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死机表示还少了机器人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980年5月电影《闪灵》上映。
三周之后,德州发生了一起斧头杀人案,30岁的白人女性贝蒂的尸体被邻居在杂物间发现。
身中41斧头,其中28处都直冲头部,凶杀现场极为惨烈,尸体血肉模糊的图就不贴了,总之纪录片里不断重复的一个词就是blood,blood,blood。
当时就连身经百战的警员都说,“连走进去都是一件可怕的事。
”
从真实记录的场面来看《爱与死亡》对血腥程度进行了适当的弱化警方公布的凶器,是一把三英尺长的斧头,这让警方和民众起初都认为是《闪灵》的电影迷在模仿犯罪。
电影里是借助桌面上当时报纸的电影宣传呈现这个细节的后来调查员反反复复搜查现场,在现场找到一枚带血的指纹,还在浴室下水道里发现了头发,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而贝蒂的丈夫也向警方透露了自己出轨的事实,进一步确定了凶手的作案动机。
杀死贝蒂的凶手,是她曾经信任的朋友,丈夫的出轨对象,教会唱诗班的姊妹,同样也是全职主妇的Candy Montgomery。
截止到这里,整个故事都是一起再普通不过的凶杀案,这可能也是电视剧前四集让人看得有点平平无奇的原因。
故事的转折或者说高潮,其实是这起案子在几个月后的审判阶段。
由于杀戮现场太过于惨烈,还纠缠着婚外情等劲爆话题,开庭轰动了全国,成群结队的记者和围观观众来到现场,法官一度要求将审判转移到更大的法院进行。
经过三个小时的审议,陪审团宣布谋杀指控不成立,Candy被无罪释放,原因是自卫。
“我吓坏了”,Candy在法庭上这样为自己辩护。
刚从法庭出来的Candy和丈夫
10月30日,《达拉斯时代先驱报》率先报道了蒙哥马利无罪释放的消息消息一出,愤怒的民众普遍不接受这个审判结果。
如果Candy是出于自卫,为什么她要砍朋友41下,直到精疲力尽才停下来?
根据陪审团成员的解释,伤口的数量不是量刑的标准,“我们确定它根本不会影响判决——无论是一声枪响还是1000次重击。
”而最戏剧性的情节是,当时Candy的辩护律师Don Crowder专门请来了一位精神病学家和临床催眠师,通过催眠术得知了一些Candy童年创伤的细节,证实Candy患有一种疾病——“解离反应”。
我搜了一下,大概说这是ptsd中的一种,具体表现为精神有创伤的人一旦被触发痛苦记忆,就会出于自我保护意识,认知和行动解体。
简言之,“杀人的是那双握着斧头的手,和我Candy本人有什么关系。
”而在两个人扭打的过程中触发Candy压抑记忆的是,当时贝蒂对着她“嘘”了一下。
审判结束后,Candy立即表示希望“把这一切都抛在脑后,恢复正常”。
她全家搬去了乔治亚州(不过两人在四年后离婚了),Candy考取了心理健康顾问认证,淡出了媒体追踪的视野。
偶尔有新闻记者提出采访的请求,她一律明确拒绝“我用粗体字告诉你我!
不!
感!
兴!
趣!
”案件发生之后死者贝蒂的丈夫艾伦也很快再婚,并搬离小镇(不过后来也离婚了)。
曾经帮助Candy辩护的律师Don Crowder在1986年还参加了德州州长的竞选,获得了11%的选票不过最终落选,在1998年开枪自杀身亡。
如此结局,让人唏嘘。
顺口一提,直到现在当地人还口口相传一个关于数字13的巧合:死去的贝蒂的房子是从拐角处算起的第13个房子,从死亡到尸体被发现用了大约13个小时,从死亡那天到Candy被捕用了13天。
这起谋杀案很快被写成了书《爱的证据:郊区激情与死亡的真实故事》
左:1990年上映的电影《小镇谋杀案》,右:2022年的剧集《坎迪》讲的都是同一个故事平时好奇心重的朋友应该和我有一样的感受,那就是放眼众多被口口相传、被一再改编上荧幕的杀人案,论离奇、血腥、残忍程度,这一起可能都排不上号。
但就像不少评论家说的,即使你已经知道了案件所有的细节,还是会对这个故事感兴趣的。
我想,人们真正猎奇的点可能在于,它是女人干的。
“无法相信像Candy这样身材矮小的人有体力如此残忍地挥动那把斧头。
”“虽然警察对她的怀疑越来越大,但还是很难相信这个漂亮、活泼、完全正常的郊区家庭主妇会做出如此恶毒的攻击。
”这样的描述在我翻看各种新闻报道的页面反复被提及,尽管凶残的真相就在眼前,字里行间的潜台词还是一再强调:女人不能,至少不应该杀人。
写到这儿,我不由想扯点与剧本身无关的“题外话”。
近几年偶尔会看到互联网上关于妇女暴力、女人杀人的讨论。
从《半边天》里不堪忍受家暴举起菜刀的家庭妇女,到《致命女人》中让丈夫吃枪子的主妇,《杀死伊芙》里一边创造性杀人一边奇迹暖暖的小变态,前几天还看了一部《杀死福顺》,也酣畅淋漓地上演了一把女杀手的日常。
女性+暴力的组合不断被搬上银幕,冲刷着人们的眼球,处处透露着一个信息,那就是女人不再起码不愿意待在温室里被凝视了。
女人有阴暗面,也会愤怒;女人有武器,也会杀人。
特喜欢《杀死福顺》的结尾,女主的女儿退学前,面对曾经骚扰过他的男生,用手指威胁“惹我就割你动脉”(未来可期)而这部2023年的新剧《爱与死亡》又一次重新讲述这起谋杀案,我想在猎奇之外,也是嗅到了这样的风向。
主创也说了,“这部剧集不是肤浅的通过无限夸大细节去满足人们对谋杀的猎奇,它拒绝把真人塑造成变态或者怪人。
”我们确实需要这样的讲述,诚实地呈现事实,告诉世人:即使是一个家庭主妇,一个虔诚的唱诗班成员,一个母亲,一个平凡的女人,也可能是谋杀案的制造者。
*当然我意思并不是说杀人就是对的 (-᷅_-᷄)
绯红女巫原来是奥尔森姐妹的妹妹,说真的她的两个姐姐当红时每次出现我都觉得特别适合演女巫,可能因为没有脖子眼睛总是往上翻。
这剧最吸引我的除了对人的刻画,还有其中表现出的德克萨斯小镇文化。
在一个宗教氛围浓厚的中产小镇生活,人对宗教的看法好像非常微妙,即不可缺少,又没那么虔诚,即是生活的一部分,又不过是生活的背景板或与社区链接的媒介,看起来所有过组织生活的人都差不多,很多时候只是为了生活必须有个拐杖、触手、安全泡泡。
砍了40下,我觉得剧情在分手上还是有一些伏笔,坎迪其实有“雌竞”失败的怨气在心里,这样的婚外情太普遍了,一开始觉得只是调剂品,然后总有一方觉得自己付出了更多情感而开始生怨,所以虽然最后坎迪对贝蒂说“我不想要他”应该是真的,但即使如此也很难接受“他不想要我”,特别是当觉得贝蒂什么都不如她自己时。
我觉得奥尔森演得非常像情景剧,好处是坎迪因此性格鲜明,比如她直接明了问一个男人想不想和她试试婚外情时,咬牙切齿的说“she came to me”时,她努力的说服自己假装无事发生时,观众都会看到一个自我中心的果断坚决的坎迪。
其实除了那40下,我觉得大多数人平时看起来没有那么果断的人都做得到一口咬定自己的无辜的,人在危急中自保的潜力巨大,就像她在一瞬间可以非常凶狠,这就是普通人,不是什么凶残狡猾的恶人,人最大的人性也许就是自私,也许这就是陪审团选择放过她的原因,自私、怨气是多么共通的人性而值得被原谅,我们不停的提醒自己be nice,但也不得不承认我们非常自私。
据说竞争和自私是引发人类矛盾的两大原因,而还有一个原因是荣誉,以前的决斗就是因此而来,坎迪和贝蒂之间的冲突部分也和这有关。
所以如果不是在保守的德克萨斯,不是在这样很依赖人际关系生活的州,是在大家关起门来过日子抛弃了对人传统认识的要求更多进步理性规则的州,会是什么结果?
现在在自媒体环境下,又会是什么结果呢?
毕竟现在人人觉得他人应该是一个机器理性好人。
似乎出轨这个题材,被演绎出万种花样,不同肤色不同文化不同背景,唯一相同的是,大众普遍认为那是一场错位的人生经历。
从昼颜到廊桥遗梦,从不忠到失乐园,其实这些女性角色里有一个共同标签,她们是妻子,是母亲,是女儿,是美丽的女性,但她们也是被渐渐模糊化的失去个人色彩的人,渐渐被忽视,被定义成客体或者从属品的女人。
我很喜欢奥妹出轨前的各种准备,竟然要开会讨论出轨的细碎流程,夸张吗?
其实不,那是一个心理建设和摧毁自己从前“贤妻良母”生活的过程,破碎然后重建一个人的行为和心理逻辑,需要准备的东西实在不少,就这一个细节,很值得会心一笑。
至于很多人认为奥妹和胖子的不忍直视的床戏,“太棒了,”妹子说,我想也许在那时,的确是太棒了,毕竟人体最大性器官是大脑,她做了自己计划中的事,成功策划了一次性爱实验课,颅脑中的兴奋的确会说“太棒了,”当然这男的的确丑了点。
婚姻制度一定程度上反人性,因为人类贪婪,好奇,追逐新鲜感,只是人类还有另外一个伟大品质“自制力,”它让人自我控制,主动背负起责任、义务、忠贞、诚实。
婚姻制度让社会稳定,当然不否认有幸福的婚姻,那是一场机遇,和个人漂不漂亮,有能力没能力并不直接对等,那可能是上苍的恩施。
在理性和欲望中拉扯,不正是真实的普通人的人生吗?
只是普通人的人生没有那么浓墨重彩,没有激烈的表达和精心策划的出轨,也没有斧子和毁灭的结尾,有的只是被慢慢磨灭的热情和沉默的平静。
20250414爱与死亡。
豆瓣分数并不高,也不是因为猩红女巫奥妹(只是觉得这个女主怎么很像奥妹)。
我承认就是因为丑男和美少妇的出轨视频剪辑才看的。
故事线其实很简单,就是“男女出轨,男的老婆发现了要砍死女的,女的自卫反击杀了原配”,老实说,故事是真的乏善可陈,但是导演功力还是相当不错的(这算是导演的功劳还是编剧的呢),竟然拍出7集的紧张刺激。
虽然我觉得拍成两个小时的电影应该会更好看些。
相信这部剧,是不可以有第二季的(据说是真实故事改编)。
HBO2023年出品的一部犯罪美剧。
1980美国德州发生了一起轰动全美的斧头🪓杀人案,全美产生轰动的几个原因:1、因婚外情引发2、杀人凶手是一个平日在他人眼中活波、社牛、精明、迷人又娇小的家庭主妇candy3、凶案现场的异常惨烈、被杀者30岁的白人女性贝蒂身中41斧头,尸体血肉模糊程度连出警的警员都无法接受4、更让美国民众无法接受的是,该案经过陪审团决议,candy的谋杀罪名不成立,原因是candy是出于自卫。
candy的辩护律师唐克劳德请来了一位精神病学家,他通过催眠术了解到candy童年受过创伤,而认定candy患有一种叫“解离症”的精神疾病,指的是患者在记忆、自我意识或认识功能上的崩解,起因通常是极大的压力或极深的创伤。
《爱与死亡》则是根据这个真实案件而改编的美剧。
看完后的感受:1、性格决定命运candy性格中有着她迷人的一面,精明能干、精力旺盛,活波热情,作为全职主妇把家庭打理得紧紧有条,在教会也深受教友们喜欢。
精明能干的人往往不满足于现状,总会欲求不满,虽然她有着让人羡慕的家庭,生活优渥,但婚姻中的平淡,丈夫对她情绪上的忽略,让她觉得索然无味。
她的出轨,其实是一种精心策划的自我价值的证明,证明自己对异性依然有魅力,证明自身的社会存在感。
她与艾伦之间的婚外情应该是只与欲望相关,全然与爱无关。
她原本以为一切都在她的可控范围之内,包括婚外情的开始与结束,不曾想到艾伦的妻子贝蒂的性格中也有她看不见的一面。
最后的血案,其实是两个精神都有缺陷的人的对决。
2、原生家庭决定性格。
虽然剧中交代的不多,但candy的母亲应该是对candy要求比较严格,控制欲比较强的一位母亲。
在四岁的她受伤后都不会温柔地安抚她,而是不许她哭,为的是不能让急诊室的人看见她的疼痛与脆弱。
这个童年里的创伤事件使得幼小的candy将愤怒与恐惧埋藏在心底,被精神病学家分析为在她砍杀贝蒂时才将这么多年对母亲的怨恨与愤怒爆发出来。
3、国家制度也决定了个人命运。
candy最后被认定为无罪,与西方国家刑案的陪审团制度有关。
这点对死者贝蒂特别不公平。
即使是自卫,超出必要限度,也是要负故意伤害的刑责的。
分离性身份障碍:1.具有明显的遗忘期,记忆空白期2.一个人格能够意识到另一人格行为,是处于控制地位时才会产生3.对截然不同的人格(交替人格)功能多样4.迫害人格,通过自残行为使其他人格痛苦或惩罚其他人格5.保护者人格,帮助者人格分离性遗忘症:1.器质性—疾病,药物,事故,外科手术影响大脑损伤心因性—心理原因2.顺行性遗忘—无法记住新的信息(器质存在)逆行性遗忘—记不住过去的信息(器质、心因)治疗方法:催眠
爱到尽头 覆水难收爱悠悠 恨悠悠为何要到无法挽留才又想起你的温柔给我关怀为我解忧为我凭添许多愁在深夜无尽等候独自泪流 独自忍受多想说声我真的爱你多想说声对不起你你哭着说情缘已尽难再续 难再续就请你给我多一点点时间再多一点点问候不要一切都带走就请你给我多一点点空间再多一点点温柔不要让我如此难受你这样一个女人 让我欢喜让我忧让我甘心为了你 付出我所有爱到尽头 覆水难收爱悠悠 恨悠悠为何要到无法挽留才又想起你的温柔给我关怀为我解忧为我凭添许多愁在深夜无尽等候独自泪流 独自忍受多想说声我真的爱你多想说声对不起你你哭着说情缘已尽难再续 难再续就请你给我多一点点时间再多一点点问候不要一切都带走就请你给我多一点点空间再多一点点温柔不要让我如此难受就请你给我多一点点时间再多一点点问候不要一切都带走就请你给我多一点点空间再多一点点温柔不要让我如此难受啊你这样一个女人 让我欢喜让我忧让我甘心为了你 付出我所有
今天终于把爱与死亡追完了,不得不说HBO真是神剧生产线。
本剧来源于真实事件,德州斧头杀人案,最终凶手被无罪释放。
(以下涉及剧透)奥妹扮演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主妇坎迪蒙哥马利,因厌倦平淡的日常生活,与邻居艾伦约定 无感情出轨。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二人便云淡风轻的回归家庭,仿佛这段婚外情不曾出现和发生过。
1980年6月13日,坎迪带着自己的女儿和艾伦的女儿(两家一直都非常要好,孩子也在一起玩)准备去上游泳课,去艾伦家拿艾伦女儿的泳衣,坎迪未料到,艾伦的妻子贝蒂,忽然问她是否与自己的丈夫有过婚外情,坎迪承认了,贝蒂拿起了房里的斧头,二人扭打在一起,最终贝蒂被反杀,坎迪砍了她四十一斧。
——这也是坎迪最终被无罪释放的理由(正当防卫)。
这个案子当时轰动一时,拍这种片子实在是有难度。
不仅案件人人耳熟能详,从何处作为切入点更为重要。
《爱与死亡》用奥妹做女主角确实高明,奥妹实在是美貌又人畜无害,后期演出的冷漠又神经质也让人不寒而栗。
让人恨不起来。
轻拿轻放又张弛有度的表演像极了这个平地惊雷的案子。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霎那间,轻舟已过万重山。
其实这个片子我觉得好在于比较客观的平平静静的叙述案件之后,留白更多的探讨人生的无常与荒唐,人类情绪的复杂多变,难以掌控,童年阴影的影响深远,以及生活对于每个人的折磨。
不矫情,不洒狗血,也不讲课。
人人都作恶,人人都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无私且无辜,人人也都可怜。
都是被生活撕碎的人罢了。
最终每个人都付出了代价。
贝蒂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艾伦付出了婚姻的代价(结多次婚离多次婚)坎迪的辩护律师唐 付出了生命的代价(1993年还是1998年饮弹自尽)而坎迪蒙哥马利,如果真如她自己所言,她只是出于自卫反击,而非蓄意谋杀,砍41斧只是因为后期无法自控(也许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魔鬼都会在某一时刻探出头来),那么她后半生也将活在内心的牢笼中。
那个牢笼深不见底,毫无光亮,时刻会将她拉入深渊,释放心中的猛兽,只需一个嘘声。
关键是男主没有抵御住诱惑 ps令人费解的是80年是冷战高潮,德州这个保守的传统共和党票仓 12个陪审员居然判了她无罪!?
41刀啊男人要经得住诱惑,看似简单,其实很不简单 生活中的很多细节都是挑战自己的战场女主老公要学的或许是爱在心头口也要更要开,要让老婆感知到爱呀说来说去还是这句话:vow-我爱你到不爱为止还是我爱你到死…
改编的不好
算是比较失望了,本以为会有一种惊悚元素在里面,结果一直绕着基本的欲望主题和婚姻关系在缠绕没有新的视点和表现力。jesse表现挺好的,评论也用不着多大恶意,真以为现实婚外情都是什么脸啊。奥妹依旧美的不像话,感叹我提前看到旺达和杰西卡琼斯同框了!
类型各种切,真的,第一集倒是还可以
前面几集挺好的,带点喜剧元素,比如两人的偷情策划会就开了好几次,小白板都用上了。后面主要庭审,也不错,把童年创伤和正当防卫结合,判无罪有些意外,又在清理中。
真实是没有立场的……这些事情没什么意义,但就是发生了。
已看~因为affair而产生的41刀,居然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omg
颜值和演技哪个更吸引我。判决是公正的,陪审员制度的优势显而易见
剧情逻辑拉胯,而且…还是一股旺达的味道啊
以为是什么凶杀悬疑,结果是个伦理片…拍得蛮好,挺致郁的…
Don好有魅力啊,特别是在大喊objection的时候谁懂啊
看到看无数次讨论会,确定出轨日期和相关事项有点搞笑。但真的,虽然女性被困住了,但女性也太厉害了,怎么能依靠一个人,就把家里所有大小事项,孩子,食物,家务,家庭琐事,甚至还有亲戚邻里关系,都处理这么好。这些也是战场。
无聊的全职主妇决定出轨,引发血案,砍了41板斧,还能全身而退。前半段讲偷情,后半段律师戏份很多。律师辩护策略好,虽然不是innocent,但陪审团判了not guilty。奥妹(演女主Candy)和普莱蒙(演出轨对象Allan)的表演都很克制,甚至dissocial。既然是真事,也就比较关心人物真实生活中的结局,Allan很快再婚,Candy全家搬离教区,跟丈夫的婚姻没有维持下去,她后来做了家庭和青少年心理治疗师,律师后来从政,再后来自杀
1. 各种出轨事件中,男人都能把自己撇的好干净。女人为了这种秒换新欢的男人争斗何必呢,把愤怒出在自家的出轨方才让人佩服,自家人都搞不定却觉得能搞定外人的人让人匪夷所思。2. The jury can't find vou innocent,They can only find you not quilty(陪审团不能叛你无辜,他们只能叛你无罪)。
毫无戏剧冲突可言,两集弃之
又是一出围绕着男人产生的命案。不过谁又能拒绝身材又好还会在见面的日子做好食物的女人。奥妹演技真不错。
我最爱的绯红女巫啊,演了这么一部不堪入目的片子,扮深情样子让人觉得好假
orsen唱歌跳舞还有一手呢
演技在线,提前五星。那些评价别人外表的人的真的是让人无语。这部剧就是告诉你不要以貌取人。
3.5
女巫的演技绝了,所有人都演技在线,情节不拖沓,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