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回荡在空山绿植之中的一声声“玉子”让我迷惑之时,我便知道自己真的已经成为了大人。
曾经以为年龄不重要,经历不重要,心态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成年人无论怎么着校服,再怎么梳着春丽头,也掩盖不住眼睛里面射出的世故和成熟。
如果只是形式化的观看这部电影,不要深入的去思考,那么这就是一部简单的辩证情感和理智的故事。
感情上面,和美子一起长大的玉子,虽然不过是人们为了获得金钱交易的筹码,但是对于美子来说,它已经成为了自己的家人,更多的人看到的不过是餐桌上让人垂涎的美味,为了它而打感情牌就好像是小孩子哭着闹着要洋娃娃,在成人的世界,洋娃娃并没有被赋予任何意义,他们可以随时把它扔掉,重买新的,但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个洋娃娃可能是一种心灵寄托,亦或者有更加特别而深刻的含义。
甚至,我们可以说这部电影不过就是提倡保护动物而已,可是竟然还有人调侃的说着自己是植物保护者。
动物世界里面,那些捕猎者还不是照样又撕又咬,而我觉着电影之中更多想要表达的是适度食用,顺应天命。
给任何生物一个喘息的机会,不要赶鸭子上架,更不要赶尽杀绝。
早些时候《狼图腾》这部电影就很好的表达了这样的中心思想,人和狼共同生活在一片土地之中,他们共享资源,但却相安无事,只要遵守约定俗成的规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实可以过得非常自在。
只是,总有因为私欲而喜欢破坏规则的人,因此,他们也会得到相应的惩罚。
当然,《玉子》这部电影,最后的结局还是导演一贯的半开放式结尾,给我们留下了思考的余地,到底是任由发展,还是悬崖勒马,只能靠个人的悟性了。
当然,我们可以深入的去观看这部电影,这多像一群成年人,他们为了让孩子乖,给孩子一只小狗,最后,小狗可以让他们赚钱,于是他们杀了小狗,却让孩子面对现实,被驯化的孩子长大了继续着父母辈做过的事情,没有被驯化的孩子躲进深山老林也不知未来何如。
可是,我还是不推荐这部电影,因为毕竟这都是看完电影之后我自己的感悟,或者是因为自己是个太容易感性的人,联想能力过于强烈,所以有了这么多的感悟。
其实在看电影的时候感受非常一般,甚至有些地方让人感觉是在拼拼凑凑拼成了一部电影,不够用心,甚至有种小题大做的感觉。
暂且不说演员的演技怎么样,但是有种再演喜剧却用了一群惯演悲剧的演员,让整部电影不伦不类。
总之是不推荐,相较于这个导演指导的《寄生虫》,成熟度太低。
看拯救大兵瑞恩时候,很多讨论集中在牺牲这么多人救一个人是不是值得。
看拯救大猪玉子,有发现很多讨论关于为什么只救这头猪,不救别的猪。
以及引申到狗到底可不可以吃,肉可不可以吃,爱动物和爱吃肉有没有冲突。
可见,人吃饱了之后,真的是很烦人的。
电影还行,反正猪救回来了,还弄了个小的。
有了猪就有家了。
他们干嘛非得管河马叫猪呢?
导演想表达的太多,导致看完后难以消化。
电影最大的核心,也是人类的一个矛盾点,我们烹饪(“虐待”)各种鸡鸭羊猪,曾想过他们的感受么?
两种看法,一:这都是它们的命。
二:他们是自由的,不该被吃。
我觉得,它们虽可怜,但却是人类的必需品,要么吃不管它们的屁感受,要么当一个纯粹的素食主义者。
其次,导演想讽刺的,就是当今社会的原则,只要你有一只24k纯金猪,你就能拥有一只超级猪,只要你有钱,有钱,有钱,你就能换来你想要的一切。
还有,超级猪,好丑,而且也不萌。。。。
(下文有剧透)剧中印象深刻的台词:“Learn Enlish, it will open your eyes.”学英语会打开你的视野。
小女孩纯真炙热的感情,打动了我。
你有没有这样的一个朋友,跨越千山万水,不畏艰难险阻,来救你?
”Before you meet the talent, you have to meet the suits.“在见到明星之前,你需要见管理层。
(Suits refers to the boring corporate figure. Suits指的是无聊的大公司管理层。
)我都没看出来剧中的动物专家是Jake Gyllenhaal这个帅哥。
相比之下,不愿意牺牲形象的小鲜肉们,难怪会被观众嫌弃演技差。
“If it's cheap enough, they will eat it.”如果够便宜,人们就会吃。
Tilda Swinton一人分饰两角Lucy和Nancy,气场完全不同,神一样的演技啊。
Lucy要卖给消费者一个美好的谎言,而Nancy不屑于粉饰事实,一句“如果够便宜,人们就会吃“。
想想很悲哀,购买力决定了你吃什么。
即使你知道了真相又怎么样呢?
健康有机食物更贵,消费得起的还是那些有钱人,底层民众还是吃快餐食品,慢慢发胖生病。
最后Nancy信守承诺,当小女孩付了金猪后,还让护送小女孩和Super Pig安全回去。
所以付钱的都是顾客,顾客至上吗?
倒也是一种契约精神。
Tilda因为《神奇博士》中饰演了在漫画中本是亚洲形象的角色而饱受非议,但这只能说是导演和制片的问题。
包容和多样性任重道远。
“Translation is sacred.”翻译是神圣的。
在环保主义者里,有宁可自己挨饿也不吃一颗小番茄的,有严格奉行教条的,也有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
喜欢这样不脸谱化的塑造形象。
人性是复杂的。
妄图塑造高大全或完全恶的形象,往往打动不了人。
但为了一个你觉得高尚的目的,道路上你愿意做多少违背自己信仰的事情?
为了千千万,是否给了你伤害这一个的权力?
一个和千千万,是否像金钱一样可以去比较价值?
ALF的韩国小哥是《行尸走肉》里的Glenn。
小女孩快速从工厂奔跑寻找Mija的时候,镜头流畅地展示了生猪加工过程。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完后不适?
如果你喜欢香肠,不要去了解它的制作过程。
最戳心的是,Mija得救了,可还有千千万万她的同伴命运没有改变。
看完后或有不忍,但明天猪肉还是照吃不误。
人,只有解决了自己的温饱问题,才有精力去怜悯别人。
导演最后还是给了一个温情而充满希望的结尾。
《玉子》披着动物保护的外衣,却演了一出资本的黑色寓言。
美子用爷爷送的金猪赎回玉子,看似温情,实则是导演奉俊昊对现实最辛辣的嘲讽——在利益至上的世界里,纯真只能用金钱标价。
电影前半段,玉子被塑造成兼具灵性与可爱的“超级猪”,与美子的山林情谊宛如童话。
但后半段急转直下,动物保护组织成了暴力“劫匪”,资本家分裂成双面总裁,连拯救行动也沦为一场闹剧。
当美子掏出金猪“买”回玉子时,所有矛盾被轻巧化解,仿佛在说:资本的规则下,连反抗都需贴上价签。
而那些困在工厂的“普通猪”,连被赎买的资格都没有。
奉俊昊的野心在于揭露伪善:环保口号是生意,动保激情是表演,连观众的眼泪也不过是消费主义的一环。
可惜,过于讨巧的结局削弱了批判的力度——当金猪咬出牙印的那一刻,电影自己也跌入了试图讽刺的资本逻辑中。
完全被豆瓣低估的影片,人与动物的对立面和亲和面,人类作为杂食性动物,不吃肉意味着动物类蛋白质得不到补充,蛋白质的汲取是人类免疫系统的必须。
百万年来人类都吃肉,但是文明让我们人类这个族群有丰富的同情心。
人类是超级猪的造物主,但是人类也要吃肉。
首先感谢人类祖先进化到让我们站在食物链的顶端,让我们的寿命延长,拥有情感和同情心,成为智慧文明。
以下有些许剧透,观后食用更佳。
一个孩子改变不了一个大环境,但是她自己不仅救助了自己的超级猪,而且还让企业降价出手肉制品。
本片其实拥有和解的意义,动物保护主义者团体的的渺小幼稚但坚持,工业肉制品企业不过是想获得商业利益,继续他们的富有生活。
最后动保团体alf继续做着该做的事儿,肉制品企业继续生产便宜的肉,便宜肉能改变穷人的伙食(很容易推论得到)。
过激的动物保护主义不能让人类这一族群得以过得更好,比如没有小白鼠的实验,哪有药物实验成功,延续人类个体的寿命。
本片有没有批判?
有:动保团体alf的爱好名声,不愿意直接放弃玉子回山里。
富二代的乖僻。
过气代言人的报复,商人的刻薄,爷爷的欺骗。
本片有没有辩护?
有:动保团体的坚持(特别要说,本片有彩蛋),富二代的卵生姐姐对妹妹烂摊子的收拾体现了亲情,香烟点香烟代表了亲情的和解。
商人只要钱其实一点都不嗜血。
爷爷的欺骗最后也没有贪任何,得到报酬买了金猪,不过是想小孙女以后做嫁妆。
甚至过气代言人最大的伤害不过是试用肉的程序,配种也是正常。
不过这个反派真的懦弱与阴暗,的确很恶心很恶心,所以他是唯一吞下恶果的反派。
本片反派不像其它类型片反派那样歇斯底里的邪恶,商人可谓原则最清晰的人,开得起价钱,就卖猪给你,还送货,她又不是嗜血的怪物,甚至杀猪的刽子手也是一枪毙猪减少痛苦。
本片不去迎合左派右派,这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
真正的现实主义就是这样,不是过度黑暗,也不是过度明亮,人生何尝不是这样。
《杀人回忆》、《怪物》都让人看着揪心,重度批判,而现实是可以达成和解的,我们有警察,我们中有好人。
这片我给10分,现实得分8.1分。
可能电影的深刻意义我没有理解到,玉子猪的形象到是记忆深刻,感觉一只会撒欢的大猪一直跑来跑去。
最后,美子救出玉子的时候,玉子对于美子来说,就像小王子养育的玫瑰,只是小王子养育的玫瑰与其他玫瑰是不一样的,玉子与其他超级猪也是不一样。
还有里面爷爷说的一句话,大致意思是:我希望你和村子的男孩子多接触,不想你天天和猪玩。
好看的电影,但是看得很矛盾。
为什么鱼肉可以吃,猪肉就不能吃?
因为鱼比较蠢,猪比较聪明吗?
会救人的猪,保护下一代的夫妻猪,强行增加猪的智商,那是故意的啊!
给猪赋予善良的灵魂就能把道理讲正确吗?
还有女老板会不会营销啊。
办什么美猪比赛?
把猪到处送人?
把猪培养得难看一点才对啊,并且把猪描绘成脾气暴躁,容易伤害到养殖户,只能自己公司集中豢养。
最好弄几个害猪伤人,吃小孩的视频放在网上,然后生意不就成了。
大把大把的人想吃美味的猪肉呢,心安理得呢!
我好喜欢山姆超市里的熏香肠,油煎一下配点蒜头简直不要太美味!
什么时候可以看?
怎么看不了?
全是预告片……你们都在哪里看的?
可以说一下么?
很想看看呢哪里可以看呀…………………………………………………………………………………………………………………………………………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哎...看不到哦………………………………………………………………………………………………………………
看电影之前我没怎么看别人的影评,没想到豆瓣上的评价竟是如此平平,更让我惊讶的是,很多针对剧情和人物的批评,言辞之间透露出评论者对于电影的主题似乎知之甚浅。
为了我结尾十分钟飚出的一公升眼泪,打算在这里写一写,我凭什么认为《Okja》是一部应该得五颗星的电影。
电影在豆瓣上的评分远远低于它在国外网站上的评分,我想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电影涉及的主题在国内没有像在欧美的大众文化中那么广泛而深入的被讨论。
好多影评简单的称之为“动物保护”,其实不太准确。
因为这个电影不是讲如何保护栖息地、保护物种多向性,也不仅仅是“动物权益”,而是“动物保护”这个大的话题下面一个具体的现实问题:人要吃肉,而肉不够;那么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手段去获得足够且廉价的肉呢?
说到这里,其实你应该想到了,在国外和这个问题结合最紧密的运动就是素食主义。
换言之,欧美文化里很多人吃素不是为了养生、修身、参禅,而是为了“不伤害动物”。
这些人认为,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去批量化生产肉,这个过程是残忍的,因为被生产出来的动物没有享受过任何生命的乐趣,反而是被人类残忍的结束它们本已经凄惨不已的短暂生命。
如果你看过一部介绍美国批量生产的肉类加工产业如何残忍和不安全的纪录片《Food Inc.》,你就会明白为什么“动物保护”这四个字不足以涵盖《Okja》这部电影的议题。
诚如有些评论里说到的,用一部商业片来讨论这样一个议题是很有风险的,因为这个话题本身就颇具争议性,基本上是正反双方各执一词,不是你指责为我幼稚、无政府主义,就是我谩骂你残忍、没良心、不人道。
然而就像众多类似具有争议性的社会议题一样,“素食主义”其实是一个人类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分工高度细化之后产生的一个道德悖论,没有是非黑白那样的简单两面。
这也就是为什么影片里面的动物保护组织“动物解放阵线”让很多观众不理解:他们为什么看起来那么傻、那么幼稚?
他们的行动是不是没有过脑子?!
事实上,在欧美国家真的有很多类似的动物保护组织存在,电影里出现的"ALF"也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组织,他们最常干的事就是偷偷潜入动物园、试验机构什么的,去解救被困的野生动物。
他们的做法看起来充满正义,其实并不能真的帮助到那些动物,因为对于很多狮子斑马来说,他们已经没有家可回了,栖息地被毁,动物园已经是它们目前最好的归宿。
可是这些动物保护组织的人依然会去“解救”动物,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动物保护”非黑即白,他们只认定他们眼中看到的事实。
换句话说,他们中大多数人都很偏激,也很激进,这也是为什么电影里面的几个蒙面小哥看起来那么逗逼。
自己都要晕倒了,死都不肯吃一口番茄;为了把Miranda公司进行残忍的动物实验的真相公诸于众,不惜违背女主小姑娘的本意,让已经被救出来的Okja再度猪入虎口去受折磨、拍录像。
观众眼里看到的个性矛盾、甚至有些扭曲的ALF头目小哥,在我们眼里可能是“怪怪的哪里不对”,可是在“素食主义”盛行的欧美大众文化里面,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一些偏激而极端的所谓“动物保护”的组织和人的脸上。
也就是说,意淫出来的“好人”只不过是凡人而已,甚至面对“坏人”的暴击毫无还手之力,根本就是“幼稚可笑”。
有人说ALF行动失败后和暴徒街头互殴的段落凌乱无序,看不出用意何在。
我想说,这可悲可叹又可笑的凌乱无序,正是让观众看到在人们意淫出来的黑白分明的社会中的所谓正义象征是有多么的不堪一击,也是让女主小姑娘看到她原本寄予希望的“拯救者”其实根本没用。
电影里面有一个细节,就是当Okja暴走在舞台上发狂般咬住小姑娘的手臂,这时候ALF头目小哥不假思索地捡起一根金属棒冲过来就要打Okja,从他焦急的表情和高喊小姑娘名字的样子,是人都能看出来他是要救小姑娘的“好人”,可是小姑娘却拼尽全力挡住了那根铁棒,眼神里全是让他放过Okja的哀求。
在这一刻,小哥的表情也怔住了,他一时间应该也意识到,自己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自己到底该救哪个?
所以这个隐藏的问题在接下来的混战里得出了答案:他也只是个凡人,还是个谁也救不了的弱鸡。
这是电影里对英雄和拯救者的第一重颠覆。
第二重颠覆在于一心要救Okja的小姑娘。
相对于“无良奸商”和“反叛英雄”,小姑娘的角色更像是我们普通的吃瓜群众:过着自己的日子,吃着河里的鱼和后院的鸡,直到有一天自己家的宠物被夺走了!
从没想过什么“动物保护”、“素食主义”、“动物福利”的小姑娘是凭着天性善良和自己与Okja的生死之交在战斗,她一路追到纽约,就是要把Okja救回家,当ALF小哥跟她讲了一大堆什么无良奸商的动物实验后,她也没有想过什么拯救世界,她只是要带自己的好朋友回家。
可是当事情出乎她的意愿发展下去之后,小姑娘见证了ALF的溃败,这个时候她仍然坚持不懈要去解救Okja。
照理说,故事讲到这个地步,小姑娘应该是被塑造成“英雄”和“拯救者”了吧,可是剧情又把观众耍了。
当他们一行人冲进畜栏和屠宰场,看到眼前数不清的超级猪的时候,我想每个观众都会和小姑娘一样被震惊了吧:我一心想救Okja,以为救了它生活就可以回到从前,可是现在你TM告诉我这些都是怎么回事???
试问,经历过这一遭,小姑娘以后在和Okja玩耍的时候能不会想到那些望不到边的“肉”吗?
不得不承认,从这里开始我的泪腺就不受控制了,特别是他们俩从畜栏中间那条路慢慢走出去的时候,小姑娘的脸上有胜利吗?
有开心吗?
都没有,只有绝望。
电影在这里对英雄和拯救者进行了再一次的颠覆:她也许拼尽全力能救的了Okja,但她能救的了它们中的每一个吗?
其实看到这里我对导演颇有怨恨:就问哪个吃瓜群众看了能不戳心?
特别是戳心了我又能怎样?
我既救不了Okja,也无法停止吃肉。
更别说,我这样的吃瓜群众还不拥有小姑娘他家那种天然有机农场,还天天消费着养殖场生产的鸡鸭鱼肉蛋奶。。。
《Okja》不让观众安心的做那个英雄梦,同时它逼迫人反思,我们为什么救不了那千千万万个Okja。
这就是我在开始提到的影片的议题,如何解决“人要吃肉而肉不够”的问题所涉及的道德悖论。
在试图问答这个悖论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把世界看做了简单的黑白对立,并且想当然的给自己贴上正义的标签。
殊不知,对立的一面根本没人,对立根本不存在,因为这是一场分不出敌我的“混战”。
至于电影里面的反派,蒂尔达女神扮演的无良奸商姐妹花,也是颇具特色的亮点。
妹妹Lucy本身就已经够分裂了,她在处理超级猪冲撞商店的丑闻时将这种分裂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边态度坚决而冰冷的处理丑闻,一边为小姑娘被暴力对待表示忧心,一会儿又兴致勃勃地策划起“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公关大戏。
但是让同一个演员饰演双胞胎姐妹俩就更加强化了这个“奸商”的矛盾形象。
姐姐Nancy比妹妹Lucy更加厉害老道,丝毫没有任何温情的掩饰和做作,看够了Lucy花样作作作的观众一下子看到这个板着脸毫不留情的姐姐,说不定都还有点松口的气的感觉。
可是姐妹俩就是板上钉钉的坏人么?
Nancy在结尾处的话很值得回味:“我们只是努力工作的商人!
” 虽然跟残忍的动物实验比起来,Nancy的辩白似乎苍白无力,但是Nancy接盘的时候对手下说的话可谓振聋发聩了:“没关系,只要价格够便宜,人们都会买的。
” 是不是很讽刺?
让这种无良奸商能够发展壮大的,正是每一个花钱购买的人。
然而在这个生产分工高度细化的后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只是一个小小齿轮,谁也停不了转动,试图停下来的人只能粉身碎骨,那我们面前似乎只有适者生存这一条路可走,要适应的就是“趋利避害”的经济学规律。
为了把这个讽刺效果加到最大值,女主小姑娘救出Okja的方式也是通过“等价交换”。
她用金猪跟Nancy买了“活着的Okja”,因为只有金钱能够打动控制着屠刀的奸商。
一转脸,奸商Nanacy就吩咐手下,安全护送她俩回韩国,确保“我们的顾客获得满意的服务”。
是不是很可笑,什么卧底计划、抢劫计划统统无效,最后救出Okja的是爷爷用积蓄换来的金猪:这个社会只有钱说了算。
看到Okja被救出来,我想大多数观众都没有觉得欢欣雀跃,因为胜利的不是所谓的正义,胜利的不过是金钱。
电影的结尾也颇为耐人寻味,一切仿佛都回到了从前: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世外桃源,甚至还有了一个小小猪,似乎象征着希望。
可是我的眼泪就没有干,因为我怎么也忘不了没被救出来的那千千万万个Okja。
这正是这部电影厉害的地方,它给了观众一个让人开心不起来的happy ending,一个一眼就看得到虚伪的happy ending。
可是这个happy ending,不正是我们对待大多数道德悖论的方式吗?
假装事情已经过去了,继续过着自己的生活就好。
Okja和小姑娘是继续过着自己的生活,Lucy和Nancy奸商姐妹俩呢?
ALF激进小哥呢?
大家都一样吧,继续喊着从前的口号、打着从前的广告、售卖着一样的产品、消费着一样的产品。
一场疯狂的幻想落幕了,可是残酷的现实还在继续。
那个结尾的桃花源之所以刺眼,是因为你我都明白,它根本不存在。
也是狠狠地黑了一把极端环保主义者呢
最后救出了玉子,却还有更多无法救出的玉子,那场戏拍出了二战集中营的即视感,而人类就是纳粹。
奉俊昊从一流直线退化到三流,不是他的话倒可以给及格。几场重头戏都做的意料之外的肤浅无趣(虽然视听观赏性尚可),收尾也收地仓促且不知所措。恍惚间以为自己在看《美人鱼》,充斥着脸谱化的人物与表演。
没拍成《豕球崛起》已经算得奉式对好莱坞的负隅顽抗了。
恍似看了场真人版的宫崎骏。但反了半天资本主义,嘲笑了这么久动物保护主义,最后又落回跟它们一样的逻辑,再加上反转基因,真是连「雪国列车」都不如,宫崎骏的脚脖子都够不到。亮点绝对是全场观众为一只……母猪……被强奸……而难过了一下……这辈子都想不到会有这么一刻哈哈哈哈哈哈哈
重看疯狂加星
小朋友和大动物的友情虽动人,但硬要扯进黑心大财团vs动物保护组织的对立并两边都带着讽刺就有点不着重点。最后屠宰场的悲鸣显得伪善了。
荒诞喜剧,暗指动物保护和转基因食品话题,夸张表演讽刺无良商家,APF的现实与理想还有距离。
看完之后不知道导演想要表达什么,缺少深入的探讨,动保、环保、转基因等等热门话题都有涉及,又都浮于表面。同样的千里寻宠,泰国的《冬荫功》 这样的动作片感觉都比本片要好。
玉子救了美子,美子最后救了玉子。商人,利字当先。
环保主题很难拍,在屠宰这个主题上几乎都是无解的,觉得奉俊昊拍的挺不错。最后玉子的同类把自己的孩子推出来这个泪点真的哭的不行,不得不说奉很会挑高潮点。小姑娘无法救所有的超级猪这个故事设定也很喜欢,印证了环保问题上的无解性。而且当人对其他生物投入了感情,ta就和别的生物不一样了。
像狗一样的猪,大象一般大。
本片以写实主义手法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残酷与罪恶,歌颂了自然与真情。片头和片尾的色彩鲜艳、生机盎然、鸟语花香与纽约实验室、屠宰场的阴冷、灰蒙形成鲜明对比。全片讽刺力度极强,偏执变态的女老板姐妹、举止浮夸的主持人,亦颇出彩。本片有点像《汉江怪物》,但更注重表现大自然与所谓现代文明的对立,镜头语言依然富有奉俊昊特色。玉子的形象拙朴、颟顸,与小女孩的互动颇有谐趣。结局有点出乎意料,本以为会以悲剧收场,因剧情逼进死胡同,玉子的悲剧结局已然注定,在资本家的天罗地网面前万难逃脱,没想到凭着爷爷送的金猪,换来了一个大团圆的happy ending。幸亏丑陋的商业还有一点契约精神,才使小女孩避免了人财两空。而小女孩以金猪换玉子一命,似乎也隐含了她舍弃了人间的幸福,甘愿和玉子在大自然中度过一生。彩蛋有点意思
少儿电影,所以是劝我吃素吗?可我是植物保护主义者诶...
特效很自然。
美子在實力上的弱勢,勢必需要別人的幫助,劇本的解決思路是動物保護組織的設定。但弔詭的是為什麼這個組織全程只保護玉子,卻對其他的超級豬毫無憐憫關注之心,第三幕戲里尤甚,這樣的劇本完全不符合邏輯啊......
我还是喜欢开篇20分钟就进入高潮节奏的奉俊昊。
那个圈养超级猪的地方也太眼熟了吧:)
保持前半段的水准,四星是起码的,这下倒好,把一堆假宫崎骏粉丝给炸出来了……
我觉得很好看靴靴,口味再一次和豆瓣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