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点映去看了这部电影,黄渤和贾玲的卡司确实很吸引人。
电影通过四个家庭的故事,通过一些线索串联在一起,讲述疫情背后的故事。
黄渤打军体拳真的太搞笑了。
周冬雨特别出演的角色赚了我不少泪点,谢老和厨师的爱情故事更是催泪。
贾玲和朱一龙互动还是蛮甜的,尤其是两个人比赛占领微信步数封面,朱一龙给贾玲念诗,比较有cp感。
所以最后结局真的哭惨我了,感觉导演在为了emo而emo,虽然前面有朱一龙患脑瘤的伏笔,但当时贾玲也说了她有一个亲戚,得脑瘤之后,每天熬夜身体健康。
且朱一龙饰演的角色不差钱但是不去治疗,我分析不出他为什么不去治疗,然后很突兀的下线,百思不得其解。
当时贾玲在长江大桥等他,还有最后载着女儿听说他的死讯时,我哭的太惨了啊。
这部电影的最终寓意是搞笑女不配有爱情?
其次,电影的配乐很莫名其妙,就会有一些突兀的宏大的bgm,来搭配一些莫名其妙的画面,就很离谱,完全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
比如高亚麟和徐帆开车去公司那段,配一些宏大的音乐,就感觉很不搭嘎。
然后莫名其妙穿插进了一段墨卫侠的动画,我也不知道在展现什么。
唔,总的来说,我觉得这部电影其实打不了4星,但是打3星也舍不得。
就这样吧。
第一次在豆瓣长评电影,实在是这部电影表达的一些三观让我在电影院里忍不住骂出了声。
影片本身是一个人物塑造扁平,叙事结构简单,部分情节强行煽情,并无特色的传统主旋律电影,唯一感染到我的地方就是开头对武汉疫情时期万众抗疫的宏观描绘。
如果仅是这样我也就当无聊打发时间而已,但是里面那对夫妻的三观真的让我拳头硬了。
不讨论那段无语的讨债人是否有错的剧情了,两人的女儿都已经结婚怀孕了(假设大家都是25生小孩的话,女方也50了),还要整一出高龄意外怀孕?
意外怀孕就算了还要把小孩生下来??
医生还说没什么风险???
女性出去搞事业只是为了在儿女丈夫面前有面子,得到丈夫关心认可后就又可以回家生孩子了????
看之前不知道是女导演拍的,知道后我觉得我必须来豆瓣给他一个长评,他值得。
ps演员演技都没啥问题,如此标签化、脸谱化的人物塑造,哪怕是所谓平凡的小人物,也很难让人有代入感。
影片目前能拿这么高预售,只能说自己我真的看不懂中国电影市场了
电影一开头就给了我一个大炸弹,快递员偷拿快递,这符合常理???
不报警???
武哥(贾玲饰)说算了吧???
这符合道德嘛??
这符合法律吗???
然后说到电影,转场过于生硬,毫无逻辑可言,让人觉得突兀,不舒服。
三个故事线想靠两通电话连起来,可是并没有做到,完全是游离在外是的。
可能稍不注意就接不上剧情,虽然想用巧思把整部电影的逻辑让人觉得惊奇,但是并没有做到。
最出彩的是两位老人的故事线,可能因为现在的社会白头更让人动容。
相遇相知相爱,在这个冬天,也在这个人生的夕阳。
朱一龙不是第一次演电影了吧,我还特意上百度搜了一下总感觉看他演电影很难受,演的很生疏,有点尬(粉丝别冲,纯路人,第一次看他的作品)剧情稀巴烂啊?
啊?
就、就这?
前半个小时 压抑的说不出来话后部分 刻意煽情明显可以说 贾玲撑起了整部剧 周冬雨也还不错这一分给贾玲演技不是吹 就是冲着贾玲来看这部电影的 可以说她诠释角色这点做的很好跨年看的 感觉明年都不好了总之就是别看!
别看!
别看!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总结:一部垃圾剧,用疫情、抗疫精神来道德绑架。
想要过个好年 就别看!
水军别来评论区抬杠(个人观点)
这一次,我会将《穿过寒冬拥抱你》和《中国医生》放在同一个平台上做一个比较。
很简单,这两部片子都是关注到武汉疫情的历史时刻,但是却用了两个不同的视角来讲述这个事。
本片中难得一见出现黄昏恋的剧情,吴彦姝的表演过于青春和琼瑶了,说实话我接受不了
相比之下,《中国医生》更催泪,也更具有舞台感,人物的刻画也更高光和英雄主义,但这正是影片要塑造的医护工作者的形象,而《穿过寒冬拥抱你》继续用这种手段来刻画普通人,则略显过犹不及对于两部影片,我始终抱有一个问题——如何展现医护人员的勇气,如何展现一个城市的勇气?
可以是面对病毒的不屈,可以是牺牲,可以是同情的泪水,可以是憧憬。
但这还不够!
对于电影而言,矛盾和冲突,才是能够绽放电影魅力的最佳手段!
这里我愿意再次重复《冰与火之歌》中的一段名言——“人在恐惧的时候还能勇敢吗?
”“人唯有恐惧方能勇敢。
”而这恰恰是《中国医生》比《穿过寒冬拥抱你》要更出色的地方。
于是在《中国医生》里,我们能够更多的病毒的可怕,我们能看到身边的人倒下,能看到束手无策的医生,能看到惊慌的市民,能看到恐怖的传染性,看到瘫痪的城市,看到面对病毒哭泣无力的护士。
影片中这种类似于新闻画面的镜头出现,能给人一种很好的紧迫感,这种大场景镜头可以更多一些时长,把前期城市中人们的惊慌更真实的表现出来,而这越真实,后面的浪漫才能越让人接受,给人的冲击才能越大并非是因为我以他人的痛苦为喜,而是因为这正是真实的反映,这才是人。
此刻,我们越是害怕,越是困惑,随之而来,人所爆发出的勇气。
便会越加光芒四射。
于是这种绽放的光芒,在《中国医生》中让我们把目光都聚集在了医护人员身上,将英雄主义的情绪渲染扩大了无数倍,赚得了无数的眼泪。
《中国医生》中对医护群体的统一符号表达的异常鲜明从手法上来说,通俗点儿,便是将一个人群升华,艺术升华,成为一个符号。
看似简单粗暴,但是他们选择的是医生和护士,在我们的日常观念中他们就像解放军战士一样——即使进行了艺术升华,也并不违和,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潜移默化有了固定形象的一个群体。
似乎《穿过寒冬拥抱你》也采取了这个手段,而重大的差别在于,本片视角的转变。
从医护人员,变成了武汉的普通居民。
有快递员、钢琴老师、超市和旅行社老板、退休的妇产科大夫、粤菜厨师….影片中八成的内容都在展现武汉封城阶段普通人的生活,主创们希望通过普通人的视角展现一座城市的不屈不挠。
这个方向完全正确,一个城市的样子不仅仅是站在聚光灯和所有人目光之下的医生护士,更多的是在疫情期间顽强生活,相互搀扶的普通民众。
那么,对于普通人,在历史车轮下的故事,我们应该如何讲述呢?
真实,是根基,只有真实才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烟火气和它的真正样貌,也才能展现一座城市真正的勇气和光芒。
因此,影片中的人物应该呈现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成长过程。
面对一种未知的病毒,作为一部电影,作为一个普通人,他的内心变化应该是这样的:迷茫——从众恐慌——小心翼翼——一次事件激发勇气——成为榜样影响他人——一个城市的勇敢而《穿过寒冬拥抱你》在前三部走得过快了,基本上从开场十分钟开始,就快进到了第四步。
直接体现在黄渤扮演的阿勇身上,这个角色是本片中最能体现英雄主义,而又最脱离现实的一个人物。
影片一开始他第一个出现,便是在爱人的反对下,载着医护工作者前往医院,组织志愿者、带着大家练拳、三过家门不入、扮成大侠在楼下祝儿子生日快乐…..
这个沟通,够讲究的,人物的平衡,一上一下的罗曼蒂克浪漫感,可惜,你很难在现实中看到吧,看到以后肯定得一身鸡皮疙瘩吧,反正我在银幕前是起了也许真有其事,也许当时身在武汉的朋友,你的身边便有这样的勇士,但在我观影时,并没有片后的彩蛋片花来告诉我,因此在我眼里他现在只是一个王进喜式的人物,更多只能出现在银幕上,而非让我相信我的身边有这样的人。
在我看来,对于阿勇的塑造应该增加更多他的苦恼和普通人的软弱。
比如他的剧情可以用一开始一系列的拒载,到最后看到一个孕妇,犹豫再三后出手相救,借这个契机,他通过两次三番的犹豫,进入了志愿者的行列。
而他和家人的关系我认为应该用一种更隐忍的方式,来表达妻子的不满、儿子的想念,而非在语音中的调侃,和志愿者群里面看似怒骂实则喂狗粮的秀恩爱。
创作者的担心,我认识是新冠疫情对于国人的冲击,是否观众们愿意再一次直面当时的心情,因此选用了乐观主义的风格让观众的心情不至于始终沉重,同时也不妨碍用英雄主义的情节来激发观众的眼泪。
这一点在贾玲扮演的武哥与朱一龙扮演的叶老师的情节上最能表现。
贾玲扮演的武哥,是本片中我认为最接地气,也是最有观众缘的人,几乎所有的笑点都出自她的身上,而所有的泪点也都来自她的身上。
这两个人非常成功的让我认同了一个不可思议的CP一个能将观众的喜与悲都凝聚在一个人的身上,是演员的成功,也是导演和编剧的成功。
武哥是一个在生活中大大咧咧的女人,我们能看到的几乎所有的困境,她都碰上了,离异、高强度的快递工作、女儿在外……但她的大大咧咧的气场让我们感觉到这个困难都在银幕上以一种快活而真实的方式呈现给了我们,而这种快活并不脱离实际,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总能接触到几个类似武哥这样的人。
而在这个疫情肆虐的舞台上,她碰上了他,身患绝症的钢琴老师,叶老师。
朱一龙扮演的叶老师,是一个超脱于现实的人物,他过分的美好。
一个接地气的胖大姐,一个仙气的音乐老师,擦出了火花,这一对原本不太可能出现在现实中的人,带给我们的竟是,朦朦胧胧,略带青涩的青春感情戏。
并不突兀,而是过于美好。
美好到,最后的遗憾,最后未能实现的桥上的约会,带给我们的遗憾之美,带给我们的眼泪,给了整个电影最出彩的亮点。
影片最后,每个主人公似乎都与过去的问题做了和解。
这种和解并不是疫情带来的,而是因为人与人的羁绊。
从一开始就眼睛酸了,后面好几次哭的不行。
黄昏恋的一对,谢老优雅知性的美因为年龄更加醇厚,同时又保有着少女般的娇俏和甜蜜,这对感情太干净美好了。
武哥和叶老师,似乎完全不搭却又彼此互补,结局有遗憾和泪水,但是哀而不伤,对武哥而言叶老师大概就是天上飘过的云彩,带给她精神上的慰籍又悄然而去。
还有晓晓,武哥看到她的遗照的时候我也哭惨了,这么活泼可爱的女孩。
还是觉得,女导演才会有这样温柔细腻的视角来描绘这个痛苦又温情的故事。
勇哥和武哥给猫咪接生的片段,武哥在雨中边骑车边舞动着手的姿态,每一个笑点和泪点,不煽情,不掩饰,只从最平凡的人的视角,带我们再一次走过武汉那个不平凡的冬天。
最后,很遗憾看的是国语版,想再看一次武汉话的方言版,感受这个原汁原味的武汉故事。
感谢为影片付出心血的所有工作人员,祝所有人元旦快乐,身体健康。
拥抱吧,就现在。
二刷武汉方言版。
薛导演的镜头温柔又克制,绝不煽情,把许多其实尖锐的现实娓娓道来,衔接精巧,像一篇优美动人的散文或诗歌,大片留白,让观众去自己回味捉摸。
另一方面,武汉话版比国语版接地气多了,看下来更能体验到武汉热气腾腾的生活的滋味。
最喜欢老年组的黄昏恋,谢老哪怕满脸皱纹,依然身姿笔挺,言行雅致,说到“这个病毒对老年人尤其不友好”时遣词用语都透着专业和知性,穿上手术服和防护衣时更是帅的简直身高两米八。
但是她对着厨师的每一句话又是真的保有着少女的娇俏和甜蜜,在回应大厨师的求婚时更是用了粤语,瞬间让人泪目。
武哥和叶老师,开场有多少笑声结局就有多少泪水,只有节拍器上规律摇摆的手机沉默的记录着一切。
但是这场突如其来的暧昧同样纯粹而美好,对武哥而言叶老师大概就是天上飘过的云彩,带给她精神上的慰籍又悄然而去。
叶老师国语版念诗那一段太好听了,简直“耳朵要怀孕”。
武汉话的诗句又是另一种感觉,好像少了点诗意,但是更多了那种平凡人的生活感。
还有晓晓,活泼可爱,说不完的话用不完的劲,抱着豆皮饭盒不停嘴,涂着口红“悦己容”,坐在武哥后座上挥着双手,如同一只白鸟自由自在,也终于就这么飞去了天堂。
她的遗照的时候简直哭惨了。
兰兰这对住着大平层,物资储备充足的有钱人中年夫妻,国语版时雨中争执到相拥的那场戏感觉有点尴尬,尤其台词字正腔圆就像在演话剧,但是武汉话版就舒服多了,兰兰的台词同时具备了温良女性的柔和与武汉话本身的“爽脆”,语速减慢,单字拖长音,一下把和其它人区分开了。
勇哥的故事有点平淡,因为他是一个“伟光正”的英雄,少了点起伏。
直到给猫咪接生时,他坐在那里和武哥诉说着他的过去,对妻子的歉疚,成为志愿者的缘由,才突然发现,勇哥的英雄情结让他在疫情面前挺身而出,究其根本,他保护的不是一个抽象的“武汉人民”,而是他的妻子,他的儿子。
勇哥的英雄,正在于他没有所谓的口号和大义,而是把对妻儿的爱与担忧放大到一个一个具体的人身上。
这部影片温情脉脉的视角下,其实刻画的是一个个武汉人面对疫情,如何生存和生活,如何互相帮助和关怀,如何坚强的面对一切苦难。
疫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创伤,多少人毫无预兆的突然消失在你的生命中。
如果你愿意仔细去看,有诸多个细节能瞬间将你拉回2020年的冬天,汹涌的情感会将你淹没,以至于明明没有煽情的剧情,有时候却在一个普通的过场让你泪流满面。
就像勇哥大年三十的晚上开车路过那个怀抱菊花的黑衣女孩,让我瞬间想起那年清明,武汉全程买不到菊花的新闻,平平淡淡的镜头却带来巨大的冲击。
另一方面,我觉得这部电影还在和我们悄悄探讨着生与死。
从叶老师安慰武哥时吟诵的雪莱《咏死》,到他写给武哥的那首诗,最后在广场上由他的学生奔奔演奏,孩子们合唱的《说好了不散》。
如果说其他人在恐惧着,对抗着死亡,那么叶老师就是那个直面死亡,毫无畏惧的人。
因为脑瘤,他早已做好了准备,无论是精神方面,还是遗体捐赠方面。
这是真正视死亡如归途,向死而生的人,也正是因此,世间一切在他眼里都和一般人不太一样,他有自己的生活逻辑和评价体系,活的浪漫诗意,真诚热烈,也正是因此,他才会与武哥这样一位看起来与他毫不匹配的外卖员真心交往,因为他看到的不是中年女人疲惫市侩又发福的皮囊,而是一颗善良温暖且同样真挚热爱生活的心。
从这个角度看,武哥和叶老师才是真的完全相配。
感谢为影片付出心血的所有工作人员,祝所有人元旦快乐,身体健康。
拥抱吧,就现在。
二刷《穿过寒冬拥抱你》,终于看到了心心念念的方言版。
其实方言版和普通话版各有千秋,都很喜欢。
如果说普通话版偏向于阳春白雪的优雅浪漫,那么方言版,就更多了烟火人间的热闹鲜活。
这种对比,不仅仅局限于电影语言的使用,影片的整体风格、叙事基调,尤其是叶老师身上的气质,处处可见阳春白雪与人间烟火的完美交融。
感谢薛导,用温暖治愈又诗意浪漫的笔调讲述了这个原本以为会很沉重的故事,用笑容化解了泪水、用温柔包裹了悲伤、用爱意温暖了寒冬、用浪漫诠释了死亡。
更加感谢薛导,给了我一个人间理想叶子扬。
二刷之后,叶老师的带来的冲击和感动愈发如弦歌清韵,余音袅袅,念念难忘。
在他的身上,我依稀看到了灵魂深处渴求的生命最本真美好的模样——他虽言行朴素,却有精致生活的优雅;他虽物质清贫,却有精神世界的富足;他虽一身风霜,却有琴诗相随的浪漫;他虽病痛缠身,却有看透生死的豁达;他虽自救无计,却有悲天悯人的大爱——他虽囿于陋室,却有包容天地的襟怀。
他是勇士,笑对人生,淡定从容。
经历婚姻失败、身体病痛、疫情封锁,他仍然坚强乐观,不怨不怼,饱含热情,珍惜生命,笑对人生。
就算一碗普通泡面,也要精致摆盘,仪式感满满;就算与死神惊险擦肩,依旧不忘幽默宽解他人;就算明知生命将尽,也要尽最大努力,为世间留下希望和温暖;他是医者,疗愈人心,抚慰伤痛。
他用音乐和诗歌,给了武哥和孩子们勇敢坚持的希望;他用身体和大爱,让许多人重获了新生;他用才华和温柔,留下了永存于歌中的约定,他更是用雪莱的《咏死》,为所爱之人,在苍茫宇宙架起了一道跨越生死的温暖桥梁;他是旅人,不问来处,不问归途。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
他来了人间一趟,看遍山河辽阔,尝尽离合悲欢,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如他所说,死亡不是终点,而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
他只是安静地收拾好行装,去往了早已计划好的远方,只要爱意不减思念不灭,他就没有离去,岁岁年年,只待昼夜交汇、云消雾散——他必定会沐浴着满天晨光,跋山涉水,践约而来。
电影《穿过寒冬拥抱你》的故事背景发生在那个寒冬的新冠疫情时期,疫情牵动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
电影非常有技巧性地把不同故事单元打破时空地链接,所以看电影的时候还需要我们在同一场景不同角度不同时空去发现我们都是疫情下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因为这个探索性,所以非常适合二刷,去发现,去回味。
不得不佩服女性导演在感情上的细腻表达,各位演员的演技也非常到位,朴实而富有感染力。
电影BGM的运用非常调动升华大家的情绪,点赞~👍电影没有过多地渲染疫情带给我们的伤痛,而是在疫情里大家守望相助、脉脉温情,讲述如何抚平伤痛,面对伤痛,这是一部充满生命力,充满希望的电影,在大家的演绎下,共情,有泪[泪][泪][泪]有笑,一起走向希望❤️最后一句:愿悲伤不再,山河无恙。
满分推荐!!!
可联动电影《武汉日夜》来看,电影《武汉日夜》是真实正面地冲击,电影《穿过寒冬拥抱你》是触及内心地直击。
高于生活艺术地呈现,放大平凡世界的令人共鸣的情感,这,就是电影的魅力。
哭到不行 …你以为的日常,有时候也会无常……好好爱,不要留遗憾,人生,你只来这一趟……
一个又一个烂俗狗血的故事包裹在抗疫外衣之下,虚浮,做作。
带给人的感动甚至还不如新华社的年终盘点。
明明有那么多关于抗疫好故事可讲,不知道为什么讲成这个样子,两个多小时让我如坐针毡。
莫名其妙的泪点,略带猥琐的笑点,剪辑的顺序也让人奇怪,费解。
有种为了煽情而煽情的感觉。
前面的情节过于平淡,台词也很奇怪,不像是日常生活中人会说出来的话。
这么多好演员,这么容易排出感动的故事,不应该只用剧情里人物的哭和笑来妄图打动观众吧,有点失望。
女导演女编剧的作品,总是有着女性视角的独特美感。
在残酷的疫情面前,导演没有刻意去渲染人间的惨烈,而是从普通人视角带观众感受环境的冷暖。
快递员,钢琴老师,旅行社老板、医生以及护士等人物的刻画,每一段都非常真实,感情真挚,笑中带着泪,糖里藏着刀,非常好笑,也十分好哭。
我觉得能牵动观众如此丰富情绪的电影,就是好电影!
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之一我觉得应该是武汉方言的输出。
我是真的没想到,地道而日常的武汉方言,听起来这么有味道,说起来特别普通的一句话,用武汉话表达出来都会很有意思,而且特别有老百姓过日子的那种烟火气,实在好听极了。
这一点上我是很佩服黄渤老师和高亚麟老师,他们俩都是我们山东人,我们山东话跟武汉话可完全不是一个调调,他们能表现这么好,真的是下了很多工夫的。
让人最惊喜的莫过于武哥和叶老师的故事了,简直承包了全场的笑点,我以前知道贾玲的戏很好笑,却不知道贾玲跟朱一龙搭配起来这么好笑!
他们从相遇开始就看点十足,订外卖遇上不接电话不开门的客户,这实在是太常见了,因为我经常办这事儿(坏笑),但我很幸运没有遇到过这么火爆的武哥来砸门(举手投降),叶老师黝黑黝黑的皮肤,在电影院一出场,我差点没认出来是朱一龙,不过这样看起来十分符合电影里普通人的设定,给化妆师加鸡腿!
他给小朋友们上网课的样子实在是喜感十足,加上又说的是方言,简直不要太搞笑!
跪求朱一龙去演个喜剧吧!
黄渤老师饰演的勇哥和妻儿之间的互动十分逗趣,尤其是和儿子之间的,太自然了,我怀疑私下里渤哥就是这么教育孩子的,因为我们山东的爷们,总有那么股子侠义在身上的!
本来以为中年组企业家夫妇的表演不会有什么水花的,但没想到薛导这么会拍,俩人的互动也同样很有看点。
尤其雨中那一段对话我听了都有点受不了了,那是每个女性听了都会有共鸣的一段话,送给全天下的女性朋友!
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爱自己!
要说前几对是负责逗趣搞笑的,老年组就真的是负责甜的!
我滴个神呐,想想他俩的黄昏恋,丝毫不输我们这些所谓的年轻人,不对,是年轻人根本比不了啊!
厨师爷爷真的是十佳男友,太羡慕医生奶奶了,虽然最后那一刀有点疼,但是结果多欢乐啊,最后奶奶那句粤语真好听!
新冠疫情作为2020年初投放在我们身边的重磅炸弹,给全世界的人都敲响了警钟,让我们突然意识到,这个世界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安稳,我们之所以可以安安乐乐过好我们的小日子,源于我们祖国的强大,我们真的应该庆幸,生在中国,真好!
这部电影教会了我要懂得感恩,也教会了我如何勇敢,以前的我真的很畏惧死亡,每次想到,都会像武哥给叶老师打电话时一样,脆弱而无力,可叶老师的话多么温暖人心啊,真的让我鼓起了心灵的勇气,我觉得,晨光一旦升起,一定可以消融我们头上的云涛,地狱和天堂,不过都是无尽的宇宙,心中有爱和勇气,我们终会在宇宙中的某一点相遇,续写不一样的人间温暖!
想法是好的,几个主演都很优秀。然而缺点太明显,应制文的感觉太明显,如果剧本再仔细打磨会好很多很多……很久没看到武汉话的电影了……另外,鹦鹉洲大桥不让步行吧
救救我
不能更难看
太无聊了。救命 还不如看纯纪录片
这个剪辑和配乐配不上剧本,前半部分尤其是黄渤的故事线像是看了一段MV。贾玲朱一龙+老头老太太两段感情线直接虐死我。另外,练普拉提帕梅拉不会让人变成金刚芭比😅😅
这个年代还有几个写诗的男的?这个年代还有几个拍片的导演?
对不起,但实在太无聊了,剧情枯燥,刻意煽情
新冠疫情养活了多少烂片
浪费时间 ,如坐针毡,选这么一个跨年的时间来消费疫情,拍的什么七拼八凑的电影。为了煽情而煽情,为了狗血而狗血,高龄产妇生孩子,态度大反转,大方捐赠物资。我真不明白编剧导演的脑子在想什么,拍这一段是为了鼓励生育吗?七零八碎的片段东一点西一段,几度想要离开电影院!近期看过最烂的电影
感觉有点空洞,故事有点东拼西凑的
剧情看起来都很平淡 但是总有几个很泪目的点 有被戳到 龙哥真的好帅 贾玲绝了和谁都搭!
剧情散乱,强行煽情,为啥要元旦上这个片子
有穿帮跳戏的小镜头 但是爷爷奶奶那里还是特别特别打动我 十分
时代报告电影 只能这样了吗 就这本子 演员们太不容易了 全靠演员撑 致敬所有演员 辛苦了你们~
超感动,影片开始便被带回了2020年,泪目想哭。整个影片都是笑与泪相交织,结尾叶老师让我泣不成声……
主旋律
不提倡打着正能量的名义,做这么差的剧。浪费了好题材。剧情太零碎,没重点。看得我如坐针毡。上一次在影院让我感到这么尴尬的影片,好像是姜子牙。
不懂为什么有这么多感情线,这种改编是对抗疫的不尊重,还有能不能好好戴口罩啊
越来越多,如此的,缺乏艺术价值的,现实搭载过剩的,电影
感觉得到原始剧本是想写好故事线的穿插交汇那种叙事型,可惜收尾还是差了好大口气。除了部分穿插的写实场景还算可圈可点,其他的小片段也就两位老演员和中年夫妇的两条线因为演员的内核表现力,算张弛有度又有故事性。难得让我觉得黄渤得向前辈多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