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池袋西口公园》的全四集,还穿插看了长濑智也的电视剧版,这种讲街头讲青春的玩意儿,我也不小了,咋就看不腻呢。
小说就是以东京的池袋为背景,主人公叫真岛诚,一个看水果店的小混混。
这家伙对池袋是了如指掌、黑白通吃。
而池袋又正是不为我们所知的城市的缝隙地带,只是这种灰色地带也有着一套几乎与大城市平行的规则,这里充斥着黑帮、同性恋、乱伦、刀具、吸胶、安毒、AF、SM,正是因为如此,这里对于那些被正常社会放逐的青少年们来说,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但这种合适也不是为所欲为,不过就是小说里所讲的,“年轻人没有可以尊敬的对象。
身旁又没有可以称作模范的大人,而且大人还剥夺他们的梦想。
而在我们这里,却为他们准备了偶像和友情。
在这里,有被他人需要的充实感,有被朋友欢迎的喜悦,也有他们所缺少的规律和训练。
我们集众人之力一同去寻找现在社会上得不到的东西。
” 就是说,除了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之外,池袋也有池袋的同情心和正义感,而这种东西,作者就让真岛诚和他的一帮朋友们去承担了,并且这种承担刚好构成了小说最好看的地方,毕竟说到底,这些孩子都是非常纯洁的孩子。
哪怕他们无聊、盲目、孤独,泛滥街头、消磨青春。
正如真岛诚正视着这个充满堕落的城市时讲的: “面对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我既不觉得陌生,也不觉得空虚。
我知道,那全都是人类欲望的光芒,欲望是无法去憎恨的,大家就这么默默地发光好了。
”青春之类的,总是一拨人老了,又有一拨人去写去看。
整个小说写的挺像那麽回事的,很容易叫人以为作者是在池袋混过的,里面风尘味儿有了,血腥味儿有了。
但是后来发现,作者石田良衣是在36岁的时候,才写出了《池袋西口公园》和真岛诚,在36岁之前,他也是经历了自闭、无数次的搬家和工作,总之青春期应该是被已经消灭殆尽的那种老实人才对。
但是恰恰相反,青春轰然倒塌的时候,他反而在写出青春的顽劣和狡狯的时候,可以做到饱含善意了。
他笔下的真岛诚们全神贯注的生活在社会边缘,他们的青春就彷徨在这条街区上,于是石田良一也就从这条街区写起来,所有的人都不单纯是青春的轮廓,他们都是非常真实的池袋西口的孩子,就那样讲话了,就那样做事了,就那样活着了,谁也没必要去原谅他们、拯救他们,他们不需要,他们可以自己搞定。
真是觉得石田良一写的太好了,关于青春,谁没点屁话要讲。
但是吊诡的地方就是在这里,你越想表述它,你越无从表述,还是石田这种过来人好,他就是给大家讲故事,故事讲好了,青春也就浮出水面了,青春的年轻、锐利、危险、冲动,他都可以讲的很有分寸感和节奏感。
更要紧的是,这种边缘题材,在文字上,竟是一点也不猥亵反而是一片明丽。
http://blog.sina.com.cn/tongxinxiaoyu
我在添加池袋西口公园时给她的标签是“最爱”,而且我说这个最爱至此一个,献给池袋西口公园。
我不知道要怎样定义池袋西口公园 这样一部日剧 有着传统日剧的偶像音速 东京潮流地区青年男女的青春故事然而发生在池袋的这个故事却又如此不同!
因为对于诚,对于崇崇,对于猴子有事回来再写!
天晓得,我居然一直以为西口的男主角是洋介。
谁让我没看过。
不过说起山P的黑羽毛,倒是让我想起《梦旅人》的可可。
好片子就是,你一时忘记了,可一旦想起来就像有瘾一样必须马上去看才舒服的片子。
可惜,我的瘾一时半会解不了了...最后啰嗦一下,洋介这个孩子,可惜了啊....
“穷山恶水,刁民泼妇!
”乾隆游镇江如是说道。
“年少时一定要在一个物质贫瘠但精神丰富的地方成长,那种最初的真善美,会留驻在骨子里一生一世。
”《池袋西口公园》如是表达着。
(摘自热评)实在不是我对国内影视剧失望,我本来一直没有体会到这一点,直到看了这部剧,才切实体会到严重的问题。
日本人对于社会现象的宽容和理解,对于恶与俗的引导真心比国内的批判与抨击要有冲击力。
虽然说看问题不能片面,但是我还是要吹,从影视剧一件小事都能体会出从文化上的基本差异,一个国家发不发达,究其根本还是在国民文化素养水平上,男女情爱,这种东西终究不是娱乐重点,能有《池袋西口公园》这样的情节水准,才称得上好的影视剧。
《池袋西口公园》具有了流行娱乐文化该有的元素,甚至做得比纯粹的娱乐剧更好,但它居然在所谓的“大道理”上,更是碾压着一众国产剧,这部片当然不算制作精良,抠抠搜搜的瑕疵有许多,就算是有着这样的缺憾,也让我翻不出几部国产剧与他比肩,原因还是在于文化的表达。
太精彩了,好久没有看过如此精彩的情节,让人耳目一新,也许是时候看看连续剧了,长篇的情节更有感染力和浸透力,电影好像已经给不了我更多的感触。
我从来没看过书和电视剧但是我是真真切切的在池袋混了几年,准确来讲是在西北口,池袋西口公园已经拆了大变样,超过12点警察不会让人在中心地带逗留,附近很少看到日本的小混混(ヤンキー)反而大多是中国的,因为那边是中国龙(ドラゴン)的地盘,但是中间也暗涌着一些日本的帮派势力,虽然现在雅库扎(ヤクザ)已经不会向店家收保护费(みかじめ料)了但是池袋(いけぶくろ)其实是一个不次于新宿的风俗(ふうぞく)场所,有大量的风俗店,街上拉客(キャチ)的各个日本组们每个人每个月还要向上面保护他们组可以在这拉客的极道事务所交保护费,一个人两万日元,池袋是一个要比新宿更鱼龙混杂的地方。
在普通人只是觉得这里是一个中国人比较多的小唐人街时,其实这里时刻充斥着情色、毒品、罪恶、欺诈、争夺。
前言:对比与发散,都来自非常私人的观影角度。
先来认认熟脸最近重启人生大火,而我补起了池袋西口公园。
IWGP是日剧迷认定的经典标杆之一,当千禧年风格强烈的神秘派堤幸彦,遇到细腻的金子文纪,再加上疯癫疾走的宫九,黄金组合诞生了。
虽然有原作粉提到人设魔改,但豪华cast表——豪华到不用我列举你们一定也都知道——足以cover这一小撮怨言(用某老影评的话说:你们后来的老公都在这部剧里了)。
我将重启人生和IWGP对比后,得到惊人发现:二十年间,日剧标杆由虚向实,由外入内,从喜欢展望到喜欢回顾——而这种保守主义,竟早在IWGP剧中就已有端倪。
表面上看,该观点未免离谱:重启人生哪里实了,loop题材还不够架空吗?
池袋公园小混混械斗哪里虚了,这不每天都上报纸社区板块的话题么?
但剖开来看:IWGP借小混混群体,串联的是大都会奇谭异闻,探讨的是空前膨胀的社会机器内的人性百态,为毒贩、风俗女、小混混、黑帮打手、援交JK等社会边缘人传递着“我们在这儿”的呐喊。
重启人生借loop框架,勾勒的是小城市白领女的工作、友谊、家庭的日常,探讨的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悔与无悔”的岔路口难题,为社会最主流的一批正常人们共鸣思考。
以这两部作品为起点,放眼时间长河,会发现并非两个孤例,而是一种确凿的潮流变迁。
“从身边的社会转向自己的小世界,从对社会的观察转向对内心的求索”,这就是由虚向实,由外入内。
附近的消失,是自我意识的消失。
这不仅是一个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的问题,更多的是人和人的交往不够。
如果我们不把身边的、具体的社会关系搞清楚,空洞地讨论宏大的事情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找回附近,才能让我们真正解决个人问题。
“消灭附近”社科界顶流网红项飙老师,在名篇《附近的消失》中如是说。
我们可以从这两部作品里,印证这种看法。
IWGP显然是部群像剧,babe饰演的真岛诚,池袋第一万事屋,如同21世纪的坂田银时,只是串起街坊群像的一个线索。
借阿诚的眼,观众看池袋这个形形色色的小社会:富人哄骗穷人搞老鼠会,黑道利用小混混械斗抢地盘,毒贩引诱风俗女反被她的中东偷渡客男友报复,年轻流氓团队绑架无辜女孩们拍AV搞裸贷。
而IWGP牛逼的地方在于,这些角色不仅仅是被罗列,他们之间构筑起环环相扣的生物链关系: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观众们理解甚至同情其中各色底层人物,靠的就是这套真实的微观生态引发的共情——没有人生来卑微,大家都是为了撑住生活,留在自己的社会阶层嘛。
这种为底层发声的悲悯视角,跟早已式微的港片一样,都是世纪初的写照。
那是一个20世纪繁荣泡沫已被戳破,但人们还相信“新世纪来得像梦一样”的黄金年代。
城市化的进程仍未失速,自由自在的少年真岛诚代表了整个池袋的梦想。
不用投靠哪个派系,嬉笑打闹,四处游荡,每个明日都值得期待。
每一天都是与不同人相遇的冒险,冒险结束后,我们会收获友情、爱情、荣誉或新的可能。
尽管明天可能残酷,尽管重要的人随时会突然离开我们,但不必害怕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我们所有人都会和池袋一起成长一起变老。
没什么推理头脑却能用赤诚解决无数案件的阿诚重启人生的世界观,则逼仄得多。
街区变成概念背景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关系消失了,麻美是绝对的主角。
她的父母、妹妹、闺蜜团、老师、同学、同事,都只是一个个有姓名、有一定外在特点的工具人,他们没有自己的故事主线,只是各自加入了麻美的人生大事件,让麻美在一次次事件中加深着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至于直系亲友之外的世界,更是空洞,你大概率记不得麻美生活在哪个城镇,那里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当然,这不重要,看起来主创想要描绘的就是千篇一律、每个人都能找到既视感的一座模板小镇。
而麻美本人的感悟,也是如此朴素:不管明天将来,我都要守护住当下的安宁;不管外面的世界,我只要既有的亲友,不需要新的邂逅。
大概因为2023年,我们已经走到了一个可能性离我们太远的时代。
麻美的人生充满束缚,但她又如此甘于生活在束缚中,以至于重生这种拯救世界的武器赠予她,她也只想按部就班,打好同一组牌,邂逅既定的人群,回避几桩意外死亡,在无害范围里体验一下不同的职业——而这么不浪漫的剧情,竟然引发无数共鸣,足以映衬出如今的人们多么渴望一份确定性强的生活,疲于再去幻想其他的可能。
就像考公热一样简单直白,普通人光是过好一场没有太多意外的人生,就要竭尽全力了;对附近的世界,早已自顾不暇,无心探索。
“除了你们,我谁也不需要”写到这里我已经开始难过,我们怀念世纪初的经典,其实无非是在怀念那份忐忑期待的勇气。
千禧年的池袋公园,在堤幸彦的镜头里闪耀着诡异的浪漫,明明灰暗混沌,人迹匆忙,却有无限可能。
跳脱的剪辑,疾走的运镜,刺眼的反差色,都在渲染着那股野蛮的生命力。
最后一集,重伤的崇崇对阿诚说:若我死了,池袋就交给你来守护了。
崇崇,池袋精神的icon boy而2023年的池袋,当年的黑帮和混混团队早已不知所踪,中华黑帮盘踞在公园,附近的风俗店和酒吧街日渐破败,终不似当年。
不知道如今年届五十的池袋男孩们,看到这番景象,会想对并没有变好的池袋说些什么,还是会笑一笑继续沉默,转身隐入嘈杂人海。
池袋西口公园旧照
如今的池袋夜景何况尘世嚣嚣,我们不管干什么,都是困难重重。
所以我估计王仙客找不到无双。
——王小波《寻找无双》
池袋西口公园。
这部剧集我要好好说。
虽然在我心中它不是满分,不过真是很赞的一部剧集。
第一集的开场就很酷,然后片头清春久违的声音在耳畔响起,我一边怀念一边在心里开他的玩笑:这旋律也太熟悉了罢,这家伙还果真是没长进。
后来才想到这是2000年的剧集,不禁唏嘘。
那时我才刚接触VR,买的Sads是刻录的Babylon,去看的第一场Live还是当年一个学姐带着我去的。
浓妆艳抹的几支乐队类似cosplay,轮番上演。
至今还记得身边一个短发女子,披着很帅的风衣,表情寥落地抽烟。
一个清瘦的帅哥在making时衣服上没见血就用注射器往胳膊里抽。
可他们都是很好的人。
即使是打了吓人的鼻钉唇钉的姐姐也会留给我手机号码让我回家后一定要告诉她,即使是卖过毛片的男孩也会在live时努力地从人群中把我推到前面的位置。
不是什么人都有机会深切品尝这种感觉的,一颗真实的心是如何被自己包装成另外的样子,在维护它的同时又带有被他人理解的渴望。
以为不用挣扎时才敢全情投入,全情投入后面对的又是一场骗局和被误读的可能。
池袋的小混混都有纯净的内心和不被接受的外表,每个人都有自己温柔的角落。
只是他们被残酷的现实抹杀幸福,从嫁祸他人中获得快感,在相扶相依中得到慰籍。
身躯脆弱却凭此立足和争取,他们的拼搏在现实洪流的巨大背景下甚至会显得些许悲壮。
他们都是本性善良的混混,禁止与黑道来往,禁止携带武器,禁卖毒品,为朋友两肋插刀。
但是想要生存下去,鲜血也好,疼痛也好,对这些内心单纯的小鬼们都成为了必经的洗礼。
周围的人,为了情感也好,利益也好,本来就是个自私和冷漠的社会。
谁会宽心理解他们呢,结果只是继续坏下去罢。
这个世界,没有足够温暖他们的温度,只好让自己变得冰冷。
他们也有自己一片美好的天空,但是窄到没有未来。
成长是必然的,可是代价需要多少?
若不把它搬上屏幕,宫藤是否欲让结局更残忍更真实呢。
诚没有赶上打斗,两派混混相互残杀,最后警察坐收渔翁之利。
主角都没死,但是都没有了前途。
小混混是社会中怎样的一份子呢。
危害着社会,却是社会中被吞没和遗忘的龙套们。
结局让这部大肆揭露日本社会阴暗面的日剧成为唤醒心灵的青春励志教科书,但根本不能抹去它体现出的现实之残忍。
喜欢的角色。
最爱崇崇^^这痞子真的超可爱亚。
性格稚气而又敢于承担责任的家伙。
相比阿诚后来被设计得过为伟大,阿俊发挥余地不多,感觉崇崇是这部剧集里设定和表演最好的角色。
而且作为同人女一枚,很喜欢崇崇暧昧的小动作亚。
还有“诚诚让我亲一个”,他讲话的那种感觉超萌哈哈。
这个走路屁颠,声调怪异,动作轻佻的小洼真的是金牛么= ,=好奇他的其他表演。
另一个喜欢的是阿俊。
死得真美...看这部剧集第一次哭就是因为这次死。
他从柜子里倒下来的时候还没有眼泪,直到那帮过分的警察过来拿人的时候,我的眼泪就和阿诚的愤怒一起爆发了。
不过现在想来安排他的死反而更让这个角色深入人心。
因为之前他作为配角之一,除了漂亮的脸蛋其实是不足以构成这部剧集中有足够分量的一枚。
然而一定有许多女生因为这黑色羽毛的一幕就把衷心交给他了。
哎,不过果然是帅哥啊,连安排死相的待遇都比一般人都美得多。
默。
这部剧集很酷。
无论是脚本力度,叙事手法还是剪辑风格,的确如S君所说,宫藤+提幸彦就是精品的保证亚。
不过缺点还是要说一说。
比如结尾比较失败,一个可能的悲剧如此没有预兆地峰回路转显得还是比较突兀的。
而且光子的角色塑造让人觉得很讨厌,虽然铺陈从第一集开始,可是双重人格一直是鄙人非常不喜欢的处理方式。
记得当年看一级恐惧时,本家爱德华诺顿演的就是一个伪装双重人格的罪犯。
看完后感觉自己被欺骗了。
不是因为真相的揭示,而是觉得当许许多多的预谋都源于双重人格时,所有的推理都被撤销,总让人觉得很敷衍了事。
之后每到那种犯罪连连却丝毫没有头绪时我就开始猜测莫非是多重人格,以至于这部剧集看了一半终于开始咬牙不爽。
当结尾的揭示用的果然是光子的录像带时,让俺觉得狠无语啊= =
看完《IWGP》,心里有点堵。
编剧改编小说,总是会有一些变动,但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改变人物特性和命运。
崇崇的形象和小说里的怎么看怎么不符,居然有个开三温暖的老爸,问题是,那么帅的KING居然喜欢杰西那型的女人,看得我很想砸电脑!
为什么要让阿俊死掉呢?
那么可爱的孩子。
阿俊的事发生的有点仓促了,看起来真别扭。
我很讨厌为了增加戏剧冲突而让不用死的人死掉!
还有松井啊,小说里的松井多让人喜欢啊,虽然小雪演的这个松井我也不讨厌,但还是觉得不舒服。
那个高个子的记者松井,让人感受到一种不属于池袋的活力和生机。
当她和诚诚分手,我真的有种想哭的感觉。
至于小光.......我受不了这样动不动就哭,大惊小怪,尖声嬉笑的女生。
如果不是情节需要....还是觉得小说里的设定比较能够接受。
不过,虽然列举了上述我不喜欢的地方,但总的来说,还是不错啦一干演员演的都不错,也表现出了原著里G男孩之间的那种情谊,以及他们的信仰和守则。
崇崇其实不坏,G男孩大多数也不坏,连一开始和黑天使对抗都拿扫把而不是棒球棍,要不是死了人,大概他们还会一直一直以和平的方式来忍耐黑天使的不法行为。
其实,他们并不是想要把池袋搞得乌烟瘴气,相反,在他们心中,池袋就是他们的家,他们热爱这里。
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故事,一段隐情,像千秋,像小光,像警察局长,甚至是诚诚的装嫩老妈,也一样有着伤心的回忆。
但每一个人,都坚强的活着,不屈不挠,用自己的方式,继续微笑。
这个故事,原本就是个伪侦探小说,原本就是要让我们小小微笑,带给我们小小温暖的。
题目有些矫情。
却是在准备写这篇类似读后感的东西的时候,大脑出现的第一反映。
最早知道这个剧是因为山P,不过一直没打算看。
因为山P在里面只是一个配角。
后来Jacky推荐给我,说是宫藤官九郎的脚本。
尽管在我的印象中,宫藤官九郎是个演员。
但并不妨碍Jacky的推荐影响力度。
用了一个晚上看完。
有哭过,有笑过。
我喜欢那个被誉为池袋精神的猫头鹰,在最后真岛诚给它戴帽子时顽皮的扭动脖子。
我喜欢会画画的水野俊,偷来胖胖的猫头鹰跟大家说,这样可以让我加入你们了吧。
山P死的时候是我第一次掉泪。
我以为他没死,真的,我以为他没死呢。
我喜欢G男孩的老大崇崇。
他眯着眼睛张大嘴巴故作一脸白痴的神态。
他穿着紧身的白背心宽大的白色滑板裤走论摇摇晃晃的样子。
他嘴里塞满蛋糕对身边的女人说我爱你的感觉。
他类似螳螂拳无影腿的打架风格。
他心狠手辣的作风干净利索的处事态度。
他白白净净的模样。
我喜欢那个双重性格分裂的小光。
她对真岛诚的痴情。
她说的那句,我还是没法不喜欢你。
我喜欢那个胖胖的电波男,有才没型的男人经常性的被安排成笑点。
他不是。
我喜欢那个作黑客的和范。
他在快餐店里作任务时的男人范儿。
他转过身去挥手说よし的潇洒。
我喜欢那个黄头发的森正宏。
因为“喜欢”可以付出一切,为她做一切事情的魄力。
当然,真岛诚,我怎么可以不喜欢。
-----------人物介绍就此结束------------------ 【说说青春的那点破事】 呃,18岁的我说这句话有些欠扁。
后话啊飘过。
谁没有年少轻狂过。
喝酒抽烟进夜店拉帮结派拍马子打架抢地盘。
谁不曾做过。
至于动刀动枪嫖娼吸粉,只是看时间地点罢了。
无所事事奇装异服脏话连篇躁动不安,也是你已经过去了的某段时期的形容词吧。
十六七岁的小男人儿们。
耍帅的小男人儿们。
真岛诚不是。
他已经懂得搞帮派狠无聊,决斗没有意义。
但是一起玩的伙伴死了,狠多人受伤了,他要照顾他们的情绪。
他不是神,不是英雄。
他只是喜欢自己从小长大的那片土地,看重朋友,不想他们受伤害,他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他忍受着崇崇的拳头,努力不让手掌碰到地面。
真岛诚只是个男人。
在熟女的诱惑下也会动心,也会说出“居然勃起了,操”然后和加奈做爱。
也会在压抑的情况下跑到加奈家,站在门口不进去,端着饭碗说,我怕进去了出不来,却只有你这里让我感觉最放松。
真岛诚也是个男人。
他也说小光是池袋,加奈是松城,还是池袋最适合他。
也会说,小光是他一辈子的女人。
会为小光去找她的病因,等着她治疗,在每月的22号打电话。
真岛诚还是个男人。
为朋友两肋插刀,讲义气,重承诺。
常常说麻烦死了,但认真的去做每一件事。
为了母亲去趟虎穴,被母亲感动的掉眼泪。
虎头蛇尾。
不想在写真岛诚。
-------想写剧情却依旧写成人物介绍到此结束--------------- 【小小触动。
】 小时候一定玩过扮演游戏吧。
或是大王带着一群小喽罗跟另一个大王带的另一群小喽罗一起看谁攻占了谁的山头,或是将军带着一群兵跟另一个将军带着的另一群兵一起看谁是谁的手下败将,兴许你因为有一把木头手枪而做了好久的将军了呢。
再大点是因为什么呢。
踢球?
他在老师面前告了你的状?
他欺负了你喜欢的女孩子?
还有什么。
抱歉,我想不起来了。
打蚊子打得眼疼心累。
再后来呢。
你开始抗头?
做老大?
吆喝着去打架?
因为他对你不尊敬,他背后说你坏话,他也喜欢你喜欢的女人,也许,仅仅是你看他不顺眼。
那她呢。
因为缺钱花去找男人,因为怕受欺负去找男人。
也许,真的是因为喜欢,所以改变自己和男人在一起。
这些,都是我们做过的事吧。
心甘情愿么。
心不甘情不愿又怎样。
好奇了,就去冒险。
怀疑了,就去寻找答案。
做狠多坏事,走狠多弯路。
只是代价罢了。
不必迟疑,不必慌张。
到最后,会有一家拉面馆让你开。
也会有一个炒面的店铺送给你。
有一个我很喜欢的作家,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年少时一定要在一个物质贫瘠但精神丰富的地方成长,那种最初的真善美,会留驻在骨子里一生一世。
”这样的一句话,在我看《池袋西口公园》的整个过程中,反复被想起,反反复复。
我想许多人都和我是一样的,在看电影和电视剧的时候,不经意地就产生了某种情结,并且会一直被这种情结影响下去。
比如说,当年看《东爱》的时候,产生的爱媛情结,比如说,看《东京塔》的时候,产生的东京情结,对一个地方的喜欢,往往是从这些深入城市骨髓的故事中产生的,这就是喜欢的原因。
这样说来,到现在,看了《池袋西口公园》以后,我反复在网上搜寻有关池袋的资料和图片,也就有了解释的理由。
就是这样了,在不知不觉中,被培养起来的,池袋情结。
看过《池袋西口公园》的人,大都觉得池袋是个恐怖的地方,随时都在爆发的打架斗殴,杀人绑架抢劫强暴,帮派黑道白粉色情服务,各式各样的光怪陆离的事,感觉上一不小心就会在乱棍中倒下,这就是池袋,声色场。
可是于我来说,还是更多地觉得,池袋其实才是个真正安宁的地方,就像开头的那句话里引用的一样,物质贫瘠但精神丰富的真善美,都在那里了。
虽然说不上物质贫瘠,但是池袋确实是个不大的地方,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后来的这些故事,才有了滋生和继续的环境。
我想这是一个孤独的故事,正如池袋是一个沉静的地方,就算,就算无论是G男孩还是黑天使,就算是短暂出现又消失的老鼠会,看起来都是热闹的喧嚣不断的样子,可是还是感觉出来了,这个故事其实是多么的孤独,画画时候的阿俊,总是喊着麻烦的阿诚,孩子气十足的崇崇,或者是身体里面藏着另外一个自己的小光,总是疯疯癫癫的妈妈,或者是看不清楚内心的警察局长,实际上,这个故事一点都不温馨,很孤独,很孤独的人生,因为太平淡,所以才让池袋有了意义,所以才让那么沉静的池袋,搞出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来。
这个故事说的是什么呢,友情?
爱情?
或者是一种生活状态?
都有,我觉得都有,导演很认真很努力地在说着这些只有在小地方才能够体会得到的元素,唯独没有认真在说的,其实是破案。
麻烦百出的事故一个接一个,可是这些都不是重点,G男孩和闹事和黑天使的出现也都不是重点,最后的真相大白和美好结局也都不是重点是,重点是那句话,崇崇被扎了那一刀以后说的话如果我死了,池袋就交给你了,那个时候大家都哭了,对于每个池袋人来说,对于《池袋西口公园来说》,其实从一开始,要说的不过就是这个意思,保护池袋。
我想,每个居住在池袋的人一定都是很安心的,所以,无论自己怎么对池袋都好,在这里发飚也好,在这里疯狂也好,在这里沉沦也好,在这里自闭也好,都是被池袋包容着的,所以,有了肆无忌惮的理由,可是,怎么样也好,对于这样包容着的池袋,是无论如何都要好好地保护着的,保护着池袋,保护着自己身边的朋友,这个就是池袋精神吧。
所以,我才说,如果我是一个池袋人,我一生都不会离开这个地方,就像阿诚说的那样:果然还是池袋最适合我吧,也想过要离开,可是害怕自己离开了就不会回来了。
池袋这个地方,阿城,阿俊,崇崇,就算是小光,每一个人,每一个人天性里的纯良,都应该来源于此吧,来源于这样的池袋精神。
《池袋西口公园》,是我这些日子以来看到的最好的一部片子,我这样说,我喜欢这个故事,而其实故事的内容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我总觉得它应该在阿城听到小光跳楼自杀的时候就划上句号,不再向前,可是其实呢,后面还是多此一举地补充了每个人最后的状态,每个人安好,似乎有了那么点岁月静好的意思。
尽管不喜欢这样的安排,却是明白的,这也就是池袋该有的特征,说池袋变了么,其实没有,说池袋平静了么,其实一直都是平静的,在池袋生长的孩子们,总觉得就像是在父母身边要待的时候长久一些的孩子,他们可以选择成长得慢一点,他们可以选择任性得久一点,他们可以选择放肆得多一点,就算是被看成问题少年,其实,也并不是多么了不起的问题,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反叛过,义气过,这样的人生,没有才会比较遗憾吧。
说到底,还是一个有关成长的故事,有关如何渐渐放弃一些,选择一些,告别年少的岁月,却又没有遗憾。
想着一定要去看看池袋那个地方,是不是真实那样绘声绘色却又单纯无比第存在着,喜欢池袋这个地方,东池袋也好,西池袋也好。
西口公园也好,猫头鹰也好,都很想去看看,就这样滋生了池袋情结。
长濑也好,小洼也好,山P也好,结果发现这个片子好看到我可以自动把我喜欢的这些人忽略掉,真正觉得他们就只是普通的池袋人,就生活在池袋西口公园里。
池袋西口公园,不知道自己喜欢的原因,是不是因为潜意识里还是很遗憾的,遗憾没能在成长那样纯良的地方,遗憾没能经历那样,不离不弃的群居青春岁月。
一集弃。。。完全看不进去那么散的剧情,大概我老了么耐心对付琐碎了。
看了一点……但是……恩……虽然Pchan很嫩……但是果然,看过原著再看电视剧的感觉很束缚= =
帅哥多,加一星
目前为止感觉完全不对.....被改的面目全非
混
就小说来说
大一时看的,很无聊.
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分
剧情中二,而且实在是受不了辣眼睛的满屏非主流和av画质了
改得不错 但阿俊死了
唯一经典的,是山P那个有史以来最美型的死亡
1,比较喜欢书。2,长濑智也的痘痘脸让我失望了。3,崇仔很可爱,但跟书里感觉不同。4,书里主人公的妈是我的偶像啊!不是傻大姐!
时过境迁,人到中年看青春热血片
黄色的G boys就很扫兴,再加上脑干缺失窪塚崇……一点都笑不出来
好看
理香死了就怀疑是小光...果然。电波呆!!竟然跟我一个网名==少年山P领便当都好美喔...崇崇最后的亲了诚一下啊啊啊好基!Gboy之王...喜极而泣><
对的,最麻烦的就是makoto
这种剧,我竟然在wawa被刺的时候哗的哭了。2020年动画版播出:当年是从这部剧爱上洼冢洋介的,后来这个男人成了我最意难平的霓虹男优。身处最好的时代总是不自知,就像二十年后才明白,堤幸彦导、宫九编,少主的诚、wawa的崇、随着黑色羽毛滑落的亚麻p,多难求。
只为了看洼冢洋介
男主最后经住了诱惑,选择了小光,真的好痴情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