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存在,她叫佩特鲁尼娅
Господ постои,佩图尼亚神加持(台),上帝存在,她的名字是佩托尼亚,上帝存在,她叫佩托尼亚,上帝是存在的,她叫佩特鲁尼娅,主啊,她的名字是比
导演:缇奥娜·斯特鲁加·米泰夫斯卡
主演:拉宾娜·米特威斯卡,彼得·米尔切夫斯基,赫瓦特·杰斯哈瑞,马里奥·克涅佐维奇,佐里卡·努什瓦
类型:电影地区:北马其顿,比利时,法国,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语言:马其顿语年份:2019
简介:三十二岁的佩图尼亚身材微胖、相貌平平,空有一张历史文凭却毫无工作经验,面试再度失利还被男主管狠狠羞辱。在返家路上,佩图尼亚遇上男士限定的年度主显节“泳渡夺十字”大赛,抢到十字架的人将获得一整年的好运。神父在吟唱时失手提早开赛,上百位教徒壮丁争相跃入冰冷河水,万念具灰的她也不假思索地跳河奋游,竟破天荒抢得头筹。男性..详细 >
很有趣的人物设定,历史学家,大龄女青年,无业,后续的故事发展中,落入女权主义的俗套中了。
台词凌驾于调度,风格卡在现实主义和寓言之间且不知变通,中段还给人一种“至少剧本会还不错”的错觉,然而剧作很快就迎来了全线崩塌,所有人物都变成了(甚至不行走的)观念输出机器,男性包围警局的重场戏和结尾每个女性的脸都点一下的配乐段落都太糟糕了。被浪费最严重的角色是电视台记者,电影的性质与媒体“秃鹰”式的行为几乎是同质的,延伸到戏外,本可以是一种很有趣的讽刺,然而导演还是选择了最保守的方式来呈现这个角色。
有点虎头蛇尾
特別喜歡Petrunija有性格且有血有肉的人物。而她即是立場!從一件宗教活動作為切入點。審視每一個關鍵人物的眾生相。主教的明白但無能無力;憤怒的警察,息事寧人的警察,同情的警察;夾帶私貨滿嘴道義但也不乏一絲正義感的記者,愚昧的男性生物,很讓人討厭的母親,(不怪他,當下整個社會也是如此) 欲然又止願意體諒女兒的父親。在現今整個後真相的年代,這部影片顯得尤其珍貴。它是一個思考複雜問題的根源,很多事情本來出發點就很簡單,但被社會上的人賦予了多重標籤與解讀之後就顯得異常複雜。Petrunija說她不知道當初為何要這樣做,她自己也想不通,但其實影片已經一早地告訴了觀眾她為何要這樣做。這是因為人性,證明自己永遠都是人類作為一種生物的本能反應。從個人到整體的思考,宗教到國家層面的全面批判。
王子温暖好暖
意义大于内容
被轻慢、被矮化、被侮辱、被掠夺、被侵害,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世界上所有女人的共同经验。所有男人认为是常态的、规则的、不应改变的、无足轻重的日常生活。历史的经验投射到现代,并不会带来改变,法律的、宗教的、人性的,没有任何一个框架尝试改变这一切。
2019.10.25@法国文化中心
非常女权的一部电影,我特别特别能理解那种对抗强权男性世界时必须的坚定信念。导演说,距离这件事发生5年后的现在,女性终于可以跳下河流去争取十字架了。我想,这是电影的力量。
四星半。历史学专业本就工作难找,若是相貌还不加分,连母亲都会看你不顺眼。可就是这样的境遇,马其顿女孩Petrunya却始终保持本心。趟入仅限男性的水中寻找十字架活动这潭巨大浑水,拔得头筹,令马其顿社会的男权重压、宗教中女性糟糕的处境都暴露无遗。尤其是电视台女记者介入后,多视角镜头的展现,更令诙谐的台词变得立体。女主角Zorica Nusheva用其脆弱、坚毅并存的面眸,令影片宛如现实。
多好的题材,可惜导演能力不足。
3.5
和警察的线减分。
#Berlinale69# 4.5,虽然片场笑声不断,但其实看完心里挺沉重。从一个普通女性完全偶然的经历及其后果去探索宗教在世俗社会里对性别平等的压迫。少了对噱头的描述,导演把女性角色融入到了性别、宗教甚至公权力的结构描述中,使本片对女权主义的刻画更为饱满和朴实。同时,部分男性平等意识的崛起,对比了其他在权力关系中的既得利益者们疯狂的愤怒,更将性别问题的实质,指向保守的惯例本身,而超脱了性别对立的思维。片尾里记者的一句话,2018年了,我们还活在黑暗时代里吗?这好像就是每次看到一些无可理喻的新闻时豆瓣青年们内心的感受。
有很好的点,太教化了,将来要是有女权课,这电影得在课堂上放吧。停在被光头警恐吓的地方是个合适的结尾。
崇拜导演自始自终的酷与强大。
看完这部电影,觉得每一个女孩都可以叫佩特鲁妮娅……
记者的呼吸视角拼着精致讲究的构图还蛮有意味。故事实在太简单反而荒唐点出内核的复杂。点到为止的女权...侧面交锋的宗教...上帝如果是个女人,地球不是照样转么?
如果上帝是个女人呢?
一个十字架引发的马其顿女权风暴,直男癌和厌女症共享同一张嘴脸。女主要的不是十字架,而是“我的东西我做主”的权利。可悲的是在男权至上国家,女性连存在都被当成一种挑衅,我很担心中国正走在这样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