寄什么木偶啊?
害得我家破人亡,老婆死了,儿子也死在老婆肚子里了。
我才是最惨的!
我那个不知是叔叔还是大爷的,他犯事儿的时候我爸还没成年呢!
我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怎么就把我牵扯进去了?
那个跟踪Jimmy来到乡下的警官不乐意了:靠!
你最惨!
你最惨的话把我往哪放啊?
我跟你们村子一点关系都没有,更可气的是,我这是在破案,在为人民服务ing啊,就因为在Marry Shaw这个死鬼的地盘尖叫了一声,结果就被割了舌头,死得跟你们一样惨不忍睹,我这才是真惨呢!。。。。
如此看来,只要细细分析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种复仇的片子永远都不会有真正的对与错,也不会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每个观众都抱着一种希望来欣赏这类片子,希望导演能交待一个妥善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这种希望往往在影片的最后一刻被击个粉碎,而执迷不悟的观众却仍坚定不移地对复仇的解决方案保持高昂的热情,满心欢喜地期待下一个未知的结局,于是导演们也热情洋溢地为同一个结局制造一个又一个匪夷所思惨不忍睹的过场戏。
浸淫恐怖片多年,我早已经不对复仇抱有任何希望。
在我看来,一旦遭遇复仇,唯一的办法就是等死,最多和冤魂搞好关系,争取死得痛快点。
复仇就是一不治之症,不管怎么折腾,结局都是一个字:死。
对于那些铁了心要报复的怨鬼们,他们永远都跟你没什么好谈的。
聪明点你就早点自决,不懂事的小心人家让你生不如死。
这就注定了复仇片难有新意的命运。
但为什么今天推荐《死寂》这个仍是在讲述复仇的片子给大家呢?
我实在觉得片中的氛围和木偶本身还是有魅力的。
独爽爽,不如众爽爽。
既然大家爽才是真的爽正好版上又总有人请大家推荐恐怖片,索性我就推了这部!
浓雾缭绕的小镇,你可以说它土鳖,但无法否认其撞击你现代社会麻木心灵的伟力——虽然老套,但一看就带劲儿;断壁残垣,废弃剧场,古老宅院,难道不是你内心深处原始恐惧的某种发源吗?
再说那个木偶,长得太kechen了而且还邪乎!
谁要是送我家这么丑一玩意儿,我立马给扔了,还敢留下来?
东西方审美还真是相距天壤……片中男主人公Jimmy硬是把木偶留下来了,老婆Lisa更是把它当成宝贝了,看着它居然能联想到自己肚子里的儿子,orz。。
试想一下你或者你老婆如果生下长成这样一baby……不如一头撞死算了。
敢情老外就把长成这样的木偶当成一普通的传统玩具,像咱们看皮影儿、脸谱似的——可能老外看皮影儿啊脸谱啊还觉得邪乎呢(偶怕怕,我倒是一直觉得脸谱邪乎)所谓cultural shock嘛,来玩味下好了:)
《死寂》和《电锯惊魂》有三个共同点,一个是迅雷上它们的搜索结果都被删掉了,但你可以从迅雷提供的网页搜索中轻松找到下载;二是结尾同样的令人大呼过瘾;三是它们有着同一个导演和编剧。
故事讲述了小心眼的腹语术表演艺术家玛丽·肖惨死后的故事,玛丽·肖之死的原委暂且不表。
先从很有间离感的古老儿歌谈起——小镇里流传着的诡异儿歌不知道暂时性地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大致意思是“当心玛丽·肖的注视,她没有儿女,只有人偶,如果梦里看到她,记住千万不要尖叫。
”(这个儿歌在还有一个国语版翻译非常的押韵,贴到文章最后。
)从逻辑上来讲,这个儿歌是不会流传出来的,因为能总结出这个经验的人类肯定已经死了,而且将不死的经验采用儿歌的方式代代相传,如此的举重若轻,那么这首儿歌的传出者很可能就是玛丽·肖本人。
她把游戏规则公诸于众,有两个原因,一、能在行凶阶段享尽曲折产生的乐趣,对方明知尖叫会死,但还是抑制不住大脑的自我保护程序的启动;二、儿歌的流传大大延长了他行凶的时间跨度,使得整个小镇在她不杀人的时候也能有保持压抑的气氛,并持续数十年,细水长流的妙计。
这让绿毛又学到了一招,绿毛以前一直不清楚古时的杀手或称侠客的人在夺命以后为什么还要留下标识,看来他们就是希望产生“哥不在江湖,江湖上却流传着哥的传说。
”这样一个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良好效果,哪天哥死了,对哥的敬畏仍然可以保鲜,对,震慑。
同理可证,我们在启蒙教育中一再树立榜样与形象,而且大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而且,这些榜样往往是死去的人,这和死去的玛丽·肖通过儿歌震慑小镇的居民是一个手法技巧,只不过后者只是缓兵之计,到头来还是要杀光。
分析完了电影中的关键线索“儿歌”之后,我们终于可以静下心来看看影片的内涵。
导演詹姆斯·温是个留着东方血液的外国人,虽然他长在南半球,接受冬秋夏春的洗礼,可东方的高贵血统让它更懂得东方人内心深处的恐惧,美国少有原创的心理恐怖电影,所以《死寂》不愧是美国恐怖片里的一朵奇葩。
当然它也有血腥的镜头,但它吓着你的时候,大多数只是因为气氛罢了。
这难免掉入雕虫小技的怪圈,但詹姆斯·温用另一种手法堵住了好事者的嘴。
那就是墓园、40年代的哥特大剧院、失落之湖、寂静岭样的雾中小镇和完美展现出这一切的帅气镜头。
one:照常理来推 关于玛丽肖的童谣不应该是玛丽肖死后且小镇上业已出现相关死亡案例才流传开来的吗 为嘛亨利在打翻棺木看到玛丽肖遗体后就知道要捂住嘴抑制尖叫了 那时候玛丽肖才刚刚挂掉不是 千万别说这是本能反应…………two:好吧 这个是我太较真了……还是照常理来推吧 小麦克·阿十失踪之后 大伙儿都怀疑玛丽肖没错 但为什么没人搜寻她的住处 那么几十年后一宗so easy的失踪案件竟然还说是一个未解之谜 最后千缠万绕地给他侄子 发现……好吧 这是剧情需要
用迅雷下东西的时候,在广告栏里看到那个木偶的脸,第一反映就是《SAW》,看下了介绍,竟然是James Wan拍的,当即在本本上腾出空间,下载电影一般,倒是结尾有《SAW》的风格(我还是容易被他骗)。
看J的片子,总是不知不觉把注意力放在他设定的视角上,那么明显的结尾,我竟然又没看出来。。
然后对片子里那首童谣,很感兴趣!
看了豆瓣上介绍,发现这个电影团体:“斯普莱克·派克”。
突然发觉很有意思,里面一群人拍的电影,我都看过的,原来当初一起混的,怪不得片子有这么多相似处,哈“亚历山大·阿亚(代表作《隔山有眼》The Hills Have Eyes)、与詹姆斯·温一同合作《电锯惊魂》系列的达伦·莱恩·伯斯曼、执导《黑暗侵袭》(The Descent)的内尔·马歇尔、《狼溪》(Wolf Creek)的导演格雷戈·麦克廉、精彩的《人皮客栈》(Hostel)系列恐怖片的导演埃利·罗斯、倾力打造两部《千尸屋》(House of 1000 Corpses)的罗伯·赞比。
在这里,众多热爱恐怖及惊悚类型片的青年才俊们,在一起度过了令人难忘的日子。
这段一同学习生活的时光自然也为他们日后各自创作出优秀的恐怖电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超喜欢这样的“团体”!
结局还挺好玩的.
= =.娃娃多可爱呀.可怕个啥.
整部电影笼罩在一股诡异,令人战栗的气氛中。唯一的遗憾是作为恐怖片的帅男主角竟然从头到尾都没露过身体,哼!
我似乎应该反思下自己呢,为什么温子仁这类完全不感冒。。。似乎现在名字很长的某局,也该考虑考虑下这种怪力乱神的,你不上鬼片,真是剥夺了国民这种观影体验,这可就是公民自由哇,当然,某局不会懂的。
有一个悬念,就是主角老爸的那个——这是全片最精彩的地方了。另外,娃娃阵那段也很唯美。
期望过高,不过尔尔。
玩偶哈。
恐怖气氛营造得很好.特别是玛丽肖的真实样子.很恐怖.故事的结局很意外,有点<电锯>的影子.
比较烂,那警察好2, 从一开始就讨厌。吃着东西说话一副神探的样子..太2了
最后的结局,太喜剧了。
好爛,不懂為什麼還可以那麽高分,最後的 ending 也很爛。
我很喜欢这部,虽然看了很长时间,而且断断续续的,只怪自己没有很大的勇气,但是整体色调和哥特气息十分浓郁,是我的菜!
结局流俗
我怎么觉得很一般.....
画面很美的恐怖片,大部分剧情比较狗血,但结局够给力!
超棒的背景音乐,动人心魄的情节,入时入色的表演,荡气回肠的木偶阴影,不知不觉地进入主题... ...
这也叫恐怖片~只有结尾算是唯一的亮点了~
前边都一般 就结尾让我觉得还算可以
有两个版本结尾
还真的很一般,没看出好来,也不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