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院回来,已经对认识的人把槽吐了个遍,还是忍不住要来说几句。
首先这真的是喜剧么?
穿插几个笑话儿的悲剧罢了。
警察那段,是挺好笑,笑完后有点心酸。
小女孩儿在这个年纪应该享受童年的快乐,而不是生存的打小算盘与斗智斗勇。
已经反正我笑的都很忐忑,因为杯具就在旁边候着。
看完觉得,累。
第二,凡是逻辑解释不过去的地方,三个步骤:①音乐声音放大 ②人物开始说些乱动情的话,要么开始狂吼 ③大家智商都突然变低,自动变成群众演员不解释过多,因为很多人对于电影采用这种手段还是能接受的但莫名有种拉低观众智商的感觉,可以接受不代表不希望你进步,哪一天国产电影脱离这个煽情手段那真是进了一大步第三,人物性格前后不一比如骗警察那段,小女孩这么小就这么能撒谎,可是面对徐峥时又指责他骗人。
大部分时候精明得不像这个年纪的孩子,偷偷记毛阿姨的号码,还能追出租车追到机场。
威胁大人,抓住要害软硬兼施死缠烂打。
这种年纪的小姑娘哪会这么强势?
——是了,导演也记得她是个小孩,末了还上演一出被小伙伴们欺负可怜兮兮的戏,性格不一简直不忍直视。
还有那位毛阿姨,艰难攀登到如此高的地位,身后还有一帮姐妹(。
)要她撑腰,按理说是个很现实很理智不冲动的女人。
尼玛就因为别人流露一下真情,就跟着人跑了。
膝盖都给你跪碎了,怪不得被人骗钱骗情骗色。
您多大了,还不如个小姑娘懂替自己划算。
那个魏什么,最后突然来一场搞怪的表演,拖拖拉拉,对着一群小孩子挤眉弄眼,最后反而被关进水里一副智障脑残样,完全跟之前手段麻辣脑子灵光的那老板不是一个人。
被男主角整得大哥与女人尽失,还这么有闲情逸致,跟几个SM眼罩男表演魔♂术,也是神级的深井冰啊。
但是还是两个字,贱,俗,还透着点儿善良,是这部电影的基调,我非常喜欢它有些时候显得有点真实的可爱。
至少它一点也不装逼。
豆瓣5.6分,看完之后觉得还是很客观的。
本身就没抱有太高的期待,实际跟预期差不多,挺拉跨的。
开头就感觉塑造了一个骗子形象,怎么说呢,挺离谱的,这么轻松就把人骗到手的吗?
花言巧语这么厉害?
(没经历过,无法理解。
也有可能是酒吧,本来就不太正经?
)。
后面,最莫名其妙的就是,孤儿(张子枫),看了杂志,直接就能找到住处???
主角(徐峥)不报警,不找孤儿院,就这么被一个小女孩耗着???
离谱!
还被陌生小女孩反锁?
看着怪恶心的。
中间还有个更离谱的,明明是打车去的机场,小女孩是怎么准确找到,还能这么快跟过去的????
满头问号。
亲子鉴定也不会做??
感情转变也太突兀了,父女情和爱情都是,不太能接受。
女主也挺白莲花的,虽然说这么个好工作吧,还是艺术总监,但是很明显上司对自己有想法的。
这为了money,不跑路也就算了,后面陪酒为什么不甩袖子走人?
再不济最后陪睡也可以走人。
为了姐妹???
你顾得过来???
自己都管不好,自己积蓄才4W多,你管这么一大票人???
所以自己其实是没有真才实学再去找另外的工作吗?
纯靠身子吃饭??
最后结尾的那个魔术,自己做了两个猜测:1. 主角小时候差点被淹死一次,真的觉醒了“特异功能”:憋气能力异常强大。
在反派以为他死了打开玻璃的时候把他拉下去关住。
2. 主角死了,后面的都是想象。
更倾向第二个吧。
因为如果是拉下去的,没有一点声音?
反派的狗腿子还在鼓掌?
反派明显有点身手,搞得过?
因此,还是认为最后是主角死了做出的幻想。
总结:全程看的面无表情,甚至有点恶心。
男主老骗子,小女孩小骗子,女主白莲花,反派有点黑社会的感觉,都怪恶心人的。
强行煽情。
勉强算是一个完整的无厘头故事吧。
“ 用魔法来逃避现实生活的平庸与悲哀。
"继催眠大师后我又看了徐铮的摩登年代。
印象中留下最深刻的一句话。
在夜总会挣扎出头变成艺术总监的毛娜。
被迫陪酒跳舞,怎么也挣脱不了的命运怪圈。
不甘心不情愿又怎样。
她要打黑心老总却被他反打一巴掌 人格和尊严被人不屑踩在脚下的时候让我清楚的看到 真正的现实里 只有强者和弱者。
一千个讨人同情 求人帮助的理由 也不及自己的强大。
骗吃骗喝最终被自己相识二十多年的朋友骗走30多万留下一地烂摊子的魔术师欧大卫。
在现实面前有小小的不满与挣扎。
但就像平静水面投入的小石子,在漾起涟漪后又恢复原状。
他说:”我其实就是一个小丑“我们都是小丑 至少说 都曾经当过小丑。
当欧大卫被迫上演水箱逃生,在密封的玻璃箱内接近死亡却又绝望地挣扎是不是就像现实社会里的某些人 没有出路却不能放弃 看不到光还要拼命活下去。
母亲病死独自从孤儿院逃出来找爸爸的丢丢。
她会说谎会演戏会装哭明媚的眼睛弯起来笑着叫爸爸的时候 却像是昏沉色调里的唯一一束光。
影片的最后。
欧大卫成功逃脱了密封水箱。
像谜一般。
在沙滩边拥有着阳光,水,还有妻子毛娜与女儿丢丢。
经典的中国式大团圆结局。
说是现实不如说像是某个人的美好幻想。
超现实主义的处理方法至少让影片不只是灰色调。
在平庸生活中挣扎又消默。
热血和消沉仿佛是随时能够覆上脸颊的面具。
我们都是大时代的小人物。
向《摩登时代》致敬?
搞不懂为什么起这么个名字。。。
徐峥和小丫头演的不错,但这这故事根本说不通,尤其是最后结尾的魔术表演。。。
这女经理还有她老板。。
都有病么?
在舞厅里被羞辱,被灌酒,徐峥的默不作声。。。
然后呢?
明知道钱被骗了,被卷走,还要求表演魔术,就为讨好老总千金?
都想什么呢!
表达的有点乱!
感觉像在模仿《这个杀手不太冷》,但模仿的真的有点冷!
这种人精小丫头才不会那么在意孤儿院的小伙伴究竟怎么看呢。。。
“父女”之间的情感转变还可以。
最逗的是骗交警那段。
其他都太一般了。
本来觉得还不错的,但是看了影评再思考一下之后,觉得确实情感扭转上有些刻意,比如那个胖老板为什么被徐峥打了没有报复他,徐峥之后和他孩子老婆之后又是怎么过上幸福的生活的,虽然说这是电影的留白,但是有些地方就是没有交代清楚,没有去显现社会的现实。
另一方面,也不能把什么都往社会现实里面套,电影没有交代的,也许只是导演想让观众去思考的部分而已。
而且这个电影在底层小人物的刻画上,非常的写实和深入,但是刚开始看这几个人,其实觉得都不好,魔术骗子,夜总会女人,福利院的小骗子,行为都需要虚与委蛇,两面三刀,其实价值观导向不太好。
但是每个人身上的遭遇其实特别让人值得同情,一些奇怪的缘分,这几个人就演绎了一系列生动又奇怪的故事,莫名其妙的结婚领证,莫名其妙的领养凑成的一家人,真的是很无厘头,当然反派也特别反衬出人性,那些仗势欺人者对弱者的欺辱,以及最后的下场,其实挺戏剧化的,一笑了之就好哦
靠魔术行骗的江湖骗子欧大卫(徐峥 饰)掉进自己编织的骗局中,突然又冒出一个八岁的孩子丢丢(张子枫 饰)声称是他的女儿。
莫名其妙的大卫对丢丢十分不耐烦,但遭到了丢丢的连环制裁。
次日,欧大卫的搭档李文学(王太利 饰)给他带来了一笔大生意:一场“大变海神之母”的魔术表演。
当然,这对骗子只打算拿到定金就跑路。
不料欧大卫却再遭李文学的连环骗局,不得面对那根本无法完成的魔术。
丢丢更是紧追不舍,在被迫一起寻找魔术方法的旅途中,丢丢和欧大卫开始互相了解,逐渐产生深厚的“父女”情,而大卫因为丢丢获得了“大变海神之母”的灵感。
一场极度危险的深水逃生魔术即将开始,为爱,他要表演一个不可能完成的魔术。
有的时候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不光是人生,电影亦然。
我相信绝大多数选择观影的人和我一样是冲着徐峥去的,从《爱情呼叫转移》到《人在囧途》再到《泰囧》,徐峥的搞笑功力无可厚非,因此对《摩登年代》有了期望自然就变得顺理成章。
结果是令人失望的。
暂且不讨论这部电影好不好笑,因为讨论这个问题本身就很好笑。
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商业电影,徐峥只是噱头,内容只是敷衍,观众买票了,一切OK了。
这年头评价一部电影好坏的不是口碑,就是票房。
噱头有了,票房自然有了,至于拍些什么,随便了。
这绝对不是一部诚意之作。
逻辑关系的混乱和人物塑造的粗糙,让人很难相信这部电影有什么深刻的主题和意义。
说得刻薄一点,无非是借着徐峥的名头推捧一个不知名的女演员,如此而已。
不要拿这部电影和《这个杀手不太冷》相比,在我看来,它连朱延平导演的《蜡笔小小生》也比不上。
至于评价,我只能说很多单纯的影迷们上了一个无伤大雅的当。
不至于让人昏昏欲睡,也不至于让人回味无穷,看完就算了吧。
《摩登年代》讲述了一个小人物在大时代里的无奈故事,用感人真挚的亲情来烘托现实中无数的谎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方面用荒诞和幽默的手法来表现徐峥这个倒霉的魔术师所遇到的各种离奇事,一方面又用张子枫扮演的小女孩对父亲的渴望和情感,来反衬亲情的可贵。
徐峥饰演的魔术师内心善良但是却不得不满口谎言,以求得糊口,虽然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但徐峥也演出了他的可恨、无奈,让人深深同情。
张子枫的哭戏也让观众看得十分动容。
而两人在电影中的配合默契度也相当之高,搞笑起来可以十分癫狂,煽情起来又能十分投入,成为影片的一大看点,让很多观众看得有笑有泪。
《摩登年代》早在《泰囧》之前就已经拍摄完成,因为种种原因直到现在才上映。
看完《摩登年代》我的第一感受是,这部电影选择了一个非常合适的档期,这个档期里烂片扎堆,于是该片混迹在一群烂片中就显得还好。
其次,《泰囧》已经为徐铮建立起了良好的口碑,观众会带着对《泰囧》残存的良好印象,买票去看这部电影。
很难想象如果《摩登年代》早于《泰囧》上映,《泰囧》所创造的票房奇迹还会不会存在。
如果我先看了《摩登年代》,肯定会对《泰囧》产生先入为主的不良印象。
作为一个合格的观众,应该对国产小成本电影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责骂。
抱歉,我又激动了。
如果用人拿枪指着我的头,让我说出《摩登年代》有什么优点。
为了保命,我只能说,徐铮已经尽力了。
这电影里唯一值得可看的就是他卖力而不讨好的演出。
我甚至觉得他有点儿可怜。
就像一个相声演员在台上说的口吐白沫,手舞足蹈抖出一个又一个包袱,可观众却怎么样都乐不起来。
这卖力的演出让观众们不忍离场,却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尴尬到只能装作对手里的瓜子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徐铮越是拼尽全力,我就越觉得这电影配不上他这般卖力的演出。
一个喜剧演员最大的悲哀大概就是他想让观众发笑,而观众却难过的想哭,如果这也算笑中带泪的话,勉强算是这电影的优点吧。
这不是徐铮的错,怪只怪编剧写出了一个烂剧本,而导演让这个剧本烂上加烂。
那些给这电影打了五星的大神们,也许你们会反问:谁说这电影是喜剧了?
人家的重点是表现温情的父女戏!
人家走的是《这个杀手不太冷》的路线!
我靠,这比喻真是操蛋到家了,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
暂且不说《这个杀手不太冷》有多优秀,至少电影里面的人物是丰满的,有血有肉有性格。
《摩登年代》呢?
要啥没啥。
徐铮扮演的魔术师,魔术不精通也就算了,作为一个骗子,连最起码的圆滑世故都不会,骗术还不如一个八岁小女孩。
要钱没钱,要本事没本事,不善言辞,长相恶劣,这样的骗子能去骗谁?
电影中还为他设计了那么多情妇,真是无厘头到家了。
编剧大人,人物要么坏到令人发指,要么好到不可救药,只有这样,到最后人物的变化才符合故事发展的逻辑,也更吸引人。
但徐铮在剧里的形象是既看不出坏在哪里,也看不出好在哪里,这样毫无个性的人物设置到底有什么用?
这不是演员的错,是编剧和导演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
片中的小女孩,一出场就无来由的成熟,不知道她在孤儿院里经历了何等不堪的遭遇,以至于无法像一个正常八岁小女孩一般说话办事。
既看不出可爱童真,更没有倔强耿直,除了不停的叫爸爸、爸爸。
真心不知道他和徐铮之间是怎么产生的父女之情。
俩人除了合伙骗警察和一大堆前女友以外,小女孩对徐铮而言基本没啥意义,而徐铮也无法满足小女孩对于父亲的渴望。
举一个片段就可以说明问题。
小女孩说,妈妈为她留下了一栋房子,徐铮立刻觉得小女孩有了利用的价值。
看到这里,我觉得这应该是两个人关系的一个拐点。
如果徐铮对房子有所企图,那么他对小女孩的态度一定会有所改变,这种改变对电影来说将是一个决定性的要素。
可惜编剧并没有按照正常逻辑走下去,海边的房子根本就不存在,两个人立刻又陷入了不温不火的状态。
这样的槽点在电影里还有很多。
电影角色之间的关系应该按照一定的曲线向前发展,有高低起伏,戏才好看。
可这部电影里面的人物关系设置都是直线式的,直上直下,真是让人无法投入。
片中那位女公关更是搞笑。
作为一个曾经混迹于夜场的交际花,连逢场作戏都不知道,关键时刻莫名其妙的对大老板横眉冷对。
您是公关经理,还是贞洁烈女啊?
这样的剧情设置不是给大家添堵吗?
人物立不起来,情绪不到位,这都可以原谅,但千万不要侮辱观众的智商。
本来你绞尽脑汁想出一个把海边女神像变没的牛逼点子,为啥偏要弄出一个脑残的解密办法来糊弄观众?
从旋转木马联想到旋转舞台,暂且不说这有多牵强,明明有一百个能完成魔术的牛逼方法,你偏偏选了一个最弱智的!
编剧大人,你难道不知道这世界上有种东西叫做度娘,它可以帮你搜索那些牛逼的解密方法么?
导演大人,我只能说,你要么是缺钱,要么是缺心眼!
影片最后,徐铮莫名其妙的就从水缸里逃脱了,还故弄玄虚的就是不告诉观众答案,你以为谁会关心啊?
本就稀稀拉拉的观众,早就走的差不多了!!
《摩登年代》:残酷现实,梦幻励志!
文/列文徐铮主演的这部喜剧片取了个跟卓别林经典电影类似的名字,一方面无疑有着强烈的致敬意味,另一方面说明两部影片有许多相似元素——底层小人物在冷酷的物质时代中苦中作乐的艰难求存,以及主人公同孤女相濡以沫的感人亲情。
只不过本片用魔术元素进行了一番包装,让影片在残酷现实中具备了一些梦幻励志的色彩罢了。
徐铮和卓别林在影片开始时都是一个潦倒不堪的人,只是徐铮扮演的欧大卫有魔术一技傍身,还可以借此坑蒙拐骗、游戏人间。
但是一个自称他女儿的小女孩“丢丢”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她不顾一切地对欧大卫死缠烂打,就是要认他当爸爸,一来二去这两人居然产生了某种“父女关系”式的纽带,欧大卫心里也逐渐从厌烦到喜欢上了这个古灵精怪、乐观开朗的小家伙,甚至人生观都发生了转变,不再把魔术当成行骗的工具,而是要靠自己的创意和本事,真正在观众面前表演一次魔术奇观……不难看出,《摩登年代》所采用的“欢喜冤家”的角色关系、日久情深的“父女情”以及“屌丝逆袭”的励志路数,无一不是国产喜剧片常用的商业套路。
剧情风格也必然是前半部分嬉闹搞笑,后半部分励志煽情。
而本片有所不同的是,对支撑整部影片的“父女关系”营造得格外成功,徐铮扮演的欧大卫和张子枫扮演丢丢在一起搭配格外有火花,奉献了不少让人忍俊不禁的桥段。
比如说两人开的车因为倒后镜坏了被警察拦了下来,欧大卫百般解释根本没用,而丢丢突然开始哭闹,表面上埋怨欧大卫上当受骗、热心慈善导致倾家荡产,实际上是他夸成了个境遇悲惨的大善人,欧大卫也无比煽情地加上一句“女儿别哭,爸爸待会儿去卖血”。
父女俩渲染出来的“惨不忍睹”的生活窘状搞得警察不仅不好意思罚款,还当场捐助了他们300块钱。
还有父女俩为了筹措购买魔术装置的经费,挨个找欧大卫的前女友们要钱,丢丢的大嗓门也成为逼前女友们就范的一大利器。
既然片名叫《摩登年代》,影片除了在搞笑与温情方面有所作为之外,也必须映射出我们这个时代与社会的残酷现实,才能不辱没了与之名字类似的影史经典。
影片对现实阴暗面的表现也让人倍感真实,搅起观众五味杂陈的感受。
片中演出公司的老板其实并不在乎什么魔术,只想借着魔术表演去赚大老板的钱。
而大老板看上了演出公司漂亮的艺术总监之后,就把“潜规则”作为投钱的前提条件,而演出公司老板就软硬兼施地逼其就范,徐铮去劝阻反而被暴打。
影片在这些情节中,都将现实的不堪、人心的险恶、人性的阴暗、坏人的伪善与狠毒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影片具备了让人思索与感慨的某种深度。
而最后徐铮上演的“屌丝逆袭”的大结局,也是残酷感多于梦幻感。
演出公司的老板因为欧大卫搞砸了他的生意,于是在欧大卫给小朋友们表演魔术时,将他锁在水箱里让他表演“水箱逃脱”,而对于欧大卫这种三流魔术师来说,这简直是无法完成的任务,于是观众只能一次次揪心地看着欧大卫在水箱中痛苦地挣扎,听着演出公司老板口中“现实是残酷的”将欧大卫说过的“现实是有梦的”击了个粉碎。
即便结尾欧大卫奇迹般地上演魔术逆转——当舞台大幕拉开时,他站在观众前而将演出公司老板锁在水箱中,这更像是影片为了大团圆而大团圆所营造的超级梦幻罢了。
《摩登年代》最值得称赞的一点是,奉献出喜剧片中不常见的好表演。
徐铮将欧大卫一开始的顽劣不羁,受打击的崩溃抓狂,以及后来的奋发励志、真情流露,多层次的角色心态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把角色的草根感觉诠释得十分鲜活。
而张子枫则证明了自己绝不是在《唐山大地震》昙花一现的童星,本片中她小女孩丢丢那种外表包裹在一层“小大人”的坚硬外壳,但内心还是柔弱小女孩的感觉诠释得格外生动,既笑点频现又惹人怜爱。
不过最赞的还得说是张颂文扮演的演出公司老板,那种唯利是图、见风使舵、忽软忽硬的势力小人形象简直太到位了,甚至每一个表情神态以及说话的语气都让人印象深刻,堪称2013年迄今为止华语片最经典反派形象!
@徐峥 应该是在水箱里装死,魏总打开盖子看他死没死时,把魏总拖进水箱,自己跳出来
比泰囧好很多。剧本上,台词上都没那么浮夸。
好感动..
虽然是温情脉脉,但是我想说能不能别为了冲突而冲突,也别为了结局而结局呢?
人人都能成为自己生活的魔法师,这话在粗糙的现实面前显得缺乏底气,不过也许我们都太缺少那么一点给生活加点料的勇气了。本片主打温情,喜剧元素的点缀显得生硬,角色设置有想当然的成分,因此故事进展得也就磕磕绊绊,我是带着理想主义的心态看完此片的。
挺好看的。有血有肉地。好多骂的啊,我能把他们理解成黑客么
很多人都提到这部片子是运营策略的成功 我看也是这样的 至少说明运营商是聪明的 还知道什么片子是好的什么是残次品 女猪脚很骚很冷 化妆的效果出来了 真的是一个绝代的KTV妈妈 至于小女孩 演戏的路还很长 慢慢加油吧
冲子枫可爱....
同一场景下同时发生的几段事情的拍摄手法真是乱的不行,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个导演弄出来,确定不是学生作品?
我觉得好看
看片时还觉得徐峥这部片怎么感觉不太对,后来才知道拍得很早,但是上映晚了,是部囤积的电影。
徐峥演的还行
为了本片的美国剧情片风格打4星。
圆不了的剧情就别编!
这个电影让我惊醒 我要告别烂片了 哪怕是混时间也不看这种鸡巴玩意了。
情节老套,结尾简直比冲进一批公安来解救还要狗血。#20130927
国产电影里不错的悲喜剧。向摩登时代致敬,小人物的心酸无奈悲哀宛如浮萍,小演员情绪拿捏的十分得当,徐铮被扯掉假发,妆花了一脸那场戳我泪点。最后大团圆结局略显俗套,但是回归喜剧内核。典型的小成本小制作,卡司不出众,却能凭细节取胜。
可以看啦 比泰囧好 温情
我觉得挺好看的啊 这部电影。
应该会是一部褒贬不一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