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打分系列。
小时候看的是110分钟的公映版,也觉得挺好看的,后来看到豆瓣评分竟然这么低,还以为是自己童年滤镜的缘故。
最近看了传说中的140分钟导演剪辑版,能理解为什么公映版评分低了。
从导演剪辑版来看,这部作品相比过往的霍元甲影视改编人物形象更复杂。
李连杰驾驭文戏的能力在这个角色身上得到了充分发挥,塑造出一个浑身戾气甚至略带反派气质的青年霍元甲,与传统的大侠形象大相径庭,看得出主创想要做一点颠覆的意图。
公映版中霍元甲的转变过程被剪得只剩几分钟,显得十分突兀。
导演剪辑版则把霍元甲在乡村和大自然的洗礼下走出阴影、重获新生的过程完整呈现,剧情合理太多了。
当然,不合理之处也很明显,比如结尾安排得有些草率,给人感觉是“篇幅差不多了,赶紧安排一场戏升华一下主题收个尾吧”。
这就暴露了导演和编剧谋篇布局能力的不足,前面太拖沓导致没有足够篇幅来让角色回归大众印象中的霍元甲形象,也塞不下一个合理的结尾。
这一缺陷在时间更短的公映版中就显得更突兀了。
同时,对日本武者形象的塑造有些扭捏,又想塑造出一个有武德的武术家形象,又让人觉得只是做做样子,知道霍被下毒也不干预,而是非常实诚地把他打得半死然后举起他的手高呼“霍元甲”,最后骂了几句下毒的日本人。
动作设计方面,除了延续李连杰的飘逸潇洒风格之外,还根据人物性格在前期和后期设计了不同的动作风格。
前期是凶狠凌厉,后期是冷静克制。
另外,片中展现了刀、枪、剑、棍等多种兵器,以及中国武术、拳击、泰拳、空手道等多种武术流派,堪称一次武术文化展演,是非常硬核的功夫片。
这部电影,我看了不下5遍,每当夜深人静,每当生活迷惘惆怅,有机会我一定会看。
我看的是导演剪辑版,平铺直叙,我并不认为拖沓,节奏缓慢。
电影终归是电影,然而现实的霍元甲并非少爷,一生成就是成立精舞体操会,成名战既是和奥比音的不战而胜。
这样的事是现实,但不是电影。
如今2017年4月7日凌晨4点再次观影,估计这篇影评也会被遗忘。
因为这部电影已经过去太久太久。
我提以下几个很有味道的细节和大家一起分享。
1.情节方面。
儿时:霍元甲通过儿时的经历奠定了后来成人之后的争强好胜性格。
确实如此,儿时父亲输了比赛,儿时自己感受了挫败,又终究通过努力换得了胜利,甚至是好胜不服输的赵健。
其实反观如今,多少人,还不具备这样的精神,这种精神单纯,只是为了好胜和成就,输了就努力再来,而如今的我们学会的更多是放弃,确实,路太多了,我们年轻的时候在这个社会上可以有太多的选择,太多的方向,儿时还有喜欢和向往,可是终究经历了太多社会的沉淀我们发现我们自己也不知道还喜欢什么,甚至多久以来没有认真做过一件事。
成年:小有名就,我们视为事业,因为倾注了心血。
大多数人在乎的也是付出与收获的关系,那时候的霍元甲已然成为了英雄,可是英雄也有无奈和缺陷,漫威英雄也好,dc也罢,哪个英雄能顾及以及爱的人又能照顾好大众所望。
当然,霍元甲也不例外,于是才有了一幕一幕女儿老母等待家人的场面,这和大多数出去忙于应酬的人大相径庭,这时候,我们常常会对自己说,我们为的是这个家,为了挣钱,名望,这些美丽又动人的借口一次一次让我们的亲人失望,落寞。
我们总是以为我们要达到了最高的成就的时候,其实我们难以发现,我们只是在这一切之中执迷不悟,我们已经在渐渐失去,作为旁观者你看得清,可是如果事情放在自己头上的时候呢,功成名就,只差一步之遥的吸引不是每个人都能克制,这比毒品诱人的多(类似的情节也是泰囧的情节)。
这也是霍元甲里面的一句台词,明知道有病,却不去根治。
每个人都是善于找借口的。
如果看过这个电影,你能像霍元甲一样,不再做过多的解释,以心待人,那你也算是学到了。
终究赢得了胜利,才发现一顿酒之后,一切都是虚妄,一切都是浮云。
自己已然失去了最亲最真的东西。
此时,霍元甲经历了破产(电影也给出了伏笔),失亲(母亲和女儿被对手义子刺杀),失望(对于他那所谓义气的狐朋狗友做的那些事,欠的那些钱),失落(津门第一,过眼云烟,铸成大错,因为这场决斗从一开始就是错的,赢等于输)。
这四件事,让一个人的内心经历了什么需要你们自己去想象和体会。
中年:尘归尘,土归土,当你一个人只身前往一个陌生的地方,漂泊也好,流浪也罢,随即也是产生了缘分。
他换来了好心人相助。
流落在的村庄之中,那里的人,单纯,淳朴,友善,景色更是美。
一个人换了环境,也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阿黄一生都在耕地,从未偷懒,它去世之际,才会换来别人的思念,尊重,和泪水。
它一生都做了以及该做的,没有遗憾,所以它,走的很安详。
生活于世,就要遵循这个社会的规则。
在这里,天人合一,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亲近自然,有所顿悟。
休息够了,也要继续上路不是吗?
回到天津,霍元甲弥补了自身的过错,也是给自己多年来的内心一个交代。
其实,人心里始终过不去的是自己。
就像霍元甲母亲所说,你最强大的敌人,是自己。
打擂,这时候霍元甲学会了从小我中走出,站在了民族大义的立场上,他又重新赢回了好友的尊重。
用自己的能力为更多的人做事。
结局的四场比赛,因为电影给出了美化处理和情感代入处理,这让人们觉得很不现实,又觉得热血沸腾,电影毕竟是刺激你内心的,它不是用来叙事的。
只是结局的那种缥缈,包括霍元甲倒地时的微笑,带着满足与遗憾的眼神。
那么至此,导演用“霍元甲”一生的经历给出了最好的答案,一个人顿悟人生的历程,也是自我救赎的过程。
2.动作方面。
可圈可点,稳准狠。
些许缠绵便是重击,我其实向来讨厌花拳绣腿,这部电影拳拳到肉,还是比较符合我的口味,个别剪辑有点凌乱,不过经典的动作场景真不少。
甚至绝杀拳的伏笔给的真不错,也是贯穿电影以动作给出的自我救赎的寓意。
这里很多人没看懂最后给那个日本人一拳,那是绝杀拳,我个人的理解,并非是他中毒之后力量不足,否则他打不出那么快,快到对手并未挡住。
(力量要强,速度就要快,你可以找个垫子试试,别忘了F=mv/t)而是在最后关头,他收了力,这才是让对手最后呆滞到心服口服的原因。
3.配乐方面。
应景,经典。
主旋律音乐的磅礴大气,和大自然融合的相得益彰。
儿时的调皮活泼音乐,顿悟的音乐。
有一个细节音乐就是比赛的时候,铃铛声一响气氛就会顿时改变。
整体来说还是很棒,如同叶问里的主旋律音乐一样。
其余的也不想过多说什么,我很少写影评,因为我始终明白,懂得人一点就懂,不懂的人你跟他争执三天三夜也未必有个结果。
这这篇影评也是为了警醒自己,写给以后的自己。
人尝尝会迷茫,这是无法控制的,也是人性,所以,每过一段时间洗涤一下自己,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霍元甲上映后,观众影评人喜恶参半,而且还惹上了官司,霍元甲的后人告李连杰诋毁其先人霍元甲形象。
依照惯例,本人把这种没事儿找事儿,自我贬低的行为只能评价为:霍家后人们,你们也太陈凯歌了吧……而且,陈凯歌大叔遇到的是恶搞讽刺他的“孩子”无极的馒头血案,但李连杰这部电影无论我怎么看,都是把霍元甲神格化,伟人化了,这“诋毁”二字,真是何从谈起阿?
严重估计霍家后人只耐着性子看了影片的前三分之一,便愤懑之下拍案而起,这喷气机.李,太不像话了,不仅满脸褶子装嫩,还把我们先人霍元甲大侠塑造成一个愣头青的形象。
对此我只能说一句,别丢你们家先人的脸了。
我记得在天涯上看过一个帖子,楼主说道,能被艺术家神格化的历史人物,真是少之又少,那都是岳飞屈原一类的人才能享有的殊荣,在这个以解构为潮流的时代里,霍元甲被李连杰选上,为了体现他自己对于武术精神的理解,用非常崇敬的方式将霍元甲在荧幕上伟人化,对于霍家后人来说确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但霍家后人如此的缺乏理解能力,真是悲哀。
说实话,李连杰征战好莱坞后的电影,我还真没看完过一部,去年在英航的飞机上断断续续地看了什么丹尼什么的电影,感觉也很一般,因此对霍元甲也没有抱什么太大的期望,所以这部电影就在我硬盘里雪藏了很久。
电影上映后的影评也一般,很多人的意见是,这部电影说教味太浓了,换句话说就是太不矜持了。
我的理解是,中国影迷的品味在变化,早些年吃了太多的说教电影,有些消化不良,所以现在希望所有的电影都能藏着掖着点儿,不要太急着把想说的话都扔出来,要让电影语言自己表现出来,典型反例就是张大导演的英雄。
我个人认为,什么电影都需要,文以载道,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很多时候也是导演或者演员想要表达自己的一些人生感悟。
我们作为观众,不能鸡蛋里挑骨头,首先看看这表达出来的道理是否自己也有认同感,其次再评价这表达方式是否火候恰当。
其实大部分所谓的好莱坞大片也是励志为主,不得不说,因为有语言文化背景不同的原因,所以很多国内观众就感觉不是那么的别扭,甚至吃的还很舒服。
在大洋的彼岸同样也有人评价这些电影太过骚情,天下影迷一般难伺候,所以我们一定不要抱着挑刺的心理去看电影,这样会错过很多。
我个人很喜欢这部电影,李连杰愈来愈显得淡定从容,无论是身手,还是眼神。
他说道理,讲故事的方式,也并不如同很多人说的那样直白急切。
前一段时间看过李连杰在北大的演讲稿,对这个人很敬佩,他拖着几乎半残的身体,学佛多年以后,已经对武术的理解到达了某种禅宗的境界,强调武术应用于强身健体,理解自己,以武止戈。
相比较另一位将武术提炼到哲学境界的电影人甄子丹,其自编自演自导的用于体现自身理解的电影杀破狼,却仍停留在以武犯禁的思维模式中。
当然这两部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完全不同,没有太多可比性。
电影中想要着重的镜头,使我想起《雪山飞狐》的最后一句话:这一刀,是砍下去还是不砍呢?
在电影里,面对霍元甲的选择便是,这致命的一拳,是打下去还是不打呢?
他的父亲没有打下去,因此输掉比武,年少的霍元甲不能理解,于是为了津门第一,打下了这一拳。
这一拳,打死了秦爷,引发了仇恨,使得自己母亲女儿死于复仇,他手刃了仇人,又能怎么样呢?
死去的亲人不能复生,所以少年霍元甲一直以来的人生理念崩溃了。
他需要一段旅行,需要重新构筑自己对于武术和人生的认识。
在水田里插秧的那一段,开始霍元甲看见自己比别人插的慢,争强好胜的性格发作,他便只顾速度,胡乱插起来,月慈告诉他,秧苗之间也必须留有空隙,否则不能好好生长,人和人之间也同样需要互相尊重。
霍元甲学到的是,要慢下来,一味的徒胜,是毫无意义的事情。
后来李连杰也借霍元甲的口说出,比武前签生死状是中国长久以来的陋习,要做到以武会友,而并不是毫无道理的两个人在擂台上互相厮杀。
袁和平的武术指导还是那么的具有艺术性,这部电影的武术竞技画面很好看,大部分都是连贯长镜头,其实不比杀破狼差。
在最后的以一对四的擂台赛,霍元甲明知不公平也要上台比试,这里的比武,为的是激发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所以最后虽然中毒,但仍得比试到底。
而且最重要的就是,那一拳,他选择不打下去。
就是这个选择,神格化了霍元甲,也就是李连杰想要表达的武术精神。
人们学武术,难道就是要在比武中以命相搏吗?
难道非要取他人性命,引发仇恨吗?
这就是李连杰对于武术精神的质问。
李连杰表示,这是他最后一部关于“武术”的电影,也就是说,对于自己对武术精神的理解,他用这一部电影就足够讲完了,希望人们能够理解。
但很可惜,明白的人不少,但理解的人不多。
电影很一般,可能是怪我刚重看了《精武英雄》。
但这不是我现在想吐糟的重点。
说说里面一个人物,秦爷的干儿。
就当是影片立的一个人设,那就不说导演不说编剧,也不说演员,就说这个角色。
又坏又蠢。
第一,是他主动挑衅霍元甲,说你还没打败秦爷,算不上津门第一。
典型猪队友,揽屎上身。
蠢。
不过我还想过有借刀杀人的可能性。
第二,霍元甲打死了秦爷,但签了生死状,顶多算武德有失。
结果那人连夜杀了霍元甲母亲和女儿。
这是坏。
第三,也是让我实在忍不住的一点。
翌日,霍元甲提刀上门报仇,这个沙比说了这么一番话,人是我杀的,一人做事一人当,干娘,保重·········说完,这比当场自刎了···WTF·········一人做事一人当,朋友你是对这句话有什么误解吗,刚杀了别人全家说一人做事一人当········ 有什么逻辑和道理能支撑他理直气壮的说出这番话·····杀人全家的不是你嘛····好像是某位演员演的,这演技真合这蠢劲·捋一下,主动挑衅,惹屎上身,累死干爹,杀人全家,大义凛然,慷慨就义。
蠢到害死身边人也丢了自己的命,坏到一声不吭就杀人全家,放几十年前那是丧坤才会做的事。
我大脑几乎宕机了一会儿,总算是想明白了。
这种人,生活里也见过,不单是坏,还很蠢,不单是蠢,心眼还坏。
简单归类,这种人就是又蠢又坏。
遇到了最好躲开。
既不能做朋友,也不要作敌人。
当成一条狗无视就好了。
无意中,在以前的日记本上看到了一篇高中时期写下日记。
内容如下:今天下午放了一下午假,闲着没事,就到网吧聊天和看电影。
《霍元甲》这部影片,让我印象极其深刻。
他自小出生在武术世家,对武术充满好奇。
那个时候,他只知道练武能强身健体、打败强劲对手和发扬霍家拳。
于是他很狂妄,只想着要成为“津门第一”。
他到处和别人比武,将他的狂妄、好胜心发挥到了极致,最后连好家劲荪都与他断绝好友关系。
由于仇家的报复等种种矛盾,使他陷入茫然,变得不振作。
但他后来遇上了村姑,几年的生活让他渐渐平和了心态。
明白了许多东西。
后来他回到了家乡,向曾经被他打败致死的对手忏悔。
那时,正逢日本帝国侵华,他们企图用除战争以外的方法--武术,来震慑和征服中国人,使中国失去民族尊严和灵魂。
面对日本无耻的侵略野心,中国人民并未为之动摇。
这时,有一个人挺身而出,他就是霍元甲。
当他看到日本人竟如此对待中国同胞时,他愤怒了。
他要打败敌人,不是为了天下第一,而是为了中华民族,为了中国人的尊严。
他向好友农劲孙借了些钱,便踏上了光辉之路。
凭着这股救国的心态,他满怀斗志,打败了各种各样野心勃勃的对手。
以自己的实力向倭寇证明中华民族绝非沉睡的狮子,中国人绝不是东亚病夫。
可是,没有想到,在比武的背后,一些虫豸却另有一个恶毒的计划。
他们在霍元甲比武时,在茶中下了毒药。
致使他身中剧毒,无力战斗。
正当对手劝其保留生命时,他却喊出“自强不息”的口号,使在场的中国人精神振奋,为其加油。
他托着虚弱的身体仍坚持战斗,直到坚持到最后。
而这位日本武士也算得上是一位真正的武士,他被霍元甲的精神所感动,最后还抓着霍的手高呼“霍—元—甲”三字。
霍元甲最后因剧毒攻心,送医院后经治疗毒发身亡。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精神将随风而逝。
他的精神留存了下来并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奋斗、自强不息。
我想,这可能就是编剧要以悲剧收场从而提示后人要为之奋斗、前进的缘故。
霍元甲的死是最伟大的,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他真可说得上是一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我敬佩他。
自古英雄似乎真的气短,从霍元甲到三十年前的李小龙,他们的命运都一样。
霍元甲的扮演者李连杰,听说这是他最后一部动作片了,好可惜,今后将不能看到他精彩的演出了。
我喜欢霍元甲这个人物有一半的原因是因为是他演的。
他把人物表演得入木三分。
——写于20060310.PS:看来当时那部影片对我的影响还是蛮大的,要不然我不会写那篇日记。
虽然比较幼稚,但是我真心觉得当时写得不错。
前几天才知道原来还有一个“导演剪辑版”,比剧场版本多了30分钟啊!
于是忍不住在网上下了一个导演剪辑版,想看看哪30分钟没看过。
看完之后觉得的确是比剧场版完整得多。
我说怎么演员表里面明明有杨紫琼的名字,但在电影里就是没看到她?
我说怎么到最后都没听到周董的主题曲《霍元甲》,原来那些都被剪掉了呀!
可恶!
被剪的还有:在慈姑村子里,因为一个小孩子偷了邻村一头牛,导致霍元甲和一个泰国人产生一番较量。
《霍元甲》有关回归、有关武术精神1. 小霍元甲很漂亮,稚嫩的童声对挑衅的赵健说:“上台!
”^_^2. 成年的霍元甲很霸气,要做就做津门第一。
面对小时候曾打赢他的赵健说:“这么多年没见,你躲哪儿去啦?
”(京腔儿)然后我惊讶地看到了李连杰摇摇晃晃地踩着梅花桩上台!
吓!
等这硬桥硬马武打电影整整8年了啊!
比起那些上窜下跳奔着奥斯卡、飘来荡去让人头晕发困的“武侠”大片,这样的戏让我无法不激动!
忽然感觉做中国功夫片观众好可怜,尽遇到一些糟蹋钱、祸害观众、沽名钓誉之徒!
(无极、夜宴、十面埋伏看什么看?
说的就是你们!
)3. 霍元甲一次次的打擂,要的是名,搏的是命,却远离了善。
4. 他含泪与兄弟般的农劲荪翻脸的时候,我心中有种难言的隐忧——他的称霸之路到头了。
---母亲和女儿被害,他执刀走入秦家。
比武的欢呼雀跃陡然变做修罗场四周的寂静。
这是只受伤的虎!
第一次从李连杰身上感受“煞”字,寒气逼人!
武功惩恶,亦害人啊。
我知道这是把津门第一的霍爷推到极至。
他赢了,其实自始至终他都没输过,然而知道了秦爷与徒弟的过节是自己徒弟有错在先之后,他清楚即便家人不死,他霍元甲也无法自处。
--……来不及回想他落入水中是要自杀还是要清醒,就电影被带到了绿竹摇摇的寨子。
这样的世外桃源总能给人休养生息的力量。
我知道大侠回来了。
真的回来了!
好莱坞电影中的李连杰身手利落,却无周杰伦所说的那种“可以在他身上看到音乐”的“太极”式的飘逸洒脱,刚柔并济。
如今看他手执秧苗站立风中,周围是华语武侠标配:竹林…难得的静谧画面前我却心潮起伏!
这是我想要流泪的地方。
这才是武侠!
这才是无根无极万法自然!
这才是中国电影!
这才是李连杰!
只有在这样的戏里你能找到武术家而不是看打架!
---微言大义电影说了很多。
“高低论”也不是第一次听李连杰说。
如今这部电影用品茶作比喻,很浅显,却才真正让我心服口服。
——茶本身都是生长于自然当中,并没有高低之分。
倒是由人来决定的。
如果你的心情中了,茶的高低还有那么重要吗?
世上的武术确实没有高低之分,只有习武的人才有强弱之别,通过竞技我们可以发现和认识一个真正的自己,因为我们真正的对手,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最可怕的竞技在自己内心!
--电影动静相继,一如李大侠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风格。
居然有观众在霍元甲大限到来时激动地喊:“霍元甲加油!
”有人笑,我却想鼓掌,因为我的心也揪着疼。
霍元甲用他凛冽的身手、意料之中却又惨烈激荡的命运硬生生的抓住了我的心。
他喝下那杯有毒的茶时,观众大多比较平静。
然而当悲壮的音乐淹没了自强不息的呐喊和喧天的鼓声,世界都仿佛因他的搏杀而窒息。
没有仇恨,只有震撼!
他的血抛洒在擂台,也抛洒到我心上,扼腕!
电影起承转合干净利落,动作场面冲力十足。
而这些都没有一句"自强不息"来得震撼,都没有一句"育体\育智\育德"来得明朗,都没有"不可以武术欺洋排外"来得振奋。
(无法不振奋啊,头一次听到演清末时期的电影台词里说:不可欺负外国人!
)李连杰,他敢于把心掏出来给大家看,任人怎样评说。
这份勇气我打心里佩服!
請大傢注意,我看的是加長版本的,普通版本早在06年初的時候已經在家用DVD租碟子看過了,普通版真是沒什麽意思,看的全部是jet li的武打而已,感覺片子沒什麽劇情,沒什麽深度...不過今天看過這次的加長版本來說,這才像一部武術片,這才稱得上是一部大片,是的,大陸版本確實删掉了太多了劇情發展,而只剩下一個武打片的外殼,沒什麽意義在裏麵,說教也太生硬,覺得就像是在誇誇其談,而這部加長版本加上的內容將霍元甲中的人物性格都飽滿起來,劇情最後也感人至深,雖然早已經知道劇情(小時候就知道吧,還看過一邊大陸版本)可以説這樣一句話,只是看過大陸版本的霍元甲,可以不算看過這部片子了,希望大家重新看一邊這個霍元甲[导演剪辑141分钟国语完整版]
『霍元甲』的剧本真是牛逼冲冲以小切入,由此揭开大的家国情怀,完成主人公由武师到宗师的蜕变。
全片并没有没有很宏伟的高调说辞,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所谓的武术精神。
电影中一个点睛之笔。
片头父亲因为对对手没有下关键一记重拳而败。
悟出武术真理的霍元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观众提心吊胆以为他终于要实现反杀的时候,元甲和当年他父亲一样收了拳。
突然和片头呼应,在我看来一下子将电影提了一个度。
话说农劲荪是什么神仙朋友??
简直就是中国式goodfriend模板。
朋友误入歧途时苦口婆心劝解,绝交后还匿名送钱还债务,元甲筹备精武门时、又变卖家产支持好友。
电影节奏安排很不错,没有多余的地方。
唯一的遗憾是最后元甲也没能回到乡下接月慈。
呜呜呜呜呜今晚我要看连杰的陈真(话说除了不二以外感觉他选剧本眼光都好好哦
李连杰的功夫,自从去了好莱坞就没有长进过。
20岁时候的他,武功已经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境界,看过他舞醉剑的人,都知道已经到了一个相当的刚柔并济的境地。
那个时候的他,如果和现在的四个世界高手切磋,相信对他的武学修为,能够更上一层楼。
可惜没有,接下来他就开始拍片了。
拍港片的时候还好,还是有相当的武学大环境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太极张三丰中,那套精彩的太极拳,至柔;精武英雄中,至刚的直拳和快拳。
这两个也成为他武学的颠峰,去好莱坞拍片,靠的也是这两样了,可惜,从此以后,都是吃老本,无所长进。
李连杰最后在念慈面前打的那套拳,痕迹太露,肩头过耸,用力不当,亏于仁泰还说非常到位,一次拍完,其实连太极张三丰的风采都没有,更加不用说突破,令人失望。
看过刘家辉的中华丈夫的,都会为其中的真刀真枪的7场中日武术对决喝彩不已,可惜对比面过于狭隘,只是中日武术,本出一源,其实是师父打徒弟,胜负早分。
本来很想看看霍元甲,到底能不能突破中华丈夫,因为我一直想知道的是,中国武术和欧洲武术的对决,是怎么样的。
须知欧洲的剑法,也是人类文明的精华。
不要夜郎自大的以为,中国剑法是世界第一。
欧洲剑法的快,准,优雅,是举世闻名的。
中国剑法太过花哨,转体太多,实战中很容易露出破绽被击中。
古人加入这么的动作,一个是为了修心健体,因为大幅度的动作和转动,可以引导体内真气流动,促进身体健康。
二来是快速转体可以增加剑的力道,把脚,腰,甚至全身的气力都传到剑上,这是中国剑术的精华,但是要达到这种程度,需要相当高的修为,还要内力相符。
笑傲江湖李连杰的舞剑,就是一种诠释,他的醉剑,是真实的见证,到底和欧洲剑法比拼,谁高谁低?
可惜,作为普通影迷现在已经是无从得知了。
只能记得小时候的小人书里面,说过,要用梅花剑法,以快乱的剑法,点中对方的手腕,方能制胜。
不知道到底是否如此,可惜可惜。
李连杰,一棵中国北方长大的良苗,到了南方得到了进一步滋润,南北兼收并修,可惜到了美国,吸收的全是糟粕,武学上毫无长进,回来以后已是面目全非,普通话也变了,唯有长叹一声了。
深深怀念:方世玉中,飞逸洒脱的意气少年黄飞鸿中,忧国忧民,年少稳重的一代宗师张三丰中,疯疯癫癫,大彻大悟的太极高手精武门中,刚猛强悍的民族英雄可惜,一切的一切,都已经随风而逝了,其实,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这些片里面,都已经深入人心了,又何须在霍元甲里面,空喊口号呢?
首先先感谢李连杰先生为大家呈现出了那么好的作品。
这部电影小的时候看的是阉割版的,虽然当时年纪不大,看的时候也懵懵懂懂,但是看完以后“霍元甲”这三个字就在我心中留下了烙印。
现在年长了一些以后二刷霍元甲,看了其完整版的(149min),感慨这阉割版的真的是太害人了,怎能因为主观意愿判断来阉割这部作品呢?
阉割的部分也并没有限制级的内容,这么做对演员的付出尊重吗?
对导演编剧以及剧组的用心良苦尊重吗?
对广大喜欢看霍元甲的百姓尊重吗?
完整版的霍元甲,人物形象明显更加饱满了,剧情也变得非常殷实,我看了很多评论说这部电影说教部分太多,剧情冗长,没有耐心看完等。
对我来说,我的观影体验是非常好的,可以用享受来形容,短短的2个小时,让我看到了一个人一生的起起落落,还有观念和认知从年轻气盛到思想成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认为评价一部电影不能只从一个维度来考虑,霍元甲明显是可以感觉的到在制作过程中是凝结了许多人的心血的,(对全体制作人表示感谢。
)让我享受的是什么呢?
是自然的美,是武术的美,是音乐的美。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的音乐真的很棒,让我陶醉。
这部电影对我来讲就好比一壶好茶,小的时候,也不知道什么是茶,胡乱泡完(阉割版)牛饮完后咂咂嘴,只觉得和水味道不同,便记住了这个叫茶,现在重新找到了当年的茶,用完整的茶具和手法展现了茶原有的香味,用上一个下午细细的品尝,淡淡的香味能让人联想到新鲜的土壤、嫩绿的叶芽、暖暖的山风、脚踏黄土,头顶清风的采茶女,然后经过一系列的流程才到自己的嘴里,令人回味。
而有些电影就像是小时候5毛钱一包的劣质零食,当时吃的很爽,现在看到直接连食欲都没有了。
甚至现在有些电影人直接用大便来糊弄观众,他们能为观众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屎上浇一层糖水,然后告诉你是重磅新品。
更可怜的是有些无辜的观众一直被喂大便以后导致脑子里也充满了大便,眼里也只盯着大便,说出来的话,都带味道。。。。。。
我觉得这部电影确实也存在着问题,但是在这些瑕疵duck不必去加以深究,我们不能保证每一片茶叶都是品质最好的,所以感谢制作人为我们提供了这份精神粮食。
李连杰先生的演技还是如此精湛,不愧为我偶像的偶像(一开口就是老jay迷了)可以看得出来李连杰先生是一位非常敬业的演员,就连文戏(《海洋天堂》力荐)也能把我一大老爷们的鳄鱼泪给骗出来。
给他点赞,真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戏,比如霍元甲看到左右两边的农夫插苗比他快,他急了,在加快速度的同时往后一个小小的踉跄,这个细节就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孙俪好年轻啊哈哈,也只有她能驾驭这个剧中的发型了,不得不说镜头很会拍,很多特写的角度都非常好的展现了孙俪的颜值。
婆婆的存在代表着智者,是霍元甲的第二位启蒙老师,也代表着编剧和我们之间的传话人。
她说着关于人生的哲学,让我也受益良多。
“一个人活着,只有他醒了以后,才会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人生在世,都会有生老病死,都是常事。
”“但一个人只有完成了他这辈子要做的事情,走的时候才能心安。
”这些话是霍元甲的三观进行先破后立的前提条件。
联系到后文霍元甲发现自己中毒以后,他的徒弟悲愤地怒道:“我去找他们报仇!
”霍元甲抬手制止并说道:“振声,你们要做的,不是去复仇.......仇恨只会生出更多的仇恨,最重要的是强壮自己。
”孙劲农说道:“元甲,我们不打了,我送你去医院。
”霍元甲回到:“劲农,我只是一介武夫,我用了很多年才知道能用武术做些什么,比赛还没结束,人无法选择生命的开始,但一定要有勇气走完最后一步。
”在婆婆的铺垫后,听到这段霍元甲实际上对自己内心的真实独白,我感触良多,我曾经也因为幼稚伤害过别人,得到的却也是别人反击还有对自己不好的舆论,最后冤冤相报,两败俱伤,没有一点意义。
我曾经也在别人面前抱怨过自己的出生,抱怨过自己一腔热血受制于原生家庭,但现在明白了只是自己能力不够,吃不了苦,内心不坚定而已。
一个人活着,不要抱怨,不要去争一时之快,不要去憎恨。
一个人活着,应该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去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情。
不要对不起对你有期望的的人有恩与你的人,不要对不起你自己,最后告别的时候,方能安心。
不过最后的剧情,我看完了和我小时候看的第一遍的感觉是一样的,恨得牙痒痒,霍元甲走到这一部牺牲了太多,思想到了这种境界,实属不易,历经磨难,初成宗师,却死于宵小之辈的阴谋!!!
啊!!
最后愿自己,任然保持初心,不管何时何地,看关于民族英雄的优质电影,永远自豪,永远热血澎湃,永远热泪盈眶。
愿自己和在座的各位,今后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自强不息!!!!!!!!!!!!!!!!!!
最后吹爆我伦的霍元甲!!!!!
那时“用武术为国争光”的题材还没泛滥,后来的《叶问》四部曲每一部都是这个套路。动作戏很精彩,结局没处理好。霍元甲都中毒了还要打,给人的感觉是他几年的归隐生活都白过了。
一部主打以武悟道的电影,却表现不出应该拥有的内涵
记不清看了多少遍的片子,今天回顾突然发现,以前看的竟全是删减版。而相比100分钟左右商业版的精简,141分钟的导演剪辑版完全把影片提升了一个高度。抛去戏外官司不谈,单从电影本身言,个人观后以为,电影是绝对耐人寻味的。首先,无论哪个版本,都可以很明了的看到霍元甲围绕“武”与“悟”递进的几个阶段:年少的轻狂好胜,好胜后的惨痛代价,代价后的沉淀,沉淀后的豁达,以及豁达后殊死一战的民族气节,试想人的一生,不亦是这般过往吗?有几个年少不轻狂?又几个轻狂之后不莽撞?方在撞过南墙之后才有所顿悟。说回电影,导演剪辑版增加的时长,也恰好为影片的升华做足了铺垫,个人建议初看者,必看完整版。
作为一部武打片,武打部分没有那么突出。而作为一部剧情片,剧情又有更明显的缺陷,剧情进展太快,而中间李连杰和孙俪的感情部分也显得异常突兀。总体来说,融合元素太多导致这部影片定位不清,四不像
李连杰精分了…@onizuka47 说,前边太野,中间儿太二,结尾太傻。甚是同意。
因为追求商业片的戏剧张力,除了霍元甲这三个字个真实人物有关以外,剧情基本上是什么抓眼球就给你看什么的路数,所以激起了霍家后人的诉讼,此一弊也。导演一边最求视觉效果,要求一班一线武打动作明星打真的,但是相应的安全保护却不到位,李连杰直接从高台上跌落伤到脊椎,这可能就是他说今后罢演武打片的主因。加长版中有公映版中看不到的更惨烈的对决画面,这真的叫“不能播的秘密”。导演牺牲演员来成就电影,是可耻的。我们再也看不到飒爽的杰哥身手,是可悲的。孙俪比较违和,董勇中规中矩。其中的武打画面不美,有追求惨烈暴戾的嫌疑,和主流的武学审美有距离。
努力想拍出深意,但总觉得不太够
就......能把一个武术大师的传记拍得如此生硬和煽情,其实还挺离谱的。怎么说呢就好比在饥荒年代你饭都吃不饱还强行喂你吃一把精神鸦片,告诉你习武爱国就完事了。
李连杰的功夫就不多加评论了,但是电影本身的拍摄,我觉得就只能说是一般!可是霍元甲爱国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
只是第一印象,一般。不知道是因为片子被电影院剪得太龌龊,还是因为电视剧的缘故对霍元甲的印象太好。还要再看。
结尾擂台,日本武士对毒发的霍元甲说:“不要打了,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擂台下国人大呼:"自强不息!"霍元甲喷一口老血,回:“你听,活着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刚突然看到这一段,真是妙不可言!
怪不得霍家后人看完这部电影生气……
回归了,再怎么差也比在国外拍的那些片子好看,最少开始说故事了。。。
没什么新鲜的 结尾挺无语的 天津在海外的知名度还是靠这个打出了一点点的。里面唯一一个说天津话的居然是那个乞丐……
我伦的主题曲值一星
要是部纯粹的功夫片倒还好,可是为啥平添了许多肤浅的感悟,意思不大
国产片就这水平吧。 想当初我多么喜欢丫。
很棒~只能这么说,反正2个小时我热血都快沸了~霍元甲要是不死掉就更好了
有些画面还是有点血腥的......
李连杰在HOLLYWOOD吃了鳖,回来之后的这作也不咋地。霍从小孩一下子变成大人,当时我还以为自己看的是阉割版呢。。霍元甲的故事就是篇小学生作文,假过头了,霍元甲的思想性在哪?英雄倒下,一群人冲着凶手罪犯侵略者们吼自强不息,顶个JJ用啊,简直就是在自慰,吼自强不息就当真自强不息了?要是中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