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梦半醒的人生

Waking Life,浪族色彩,梦醒十分,梦醒人生

主演:伊桑·霍克,朱莉·德尔佩,肯·韦伯斯特,威利·维金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1

《半梦半醒的人生》剧照

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1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2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3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4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5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6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13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14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15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16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17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18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19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20

《半梦半醒的人生》剧情介绍

半梦半醒的人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青年学生维利•维金斯(Wiley Wiggins 饰)童年时曾从小伙伴那里得到这样一个预言:“梦即命运”。长大后,他在恍恍惚惚间来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维利走街串巷,经历各种各样的神奇体验,仿佛穿梭于不同的梦中。在此期间,他还遇到了各色人等:从开着船形汽车的司机到大学教授,从性感的金发美女到癫狂的眼睛男,从引火自焚的金发男子再到留着雷鬼头的四人团体……每个人都喋喋不休,谈论着人生、理想和哲学。而维利不发一言,俨然一个极具耐心的聆听者。 本片由导演兼编剧理查德•林克莱特(Richard Linklater)采用DV真人拍摄,并用软件将其“动画化”。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亦在片中出现。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狙击之王姑鲁之恋深潜日三命疯狂追击者极速之巅君主暹罗密码汽车旅馆疯劫案世界奇妙物语2017年秋季特别篇狙击杀手台商我的极品男友音乐之光爸爸活遇见仁显王后的男人魔发精灵侣行攻略之确认你是我的人最后的爱恋爱通告春蕾绽放泰渝记永远超级幸福夏日伙伴们鬼寺凶灵4整九码欢乐颂2魔法少女奈叶Detonation利勒哈默尔第一季

《半梦半醒的人生》长篇影评

 1 ) The story of moving from the "no" to the "yes"

And then she tells me that actually this is the narrative of everyone's life. That, you know, behind the phenomenal difference, there is but one story, and that's the story of moving from the "no" to the "yes." All of life is like, "No thank you. No thank you. No thank you." then ultimately it's, "Yes, I give in. Yes, I accept. Yes, I embrace." I mean, that's the journey. I mean, everyone gets to the "yes" in the end, right?感触太深。

这部电影的台词本值得一读,我就是来分享个链接的:http://wakinglifemovie.net/

 2 ) Richard Linklater的布道书& 脑汁激荡的快感

绕了一圈结果又回来了。

你曾经有没有这种感觉,好象做梦永远都不会醒。

永远分不清楚现实和梦境的区别。

我总是从一个梦境中醒来,然后发现自己进入另一个梦中,永无休止。

梦中的一切似乎都异常熟悉,清晰可见,但是却怎么都想不起来在哪里看过。

我说的不是DEJA VU,而是真实。

如果你曾经有过这样的体验,那就去看《WAKING LIFE》吧,那是我见过的最具梦幻气质的动画了。

事情总是这样有意思,当3年前某一天,朋友问我有没有看过一部叫《WAKING LIFE》的动画的时候,我就有某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象在哪个遥远的地方听过这个名字?

在她发来的HP上,那油彩一般的画面,和超现实的场景马上就吸引了我。

“你是不是从来不曾醒来?

”“你知道梦中的世界是怎样的吗?

”。

可惜的是当年没有并找不到这部电影,我逛了很多的碟市,也没有听人提起过它。

可能独立电影的市场还是不行吧。

只是现在……某一天在杂志上发现了RICHARD LINKLATER的名字,知道了这个导演《SLACKER》,《BEFORE SUNRISE》的另类,原来就是创作《WAKING LIFE》的人。

欣喜之下马上在P2P上搜索,终于找到了。

于是在某个半梦半醒的晚上,在微亮的电脑前看完了它。

无法叙述更多的剧情,因为这电影基本就没有剧情,一个人在梦境中醒来,听不同的人说话,然后醒了,发现仍然是一个梦,再不断的和别人说话。

这一次又一次重复的过程让人想起了庄周梦蝶和轮回的观点,但又不完全相象,似乎更接近MATRIX所说的虚拟和现实的界限。

可是并非那么冷冰冰的,只是梦罢了,不涉及生死,无关乎大局,纯粹个人的体验。

碰巧这个想法也曾经在我脑中出现过,当你不断的醒来,不断对当下的世界做出否定的同时,也会不断加重自身的疲惫。

当你发现自己穿梭的只是一个又一个的梦,却永远没可能改变他们,或者是脱离的时候,我想任谁都无法忍受。

电影中的主人公似乎就深受其苦。

他好奇,却又彷徨,不知这一切是从哪里开始的。

“我从什么时候开始做这个梦的呢?

”,“又或者我也不过是别人的一个梦而已?

”当想到着一点的时候,个人的危机终于出现了,我是何以成为这个独一无二的我的?

这个问题从电影的一开始就被提了出来,然后通过和主角谈话的不同的人口中说出不同的答案,不过我想肯定大多数会在这看来没有尽头的对话面前晕菜的。

从量子力学,存在主义,尼采的自我本我超我,到进化论,心理学,语言学,佛教的转世,鲍德里亚的虚拟与仿真,后现代主义,“神圣”意味的电影语言……还有许多我也不知道的内容。

这种感觉怎么形容呢,好象是看到熟悉的人一样想冲上去拥抱他,但是又有一种想把显示器砸掉的冲动。

因为……许多的对话机智幽默,但也意义深刻,冗长不已,三番五次我都克制着自己想睡觉的冲动。

所有的人都像主角提供着解释的方式,却无法解决现实的问题。

直到最后……影片并未向我们提供一个一成不变的答案,相反,主人公是用一种近乎个人式的方法醒来(?

或者又进入一个梦?

),这是不是意味着所谓的知识——现存的那些知识,是不足以来解决我们所碰到的关于认识自身的那个问题——那个永远高悬在DELPHI神庙的警句。

我们只有通过逐渐地了解自己,从自身的内部寻找通往彼岸的出路。

看完电影已经很晚了。

我并没有找到答案,只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旅程。

也许明天醒来,这也不过是昨天的一个梦,谁知道呢?

PS,值得一提的还有影片那怪异奇特的动画影象风格,对于看惯日本动画的我们觉得是一次新奇的冲击。

原文地址:http://makzhou.blogbus.com/logs/2004/11/493727.html标题套用了MOG的发言哦^^

 3 ) 半梦半醒

不好意思,我看本片的时候也半梦半醒……大量的对白,恍惚又不太连续的画面……当然,和看片时的精神状态可能也有关。

并不是说影片不好看,至少不是不好。

只不过确实有点催眠的效果……很切合影片主题……我想先说一下它的动画效果(是的,这是一部动画片)。

第一眼觉得,哇靠这画得真像啊。

然后我马上就警觉了,这不能吧,肯定是拍真人再去做效果的吧。

但是它又时不时加进一些变形、迷幻等效果。

于是我一直关注着画面,直到July Delpy(“Celine”)和Ethan Hawke(“Jesse”)出现,发现了脸熟的——这也“画”得太像了,一定是真人拍的……然后我又重新将时间轴拉回前面,关注对白内容。

插说一下,“Celilne”和“Jesse”是来自《Before Sunrise》和《Before Sunset》的角色——严格地说,拍本片时还没有《Before Sunset》——但是情景上似乎在其后,因为此二人上床了,醒来依然在继续着不休而无甚边际的对白。

(少量截图见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4766171/。

)“人的肉体死去6到12分钟内,大脑仍在活动。

而梦境意识下的时间比醒时几乎长无限多。

”“我醒来,10:12。

又睡。

做了一个长长的复杂的貌似好几小时的梦。

然后再次醒来,发现才10:13。

”“就是如此。

所以6到12分钟的大脑活动,简直可以就是你的一生了。

”……“过去40年间,全球人口翻了一倍,如果你真的相信自负的灵魂永恒论,那你的灵魂也不过50%的几率超过40岁。

如果要达到150岁,那就只有1/6。

”“你想说啥?

轮回不存在?

还是我们都是帮年轻的灵魂?

或者我们中有一半是轮头一回的人类?

”……说到我将时间轴重新拉回前面。

这片本身对话就多,又深奥、有时晦涩,一不留神顾着看画面,你就根本不理解它在讲什么。

原来就不大好懂的影片……我不大肯定我明白了它想表达的东西。

但是很多地方的谈话确实很有意思。

主要好几段关于梦境和现实的,正如同前面提到的,这是本片的主题。

这种既像实拍又是动画的画面风格本身就是表现梦境的上佳手法,看起来不是真的,又绝对像真的……片中主角不断地醒来,又不断地发现其实还在梦中。

这样的情节乍一听挺恐怖的,但影片中并非如此,而是有趣有深意得多。

尤其结合若干段对话中关于梦的阐述,你对这一次又一次的“假醒”会有自己的猜想和看法。

片名《Waking Life》也很值得思考。

http://syc0129.blogbus.com/logs/36883702.html

 4 ) 剧本结构的一点脑洞

电影很有趣关于社会的人类的人性的哲学思考的语言流尽管内容平庸,和男主身处其中的梦一样有水的流动质感。

我想这个电影并不是想借以梦的形式传达严肃的哲学思考,反而是脱出理性思辨的限制后,语言的无意识特性,片中大段大段对话语法正确,风格流畅,但是细纠就会发现其实这些话架空于事实和逻辑上,语言的内容与正在发生的事情之间产生互文,互为所指,就像两滴颜料融合在水中。

关于这一点,最明显的是男主在电影院看电影的一段。

电影的内容是两个人在讨论电影,电影的神圣性瞬间,有点像两个说相声的人,一个逗哏一个捧哏,逗哏的人不断将对话引向电影的叙事性,瞬间的神圣,而在他的语言之下,两个人所构成的电影画面正好成为非常恰当的说明,最后两个人在镜头前表演了这一神圣瞬间,语言与画面融合为一。

通篇男主遇到的所有人,听到和说出的所有语言,发生的所有事件都具有梦的这一不受理性控制的现实结构之下的超现实性,在每一个微妙不引起注意的地方形成断裂和超越的逻辑结构。

由此产生的梦境内容虚假与现实性的交互其实也可以类推到电影剧本写作中,即情节超越于故事框架而与写作行为或者拍摄的创作行为本身发生关系。

 5 ) 不能做梦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超市夜未眠>里男主角一直睡不着,现在想来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我本身不是个很嗜睡的人,但是却很庆幸上帝给了我们做梦的权利.我们的梦大多在前半夜,而只有后半夜的梦我们醒来才会记得. 我有几次梦到梦里还在做梦,努力从梦中醒来,暗自庆幸还好那只是个梦,殊不知,其实我还在梦中.等到早晨醒来吓出一身冷汗,就象片中的男主角去拨弄那个开关而灯却没有灭.梦这种事情太私密太个人,听完基本上完全接不上话,说的人可以激情四溢,听的人却很难身临其境.所以没有几个人愿意听别人讲梦.导演用很精明的手段滔滔不决的硬把梦讲给我们听:人物作成曲线的水彩效果,小提琴大提琴钢琴吉他背景音乐的恰到好处,不时穿插出动画的黑色幽默... 没有台词的片子很考导演功力.大段大段台词的片子,更考导演功力,比如这片子,比如<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投资小,场景简单,却有意外惊喜.我承认:1,我好奇心很重;2,我爱搅脑子.所以基本这片挺对我胃口.有的片子不能也不会只看一遍,希望我看第二遍,第三遍...时,会更享受.再次呜谢才女同学.

 6 ) Waking Life

青年学生维利•维金斯(Wiley Wiggins 饰)童年时曾从小伙伴那里得到这样一个预言:“梦即命运”。

长大后,他在恍恍惚惚间来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

维利走街串巷,经历各种各样的神奇体验,仿佛穿梭于不同的梦中。

在此期间,他还遇到了各色人等:从开着船形汽车的司机到大学教授,从性感的金发美女到癫狂的眼睛男,从引火自焚的金发男子再到留着雷鬼头的四人团体……每个人都喋喋不休,谈论着人生、理想和哲学。

而维利不发一言,俨然一个极具耐心的聆听者。

本片由导演兼编剧理查德•林克莱特(Richard Linklater)采用DV真人拍摄,并用软件将其“动画化”。

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亦在片中出现。

 7 ) 碎碎念以及摘录台词

喜欢这样话唠式探讨人生的电影,果然同一导演同男女主演同种风格。

不过这一部涉及更广,不仅仅是哲学了,还有科学物理学生物学符号学,更难理解,不过这些即使理解了也不懂。

所以大部分人看后的感觉是“许多道理都懂,仍过不好这一生。

”虽然也有这样的感觉,但不觉得这部电影是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更倾向它只是想把导演他们对这个社会对这个世界一切的困扰和迷惑展示,是一种述说,是一种“我也不知道”的感觉。

半梦半醒,好像人人都可以对人生进行一番探索和评价,谈人生谈生命谈哲学谈各种抽象概念,随时随地,与陌生的或熟悉的,随心所欲,其实每个人也都在找那个能说得上话的人,谁都可以成为倾诉的对象,而现实的我们大多缺少这种勇气,肆无忌惮地交流和把内心感受全说出,不敢随便拉一个人就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而在电影里却可以毫无掩饰毫无保留着述说,不管对方听不听得懂,也不是为得到回应或为解答而提问,仅仅这些都是困惑。

台词真的好赞,喜欢瞎记录,找不到全部完整台词,自己记录的也是比较触动和简单方便思考的。

即使看不懂,即使记录下来思考过后也依然困惑,甚至越来越困惑,我们或许懂了只是我们以为的懂,或许我们真的不懂,未来某个时刻突然懂了。

然后又变得困惑,或者又在其他事情上突然一个机灵懂了,这会不会是我们一个成长和成熟的表现呢?

部分台词:“梦想是命运。

”“你越把一个人谈论成一个社会构造者或众势力的汇合体,或零碎的或脱离社会的,你就会说出一大堆的借口。

”“你要与众不同,首先,从物质方面与众不同,与其他人不同,给他们树立榜样,我们不能轻易做失自我,把自己看成众多势力的牺牲品,我们要自我定位。

”“创造产生于瑕疵,产生于斗争和挫折,这就是我认为语言的由来,我的意思是,它产生于超越自我孤立的愿望,也有某种彼此之间的关系,当它只要简单的生存,它就必须简单。

当它变成真正有趣的时候,我认为是我们用同样的符号系统来交流,所有的我们经历的抽象的和无形的事物的时候了。

”“文字是惰性的,它们只是些符号,他们是死的,懂吗?

很多感受都是无形的。

很多事物我们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然后,当我们在彼此交流时,我们感到彼此连在了一起,我们认为彼此都能明白对方,我们认为我们几乎有种精神交流的感觉,这种感觉是短暂的却是我们离不开的。

”“新的进化模式将赋予我们真实、忠诚,正义和自由的人类特征,这些将成为新型进化的表现,因此,这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那将是美好的。

”“我们的自由只是一种可能性,只是在无序的状态下的突然改变,这好像更糟,我宁愿自己是在一个稳定的物质机器上的一个齿轮,而不是一些突然的改变,所以我们不能忽视这个问题,我们只能用我们的当代世界观给人们找点空间,用所有的必需的,不是对肉体,而是对人,那就意味着去解决问题,为选择和责任寻找空间,试着独立的理解。

”“艺术不是目的,而只是诱因和方法,定位我们特殊的旋律,消磨我们的时间,对真实的交流的发现就在其中,至少是在寻找这种交流,发现或丢失的冒险,没得到满足和承认的我们继续在寻觅,用自己的愿望,害怕和幻想消除寂寞。

在这种不管世界看上去多空虚,不管这世界对我们来说是如何的退化和枯竭的事实的驱使下,我们懂得什么事都有可能,在合适的环境下,新的世界很有可能和旧的一样。

”“世上有两种受折磨的人,一种人是缺乏生活,另外的人是生活过于沉重。

后者和动物没有太大差别。

”“什么阻止人们发挥他们的真正潜能,答案在另一个问题之中,那就是,什么是最普遍的人类特征,畏惧还是懒惰?

”“你要了解你首先梦到的是什么,你开始能去认识它,你开始能去问你自己,嘿,这是在做梦吗。

”“电影就其本质,是现实的再现,就是像是现实真的再生一样。

电影实际上拍下的是,像上帝的化身和创造。

电影就像对上帝的记录或上帝的脸或是不断变化的上帝的脸。

整个好莱坞拍电影尽力去做这个讲故事的媒体,拍电影不应该基于剧本,而是应该基于人和事,从那种层面上说,他们差不多形成了那种明星体制,因为电影是对人而不是关于那个故事。

特吕福常说最好的电影不一定有最好的剧本,最好的剧本不能拍出最好的电影。

因为他们带有文字叙述的事,你会受制于它,最好的电影是不会受制于剧本的。

电影总有叙述性,因为它有时间限制,就像音乐里有叙述一样,你不会首先想到一个歌的故事然后再写歌,它产生于那些瞬间,那就是电影所有的,就是那个神圣的瞬间,这神圣的瞬间在我们的周围并不神圣。

电影会让我们看到这种瞬间,我们可以把它框出来去领会它,神圣,一个接一个瞬间。

”“一千年只是一个瞬间,没什么新的,不同的事物,只是在不断的重复当中,同样的云同样的音乐,对一小时或来生有着同样的感觉。

”“你已经开始寻找答案,尽管有些困难,但回报是丰厚的,尽可能彻底的练习你的思想,知道这只是练习,创造美好的东西,解决问题,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感受一切喜怒哀乐,提着你装满情感记忆的旅行袋,我记得我从哪里来,如何变成人,为何我留在附近,我最后的启程已经指日可待,以逃脱的速度离开,不仅是来世,而且要永恒。

”“生命就是一个随着时光流逝,而积累起来奇迹,是那些彼此之间存在的令人吃惊的瞬间的积累。

世界就是一场考察你是否能超越你直接的经历的考试,测试我们能不能超越你所看到的,实质考察的是我们的好奇心,疑惑考察的是我们的活力。

汤玛斯·曼恩写道,他是融入到生活中去,而不是写一百个故事。

”“一种假设说你不能够在生活的同时懂得生活。

而我会说,理解生活本身就是在生活。

”“记忆远比遗忘更能体现一种精神的行为。

罗卡在同一首诗中写道,鼠蜥会咬那些不做梦的人。

当他意识到他是另外一个人梦中的人物,那就是自知之明。

”“你从未遇见你自己,但同时遇见他人的优势,是他们中的一个会将你展现给你自己。

检查你观察的万事的本质。

”“事实上每个人的生命有种叙述,在不同的现象后面,只有一个故事,那就是从否定到肯定的故事,生活的全部就是:不,谢谢,不,谢谢。

然后最后的结果都会是一样的:是的,我投降,是的,我承认,是的,我信。

 8 ) Life is not a dream, be aware, be aware, and be aware.

在豆瓣上溜达一圈,觉得应该有人好好说的说的本片,无奈只能由我这个懒人暂且充当一下这个角色了,咳咳。

【欢迎潜下去的比我还懒的人来批评指导扔板砖】这部电影一下抓住了我,我承认,是有很多主观色彩在里面的,对梦的研究,量子物理,自由论,关于生活,存在,还有人与人的交流方式,都是我非常感兴趣也是一直在关注的问题。

所以看到这部电影真的非常想跪在地上,捧着盘,仰头45度,瀑布泪,还要在脑袋顶上打个光的。

所以与其说这是一部电影,更像是一种交流,像涉及语言起源话题的那个女的说的那样,人类有各种各样的交流模式,而这部电影就是其中之一,是导演在世纪交界之处希望传到一个强有力的信号,而如果你能接受到信号的话,就不会觉得这是满头雾水的对白了,而是,你也是对话之中积极的参与者。

首先,关于梦。

一段时间,我总是再做同一个梦,梦见自己在飞,我可以控制气流,轻轻向下踩一下,就会上升,可以控制高度,控制速度,控制降落,一切,就像真的在飞一样。

一直对佛洛依德梦的解释很感兴趣,得知这叫醒梦,也就是电影里多次提到的lucid dream,这是梦一种比较高级的状态,在这种梦的状态之中,梦者是对自己的梦有掌控能力的,可以思考,可以判断,可以行动,并不一定是飞翔,飞翔是一种少有的状态,可以仅仅就像是电影里那样就是进入一个又一个日常生活的情节之中,但是对自己的梦有部分掌控能力,并且这种能力可以主观上得以训练,控制梦的能力也就更强,我一直在对自己做这些有趣实验,也确实有不少收获。

而关于梦与现实,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我们是在梦中还是在现实中,怎样才能确定我们不是从一个梦中醒来,却进入了另一个梦中,怎样才能区分梦境与现实?

这个话题又可以被我非常主观的解释为——怎样才能有真正的存在感?

我看过两个对这个话题最有意思的探讨;一个是米兰昆德拉,他既提出了问题,也解决了问题,提问和答案还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生活,永远在别处。

另外一个就是这部电影啦,很巧妙的是,导演的提问和回答也都在题目里了,那就是Waking Life.但其实这部电影的剧情不仅仅是一个个梦那么简单,若是真的要很客观的从电影内部的心理学角度来分析的话,我偏向于整部电影都是男主角死亡之前的思想停留,跟stay的剧情框架是一致的。

关于人死前的的意识存在的问题,片中也有简短介绍,简单说来就是当人的机体已经死亡之后,大脑还会有5分钟左右的生存时间,而这短短的几分钟,在思维的过程中可以是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线,而大脑这段时间的运作其实于梦非常类似,都是潜意识的记忆空间的思维活动,能够反映出最基本的心理和渴望。

本片也正是如此,其中几处暗示有,1.电影刚开始男主角搭车后被撞,2.Jesse 和Céline在床上讨论人死前的意识停留,以及3.最后男主角发现自己无法从一个有一个梦中醒来,推断自己可能已经死了。

这些都应合理的推理为,(加上我的部分主观推测),男主角车祸身亡,但是由于他壮年夭折,对生活抱有诸多疑问亟待解决,(好吧,这两句是搞笑用的)所以潜意识里渴望能够得到一个答案,于是在幻觉世界里产生了大量此类话题的对白,其中夹杂着一些生前的记忆碎片,和临死一瞬间的回忆。

在对具体内容展开之前,我想先提醒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不知道在电影哪分钟里男主角的一句台词,(好吧,我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影评者,大概是跟那个地下道里遇见的女人的对话里),他说,他进入了很多对话之中,这些对话似乎都是在讨论一个主题。。。

当当当当一个华丽的切入点。

所有这些不同的话题,你说他涉及了物理学也好,生物进化学也好,哲学,心理学,甚至法学,政治,民主,自由,等等似乎触类旁通,但其实仅仅是一个话题,导演只想跟我们说明一件事情,但这件事情之所以导演没有那么直白的用语言的形式明确表达出来,而仅仅是暗示,是因为,对于不同观影主题来说,会有不同的理解与看法,而仅仅明确提出这个主题,就会把这个主题的范围大大狭隘化了。

(貌似我现在就在大大狭隘这个主体,呃。。。

)如果让我总结的话,我会说,整个话题都是关于Life的,(我无法直接翻译这个词,因为译成,生命,生活,生存都不够妥当)也就是电影名字的后半部分。

(关于前半部分,我会稍后说明)如果要剖析每一段对话的话,这个影评就会有一个很难看的长度了,(这是我非常不希望发生的)因为导演在这么一部短短的电影中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我就抓我认为的重点来说了。

整个电影最核心的一个人物,是在大桥上高呼:Life is not a dream! be aware, and be aware,and be aware! 的那位仁兄,并且据推断这个人物的形象很有可能就是导演本身。

其中关于认知和life他说,他并不完全赞同某某的观点(原谅我忘记那哥们叫什么了,并且很无知的不知道他是谁),而说,Life understood is life lived.(这也就正是本片的一个中心思想吧,啊,回到小学语文课的感觉真好啊)。

无论拥有怎样的人生,混混沌沌都是可耻的,就算是在清醒的”现实“状态之中,毫无知觉的渡日,如在半睡半醒之中,(所谓waking,电影名字的前半部分) 那又与真正睡梦相差几何呢?

但是这世界上有多少人是在这种所谓的半梦半醒的状态之中的呢?

如果真的要去计数的话,得到的只可能是一个残酷的数字。

地铁上多少面无表情的朝九晚五上班族,多少自觉欣慰穿着“白领”奔波的灵魂,早已忘了自己年轻时的初衷与梦想,多少大学校园里荒废时光的“新世纪接班人”。

还有多少高考考场里渴望着自己理想的院校的孩子。

等等,你以为这就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么?

哦,不, 我们早就在社会中被摆弄了。

整体的社会价值观就是,一个孩子,应该接受教育,应该在学校取得好的成绩,应该上一个一说名字大家都能知道的大学,应该在大学毕业之后找到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等等等等。

虽然不可否认这可以是一种正确的人生轨迹,但是我们的人生,还是我们清醒的状态下(非梦的状态下)的选择么?

这是我们的自由意志么?

我们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么?

还是这是我们从小就被社会灌输的一种所谓正确的生活观?

或者说是在潜在的社会观念下的束缚下的非自由状态?

这就应了电影里另一位仁兄,谈及自由问题的时候问道:有没有真正的自由可言?

连我们的思考都是在尊崇所有人一致的思考程序,无非不是大脑中几个电流蹦出的火花,那我们又怎样才能摆脱这些本身就赋予在我们身上的枷锁,获得真正的自由呢?

当然这种绝对的消极主义是不可取的,谁都知道大家微观的思维过程是一致的,但是主观意识却占有更主要的比重。

毕竟苹果砸在有的人的脑袋上,能够发现万有引力,砸在我的脑袋上就肯定不行。

毕竟有的人脑袋里就能突然显现出E=mc^2,在有的人脑袋里就只能是狭隘的金钱占有欲,嫉妒,贪婪与懒惰。

但是过分乐观也是不可取的,这种潜在的社会枷锁在一定程度上虽然束缚了自由意志,但却不能否认的保障了一定的社会秩序。

换句话说,在现在的这个时代,这种有点扭曲有点病态的社会状态还是可以被接受的,借用马克思的话就是:还迎合现在所谓的生产力。

只是有一部分人会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中感到极端的孤独,有的人会觉得矛盾,有的人会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但是随着时间消逝,这一部分人中又有一部分人学会了接受和迎合,慢慢走近了社会的大圈子里,真正的问题仅存在于少数自以为文艺的青年中。

这部分人活在未来的时代当中,就像梵高毕加索不能被自己的年代赏识,就像艾米丽狄耿森的诗在自己的时代活不下去,就像一直在黑暗中踽踽独行的鲁迅,把时间狠狠往前推,就像公元前就在渴望理想国的柏拉图,像渴望完美仁君的孔孟,还有完全脱世的老庄。

在自己的年代中,都是那样的格格不入。

是时代的问题,不久的将来或是很久之后的将来,当这种问题变成社会普遍问题的时候,就意味着,革命又将到来。

你可以说我像尼采一样唯心,一样疯狂,但是这种你认为可取也可以认为不可取的意识本身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最后再回到电影当中,再回到梦的话题上来。

我也想站在桥上高喊:Life is not a dream, be aware, be aware, and be aware! 也许鲁迅也好,导演也好,我也好,都仅仅是想站起来,高声吼一下,就算能够唤醒一个“半睡半醒”中的人也好啊。

其实无论是昆德拉也好,本片导演也好,答案都是一样的—— 真正重要的不是区分到底是在睡梦中还是清醒着,重要的是能够自由思考,确定自己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为之追求,不被周围意志所动摇,并且能够时刻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还在自己原始的轨道上。

这样,就算现在所经历的状态仅仅是一个梦,也不枉此行了。

Life understood is life lived! 我再加上一句,让它逻辑上更完整,Dream understood is dream dreamed!PS 电影还有一个很厉害的地方就是,对白那么多!!!

开头30分钟,男主角基本上没说过话。。。。。

 9 ) 。

林克莱特目前的三部动画片,几乎都在视觉层面达成了混沌感——线条笔触的抽动、变形、扭曲,以致人物形态的变异。

初始观看很容易被绘画转换形式吸引,但大部分观众应该很快疲劳——场景大都简易得似乎缺乏想象力,更多地是在重复不太流畅感的画面。

所以,是否视觉的建构并非林克莱特的主要侧重?

(但也不可否认部分的视效也是奏效的。

)相较之下,《阿波罗》有明确主题、呈现内容清晰直白,故《半梦半醒》与《黑暗扫描仪》构思创作的出发点要更为接近:它们没有实质的内容表达,只有语气片段的构成(也在影片中直接坦白)。

细分其中主导观看的对话语气,大致有两类:第一种,有意地让对话陈列产生沉浸感,像是kramer电影中的访谈片段,引导性地创建舒适的对话氛围进而触动观众,机制比较基础。

第二种,随性的、不带有表现性的语气输出,它更接近人物日常状态下语音的发出,看似没有什么特别的,但在这样对话强度较高的听觉式电影中,它便变得突出(《黑暗扫描仪》相对更多。

)第二种对话语气使得观看某种程度上高于第一种的沉浸式,它让电影变得更加,更加随性自由。

 10 ) 为什么有人会认为烧脑

不管打高分低分,是不是想太多了?

神作的道理就在你飘飘荡荡跟着它走智商才变高老想着判断它、描述它、概括它、类比它就把自己想成白痴了很佩服那些看睡了然后醒了起来重看还能写一堆的观众真有专业精神但很怀疑他们写下的与这部片有什么关系他们写下的很适合用来描述采用同样素材却拍得水平远逊的影片如有些观众质疑的:如果能够这么打碎了来说就没必要拍成一部片了神就神在它是一部片有没有想过:是什么把这些东西黏在一起?

《半梦半醒的人生》短评

说的很有哲理,可画面实在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应该是为了让看的人体验这种半梦半醒的感觉,所以画面上所有色块都在诡异的浮动。看得好吃力,真是有种晕船的感觉。或许有些人会很爱这种。

2分钟前
  • 我是如此少女
  • 还行

对白过分冗长,不够优美精辟,与我的价值观相悖。

4分钟前
  • Patrick
  • 还行

单纯作为电影也是好电影但就有很多相似的作品包括他自己以前的,一转成动画的确独一无二了,另外才不是什么软件随便转一下就成了好吗这个制图工作量绝对不低!

6分钟前
  • 力荐

我的大腦難以消化大段的台詞,場景過於跳躍,感覺自己完全在夢遊,頭很暈。印象最深的是「電影就是現實的再生,是基於人和事而非劇本」這一小段,看導演過去的電影確實有感受到這點,而他對於電影的了解也相當透徹

8分钟前
  • 🍸
  • 还行

受不了一堆形而上学的空谈阔论,昏昏欲睡的沉闷片。

12分钟前
  • alang
  • 很差

既然说得都是比较玄幻又貌似深奥的事就不要让每一段对话衔接的那么紧嘛 但这个想法还是很牛逼的~~~~三星半

17分钟前
  • 枭笑
  • 还行

時間。夢。看到HOLLY MOMENT的時候也覺得很感動。JESSE最后還是跟CELINE上床了~~~INCEPTION的編劇也看過這片子吧!

21分钟前
  • Ro-Ro-Rock
  • 力荐

2D渲染的有点像之前看过的一部片子

25分钟前
  • UrthónaD&#39;Mors
  • 推荐

有关梦境 及其他。强大的动画片。

27分钟前
  • juni
  • 力荐

6/10。梦境持续就会变为现实,所以当结局主角漂浮飞起消失于蓝天中,现实与虚拟的边缘更加真实。高深问题依赖导演说教展开,诸如人性懒惰阻碍进化、媒体使公众对社会暴力麻木,主角灵魂倾听百家争鸣的交流肯定自身存在。色彩环境上暴怒囚犯、酒吧流血冲突皆用红系,身体线条的简练化象征精神面貌脱变。 @2016-11-26 15:40:47

30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虽然一大半内容都是在漫无边际的扯淡,但扯淡的既有“爱在”二人组、索德伯格,又有Alex Jones。转描动画既真实又虚拟的迷幻风格和“半梦半醒”的状态简直是绝配

32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这什么鬼东西,讲的男主整天无所事事去串门听一些有狂想症的傻逼们吹宇宙万物理论,然后还尼玛把画风扭曲得这么二次元,镜头晃得跟晕船一个德行,这部电影都讲了些啥?

36分钟前
  • 豆瓣账号的
  • 很差

@ LB&amp;#39;s Is this the real life? Is this just fantasy? I like some of the conversations. Philosophical.

38分钟前
  • Mr Fahrenheit
  • 还行

看起来像是真人拍摄之后过了个滤镜,估计一半制作成本花在了画面处理的软件上。似乎是在探讨人类啦、灵魂啦、意识啦这些问题。全程晕车,感觉差点死在电影院里,所以就不做任何内容上的评价了。总之这个表现形式真的是相当要命。

40分钟前
  • 天狼追月
  • 很差

看的过程中让我怀疑我到底是在看电影还是在听公开课🤔不过表现形式还是很不错的

43分钟前
  • Rick1929
  • 较差

认可本片的拍摄方式、构成结构、表述的主题和讲述的大部分观点(虽然没有认真看),不认可以冗长的动画表述该主题,认为本片存在形式与内容不相融洽的重大缺陷。

46分钟前
  • Leibiennnnnnn
  • 还行

是对影像可能性的一次探索和尝试,我一直觉得哲学很难用电影语言来表现,影片的形式感很好的营造了一种梦境的感觉,在这样的空间里讨论萨特,巴赞,时间,生命等等命题的时候似乎画面反而变成对思考的干扰,不知道别人是否同感,我想这个电影更适合作为一本书呈现,文字才是表现哲学最好的媒介.

50分钟前
  • 蚂蚁唱戏
  • 推荐

可恶了,画面风格及其牛逼,内容却完全是由一段段絮絮叨叨长篇大论的形而上说教组成...看了半个小时就败掉了,两次才看完...其实感觉这种文学性的东西完全就不该拍成电影,竟然还配上这么噱头的画面,完全叫人没法把注意力集中到作为主体的台词上啊!!!

54分钟前
  • Serotoninphobe
  • 还行

梦境又一种。Discussion about dreams in an endless one.头脑风暴+梦境视觉。

58分钟前
  • 阳朱
  • 力荐

手持无敌晃,真的很晕。毫无剧情可言,大段对话拼凑,很无聊。也就形式挺特别的。

1小时前
  • Dusk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