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看不下去了,m的,对编剧的忍耐到了极限,我看到了20集。
马文杨欣都离了么,何苦了,一个郎有心,一个妾有意的,还觉着自己很神圣,很有关怀精神。
整点成年人该做的事好么,严肃些的,都离了,何苦呢。
最卑鄙的是马文都住进了李芹家,开人车,穿人衣服,居然没有一丝丝愧疚,杨欣一有点风吹草动立马的就奔过去了,考虑下人的感受好么。
怎么吃人拿人就没有一丝丝嘴短腿软呢,真拿人当大头啊杨欣一把年级的人了,整的小姑娘似的,说辞职就辞职,离婚了又觉着前夫好,闲着没事儿遇见委屈第一反映就是找马文,搞清楚些,离都离了,你俩玩自己玩去,别把不相干的人整进来,这是最基本的为人素质,自己的快乐或痛苦不能建立在别人的感情基础上。
整个电视剧内充满了各式巧合,李芹是马文小学同学兼恋人兼老婆家第三者的姐姐,等等等等,世界小还是北京小,或者是陈彤编剧的小宇宙小,永远不要藐视观众的智商,这是作为一个导演或者编剧最基本的素质吧。
没事儿别拿离婚来说事儿,本来很看好马文李芹的,多般配的一对儿,本来幸福的马文都吃上那口软饭了,可恶的杨欣,正如孙荣所言,杨欣就一看起来很好一结婚立马后悔内种女人。
从此在不看宋丹丹演电视剧了,可恶的地包天.....
这两天第一次看电视剧:马文的战争,说的是夫妻离婚后,各自有新欢却又放不下旧爱的故事。
这部戏挺好看的,林永健和宋丹丹演技更是没话说,只是,看到后来,却是让我瞠目结舌。
原本锁定在新欢旧爱间矛盾挣扎的剧情,走到后来,竟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变,朝著物归原主的方向前进,也就是,看在孩子的面上,看在新不如旧的份上,最后,前妻回去各自前夫身边,前夫回去各自前妻身边。
这段过程就当做一场误会。
我不禁想到日前热播的电视剧"蜗居",宋思明最后必须不是被关就是死,小三海藻则必须流产,总之没有好下场。
既然离婚是" 不对的",至少是"不被鼓励的",那么马文的战争里面不慎离婚的夫妻们就必须知错能改的复婚去。
这样的戏真的倒尽了胃口。
最近看一本书看的十分窝火。
《马文的战争》,冲林永健宋丹丹这对组合才看的,其实本应该先去看电视剧,后来想到电视剧的时间长短不由自己控制,于是在买到书后花两三个晚上看完了。
序言和节选挺逗,随便翻开书读上五分钟就能吸引住人,这在我心目中已经算是一本好书了。
结果细细读下去,令人大失所望,并不是对这本书失望,而是对结婚离婚再结婚再离婚而失望——我仿佛预见到了那并不太美好的未来,马文太惨了。
其实被卷入这场事件的人都挺惨的,估计随便把故事里任意一个角色发给我扮演,我都会崩溃。
带着新丈夫跟前夫挤在一间房子里,这仨人,没点儿心理承受能力还真过不了。
估计这就是成熟吧,心宽了,于是肚里真能撑船了。
居然能跟情敌相安无事的生活在同一个房檐下,这……!
要搁我身上,肯定是手起刀落快意恩仇了,然后就去自首,也不用再受那份窝囊气。
十年后,二十年后,放在心里第一位的,依旧是爱情。
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离婚好玩么,当初干吗结婚来着。
好好过日子别瞎折腾了,珍惜现在拥有的生活吧,看看故事里这些人折腾来折腾去,最后还不是稀里哗啦的,早知这样,何必当初呢。
马文虽然挺混蛋的,但是离婚前也算个好老公;杨欣之前多端庄多厚道一女人啊,离了婚之后,都变什么样了;李义这人不坏,就是窝囊加缺心眼,离婚后越来越没本事;孙蓉,她离婚后找的那是个什么东西啊,最后还落一绝症……其实我挺惋惜马文跟李芹这俩的,也挺希望马文能吃上这口软饭的,虽然杨欣最惨,可我一点儿也不想让她跟马文复婚。
为什么对这个女人不抱好感,参见鲁迅的《我之节烈观》吧。
可算知道黑色幽默是怎么个意思了——李芹,李义,马文,杨欣,情意温馨。
温馨个屁。
操,这帮人怎么就不知道珍惜爱情呢!
趁着这周家里男人不在,赶忙煲煲国内的热门连续剧。
《马文的战争》-作者陈彤,典型城市女性作家,曾经写过《男人底线》,还有《新结婚时代》等等,大多描写的是都市男女的情感纠葛故事。
这个集合宋丹丹,林永健作主角的电视剧也是同样题材,只不过人物形象更加正派有责任感,更加呼应和谐社会的主旋律。
虽然宋丹丹的演技依然残留演小品的痕迹,这部电视剧无疑是她重返屏幕以来演的最不错的。
杨欣,经过15年平淡婚姻的女人,终于忍不住再次恋爱感觉的诱惑,不惜放弃稳定的工作,不惜面对前夫和现夫同居一屋檐下的尴尬,毫不犹豫离婚二婚。
虽然她再嫁的男人用世俗的标准来衡量,一没车,二没房,三有前妻女儿要养,性格上更是不如前夫男人气十足反而有些懦弱磨唧,可是他让女人重新找到了恋爱的那份感觉,于是这个女人毫不犹豫再嫁了,讲真话还是挺佩服她对感情义无反顾大胆追求的勇气,尤其是在她这个负担沉重的年纪,很多人都是有贼心没贼胆更何况身体力行?
为了感情,面临夫妻不可以同在一家公司上班的政策,她不加思考选择放弃,保全对方;为了感情,苦心在挑剔的老母亲面前替丈夫圆场;为了感情,她在同一屋檐下的两个男人之间刚柔并尽极力斡旋;为了感情,她善待丈夫性格乖张的女儿。。
她善良隐忍,只为相信爱情。
可惜再嫁的丈夫李义不是个寡情男,再婚的代价是净身出户,房子存款给了前妻,前妻还不断以各种借口向他拿钱,他竟然来者不拒;因为寄居在杨欣和前夫的共同房子里,竟然能和杨前夫像朋友一样和平共处;为了能和杨的儿子拉近关系,他不惜重金买最好的游戏机,MP3给杨的儿子;为了杨欣,他忽视丈母娘鄙夷的眼神,继续提着礼物登门。。。
一段关系的建立是需要不菲的代价的,当代价太沉重,感情自然不堪重负。
于是他开始怀念过去。。。
看到这里导演的居心再明显不过:看看你们这些不把婚姻当回事的男女,到头来还是觉得旧人好吧?
还觉不过瘾,非要让李义的前妻得绝症,将死之人其言也善,将之前对李义杨欣的种种刻薄归之于嫉妒,还把房子钱全留给李义,TNND,这好女人到哪找?
临死还把房子钱都给了甩了自己的前夫?
于是李义良心不安,转头就跟杨欣说自己爱的还是前妻要离婚。。。
林永健的演技是不错,《金婚》让他大展锋芒,这次又再续耍嘴皮子的功夫,还演绎出又一好男人传奇:眼睁睁看着老婆嫁了别人还能忍受俩新人在旧人隔壁亲热;知道俩新人算计着将他解决出户,还能将计就计,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委身于富婆之际还苦等前妻离婚。。。
娘的,这种好男人分明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嘛,还富贵不能淫呢!
一般人等好人多见,剧中的富人也都是大善人啊。
李义的前姐夫房地产老板王大飞,老婆大肚子时跟小秘书有染,老婆坚决打了胎要离婚,被老婆所迫才心不甘情不愿离了婚。
还给前老婆栋大别墅,丰厚现金外加公司股份。
每逢节日必嘘寒问暖,连前小舅子的忙都照帮不误,整个有情有义之人啊!
李义姐姐因此成了有钱住别野的仙女,明知林永健演的马文是为了栖身之地才和她虚以委蛇,竟然情真钱真地非要追着嫁给这个要啥没啥的男人,还不惜整个身家供上!
这得鼓励多少无潘安之貌的凡夫子弟继续攀龙附凤的梦想!
更有甚者,李义前妻的现任优秀企业家男友老孙(剧中塑造的成功企业家典型),看女友重病在身,为了了却她的担忧,竟将全副财产一半转至女友名下,若女友病故,财产归属女友的女儿(跟李义生的)名下,还由她亲爹李义做财产托管人!
而这一切的动机是因为他一直默默爱着李义的前妻!
What a wonderful world!大家都做好人才能和谐呀!
15集以前让我看得心花怒放,实在有点放不下的感觉。
后来就不行了。
编剧有点近乎扯淡了,那个什么姓林的角色安排也太牵强附会了。
到最后就是,我太心疼李芹和马文这一对了(我还是希望他们是一对)。
李芹多好一女人啊,钱对她来说太无所谓了,但是她坚定说出:孩子可以不要,但是你就是不能搬出去。
对于那样个女人,用情到了何许地步?
她为什么不能有个好的归宿啊?
马文实在是一个有情意有情调的男人,为什么就不能有个更好的归宿,就要葬送在自己的情意中吗?
这是个悲剧吗?
明显编剧想将马文塑造成一个不忘旧情的好男人,但是让马文抛弃李芹就能说明他是好男人了吗?
还有,生活中有偶然会让人很喜欢,无巧不成书嘛,但是当偶然成了生活就让人感觉已经不是生活了。
演员的表演没话说,剧情的小bug也能容忍(电视剧嘛)。
但是后半段也太敷衍了。
总之,一群好演员,一个好创意,一半好剧本,生生的让编剧给降下档次来了,心痛啊。
中国的编剧们啊,不能用点心吗?
渡边淳一在《熟年革命》里说,男人是鲑鱼,女人是鳟鱼,原因是:男人恋旧巢,就像游回出生地的鲑鱼,回归率极高;女人在离家之前可能会左思右想地烦恼,一旦离开绝不回头,更像是游向大海一去不返的鳟鱼。
杨欣是鳟鱼,一旦离婚便下定决心不再和马文有任何瓜葛,热火朝天地举办婚礼和新郎住在前夫的眼皮底下,甚至在他面前打情骂俏,像个在热恋中的小姑娘,丝毫没有要回去的念头,即使每天都要见到象征过去的前夫和儿子;马文是鲑鱼,他同意离婚却一直心存侥幸,不但是房子,也是心,甚至在一开始就表现出来要杨欣回心转意的念头,杨欣结婚他在家买醉,杨欣和李义喝酒开心,他独自上街边喝边走直到被送去医院,他潜意识里还是觉得回头或许更好。
李芹也是,虽然夫妻俩感情好却容不得第三者出现,毅然离婚后非常决绝和果断;那么李义呢,虽然离婚时全部家产归女方,却还是任凭孙蓉以各种理由来索取,他放不下的太多,对妻子尤其是女儿的愧疚。
渡边说,女人的天性就是一刀两断,而男人则是不会,这是鲑鱼和鳟鱼的基本区别,也是男人和女人的根本区别。
后来4个人都想清楚了,各自回到了原点,鲑鱼也好,鳟鱼也罢,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水域。
所以,不要等到一方说“分手吧”的时候,不如好好抓紧与妻子的日常交流。
果然是演戏,世界竟然如此的巧合。
马文的前妻的老公是马文现任女友(老婆)的弟弟,现任老婆的老公是马文前妻的老板,也是马文前妻老婆的姐夫。
马文前妻的老公的前期要嫁给曾经骚扰马文前期的人。
说的我都觉得别扭。
在我们生活中的人都很熟悉,可在怎么熟悉也没有复杂到这份上的。
记得是去年十月在三驾山时断断续续看的这部电视剧,月初又把整部下载了到IPOD里,在班车上重温.虽然我知道后面的情节很牵强,但还是感动得胡思乱想.我们身边围绕着太多像李义那样的男人,斯文的外表下掩盖着小肚鸡肠,经不起时间的推敲.我还真想有个像马文那种得吧得吧的,我听着!
一顿乱闹,弄的个个带伤。
尤其杨极为自私,想到离婚,嗖的离了。。
想到结婚,结了。。
把马搁在一边,当马人找到另外一个,嗖的和李离了。。
来来去去折腾人。
数数被丫伤了多少人?
儿子,女儿,男人女人?
在这次旋涡中,哪个不是遍体鳞伤?
别以为弄个结局好像大团圆了。
完事了。。
其实根本就是在糊弄人。
一句话:人天性自私..
林永健和宋丹丹的演技是没得说的,开始喜欢这电视剧是因为他俩还有董博文,都是我喜欢的主儿。
要不是这剧本好(也可以说是小说写得好),这戏……够呛!
这戏可能经费有限,摄像机太少,一些情景重拍了N次,以至于剪出来以后好多漏洞,一天里发生的事主角能换好几套衣服,说一段话姿势能换好几个,刚才还是打开的电脑一句话的功夫就关上了……太多了。
而且画面是能反复利用就反复利用,导致逻辑极端混乱。
还有李芹给马文买的那手机后来再没出现过,那名牌西服也没穿过(估计给还回去了),让我对这戏有点失望。
还有,之前故事一开始河面的冰就结上了,有一段李义领着马虎去跑步这河里的冰化了,但是后来马文跟杨欣去河边的时候怎么又结上呢?
怪!
太怪了!
而且尾巴那儿李芹和马文那段儿结束得实在有些仓促,看得不过瘾,可能是经费紧缩,现在虽有不少小成本大收入的影视作品,但是该花的还是得花,至少,场记应该多聘几个,摄像机也该多买几个。
至少别让观众觉得这故事逻辑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