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坚如磐石》,就算你没刷到网上流传的什么张艺谋引以为豪的三小时版本,什么角色官职调整台词变动,什么特定戏份去年补拍,等等,就算你进场迟到一小时还边看片发消息边卿卿我我,都不难看出,这电影经历过多么壮烈的整形手术,其程度堪比把郭德纲整成绝地奎刚,把蜡笔小新整成浪客剑心。
我当然了解也认同,删改不是给电影开脱的理由,拍得好不好看,还得按照最后呈现给观众的样貌来评断。
但我还是认为,尽管连起承转合的结构都被破坏,关键人物的下落也欠交代,逻辑漏洞也能抓出一手,张艺谋还是通过这个公映版本证明了自己功力不俗和基操在线。
至少故事基本圆润,主要角色轮廓鲜明,不乏动人的互动,而且尽力维持了正角反派两条线先是像太极图一样黑白分明,渐渐在剧情搅拌下交融到一起的自然。
两层结局也尽力完成了句号、省略号和感叹号的作用与分量。
就这个素材,换个没有跟看不见的手缠斗良久的导演,凑出个电影都难。
瞎猜张艺谋的修改思路是,敏感内容要删就删,私人表达也尽可不要,既然是国庆档大片,把精力全放在挽救商业性上吧。
于是刑侦破案,就几乎不掺杂质,完全捋出一条悬疑线。
让主角蒙在鼓里追逐目标,就像前面吊了胡萝卜的驴,永远用差一步的感觉把他们吊住,总是处在“眼看就要出结果,困难却比办法多”的疲于奔命。
起初是,只要锁定嫌疑人,只要跟踪联络人,只要找到他,只要他肯招供,只要时间一到……后半部分线索一换,变成了只要拿到手机,只要充上电,只要爬出窗外,只要枪响……每个只要后面都跟着一个但是,把人拖到筋疲力尽。
而且这个过程,可惊险,可煽情,可黑色幽默,可左右为难,就像手按一挺马克沁机枪,想压制哪个方向只需轻轻转动,拍摄手法微调,气氛自然变换,满足商业悬疑片各种情绪需求。
另一边贪官与富商恶势力内斗的犯罪线,则被处理成一场格斗比赛,而且还是双方都很守规矩的回合制,很有点某些古典小说里两军对垒的骑士风度。
只见贪官被重击薄弱关节,猛吐一口鲜血,抓到富商软肋回击一拳,把他打得晕头转向。
富商眼看要倒地,踉跄两步站稳脚跟,照着贪官刚刚露出的破绽一个扫腿。
一来一去轮流出招。
你看不到他们的剩余血量有多少,只看到他们都满面血污,一种残忍暴力美学。
不知道谁还能坚持多久,好像大势已去,又能孤注一掷,似乎胜负已分,却杀个回马枪。
越到后面越是同归于尽的打法,双方都在逃出生天和功亏一篑之间剧烈摆荡,仿佛一个梭哈的赌徒等待开牌的心情。
如果放弃思考来看,还是挺刺激的。
尽管删得七七八八,这电影还是不乏对权势阶层的猎奇意味。
官商大佬的塑造有老谋子早年《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影子,但似乎更多的是借鉴某些韩国黑帮片的质地,火锅鸿门宴、车内谈判、酒店监控和调遣斧头帮几场戏,让他们全说韩语也像那么回事,配上流光瑰丽的重庆夜景,更把猎奇感放到最大。
同时这又形成一种祛魅。
不断表现大佬们惊弓之鸟四面楚歌,装腔作势怕得要命,睡觉是字面意义地担心掉脑袋,见亲人必须跟地下党接头似的对暗号,手下人身边人枕边人没一个信得过。
越是嚣张跋扈,下场越像个笑话,破鼓万人捶。
霸气是霸气,羡慕吗?
一点也不。
而且他们权谋猛悍杀人如麻,却也不乏天真,斗到后来,甚至出现了一些聪明反被聪明误、疑心病重到不讲情理人鬼不分的笑场环节,基本的判断能力都成问题,几乎是赤裸裸地讽刺追求权势把人追出了精神病,又加上一抹荒诞喜剧的笔触。
相比大佬,那打手头头一角因为受限制较小,反倒充分展现出小人物的鸡贼。
事事请示处处躲闪,听到罪证响起,赶紧广播传送。
手下被周冬雨砰砰开枪干倒两个,他报告:老板,打倒两三个啦!
习惯性加码往严重了说。
多生动的人。
张艺谋的物件趣味也没丢。
契诃夫说挂在墙上的枪一定要响,本片是摆在桌上的竹棒一定要派用场。
第一次用得神威大显,第二次反讽拉满,以为物尽其用了,结果第三次还拿出来encore一下,还是能左右案情的狠招。
我很希望这玩意出个周边,拿在手里就帅。
电影里有一场重要的手术戏,几经周折孩子总算生了出来,又一通抢救终于活了过来,得以拥有自己的人生,不知道拍的时候张艺谋有没有预感到,这也是这个电影将会经历的。
考虑到是因为尼国特色的原因导致的删减和重改 酌情多给了一颗星 接下来我可就要好好说到说到了 对于院线版本的评价 可以用几个字概括 重庆夜景观赏片 整部片子充斥着大量的重庆夜景的灯光元素 对于不喜欢的人是光污染 对于懂点老谋子门道的人来说是暗藏玄机 正如同坚如磐石的英文名 under the light一般 各位主演的对手戏大多都是在背对着光的“暗处”进行的 也算是变相点题了 影片整体的基调也就随着这样的场景布置所奠定了 我相信未剪辑版本的电影会更加深沉和黑暗 我也愿意去这么相信 因为我真的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当年那位国师去了哪里?
因为作为一部主打尺度和揭露黑暗的电影 其尺度甚至不如狂飙和人民的名义甚至是前几年的电视剧 我知道现如今国内整体的电影发展在像韩国去靠拢 但正如同洋务运动一般 只学了表面 没学到精髓 究其根本 这就还是只是老谋子对于现如今政策和国庆所交出的一份政审答卷 尤其是作为一部严肃的影片 里面时常穿插的插科打诨的笑话真的是让人无语至极 同样也有不少降智操作 抱歉 这我真的忍不了 说了这么多 更多的还是和看完满江红一样的惋惜吧 听说此部剧本几经辗转才到了老谋子这里 之前甚至经过姜文的手 碰上这种难搞的剧本 也理解老姜为什么会知难而退了 看了看幕后故事 老谋子死磕到底的心还是有的 说明对于追求艺术的那颗心还没丢 总归是件好事 但还是希望以后此类电影能在电影节上映 这样至少还能将完整的艺术呈现出来 而不是任其被埋葬
一.这个电影内涵到底在哪里1.多余台词,整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给观众喂饭吃,在一些可以不需要解释的地方解释:于和伟和女儿打电话的时候,女儿挺着大肚子说给David一些机会,瞬间就可以理解女儿和David的关系,后面还硬要再加一句“他是我的老公嘛”;于和伟的人在船上给于和伟打电话,解释说“装了信号屏蔽器,他们电话都打不出去,只有我的卫星电话能打”,这种话也要跟于和伟报告,我都要怀疑这是接了卫星电话的硬广了。
(而且这里这些匪徒傻到感觉可能是故意埋的笑点吗 反正我在影院没看到有人笑出来 只觉得傻到无语)诸如此类的对话,思来想去作用只是向观众做解释,删掉这个台词完全无伤大雅,而留着反而伤害影片原本的氛围2.用台词偷懒,用台词来解释影片中的内容,本身已经生硬而且不高级,但除了这些小细节之外,张国立和于和伟的几次大段的对话也完全是用于解释情节,就更让人无语,就差张国立直接和于和伟手拉手去自首了,这样偷懒的话,大家不如去听播客好了(但这点不知道是不是删减原因)3.多余镜头,雷佳音三人前往证人住的地方,已经交代过一遍“有人在监视”,并且已经有监视的镜头扫过,在雷佳音一行人进到屋子的时候,还要特地交代一下监视视角下屋外的情况,这个镜头一出,观众就已经知道之后屋外一定会发生什么,所以证人一走出门,我就已经捂好了耳朵,少了很多想象空间和冲击力二.这个电影尺度到底在哪里1.我不知道这个电影未删减版到底有多惊天的尺度,以至于诞生出一个又一个的传说,但是这个电影上映之后微博热搜马上高位挂起“尺度奇观”“删减”等词语,若真是有传说中那么大的、不可说的尺度,这样的热搜能挂到高位吗,这能让大家讨论吗,这只是我的一个疑问2.除了“钱外有钱,官上有官”和“u盘里不止有郑副市长一个人的料”两句台词露骨一点,还有一句“士农工商”,其他的内容实在是看不出来相对以往的反黑剧/影有什么进步3.人物几乎都是平面的,反正就我的角度看,从头到尾也没觉得张国立和于和伟是好人,他们勾结也是一直暴露在观众的眼皮子底下,整个电影没有任何一个“伟光正”的人物揭下面具,也没有任何一点针对影片中“正义”人物的污点,这到底尺度又在哪里呢?
还是说要观众自己根据“under the light”这个片名去过度解读?
(btw,《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里面王净的角色都还有反转呢)三.这个电影人物到底在哪里1.整部影片最大悬疑点就是儿子会不会供出父亲,父亲会不会放弃儿子,对两个反派做的唯一立体化的处理就是他们也很爱自己的子女,不管什么时候都心挂子女,亲情至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这个接力棒,张艺谋算是接上了,但这种立体化反而又让人物形象变得更刻板,说实话,于和伟和张国立的角色但凡心狠手辣,放弃子女,保全自己(张国立最后可能是这样做了吧),我都觉得角色更立体一点,反派人物立体性这一点上,差《狂飙》一百条街吧2.大家说的戏骨飙戏,我倒真没看出来多少,很多戏要不就是没飙起来,要不就是有演员接不住,唯一让我觉得精彩的是陈冲抢过手机说话到被张国立扇巴掌那一段,是真的可以鼓手叫好的一场戏四.这个电影逻辑到底在哪里(可能是我自己生活经验不足或是看电影不仔细,存疑)1.警方找到重要嫌疑人和证人,不带到警局里,不安排警力保护,不急着要线索,嫌疑人说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现实生活中警方真的这样办案吗2.调查组的人全程都像在封神榜里一样,我什么都算到了,运筹帷幄,就等着决胜千里之外,整天做谜语人,周冬雨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就是说出那些骂雷佳音的台词,其实都可以安在调查组身上是吧3.于和伟安排去办事的手下,找手机那次,既然已经把人都弄走了,必定已经惊动警方,结果房间里所有东西都还在,等着雷佳音来找,有时间整理房间,不说把墙砸了、屋烧了,你这房子里能拿走的东西你得运走吧,什么都不拿,不等着把手机交给雷佳音呢吗,而且雷佳音不找这个女生吧,女生住这么多年发现不了手机,和雷佳音见了一面,立马就能找到,于和伟手下那么多人地毯搜索找不到手机,雷佳音一个人就能找到,这真的也太巧了吧4.警察都有时间去给周冬雨枪,让周冬雨签字,周冬雨都能在这么重要的时候在家里等着雷佳音来,这警察局难道就不能提前埋伏一些人在附近吗,不能给周冬雨一个对讲机、一个卫星电话吗,非要周冬雨给出信号,然后警察再从千里之外赶来,这是为什么呢还有很多槽点 不一一列举了另外还有 这电影宣传说的“赛博朋克扫黑片”,就体现在几个霓虹灯上啊?
这种有赛博朋克皮没赛博朋克肉的电影,就别打这种宣传语了吧,小心大家看了说诈骗抱着很大期望去看的 买的票也不便宜 看完刮了一张刮刮乐也血本无归 本来还有一些想吐槽的 一下子忘了 就写这些吧 一口气写的 有些话可能也不太通顺 见谅交流 但不强求共鸣
按照首映礼上张艺谋导演的说法,《坚如磐石》其实在四年前就已经拍好了,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间隔四年才上映,这四年间《坚如磐石》究竟经历了什么?
经历了多少删减多少艰辛才走入大众视野呢?
《坚如磐石》如果要归类的话,应该归为悬疑犯罪片,电影本身讲述的是扫黑除恶的故事,故事中的角色原型应该是综合了很多典型的“老虎”案例,比如因为不雅照倒台的雷某富。
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重庆,所以应该也结合了重庆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中的一些案例。
《坚如磐石》的故事足够“黑”,尺度也足够大,让我屡屡想到前几年的爆款悬疑剧《沉默的真相》。
故事由一起公交车爆炸案而起,雷佳音饰演的技术科民警苏见明因为这起公交车爆炸案,被卷入了他的父亲副市长郑刚与当地富商黎志田的斗争漩涡之中,而在调查案件的过程中,他是局中人,更是破局者,他如一艘在巨浪中行驶的小船,时刻可能被风浪吞噬,但依然以坚如磐石的意志前行,揭开了父亲的真面目和城市里的罪恶一角。
贪官黑商狗咬狗,尺度惊人影片主要围绕副市长郑刚和白手起家的黑商黎志田展开,但并不是以两个人如何勾结为切入点来表现贪官的贪和黑商的黑,而是通过反腐风浪来袭之时郑刚设局切割甚至背刺,展现贪官和黑商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以及关键时刻弃车保帅的图穷匕见,极端形势下的激烈斗争,撕开了隐藏在城市潋滟灯光下不为人知的黑暗,以及人性的幽暗,将郑刚和黎志田的疯批本性揭露无疑。
于和伟饰演的黎志田有着显赫的身份,他是金江首富,也是政协委员,表面上温文尔雅,穿着西装,一副社会精英的派头,说话时也和和气气。
但是他在谈笑风生间,却决定一个处长的前途命运,让对方徒手在火锅里捞手机。
他不怒自威,在集团里,像一个土皇帝,一句话决定一个庞大集团的继承人是谁,旁人莫敢有异议。
他狡兔三窟,在自己的会所里,拿着一堆房卡,随意翻牌,连最亲密的身边人也未必知道他每天睡哪个房间。
他心狠手黑,遭遇背叛时,用扳手砸人,血液飞溅,而对方面目全非。
他轻轻松松让任何不利于自己的普通人消失,而且伪装成斗殴或意外,和自己撇清关系。
电影通过很多细节,将黎志田的草菅人命、为所欲为的黑商形象塑造得立体、鲜明。
就尺度而言,可以说国产电影前所未见。
于和伟的演绎也极富张力和气势,完全可以和《狂飙》里张颂文饰演的高启强相媲美,而其在黑恶程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电影不止对黑社会的种种黑恶行径展现得很直接,对贪官的黑与恶,也展现得很赤裸、直接。
张国立饰演的郑刚作为副市长,表面上亲民爱民,在爆炸案发生时亲临现场与歹徒谈判,但实际上,他其实比黎志田更黑更恶,他的黑与恶,是藏冠冕堂皇的外表下,藏在两袖清风的假象背后的。
实际上,张艺谋选择于和伟和张国立来演黎志田和郑刚,其实就是颇有深意的,他们以往饰演的都是比较正面的形象,以至于观众会对他们形成刻板印象——只要他们演,就是正面形象。
而在电影中,他们却饰演了反派,这是一种颠覆,这种颠覆和角色也形成了互文,他们饰演的角色本身表面上看也是正面的,一个看起来像个合法商人、社会精英,一个看起来像个好官,但是在表象之下,却是另一幅面孔。
不得不说,导演似乎也想通过演员的选择,角色的塑造,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很多人,都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很多不为人知的真相,都藏在鲜亮的假象之下。
钱外有钱,官外有官,故事之外还有故事《坚如磐石》是一个有很多“留白”的故事,故事中很多人和事儿,都神龙见首不见尾,比如故事中的高进,就是一个看似很有背景的人,但他背后是谁,却并没有拍出来。
再比如郑刚妻子何秀丽的父亲“老爷子”是一个无论是谁提起都敬畏三分的人物,他究竟是谁,故事中也未挑明。
这些若有若无的线,有点欲说还休的意思,留给了观众无限的想象脑补空间,勾画出了更加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构成了故事之外的故事,也呼应了电影中所说的“钱外有钱、官外有官”。
你以为贪官的贪和黑商的黑就止步于此了吗?
不,这只是一个侧面,郑刚也好,黎志田也好,都是台前的小人物,而藏在背后的,还有深不见底的黑暗和不可言说没被讲述或不能讲述的故事。
那些没出场的人物,或许在牢狱里,也在现实中。
这种有意或不得不的留白,恰恰让电影显出一种故事讲完了却又没讲完的意犹未尽的悠长感。
细节化的悬念设置以及丰富的人物情感《坚如磐石》在悬念设计上,主要体现在细节的设置上,电影从一开始其实就将郑刚和黎志田的真面目给展现了出来,观众也很容易猜出部分的故事走向,但在细节上,却也有一些反转和悬念,比如,开始的爆炸案,一开始观众也会和苏见明一样,被牵着鼻子走,认为是黎志田干的,但实际上并不是。
再比如苏见明的身份之谜,也一直是个悬念,到故事的最后才揭开谜底。
大的反转和悬念没有,小的悬念却很多。
而《坚如磐石》的另一个看点,是对人物的塑造,并不单薄,不只是体现人物的贪或者黑,在贪和黑之外,也赋予了他们人的情感。
他们再恶,但也是人,他们也有情感,也有弱点。
影片是通过亲情的羁绊来展现人物的人性一面的,郑刚和苏见明复杂的父子情,以及黎志田对于女儿的宠溺,都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而这柔软的部分,便是他们的弱点,也让他们无法一黑到底,他们的犹疑和忧郁,便是一个可以单刀直入的突破口。
影片之所以从苏见明的视角切入,一方面可能是为了增加人物关系的复杂程度,让苏见明、郑刚、黎志明三股势力交锋,增加故事精彩程度,另一方面,其实也只有他,可能成为揭开真相的那个人,因为如果是一个和郑刚毫无瓜葛的人调查案件,很可能还没接近真相便被消失或者出“意外事故”了,只有他,能让郑刚投鼠忌器,也只有他,能活到最后时刻。
而苏见明这个人物,也让故事内涵更丰富,他父亲郑刚代表的是腐败和黑暗的势力,代表的邪恶,而作为郑刚的儿子,苏见明代表的是新的一代,代表的是正义的一方。
他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和正义感,与恶龙缠斗,最终赢得了胜利。
这个角色,似乎也寄托了导演对于新生代的希望,无论是谁的儿子,苏见明都坚守正义,没有上梁不正下梁歪,无论腐败对象是谁,苏见明都法办到底,哪怕夹杂着为母亲复仇的私情。
这个角色,让人看到下一代和明天,也许会更好,这是导演留给观众的希望。
整体而言,《坚如磐石》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电影,尤其是在对黑恶的揭露上,非常大胆。
无论如何,我们终于有大尺度揭露官场贪腐问题的影片了,这是电影的进步,也是社会的进步。
电影取名《坚如磐石》,其实也颇有深意,它所表达的是,也许社会有黑暗一面,但国家扫黑除恶的心坚如磐石,大多数人对正义的坚守坚如磐石,有人在为打破黑暗努力前行、流血牺牲,他们的勇敢,让更好的世界成为可能。
就像这部电影,不全是黑暗,也有希望的光芒。
来来来,我吐槽下认可的同学,请点赞。
这片当时杜琪峰能拍的话,绝对比emo 好看。
细节绝对没这么拉垮,没有这么侮辱观众智商。
1,苏见明带人去黎志田那里放烟雾弹,然后出了大厦也不伪装下,或者变装下再跟踪,直接车上等?
生怕别人注意不到2,派David去给某人(忘了名字了)送东西,非得大摇大摆穿着红夹克,拿着红皮包,开着鲜艳的黄色保时捷从正门走,就不能从大厦旁门出去,就不能观察下再出去,就不能一身黑,换辆普通不显眼的车!
(黎设计的陷阱这么蠢和明显,和苏见明蠢萌三人组挺搭配的)3,苏见明三人,带着有线白色耳麦招摇过市,就没有更隐蔽的么??
(就差把我是警察写脑门了)4,因为剪了好多,好多剧情不连贯,交代模糊。
5,一定要让周冬雨演这个角色么?
一跑起来,胸平得比雷佳音还爷们儿!
这俩人角色搭配真的贼尴尬!
emo 这么捧周冬雨么!
6,两位尴尬的女配(女儿和情妇)演技和颜值贼尴尬。
相比之下,副市长夫人角色更出彩!
7,在地铁里,副市长和那女的对话,就那俩人位置,那女的不扯着嗓子说话,副市长听得见么????
更何况副市长还穿帽衫!
这个设计你们试试在地铁里按电影里那么小声,听得见么?
8,堂堂一个大佬,做事没有个亲信么?
比如狂飙里的老默,非要找一帮市井马仔做事,蠢蠢蠢!
生怕别人注意不到。
吐槽,尴尬的地方太多。
尴尬地我脚趾头快抠出三室一厅了!
要不是全程,有这几个老戏骨演技撑着,要不是喜欢于和伟的颜,早退场了!
前期宣传有多热闹,后期打脸就多响。
从剪辑后的剧情中,推理一下原版的人物关系。
首先还是从苏见明的说起,毫无疑问这个角色就是郑副市长的亲儿子,但是是私生子。
张国立的角色通过初版的预告片可知原本设定是局长,也就是公安局局长。
也是合理解释他可以快速调动警察资源,并且带枪的原因。
继续说苏,苏的生母就是电影中的朱丽,也就是张国立的情人,也许是初恋情人。
当然是不是初恋不影响。
是的话戏剧效果更强。
时间线从最初开始,几十年前张国立进入仕途之后为了前途选择和陈冲饰演的角色何结婚,但是何没有生育能力,因此郑出轨或者旧情复燃和朱丽生下一子。
这个事情何知道之后肯定是无法忍受的,因此很可能是她约了朱丽见面,可能以孩子yejiu苏的安全作为要挟。
朱去之前知道自己凶多吉少,在见面之前留下了自己和郑的照片,以及一段录音的手机。
但是合理的演出是这段录音原本的内容很可能指认的应该是何。
指认郑是不合理的,因为无任何信息可知两人存在感情问题,朱的大义凛然明显是后面剧情魔改的需要。
在两人见面之后何果然控制不住自己,杀掉了朱。
也就是片尾何为什么也是杀人罪的原因。
失控杀人之后,处理这件事的当然是郑,郑找了于和伟饰演的黎来帮忙处理这个事情,而郑的条件可能就是要求何同意养大孩子。
而黎做了这件事后就自然获得了郑的保护,但是手下处理的时候不知道是偷懒还是做事没经验,并没有烧掉朱的遗体只是埋在了墙里,很有可能发现的这个地方当时已经是金石集团的一个工地所以才选择了这个地方。
(从旧预告中看到果然是,黎以前的产业——殡仪馆,这样逻辑上也很合理),只是没想到十几年后被当烟灰洞把墙弄塌了。
吸烟害人啊。
通过旧的预告猜测在缆车上苏和郑聊的也是案情的一部分,至于是哪部分从而提到这个地方就不得而知了,很可能是后面David的案子引出。
时间线回到电影开头,此时,黎和郑都已经今非昔比,封疆大吏和地下皇帝。
此时,我党的扫黑启动了,郑自然动了自保的念头,并且很可能是上面已经开始查他了。
坏人当然别谁都清楚自己有多坏。
想落地两条路,要么黎走,要么自己走。
郑首先想的肯定还是黎走,黎走了没有人有他的把柄,从开头处理手下的性贿赂来看,当年的埋尸案可能就是他唯一的把柄,而黎在金江的身份地位是他不想放弃的,因为去了国外只是个普通的有钱人,对于他这种人是无法接受的。
那郑就想自己走,所以安排了高进这个白手套给自己准备48个亿,(初版预告可以看到原本是百亿,公映版还改少了)真得贪啊,而黎也不想白白就送48个亿。
虽然金石一年400多亿的营业额,但是那也是要靠真正干活的人干出来的。
郑看黎对自己安排的两条路都不选,非常不满意,就有了开篇安排的汽车爆炸案。
逼黎就范,黎无奈给了48亿,但是也杀了刘作为反击。
而此时就来到了电影的中段,尸体的出现。
尸体机缘巧合的出现导致两人本以出现的信任危机彻底走向了崩溃。
郑决定从黎身边的人下手,直接干掉黎,只有黎死了当年的埋尸案才能割干净,而唐大年就是这个对象,唐明显想要的是公司董事的位置,但是黎确想把公司交给自己的女婿等于还是他黎家的。
这让唐感觉到了背叛。
郑告知唐,David和苏的对接,唐找人拍下照片,通过第三方,也就李乃文饰演的角色。
让黎看到。
并且在半夜找了杀手动手,而黎愤怒之后,以为是David干的,杀了自己的女婿失去了一个真的帮手。
郑电话示威战果之后让黎明白自己被耍了,此时黎其实可以选择服软走人,但是码头血拼出来的他心底还是不愿意放弃。
因此黎找到何,告知郑一直还在抚养朱的侄女杨也可能是亲女儿,这让何再次愤怒并且动了杀心,作为交易何让郑放过黎,黎帮她除掉这个侄女。
而杨生活的房子并不是一个简单房子,这个房子显然是当年朱丽生活过的屋子,像郑这样的人就算乔装也不可能去一个自己不熟悉的地方。
两人地铁见面和郑独自去住所都有很强的反侦察意识,说明郑作为局长的业务能力是过硬的…这也是后面苏打电话说东西放回原位的原因,因为那就是他自己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
此时苏通过调查找到了杨,杨在老屋子找到了手机。
杨还是没忍住电话告诉了郑,郑告知黎做事。
之后就是电影里演的那样,但还是弱坏了反派,不然在那么点大的甲板上两个人已经被砍死了。
坚如磐石指的就是剧中反派这些人一起干过的事,让他们的关系坚如磐石,只有苏这样的身份和角色才能破局。
虎毒不食子,安排儿子进公安局给个最安全但又重要的部门,技术部,让苏担任自己布局的案件的负责人镀金。
真的是……父爱如山……开个玩笑…而杨生活的房子并不是一个简单房子,这个房子显然是当年朱丽生活过的屋子,像郑这样的人就算乔装也不可能去一个自己不熟悉的地方。
这也是后面苏打电话说东西放回原位的原因,因为那就是他自己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
此时苏通过调查找到了杨,杨在老屋子找到了手机。
之后就是电影里演的那样,但还是弱坏了反派,不然在那么点大的甲板上两个人已经被砍死了。
最后再说两句,坚如磐石,老话是一起扛过枪,一起p过c,一起蹲过lao。
这里面就是一起sha过人。
《坚如磐石》 5/10🌟2020年夏天第一次看到《坚如磐石》的预告,彼时看到于和伟+张国立+张艺谋,觉得20年国庆要被霸榜了,再在影院能看到已2023国庆这部电影包含:几乎一半对不上口型的台词、ppt结尾、生命的奇迹死而复生的角色、极其明显的补拍镜头以及张艺谋最后的尊严(台词:“我tm根本就读不懂唇语”)删减之后要保持情节流畅是个很困难的事,曾经多少也经历过,更何况这部还要删故事、改人设、加与原故事无关的剧情和人物。
能在19 20年就拍完剪完的电影片尾看到22年的法条也是件很神奇的事情,不过我相信老谋子还是有骨气的,他肯定会留份导剪版,现在也理解他为什么会拍《满江红》了,又好拍又赚钱,半年时间拍完剪完过审宣发上映。
隔壁陈凯歌已经开启抗美电影宇宙了,数不清是消费家国和抗战老兵情怀的第几年了,能不能拍一部收入全部捐给国防部、军队和老兵家属们的片子啊,消费情怀最后的收入还是大把进了资方的口袋。
至此,19年张艺谋拍摄的三部《悬崖之上》《一秒钟》《坚如磐石》全部上映,也可喜可贺👏只可惜坚如磐石不是权力和金钱对人心的腐蚀坚如磐石也不是扫黑的决心坚如磐石但对电影业的荼毒是真的坚如磐石
陈道明的表演有点儿意思。
道明当然是老谋为了过审拉来救场的,他的戏份都是后来补拍的。
老谋和老道是老朋友,也一直很欣赏和信任老道的表演能力。
事实证明他的信任没错。
道明所演角色的定位是伟光正工具人,这个角色本来没有什么发挥空间,不见得非陈道明不可。
譬如陈宝国来可不可?
也可。
唐国强来可不可?
同样可。
李幼斌来可不可?
还是可。
也就是说从角色设定来看,没有什么“非他不可”的不可替代性。
但陈道明是谁?
陈道明在老几位里是一个“另类”,是一个姜文一样的有着强烈自我思考和自我表达的演员。
他演《庆余年》庆帝就贡献了“射箭”的动作射击思路,大大丰富了人物纵深。
他演《黑洞》聂明宇就贡献了密室、手风琴和道具枪,大大拓展了人物前史。
他演《刺陵》华定邦就贡献了人物曾“吃过人肉”的剧情构思,大大延伸了人物内在。
……陈道明历来是不甘于躺在编剧导演给定的范围内按指令行事的。
不出点幺蛾子,请谁来都可以,那有何必请陈道明?
看过电影的观众就会发现,陈道明演的这个中央督导组组长,言辞简约干练,笑容意味深长,颇有些云遮雾罩的玄妙高深之感。
是不是有点儿像《庆余年》里神秘莫测的庆帝?
这就对了。
陈道明本来只是张艺谋拉过来为过审而补拍的工具人。
明面上的定位是伟光正。
但是,作为老朋友的陈道明一定是深谙张艺谋心理,这个人物的“里子”最好处理为“人上有人,官外有官”的更上一层的“郑刚”。
所以,陈道明用极简的台词、意味深长的笑,演出了莫测高深的古装权谋味儿。
陈道明心照不宣地给出了张艺谋希望他给出的那点儿东西。
这就是两个老朋友之间的莫逆于心。
浅聊一些首映礼后的看法先说说震撼:⬇️1、如果说过往张艺谋电影的主角是“形式感”,那么这次的“形式感”则内化到了演员身上,老中青全体实力派尽情飙戏、一个表情能看出一百个心眼子的观感,表演艺术层面的震撼,是过往院线片少有的-2、本以为经过反复删改补拍波折过后,影片会沦为白开水般的正能量宣传片,但事实上影片最终的呈现依旧震撼。
电影无论是视觉尺度还是审查尺度都是一次大幅试探,很有挑战性-3、第三个震撼来源于摄影层面,赛博朋克的重庆在张艺谋的镜头下被拍的光怪陆离,也很好的暗扣了“人性是五彩斑斓的黑”这一核心主题,或许又会带火一波重庆的旅游热潮-同样有遗憾:⬇️1、电影结尾处,埋了一个很漂亮的彩蛋,人生如梦的设计会给人一种恍然又遗憾的离场感,韵味十足,久久意难平-2、影片和张艺谋导演过往的作品相同,有两位新的谋女郎参演,但镜头占比和表演上,还是弱了些,不免有些遗憾-3、从《一秒钟》,再到这次的《坚如磐石》,能看出来即使张艺谋导演身居国师高位,却依然有不可抗力、无形的手掌控制约着导演的创作力,或许有一天未删减版能够重见天日,或许我们都能等到拨云见日的那一天-评分:三星半#影评#坚如磐石 #张艺谋#电影 #电影坚如磐石#十一档 #国庆#中
(纯主观,没看过原版,瞎猜)1.雷佳音凭什么能找到手机?
答:因为他年轻看过“天线宝宝”外甥女打电话告诉他找到手机时,还说了一句话:“小波”知道。
“小波”就是那个红色的天线宝宝
小波不排除外甥女为了一千万已经把手机交出来了,只是于和伟又把手机重新放回去了。
因为她不交出来可能已经成为一具尸体躺在地板上了。
于和伟想要雷佳音拿到手机,同时派人牵制雷佳音,自己也多了一份数据作为底牌,以到达制衡张国立的目的。
变数是周冬雨和那把枪,以及要出生的外孙女。
2.外甥女和张国立饰演的副市长,她们之间到底什么关系?
情人关系。
张国立早期出轨外甥女的姨妈,还生了雷佳音。
同时在外面有情人的事情被陈冲发现,逼迫张国立做出决定,最终选择杀害姨妈,将雷佳音抱回来自己养,并且告诉他是自己的养子。
(补:主要原因应该是举报,出轨原因最多起推动作用)重点是这个过程中,有于和伟的参与。
张国立发现被自己杀死的情人,还有一个样貌很像的外甥女,于是感情转移到外甥女身上,继而发展了不正当关系。
陈冲看到照片的反应也能佐证像是看到了故人。
3.许亚军被删减戏份应该与张国立被删掉的公安局副局长身份有关
许亚军给雷佳音主导权的片段之后,有许亚军跟张国立的单独对话。
所以许亚军的角色原版应该是个反派。
大家都能看出陈道明是补拍增加的角色,同时许亚军的角色后期成为工具人和陈道明一起出现。
因为前面出现他这个身份了,即使删掉一条线,也不可能让他这个角色无缘无故突然消失了,得再安排个身份。
于是......成为了工具人。
4.爆炸案(电影里应该说得算明白了)爆炸案是张国立自导自演的一出戏。
嫌疑人停在那不敢开的车,是张国立开到嫌疑人家附近的(黑色卫衣帽),故意引导警方去抓捕。
从而将爆炸案都指向和嫌疑人关系更密切的于和伟。
因为上级派出的巡回检察组,查到他身上了,他得要钱打点上面,而且不是小数目,正所谓“钱外有钱,官上有官”。
钱他一个当官的肯定拿不出来,只能逼于和伟了,而他威胁的筹码就是足以让于和伟坐牢的伪证。
他的行为貌似是在逼于和伟在离开中国和给钱之间做选择,其实他早知道于和伟绝对不会走,于是安排富商在附近等待和于和伟见面。
5.关于片名《坚如磐石》两层含义,一层是中国人民对抗黑恶势力的决心和意志坚如磐石;第二层是黑恶势力坚如磐石,难以打碎。
英文译名《灯下黑》原版删去陈道明的角色,恶的势力是绝对性压倒善的。
电影宣传曲的名字叫《石头决定开花》,石头也要开出花来,就是将上面两层含义无痛中和了。
结合以上,我觉得老谋子像是在故意表达些什么讽刺些什么,审查?
—————————————————————谈个题外话,关于审查:既然因为审查制度,删改了这么多,为什么不直接拍能通过审查的版本?
为什么要拍?
为什么要改?
其实开始我也有这种疑问,但是只能告诉大家,审查制度没有标准,没有导演能确切知道什么是不能拍的。
审查制度没有标准,但如果中国电影因为审查有了拍摄的标准,那中国电影就完了。
总要有导演去触碰的审查底线,哪怕碰一下,那根线只是轻轻抖动一下,于中国电影而言就是有意义的。
电影框得死死的,就失去了可能性。
没有具体的审查标准是好事,也是坏事,好在我们还能去尝试,坏在对尝试的那个度我们无法把握。
想稍微深入了解一点审查的话,给大家推荐一部电影《梦的背后》,是娄烨导演电影《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幕后纪录片。
好在我们还有很多勇于跳出舒适圈的导演,敢于试探,敢于尝试。
《坚如磐石》公映版对我而言确实只值三星。
但这电影的背后付出的一切,以及张艺谋导演,是最值得我敬佩的,我愿意给满分。
致敬中国导演界,最具活力的张国师。
审查制度现在已经成了很多导演拍烂片的护身符。就这电影,就算不删减,它又能好到哪儿去呢?
非常破碎的故事。“观众必须且只能以上映版本为准进行评价。观众看不到的,是创作者该为自己捍卫的,那不是观众的责任。”
以后张艺谋的片子要避雷
删减对成片的影响挺大的,当然能看出国师在尽力讲好这个故事,但还是影响到了观影感受。节奏很适合短视频时代,但一直紧绷导致无论是父子情还是爱情线都显得仓促而突兀。对女性角色的刻画还是过于工具/刻板化了。
满分,全程卧槽,看的一身冷汗。今天我就半场开香槟了,提前宣布这就是国庆最好的电影!完全对得起这张iMax票!我不敢说他是这几年最好的警匪片,但肯定是最好的扫黑片,或者说他是政治惊悚片。传闻,这个片子原本三个多小时,五年前就杀青了,但是一直卡过审,修修补补又一顿补拍,这才上了线。传闻,这个片子张艺谋非常非常喜欢,只要你去和张艺谋讨论问题,聊高兴了张艺谋就把这个原本的片子给你放一遍。即使他删删减减弄到两个小时,但残片的质量也足够震撼!尺度之大,国内近十年都罕见!卡司的阵容极其豪华,演员也极度有张力,剧本更没问题,就一个字,值!预告片的狗杂种还有打码的原因也都知道了。最后用影片中两句话总结就是:“钱外有钱,官上还有官”“惊弓之鸟,杯弓蛇影,我慢慢等”
作为一个在重庆生活了很多年,自幼喜欢张国立又热爱赛博朋克画风的人,这部电影出第一个预告时,我就决定一定要去看了。让我最印象深刻的反倒是于和伟,那种在黑白两道通吃谈笑风生的狠角色一下子就让想到现实里接触过的某些人,这就是老戏骨厉害的地方啊!
国师为了论文的通过牺牲很多,本片将是他一生最烂作品,158分钟的原片四年内送审、删减并补拍,被删掉的1小时对主创造成的伤害比《一秒钟》更大,因此逻辑不流畅,叙事割裂。坚如磐石是个好片名,黑暗腐败势力坚如磐石,扫黑除恶决心坚如磐石,广电总局审查力度坚如磐石,国师修改论文毅力坚如磐石,然而半成品的效果像是剧本杀。此片之后国师军、政论文均已完成,完全融入了体制之内,美学构图摄影几乎看不到。无论有多大狗血剧情转折,观影过程中依然心如止水。
原来如此,“钱外有钱,官上还有官”其实就是和《满江红》没什么两样的剧本杀模式,你搞我,我也搞你;你给我整一局,我也给你整一局,不急,我还有大大局。高度光污染下的男男相爱相杀,我上一个看过这样的冻鳗是 GoHands 的《K》,啊。
很难评,出了影院还有点懵。啥都演了,又好像啥都没演。认真想了想,还是删减太多出的问题,节奏上忽明忽暗,好像看了个两小时的故事梗概。进了大饭店端上来一盘肉挺多,吃了半天全骨头。美术方面算张艺谋中等往下,同类型中等偏上,演技靠于和伟张国立撑着,其他都不知道怎么评,与其说拍着玩不如说是完成任务,他真玩的心态拍,肯定比这盘菜香。
恭喜国师又贡献了一部优秀普法节目,在里面看到了最富正义感的小三,最有职业操守的打手,最不忘初心的吕子乔!开局一个个狠得不行,又是火锅煮手又是扁担爆头,结果xxx啥也没干,靠私生子找到一个电话全灭了,我的天,我都不知道为啥看姨妈唱歌就能知道手机在天线宝宝里面!这类电影的产生和烂尾颇有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意味。
可以入戏的悬疑剧。说是官商勾结,实际只讲了一家子的狗血故事。最终成片的节奏零碎,既不够抓马,也不敢现实,有点尴尬。但是这些都无所谓是吧,于和伟一定是国师的新缪斯,实力演绎美强惨,在片子里美得惊心动魄,真要命。
就这成片,删不删减都是烂片
收音时也难以重配的方言语气助词,作为引子登场的“方脑壳”赵亮,两岸缆车,爬坡上坎…观众依据各种“温馨提示”完成一次“想象式补片”,对口型、用真实新闻拼凑未述的段落以及找到这个故事发生地的地理线索;有点投入,也同样心累。如果说又用韩影式的“敢拍”“尺度”等话术来形容这个项目的发生(乃至张艺谋)会有些侮辱,但是最后的感觉也确实无法再超越这层。如同遍布着监视、“网”的都市黑夜,深不可测,也无从挣脱。
所以除了结尾和周冬雨这条线以外。坚如磐石哪里不好看?
别挽尊了,就这个剧本和人物,就算真的有那个传的玄乎的没过审的原版也好不到哪去
周冬雨说的那句这就叫爱情是哪个逼写的台词啊救命,比金五公司的宣传片还他妈土
难以评价。在全世界都最常见的影视题材,在我们这儿是最敏感的,所以正面人物全都虚假的一塌糊涂,反面人物才有点空间,和狂飙一个意思。在张艺谋作品里应该算是倒数的,但在国庆档里应该算唯一能看的。
国师到底是国师,70岁张艺谋居然拍了一部强类型犯罪片,而且还是一部如此生猛写实同时又非常风格化的商业警匪片!前半段的悬念构建非常出色,台词信息密度极大,黑吃黑、谍中谍、层反转,每个角色的立场和关系都有两面性,让人难分黑白善恶。后半段多条叙事线收拢,导演对于场面调度和叙事节奏的超强掌控,让整个故事非常紧凑。不得不说老谋子在影像风格上的美学探索非常惊艳,将重庆这座城市拍出了霓虹赛博式的超现实感,五彩斑斓的打光布景映射着深不见底的人性丑恶、官场黑幕。现在的版本能够明显看出编导为了过审而做的取舍与改动,比如郑刚的局长身份,但即使遭遇删改,尺度依旧堪称惊人,有几场戏可以说打破了内地警匪题材的禁忌,如果放出原版,估计会成为华语里程碑
你们疯了吗,豆瓣评分6.6?全员演技都是在线的,老戏骨云集。不得不再次夸一下周冬雨,她可能是国内年轻一代唯一一个演什么都起码不出戏的优秀演员。希望咱们能多一些周冬雨。 故事也是好故事,国师这次的控场能力真的不错的。
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这部电影里要有周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