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

バビロン

主演:中村悠一,雪野五月,樱井孝宏,小野贤章,市道真央,堀内贤雄,兴津和幸,宝龟克寿,置鲇龙太郎,国立幸,稻田彻,家中宏,柳田淳一,青山穰,中原麻衣,藤原夏海,田

类型:电视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9

《巴比伦》剧照

巴比伦 剧照 NO.1巴比伦 剧照 NO.2巴比伦 剧照 NO.3巴比伦 剧照 NO.4巴比伦 剧照 NO.5巴比伦 剧照 NO.6巴比伦 剧照 NO.13巴比伦 剧照 NO.14巴比伦 剧照 NO.15巴比伦 剧照 NO.16巴比伦 剧照 NO.17巴比伦 剧照 NO.18巴比伦 剧照 NO.19巴比伦 剧照 NO.20

《巴比伦》剧情介绍

巴比伦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読む劇薬”と称される鬼才・野﨑まど氏による小説『バビロン』。野﨑氏の代表作である本作のアニメ化が決定し、作品をイメージした荘厳な教会に居座る謎の女のビジュアル(イラスト:原作カバー担当・ざいん)と、テーマの1つである“自殺”をフィーチャーしたプロモーションビデオが公開された。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追捕刺客日出日落恐怖报纸时光之轮第一季岩浆:火山劫难再审武林:唐门秘毒小市民系列第二季爱在圣卢西亚狼少女与黑王子我的女孩地牢围攻3芽笼十全九美之真爱无双危险真情丝路少侠上部相棒第10季银魂一国倾城篇有罪放松之人临界二十天暗芝居第一季青春.com人魔线索异人之下之决战!碧游村灯红酒绿杀人夜电脑棋局黑海夺金第三只眼霍华德庄园

《巴比伦》长篇影评

 1 ) 这是一部科幻悬疑恐怖片(有透)

我看完了,我也快疯了,写评论时思维也有点混乱,可能是中了女主的毒。

先说明,我没有看过原版小说,所以只论动画。

而且我后三话才明白,片名是个什么意思。

十月刚播我就被吸引来了,从初次登场的场景到人物设定,再到案件的描述,浓浓的写实风对于我这种大龄宅是多具有吸引力,虽然不时要一本正经的来句中二的台词,倒也不影响案件调查的悬疑氛围,便当新人的自挂更是把悬疑气氛推到了高潮。

你意识到了恶性的凶杀,你怀疑政治的阴谋,你察觉了隐晦的色欲……直到第三话,一群酱油上演了高空下饺子,小爱同学把你所有的期待都一笑带过了……这时的你,弃番了吗?

我没有!

就像我知道有位点头之交在背后骂了我,我却还要打听一下他是怎么骂的,好有理由确切的愤怒一样。

反正就看下去了。

因为中间有假期还是别的啥理由来着,反正到第7话停更了。

制作组倒也用心,知道要停更,所以第7话给你来个血腥猎奇之肢解你以为的女二号。

一通分镜下来能够不弃番的观众是要多满意有多满意,等来等去忍完了政治辩论赛就是要看点真枪实弹的啊,如果这时候还继续“意念杀人”观众还会再等吗?

看到这,我想,作者是不是在边设定人物边弄死他们,最后才想的作案手法,想不出来了,就靠科幻补,人物不够就干脆靠立法灭族……不过一月更新完我发现我错了。

这是在讲如何让两个霓虹人在世界人民的注视下干掉A国大统领的故事!

震惊的情感快把我的天灵盖顶飞了。

他们前一集还在辩论善恶,他们连宗教都扯出来了,舞台从霓虹内搬到国际去耍了,那又能怎样呢?

你们同意也好,不同意也好,有道理也好,没道理也好,平民也好,总统也好,作者就宠小爱一人,便当拿好后台请!

那还玩那么多有毛线用?

为什么小爱最初接触的同学和心理医生能长寿多年,是成年后能力成长了吗?

从选举战和立法战看小爱的能力除了被动技能“吸引”,主动技能应该只是劝诱,并不是每一位对话者都已退场告终。

如果要实习灭族计划,单靠小爱四处游说虽也是效果拔群(动画中透露小爱只要走在街上对路人低语即可),但对女性对象好像并不太受用(女下属是肢解,米国小妹自杀前说的是“你们大人不都说可以的吗”没有同小爱对话接触),这就需要小斋登场了,那么小爱和小斋到底是谁先利用的谁呢?

好吧,头有点痛,想点别的。

小爱到底能否诱导女性?

能的话会场为什么没有能抵御技能的女保镖?

不能的话如何生擒剑道女下属?

大统领和他美丽夫人的邂逅是什么用意?

霓虹为什么任凭这种传染病一样的精神污染肆虐?

12话跳楼女讲的经历想表达点什么?

我不行了,求解。

最终话枪声响起……太好了,终于结束了……就让时间去治愈这个疯婆娘给世界造成的伤痕吧。

可你别忘了,这还是个日式恐怖片。

结尾一定要是欲说还休型的。

就像死了总得瞪下眼,诡案结了总有新发现,咒怨永远解不开一样。

小爱总得笑灭了你的期待……

 2 ) 巴比伦杂谈——为什么这部番的分数这么低?

首先我觉得,看任何作品做重要的就是认同他的设定(只要不是十分反人类其实都在接受范围内),才能理解一部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容,看到很多人认为不能接受女主有超能力的设定,well,见仁见智吧其次,这是一部很难评价的作品。

他的分数肯定是高于6分的,但是在7-8之间很难定夺。

首先就是因为其实里面有很多意义不明的展开,比如最后几集首脑会议那里,看的时候真的雷到我了,作者对于政治的理解真的是有够小孩的;比如说曲世爱的超能力,让前面为了悬疑和推理而追番的人显得十分小丑.....但是抛开那些意义不明的内容,实际上这部作品所讨论的议题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即如何界定善和恶,是由人去下这样一个定义、还是有什么其他客观的标准?

这部番其实犯了一个很多想要升华主题的作品的一个通病,就是作者很希望去输出自己的观念:在这部番里,作者在首脑会议里定义的善就是“延续”,恶就是“不能延续”,这种定义思路的缺陷就在于很多事情并不是二元对立的,于是在最后alex准备自杀的时候男主击毙了他的桥段中,作者自己就推翻了自己的定义,而这一桥段后又没有进一步解释,导致整体的观感十分割裂。

而反观谏山创就很高明,他在巨人里抛出了非常多的问题,战争是错误的吗?

战争是应该的吗?

战争的的落败者就应该被同情吗?

但是谏山创并不对这些问题做解释,他只是按部就班的讲完了这个故事,读者就会拍手高呼牛逼,这样即使作者本身的见解十分的幼稚,也不妨碍作品整体的观感。

因为在这种逻辑下,是人物构成了故事,而不是故事赋予人物意义。

所以说回这部番,个人认为比较高明的处理办法是,让正崎善的形象更贴合他的motto,即塑造一个“我所坚持的便是正义,我所轻蔑地便是邪恶”的角色,让正崎善的行为完全脱离于善恶框架之下,贯彻个人的追求,同时也把曲世爱的形象复杂化,保留一丝人性,让正崎善的决策更加controversial,这样既避免了说教式的观点输出,又把作品的基调从议题讨论变成了个人故事的展开。

总的来说,还是一部值得看一看的番的

 3 ) 善与恶并无边界,善与恶只是我们的偏见。

写在前面,动画讨论它的善恶,我讨论我的善恶,你看你的善恶。

我也没收它钱,我爱怎么写那是我的事---我们站在一道深渊边上。

要么落入虚无,即绝对的事物性。

要么设法跃入另一个世界,或更确切的说,首次根本进入世界。

《自杀法》序言。

( 出自海德格尔)《巴比伦》以新域的一次立法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善与恶的寓言故事。

正如片名 巴比伦,在圣经里是邪恶的符号。

这个片用“邪恶”给人带来了世界观的强烈颠覆和震撼。

巴比伦在圣经里出现了354次,仅次于“耶路撒冷”,巴比伦一直被视为魔鬼的城市,而耶路撒冷是神的城市,他们彼此相反、对立。

真实的巴比伦是6000年前的城市,盛极一时,在旧约里,上帝对巴比伦强烈的愤怒,“作世上的淫妇和一切可憎之物的母”(启示录17章5节)。

巴比伦在启示录中出现很多次,虽然耶稣诞生的时候巴比伦已经消失很久了,但在圣经中它是作为未来的预言事件出现的。

在这些经文里,有上帝对巴比伦的强烈的愤怒。

上帝准备用终末的狂暴来摧毁它,使它不再见到日光和生产,上帝称它为地上的可憎物。

我想如果你持有“现代主流的价值观”看完此片应该很明白这种感觉。

这肯定也是这片取这个名字的原因。

片中还非常寓言式的给主角起了有代表意义的名字。

正岐善、曲世爱,一个代表绝对的正义另一个绝对代表邪恶。

巴比伦不止是一个古代城市,在圣经里,它是数千年邪恶的源头,它不停地切换着形态和方式,以源远流长的行为、符号和扭曲思想、甚至以我们不能辨认的隐秘的方式流转至今、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它不断地变换外在表现形式,自创世纪到启示录。

正如曲世爱可以幻化成完全不同的几种角色迷惑、诱导、控制他人。

“恶”是不断变形的。

从一开始小检事文绪,看不惯政客对政治与色情交易的行为,对自己的职业产生怀疑。

正岐善告诉他,需要暂时的忍耐,然后利用女子的口供,就可以切实的阻止政客的“恶”。

听起来似乎合情合理的理由,其实已经潜藏了作者要表达的恶的伏笔了。

当然普通观众还是不会意识到的,因为作者在刻意隐藏。

如果没有全篇看完,第一遍看,一开始感觉像是一个常规的悬疑片。

第二集有两段审判的戏相当精彩。

一个是正岐善对女子的审判,还有一个是女子对正岐善的问话。

这看上去是一次交锋。

稍后我会详细分析这两场戏。

然而第三集,主角终于反应过来了。

他本来就知道自己被女子耍的团团转,然后他重新知道了自己被女子耍了。

因为他忽然察觉他和女子的交锋,女子的真正目标是奥田助理记录员。

反应过来时记录员已经和其他几十个人一起站在楼顶准备自杀了。

这一集里我们也知道了女子的名字是曲世爱。

再回过头来咂摸前面两集,第一集新人检视文绪对自我职业产生的怀疑,经过正岐善的借口“持续”,然而文绪发现女子是曲世爱,曲世爱无须欺骗就很容易动摇他的认知基础,新人检视文绪觉得是无法阻止政客之“恶”的。

记录员在记录中也发现自己的工作是没有意义的,本应该真实的全面的记录,最终呈交的结果确实正岐善作为交易的虚假的口供。

作者可以隐藏的线索似乎已经明确了。

曲世爱的劝导超能力是通过解构每个人具体的行为,指出我们确信的那个“善”同“恶”别无二致。

模糊了善与恶的界限。

从而动摇了自己存在的价值观,失去统一的价值观的人就会自杀。

片中对什么是善这个最基本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得出的结果是善是“持续”。

似乎自杀法作为终结就是代表了恶。

制止自杀法的立法就是善。

妈妈死了的小女孩,不需要面对眼前的痛苦,通过自杀获得解脱就是恶。

结尾大总统以一种真诚的方式告诉将要自杀的女孩,没有确定的善,他自己也不知道。

女孩停止自杀了,大总统的行为就是善。

而其他政客说“政治的本质就是对人民情绪的操控”就是恶。

曲世爱杀死的正岐善的同事就是恶。

而同样是杀人,正岐善为了复仇杀死曲世爱似乎就是“善”了?

政客通过色情交易就是恶。

正岐善通过与女子的交易获得口供就是善了?

新域域长斋开化推行自杀法是恶。

推行自杀法是为了解放人类,也让自己的儿子获得自己的心脏,是善?

大总统的思考,善是“持续”,真的对么?

善不应该是我们的偏见么?

那些与我们为敌的,那些数千年的邪恶,那些上帝痛恨和愤怒的,那些我们自以为是的才是善,对么?

这真是个难题。

文中还有另外两个难题。

电车难题和医生难题。

如果你手中有电车改道的扳手,如果你什么都不做电车就会杀死5个左边轨道的工人,如果你把轨道往右扳,电车就会杀死1个右边轨道的工人。

你会怎么做?

你是医生,杀死一个健康的人,就可以把健康人的器官移植给5个不健康人,救活这5个人,如果你什么都不做,这5个人就会死。

你会怎么做?

毕竟我们不用选。

正岐善选了。

他杀死了大总统,从而救了另外的大多数。

也正是这个行动,让他彻底失去意义了。

我们在回到第二集,那两场审判中来。

正岐善对曲世爱的审判,带着明显的高人一等的感觉,视角是从上往下看的。

以冷色调为主。

而曲世爱的视点并不在正岐善身上,仿佛她是与正岐善所代表的价值观对话。

中间有个地方她笑了出来。

这让所有人很意外。

然后把视点转到记录员身上。

刚刚这段,你不打进去吗?

观众和记录员一起,直接从旁观的视角变成了对话的参与者。

这第一次对记录员产生了冲击:作为记录员,口供到底应该怎样记录?

表面上是曲世爱与正岐善对话,但实际上曲世爱的话语一直在记录员和观众的身上。

至此正岐善和观众都被其玩弄于鼓掌之间。

然后我们来到了曲世爱对正岐善的“审判”。

画面反而是亮色。

画面明显的指出两者价值观的对立。

“如今这个时代,各种人生观价值观都应该得到尊重,应该相互接受彼此不同的价值观吗?

”“是的”“即便是无法相容的价值观?

”“我们必须理解彼此的价值观并与之共存,不能互相认同的话,最终免不了战争。

”“要是有一个认为战争不对的人和一个喜欢战争的人,他们应该接受彼此的价值观并且共存吗?

”“……”

您说生孩子是好事,不生孩子也不是坏事对吧?

那杀害孩子呢?

当然是坏事啊!

( 这也是曲世爱对正岐善埋下的伏笔。

结合结尾正岐善面对电车难题做的选择,让他的行为产生矛盾,最终击垮了正岐善。

正义的正,善行的善。

检事先生的名字是无法原谅坏事的呢。

请问“正义”是什么?

(虚假的口供,这是记录员失去自身意义自杀的直接原因。

)面对“自杀法”片中也有分析,自杀法并不是让民众自杀,只是提供了一种选项。

正如加缪所说,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自杀。

苏格拉底说, 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所以这是一部寓言式的片子。

用来解构我们对善的理解,用来抹去善与恶之间的界限。

现实中的我们那么“富有包容性”,现实中的我们可以在大脑中同时拥有两个完全相反的理论还能自得其所。

为了能“持续”下去的善,可以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和借口,我们还可以定义我们是善他们是恶。

面对善恶,“我们不假思索,动辄诉诸感情。

我们的心对于特定的情境,已经产生了如同机器反射般被设定好的反应,高尚的情感会以广为人知的方式高尚,卑劣会以广为人知的方式卑劣,风景也会以广为人知的方式令人愉悦。

”动摇这种稳固的、不变的、明确的关系,就是《巴比伦》在尝试的。

回到大总统思考的那个问题:什么是善?

或许“善”与“恶”并不存在。

善与恶只是政客控制我们情绪的工具罢了。

 4 ) 转个感想

基于小说一点感言(extended):1.野﨑まど的这部《巴比伦》可能是少有的能够影响我很深,但是根本没有内涵的作品。

就像第III卷-终-的剧情一样,这整部作品,可以说就是一个思考实验。

剧情?

台词?

人物?

逻辑?

思想?

这些真的是一部小说必须的要素吗?

2.《巴比伦》各种意义上非常像(甚至有几句完全一样的台词)——另一部这几年对我影响很大的作品。

但是和基本照着福柯生命权力与死亡权利的思路改编的不同,《巴比伦》更多的是在塑造一个没有伦理的伦理困境,一个没有逻辑的逻辑迷宫,让读者自身在迷雾中摸索善与恶、对与错、是与非的边界。

另外《巴比伦》和《正解するカド》有很多设定相通,不过内容和意义都完全不同。

3.如《HELLO WORLD》的宣传语「この物語(セカイ)は、ラスト1秒でひっくり返る」(这个故事(世界),会在最后1秒颠覆)所说,野﨑まど是一位"颠覆性"的作家。

他的所有作品,都有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对于颠覆的执着。

就连在《君の名は。

》大成功后被东宝强行要求改成"所谓世界系"的《HELLO WORLD》,都是在保留"世界系"男女关系与世界危机的基本背景下,通过反复、迭代的颠覆彻底翻转了"世界系"定义。

(会剧透就不多说了——不过目前我看过的剧透文不论中文和日语其实都没透到最后1秒颠覆/解构的点子上。

当然这跟动画在这方面有意无意地含糊其辞改编不力有关…)同样,这部看似"社会派"的《巴比伦》,也是融合了社会派文学和朦胧文学的特点(在我写完这段之后,居然在第1话评论音轨里听到興津和幸也提出了一样的观点!

),可以说是一种"颠覆性"的全新文体(和魔幻现实主义也有很明显的区别)。

4.但是和作为娱乐小说的"颠覆性"同样,后现代语境中的野﨑まど也是一位"解构性"的作家。

他在各种作品中反复的、迭代的颠覆,实质就是后结构主义对二元对立的解构。

而他的作品,本质就是延异différance的思想游戏。

善与恶、对与错、是与非?

当你试图界定它们的时候,你的行为实质是在异化善恶、对错、是非。

"界定"这一动机就已经注定脱离了善恶、对错、是非的界隅。

《巴比伦》(动画第5话、小说第II卷)中,男主角正崎善面对"正义是什么"的提问,提出"虽然不知道正义是什么,我们应该持续思考正义到底是什么"。

而在接下来的剧情(小说第III卷、动画大概第12话)中,野﨑まど借另一位人物之口,提出了"善"就是"延续"这一观点。

很显然,正义、善并不等于"延续"。

"延续"是非理性、非(二元对立)定义的。

但是"延续"的本质,就是否认逻各斯中心主义,就是摆脱形而上的二元对立。

所以这里,善也罢恶也罢,是也罢非也罢,都只有在延续的差异中形成,在延异différance中存续。

在这种意义上,野﨑まど(特别是这部《巴比伦》)确实和幾原邦彦以及伊藤計劃很像。

(所以这三个人的作品都对我有着类似的吸引力。

 5 ) 想要制止他人自杀,是我们的傲慢么?

由于忘记聊女主的超能力问天气所以趁着第8集还没更新预测一波:反派女主的超能力到底是什么?

关于反派女主的超能力 我们从有限的几个信息来分析1 具有远程影响能力 但范围不至于过大2 可以对人行为 情绪方面产生显著影响3 过程涉及到性的感觉那答案就显而易见了:费洛蒙现代科学对于人类是否会分泌费洛蒙存疑 这部作品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反派女主存在这种能力 并且可以自由操控它费洛蒙 又名为信息素 性素 具体信息解释起来要花篇幅我就不说了你们可以自己查 如果你把人类比喻成电脑 相比于电脑的输入端(命令行 键盘 鼠标)人的输入端就是五感而女主通过散布特殊费洛蒙 使他可以“黑”进他人的大脑 嘛简单来说这么理解就好...-分界线 以下是原回答---第6 7集播出后 势必会造成某种两极分化,一些人因为辩论内容或第七集末内容引起的不适而义愤填膺的弃剧 另一些人却奉之为神作 在此并不代表任何一方,双方应该都有自己的道理吧 所以在此仅仅轻度讨论这个辩论议题: 自杀是否应该是个人的权利作为日本动漫 我想说日本人是很有话语权谈论自杀的,因为日本的高自杀率,常年来自杀带给日本无数家庭无尽的痛苦,很显然 身为一个日本动漫编剧,没有任何理由他会在作品里真正抛出“自杀是可以接受的”这个结论 但随着第6集的播出 围绕自杀的辩论还是展开了,反方从经济 道德 感情论 政治角度反驳自杀法 正方挨个反驳 但他对每种的反驳 都占了弱势有人会觉得 那你说的不对啊 既然都占了弱势 为什么最后好像要胜出了呢?

因为观众根本不关注正反双方谁强势谁弱势,而更在乎你是否“做出了反驳” 说的再通俗一点:这关系到人们是否觉得你是个疯子只要你能对对方的观点做出反驳 且这个反驳含有逻辑 那么就一定会有人买账 就算你每个辩题都弱于对面 但因为你也做出了“有理性的反驳” 人们对你的不信任感还是会大幅降低 会认为虽然我不认同你 觉得你想法极端 但你也确实不是个疯子 不至于让人完全无法理解你的想法而这就够了 辩论到此 依旧有大部分 甚至绝大部分人会觉得反方正确 但打消了他是个疯子这种想法 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因为胜负手在后面咱们重新审视一下这场辩论吧 这场辩论有两个主题:1 人们是否应该立法阻止他人自杀2 自杀是否是一个人应有的权利嗯?

不对啊 这其实不是一个议题嘛?

为什么听上去不一样呢?

是不是感觉 无论1还2 感觉都是对的 但细想这两个观点却完全相反呢?

事实就是 民众是非常容易被煽动的 想想看 说是自杀合法 但不想自杀的心想我又不自杀 这法律跟我本身关系不大 想自杀的心想终于可以“让自己的死有那么一点价值了” 而两派之间维持反对自杀意见的最大原因就只有道德而已 不想自杀的认为自杀会造成他们周围人的痛苦或是社会财产损失 想自杀的觉得自己的自杀没有意义还会给亲友带来痛苦但这种“限制”其实是非常脆弱的 不想自杀的人不会设身处地去理解自杀者的心情 以及他们家属的心情 所以一旦他们稍有觉得自杀“可以是想自杀者的权利” 觉得他们的自杀“有了意义” 那么这层薄弱的道德限制就会破碎 同意还是反对 可能就是一线之隔这也是6集辩论里的关键点:观众会想:我们本以为是疯子的人 其实是个父爱如山的父亲 而且他以身作则的证明了自杀可以去带来意义 这就潜移默化将观众想法改变了 说白了 这时候争议就来了:1 觉得这就是一种洗脑 自杀在他这里也许是对的 但未必在千千万万个家庭的背景下依旧是 没人可以保证自杀法不会带来更多悲惨的家庭 没人可以保证自杀者不会回心转意2 我们不是神 不应该擅自决定他人的生死 我们应该试图通过交流避免自杀行为 但也不应该干涉那些“理性的有意义的”自杀行为 干预他人自杀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傲慢我个人肯定是支持1了 但回到动漫第六集的辩论 回到民众容易被煽动这一点:父子亲情+自我牺牲+模糊的道德边界 这都是观众“喜闻乐见”的点 是不是很讽刺 比起那脆弱的道德感 民众反倒对这些地方更感同身受 更引起他们的同情和共鸣别人的生死?

却渐渐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6 ) 不负责任的善恶探讨

制作还行,然而这个动画最大的问题在于对自杀对善恶的探讨过于草率和片面。

以近乎思维实验的场景来讨论自杀是为善或为恶本身没啥问题,只是以自杀来窥探善恶本身管中窥豹发现“善的实质是存续”这一结论过于粗暴和简单。

以外化的淫欲引出自杀引用电车问题,引用伊甸园,到达善恶,给人的感觉就是作者因为“不知道怎么讨论“”就把电车实验把伊甸园把淫妇大巴比伦都扯出来自圆其说”的不负责任。

作者既要在理想主义绝对善的主人公正琦善的角度完成对善的诠释,却又无法拒绝曲世爱这一无端恶(其实也只是淫欲)及其代理人斋开化两者带来的戏剧性效果和谜团,最终导致剧本本身在探讨上的不严谨和不负责。

这动画似乎轻小说改编的。

我以前还觉得轻小说系列挺有意思,主要是西尾维新的《戏言系列》所体现的世界的戏剧感和人类的无力感挺有意思,其中的探讨还算有点意义。

相比之下前两年根据西尾维新作品改编的《十二大战》则显得莫名其妙。

现在看来轻小说一类终归只是部分人士的自言自语,随手拿几个著名概念捏拢成四不像就敢如此随意粗暴不负责任地得出几百年来一大批哲学家思考者无法得出的结论(剧中米帝大总统在峰会上一会就能探讨和思考出善的本质呢,简直搞笑)。

最后,关于“善恶”,最近正好在看哈佛著名公开课迈克尔桑德斯《公正:该如何做是好》的书,其中对公正对善恶的探讨相比更为全面,也更加有启发性。

关于本作贯穿始终的“自杀”,加缪在《西绪佛斯的神话》也发表过意见,可是一直没读,后面也打算花时间读一读。

 7 ) 思想幼稚的作者试图无限拔高作品b格

我忍着自杀法这个离谱的槽点从头开始看,充满了作者对世界认知的不成熟以及不客观。

但我姑且能假装无视,仅当作一个槽点继续看下去。

11集这个善恶的讨论,整个就是一个幼稚的人尽力将自己不成熟的思想包装成人类思想史最伟大的辩论然后逼我看。

抱歉我拒绝被强奸,更拒绝被一个如此粗俗的思想强奸。

 8 ) 关于《巴比伦》中的《自杀法》

我们常说,一个人没有选择是否以及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权利;那么,这个人是否有选择要不要以及如何离开这个世界的权利呢?

《巴比伦》讨论了这个非常经典的伦理学问题。

在片中,雄心勃勃的新域(类似于试验片区)域长斋开化制定了《自杀法》,规定人拥有选择是否杀死自己的权利。

为了使《自杀法》合法化,和其他候选议员进行了电视公开辩论。

反对方分别从社会经济(自杀不利于社会发展)、道德(“杀人是不道德的”具有普遍性,所以自杀也是不道德的)、法律(自杀法本身与现有的“委托杀人罪”和“帮助自杀罪”等法律条文相违背)和人类的非理性(人类对死亡有本能的恐惧和排斥,无法理性地实施《自杀法》,会凭着感性阻止他人自杀)等角度表达了对《自杀法》的否定。

斋的反驳颇有意思。

首先,他以加拿大对大麻解禁导致大麻使用量下降的例子作为对比,试图表明:《自杀法》不一定会导致自杀数量的增加;另外又以世人对于同性恋态度的转变,表示道德和法律的态度并非一成不变的,并举例说,古罗马社会曾经接受自杀行为,直到出现了奴隶自杀的现象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以及圣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明确表达了对自杀行为的反对后,才开始出现了基督教社会对自杀行为的长期反对。

最后,他指出通过《自杀法》的规范,可以引导人主动思考自杀的选项,而不是任由非理性的情感控制自己。

只是在可操作性上,斋并没有很好地提出反驳,因为现实社会中,人们的确在本能地阻止他人自杀。

为了博得人们的支持,他转而将自杀和器官移植捐献联系到一起,指出自杀权将允许人们自由捐献给陌生人器官,拯救更多的人。

最后,凭着这种偷换概念博人同情的策略,《自杀法》的提案得以通过。

那么,今天的人类社会,人究竟是否有权利自杀?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权利。

根据洛克的观点,权利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做某种事的自由,一方面不干涉他人的义务,就像用篱笆围起来的领地,在篱笆里面有做任何事的自由,而又有不打破篱笆的义务。

我们通常所说的权利,其实有两类:自然权利和法定权利。

前者就是我们常说的“天赋人权”,被认为不证自明且具有普遍性,包括人的生存平等权、生命权、自由权、幸福权和财产所有权。

对于社会契约论来说,个人将自然权利转让给联合体(国家)。

洛克认为是只转让了财产权,所以国家没有剥夺个人生命权的权力,可以推论:人可以自由选择是否自杀,完全由他自己说了算;卢梭则认为转让了所有的自然权利,国家有权保护和侵犯个人的生命,可以推论:人不可以自由选择是否自杀,国家有权干预和阻止。

在我国的《民法通则》里,生命权就是生命健康权,其主体和客体都是人自身。

由于法律不允许“以生命直接作为实现目的的手段”,因此生命权是不能被抛弃和转让的,也就是说,在我国,没有放弃生命健康权的自由——自杀权一说。

并且,与自杀相关的人是要受法律惩罚的,包括以下几项罪名:委托杀人罪:受害者委托他人将自己杀死;承诺杀人罪:受害者允许他人将自己杀死;自杀教唆罪:教唆没有自杀意愿的人并使其决定自杀;帮助自杀罪:帮助决定自杀的人完成自杀;事实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传统上对于自杀行为的唯一合法且合乎道德伦理的态度就是:阻止自杀。

这样的态度基于一种假设——没有人是真正想死的,任何想要自杀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受到某种心理问题的困扰,因此人应该采取行动,阻止人自杀。

既然事实上并不存在“自杀权”这样的权利,那么下一个更深入的问题摆在面前:自杀是一件坏事吗?

什么是好/善,什么是不好/恶?

这就是在故事中,为什么G7峰会最后要讨论这样一个问题。

通过一系列冗长的探讨后,美国总统亚历克斯发现:避免死亡、维持生存是产生道德的根源,所谓的“善”就是持续下去——维持生存;所谓的“恶”就是终结——死亡。

在这个意义上,自杀毫无疑问是“恶”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认为自己有义务阻止他人死亡,而对于那些杀人犯有着明确的罪恶感。

当然,这是一个非常粗鄙的结论,因为自杀并不仅仅是一种生物学意义的行为。

最典型的恰恰在以道德为准绳的中国传统社会:善恶的标准其实来自于周朝的礼制,并经由孔子发扬光大,形成一套完整的家庭伦理秩序理论。

一件事是否是对的,最直接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扰乱还是巩固了伦理秩序。

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有些人自杀是好的(比如祸臣贼子),而有些人自杀则是恶的。

在美国等国家,自杀未遂甚至还要坐牢,接受惩罚。

或许谈不上犯罪,但的的确确违法。

也许《巴比伦》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让我们得以再次反思一种观点:关于自杀,我们的前提假设——所有人都追求更好地活着——是否成立?

如果一个人单纯想要自杀,并且保持理性,没有任何心理疾病,我们该如何面对?

 9 ) 烂片

硬生生啃完12话,果然粪作,免得被喷我没看完下判断。

我还希望能像《来自新世界》那样在带给我价值观冲击的同时能很好的总结。

对我来说好的作品是发人深思,这片简直从头到尾就在装B,整出一大堆的概念,却什么的说不到点子上,最后还得出善就是“持续”,恶就是“终结”。

丫的作者自己扮演上帝,人类的千古难题就这么给解了,可恶心到我了,就算肢解不用隐喻蒙太奇手法直接呈现画面都不会让我这么恶心。

有些东西没有答案才是最好的,因为那能让我们不断思考,哲学的本质同样是思考,思考才能促进人类进步,就好比法律也是在不断的探讨中逐渐完善,永远没有完美一说。

还有对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却还一本正经引经据典说的头头是道,这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内容,鸡儿幼稚。

各种内容东拼西凑,为了推动剧情发展还整出一个魔女来,笑死我了。

还有人说这片逻辑很严谨,政治斗法很热闹。

电视直播辩论最后小孩的父亲是斋开化当时就把我雷到了,这反转太幼稚了,野丸会不调查小孩家庭构成和事件真伪就随便推举他;九字院当时都能给自己腿上来一枪就不能给曲世爱来一枪?

有好几次机会可以杀了主角却没杀,留个知情者有啥意义?

曲世爱她一句话就能操作别人,完全可以直接电视网络各种流媒体上搞直播,来个几次就能统治地球了,还这么费劲拖进度。

各种为了剧情发展给我方降智商,还有片中那过家家一样的政治还说很热闹,推荐这类人士至少去看下纸牌屋。

要我给这片子分类,既不是犯罪悬疑、也不是魔幻惊悚,更别跟我谈哲学,只能说猎奇,猎奇就猎奇,还装正经那我就给你一星。

 10 ) 完全基于《启示录》的日本大巴比伦故事

突然发现自己给《正确的卡多》的评价就是本剧的核心内容啊!

果然是同一个作者啊!

真的是“持续”+“思考”就是这个作者的人生真谛吧!

然后顺手查了一下大巴比伦的事,突然感觉曲世爱也没有那么bug了。

作者只是借由启示录为原型来思考善恶,但是说实话都不算原型了,简直就是日本大巴比伦吧!!

从衣着紫色红色+各国联合对抗简直一模一样。

截了点维基百科的图,如果没有其他人讨论的话。

《巴比伦》短评

我服了,贫穷的制作,和难绷的机械降神

9分钟前
  • 寒塘十里路
  • 还行

有一说一,我并不想看关于善恶的尬聊,我只想看无敌的魔女怎么死,而结局让人失望。除去剧情,动画的音乐和演出都不错,雪野五月阿姨的声线真的骚,我也要被洗脑了。

11分钟前
  • 加藤惠
  • 较差

装逼失败。。。MD得亏我看完前3集给了五星

15分钟前
  • Bayes_Dan
  • 较差

从美国总统出现后开始扯淡。

20分钟前
  • 猫河
  • 还行

曲世爱这名字就好不吉利

22分钟前
  • 星野汐
  • 推荐

TV动漫

25分钟前
  • 小王子&玫瑰
  • 推荐

不要尝试带入你现实中的想法,无法理解的就是烂作吗?无法认同的就要否定了吗?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我们都是一样的人。相信我,这会震撼你的三观

30分钟前
  • 叫我垃圾君
  • 力荐

设定并不吸引我,所以没看完~~~

32分钟前
  • 生机勃勃
  • 还行

自杀真快乐

35分钟前
  • 格林童话
  • 很差

其实还是有挺多可以吹的地方,例如在动画制作中加入这么长桥段哲学思辨的勇气,描写精神病态恶女人杀人的分镜的巧妙……但是整个动画还是莫名其妙居多,不知道重心在何处,另外男主的阴沉脸一直没怎么崩坏,喜欢。

38分钟前
  • 百里红叶_
  • 推荐

有的人如果没当作家可能就做了强奸犯,有的人也许当了作家还是成了强奸犯;而有的人选择踏上作家之路就是为了当个能够合理强奸所有人的强奸犯——以上这话献给原作者。对动画来说是个更简单的问题:你不能看见有人在放火,于是跑过去火上浇油……嗯,不管什么牌子的。

40分钟前
  • Xie3 Project
  • 很差

这部番一直到第7话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的,虽然有槽点,但更多的是震撼;然而从第8话开始却放弃讨论自杀转而探讨善恶这一哲学论题,我同意最后男主所得出的观点,但毫无疑问结局烂尾了。

45分钟前
  • Ishi.WB
  • 还行

完结引人深思:为什么这bi——能动画化?有这钱为什么不捐给福岛治理核污染?是不是在洗钱?你霓的“鬼才作家”是以脑残深度为基准评判的?---故弄玄虚。如果最后解释那女人是高维智能扔来地球毁灭低维智人的大过滤器,这是个科幻片。我就信了“ “的邪。7集对比下松大还是比松二嚎的好哦~八集笑cry。思考了下大米粒坚说不定还真需要“自傻法”。“因协助他人自杀而开枪的行为法定无罪。”The Thinker都想不出来的喵招让个日本人一拍屁股想出来了。自由米粒坚,抢鸡每一天。曲世爱:“我之前给上帝打了个电话——上帝已死。”震惊了。2020年了你虹“王之辩论”还在本正尬聊早被我郭网萌玩坏的“电车烂梗”。。。观尬程度堪比天皇新歌MV。

48分钟前
  • sky
  • 很差

原作小说有三部,结尾上赫然写着“未完待续”,好嘛,原来动画是强行安排了结尾。那第四部会怎么发展呢?还真是有些期待

50分钟前
  • Stardust
  • 还行

野崎窗诅咒未能破除,依然是喂毒喂屎,那我为什么还给4星?当然是因为[划掉]结局大块人心啦[/划掉]再也没有伊藤计划啦。

54分钟前
  • 疯狂魔术师┃星学深似海
  • 推荐

前面不错,后面扯到国际讨论就开始不对劲了,离谱,所以看地很不舒服关于问题主题的思考还是值得肯定的,立意是做出来了,尤其前面折磨心理时刺激的情节,非常优秀,扣人心弦。就是整体话痨,文本量太大,也太混乱了,不想给太高分,因为没做到真优秀,但低分,似乎它也不烂,主要后几集西方政客讨论哲学,人物塑造都踩我雷点了,尴尬

59分钟前
  • 西蒙Simeon
  • 推荐

我承认我从头到尾看得心惊胆战不寒而栗,最后几集另一种意义上的精彩,但说实话剧情恶心到我了

1小时前
  • 毒河原獣鬼
  • 力荐

剧情崩的首屈一指

1小时前
  • 墨儿
  • 较差

其实曲世爱的能力相当于低配版的死亡笔记吧,MAO死的好惨

1小时前
  • 路西法尔
  • 还行

看到第七话就好了。。。后面疯狂掉分 我觉得可能原作更好看点

1小时前
  • サダコ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