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藏龙

臥虎藏龍,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主演:周润发,杨紫琼,章子怡,张震,郎雄,郑佩佩,李法曾,高西安,海燕,王德明,李黎,黄素影,张金庭,杨蕊,李凯,冯建华,杜振西,徐成林,林峰,王文升,宋东,马中轩,李保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美国,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0

《卧虎藏龙》剧照

卧虎藏龙 剧照 NO.1卧虎藏龙 剧照 NO.2卧虎藏龙 剧照 NO.3卧虎藏龙 剧照 NO.4卧虎藏龙 剧照 NO.5卧虎藏龙 剧照 NO.6卧虎藏龙 剧照 NO.13卧虎藏龙 剧照 NO.14卧虎藏龙 剧照 NO.15卧虎藏龙 剧照 NO.16卧虎藏龙 剧照 NO.17卧虎藏龙 剧照 NO.18卧虎藏龙 剧照 NO.19卧虎藏龙 剧照 NO.20

《卧虎藏龙》剧情介绍

卧虎藏龙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代大侠李慕白(周润发饰)有退出江湖之意,托付红颜知己俞秀莲(杨紫琼饰)将青冥剑转交给贝勒爷(郎雄饰)收藏,不料当夜遭玉娇龙(章子怡)窃取。俞秀莲暗中查访也大约知道是玉府小姐玉蛟龙所为,她想办法迫使玉蛟龙归还宝剑,免伤和气。但李慕白发现了害死师傅的碧眼狐狸(郑佩佩饰)的踪迹,她隐匿于玉府并收玉蛟龙为弟子。而玉蛟龙欲以青冥剑来斩断阻碍罗小虎(张震饰)的枷锁,他们私定终身。关系变得错综复杂,俞秀莲和李慕白爱惜玉蛟龙人才难得,苦心引导,但玉蛟龙却使性任气不听劝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野探哈莉第三季我的好友阿曼达拳力以赴我的婆婆黄飞鸿银魂荆棘流氓篇寻踪者第一季拜占庭圣灵剩餐天蝎行动载得有情人王海涛今年四十一血色研究站蝴蝶绮~年轻的信长~幻梦墓园捉迷藏女力报到:爱神出任务水妖灵动:鬼影实录3马尔科姆的一家第五季我的麻烦老友爱的小历史哭泣的男人飞行模式家有公婆安娜的爱人碧昂丝:天后崛起人间失格:太宰治和三个女人们天使的印迹:苦难坦克

《卧虎藏龙》长篇影评

 1 ) 旧话重弹

我看电影有个坏习惯。

只要片子是自书改编来,我总要先看原著。

因为经年看小说,所以人物在我脑海里成型很快。

而且我有自己的一套摄影师,音像师,甚至服装道具师。

场景,镜头飞快落实,如果电影看起来很不相同,就被我一棍子打死。

所以,我觉得《卧虎藏龙》甚好。

说到底把王度庐“悲情侠剧”的氛围给拍出来。

那时候的北派几大家,武功没有金古温这么高,特别是宫白羽,郑证因,按照真正的拳谱和剑谱来,人物击技很真实。

聂云岚80年代改编的《玉娇龙》,登在大开本的《今古传奇》上,我也算是第一时间读到过了。

至于80年代拍的《玉娇龙》,每集必看,虽然那时年纪小,又过了这么多年,人物面貌模糊了,但是感觉沉淀下来,反倒清晰了。

玉娇龙就是这样的吧。

像我一位膀大腰圆的师兄所说,“如皎皎白莲,我见尤怜”。

不过,若再多些娇憨,便更好了。

竹林打斗那段,网上多少人呼天抢地,有人看到威亚,有人嫌轻功造作,总之与他们头脑中的导演不同了。

在我看来,跟想象中的老派武侠,逼真度很高。

既有传统武术技击的神髓,又兼古朴浪漫,也符合老式话书内页白描人物插画的意趣。

言情片起家的李安,手法细腻,跟张彻的刚猛肃杀是两端。

他会借承胡金铨的古拙凝重,细节繁琐。

又不会那么晦涩,禅学机锋十足。

不像徐克跟老胡,硬要将来福枪跟青钢剑铸合在一起,结果龃龉收场。

懂得量力而为,在这个浮躁死撑仓促上阵的年代,很难得。

 2 ) 【藏】解讀《臥虎藏龍》

「臥虎藏龍」整個故事結構在道、愛和生命層次上的表達相當完整精彩。

「虎」是講人的七情六慾、五毒五蘊,「龍」是講人的心靈;虎代表陰,龍代表陽;虎代表人的慾望,龍代表人的神識。

之所以藏龍是因為人永遠看不到龍,看不到自己的真心。

如何看見真我,體會道,是整部電影所要述說的。

臥虎藏龍裡幾個主要角色,俞秀蓮、玉嬌龍、李慕白分別代表儒家、禪宗及道家。

當中主要人物的關係──李慕白是武當派大師,俞秀蓮是李慕白師弟的妻子,玉嬌龍是李慕白仇家的徒弟。

玉嬌龍的師父碧眼狐狸殺了李慕白的師父江南鶴。

俞秀蓮的先生,也就是李慕白的師弟,很早就死了,也是被碧眼狐狸殺死的。

碧眼狐狸用暗器,李慕白用劍,碧眼狐狸偷了李慕白師父的劍譜,她的徒弟玉嬌龍看得懂秘笈,偷練這劍譜,比師父練得好,但她不敢讓師父知道。

●未了情緣 李慕白修道,不想成家,雖已修到很高的水平,但他還是有些未了緣。

俞秀蓮有儒家四維八德以及宋明理學時期女子無才便是德、終身守節等精神。

俞秀蓮喜歡李慕白,但先生死了,必需守節,不便主動開口,就一直等李慕白開口。

李慕白雖然也喜歡俞秀蓮,但礙於名節,他是武當派大師,此事不便張揚,所以也等待適當時機。

在沒什麼機會的情況下,兩人始終保持一定的距離,彼此雖想念對方卻沒什麼大動作,頂多是碰一下手,兩人互相喜歡,可是就少了一些機緣來牽動,關係雖然不錯,卻進不到感性的愛和真愛的層次。

李慕白、俞秀蓮在個性及待人處世上比較傳統和世故;玉嬌龍就完全相反,她代表一個綻放的新生命,是整部電影的真正主角,她將其他人的情和慾都牽動起來,也讓關係人的生命境界重新開拓,因而證悟原來之不足,在見人真心時卻看見自己的本來面目。

於成人之美時卻成就了自己,渡人者最終得能已渡,法性自性任運自若,直是悲智雙運。

故事一開場,李慕白跟俞秀蓮見面,李慕白對俞秀蓮說,他入關打坐時看到一片光明,這是師父以前從沒提過的境界。

俞秀蓮說:「你得道了」,李慕白說:「我不覺得我得道,因為沒有喜樂的感覺,只覺得一片寂靜,反而是一種悲哀的感覺」。

李慕白原本在閉關,因心裡總覺得有些事沒做完,就提早出關。

他掛念的,就是要將他所使用的劍-青冥劍交付給別人,也等於全盤洗手,退出江湖,一心放下,便能還我自由。

青冥劍的英文是Green Destiny,有命運之不可預測、掌握不住命運的意思。

青冥劍是李慕白成名的武器,李慕白始終都用這把劍,因此這把劍代表他的生命,也代表他的心。

如今他要退休了,必須將劍交出去,如真能交出去,他就成道了。

所以他提早出關,將劍交給一個守關的大將,也就是玉嬌龍的父親。

當這把劍交出去沒多久就被玉嬌龍給偷了,玉嬌龍還拿劍來練武。

玉嬌龍的師父碧眼狐狸知道李慕白要交出青冥劍,也想偷這把劍,很早就混進玉嬌龍家裡,當她發現劍不見時,正巧碰上李慕白及俞秀蓮,雙方就打了起來。

這時玉嬌龍出現了,她是來救師父的。

李慕白發現玉嬌龍的招數與自己派別的招數很像,只不過缺了一些東西,他一方面覺得她的功夫不錯,但也覺得還有其他問題,就放她走。

●蛟龍變鳳 玉嬌龍一出現,整個故事完全展開,玉嬌龍的生命開始起了變化,也連帶牽動周圍所有人的命運。

玉嬌龍是大官的女兒,到了某個年紀,就得嫁人。

但她不想做這樣的人,她有自己的想法,她的個性與眾不同,從小跟著師父學功夫,還希望將來能夠闖盪江湖,當然這對她來說必須付出極大的代價。

好比現代人讀完書要工作一樣,但工作有傳統的,有非傳統的,選擇傳統的工作較不吃力,若做的是非傳統的工作就要經過許多奮鬥。

玉嬌龍從師父那兒看到生命的不圓滿,她偷學師父偷來的劍譜,慢慢的也看到自己的功夫比師父高,從那時起她發現生命變得很可怕,沒有一個可依循的方向,不知天有多大,地有多厚,究竟邊在那裡?

當然這不單是她的問題,也是所有人的問題。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玉嬌龍有很高的悟性和靈性。

玉嬌龍曾與家人到過新疆,在途中被搶,還跟搶匪的頭頭-羅小虎打了起來,不打不相識,之後與羅小虎有了一段感情,這時她的物性和感性生命層次被打開來。

後來她覺得在新疆找不到所要的東西,就回家了。

玉嬌龍回家後,被父親安排嫁給一個大官的兒子。

出嫁當天,羅小虎從新疆跑來要搶親,正巧被李慕白和俞秀蓮撞著,他們兩個知道羅小虎與玉嬌龍的關係之後,就叫羅小虎到武當山去等。

出嫁的玉嬌龍在當天晚上就開溜,在途中碰到要追殺碧眼狐狸的李慕白,兩人就在一座古廟中又打了起來。

與其說是在打鬥,不如說是傳道。

李慕白對玉嬌龍說她的劍法揣而銳之,不可長久,武當劍法不是這樣,必性上必須以無助、無長為要,對外緣一以無應、無辯,進而達到無慾、無心,才可以捨已從人,我順人順,我勝人勝。

必須將銳氣磨掉,不讓力量產生,劍道才能產生真正的作用,也才能成為真正的高手。

玉嬌龍乍聽李慕白的話好像有點被感動,但突然又想起師父說的「武當的人都是男盜女娼,講一套,說一套的人」(其實是師父騙她的,這也就是「外儒內道,以禮傷人,以理殺人」的反文化觀點作崇),於是反身就走,李慕白並沒有追她,因為他發現她有點改變。

玉嬌龍不能回家只好闖盪江湖,還搞出一些名堂。

有一天她去找俞秀蓮,兩人就打了起來。

表面上看來好像俞秀蓮覺得她幫玉嬌龍那麼多忙(俞秀蓮一開始就知道劍是玉嬌龍偷的,還幫她隱瞞,解決問題),到頭來玉嬌龍還埋怨她,因此兩人才打起來。

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兩人都喜歡李慕白,為李慕白爭風吃醋。

打到後來,俞秀蓮贏玉嬌龍一點,僅差半招,俞秀蓮沒想要殺玉嬌龍,就鬆手放了她。

結果玉嬌龍趁俞秀蓮不注意,反過來砍傷了俞秀蓮。

這時李慕白剛好來到,就很生氣的對玉嬌龍說她是個沒得救的毒龍,今天非殺她不可。

李慕白原本以為找到傳人,還教她口訣,沒想到她如此惡毒。

●竹子真心 李慕白邊追玉嬌龍,邊覺得她的功夫好像又進步了些。

就這樣兩人一路追逐來到了一個竹林,這是改變兩人關係的重要時刻。

竹代表觀音淨瓶中的空性,所謂虛竹以見真心,竹林讓玉嬌龍和李慕白都靜心。

兩人在竹林裡追逐,像蝴蝶在飛,產生莊周蝶化的狀況。

李慕白對玉嬌龍說,在古廟時沒殺她,是因為想看看她的真心。

如今在竹林裡,李慕白逐漸看到玉嬌龍的真面目。

因為竹林裡沒有別人,只有風影、竹影和兩人的影子,兩人在竹林裡可以產生直心相應的作用。

太極強調虛和實的關連,這也就是影子的道理。

在竹林裡的影子運作虛實相應過程中,人會將本身的頻率投射出去,對方就可直接感覺到此人的真心如何,有沒有殺氣。

這時李慕白感覺不到玉嬌龍有殺氣,反而看到莊周夢蝶,蝶夢莊周那種齊一的狀況。

此刻兩人的「我」不見了,真心產生,自性呈現,彼此看到對方的佛性,產生直心相應的作用,不用言語就能感受到對方的真心。

這時玉嬌龍體會到李慕白要傳功給她的熱誠,也感覺到他的情。

在打鬥過程中,曾有一段玉嬌龍掉下去,李慕白還拉她上來,其實是幫她往上提昇的意思。

穿過竹林之後,兩人來到了水潭。

竹林在高處,水潭在低處。

竹林有影,潭中無影。

竹林有竹葉阻隔,有阻隔真心才會呈現。

水潭像鏡子,水清見魚,不是好狀況,像是攤牌一樣,這時兩人的真心就又都收了回去。

玉嬌龍問李慕白是否還是要將劍拿回去,李慕白說他還是要將劍拿回去。

玉嬌龍說三招內李慕白若能打贏她,劍就可以拿回去。

李慕白說如果他贏了,她要拜他為師。

玉嬌龍原本以為李慕白三招內一定打不贏她,沒想到李慕白一出招就把劍奪了回去。

水潭很清,看得很清楚,照見我們心裡的五蘊五毒,面子問題出現,真心就不見了。

李慕白說若他贏,她要拜他為師。

但玉嬌龍不願拜他為師,李慕白一火大,就將劍丟下潭去。

劍代表心,代表「我」,代表李慕白。

玉嬌龍當然可拜李慕白為師,可是在幾次交手的過程中,一次又一次,讓她感覺愈來愈強,這已經不是師徒關係,而是情侶交錯的關係。

對李慕白來說,第一次與玉嬌龍對招是高手過招,第二次在古廟對招是傳道,第三次在竹林,他發現在古廟時傳給她的她都學了,還學得非常好,於是更加欣賞,心也就跟著動了。

但到了水潭,因為面子問題,他當然不能說是要與玉嬌龍交朋友,而說是收她為徒。

只不過,玉嬌龍個性較直,她想要的不是拜師,而是做朋友,就始終不答應做他的徒弟。

在這短短的時間裡,兩人都反應不過來,講不出口,最後,李慕白就將劍丟下潭,玉嬌龍就跟著劍飛下潭去。

劍與人一起下潭的意思是劍身合一,人劍一體,人完全與劍合道,劍在人在,劍亡人亡。

玉嬌龍跳下水潭浮上水面時,手上還拿著劍,劍代表李慕白,這時李慕白終於明白玉嬌龍的心意。

正當李慕白思考著要救還是不救,這時碧眼狐狸出現,迅速將玉嬌龍給救走。

李慕白一路跟著碧眼狐狸,最後來到了一個山洞,走進山洞,李慕白沒看到碧眼狐狸,卻發現被迷昏了的玉嬌龍。

碧眼狐狸給了玉嬌龍一些迷香,讓她不能走。

但是玉嬌龍還是掙扎著站起來,迷茫間看到李慕白進來,便對李慕白說:「你究竟要劍還是要我?

」。

李慕白不回答,發現迷香便將迷香丟掉,還給玉嬌龍一些藥讓她清醒。

之後,還幫她運功,傳功給她。

其實,李慕白不回答,也就是承認要她的意思。

李慕白傳功給玉嬌龍,這個傳功與一般的傳功不同,一般傳功是救人,這裡的傳功是接心。

李慕白與俞秀蓮曾經有一段對話,在一個亭子裡,李慕白說「生活是很虛幻的」,俞秀蓮說「生活是很真實的,當你握著我的手時,我覺得很真實」,但李慕白覺得那種感覺很短暫,一下子就不見了。

在山洞裡,李慕白的手搭在玉嬌龍背後傳功,他感覺到的是一種直指人心,是絕對的真實及永恆,不像握著俞秀蓮的手那樣短暫的感覺。

李慕白與俞秀蓮的感情無法突破是因為情緣不夠,也因為面子問題,兩人始終無法進入狀況。

玉嬌龍的個性與俞秀蓮完全相反,她層層突破,直指人心,直接進到李慕白的身心靈裡,李慕白修道雖然也到了相當的水平,畢竟還有關卡,所以他的情緣還會動。

●傳情轉燈 李慕白灌氣給玉嬌龍,灌到一半,玉嬌龍醒了,正巧俞秀蓮趕到,看到李慕白與玉嬌龍,她心裡也有數。

這時碧眼狐狸也來了,看見李慕白,就放出一大堆暗器。

以李慕白的功夫應該可以擋掉這些暗器,可是他情動了,心分了,就像徐克導演的「新蜀山劍俠傳」裡的丁引劍仙一樣,情動之後就露出罩門,終至入魔。

其中有一針是打在玉嬌龍身上,李慕白擋不到,只好用自己的身體去擋,就這樣中了毒針。

李慕白本來要棄劍得道,始終不能放下,可是跟玉嬌龍結了情緣,反被她所渡,因而進入捨己從人的至高無上境界。

這支毒針與碧眼狐狸殺他師父的毒針是一樣的。

這時玉嬌龍知道李慕白幫她擋了毒針,她心裡的戒心頓時完全消失。

她說要去幫他找解藥,也說一定會回來,李慕白相信她會回來,但俞秀蓮在,已不能說些什麼。

這時俞秀蓮要他守真氣,不要多說話。

李慕白說,他這一生很多東西都浪費掉,守這真氣也沒用;想愛的不能愛,想做的不能做,至少要將他的感覺告訴俞秀蓮。

這表示他對俞秀蓮有一定的感情,一定的愛,一定的緣份,可是緣不足,關卡始終不能突破。

李慕白與俞秀蓮的關係就像現在一般夫妻一樣,有理性、物性層次,但達不到感性、悟性和靈性層次。

理性是屬倫理部分,李慕白與俞秀蓮雖然沒有結婚,但你等我,我等你,這已是一種倫理關係。

李慕白與玉嬌龍的關係就不同,在古廟及水潭裡有兩次機會李慕白要讓玉嬌龍砍,但她沒砍他,這些因緣起動時,兩人的表面關係便打破,直接走進靈性、感性的水平,兩人之間的情緣像是潛龍伏虎,蓄勢待發,深深的蘊釀著。

李慕白來不及等到玉嬌龍的解藥就死了。

俞秀蓮跟玉嬌龍說:「我不殺你,你走吧,去見羅小虎,他在武當山等你。

」,俞秀蓮還告訴玉嬌龍:「這一生中如有真正想做的事,不要等,一定要去完成它,才不會遺憾」。

之後,玉嬌龍就到武當山去見羅小虎,與羅小虎了卻俗世情緣,第二天與他來到山頂。

就在這個候,她想起在新疆時羅小虎曾經給她說的一個故事「老人說如果你從山頂上跳下去不死的話,你的願望就會實現」。

於是就對羅小虎說:「山很美,你來許個願,我也許個願」,羅小虎的願望是希望玉嬌龍跟他回新疆,玉嬌龍的願望──什麼都沒說,就跳下山谷去了。

●見自本性 玉嬌龍不是普通人,在她一生中,一直想找一個邊,找真正的世界,真正的力量,真正的自我,卻始終找不到。

當她發現自己的功夫超越師父時,突然覺得人生沒有方向可依循,直到碰上李慕白,李慕白像一盞明燈,給她照路,帶引著她。

她也發現李慕白所講的跟師父所說的完全不同,漸漸地她心裡的「善」和「神」的部分就出現,「惡」和「魔」的部分相對減少。

李慕白傳道給她,讓她產生移情作用,她體會到李慕白告訴她的不只是「道」,還有「情」,這個情包括師徒之情,以及男女之情。

對玉嬌龍來說,尋找人生方向一方面是為了打開自己的視野,另一方面也想證明自己,希望達到自我完成,內證自己,從功夫中去體會生命。

玉嬌龍的功夫本來有點邪,經過李慕白的調教,慢慢從陰轉陽,愈看愈清楚,悟性愈來愈高,所看到的生命美景也愈來愈大。

玉嬌龍從與羅小虎純粹的情慾起,經過與李慕白之間的一連串關係,慢慢地體會更高的真愛境界,生命一直往上提昇。

她的生命能透過這種種的覺悟,直接證道。

在其中,接觸到生命裡完整的層次和提昇的力量,她走過所有的境界,生命雖短,過程卻最滿檔,雖沒說愛,愛得卻是最深;沒想求道,卻早已人劍一體,物我兩忘,從其真情處達到我順人順,真愛和道合一。

胡金銓導演導過一部電影叫「陰陽法王」,裡面講修練過程要同時修陰和陽。

一般人不是只有半陰就只有半陽,必須將半陰補全成就半陽,或將半陽補全成就半陰,修道才會完整。

可是要成就半陰、半陽,功夫要很強,因緣要很足,才能透過陰陽合證,體會愛、真愛、真心、道、自性及佛性,這牽涉到獨修或雙修的問題。

單純獨修不見得修得成,有人可以,有人不可以。

就像李慕白,他所練的是道家的獨修法門,由於本身的陰陽不完整,所以始終在「煉神還虛」、「還虛入道」間徘徊,無法成道。

許多道家修行者都是因為煉精化氣做不好,所以都過不了煉神還虛這一關。

另外像神父、修女也都不能結婚,但修到後來,有不少神父、修女都離開了教堂,因為他們了解到自己的修練境界無法突破。

所以後來有基督教出現,牧師就可以結婚。

另外像禪宗和尚,中國的禪宗和尚是不能結婚的,但日本的禪宗和尚可以結婚,也就比較方便。

修行若是在物性層次設限是沒道理的,有些人的五行在物性上沒有很大的需求,可是有些人有,要這類人不能對性有任何的體會和接觸,他的功夫一定練不好的,就很難煉神還虛。

道家獨修法門從煉精化氣開始,強調先將自己的身心調整到最平衡的狀況,也就是自己圓滿時,外求就減少,這時氣就會更完整,有足夠的氣才能讓精神達到更高的境況,體會道的境界。

但這種功法很不容易練,光煉精化氣這部分就要練上二十年。

另外有一種叫雙修法門。

雙修法門必須先完成一陰和一陽的獨修,共修的男女本身要先練到很高的平衡,不一定要有任何身體上的接觸,但也可以有。

在雙修過程中彼此要達到高度的控制,也就是乾坤合道。

這種修法也很難,因為一般人都不夠完整,有很多缺點,當不完整的兩個人在一起,接觸愈多,問題愈多。

雙修者必須先獨自修練到一個程度,身心完全平衡之後,再進入雙修,透過彼此的身心靈交會往來就會有更多、更深的交往及體會。

體會對方的優點,發現自己的缺點,能體會別人、尊重別人就能尊重自己,功夫就會愈來愈高,對生命的體會就更高,能達到佛家所說的圓融境界。

雙方交往便愈好,衝突少,溝通多,每一階段有每一階段的體會與快樂,層層往上。

●德性問道 俞秀蓮是一個儒家德性很重的人,尊德性,道學問,非常理性,也非常物性,缺點是靈性和感性不足。

俞秀蓮一早就知道玉嬌龍的心意,要李慕白不要理她就好了,李慕白說有緣收她為徒也是好事,就像看到一塊寶玉不去琢磨也就浪費掉了。

他講的是緣,有緣去渡人,當然要渡。

俞秀蓮聽了,也無法多講什麼。

俞秀蓮有覺性,但對事情喜歡保持原樣,守道德規條,從她對鏢局的付出就知她是個使命感很重的人。

因為這些原因,所以在感情上始終不能突跛。

她與李慕白的緣份沒有像李慕白與玉嬌龍這麼強,有的只是一種「老夫老妻」的感情。

俞秀蓮的為人非常好,知道了也不多嘴,與李慕白雖然不能結婚,可是她也不會埋怨。

對俞秀蓮來說,有一定程度的心靈交往,她就很滿意了。

俞秀蓮完全表現出儒家的平衡,以她那麼愛李慕白,當玉嬌龍出現,她應該是怒火沖天,非常嫉妒才對,可是她沒有,還跟玉嬌龍以姊妹相稱,後來跟玉嬌龍在武館打起來,贏了後還放她。

這種平衡和諧的精神就是儒家所講的浩然正氣,展現出儒家同體大悲、民胞物與、人溺己溺的精神。

俞秀蓮的愛與生生命層次雖然不夠完整,但對一般來說,修練很難修到全陰或全陽,能夠修到像俞秀蓮那樣很接近完整就很好了。

修到相當程度的陽和相當程度的陰,雖然不夠完整還有一些缺,但也因為有缺才有美,若滿了,大的美就不見了。

●靈性德性 玉嬌龍有強烈的感性、靈性及覺性,與俞秀蓮完全相反。

玉嬌龍不喜歡跟隨傳統,她不希望自己像一般女性到了一個年紀就走入家庭。

她不要物性,也不要理性,她有她自成一套的理,這個理是「心」的理,與禪宗所講的「直心」很接近,直接穿透人心,完全體會真正的理,不用想就知道了。

她從小練功,練了很長一段時間,從這樣的訓練過程裡,她的生命境界也跟著提昇。

玉嬌龍的感性和悟性部分很早就出現,十幾歲時她就覺得自己的功夫超越師父,周遭沒有人比她更強,但她知道事實一定不是那樣,所以覺得失落。

她開始尋找人生的方向,可是怎麼找都找不到,因而感到惶恐。

直到李慕白出現,她感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她看到一個方向,也遇到一個真正讓她動心的人。

玉嬌龍展現禪的境界,一方面好像很惡,可是在惡的背後是最高的善,最深的情,最美的愛,也就是毒龍變真龍,真心、自性和道都完全呈現。

玉嬌龍從李慕白身上看到「道」,看到「情」,也看到「真心」。

最後由於完全體會李慕白的種種,所以從山上跳下山谷,去圓她的生命。

玉嬌龍的「嬌」是有問題的,「嬌」龍如何變「道」龍,就必須捨己成仁。

李慕白對玉嬌龍傳道時說,「不應不辯,捨己從人,我順人順」。

如何達此境界,必須放得下,照見五蘊皆空,便所有龍虎都不見了,生命的光華出現,生命就完成了。

這時「生」可戀,也可不戀,就看當時的情境如何。

在玉嬌龍的情境裡,因為李慕白死了,所以她跳下去,跳下去不代表死,而是完成的意思。

當然,在現實人生中,生命完成之後,可能有更多事情要去做,不一定要跳下去。

李慕白出關打坐時看到光,他覺得沒有得道,沒有喜悅,反而是一種悲憐的狀況,他得不到「道」,可是他將「道」傳給玉嬌龍,玉嬌龍雖死猶生。

李慕白這個角色說明了修道之不足,也就是修行人有他的問題所在。

雖然有問題,但最後用生命去完成那不足的部份,達到捨己從人,也同時成就了成仁取義的浩然正氣心。

本文乃轉載自Chi Kung Culture Society of Taipei-实在写得好,于是转过来

 3 ) 谁杀了玉娇龙?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 是我在豆瓣影评上看到的一句古文评论,同时看到有影评从情欲的角度去解剖电影,我觉得有些偏颇,走了歪路。

如果看李安的“父亲三部曲”,便能大概的揣测出其武功套数。

欲望、性情与礼教从来都是李安摆弄戏耍的好玩具。

看李安的戏在于揣摩出其刻意布下的虚虚实实,却又要留一层纸窗户不再穿透。

所以,李安的戏,不要解,要悟。

说穿了,大家都没意思。

那么“揣而锐之,不可长保”这话讲出来倒真有点雾里看花的力道和余地。

只是我受到的辩论训练太多,凡事喜欢从结构的立场下去结构。

既然提出了是谁杀掉了玉蛟龙这样的问题,年轻人锋锐好胜的本性还是不得不展现一下。

到底不是谁都能像老子那样,简单几句话道出真谛。

言归正传,卧虎藏龙最后一幕,玉娇龙在武当山顶坠入雾崖,以她的死交待出了全片的结局。

从一般的认知角度而言,大家会揣摩玉娇龙因错害了李慕白一条性命,悔恨过深,终究走向了自决的死路。

而如此般解释,却不大不小有些许疑问。

性情刚烈,高傲自私的玉娇龙,连自己拜把子的姐姐(余秀莲)都可以刀刃相向,虽然经历了人生之大变故(碧眼狐狸,李慕白双双阵亡),但其本性之旺盛的生命力何以突然熄灭?

用愧疚与悔恨来解释是不是过于单薄了一些?

那么如果不以常识角度切入,那么当以何立足呢?

我想,碧眼狐狸最后一句话倒是提醒了我们,”一个八岁的孩子,竟有这样的心思。

什么叫毒?

这才是真正的毒”碧眼狐狸死前,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她从小养大的孩子,在她眼里也不是具象的人,而是抽象的毒。

与其说是毒,不如玉娇龙是一种高传染度的疾病,名为欲望的疾病。

如果这篇文章的读者对于自我的欲望有过反省和内观,就可以理解,欲望的特性便在于,如果你不控制它,它便会控制你。

大多数时候你们俩之间淡漠无形,可在最关键的时候欲望却总会跳出来作祟。

你想把欲望关入心底的大牢笼里,它便一起带走你的喜怒哀乐,让你心底一片焦空。

李慕白在一出场与余秀莲谈修道的时候变说他进入了没用空间和时间,只有一片焦虚的境界,可却没有欢喜,只有死寂般的忧愁。

而他在结局时,又入了那般境界,又可以道出不再害怕,全因为有爱的指引。

(说实话,有点恶俗。

)可见生死瞬间,李慕白以可以分得清情与欲,抛脱欲望回归真情。

这显然是他一开始修道时,做不到到的地方,那时的他,只能深深的把欲望缩在心底。

那么,在谁这一始一终之间引出了他的欲望?

没有错,是玉娇龙。

剑,在佛洛依德的力比多世界里,显然是生殖器与欲望的最好象征。

李慕白闭关修道不成,萌生了封剑归田的想法。

虽然他的剑只杀坏人(把欲望的破坏力降到最低),可自己还是深感脱离不了欲望的影响和控制,于是干脆把剑交到那个灰暗压抑的北京城里去,借助最严厉、最承重世俗的礼法来镇压心头的小野兽。

这是他主动表现出来的向封建礼教归乡的态度。

于是,贝勒爷的话就说的巧妙,“他送给我,我就给他看着。

”可惜,造化弄人,他的欲望又正正的碰上了玉娇龙。

从象征的角度来分析的话,玉娇龙是一个完全被欲望控制了的人,欲望已经不是她的一部分,而是她的全部。

所以她已经不能够独存与尘世了。

她像是寄生虫一样必须寄托在某个主体之上,她唯一的目的就是变强以及蔓延,这可以算的上是生命最本源形态。

那么她是在什么时候变成这样子的呢?

还是碧眼狐狸的那句话:"一个八岁的孩子,竟有这样的心思。

什么叫毒?

这才是真正的毒。

"当身穿旗袍的她第一眼看到了那柄宝剑的时候,便已确认了下一个寄主,所以她抛弃碧眼狐狸的时候,可以做的那么冷静、洒脱。

唯一露出的一点情感,都让人感到有些造作。

这也皆因为她需要于寄住共生死,所以寄主越强大对她约有利和约有以吸引力。

玉娇龙寄附上了青冥剑,所以当李慕白弃剑的时候,她可以奋不顾身的去救。

可剑是李慕白的剑,余秀莲多次这么说。

它是李慕白的一部分,最私密的一部分。

(所以余秀莲不容许玉娇龙去摸。

)寄附上了剑,就等于寄附上了李慕白。

尽管玉娇龙不愿意承认,(宣称李慕白是她手下败将)但她还是不得不去与李慕白争夺对欲望的控制主权。

于是这种一来一回的争夺,也使得李慕白可以具象化的面对欲望,思考欲望,以及分离欲望,让自己变得纯洁和平静。

竹林小亭,他与余秀莲一番对话,可见他已经对欲望有了另外认识和把握。

“我也控制不了我的欲望,我想与你在一起。

”此时的李慕白已经体悟到了,江湖规矩,封建是无法阻止欲望,反而会酿救欲望的泛滥。

认识到爱与欲本为一体,能用大爱来化大欲望,才能换来平静。

算是不小的进步,皆都是与玉娇龙交锋的主要成果。

而作为寄生体的玉娇龙当然不能满意对方渐渐的就欲望的主动控制,竹林的大战便是此番一系列的纠缠纠葛的爆发点。

一般来说应当是劲道十足的去表现,李安却能做到举重若轻。

武打尽头多在飘浮一种带过,其实也已经偷偷的暗示了此时李慕白已经快要步入空灵的境界。

有人把竹林大战,说成是两人之间的情欲纠葛,可能受到接下来在水帘洞中,玉娇龙的那句“你是要剑,还是要我”的启发。

但竹林的大战,并不只是情欲那么简单,全副的图景应该还包括了谁能成为欲望的主人,谁会变成欲望的俘虏的攻坚战。

而结局大家都清楚,李慕白手握剑诀,直指玉娇龙眉心的时候,便已经完成了主与仆的立项仪式。

而听说李安本来打算把水帘洞做成子宫的形状来暗示对母体的回归(联想到疯狂的石头了),在母体内,李慕白杀掉碧眼狐狸报了杀师之仇,可也身中毒箭。

玉娇龙主动尽力去找解药,便已体现了仆人护主的意识。

其实碧眼狐狸要杀玉娇龙跟李慕白弃剑的原理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对于欲望会毁灭自己的惧怕。

只不过水帘洞中的李慕白已能清楚的区分情与欲。

而碧眼狐狸却还沉浸在那副被欲望破坏掉了的残破躯体之中,让人扼腕,没有爱的长年饥渴妇女,真是惨。

李慕白的死,算是对李安既有的妥协哲学的突破。

本来故事发展到老处女死的时候,可以安排他与余秀莲两人相亲相爱,而玉娇龙在他的指点下于武功心得有了更高的提升,然后仗剑走江湖弘扬正义的good ending。

但这次,李安也极端了一把。

他要让李慕白去得道。

去克服在虚无境界里面的大悲伤、大孤独。

反正李慕白已经从欲海之中,提炼出了真爱,便应该去更高的境界圆满。

倒是可怜余秀莲倒是成为了他提示的踏脚石。

她不杀玉娇龙,反而把自己的玉钗插到对方头上,这里不像是谅解,倒像是理解。

你我两人,其实都是属于李慕白的一部分。

只不过,能够永生的是真爱,所以某种意义上余秀莲又可以说是幸运。

而失去了最强寄住的玉娇龙,只能走向自我毁灭。

这时我们可以清算一下她寄附的轨迹便是 碧眼狐狸罗小虎(终于提到这个人物了!

)---青冥剑-李慕白。

她最后一场与罗小虎的性爱,表情呆滞,一副欲求不满的样子,死前对罗小虎说的那句心诚则灵,其实是欲望的另外一种特性: “执着” ,佛家称之为“我执” 。

(不知道为啥,大家都以为这词是梁文道发明的)文思至此,到底谁杀了玉娇龙?

用武林外传里面秀才逼问姬无命的最后一句话:我杀了我!

pia!

后话: 李安的语文能力真是不敢恭维,看见一代大侠讲什么没了时间没了空间这样的台词,我还以为是古希腊哲学家附体了呢?

这台词也太粗糙了点吧?

 4 ) 《卧虎藏龙》开头拉片——“电影诗”

影像的“时间性”诉求,导致了现代影像更着力于叙事的“断裂”(传统运动与情景结合的线性整体被废除),也导致了景象与环境被独立看待。

但为了使影像整体“有机”,被独立看待的景象也必须参与叙事。

这种需求同样也蔓延到镜头运动本身。

这种独立对象共同参与表意的现象,就是“电影诗”的概念。

诗是语言能指和所指的共同(混合)表意——可分可合。

影像表意能力因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

以下是较为详细的拉片笔记,我的目的是阐释摄影机运动如何参与影像表意。

以及情景如何在表意中发挥额外作用,优秀影像的整体始终是“有机”的,导演的任何选择都不会虚掷。

在此,感谢大家对影像的热爱及关注,影像是最初,也是最终的语言!

 5 ) 碧眼狐狸

托马丁路德金的福,这个周末有三天假期。

周六上午把卧虎藏龙又看了一遍,看过之后就想说点什么了。

好电影不可能终结于散场的时间点,因为细节本身隐藏着故事,编织成另一个世界。

卧虎藏龙的诸多影评里,李慕白、玉娇龙和俞秀莲的关系已经被分析的极为透彻了,但是对于江南鹤、碧眼狐狸这一类角色却没有特别的讨论。

而我的故事,就要从这里开始讲。

佛曰,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碧眼狐狸其实是电影中诸多线索的源头。

玉娇龙因从碧眼狐狸处学得了功夫,而有能力盗剑;蔡九因内人被碧眼狐狸所杀,因而在玉府前贴告示;李慕白因碧眼狐狸暗杀了自己的师傅,而追杀多年,结果在最后一场决斗中中毒身亡。

乍一看,正邪分明,恶因诞生了恶果,只能以善化之。

但问题是,碧眼狐狸的恶从何而来?

有这么几句台词颇为耐人寻味碧眼狐狸:1. 他瞧不起女人,因此活该死。

2. 我和他入了房帷,但他却还是不肯把心经交给我。

3. (玉蛟龙)我唯一的亲,唯一的仇。

4. 你读字,我读图。

李慕白:1. 武当派不收女弟子蔡九:1. 我那位也是武行里有名有姓的,但也遭了她(碧眼狐狸)暗算从蔡九的话里,我们能体会到碧眼狐狸是有一定实力的。

而李慕白的话,体现出了武当派大男子主义当道的现实。

而碧眼狐狸“瞧不起女人”的说法,不仅与李慕白的话相合,而且也暗含自己的奋斗史中饱受男性歧视的悲惨命运。

不仅如此,碧眼狐狸与玉娇龙的对话,透露出自己不识字的信息,暗示她童年家境不好,同时也是男尊女卑的牺牲品;化妆成尼姑,勾引江南鹤入房帷,暗示自己年轻时还是有姿色的,与此同时;碧眼狐狸这个称号,也是用来形容丹凤眼,尖下巴的女性形象,进一步佐证她年轻时的姣好容貌。

化妆成尼姑盗取心经,潜伏玉家躲避追杀,以及最后在山洞里设局,种种迹象表明碧眼狐狸是个智商很高的女子,但是家庭环境与江湖现实,让她性格扭曲,心狠手辣。

虽是恶人,却终是善心未泯。

碧眼狐狸在玉娇龙面前,放下了心中的戒备,亦师亦母,倾囊相授,共同研讨心经之道。

其实站在碧眼狐狸的角度想,传授小娇龙武功是一个很冒险的事。

首先,碧眼狐狸混进玉府的时候必定以人畜无害的非江湖人士身份应聘,不然的话根本进不了面试,而传授小玉蛟龙武功的时候极有可能被人看到,暴露身份,这是风险1;其次,小玉蛟龙学会武功之后很有可能会到处炫耀,毕竟是孩子,被旁人问起武功的来源导致自己身份暴露,这是风险2。

如此大的风险凭着碧眼狐狸的智商不可能想不到,但为什么她还要教玉娇龙武功?

因为她在蛟龙身上看到了自己。

小蛟龙学习能力强,性格果断坚决,长相清秀,家庭环境好。

同为女人,碧眼狐狸当年在智利和野心上也绝对不输蛟龙,偏偏是恶劣的家庭环境,让故事讲成了现在这样;而蛟龙却让她看到了自己的另一种可能性,一个集齐了四项条件,很有希望成为一代女神的“碧眼狐狸”,于是碧眼狐狸在情感空缺的巨大诱惑下,承担着风险教蛟龙武功。

实际是在蛟龙身上延伸自己的梦想。

蛟龙那么多年一直保守自己会武功这个秘密,充分体现出了蛟龙天才少女智力早熟的一面。

当然,同样的特质在一个地方是优势但在另一个地方很可能会变成劣势。

这个少年老成的性格同样让蛟龙在发现自己强于碧眼狐狸的同时选择了隐瞒,最终却深深的伤害了碧眼狐狸的心;除此之外,智力上的早熟也同样以情感上的不成熟为代价,最终出现了盗取青冥剑,砍伤俞秀莲等一系列荒唐事。

说到这里,我们不难感觉到碧眼狐狸身上的巨大悲剧色彩。

一个早年心比天高的女子,在现实面前性格扭曲,泯灭天良;而小蛟龙的出现,重新燃起她的善意与希望,看到了梦想的延续,最终却不想被梦想本身背叛,彻底幻灭。

她在死前说蛟龙是自己唯一的亲,唯一的仇。

八个字可谓泣血惊心。

说到蛟龙与碧眼狐狸那一场对话,倒是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碧眼狐狸练不成武当心诀?

我们想,论练武经验,碧眼狐狸绝对强于蛟龙,而在智利方面两者相差不大,但蛟龙却在小小年纪就能有一些领悟,碧眼狐狸一直停滞不前。

在我看来,背后的原因在于“教育”二字。

在蛟龙与狐狸的对话中,狐狸提到了两个人的切磋思路是“你读字,我看图”。

图上有招式,但字里却有思想。

武当剑法终究不是街头杂耍,而是道家文化的外在体现。

蛟龙说狐狸一辈子功夫就到这了,其实也不是夸大,因为狐狸早年的教育背景决定了她理解不到道家思想,自然功夫也上不去。

后来李慕白对蛟龙说,你和狐狸对武当心诀的领悟思路不对,也印证了这一点。

而感觉就像不懂线性代数就愣拼量子力学,不懂统计力学就硬看过渡态理论,并取名物理有机(这个有点黑)。。

最终就是悲剧的节奏。

碧眼狐狸与江南鹤入房帷,其实也给我们传递了许多细节。

江南鹤作为武当掌门,却与尼姑私通。

可见他自己凡心未了,道貌岸然。

而所谓有其师必有其徒,相同的经历极有可能产生相同的苦恼与困惑,李慕白为情欲所困也就不难理解。

与此同时,碧眼狐狸与玉娇龙,刚好与 江南鹤与李慕白的关系对等。

而碧眼狐狸与江南鹤之间的暧昧关系,刚好也暗示了李慕白与玉娇龙欲盖弥彰的情感纠葛。

最后,用红楼梦里的聪明累结束本篇。

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6 ) 江湖

不少人都说此片很烂,是媚外之作,我却是极喜欢的,念念不忘。

这是李安的武侠梦,竟也隐隐合了我心中的江湖世界。

玉蛟龙就是个满身骄傲的孩子,野性难驯,才会师从武学拔剑而立,才会朦胧地去拥抱一样野性的小虎。

然而他终不能理解玉蛟龙高傲的灵魂,只有李慕白能与之相合。

 7 ) 在玉娇珑和俞秀莲中间,我选择玉夫人

「卧虎藏龙」重看一遍,愈发的敬佩李安导演。

对于中国文化的神韵西方化的解读,无人能出其右。

中国古典文学,向来喜欢先交待结局,而真正要表现的是过程中的情绪和文学性。

譬如封神榜,譬如红楼梦。

「卧」的开头一出来就交代了所有的结局,李的闭关失败了。

其实失败的结果就是死,整部影片就是李的道,寂灭的过程,剑就是欲望的延伸,对剑的关系就是欲望之间的互动。

而最终对俞的妥协,其实就是李身为道对儒文化的妥协,是仁的胜利。

李放不下对俞的感情,也放不下对师门恩怨的执着,李交了剑只是形式上的妥协,好似戒烟者说一天只抽一根一样,只是自欺欺人。

所以,遇见玉娇珑,李立刻反悔了,因为玉自学武当武功,并且能领会武当心法,是道的种,李看到了希望,这种希望有对得道的追求,有对师门恩情的圆满,而玉所表现的懵憧也是李所羡慕的,事实上,李所追求的,就是玉所表现的,所谓得道的,自然的理想。

开篇李的对话,就已经揭示了这个主题:“没有时间空间…一切没有意义…似乎更深的…我需要想想…”他知道那不是他要的得道,他不知道那是什么,他迷失了,所以他“出关”来找“答案”,而他下意识抓住的那根救命稻草,其实就是他的答案,他又不愿意承认,这个答案颠覆了他一整个世界观和人生观,他一生甚至于他师父一生付出,他负担不了,所以他拒绝承认,随着剧情的递进,他逐渐的预见自己的结局,他积压多年的隐忍习惯渐渐被即将破土而出的东西所打碎,所以他对俞的语言愈来愈大胆,愈来愈真诚。

有段对话,他说:我们能摸到的东西,没有永远,师父(注意不是师傅,这个父其实就是李一直背负的东西)一直说,把手握紧,里面什么也没有,把手松开,你就拥有一切。

我们儒家的老妹儿,俞美人对李幕白这种文艺病很无奈,只能回复:这世上不是所有事情都是虚幻(形而上)的,你握住我的手,能感到真实吗?

李说:……我不知道,我现在只想跟你一起,这么坐着,就能感受到一种宁静。

可以想象,俞大姐想捶死李幕白的心情了,看懂这一层,也就明白后面奶妈子给俞上药,说李幕白肯定能杀玉娇珑,俞大姐那一脸不相信的表情了。

所以再联系最后一段李幕白跟俞的对话,其实就是一个不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形神具灭的结局。

李说:…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俞说:…炼神还虚,去圆满一生追求…李说:…我已经浪费一生,不想浪费了,最后一口气用来爱你…这个结局其实非常讽刺,作为理想主义者出现的李幕白面对理想变节了,而务实的儒家代表俞大姐却面对生死大恐怖时却鼓励李幕白去追求理想,在面对“牺牲”的内核的把握上,儒家比道家做的更踏实,更笃信。

所以从这里看,其实可以看出来这是曾子一派的学问。

而李幕白最终对儒家的妥协,对爱的妥协,其实对于俞大姐来说,却合了儒的道,即仁道,人与人之道。

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来,这部影片中,传达的两种意识形态的争执。

而这种不绝对的,人的身上表现出来,人才显得如此复杂。

现代人总爱在形式上追求极端,尤其是环境主义者(马氏)引导下的新中国,对于批判的过度应用,至使意识之间的对抗比例压倒了融合,所以在李安的这部影片中,是可以看出来其作为传统中国人,所倡导的“和”的声音。

李安的浪漫在于,其虽然给予了所有人深刻的复杂的东西,却自然保留了对于美好的想象,罗小虎和玉娇珑,他们的情欲如此激烈,在镜头上,李安给他们肉体和呻吟,懂古典主义都懂。

在世界观上,李安给他们同样的朴素的价值偏爱,只不过一个是消极的一个是积极的,罗小虎要回到新疆,回到驱马黄沙的戈壁,在形式中追求天人合一,而玉娇珑则要进入江湖,在酒馆中念“我是潇洒人间一剑仙”,追求意志上形而上的绝对自由。

这里也是玉娇珑之所以愿意拜俞作大姐,也是俞作为儒家形象的“入”世态度所赐,对“入”的肯定,毕竟还是浅层的,因此当俞安抚她情绪时试图为她套上鞍辔,才会激发她的愤怒失控,引爆整部影片最大的情绪炸弹,直接造成了李幕白的死亡。

所以这也可以看出来,是儒家文化对道家思想控制势必激发的反弹,李安作为知识分子,对命运概念的解读的意思,其实也蕴含其中:一切的偶然都是必然。

李安对道家文化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所以他安排李幕白去追逐玉娇珑,在竹海的打斗中,李幕白给玉娇珑展示了更纯粹的技巧,更成熟的情绪,这里有形意之争的意思,这种浩瀚和高深才吸引玉娇珑停下来,跟他对峙,而李以指作剑清触玉娇珑眉心的意义,又有了外力的强行的(治标不治本)的意思了,所以玉娇珑反悔了,因为他认识到这种形式斗争并不能解决问题本质,这里映射了李幕白闭关失败其实还是对道的解读出了问题,对形式太过看中,导致无法超然。

这个情节在心理上这可以呼应李幕白后面救玉的剧情,李安在镜头上,对其添加了非常暧昧的性意味的解读,使这个原本枯燥的互动增加了更多层隐喻和娱乐性,表面上是玉面狐狸为报仇,其实是杀爱徒。

深层次是李幕白和玉娇珑的自恋情绪的爆发,更深层是两个人一瞬间合道的意义,也正因为这个瞬间的结合,玉和李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即使玉的结局和李的结局是一样的,他们在肉体上都消灭了,但是他们的死亡意义却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极端。

李安对动作的设计上,对服装的设计上,都极其用心,杨紫琼儒家代表,宽衣大袖,隐藏形体,极重规矩,招式大开大合,以力破巧,她说极擅双刀不假,攻守兼备。

可是被玉娇珑激怒后,换双手剑击败玉娇珑,怒败玉娇珑。

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儒家的克己意思中指出的情绪被压抑后爆发的破坏性。

剑其实就是欲望的延伸,甚至于有性的隐喻,所以李安这部电影中,情欲是极其激烈的,因为最核心的对打都是用剑进行的,这也是为何俞大姐在看到玉娇珑抚摸兵锋如此愤怒的斥责她的原因,这相当于一个小三当着老婆的面摸老公的私处挑衅,这种源自伦理的失控,能引发毁灭性的后果。

这也是李安厉害的原因,这部影片在文化道德展示这个层面,是拍给西方人看的,是真正的文化输出。

所以李安很务实,可以看出正统儒家门徒的意思。

他最后给予玉娇珑的结局,亦是对西方人最关注的,对于理想问题的一个交待:玉娇珑跳崖前,她最后问罗小虎,许一个愿,罗小虎说,一起回新疆,随后玉娇珑一跃而上,投怀云海,结局画面,玉娇珑逆光而飞,没有上升和下坠的辅助判断,算是隐晦的表达了道家:「与光同尘」的意思了。

这种理想交待,没有道与儒高低之分,门派之见,玉娇珑的死成全了所有人,创造了一个更高意识上的,圆满的结局。

谁说看电影学不到东西的?

你看,有一种男人爱玉娇珑,单纯自然,性感尤物,有个性还是个小机灵鬼,被踢一脚趴在地上,屁股上的肉都能弹两下。

有一种男人,喜欢老婆作那俞大姐,端庄淑雅,落落大方,任劳任怨,最重要的是永远一幅随时为男人牺牲的模样。

所以我们可以依据这个人对角色的态度,投射出…许多不容易见到的东西。

而我,我就选玉夫人。

 8 ) 江湖

00年我大一,看《卧虎藏龙》的时候也上骆玉明的文学史课。

彼时他似乎刚再婚,跟我们说他大女儿找了个韩国男朋友。

然后又口沫四溅地宣扬“舒展的生命”,举的例子似乎是三言二拍里的翠莲?

年代久远忘记了。

总之“舒展的生命”几个字是记下了。

所以当时看到玉娇龙,顿觉她是这几个字的最好注解,马上就很喜欢。

我第一次看到章子怡,是高中时学校在大礼堂自己放《我的父亲母亲》,也不知从哪里弄来的。

当时她当然不走狠女路线,是傻女,笑得纯情,可是无印象,反而对男主角印象深刻。

后来每次在电视上看到重播《卧虎藏龙》,总会认真看,看完娇龙和小虎在大漠那一段,就心满意足地换频道。

好多人诟病张震的口音,我从没觉得有问题。

后来看书,特别留意他们相遇的那一段。

王度庐当然不会那么写。

娇龙趁乱逃走,是第一次试自己的功夫。

下来劫官兵的马贼里,并没有小虎,当时他受了伤,躺在山寨里。

书里描写他留着大胡子,不梳头不换衣,找了两个妇人唱梆子——原书写清代京城风俗顶不错,可是梆子这种东西入了电影就傻了。

后来娇龙逃跑,晕倒在路上,小虎扮作官兵去救她,莫名其妙两个人就看对眼了,当然也仅限于纯洁的拥抱,但这就是许了终身的意思。

书中娇龙自号“意云轩主人”,“忆”的当然是“半天云”;又有猫一支名“雪虎”,当然也就是“小虎”。

王度庐当年似乎也写言情小说,所以走的是平实路线。

譬如娇龙一心要小虎得个功名,好来迎娶。

小虎三番五次来找她,她气多过喜,完全是求上进的少奶奶心思。

小虎为人软弱多情,爱看女人,也流连烟花柳巷。

他靠贩马赚了大钱,却总捐不到官——看来这肯定不是晚清时期。

娇龙嫁鲁君佩的时候也想,倘若他不是生得那样难看,也就嫁了。

她似乎是贪恋小虎的肉体美多一些,也或者是因为实在见不到什么登样的男人。

一直到最后,小虎用江湖方法把她从鲁君佩的威胁下解救出来,她才说:今日我才知道你那样多情。

好像从前是不知道似的,或者知道也不在乎。

其实她离不得官小姐的生活,又想活得痛快潇洒,处处为难的是不能两全其美,是贪心。

最后她的死,没有电影中那般飘然潇洒,是打着进香的名义去跳崖的。

那个进香描绘得很有趣,尤其是刘泰保和他媳妇那段,像《儿女英雄传》,特有一种北方趣味。

所以翻过头来觉得电影中那段是好看的。

譬如两人在沙漠中缠斗,在地上滚来滚去,灰头土脸,打到后来一点样子都没有了,也没有美感,但隐喻的那种男女间的关系真惨烈。

加了性,当然是计算,可至少他们坦荡荡地面对肉体关系。

她也没有让小虎去求功名来娶她,譬如一段梦,过去也只能过去。

江湖是个梦,她没想过能按自己的意志活在梦里。

梦终究要醒,要回去的。

碧眼狐狸在书中很安心于洗洗缝缝,怕出去了给仇家认出来可不得了。

电影里她成天用江湖梦引诱玉娇龙,大概觉得处处受束缚的官小姐最吃这一套。

可娇龙不傻,心虽向往之,还是分得清轻重。

到后来形势逼迫,她真的出来了,也不是要找小虎,便痛痛快快玩一回。

跳崖是求自由的不圆满,无关感情。

跳下去时候的姿态很舒展。

03年的时候听过桑梓兰一个关于王度庐言情小说的报告,我们在台下说:她真好看!

一下子也四年了。

 9 ) 玉娇龙为什么要死

因为她走投无路。

玉娇龙这个女孩子,从骨子里就是侵略如火的,面对外界的所有事件,她唯一会的应对方式就是,打败他们。

所以你会看到她一直在打架,罗小虎抢了她的梳子,她打;俞秀莲几次找她要青冥剑,她打;李慕白要收她为徒,她也是打;更别提我最喜欢的一场打戏:江湖人来找她的茬,她一个人打十几个,从楼里打到楼外,身姿飘逸极了,潇洒极了。

在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卡伦霍尼的理论里面,人在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感知到外界的威胁,会发展出亲近人、对抗人、回避人这三种方式来应对,并且以他主要倾向的方式为核心来发展自己的人格。

其中对抗人倾向的人,会认为世界是遵循强者逻辑的丛林,所有人都不怀好意,我只要打败所有人,我就是安全的。

明知打不过也要打,绝不认输,这是玉娇龙应对世界的方式。

所以只有对李慕白这个她打不赢的对手,她生出了复杂的感情,也许有一点仰慕,有一点信任,有一点不服气,还有一点动心。

但她是绝对不会屈服的,约好了三招被抢走青冥剑就拜师,结果一招就被打败,她哪怕耍赖不认也不屈服。

虽然她在中了迷香的时候会无意识地问出“你要剑还是要我?

”这种问题,但潜意识里,她也还是要争一争。

和谁争呢?

和一把剑有什么好争的?

青冥剑,对李慕白、俞秀莲,以及江湖上的所有人来说,象征着武当正道,中正平和,是主持公道的止杀之剑。

这把剑代表着李慕白在江湖上的名声地位,甚至是对武当派和整个江湖的责任,以及李俞二人相携归隐的约定。

李慕白和俞秀莲要剑,是要守住这把剑代表的一切。

青冥剑就是李慕白的屠龙刀,武林至尊,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但是对于玉娇龙,这把剑上寄托的所有东西,都是束缚住她的世间规矩的一部分,选了剑,就等于否定了她的叛逆和所有挣扎。

其实青冥剑更适合玉娇龙,在她手上,这就是一把利剑而已,峙之可以横行江湖,就像倚天剑,谁与争锋。

剑就是剑,是杀器,意义都是人强加给它的。

她就像这把剑一样简单纯粹,横冲直撞。

她也有情。

和罗小虎之间原始的生命力碰撞的激情,和俞秀莲之间一依赖一包容的姐妹柔情,对李慕白的慈爱又抵触又渴望的复杂心绪,还有和碧眼狐狸之间的情同母女 。

但这些都敌不过她的本能——她要打破官家小姐既定的命运,去拓展自己的世界,跌跌撞撞也要走自己的路。

可是每条路都是死路。

在新疆她想自由自在地和罗小虎厮混,被说成了负累;碧眼狐狸要带她走,她却发现师母是杀人不眨眼的匪徒;闯荡江湖,结果江湖既不浪漫,还要花钱;投奔俞秀莲,这个”姐姐“却也要带她回北京;李慕白三番四次主动要收她为徒,但一出口全是道德教训。

而每段情,最终也都落了空。

碧眼狐狸是个极端自私的人,试想一个八岁的孩子是如何得知,说出心决会伤到师娘的自尊心?

那一定是有明确的征兆。

碧眼狐狸虽然在意玉娇龙对她隐瞒,但恐怕真说出来,碧眼狐狸又会反过来嫉妒玉娇龙比自己更强吧。

这种人实在不少见。

玉娇龙拼着暴露身份从李慕白剑下救她一命,最终却被当成诱饵做成了死局,狠毒凉薄的碧眼狐狸,骗她时说的竟是”从此我们是彼此唯一的亲人。

俞秀莲,是个把三从四德内化成了生存原则的女人。

她武功路子刚强,性格也刚强,可处事手段却是婉转柔和,时时顾虑着官场规矩、家族规矩,还有女人的规矩。

她的刚强,是背靠道德大山的踏实自信,是守节寡妇劝年轻姑娘”女人一辈子终究要嫁人“的骄傲,是从周围人那种”你熬的够了,足够追求幸福去了“的态度中获得的安心。

也正是这种对规矩的认同,让她错过一生的幸福。

在和玉娇龙吵架时,俞秀莲不经意带出一句”你除了蔑视我,你拿什么来报答?

“俞秀莲为玉娇龙的着想,全是为了她的名节,她的孝道,她父亲的名声和仕途,却一次也没问过她自己想要什么。

她为什么会觉出玉娇龙蔑视她?

不报答?

因为玉娇龙所有的行动,都不拿这一套价值当回事啊。

徐皓峰老师曾经在影评里写,他认为李慕白是为了找女人双修,以便得道,才下的山。

他先找了俞秀莲,又看上了更年轻美貌的玉娇龙,最后对俞秀莲说“我爱你”,是在骗她。

我倒觉得徐老师又犯了老毛病,太想用自己的儒道理念解释这一切了,中国古典式的文人总喜欢把得道或是平天下作为最高目标,男性做出的一切行动想当然都是为此服务的,女人必须只能当个工具。

可卧虎藏龙的主角不是李慕白,是玉娇龙,因为她是唯一具有弧光的人物,唯一在故事中有人格发展的一个。

我想李慕白是个比徐老师想得单纯得多的人物,他修道遇到阻碍,是悟到了自己放不下和俞秀莲的一段情,所以他要去和师父道歉。

他对俞秀莲说的“握住手空空如也,张开手得到全世界”,不是渣男的毒鸡汤,而是他的了悟:追求得道,谨守礼教,得到的只是寂灭,放开胸怀,接受自己的情,才是师法自然。

他全片的终极目的,是了断江湖事,归隐于儿女情长,为此,他必须完成自己的责任,报师仇,收徒弟,顺便拯救一个可能走歪路的好苗子。

如果他的终极目标是双修得道,俞秀莲只是一个可以用完就丢的炉鼎的话,李慕白何至于要去给师父扫墓道歉呢?

他那个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和碧眼狐狸双修了的师父,应该赞赏他的志气才对啊。

但是对李慕白的慈爱教导,玉娇龙是什么态度呢?

听到李慕白安排罗小虎去了武当山,她突然暴怒,指责俞秀莲“你们都是一起的,给我下套儿!

”最后在迷药效果下见到李慕白,她的“要剑还是要我”,何尝不带着反抗的挑衅意味。

李慕白将死,玉娇龙突然变得十分顺从,是因为李慕白死于帮她挡了毒针,那毒针是碧眼狐狸为杀她而发的。

她终于明白了谁才是真的对她好。

哪怕那好是她之前十分抗拒的。

而且她也终于明白,所有的情都从此破灭了,所有的路都走到了尽头。

玉娇龙的反抗都失效了。

她曾经以为所有人都要用礼教或感情来绑住她,把她送回那些规矩中、正道上去,所以她不服,她要打败他们。

可真相是大家都只是命运的玩物,每个人的愿望撞碎在了一起。

等等。

我知道你想问。

还有一个罗小虎啊,他要带玉娇龙回新疆,从此自由自在的啊。

可对玉娇龙来说,那不是胜利,那是逃避。

还记得开头说的三种人格倾向吗?

罗小虎就是回避倾向的人。

这样的人,会远离人群,沉浸在自己的天地,尽量不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小时候,罗小虎追着星星,离开了家和村子,开始在戈壁上流浪;长大成了悍匪半天云,他游离正常社会之余,和自己的兄弟们也不住在一起;玉娇龙父亲的军队找来,他说这给他造成了麻烦,要玉娇龙回家;他说要出人头地,明媒正娶她,最终却因为到处被认出来,就放弃了目标,来找她私奔;抢婚不成,李慕白说让他去武当山,他就真乖乖去了。

从他说要私奔的那一刻起,玉娇龙就对他失了望。

这样的罗小虎,即使在武当山等到了他的小龙,又有什么用呢?

即使他们彼此相爱,也敌不过本能。

所以最后那一幕才会仿佛一记重拳,轰在我的心脏上。

因为玉娇龙说,小虎,许个愿吧。

罗小虎说,一起回新疆。

他知道玉娇龙要跳下去了,像那个传说。

而人最大的悲剧,就是明了自己命运之后的,无可奈何。

开了个公众号写影评:immature_star 欢迎来玩

 10 )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我少时习武,顶着烈日,马步一扎就是一个上午,那时我打从心里痛恨自己,痛恨老师。

若我不是这么个朝三暮四的性子,若我不是在国画书法兴趣班时多看了室外一眼帅气的打着拳的小伙伴,我现在根本不用在这扎什么见鬼的马步,而我的保姆也不用帮我画国画作业交差,真是可恶。

后来我的保姆成为了一个室内设计师。

现在我时常会想起那样的日光下,我怀着一个武侠梦,一边想象自己成为了飞檐走壁的大侠,快意恩仇,策马江湖道,一边咬牙扎着那似乎无穷无尽的马步,对着墙壁“喝!

”、“哈!

”、 “喝!

”、“哈!

”了半月,教练常摇头皱眉看我。

练得久了,渐渐把我不多的耐性消耗,回家与父母抱怨,父母与教练聊起,教练对父母说,这个丫头心性不定,锋芒毕露,虽有天赋,惜思绪纷杂,做事喜半途而废,我若不磨她一磨,大器难成。

相似的话成年后亦听人向我提起过,说我嘴唇厚,心不静,此生或耽于情爱不可自拔,心思波折,百转千回。

我心笑,无非一个情字,我们江湖儿女,聚散离合,不过尘缘而已,有什么想不开的。

你知道,人生总有一些一语成谶的时刻。

习武一事,自从十岁拿了奖后,再没有继续,书法国画、钢琴舞蹈、象棋古筝,习了皮毛,自以为窥得大道,也一一半途而废了,前几日重新提起毛笔,边写边叹,李慕白说的真是好,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那年我15岁,第一次看卧虎藏龙,只记得竹林真是美,宏村真是人间仙境,这岂非正是书中隐世高手栖居之地吗?

长大一定要去一次。

成年后,又间断反复看了好几遍卧虎藏龙,今天这是第八遍了,我对这部电影的热爱可想而知。

第一遍,我爱它若有似无郁郁葱葱的竹林幻境,江南烟雨。

第二遍,我爱它恢弘大气的帝都京城。

第三遍,我爱它跳跃灵动飘飘欲仙的清亮笛声。

第四遍,我爱它力道浑厚轻重缓急的古朴鼓点。

第五遍,我爱它飞檐走壁超凡脱俗的飘逸剑气。

第六遍,我爱它漫天黄沙的苍茫大漠滚滚红尘。

第七遍,我爱它若有还无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文人侠客浪漫风流。

第八遍,我似乎看到了我自己。

我是耽于情爱的少年心性亦正亦邪玉娇龙,我是压抑克制的中国文人李慕白,我是寡言少语情深一往的俞秀莲。

我心底有着最复杂的隐秘欲望,不可与他人言说。

因此李慕白声声字字冠冕堂皇的说,“拜师”,“我要你拜师”。

看他望向玉娇龙的眼神,无一不是对她年轻而自由心灵的向往。

越是重重枷锁,欲望越是浓烈而深厚。

而自由是什么?

只有道家能给我们答案——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冲者,虚无也。

道体玄妙,生化万物,无穷无尽,永不止息。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守中者,持守虚静也。

什么是虚,什么是静,李安借着李慕白提出了一个疑问,李慕白说,我一度进入了一种很深的寂静,我的周围只有光,时间、空间都不存在了。

我并没有得道的喜悦,相反的,却被一种寂灭的悲哀环绕,这悲哀超过了我能承受的极限。

为了寻找一个答案,李慕白下山去见了俞秀莲。

为了多年的承诺,为了伦理道德,为了我们太多克制沉重而找不到出口的如天高海深的情感,再深厚浓烈,也只能举重若轻的道一句,慕白兄,好久不见。

好一句好久不见,中国文人几千年来纷纷地情欲,能说出口的也只是一句好久不见。

俞秀莲也真是一个苦闷的女人。

所以他们坐在风动的竹林中时,李慕白对她说,我们能触摸的东西,没有永远,把手松开,你拥有的是一切。

俞秀莲答他,这世间,不是每一件事都是虚幻的。

你握着我的手,难道感觉不到它的真实存在吗?

在这个时刻,李慕白终于面对自己最深处的感情,“我想跟你在一起,就像这样坐着,反而能感受到一种平静。

”欠了多少年的我想跟你在一起。

然而这样的平静,由玉娇龙开始,那是李慕白真正的劫数,由此踏入了一个未知的境界,乃至于最后舍命相救,也是完成了对自己的终极救赎。

“我本是,潇洒人间一剑仙,青冥宝剑胜龙泉,任凭李俞江南鹤,都要低头求我怜!

”在章子怡年轻的脸庞上,透着一股狠狠的婊子劲儿。

那是一颗深居闺中压抑许久如猛虎出闸如娇龙纵天无拘无束的理想主义心灵,飞翔在竹林山谷间,飞翔在瀑布溪流中,飞翔在客栈鸡飞狗跳里。

她有着最真实而简洁的激情,那是跳脱一切世俗之外的,最深刻的浪漫。

是我们唯一的正道。

前进是茫茫大漠,后退是虚无幻境,在云雾缭绕的仙山之顶,惟有纵身一跃。

跳入那滚滚红尘。

================================================十三年了,总算给自己最爱的武侠电影一个交代。

《卧虎藏龙》短评

觉得只是部普通的武侠片,不知道怎么拿的最佳外语片。

5分钟前
  • Vamei
  • 还行

一招一式,山水间,我们所追寻的那个江湖,终归是一场梦。水墨画般的风景,配合大气的配乐,浑厚的文化积淀缓慢的舒卷开来,远离了快意恩仇,刀光剑影背后都是隐忍厚重。多年从未开口的爱,纵身一跃到底是一个人。越是不争越是身不由己,哀过于此。

9分钟前
  • 后自愈
  • 推荐

开玩笑呢吧 这就是个言情片 还不是好的那种

11分钟前
  • 飘飘然
  • 较差

Shit..I've watched this piece of shit 4 times..just for class though.

16分钟前
  • Anni P
  • 较差

台词真糟糕 你看李安那个闷骚劲吧 什么狗屁握在手上的什么哲理 不就是两个都想上么? 死之前还得端着自己的那一套 难怪你得不了道 李安用的也还是自己一直的老套路

18分钟前
  • 我哪知道
  • 较差

李安这部片让中国武侠自李小龙时代后又上了一个国际高度,不过我总不喜欢,我喜欢的还是过去香港片里的武侠。这片里太多东西都国际化了,已经不是传统的江湖。就像李安本人就很国际一样,所以得到的一切奖项,也都跟中国是有距离的。

19分钟前
  • 小灰烬
  • 还行

王家卫的江湖是一板一眼的,侯孝贤的江湖犹抱琵琶半遮半露,李安的江湖讲的是意境。每个男孩在小时候都想成为“李慕白”,但到最后都会长成梁朝伟扮演的“叶问”。

20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各种奇怪的口音 奇怪的剧情 奇怪的人物 总之是相当的难看 都不知道当年是怎么忍着看完的。。。

23分钟前
  • 沙漏之瞳
  • 较差

重新看感觉完全不同,小时候觉得难看死了,其实是好片子= =||| 美术和八爷的武指都棒死了,就是那个拼命捣腾腿的轻功太雷人orz;发哥和琼姐吃了国语的亏,张震太嗲。玉娇龙非常有气场,性格像条小毒蛇,打起来身姿也好看。但就像王家卫拍了东邪西毒也是爱情片,李安拍得再好也还是哲学片。

26分钟前
  • 春三十
  • 推荐

非常文艺的武侠片,当年的章子怡虽然还带着稚气但已经非常惊艳了,那片竹海印象深刻。

31分钟前
  • 偏要勉强
  • 推荐

真尼玛满满的槽点,一把梳子引发的恋情,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女二号,一口港台腔的新疆淫=。=这片子真的好看么……可惜小龙是直的QAQ

35分钟前
  • Plmokn
  • 还行

一种被阉了一样的感觉。看短评,原来无力是它最大的力。有机会再看一遍吧。但联系到其他,如果在最后做出力度感,没准还真刺激人去做那种事情,这其实是比较低俗的吧。"无力交给我,力度交给在座的各位了"这样。人和世界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样的电影,这是玄学。

39分钟前
  • 静坐心思
  • 较差

确实。。不知道看点在哪里。。风格清淡从容是好事,但是你的威亚也吊得太假了吧拜托!

42分钟前
  • Enid
  • 还行

这么多狗血的桥段,我还以为是我原来看不懂给三星呢....

47分钟前
  • 老子的人
  • 还行

当年老外能看懂剧情也实属惊奇。电影是好电影,就是结尾牵强。以玉娇龙的自私与自我,十个李慕白死了她也不可能跳崖。我觉得她更像是逃避尘世,玩了个假自杀。罗小虎于她早就是厌倦的炮友,他们之间没有爱情。李慕白在武艺上打败了她,但是年龄差太大了。她读不懂李慕白的隐忍和矫情。少女心对大叔的好奇与恋慕达不到殉情的程度。至于俞秀莲,最可怜。李慕白最后说的“我一直深爱着你”就是渣男语录,他浪费了俞秀莲的一生,反而对青春迷人的玉娇龙心猿意马。俞秀莲居然还信他。哎……女人啊女人……

49分钟前
  • 梨涡小篆
  • 还行

得了吧,名气大于内容。始终看不到章子怡的演技。情节拖沓懒散,武打远差于徐克,意境不如王家卫,搞什么?什么武侠?李安拍电影永远是一个气质,套到武侠套民国,再套美国大草原。配乐好,多给一星。

50分钟前
  • June
  • 还行

总觉得这样的对白很可笑。镜头真的很棒。中华武魂是什么?

52分钟前
  • 小葡萄
  • 还行

恕我直言,除了周润发和杨紫琼是我的挚爱之外,我真的找不到什么比较好的点给多点星了

54分钟前
  • 太公望
  • 较差

小虎啊小虎,没文化的男孩子是抓不住女孩子的心的。秀莲啊秀莲,他终究还是爱少女。一共看了三次这部电影,小时候不太懂,就觉得普通话听着都很难听,后来每次看完都更感动一点,最喜欢结局的节奏,忽然却又似乎早有预料地结束了。“一起回新疆”话音还没落玉娇龙就飘走了。俞秀莲和李慕白都是礼教和性压抑的牺牲品,他们付出了所有,想换玉娇龙一个他们错过的人生。但是玉娇龙想要的自由,首先要付出毁灭。

59分钟前
  • 红豆♥
  • 力荐

很质朴的武侠片,既没有很“武”,也没有很“侠”,只有“中式江湖气”。很有李安早年那些讲中西文化冲突的风格,文化是中式的表现形式是西式的,尤其是玉蛟龙这种极具叛逆精神的少女一定是对西方观众口味的。相对于本片来说,我还是更喜欢徐老怪的“武侠”,徐克的武侠片才更符合中华文化对武林江湖的

60分钟前
  • 瓦达西瓦又又又桑只爱这巧克力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