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人?
什么样的人会想要我们?
如果都合适了,是不是真的能过一生?
我是带着情绪看的,也许评价不准,最近什么都不确定。
照例在睡觉前下部片子看,所以看的时候有些模糊,印象中,除了"性"似乎没有其他了,不过也很真实,在女人的日常世界中,除了"男人""爱情""性"还有什么是更能让她们关注的呢?虽然觉得情节有些苍白且混乱,但是看过之后,还是会感觉到女性的那种寂寞,伤感,无奈.只要是女人,无论是什么类型,什么想法,都会希望有个人在身边知冷热问寒暖,都希望被呵护被疼爱.这与爱情和性无关,是女人甚至是人的天性需求.所以,一夜情,滥交,纯情,同性恋......无论什么样的选择,最后为的不过是那一点点的感动和温暖.女人想要的就是这些.她们只是希望有人关注,有人在乎,有人陪伴不再孤单.虽然片子很一般,演员也没什么突破,可以说整个片子不会给人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但无论单身与否,看看无妨.
以前,有个朋友的签名是“我就是单身公害。
”我还问了一句什么意思?
可没等答案来就想到了。
今天看了“单身部落”,电影最令我动容是一对情人因为不懂做爱而分开,各自经过一段性爱旅程后,又碰到一起,终于完成了两个人的第一次做爱。
这恰恰是一个无预谋的故事。
首先,VI是那种让男人忘不了的女人。
时代的女子大多如此。
男人不是喜欢玩么?
我陪你玩,我还比你更能玩。
在这个方面,男人一般都会被迫或乐意记得那个竟然赢过自己的女人。
至于纯情澳洲男,只合适纯情小女生。
他们两个人肯定不长久。
这种男人尝到甜头之后一般都会移情别恋。
上床是个转折点,只不过很多女人目光短浅,偏偏相信傻傻的男人幻想的爱情。
人是会变的,尤其是经过转折点。
其次,KIT是那种传统女人向时代转变的女人。
有点自愿,有点勉强。
这种女人在中国其实还是很多,决意要坚守处女阵线,把第一次留到结婚。
那就看看电影里结婚的那对,新郎在婚前有过多少次一夜情,婚后又可能会有多少个情人?
这就是这类女人在这个时代的后果。
做爱也是一件讲究技术含量的事情。
谁会以为本来什么都不懂的,哇,一结婚就什么都懂了?
如果你是老板,面对一个有该职位工作经验,一个没有,你会招谁?
那如果你是成熟男人或女人?
诚然,处男和处女们是体会不到个中意义的,因为小女生小男生对于爱情总有百毒不侵的浪漫想法,所以人在非处之前永远不懂处与非处的区别。
KIT幸运的碰到了性爱高手,使她后来能够在床上驾驭大多数的普通男人,更超越了那个曾经无数次试图和她做爱都失败的前男朋友。
她说,过去我是你女朋友,每天担心你被人勾引,现在成了我勾引你,多轻松啊。
可谁知道,这洒脱的心态是从何而来的呢?
最后,我非常支持女同性恋。
男人不好,没良心没本事没钱没房没车,就舍弃,找更好的女人,天经地义。
可床上运动终究是为男女设计的,或者定时想换口味,因此越来越多的女同性恋者转变成双性恋者。
这也是天经地义。
人类的发展倘若一切都自然而然该有多好。
电影散场,文章搁笔,故事却在生活中不断上演。
这就是看电影的益处。
燕迹秦清2007年11月5日夜
很欣赏谷祖琳的表现,流露滑稽夸张的神态和反应都是点到即止,让人忍俊不禁。
电影中的3种情感的转变,感觉还是很真实的,但不是每个人能够接受,我倒并不觉得有多白痴--存在的就是有意义的。
半夜睡不着,随便拣个电影看看,结果看了这么个电影。
本来就没打算用什么脑子,况且这男男女女的那么多,前面也没记得谁是谁了,只记得那个看起来老老的女的,貌似经验很丰富的,传授了别人恩多知识,还搞了不少有趣的段子出来,最后似乎被一个痴情男搞定了?
完了说李彩铧,唉其实也没那么典型的人物吧就记得她从小白兔变成大尾巴狼了。
最后好像结果还不错?
真不记得了看起来最幼稚的小朋友(唉,我一个名字都没记得,果然半夜不能看电影)得到了比较纯粹的爱情。
而且骆看起来比较漂亮,ok过关!
半夜一个人看,嗤笑一下如果你还独身,看下吧,挺好玩的
上架:http://shop62306294.taobao.com
最后董敏莉在床上跳的玩,安雅偷看董敏莉的手机,看到一条短信,好像是他前男朋友给她发的,说明天要怎么怎么样。
后来安雅要董敏莉明天去按摩,董敏莉说她妈妈生日,要回去。
这个情节我有点看不懂,貌似董敏莉背叛了安雅,是不是?
但是董敏莉看起来年少无知,喜欢的貌似是安雅阿。
最后那个装清纯的女生总结了一句:“其实上不上床,上多少次床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你以什么身份、什么心态去上”这部电影的宗旨就是告诉人们,谈恋爱不能只是精神上的,容易导致出轨。
分手之后改变个形象回来可能会挽回,可见凡事必有原因啊
四个女人一台戏。
《单身部落》,真的让人“大开眼界”。
整部片子都充斥着性与爱——滥交放荡、移情别恋、同性恋lala,让人“见识不少”。
不过,低成本的片子,也许就只能卖弄一下这些敏感的题材,才可以收回成本。
看电影的时候,真的没有看下去的意愿了。
因为故事太过凑巧,而且情节都是为了“性”而发展的。
Vivian放荡,Kit因为感情受伤从斯斯文文成为了另一个极端,而美华也因为自己的男友受抛弃后受到了上司的爱护而变成了lala。
忽然觉得这部片子除了“性”,还有什么呢?
后来结局让人大吃一惊。
Vivian变成了纯清少女,Kit却勾引回自己的前男友,而美华也要和男友重新开始了。
这时才发现,电影讲的不仅是女人对于“性”的看法,还有在告诉女人,如何去快乐地生活,如何去面对性与爱的关系。
所以独影随行的碟人说:“导演李保樟应该在“女性性心理学”方面算是很有经验的,虽然所导电影不多,但此片对于女性性心理演变的阐述,既典型又到位。
此片对于当前迷茫的单身女性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
”另外,四个女人的不同经历,确实有让人心酸的成分在里面。
Kit的男友因为“性”而抛弃了她,而后来又因为“性”而要重新和她复合。
这时让人不禁发问,爱情难道就是为了性吗?
忽然想起了毕淑敏讲过的一个故事:一个女博士对“睡觉”的认识只有“性”,因为她的男朋友就是为了和女博士“睡觉”而跟她好,后来又因为她不会“睡觉”而抛弃了她。
这时,女博士就像Kit一样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开始泛滥地和男性交往,最后导致自己得了病。
女人啊,要懂得保护自己。
这时毕淑敏对那个女博士说的话。
本来这样的电影我不屑讲多几句的,不过今晚有点失眠!
在无聊+失眠时看这样的电影,效果是非常良好的,即刻呵欠连连。
自从90年代末(我没记错的话),“sex and the city”开演后,关于女性、失恋有魅力的女性、单身有条件且思想放得开的女性,这几个关键要点凑成的女性电影不计其数。
来来去去就那么几个桥段了,桥段老没问题,但内容至少要饱满要“IN”要特别,不是随意去拉几个美女就成的。
显然,我太刻薄了,低成本的这类香港电影卖的不是卡士、不是剧情,那么卖啥?
我不知道,可能赚赚一点小钱吧。
台北的《朝五晚九》拍得比它成熟和丰满多了,我还是喜欢朝。
噢,谷祖琳的演绎挺出位的,特别是关于那个up and down的动作,笑死我!
专业呀..
不是一般的垃圾,这种水平还真是我上我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