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ssing Depressing Depressing Everybody is fucked up.六尺之下和无耻之徒是我目前看过fuck出现最高频的两部美剧,前者的fuck是真得fuck,每个人都生活得无比自私,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最后把生活搞得一团糟。
看六尺之下就是无尽的压抑,片子的色调都基本是黑白色,中间很不喜欢Lisa和Ruth,没有自我的灵魂,害怕自己活成她们那样,也不想像Brenda那样,只有自我。
这么多对情侣,只有David和Keith让我感觉到互相包容的爱(不过David的婆妈有时也令人受不了),看Nate最后出轨Maggie时很生气,但马上他就去世了,从那儿开始,六尺之下变得温情。
大家渐渐醒悟,开始为了各自的生活而活,终于,每个人都获得救赎和解脱。
Ruth终于开始享受自己的生活,和相处最舒服的人Bettina在一起生活,和George的关系进入一种两个人都融洽的状态,因为之前我是多么厌恶她的生活,所以看到Ruth这样我真得很为她开心,于是看到最后一段,Ruth躺在床上临终的时候,泪崩了,接着看到每个陪伴了5季的角色一个个离开的时候,泣不成声。
Everybody dies.(听着剧终时的歌曲Breathe me写剧评,想到每个角色离去的时刻,时不时就会落泪,是真得感性)Ps:六尺之下和迷失给我一样的感觉,总觉得有很多片段还并没有看懂,参透其中的含义
It's three o'clock in the morning and I've finished this season in less than a day. So many themes are packed in thirteen episodes, as packed as our daily life. We're troubled by love, by friendship, by identity, by belief, by illness...troubled by life and troubled by death. There's simply no escape. This is a story of coming to terms with whatever that's troubling you. The truth is never easy and it takes guts to face it, not to mention to confront or make peace. As troubled as we are, somehow most of us manage to get by. Traditional funerals are all about rituals and procedures intended to show respect and dignity for the dead. This is true both in the U.S. and here in China. Procedures are strictly followed. Same old depressing music, same old religious ceremonies. I doubt any of us know why we're all following them. I guess formalities are useful in that they create fixed orders for grieving families to follow without having to spare too much attention on minute details. They also represent social agreements about how a community should honor the deceased.But formalities invariably lead to rigidity and free expressions of emotions are often discouraged. I grew up in a traditional family where emotions are not encouraged to be displayed, similar to the Fisher family. We did communicate unavoidable intimate thoughts and emotions at times, but more often than not, love and emotions came in the form of actions. Dad could be investing a ton of time picking me up and sending me to school, while Mom always made sure that our daily life was taken good care of. We all suck at talking about our awkward emotions and complicated feelings, and would take rounds of guessing and stipulations before coming to an understanding.We live with secrets and keep our most intimate thoughts to ourselves. We mess up in our own secret way and distrust any attempt for a deeper connection. We even shut ourselves out and refuse to accept who we are because formalities are telling us that what we're feeling is wrong, even who we are is wrong. Undertakers take care of death, one of the most formidable natural forces that call upon strong emotions in all humanity. Do we set up an intricate system of rituals to check these emotions; or do we have the courage to express them as we want, knowing that this doesn't make us any weaker and less human, but much stronger and authentic?I want to live honestly and truthfully, even though I'm still so far behind and am trying to turn away from the part of me that is by no means trivial. That part is essential and defining. Sometimes I feel like I care too much about useless things, among them social perceptions and formalities. I remember Diane at the final season in Bojack Horseman. She used to be so hard on herself and kept pushing herself and her life to be the ideal notion of who she wanted to be. After multiple failures, she went on antidepressants and cared so much less. She put on some weight and started writing things as she liked, not as she or the society expected. And she's so much happier since.This life that we're having now is troubling enough. Ripped of all pretensions and coverups, life in truth could be outright cruel. But that doesn't mean we should simply shut our mouths for a lifetime and by the time of our death, not even those closest to us know who we are. What a shame, to come to this world without building true connections. The season finale ended with a cliche that the meaning of our destiny to die is to appreciate this troubling everyday life. True. You never know when you're gonna die. You might be on your daily routine, expecting to come home and stay with your family. Then out of nowhere an accident or an illness could take you away. Or you and your family could be living for such a long time without ever telling each other what you're truly feeling and thinking. I don't want to risk my chance. Neither do I want to live untruthfully. In his standup special "The Great Depresh", Gary Gulman ended the show with this note: life, it's every single day. Indeed. We don't have much time left. Stay true and be honest. Love, feel, think, live, every single day.
人们常说:时间会治愈一切。
当别人伤心时,我们总是自以为是的感同身受,尽全力安慰;或是风轻云淡,觉得他是大惊小怪。
但感受,随着性格、经历的不同实际却是千差万别,即便是亲兄妹,母女,一家人。
也许感受到痛苦也是每个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证明。
在某一集中,母亲ruth带着女儿claire去看望ruth的妹妹,想改善母女间关系。
ruth的妹妹和她的女儿尽力想让她们开心,远离丧偶、丧父之痛。
ruth的妹妹拿自己离异比喻ruth丧偶,认为都是两人分开。
可ruth反驳道,这不一样,你们想见依然可以再见面,你的女儿还是有爸爸,但我只能看相框,我的女儿再也没有了她的父亲。
在玩游戏时,Claire察觉到母亲ruth的悲伤后,不是去缓解悲伤而是温柔地选择认同。
由于实在与ruth妹妹家格格不入,最后她们一大早落荒而逃。
Funeral is for the people who are living. 葬礼是为活着人准备的,这是我整部剧最深的理解。
每一集都有人死亡,无论亲属选择哪种类型的葬礼,都在告知他们的态度,是念念不舍,是生死相随,还是冷漠无情。
剩下活着的人,也许有一天会走出来,但那之前,心中的空洞谁也无法填补,其他人能做的是尊重。
尊重别人的痛苦,也是尊重自己选择的生活。
水流山石间沉淀下你我,而我们成长,在死的子宫里。
在无数的可能里一个变形的生命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
我和你谈话,相信你,爱你,这时候就听见我的主暗笑,不断地他添来另外的你我使我们丰富而且危险。
──穆旦《诗八首(其二)》https://youtu.be/9CJ754acMN8
当你初次看《六尺风云》(Six Feet Under)时,会留下以下印象:菲舍一家(the Fishers)的所有成员加起来几乎可以组成一个小王国了:在第一集中就被车子撞飞去见上帝了的老头子纳撒尼尔-菲舍(Nathaniel Fisher)是国王,他把“神所赐”的生命归还于上帝(在希伯来文中Nathaniel有“神所赐”的意思)。
虽然生前给人印象中规中矩,死后却被揭露出有不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老太婆露斯-菲舍(Ruth Fisher)是皇后,是个控制欲狂(contrl freak),而且还在纳撒尼尔生前发生过婚外恋;在纳撒尼尔过世后,更处于一个三角恋中;而且很快你会发现在接下来的几季中她还会发生一段暧昧的疑似同性恋以及一段晨昏恋。
长子纳特-菲舍(Nate Fisher),反叛,很早就离开了这个葬礼之国,不过显然,纳特很受老头子的器中(看他们名字相近就可见一斑),可能反全是因为这个儿子走了当年老纳撒尼尔只敢在幻想中走的那条道路。
他是个叛逆但又最终浪子回头的王子。
次子大卫-菲舍(David Fisher),他继承了家业,他还是个同性恋王子——这算的上是某种程度上的叛逆,不过他看起来还是更像老头子纳撒尼尔。
这便难怪他成了这个死亡国度的王国继续人。
幼女克莱尔-菲舍(Claire Fisher),这位小公主在父亲被车撞死的时候还在咳药,在见到父亲尸首的时候还处于一种亢奋(High)的情绪之中,也不知这样是减轻了悲伤还是增加了悲伤,不过总得来说可以算作一种——用一本电影的名称来命名,高潮艺术(High Art)。
就像后来被人嘲弄地戴上了“拇指爱人”的绰号,这是一个反叛的小丫头,就像他的哥哥纳特,只是没有他来得坚决,带着点不知所措,只是种不成型的叛逆。
这种叛逆对于后来挖掘她的艺术天份倒是很有帮助。
总的来说,叛逆或是暗藏着的叛逆是这一家子共同的某种东西,不管这种叛逆在他们的基因中是处于隐性还是处于显性的状态——我在想,这很大一部分是受他们家族的职业——葬仪社的影响。
跟死亡打交道的人总是难免迥异于人。
《六尺风云》几乎可以算得上是最好的黑色幽默剧集了,虽然因此每集都有人死去。
编剧对于诸多黑色幽默台词以及场景的设计不会让观众笑的太过,也不过多的渲染,大致上就是让观众突兀地一笑,然后板着脸继续地看下去,直到下一次笑场。
比如说有一集的开始,某个丈夫像唐僧那般叨叨絮絮个没完,妻子终于受不了了,拿了平底锅拍飞了丈夫,然后坐下来静静地吃煎蛋……之所以称此为黑色幽默是因为,就此丈夫结束了他的生命。
而菲舍一家更是到处制造散播着黑色幽默。
就如一开始开着灵车准备去接长大,却意外地变成了抽着雪茄去见上帝的老纳撒尼尔。
老婆子认为老头子是专门坐着新买的灵车去耍帅,老头子听着手机里的老婆子一遍遍唠叨之后终于灭了香烟,然后灭了电话,但又随手点起一支雪茄——就是这个黑色幽默的动作要了他的命,一辆巴士彻底地把老头子和他耍帅用的新灵车撞成了报销,而这第一集的死亡主角便是以前打点其他那些死亡主角的老纳撒尼尔了。
而此时此刻,克莱尔则正在嗑药嗑到兴头上;纳特也正在机场的储物室里与布兰达做爱做到兴头上;大卫则正在被一个性饥渴的女人叠叠不休地纠缠着,他心里想的肯定是为什么同性恋也要遭这份罪;而听到丈夫去逝消息的老婆子露斯则摔掉了刚做好的曲奇、以及锅具乒乒乓乓地摔了一地,让楼下瞻仰遗容的那群人错愕了片刻。
虽然,对于故事里的人来说,他们的黑色幽默并不是有意而为之,但这一系例的场景对比,带出来片刻间让人深思的喜剧效果却昭然若揭。
而这一家子的最后一个共同点就是,这一家子都是幻想狂。
老纳撒尼尔本人就是一个暗地里的幻想狂。
就像之前提及的,他生前那暗藏的另一面生活,他甚至有一间专门用来抽大麻以幻想生活的密室。
老婆子露斯这个角色,从某方面还是挺受人喜欢的,因为她坦率又富有激情,虽然年纪一大把却有时又像是个偏执的小孩子。
比如说在老头子的葬礼上忏悔偷情;比如说在跟花店老板和理发师分别在一起的时候又幻想着不在场的另一方;比如说被指责插花插的很葬仪式便遂去考了个插花师资格证;比如说坦然面对了出柜的大卫的现实而且买了本书去研究儿子……作为控制欲狂的老婆子,露斯的幻想基本上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有的幻想的主角基本上都是她自己。
克莱尔是处于大卫与纳特的一种中间类型,她的叛逆,有时会很明显的表现出来,但更多的时候则表现在幻想之中。
比如说幻想着对不能发作的学校教员大骂一顿之类的。
她在幻想中寻找自己,却越来越不明白自己找的是什么。
这大概是每个人都曾有过的经验。
而叛逆的纳特呢,最初的幻想对象基本上都是他的父亲老纳撒尼尔。
他生前没花多少时间去了解他,在他过逝后却发现他原来是个怪人,是个很有趣的老头子,并不是想象中的那般循规蹈矩。
他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己。
大卫因为特别像他的父亲(表面与人所知的那面)——纳撒尼尔生前靠抽大麻幻想生活,而大卫则是看着同性恋黄色录影带自慰着幻想生活。
除了这种事情外,每次跟死者在一起,大卫便会幻想起死者在跟他说话,探讨一些神秘的人生哲学,而且几乎每次那些死去的人都可以教给他什么东西似的。
在最初的那段时间中,这一家子还在人间的其他人也几乎都幻想过他们死去的老纳撒尼尔,幻想着他回来指点他们一二。
这种与死人交谈的趋势,在以后的故事中几乎成了这一家子的一种传统。
以上就是当你初次接触了《六尺风云》后,大致会在你的脑子里浮现出来的菲舍一家特有的三种诡异特质了:叛逆体质,黑色幽默制造者,以及幻想狂。
(文/len calvin)
男人喜欢古董,送给女人很多礼物,漂亮而且价格不匪:古老的镜子,意大利贡多拉烟灰缸,安娜女皇的铜柴架…… 女人不喜欢这些古旧的玩意,她不抽烟,家里也没有壁炉,那些礼物或许珍贵,但是不实用,搁在家里占地方。
女人喜欢现代艺术。
结婚n多年了,他们从没吵过架,红过脸。
女人接受了男人的礼物,容忍了与自己迥异的审美情趣。
女人不愿意看见男人冲着她大喊大叫。
日复一日的迁就,女人完全失去了自我。
终于有一天,女人想做回自己。
她试着去和男人沟通,告诉男人她的真实感受。
是的,女人相信男人是爱她的,即使那些古董,打着送给女人的名号,陈设在家里终究只是为了他自己的喜好。
男人不理解,我给了你最好的,你还不满意?
现代格调算什么?
古董比它们好多了!
你不喜欢古董?
好吧,起来,把你坐着的那把椅子还给我,那是一件古董,起来起来!
男人一把推走女人。
女人向后翻倒。
俯撑在地上,再没有起来。
不知道哪个世纪的蜡烛架,深深地插进女人的眼睛。
女人就这样以一种古怪的姿势,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虽然她还没来得及为自己而活。
重获新生是多么的困难,如果一开始没有选对方向。
《六尺风云》第五季第一集。
序。
一个服务于殡葬业的古怪家庭:母亲露斯、大儿子奈特、小儿子大卫和小女儿嘉儿。
父亲车祸身亡,再婚的母亲发现了新夫的异常,去医院后才得知,夫家的亲人瘾瞒了一段病史:男人曾经有过长久的精神病史。
他们把这个包袱甩给了女人,当初他们俩相遇的时候,女人只看到了他是多么的可爱,怎么也没想到,剩下不多的余生,将和一个疯子度过。
母亲有三个孩子,两男一女。
老二大卫是同性恋,和一个黑人同居,他们计划领养一个孩子,或者找个代孕的女子,生下拥有自己血统的后代。
惟一的女儿嘉儿爱上了大嫂的哥哥。
因为荒废学业遭至母亲的痛恨,代替同性恋的哥哥成为母亲的眼中钉。
他们的老大奈特,患有脑疾,正在筹备一场新婚典礼:女朋友怀孕了。
没弄明白的是,还有一个尸体美容师,结婚十一年,妻子评价他可以和任何人融洽相处。
他们的婚姻名存实亡,在同一屋檐下,过着各自的人生。
这个男人不是古怪家庭里的一个成员吗?
婚礼的头一天,新娘流产了。
婚礼如期举行,但是气氛已经迥然不同。
老大的前妻给了新娘最狠毒的咀咒:你永远也不可能有自己的孩子,这是荡妇应得的报应!
新娘的白色婚纱,能遮盖流血的下身吗?
重获新生真的好难,如果一开始没有选对方向。
《六尺风云》第五季第一集这是一部阴暗色调的电视剧,不同于好莱坞的通俗风格。
每一集都有一个人死亡,死因千奇百怪。
每一集的故事,都留有足够的空间,让观众回味思考。
老实说,我已经过了看这种片子的年龄了。
生活本来就已经不轻松,何必再给自己添一分沉重?
把思考的权利,留给无忧无虑渴望年老的白岩松们吧。
当然,有一点,有好奇心的你,也许会和我一样猜想,人有那么多可供选择的死亡方式,你我他,在某一天,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死去呢?
E03 - The daughter left me the biggest impression on this episode1. The things you do will always travel around. So be careful what you say or do. There's never a secret.2. Never piss off a humiliated girl.EP04 - Get tough1. Dave's boyfriend got tough with the guy calling him fag; David got tough with the competitor2. When life requires you to get tough, to get dirty, don't be afraid. That might be the best way3. Mom: Be careful with him. He's more fragile than he'd thinkBrenda: Aren't we all?EP07 - BrotherhoodThis episode centres around the brotherhood between a. Nate's girlfriend and her brother, who became unstable once or twice a year. The girlfriend took up all the shit and cared for the brotherb. David and Nate - Nate accidentally found out David's watching porn and supports him, and after the funeral told David he loved himc. The dead and his brother - sometimes you are afraid to tell your true feelings to your closest people because you know what they will say and you are afraid that they won't fully accept your POV... probably until your death.Isn't it ironic that sometimes it takes death, and death only, for one to realise that you've got to accept your family for who they are and love them for who they are?EP08 - Crossroads Several characters are standing at a crossroad on this episodea. Rico was offered a better position by a competitor - he took it. I would have taken it as well. b. Ruth found out she had feelings for her boss - this came as no surprise at all because the longer you stay with someone the more likely you are to develop affection for this person.c. Nate bursts out at Brenda's house because she has intimacy issues and was not letting him in on many critical matters
六尺之下是我最近无意中看到的一部美剧,看了一集就被里面的设定和故事给吸引进去了。
作为一家之主的老爸,有着如同男主的气场,结果上来没多久就被车撞死了,作为长子的奈特,为人洒脱不拘,幽默风趣,英俊风流,从西雅图回来的飞机上和一个女子各种调情,下了飞机就行鱼水之欢。
次子大卫,初看上去呆板无趣,总是拉长了脸,似乎是个禁欲主义者,可事实却是截然相反。
对自己同性恋的身份讳莫如深,并且已经有了一个交往时间不短的黑人男友。
小女儿克莱尔,是个上高中生,父亲死的当天刚好磕了药。
接下来就是母亲,这是给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个角色,前一秒和丈夫正在通电话,默契对话和自然的感受,令人感到二人间被岁月打磨的那种和谐。
后一秒便在丈夫的婚礼上向众人袒露自己已经出轨的事情。
令人难以置信。
第一集的故事,就已经将这一家人的关系和状态展示了出来,后面的剧集也都是在向我们展示他们四个人的关系以及变化,看到现在我真的很佩服和欣赏编剧的厉害之处,他把生活里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的好透彻。
尤其是家人,我们有血缘关系,我们彼此关心,也是彼此要求,彼此失望,彼此谅解,彼此熟悉,又彼此陌生。
奈特一家人似乎都处在一种游离和避免矛盾的状态。
作为母亲的ruth,表面上和丈夫恩爱和谐,但是事实上两个人在心里上已经愈走愈远,三个长大的孩子也渐渐不需要她了。
她有自己的爱好,可是没人知道,大家已经习惯了她是那个围着厨房,丈夫,孩子,家转的人老珠黄的中年妇女。
而她性格似乎也是如此,在第二季,ruth想和妹妹讲和,邀请妹妹来家里吃饭。
可是妹妹还是那个“妹妹”,两个人不免又吵了起来。
ruth恨妹妹为什么总是能够那么开心,而她就像是个怨妇,为了自己的家,整日辛苦负担了太多。
为什么会这样。
这一段故事中,可以看出ruth这个人很早就父母不在了,她自己很小就开始照顾这个家,照顾妹妹,照顾奶奶,考虑别人的心思,而妹妹却不同,她却能够很活的很开心。
ruth觉得不公平,非常的不公平。
ruth想不通,可是她不知道上天是公平的,她的妹妹21岁之后,再也不会爱别人了,自己再也生不出孩子,她反而羡慕自己的姐姐,有一个完整温暖的家。
ruth作为职业主妇,可以说被自己的丈夫保护的足够好,自己给丈夫做会计,竟没有注意丈夫将给别人办葬礼和人做某些交易。
他的丈夫在外面有自己的私人空间。
而ruth却并不知道。
两个人彼此相爱,就像是左手和右手的关系,但是却在也不能走到对方的内心去了。
ruth也能感受到丈夫某些冷淡,自己又是个走路都踮着脚的个性,考虑别人多过自己,而后她遇到了理发师,内心的欲望盖过了理智,并且持续了两年。
惭愧自责反而对丈夫更好。
直到丈夫去世,她才发现自己爱的还是自己的丈夫。
可怜的ruth。
丈夫死后,ruth和理发师还是保持着关系,虽然自己的孩子很不待见理发师,但是她似乎有种报复的快感。
报复丈夫,报复孩子们,还是报复自己呢?
丈夫的死对ruth的生活有着彻底的改变,她是一直以他为中心的,失去了他,她的世界全都塌陷了,什么都没有了。
她想做出改变,想走出这种的痛苦。
于是她出去找了份工作。
工作的boss是个粗野的俄罗斯人,他喜欢上了ruth,毫不掩饰的赞美着她,她向来保守,怎么会接受这么一份大胆狂放的爱,她谨慎极了。
理发师是个睁眼瞎,如此美丽温柔有内涵的女子他放弃了。
ruth没有半点伤心,是的,他不过就是自己一时寂寞孤单的陪伴而已,既然人家找到了自己的真爱,那么不如放手。
是的,像理发师那样性格的人,和ruth在一起注定也会走到没有激情的一天,他们都是那种谨慎小心害怕受伤害的性格。
怎么能够在一起长久呢?
或许编剧就是要给ruty找一个合适的男人,又或者他希望ruth能够通过多认识些男人来成长。
事情顺利成章的发展下去,ruth和俄罗斯老板在一起了。
保持着一定距离的情人关系。
或者只有这个男人才能认识ruth的美丽。
ruth的感情差不多讲完了,她和自己的孩子的故事还没有说到。
三个孩子中,我本以为克莱尔或者大卫和她关系能够亲近一些,但是没有想到竟然是长期未归家的奈特。
他理解母亲的出轨。
并且支持母亲说出自己的想法。
但是后面的发展,让我对奈特有另一种看法,我不认为初期是他理解母亲,而是他就是如此自由散漫的态度,他无所谓。
而大卫,他忙着打色情电话,忙着约年轻的男人,所有的事情就如同他的身份一样不可言说。
在母亲ruth和其他人面前他不一样的多。
他想做一个好儿子。
不想让母亲失望。
直到后来,ruth无意中知道了他的性取向,找了很多机会和大卫沟通,但是大卫都缄口不言。
此时的ruth,无奈至极,不能催,不能逼,不能骂,不能说。
甚至是克莱尔,我认为是以后成长最好的克莱尔,此时也是一个不懂事的,需要别人体贴照顾的小女儿。
她和自己的母亲总是有些微妙的进退。
她是和ruth沟通最多的孩子,ruth没能发现克莱尔身上的天分,克莱尔也没能发觉母亲的痛苦。
毕竟是母女,克莱尔正在往敏感细致的方向发展,我相信有一天她会了解ruth的。
对ruth这个人,我有太多的关注和偏爱,每个女人都会经历ruth所经历的。
人到中年,容貌不在。
儿女已长大成人,和丈夫之间缺失了激情。
而且半生的时间全耗在家庭上,对外面的世界有着陌生。
ruth她正在改变,在成长,也在发现。
我们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最终还是要自己一个人赤条条的离开。
当我们不在被需要的时候,才是自己真正知道活着的意义。
断断续续看完第三季,看到神兮兮的Lisa莫名奇妙消失死掉。
开始不能忍受编剧为了延长剧集播放时间而拖沓进展的剧情,索性直接找来最后一集拖到最后看完每个人生命的结束。
从来没有喜欢过Nate倒是更同情David。
一家子妄想狂兼loser,不过真实的生活里的人们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
一家人埋葬父亲那段,Nate坚持要亲手撒土,原始的感情固然可贵,但之后David对他的批评直入其骨。
这个子承父业真正担负起家族负担的David,这个亲手帮父亲重建遗容放血防腐的David,这个隐忍拘泥世俗规矩却在关键时刻敢于面对自己性取向的David,他完全有资格戳穿Nate的Hypocrisy。
Nate的真正价值在于给这个死气沉沉的家族产业带来一些新鲜的思路和变化,以及发掘老父隐秘的过去和对家人沉默的爱。
他的虚伪和懦弱其实在最开头就被聪明的Branda完完全全分析出来了 老妈Ruth,基本丧父之后就一蹶不振,精神恍惚四处乱搞,家族实业也抛之脑后。
不过她生下了几个主角,所以有资格和大家搅和搅和。
其他角色比如Claire和Fernando之类,都是非常个性可爱的,光芒四射不亚于几个主角。
尤其喜欢一头红发的少女Claire。
不愿意用叛逆来形容她,她不过是极为聪明,又有非常敏锐的感觉,当自己过得不开心的时候知道怎么改变怎么抽身。
看她的成长和生活也算是支撑我继续看完这部剧的动力。
剧中的她一直活到101岁才去世,让人想起刚刚去世享年98岁的女艺术家Louise Bourgeois。
怎么说呢,这部我看的太合时宜,此时此刻正在为人生的转折痛哭流涕。
我也要踏上去纽约的旅程了。
以下纯属个人感受,跟本剧没什么太大关系,希望大家别浪费时间,我只是想把自己的心情留在这里。
当初拼了老命考了雅思准备去美国留学,纽约,一个我憧憬的地方,一心想着去读艺术大学当个艺术家,也许看了太多美剧,这个无端萌生的美国梦让自己有点儿不知所措,于是最后在家人阻止下,我被老爸送到东京。
老爸不是担心钱的问题,他是太爱我不想放我走,从小到大我父母没有逼我做过任何事情,我想学跳舞就学跳舞,想学画画就学画画,想半途而废就半途而废,于是后来一事无成的我半途而废了我的高中,他们唯一的诉求就是我留在他们身边,让他们照顾着。
在吃喝玩乐的日子里,我忽然发现我已经不是17岁了,曾经所有的梦想都淡忘,未来是一片迷茫,这样游手好闲的过一辈子吗?
也许Claire像太多人,看这部剧的时候我甚至觉得她就是我。
憎恨一切,总想让人生有意义,去了艺术学校以为人生会从此不同,结果最后还是选择退学,看她穿上套装端着咖啡,我想起自己以前画画的日子,我永远记得我蜷缩在一个角落,全神贯注的临摹一副画临摹了一个月,临摹到分毫不差的地步,然后老师惊讶的表扬我,在如此差的光线和如此窄的空间内我居然能画出这样一幅画。
可是我怎么也记不起来,当时是为什么退学了。
厌倦和期待来的一样猛烈。
也许我们都是这样,把希望寄予一件事,一个地方,一个人,以为他她它会让人生从此不同,最后的结果也只是fuck up。
在东京的日子,老爸为我安排好一切,父母时常来探望,我依旧过着跟家里一样悠闲自在的生活。
那段时间,我忘了自己曾经多想去纽约,忘了曾经唯一次为了签证而竭尽全力的考试。
时间久了,那种迷茫又开始慢慢的吞噬我,我以为我想家了,我以为我太孤独了。。。。。。
这部剧拍的深得我心的地方就是david在nate死后又开始看到红衣男的那一幕,开始他的脸是曾经抢劫过自己的人,后来变成他哥哥,后来变成黑暗。
他害怕那个抢劫犯,害怕他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哥哥,怕死。
人在脆弱的时候确实心里的恐惧就会找上门。
我开始盘算,也许我先在日本赚够钱,然后自办理美国留学,等一切都办好了再告诉父母,这样他们就不能阻止我了。
结果我想的果然天真。
给中介打了电话之后,他们说我从毕业到现在间隔时间太长,如果再不抓紧时间办的话签证就难了,况且有些手续是必须要通过家里的,我握着电话对着中介的人哭的一塌糊涂。
我第一次体会要放弃目标的痛苦。
于是懦弱的我就这样哭着,抽着烟,想着如何自杀。
擦干眼泪,我第一次给爸爸写了一封信,第一次以一个成年人的身份,第一次认真的谈话。
发送出去以后又开始害怕,他一旦火了怎么办,美国学费那么贵我得去打工,一旦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去了那里没人照顾我我怎么找房子,我习惯一个人住万一去了美国要跟人合租怎么办,一旦我后悔了怎么办。。。。。。。。。
我的信都还没有回应我就开始担心。
我是多么懦弱的一个人,如果这封信写在三年前恐怕我现在也不会在东京,说着我始终认为难听的日语。
强迫自己喜欢这个城市,催眠也许这才是真正适合我的地方。
果然想要做什么的欲望不会因为你生活的安逸而消失,它一定会在某一天渐渐浮出水面,然后你就必须面对。
当Claire接到电话被告知工作吹了的时候,我心想算了吧,这就是生活,你哪也别去了好好呆着吧。
然后nate的一番话:我这辈子都在担心,担心失败,担心走错路,担心自己不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结果呢。。。
当Claire的妈妈说“我后悔当初没有给自己选择的机会”当她终于把爸爸留下的钱给Claire并坚定的让她走,我哭的肠子都要青了。
也许,这就是为人父母,不管有多少爱,最后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放她走。
我要走,要走的更远,看着Claire车开过一路,那些人人渐渐死去,我第一次感受到,这就是人生,就是人生,我拥有的只有此刻。
所以我想,放下一切杞人忧天的细节,向自己想去的地方迈进,下一站,纽约。
冷幽默,外加黑。
先收着 以后看啊 啦啦啦啦啦!
pure desperation
烂
画面老旧拖沓,演员很夸张。
应该继续下载第二季试一试.
好片,但很沉重
很棒的题材,拍得乱七八糟,一家子都不讨人喜欢。老大的女友是brothers and sisters里的Sarah,查纵火案的男警察是breaking Bad里老白的连襟。四集弃。
充斥着没有是非观,不知美丑的一群活鬼。
翘楚之作。
HBO三大神剧之一,开季就不同凡响。黑色幽默及边缘生活,幻象超现实和一千种死法。
hbo讓我很難再欣賞其他台的作風了
狗血
妈的,狗血的人物情感转折,剧中的每个人非得瞎几把猜别人的想法,还TM每个角色猜的都对,剧就得把每个人的想法搞得那么复杂吗?
这个太强大了
Fisher这家,"脆弱的","让人沮丧的","有啥事装做没发生过不说的".....这比任何银幕上那些相亲相爱的家庭写实多了.
死,对你意味着什么,有何意义
说是慢热剧怎么有种热不起来的赶脚先弃以后再说!
此剧实在是太黑了,第三季黑得我丢下最后两季好几年都没看完,今天1031终于作了决定一口气看了七集,终于还剩下最后两集,明天大概可以终于划上句点了。不过大概又要喘不过气来好一阵子了。基本就像s509的片尾,彻底沉默了。一颗树下一具尸体的绿色葬礼,片头说明一切,一开始就计划好的结局。
那个黑人警察一点儿都不像gay。少一点说教会更好,我觉得。最喜欢ruth这个角色,特别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