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剧+霸总:2023年都市情感剧还是这样(有剧透)《一路朝阳》是由曹凯执导的都市励志情感剧,该剧于2023年8月14日在央视八套首播,并在优酷同步播出,目前更新至7集。
该剧根据80后女作家姜立涵的都市小说《大城小室》改编,主要讲述了两个80后女孩李慕嘉和田蓉,毕业后在大城市打拼一路奋斗、互帮互助,遭遇种种挫折最终找到心之所向的故事。
一、以女性群像带动女性成长《一路朝阳》以女性群像展现女性成长、都市情感与职场追梦的故事。
以两个80后女孩李慕嘉和田蓉从大学毕业后的成长故事为主线,辅助以其他女性现实经历为社会背景,全方面展现女性职场、社会以及情感中的故事。
主角李慕嘉和田蓉是刚刚从大学校园迈入职场的“菜鸟新人”。
李慕嘉在机缘巧合下进入世界五百强律所金达进行实习,遇见上司吴剑秋,在自身努力与他人帮助下,逐步从助理律师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律师。
初入职场,李慕嘉面对能力不足、情侣争吵与恋爱分手,她一步步过关斩将、披荆斩棘,实现自我的成长与蜕变,她成长的路上有一直陪伴着她的伙伴田蓉,也有人生导师上司吴剑秋,周围人的温暖与帮助,成为她成长的情感支撑。
与李慕嘉的稳定成长不同,田蓉毕业后面对的情况更加的真实,寻找不到目标方向,在工作中屡次受挫,男友的pua与分手,接二连三的打击更使她丧失信心,“恋爱脑”“不上进”“土”是她的标签,她的普通代表着大多数,她真实的境遇也是社会现实,房产销售、保险业务员的失败,她不顾众人的鄙视,成为一名房产中介,她的经历一方面是普通人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大家更会期待她的逆风翻盘与绝处求生。
剧中最出彩的一段是田蓉失恋后李慕嘉的陪伴与清醒批判,让田蓉决心好好工作,放弃恋爱脑,积极销售二手房,并决心自己买房。
除这二人外,剧中高叶所饰演的上司吴剑秋是“人生导师”的角色,在帮助菜鸟李慕嘉成长的同时,自己也展现了中年事业女性的人生困境,事业有成、清醒独立的律师面对丈夫出轨后坦然面对背后却有无尽的心酸,在李慕嘉失恋后暖心安慰,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她。
吴剑秋这一角色不仅是李慕嘉的导师,也丰富了该剧的人物类型,展现多样性的女性成长。
该剧中女性人物扎实,人物故事线索丰富,通过不同的女性群像来展现女性成长,从人物类型上突破传统大女主职场剧类型,其目的旨在展现都市生活中的各类人物的情感境遇与人物成长。
二、传统恋爱cp的变形该剧中的情感线也非常精彩,李慕嘉本应与大学男友买房结婚,却因男友炒股、工作步伐不一致而被迫分手,随后李慕嘉在职场上升级打怪,在情感上也遇见事业有为的总裁黎光,形成最大年龄差cp,“灰姑娘只有一个技能就是等着嫁王子。
但你不一样,我想看你实现梦想”,与传统的灰姑娘王子不同,这次灰姑娘专注于事业实现梦想后遇见了王子。
虽然与灰姑娘有所不同,但是仍然难逃窠臼,落入俗套。
依旧呈现的是女主遇见霸道总裁的传统情节,但是王阳的演绎增加了情节的可信性(王阳真的帅)。
三、现实主义与都市悬浮目前为止,最真实的还是普通大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困境,尤其是田蓉毕业后屡次碰壁以及成为房产中介后周围人的不理解,连房产中介的负责人都说“你是我招的第一个大学生”,普通本科生李慕嘉进入顶尖律所后自身的不足与努力,24小时随叫随到、996等也展现了普通人工作的努力与拼搏。
尤其是面对当下社会议题,该条线索更加的真实。
在现实主义的人物设定下,总要有一些都市悬浮的情节在,如职场菜鸟解决重要工作、霸道总裁一见钟情,该剧中有一段需要李慕嘉去获得授权书,且不论律师这一职业工作范围是否需要去拿到授权书,就只说她打亲情牌打动刁总拿到授权书完成工作任务,真的没有展现出她的业务能力。
法律行业特别看重血统出身和资源。
故事设定在最好的律所,看名称也许背景设定是金杜。
如果按照规模来说的话又应该是盈科。
律师事务所不像会计师事务所,没有四大的说法。
而真正的法律精英,大多不会去律所,而是体制内从事法官、检察官职业了。
然而,我国是绝不可能拍摄出丰富多彩的律政剧的。
法官、检察官的生活只能是两点一线,要么在法院检察院,要么在家。
但凡出门跟朋友吃个饭,都得担心别被监察委叫过去核实情况,其他娱乐方面可想而知。
而美国之所以能拍出好看的律政剧,并不是编剧多厉害,而是司法制度使然。
这也决定了,为什么国产剧只能以律师视角进行了。
但优秀的法律人,大多聚集在两高,差一点的,才外溢到律所。
我闺蜜的闺蜜,本科考的top2法律专业,毕业后上岸最高法,住着单位分的房子(在三环),每天养花晒猫,日子好不自在。
帝都的一套房,至少800万,即便是进红圈所,我相信毕业没有十年也赚不到,甚至时间更长。
律所的招聘,各有千秋。
我有个99年的法本朋友,她爸爸是某省高院法官,姑姑在中伦当律师。
她本科毕业后,去姑姑那里干了一段时间,不需要通过hr,一句话的事。
具体薪资不清楚,但据说社保是顶格交的。
在律所,如果想混的好,没有资源是万万不能的,更不是单纯靠学历就可以的。
甚至,证书作用也不太大。
一个动辄千万的并购,团队里会有专业的建筑师、会计师,以及特殊行业的专家,不需要律师本身持证。
而律师持证,也没有相关实操经验,起不到什么作用。
律师的专业,是更懂法律,懂别人不懂的规则,这才是作为新人该去学习的。
比如,某些案子在当地立不了案,但你有本事能进入司法程序,这才是真本事。
剧里问女主是否持有cpa证书等,一看就是混得差的底层律师新人,还没明白这个行业的规则。
家里没有政界背景的,干不了律师。
自己没有案源能力的,更干不了律师。
当然,如果仅仅是求个温饱,做法律民工,无所谓。
案源很少有回头客,尤其散客,性质使然。
就像十八线艺人要不断的跑通告一样,即便是北影中戏上戏表演专业毕业,也不是每一届都能出现当红明星。
律师同理,若没有名气,吃了上顿没下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因此,真正的学霸,尤其小镇做题家,最适合的路是进体制,稳定,该有的也都有。
原生家庭能提供助力的,优选做律师。
如果都不是,很难走长远。
我还是挺喜欢这部剧的,来说说剧中的每一次抉择吧: 慕嘉和小丁分手,有人说太草率了,不,如果当你自己在高压中谨小慎微的前行时,遇到这样一个不太懂事的男朋友,分手是一个非常痛苦但也必须要做的动作。
慕嘉和黎光在一起很多人都会嘲讽,说又是攀附有钱人,我可不这么认为。
本身成功人士自带光环,有吸引力这是事实。
一个努力奋斗的女孩儿,没白天没黑夜的加班也是很有魅力的,但她初入职场,在做人做事上更需要引领,会主动和成功人士靠近,这一点上司吴剑秋也是同样的作用。
慕嘉和黎光的相处中,没有任何一刻示弱,彼此是平等的高级的相处。
言谈中随时都可以吸取到职场的经验和成功的技巧,这不是一对白手起家成功人士相携相伴的典范么?
黎光带慕嘉参加高端聚会,介绍朋友给她认识,就是对慕嘉的尊重,而不是当她玩物。
但是黎光在情感的选择中舍弃了慕嘉,和慕嘉的全家,去陪伴了女儿;又在资本的抉择中舍弃了慕嘉,和慕嘉要的家,这是不可以接受的,所以剧情最后两人的携手,这个结局是突兀和失败的!
田蓉买房,身在房地产三级市场,接触到的都是一线情报,清晰的感受到房产的走势,所以一口气投资三套房,省吃俭用供贷款,这个是合情合理的。
因为05到20年,局部调控,整体大涨是事实,我也在一线!
当时很多客户讨价还价不成交,都是我们公司的人自己买了,没过半年就能挣几十万。
家里条件好的同事,手里同时有12套房子,每个月进出一套!
当时的煎熬紧张刺激的心态,当时每天等着隔壁超市临期产品打折。。。
都是如出一辙的啊,确实正如有些人讽刺的那样,这几个时期没有抓住机会买房子的人,就是眼光不好!
田蓉选择李万兵,这是万万想不到的也不太可取的。
学历不般配,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即便都是买卖房子,格局和尺度都会不一样,剧中也恰如其分地给李万兵安排了几次工作的场景,确实就是个街溜子,没有任何人格魅力啊,以后矛盾多多啊😂,所以又赔光了所有房子。。。
然后我想说一下里面的衣服,慕嘉每一场都那么得体,很想再看一遍,把每套衣服都截图下来,高级端庄不浮夸,这是职场最好的穿衣教材。
真正的职场,根本没有这些个乱七八糟的事儿。
就算有,也不会一股脑堆给一个第一天入职的人。
一个律师助理,成了公共助理了,谁都能使唤了。
现实中,就是公司前台,也不是谁都能使唤的。
像打印,发邮件,订餐厅,这些琐碎事,谁会给一个刚入职的人去干,都是自己就干了。
就这破鞋,两千八?
可拉倒吧,这么丑的鞋,最多二百八,不能再多了。
这不老嫲嫲鞋吗。
资本又在宣扬消费主义了。
没有审美的虫子,只能以价格来获得某种高阶级感。
因为它自己没有判断力,只能以一个别人制定的客观标准,反过来格式化自己。
它们不会动脑子,不会思考,没有自我意识,不愿学习。
天天加班,周末加班,手机二十四小时待机,取消休假,只准病假,你受委屈了是因为你不够强大,等你强大了就可以让别人受委屈,国内都市电视剧都在宣扬这种畸形思想,美名努力奋斗。
个个活得像牲口,但似乎以此为荣。
律师这个离法律这么近的行业,尚且如此漠视打工人的权益,何况。
能介绍一部国外的赞美加班的电视剧吗?
关于“北漂”的故事,在以往的影视剧中常能见到,此类题材归根结底讲的是奋斗,根本矛盾在于来自各种小城市的青年男女们如何在快节奏的大城市立足。
无高学历的职场萌新挤进排名靠前的大企业,就一定是有过硬的后台吗?
同样在大城市打拼,职业还分贵贱吗?
《一路朝阳》虽然讲述的时80后的北漂生活,但却是所有北漂们的生活缩影。
北京的生活就像一个不断旋转的涡轮机,会将加速度不同的人甩在不同的跑道上。
在这种境遇之下,立志扎根在北京的李慕嘉和田蓉会面临怎样的生活变化呢?
该剧主打的是“真实”的北漂生活,虽然残酷,却足够刺痛。
看过的观众纷纷表示“真实”、“有代入感”、“意外的不悬浮”,可见现实主义题材“去偶像化”才是有望破圈的唯一出路。
写实主义的北漂生活现实主义题材要以现实作为底色,《一路朝阳》采用了爱情与职场双线并进的结构方式,全方位展现了李慕嘉和田蓉两位女孩的真实北漂生活。
在以往的现实主义职场剧中,观众常常会诟病这样的题材过于偶像化和悬浮化,批评此类题材“挂羊头卖狗肉”,打着职场剧的旗号看男女主角谈恋爱。
但是《一路朝阳》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这部剧是以人物作为情节推动力的,无论是职场线还是爱情线,根本上都是在塑造两位主人公,都是在展现两位主人公的真实生活。
李慕嘉和田蓉刚刚在北京的一所普通大学毕业,学习法律系。
律师这个行业在北京这座大城市中生存不易,整个北京有几百家律所,几千个律师,除了985、211等国内名校毕业的律师以外,还有许多海外硕博在竞争同一个岗位。
而李慕嘉和田蓉只是普通学校毕业的本科生,她们更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因为从自身条件来看,编剧就没办法给这样的人开“金手指”。
很多人在看了剧后仍旧觉得李慕嘉具有女主光环,因为她凭借自身的努力挤进了在北京赫赫有名的金达律所,就连剧中田蓉的男朋友范华鹏也猜测李慕嘉是有后台的人。
但实际上,李慕嘉明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有限,但还是敢想敢拼,她提出不要薪水不要工位,也想留在金达跟自己的顶头上司吴律师学习。
这样的拼搏精神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具备的,事实证明,李慕嘉的确24小时手机开机,随时随地都可以去公司加班,上一秒和男朋友闹分手,下一秒就可以去公司赶文件。
所谓的“后台”,不过是她的执着和拼搏而已。
反观田蓉,她是一个更加普通的女孩,她甚至在毕业后都没有从事相关的法律专业,而是去了售楼中心、房产中介这样的销售岗位。
在所有人都指责她工作不稳定,劝她好好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时,她却倍感委屈,因为“只对房子感兴趣”的她确实在房产中介这一行找到了快乐,而她也对李慕嘉说,工作不分贵贱。
在两个人的爱情线上,似乎观众也能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李慕嘉的向上精神让她很快在职场立足,在律所转正,而她的男朋友虽然家庭条件比她好,但是工作并不如她努力,想要给她更好的婚后生活,就选择了投机炒股。
在这部剧中,主人公的命运与首都的经济形势也紧密连接在了一起,2008年北京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李慕嘉的男朋友小丁就是在这场金融危机中被股票套牢,将婚房的钱都赔了进去,从而与李慕嘉分手。
股票的危机只是一个导火索和催化剂,但导致二人最终分道扬镳的原因是李慕嘉忙碌的工作节奏和两个人的聚少离多。
二人谈恋爱的时候,李慕嘉刚刚上大学,学生时代的李慕嘉遇到事情都会与小丁商量。
但是步入职场,不同的职业和工作环境让两个人越来越远,一心向阳的李慕嘉和只想着投机摸鱼的小丁必然会成为不同路的人。
那么田蓉呢,自身条件较差让她充满了自卑,身为教授和律师的男友小范使她奉其为偶像,每天洗衣做饭、端茶倒水,她每天的生活就是在给男朋友熨衣服。
但是男友却每天都在PUA她,催她上进,而恋爱脑的田蓉却一直没有认识到这段不对等的感情意味着什么。
《一路朝阳》写的是人物的成长,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和阻碍,人的成长往往与一些人带来的伤害有关。
目前该剧更新了7集,两位女主角分别经历了与挚爱分手,但在事业上却逐渐走向正轨。
10年跨度书写北漂青年成长史《一路朝阳》的时间跨度长达十年,但该剧的主创并没有想要将其写成史诗剧,而是关注了小人物的成长奋斗史。
该剧所书写的成长并非只是简单停留在性格变化的弧光,而是两位主人公在北漂过程中逐渐被挫折滋养,逐渐清晰了对自我价值的认知。
这部剧的核心在于寻找自我价值,就像两位女主角从校园走入职场时,也经历过迷茫,不知道自己究竟几斤几两。
田蓉被男友PUA,让她越发不自信,她找工作经常被辞退,却一直在纠结是否是自己的问题。
但是在委屈之中,她也会鼓起勇气地告诉男友和李慕嘉卖房子就是她的兴趣所在,也是她的天赋所在。
即便再痛心,田蓉在男友逼迫她辞职的时候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职业,懂得说“不”已经是田蓉成长的开始了。
而李慕嘉进入金达律所也面临了巨大的猜忌,她的同事小范,也就是田蓉的男朋友,一直都以为李慕嘉是靠和吴律师的关系才进入律所,甚至明里暗里讽刺她,说以后的职业发展就仰仗李慕嘉了。
就连李慕嘉男友小丁和他的家人也对李慕嘉的“背景”产生了怀疑,在多次询问之后,李慕嘉却开玩笑地说自己的背景是“老天爷”。
但实际上,李慕嘉在律所比任何人都努力,刚刚成为实习生的时候,她几乎成为了所有人的助理。
但是作为“人生导师”的吴剑秋却让她摆正了自己的价值。
因此,剧中两位主人公的成长在于实现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就像李慕嘉所说:“这一路走来,所有的功都是奖励,所有的坑都是经历。
”这不仅是北漂人的生活,也是所有来到大城市打拼的人的生活。
从“她”力量到“家”力量关注北漂生活的电视剧往往以女性作为一号主人公,以此来展现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女性是如何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立足的。
《一路朝阳》也借两位女主角展现了女性巾帼不让须眉的力量感,但与此同时,“她”力量却并非是这部剧想要展现的全部,“家”的属性在该剧中也不容忽视。
北漂从自己的家乡来到北京,本质上已经失去了“家”的庇护,《一路朝阳》则从各个层面上,展现了“家”对北漂的重要性。
首先是“家人”的温暖与呵护,李慕嘉的父母虽然极少展现,但是她的男朋友小丁一家却给了她家人般的温暖。
尤其是逢年过节,小丁的父母会给李慕嘉包饺子,即便是李慕嘉和小丁分手以后,小丁的母亲仍然让小丁将饺子送给李慕嘉,还说“如果以后想吃,阿姨还给你包”。
田蓉的家人虽然远在千里,却也给了田蓉足够的安全感和勇气,在田蓉失恋后,她突然意识到“房子比男人更加可靠”,于是打电话给父母,他们则二话不说来北京给田蓉看房子。
出门在外,家人给了他们绝对的安全感,这也是这部剧想要传达的温暖之处。
除了真正的家人以外,同为北漂的田蓉和李慕嘉又何尝不是互为“家人”,在两个人失恋后她们彼此安慰。
吴剑秋作为李慕嘉的顶头上司,除了承担起李慕嘉“人生导师”的职责以外,也同样是李慕嘉的家人。
在李慕嘉加班后,吴律师看到李慕嘉的脚踝受伤以后,贴心地带她去医院包扎伤口,又把她送回家。
同为北漂,在这样冷漠的大城市中生活,需要抱团取暖。
除此之外,“家”也被具象化了,即“买房”成为了北漂人的最大话题。
田蓉意识到了房子的重要性,尤其是2008年是北京房价疯涨的一年,她决定扎根于房产行业,并且马上联系家里人买房。
李慕嘉如果不是因为小丁炒股,恐怕早就和小丁结婚住在自己的房子里了,“房子”也成为了北漂人依傍的港湾。
总体看来,《一路朝阳》并没有刻意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北漂话题,却选择了扎根于普通人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答案。
扎根于现实,善于发现现实话题与现实温暖的剧集,才能对观众保持持续的吸引力。
乍一看还行,细思极恐。
两个女孩子,一个漂亮一个不漂亮,两个都没特别好的学历,一个金手指进律所,一个做卖房中介,两个人的目标都是住进哪哪哪的房子,两人一个霸总爱,一个拆二代爱,一个租一万一个月的房子,注意,年代是08年,搁现在23年也没几个一线城市的女孩子能租得起,你就说悬不悬,浮不浮吧,她妈给她的十万块她还没还吧。
一个凭借自己省吃俭用还有家里帮扶在北京买了三套房。
还在继续加杠杆。
[捂脸][捂脸][捂脸],上帝视角炒房呗,她来18年试试嘞。
这剧想表达什么?
诶,年轻漂亮的姑娘看过来诶,拼命消费吧,钱花光了怎么办,没有关系,会有总裁来娶你的,然后总裁配不上咋办,你嫁够老的就好了。
总有你配得上的。
(这真的不是消费主义+白日做梦吗?
)女孩不漂亮咋整?
得自强,得节约,得抠,得加杠杆,得加到可以进局子那种程度,得带上父母捎上闺蜜一起加杠杆,万一你成功了,局子没进去还暴富了,那么好的,你就配得上拆二代了。
(这真的不是赌博吗?
)对女性恶意太大了。
说好的独立自强,结果还是婚姻托底,说好的多元价值观,本质还是金钱至上。
编剧是房产中介派来的吧。
朋友是兰迪妹妹的粉丝,推荐我来看,其实开始我是有点抵触的,毕竟自己就是一个北漂,对于北漂题材情感复杂,太悬浮完全get不到,太真实又和照镜子一样,没有必要去体验。
但正好赶上剧荒,也算是给朋友一个交代,就点开审判了一集,结果还蛮让我惊喜的,不管是人设还是剧情,不完全贴地但也不会无脑悬浮,保留都市剧情的同时,一些真实的细节也确实让我产生了共鸣。
在李慕嘉和田蓉的身上,我好像看到了不同时期的我。
不知不觉已经在北京生活了五年,长时间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低头赶路,都快忘了五年前背着行囊踏出北京北的自己也曾经像李慕嘉一般立下豪情壮志,要在这座人人向往的城市中扎根。
故事的开始我们都是李慕嘉,但真来到人外有人、遍地是金子的大都市以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之前引以为傲的“优秀”在这里都要打破重组,因为你的优秀对于别人来说不过是手到擒来。
于是对未来一腔热血的努力,逐渐变成看不清的未来的迷茫,不知能力如何施展的无措还有逐渐消失的自信,渐渐认清,田蓉才是现实。
从观察者第一视角代入自己那些独自成长的瞬间,“初闻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吧。
作为一个群像剧,除了李慕嘉和王菊,丁之谭这个角色我也很喜欢。
可能是对他还带有王皓滤镜,不经意的调侃总能让我忍俊不禁,但该正经的时候三观又绝对在线, 那句“你们感动于自己对儿女的心,却从没问过我需不需要“说在我心坎上,我一直觉得,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就像风筝和放风筝的人,在适当的时候放手很必要,飞得再远也没必要担心,因为心头始终有牵挂。
总的来说,看完第一集其实是超出我的预期的,无论是从情感的刻画、剧情的真实性、普适性还是代入感,居然都很好。
讲述奋斗但不压抑,不过度去渲染努力的艰辛,反而让人看到了努力就会成功的希望,我想这对于每一个在大都市打拼的人都是一个安慰吧…不为“痛”而“痛”本身就很难得。
我应该还会继续看下去,比较期待田蓉的成长,这就去给朋友交代了。
最后许个愿吧,希望在大城市打拼的你和我,都能一路朝阳!
一开始看觉得不错,那个时候我打了四星,被王菊的演技和反套路的职场剧情惊喜到,那个时候我以为这是一部主讲女主事业的剧,更别说还有我喜欢的高叶姐姐。
第二天,我知道黎光居然是李慕嘉的CP,我觉得我三观被震碎了。
因为我原本以为黎光和吴剑秋是一对。
这是什么ex的父女恋?
于是我改成三星。
后来,。。。
这是什么垃圾,黎光的“四十岁时间宝贵”言论让我大开眼界ex地吃不下饭,女主的嘴上独立实际一直不买房天天和老男人谈纯爱更让我觉得离谱。。。
最后田蓉和李慕嘉变成了经济独立的老妈子,一系列男人们没有一个好东西,女主表妹成了生育机器。。。
我想说,编剧你改的是坨什么?
有一种又当又立的既视感,还不如原著真实。
我原以为原著三观炸裂,后来发现原著的龌龊百态才是真实,女主和各个男人各取所需,坏的真实,而电视剧把男女主的各取所需包裹上名为“真爱”的屎味糖衣,试图规训女性,既要经济独立叱咤职场,又要和男人恋爱和和美美当老妈子,生儿育女照顾家庭。
可怕,太可怕了。
恶心,太恶心了。
一开始大家都是李慕嘉,从开始的质疑田蓉,到理解田蓉,最后都会成为田蓉。
我知道很多人都不喜欢田蓉,特别是她开口让李慕嘉帮她向黎光借70万的时候,觉得他特别自私,在这里,我想为她稍稍平反下。
田蓉在跟李慕嘉的对话里明确说了,那套房子可以算李慕嘉挂在她名下的,最后赚的钱也归她,他觉得那套房子至少可以赚100万,所以,我觉得这里,田蓉不是自私,也不是钱的问题,所以这个房子田蓉一定要拿下的原因是基于自己的专业判断认定这房子必将升值的结果而下的决定,她更多是觉得错过非常可惜到痛心疾首的程度,讲房子可能很多人无法共情,如果说是17年的比特币,可能大家稍微能共情一这些。
我没有看过这部剧的小说,据说两条线都非常现实,有兴趣的可以去搜一下,这里我们说剧,电视剧至少到目前20集为止,是分两条线来展现的北京女子图鉴,一条线李慕嘉,代表理想线,另一条是田蓉,代表写实线,她俩是同一个大学毕业,代表着她俩的同一个期待,其实是暗喻一个人的两种选择,也就是我们曾经都是x,因为不同的选择,有些人变成了李慕嘉,而有些人变成田蓉。
李慕嘉:长相甜美朝气蓬勃的小太阳,努力工作,好好生活,期望有一天能够通过努力工作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市中心的最好的房子。
田蓉:外形普通,工作能力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最早一批北京炒房团成员,通过父母得到启动资金,再经过自己不断的置换操作成为北京多房业主。
其实我特别不喜欢李慕嘉这条线,因为我觉得这就是学校这么多年价值观教育出来的老实人,而老实人总是认为努力工作就能得到未来,所以理想线的李慕嘉得到了,有仁慈的老板,有多金的男朋友,他们都是因为欣赏李慕嘉努力的样子,然而?
能正常面试进入顶级律所的人他们难道不比你努力吗?
李慕嘉在面试说因为她不是名校毕业而被刷下来不公平,可是应届毕业生,都在没有社会经验的情况下,你的硬件明显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因为你几句话而获得了机会,这才是大大的不公平!
在你因为黎光的关系,一路开后门式地拿到了业务,这才是不公平!
因为黎光钦点,所以园林尽调案没有给那个比你更适合的同事,这才是不公平!
李慕嘉说不想跟黎光借钱,因为不涉及到钱,他们就是平等的,可是他们的关系早就在特殊关照里失衡,不开口借钱只是底线而已。
现实里,李慕嘉只会遇到压榨自己的老板,和贪图自己年轻的男人,赚钱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永远在租房,永远在搬家,永远在奔波工作的路上。
反观一下田蓉,我觉得她是平凡女生在大城市生活,最后成功翻身的缩影。
田蓉没有体面的工作,也没有那么出色的律师行业的工作能力,也没有姣好的面容,她的硬件条件可以说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不甘心回家呆在小城市,又用什么立足于大城市呢?
但是田蓉运气好,做的是房地产行业,正巧赶上大热潮,因为自己的专业度,破釜沉舟,才在房子这事情上赚了自己的第一桶金,而这个跟股市的风险是不一样的,我相信很多人都赶上了这趟捷径,才实现了手里有五六套房产的成果。
我始终相信,人生暴富的机会在我们生命里一定出现过几次,遇上了,抓住了就上车了,抓不住那一辈子也就差不多这样了,显然,田蓉和李慕嘉都抓住了,田蓉抓住了房子,李慕嘉抓住了黎光,但区别是,房子常用,而黎光不常有。
重回到剧情,李慕嘉和田蓉关于借钱这个事情上的争执,有句老话,救急不救穷,当时的田蓉明显是急而不是穷,李慕嘉很好,但是不应该说那些伤人的话,就是说田蓉买房子买魔怔了,满脑子都是钱钱钱,并且说不认同田蓉赚钱的方式,其实她根本就不了解那个行业,所以她才会觉得紫竹院无所谓,这里面多少是有些高高在上的姿态。
闺蜜之前确实可以很好,到总是有一个人会自己觉得更优越一些的,可能因为家庭背景,可能因为工作,可能是收入差距,任何人之间几乎不可能打心眼里觉得完全平等,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都是善良的人,也不影响他们的关系。
当李慕嘉指责田蓉赚钱的关系时就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了,或许这也是编剧的用意,两个不同世界的人的不同选择之间的矛盾冲突,而田蓉是真的很实在,在跟李慕嘉说自己做中介的时候就已经表示过一个作为平凡人的抗争:都是工作,谁比谁高贵啊?
而李慕嘉总是要在田蓉把自己所有的心酸都刨出来说要才会意识到自己的优越感刺痛了别人。
我觉得李慕嘉这个人很好,但是她确实不适合跟田蓉做闺蜜,如果她不能从心底抹除自己内心的优越感,那她对田蓉的好只会伤害她,因为那是因为善良的本能,而不是因为她是田蓉。
主线真的又臭有长,慕嘉的恋爱线里王阳真的又油又装,还没有田蓉搞钱买房再搞钱有意思。
这部剧就是以媒体舵手的功能来引导大家买房的胡编乱造,希望大家有一双雪亮的眼睛,选择性观看或者不看🙈
当玛丽苏剧看的。但是看到老男人男主跟刚毕业的女主说:“理解你怕最后我们走不到一起会浪费青春,我四十多岁了我的时间也很宝贵”,还是忍不住震惊于老男人的厚脸皮和鸡贼,观感太差了,我简直想吐……
在一路朝阳这样的剧里嗑CP,是件很难过的事情,太像童话了,明明悲伤和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才是这部剧的底色,结果最后两位女主的归宿都是有钱人可以在各方面帮助到她们的人,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这种事情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几率大概为零吧,所以本质上还是都市童话,披着奋斗外壳的爱情童话,如砒霜更让人难过
李兰迪只要不要靠近清宫戏,就是个好妹妹。
片名和简介,都没有让人看的欲望,看了一集果然还是太套路
在看蒋雯丽和明道、李一桐和王健斌的时候各种辣眼惨不忍睹,但看这部剧的时候却能意外的磕下去!除了全员演技在线,主要每个人物都很灵动,女主三观也在线,目前追到23集,如果最后真的男女主在一起了,只能说还是过于梦幻,但艺术创作嘛,总是梦幻的~
借女性主义旗号,让老男人和小姑娘谈恋爱,这很难评,成功不了的
配乐很真诚,故事目前看了3集觉得还挺踏实贴近生活,演员的演技都特别自然天成。时不时会有让人共鸣的点,尤其是小丁妈妈给李慕嘉包了饺子她没有吃,虽有埋怨,但他们还是心疼自己孩子把冻饺子自己吃了,给孩子们包新饺子。这让我没有来的想到了自己的长辈们,莫名有泪点。平凡的温情,希望一路朝阳是个越来越好的故事。另外,表扬李兰迪挑剧本的能力,年轻演员里就喜欢看她。08/24看到现在19集,到目前故事还是讲的比较平稳的。《一路朝阳》我最喜欢的一点的是故事每一集都多少有一些点题,两位女主角的生活总是积极向上又清醒自持的。编剧在处理故事冲突的时候也很现实很克制,没有刻意的金手指大爽特爽。目前看故事里亲情 友情 爱情 都是并线进行的。
半部
男主够当女主爹的了,就算是王阳也不行,现实中年龄差距这么大的不把女主耍的团团转才怪,王菊很惊喜,这姐真的会演戏,冲着她给个及格分
慕嘉和田蓉都在为了自己的事业努力奋斗,真好,女孩子就是要把事业放在第一位,都给我赚大钱😎
质量出乎意料的高
很好看,本来会觉得王阳和李兰迪有不搭,没cp感,看了十来集!!!!哇!!!好好磕!!!剧里的演员演技好好!!!王阳一点都不油腻,李兰迪好灵动!王菊演技叶好好!还有大嫂!!!!
毕业、求职、租房、感情,毕业这一年需要经历的槛真是太多了
栓q 看到后面真的有嗑到…对李兰迪改观很大//我要吐了 这跟炼铜有啥区别
虽然高开低走的,但难得国剧里有我喜欢的女主:买定离手,错爱不究。
我真的生气了,看着看着 这个剧情 就跑偏了 蔺达的逻辑,李慕嘉的倔强,黎光的突然痴情,不理解黎光为什么对女主爱疯,不理解李慕嘉为啥选择莫愁园林,不理解蔺达为啥突然喜欢上李慕嘉。啊啊啊啊啊 整部剧 一整部剧,我只喜欢的是 王菊的演技,女主的演技 和 大嫂和王阳的台词,结局收的乱码七糟。
最后十集编剧疯了?吃原味猪大肠了是吧 一肚子稀屎啊老铁,难怪这剧能上星 吃完晚饭一家几口坐电视前头的时间给霸占方便洗脑来了,催恋爱催结婚催买房 鼓吹女人为了男人的事业牺牲自己 拖家带口跟着东奔西跑,还有好好的红圈所金牌律师不做跑去追求人生价值天天挖地 感觉你们全疯了,催吧~不管怎么催不生的人永远都不会生~~
四星是给兰迪妹妹,喜欢李慕嘉、小丁、田蓉、小范的割舍、纠缠、理解、放下。剧集开头不错,但是有点悬浮,比如吴剑秋叫李慕嘉丫头,这是职场、上下级,不是街坊邻居,高叶归来依然是大嫂范,没有法律精英感觉,官配年龄差距太大,虽然极力营造纯爱,但是谁信呢,一个过尽千帆,一个只图真爱,我不信,现实最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