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让猫消失的时候,就是可能与死去的妈妈的关系也消失的时候,一封妈妈最后写给男主的信让男主回想到了之前家中的点点滴滴。
爸爸只是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他所做的事情:口头说着自己不想凑合在外过一晚,拼命找宾馆,实则是想让生病的妈妈能安稳得过一夜,那张与母亲的合影是因为爸爸不舍即将离去的妈妈太难过才会手抖变糊,生菜死了,为了能让妈妈开心起来,爸爸又去领养了一只猫,为了制造惊喜放在了卷心菜的箱子里(这段真的是好萌好萌啊)偷偷放在屋里,虽然爸爸一直都在修表,哪怕妈妈死去的最后一刻爸爸都在修妈妈的表,那只表大概是爸爸与妈妈之间最重要的联系吧。
影片最后,妈妈带着刚出生的孩子给爸爸看,爸爸送给妈妈修好的表,对着孩子说“谢谢你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真的是哭的不要不要的。
猫是男主与妈妈的之间的重要关系,表是妈妈与爸爸之间的重要关系,而猫和那封信让男主理解了爸爸,消除了和爸爸之间的误解,妈妈在信中表露地细腻的感情,温柔地鼓励儿子继续努力,好好生活。
时常苦恼于现实一地鸡毛的生活,焦虑、低落和孤独相伴左右。
总是在追求、放弃、和追求之间徘徊,躺不平也卷不起来的日子过得人心里发慌。
因为佐藤健,因为吃饭时屋里太寂静,机缘巧合点开这部电影。
电影里的男主得了脑瘤,不久于人世,恶魔用延续寿命交换了他生命里所有的电话、电影、钟表和猫。
假如世界上没有电话会怎样?
男主和他的女朋友相识于一通拨错的电话,没有了电话,女朋友变成了陌生人。
就这样,因电影结缘的朋友,痴迷于钟表的父亲,男主最亲爱的妈妈随着恶魔交换的事物慢慢消逝,男主身上的联结逐渐离他而去,他存在于别人心里的记忆也消失不见。
喜欢一条评论,说:当所有记得你的人都消失在世界上,和死亡又有什么区别呢。
经历过死亡和遗忘,男主回头再看人生,正如我回顾过去,美好的一幕幕展现在眼前,才发觉生死面前,生活算小事。
今天吃早饭后我路过宣传栏的时候看到了一个讣告,上面的名字我很熟悉。
仔细确认了一下,大概3个月前我还管过他,这个人是本院职工,会有告别仪式,时间我没来得及看,屏幕就自动跳到了下一个公告。
我脑袋空空的,在风口里站了2分钟,等它跳转回来,结果时间是在昨天。
我们应该还会错过很多事情。
我们存在的意义,应该是我们与这个社会所有的关系总和,但这些关系总和也总有一天会消失,所以我终将被忘记。
现在,好好地,精彩地,努力地活着吧。
画面很赞,剧情很有创意,但是国外那段没理解在干嘛,好像主要是以好友的突然离去铺垫好好活着这一点,也不是不行,但是整体剧情是在描写跟女朋友关系联结这一段里,就特别奇怪和突兀。
与好朋友和父母的这两段挺感人的,尤其是最后结局那里看哭了。
男主走进家门的时候,就像回到了最开始一家三口的幸福模样。
那是我与这个社会关系建立的最开始,也是这一刻,男主与父亲重新建立联系的开始。
如果有一天我会从这个世界消失,我希望有可供我回忆与留恋的往昔,我也希望我可以被记得。
我觉得挺好看的,从头哭到尾,可能因为看过小说,理解起来没问题,时间线串的也挺好的,小说里最戳人心的点原封不动都表达出来了,挺好。
很多人表示不理解男女主分手梗,初看小说我也不是很懂,但后来慢慢开始懂了,最初他们的恋爱像过家家,两个兴趣相投的年轻人就这么走到一起,见面时手足无措,电话联系时却口若悬河,让他们走到一起的也许是电影,也许是一个人的孤单,他们没有必要也没有情景去思考这些。
直到旅行中,遇到死在追梦旅途上的流浪友人,他们为了替友人完成未尽的梦想去到了瀑布,然后两个年轻人开始崩溃哭泣,第一次在他们的生命中离死亡那么近,个人的生命、人生、梦想等等,在宇宙的尺度下是那么微不足道,他们开始惊慌无措,开始困惑究竟什么是活着,为什么活着。
就像整本小说想讨论的,我们的短暂的人生在这个庞大而永恒的世界里,究竟算什么,也许在那个时候,他们可以退缩,假装分开就可以忘记这份惶恐与迷茫,但每个人都逃不过这份宿命的思考,当你的生命只有最后一天,你为自己即将离开,而这个世界却依旧如常运转感到愤恨恼怒,你开始觉得,既然我对这个世界那么无足轻重,那么这个世界对我也是无足轻重的。
只要为了活下去,丢弃这个世界我也愿意。
书的最后,电影的最后,恶魔说,有趣,以说谢谢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
就像才来到这个世界时,父亲说的谢谢,当新生命降临,不仅是父母,也许这个世界也在说着谢谢,谢谢你的降临,让你我的生命从此纠缠,从此平凡的一事一物都变的无可替代。
是啊,也许我的存在对这个世界来说就是可有可无的,但这个世界对我来说,一草一木却都是无可替代的,谢谢,让我来到这个世界,也谢谢你的招待,现在我要走了,感谢一直以来的照顾,给我留下了那么多独一无二的回忆,阿利亚多补充: Authentic——海德格尔 真诚性最近在读海德格尔的《存在于时间》,觉得用这段关于人的个体真诚性在死亡面前的显现解释这部电影所想传达的再适合不过了。
海德格尔深受中国老庄哲学的影响,从存在的本质入手,提出人是一种时间性的存在物,这一时间性一方面说明了人的存在是一个既客观又主观,即唯心又唯物,无法孤立抽取讨论的对象,另一方面也给与了讨论存在的重要维度,即时间。
海德格尔很赞同老庄关于“向死而生”概念,认为时间性之于人的存在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死亡,人的个体性在面临死亡的时候不得不显现,因为死亡是属于每个人个体的关于存在的终结,对于人这一群体性动物唯有死亡这一终极个性化的体验是不能由集体所分担共享的。
按照海德格尔的看法,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属己的而有待实现的潜能,并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死亡。
作为海德格尔讲的“此有”(Dasein 英语be there),如果它(他或她)在面对这么一个孤独局面时采取决断的态度,并且敢于承担自己的唯一性和个体性,那么此人就可说是进入了“真诚”(authentic)生存状态,并意识到这个状态的含义。
真诚性(authenticity)连通著个人的未来和过去,使自我具有连续性。
它还要求在这种关系上接受自己的死亡。
海德格尔认为,当人与自己的死亡遭遇时,真实的属己的自我才会显露出来。
在真正属已状态,“我”总是居先的,尽管这个“我”并不等同于一个传统哲学意义上的主体。
如果一个人被畏惧压倒,通过没入于众人或匿名的“人们”[They,das Man]来保护自己,正如人们通常所做的那様,他就进入了“不真诚的”(inauthentic)生存状态。
在“不真诚的”(inauthenticity)状态中,“人”(They)居先,人失去了自己的存有意义。
这种态度或姿态就是 海德格尔所说的此有的“沉沦”[fallingness,Verfallen],即此有避开自身,让自身沉沦于日常的一般性事务中,与俗世共浮沉。
“假如我从这世界上消失了,有谁会为我悲伤”男主患绝症,“死神”出现,只能让身边的一件东西消失才能多活一天。
第一个消失的是电话,随之消失的是男主与前女友的羁绊;第二个消失的是电影,然后,和友人的羁绊消失了。。。。。。
包心菜要消失了,这是母亲与自己的羁绊,也是母亲与父亲的羁绊。。。。。。
最后,一切都没变,变的是男主。
”如果我从这世界上消失了,没有实现的梦想、没有做的事会让人遗憾。。。
可是在我存在或不存在的世界,我相信肯定会有所不同,可能会有很细微很细微的变化,但这正是我活着的证明。
“喜欢导演的拍摄手法,从一个物品的消失到与重要的人的羁绊消失,回忆与现实掺杂在一块,让人觉得温暖的同时又心酸。。。
PS:电影的部分好喜欢,配乐好喜欢(尤其是最后那一段)在这世界上,有些东西比生命更重要,珍惜眼前人,珍惜时光。
主人公中年得了绝症,没有几天可活,但他遇到了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魔鬼阿罗哈,只不过完全是另一个风格---吊儿郎当穿着夏威夷风情花衬衫,拖沓着夹拖阿罗哈给他做了一个交易," 让某样东西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你就可以多活一天 ”第一天,他选择了电话,第二天是电影,第三天他选择了时钟,第四天,魔鬼阿罗哈告诉他,他必须要选择让猫从世界上消失...摘录-
「-"噢 是这样噢。
” (注:男主告诉前女友他将不久于人世后得到的回答 ...略...但回想一下,医生向我宣告死期时,我也很平静。
既然自己没有真实感,别人当然也不可能惊讶失望或悲叹,但我的行为就像用“这部电影超感人!
”之类廉价宣传词推销的劣质电影,强迫她接受我的死亡。
为什么人会期待他人做自己都无法做到的事?
我希望她有什么反应?
希望她惊讶?
还是希望她流泪?
」「 想要有所得,就必有所失,我妈常说。
长大以后,我发现人类往往不愿失去任何东西,就试图有所得。
如今有的人不想失去任何东西,却想要得到一切,这和抢夺没什么区别。
有人有所得,必定有人会失去。
一个人的幸福,必定建立在另一个人不幸的基础之上 」
「每个人在人生过程中,会有三次强烈地被和自己完全不同类型的人吸引。
如果对方是女人,就会变成情人;如果是男人,就会成为好朋友」(注:作者是男的hh)「即使我们成为好朋友后,百视达也很少说话,只有两三次和我的视线交汇,我仍然喜欢他。
虽然他平时几乎不说话,但一聊到电影,他说话就突然流畅起来,双眼也开始发亮。
那时候我知道,无论用什么方式,每个人谈论自己深爱的事物时,就可以创造感动」「但是,每次看到百视达,世上那些电影宅男(包括我在内)都只能称为山寨版,在如今这个只不过稍微多看了几部电影,就可以领到宅男认定书的宅男养殖时代,百视达这种人才是天然纯正的电影宅男。
话说回来,我并不想以他为目标,对不起啊,百视达」「没有时钟的世界,自己被肉眼看不到的时间长河慢慢冲走,觉得自己渐渐变成了过去式。
仔细思考后,人类是根据时间这个规则睡觉、起床、工作、吃饭、玩乐,也就是配合时钟生活。
人类为了限制自己,发明了时间、年月和星期几这些规则,为了确认时间这个规则,又发明了时钟」「 建立规则也同时代表了不自由,自由伴随着不安。
人类用不自由换取建立规则的安心感 」
「原来可怜和可爱很像。
我看着步步向前的高丽菜背影,忍不住这么想到」「据说只有人类有死亡的概念, 在猫的世界,并不存在对死亡的恐惧,所以,人类在饲养猫时,只是单方面地抱有对死亡的恐惧和悲伤。
虽然明知道终有一天,猫将会比自己先死去,猫的死亡将给自己带来极大的悲伤;明知道这种悲伤无可避免,明知道这一天终将来临,但是,人类还是无可救药地饲养猫 」「但是,我和父亲之间没有特别的理由,只是经过漫长的岁月,父子关系的根慢慢腐烂了。
因为是家人,觉得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理所当然,也深信彼此的感情一辈子都会很融洽,所以,不愿意听对方说什么,一味主张自己的正义。
但是,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
家人的关系并非理所当然,必须用心经营。
我们只是两个有血缘关系的个体,但是,我们认定对方会体谅自己,认为情况没那么严重,当发现不对劲时,已经无法回头了」然后就不剧透太多,等你自己看《如果世上不再有猫》晚安--公主号:一只桔旅行,读书,追剧,分享好玩儿有趣的事情~也是你的树洞,吃掉你的秘密给你剥桔子吃啦
“如果世界上不再有我,究竟会有谁为我伤心?
你会伤心吗?
”“不是人在养猫,而是猫一直陪伴在人的身边。
对吗?
”
《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如果世上不再有猫》)开篇就像是无厘头的《死亡笔记》,“恶魔”诱导脑癌将死的屌丝青年签下了续命约定,而作为交换条件的电话、电影和猫则分别对应着爱情、友情和亲情,只要让其中的一样东西消失就能让屌丝青年多活一天,而与其对应的记忆和牵绊也会同时消失。
影片后半段的反转有一种直刺灵魂的力量。
其实一切都是屌丝青年和无法接受即将死亡的自己的深度对话。
而接下来影片的各种催泪弹桥段则将一个治愈、温馨的故事慢慢拼接完整。
(几乎是“你怎么舍得,让我的泪,流向海”的节奏)好基友的终极电影原来是《海上钢琴师》,那同样是一段懦弱而勇敢、平凡而伟大、专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有一个好故事,有一个人与我分享,那么人生就不算糟糕。
” “真庆幸我喜欢看电影。
”在旅游时和女友目睹了好朋友突发意外死亡,女友对着瀑布声嘶力竭的大喊“我要活下去!
”
“不是人在养猫,而是猫一直陪伴在人的身边。
” 即将离世的母亲将儿子“托付”给了“卷心菜”,希望他们俩能够健康快乐的继续以后的人生。
父亲在海边给妻子和儿子照合影时手总是在颤抖,在忐忑不安和强颜欢笑的悲伤中按下了快门,一张模糊的照片道尽了父亲的辛酸和心痛。
“如果世上不再有猫,这个世界会有怎样的变化?
如果世上不再有我,究竟会有谁为我伤心?
如果我从世界上消失了,没能实现的梦想和心愿,或者是无法完成的事情、没做完的事情、还有后悔,肯定会有很多吧。
不过我相信,有我的世界和没我的世界肯定是不一样的。
或许只有很小很小的差别,然而正是他们,正是我存在过的证明。
是我挣扎着、烦恼着,生活过的证明。
”
影片最后,屌丝青年敞开了心扉,带着“卷心菜”一路愉快的骑行回了父亲的钟表店。
画面一转,母亲抱着初生的小家伙进门与父亲两两相望。
父亲将修好了的定情怀表交到母亲手中,然后轻轻的道了声“谢谢你”。
凝视着活力灵动的小家伙,父亲又轻轻地说道“谢谢你,来到世上。
”这样的处理方式一下子令人想起了《老师与流浪猫》、《借着雨点说爱你》、《横道世之介》、《向阳处的她》,虽然人生的结果无法改变,但若能回忆带笑,仍可算作一种幸福的离开的方式吧。
感谢有你,感恩生活。
若是有缘,就请期待下一个轮回吧。
电影的配乐与剧情的配合度相当高,片尾曲则是干净、轻灵但不乏力度。
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
看片名以为是讲和猫咪之间的故事,看了才发现不止于此。
我不太喜欢看悲伤的电影,可是这部电影一开始的基调就不愉快。
砂糖一个人骑着车,车筐里是他的猫,画面寂寞又有点小温馨。
“如果世上不再有猫,这个世界会有怎样的变化。
”“如果世上不再有我,究竟会有谁为我悲伤?
”“也许你不会相信,这是真实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以及,过不了多久,我就要死了,这封信,是我写给你的第一封也是最后一封信。
也就是说,这封信是我的遗书。
“这一幕是电影的开始却是故事的结束。
一个普通的青年在他的人生中一个平平无奇的日子里,从自行车上摔下,然后医生告诉他——脑瘤晚期,时日无多。
恶魔出现了,一个长得和他一模一样的男人。
你明天就会死,只要让一个东西从世上消失,你就可以多活一天。
“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也无妨的东西,要多少有多少,这个世界难道不是充斥着无用之物吗?
”于是我也开始思考,如果一定要消失一些东西,我会选什么?
男主选了欧芹。
恶魔笑了:“你可能搞错了,消失什么是由我来决定的。
”第一个消失的是电话,恶魔轻蔑戏谑地看他,你不赶紧打个电话吗?
手机就要消失了哎!
他张皇无措,“我现在就打!
”可是翻遍通讯录他却不知道打给谁?
“你存了这么多电话号码却不知道打给谁?
”像不像我们,存了相干的不相干的多少人的电话,遇事却依然不知道到底可以找谁。
他最终打给了因一通打错的电话而相识的前女友。
他问她,假如明天电话就要消失了,你会打电话给谁?
她说,我不希望电话消失,因为那样我就不会遇见你。
分开前,他说出就要死的事实,两个人相视驻足良久。
没有电话我们就不会相见,电话消失了,所有跟电话相关的过往也都消失了,他失去了爱情。
记忆只属于他了,他想起两人直面友人的死去后,她哭着大喊:“活下去!
”那个死于异国他乡的友人,也曾大喊:“活下去!
”那时他们都以为时光久远,和世界的告别是多么遥远的事情,可是转身他便死于车轮之下。
第二天消失的是电影。
他和好友辰也因电影而相识,辰也热爱电影,会因曾经阑尾炎错过在电影院看一部经典电影而懊恼多年。
他看的电影大多来自辰也的推荐,包括让前女友在拨错的电话中和他开始攀谈的《大都会》。
“真庆幸我喜欢看电影,因为电影赐予了我知音。
”他让辰也给他推荐最后一部电影,辰也很生气,他认为电影永远不会有最后一部,因为他们的友情是基于电影的基础上,只要还有电影,他们就永远是朋友。
可是他就快死了,辰也在店里找要给他推荐的电影,那些他珍爱的电影散落一地,辰也哭了,“找不到!
”第三天消失的是钟表。
他一直感情不睦的父亲是一个钟表匠,在母亲去世时父亲也没有及时来看母亲,姗姗来迟的父亲带来了母亲的怀表,放在枕上:“我把它修好了。
”他常常骑着车在一个斜坡上停留,坡下是海鸥钟表铺,是他的家,是他父亲所在的地方,可是知道钟表消失前他也始终没有下去过这个斜坡。
他的存在被一点点抹杀,因为这些物件的消失,他存在的证明一点点不见,和他有交集的人都在忘记他,他活着,但却和不存在一样,没有人记得他的存在。
第四天,即将消失的是猫。
猫对他来说才是亲情最后的寄托,关于母亲的记忆绕不开猫,那是他最大的温暖。
回到家看不到“卷心菜”,他在大雨中找它,这场大雨和母亲住院时的那场大雨重叠了,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一天,他冒着大雨跑到医院,一向温柔的母亲在病床上挣扎,医生和护士按不住她只能准备给她打镇定剂,他站在门口看着自己的母亲,手足无措。
回到家,卷心菜正坐在信箱上等他,他抱住卷心菜,裹在自己的衣服里,紧贴自己最后的温暖。
信箱里有一封信,是手机消失前前女友寄给他的母亲的遗书,他曾经拒绝这样一封代表告别的信,现在前女友替母亲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把信寄给了他。
故事的结束,他最终放弃了继续活下去,他不能让猫消失。
其实我觉得整个电影有点像我们常见的一个问题:“如果亲情、友情、爱情一定要舍弃,你可以放弃什么?
”我想我一个都不会放弃,每放弃一样都是在抹杀我的存在,用全盘抹杀自己的过去来维持一天的生命实在是太痛苦了,如果我所有曾经的存在都没有了,那么我还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爱的爱我的都消失了,我的存在还有价值吗?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消失也没有关系的东西,因为每一个事物的存在都在证明我曾经存在过。
电影《假如猫从世界消失了》中男主人公时生本来每天看电影、喂猫,每天理所当然的迎接每一个清晨。
但是因为脑瘤晚期而即将死去, 无法面对即将死亡的厄运的他和恶魔做交换,决定以牺牲某件事物为代价来多活一天,以某些东西的牺牲来收获。
而消失的事物是由恶魔所规定的。
最开始消失的是电话。
那么说你每天都看手机,但是他它只会给你带来很多烦恼。
电话是他和前女友的连。
最初前女友因为打错电话而和他结识,然后因为电话他们开始畅聊书籍、音乐和电影,开始相知、相识、相恋。
电话勾起他和前女友的感情过往。
在电话消失的最后一天,他决定给前女友有打电话。
前女友见了他,说你还是像以前一样,喜欢通过编故事来逃避问题么?他们一起回忆了过往,然后分离。
失去了关于电话的一切记忆,前女友不再记得他。
紧接着消失的是电影。
恶魔对他说,没有电影人也不会死去,电影没有什么可重要的。
男主人公反驳道“但是有些东西只能靠音乐和电影传播,它代表了我们的艺术和文化”尽管如此,主人公仍然不想死去,他还是默认了恶魔将电影消失。
电话联系的是爱情,而电影则象征着友情。
男主人公一开始和达也相遇,是因为电影。
达也曾经说过,电影是无尽的,只要电影永远存在,他们的关系也会永远联系。
达也会每天给他看一部电影,最开始推荐的是卓别林的《舞台春秋》,他说这部电影没有激烈的打斗,也没有炽烈的感情,是令人难以忘怀,非常适合你。
在电影即将消失的前一天,他要求达也跟他介绍一部在临死之前可以看的电影。
达也一开始是拒绝的,认为电影是无限的,没有任何一部电影是死之前要看。
并对他说《海上钢琴师》的经典台词——只要你有一个好故事和好的听众,你的人生就永远不会结束。
之后消失的是钟表,表和流浪的人以及他的父亲相联系。
流浪的人曾经说过,他流浪是为了逃离时间,他认为只有人类会把时间分割成分秒来束缚自己。
他和主人公情侣之间度过了美好的一段时间,但是最后却死了。
他的死对女友打击重大,女友认为即使是一个人死去,这个世界仍然会运作。
女友在瀑布下大声的哀嚎“我不要死,我要活着。
”爸爸是一个钟表修复师。
因为一些原因他始终没有和爸爸和解。
最后消失的是猫。
猫身上藏着很多和母亲一起的记忆。
回想到生菜和卷心菜,他不愿意猫消失。
到了前女友寄来的母亲的来信,心在信中表达了他对儿子的爱以及对儿子优点的认同和夸赞。
母亲对他说“你总是自己思考,然后自己寻找解决的办法,这些都是你的优点,我希望你的优点可以一直存在”,同时母亲表达了他是美好的存在。
然后他顿悟了,并且感谢恶魔,他对恶魔说,其实你就是我吧。
谢谢你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这多么的美好的事物。
他开始对生死有了自己的理解,认为他死去的世界仍然会和有他的世界有所不同,即使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但是那是他曾经活过、痛苦过、挣扎过的证据。
他开始平静的面对死亡。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海伦凯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同样是为了珍惜生命。
它也让我想起了史铁生的《病隙碎笔》“生病的时候,怀念那些不生病的日子,病重了时候,又怀想病轻的时光。
”我们需要珍惜生命中的美好,并且感恩当下。
这样当我们将要死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平静地面对死亡。
涵盖了爱情、友情、亲情的慢电影爱情源于电话友情源于电影亲情源于钟表和猫当男主选择多活一天的时候随之就要消失一件重要的东西有得必有失但记忆却还在哪怕实物从世界上抹去了脑海中的记忆却一直围绕着他也只有当失去的时候人才懂得珍惜吧说实话这部电影并不是很对我胃口分段式的回忆记录配着无限循环的背景音乐仿佛就是在看MV不如原声
5。人靓景美猫咪乖,清淡系,略偶像。
又是让人哭瞎的剧目,很多说是小清新的套路句,但是个人感觉编剧很用心,把很多剧情都埋伏在小清新的画面中,音乐好听,演员也是我的爱,中招呗反正就是~
以后不能看这种片子,看了导致西皮又开始念叨想要小猫orz
看一半放弃。原来也是冲着宫崎葵,没有她,不会去看。
无感 画面 风景挺好
配乐真棒。日影的这种调调我还蛮喜欢。
为了健先生看的 太无聊了
烂片
假如猫的剧情其实只能算一般,但好在氛围比较好,而且因为跟本人的一些挂念比较像,共鸣比较多。一直以来总是有点悲观感,感觉如果我还剩一年时间在这世界,我会去做什么,将失去什么,而片中那因为失去物品而失去的记忆和感情,尤其是好友说找不到最后一部电影的那段,被戳中了。结尾父亲那句点题呼应
怎麼說呢,評價起來好糾結。。。個人很喜歡砂糖君和葵姐,但是片子的敘事,真的讓人有點覺得不如預告片來的好,或許有點太刻意了吧。不過還是哭的跟個傻逼一樣的我淚點還不是普通的低,捂臉。。。
电话电影时钟与猫,任何东西的存在除了它本身的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缔结了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承载了回忆与陪伴。如果这些物品从世界上消失,与之相关的一切情感回忆都将不复存在。消灭了与我有关的一切,我的存在便无限接近于不存在。
全片最喜欢的是一开头那句“假如我从世界上消失了”的念白。基友从货架上拼命翻找电影的那一幕也很touch。 用一件东西的消失换一天的生命这个设定也很新奇。但是影片节奏有点拖沓,适合平静的时候看,不然会嫌它冗长。 大概是对它的期待太强了,所以有点失望,减一星。
因为小说很期待电影,但改编得有些令人失望……感觉不到阿根廷那段有加的必要,为了给小葵加戏导演也是蛮拼的……男主和猫之间的羁绊也被其他支线冲淡不少……让人觉得把题目改成假如手机消失、假如电影消失都OK啊……并不是非猫不可啊……
阿根廷的瀑布下奔騰迸濺的水氣和巨大的生命流動聲響,沾溼的發梢同噙著熱淚的吶喊。海邊耀眼的光照下因為父親忍不住哭泣到顫抖而模糊的一張寫真。體驗過「失去」才察覺「重要性」的母題玩弄得很淺顯,強行煽情設定的劇情過多令人嫌惡。"並不是人類在飼養著貓,而是貓陪伴著人。"小林武史的配樂讚。
日式小清新一贯的煽情套路,但我对猫过敏...
这鸡汤煮烂了,肉都散架了
同去18:30这场的小伙伴买了20:45的《地下》,结果被剧中主人公强行剧透,一脸的懵逼…………泪点狂低的我一不小心又哭了然而真的没什么好哭的,这片子后半段崩得不行,为了猫加一星
就当是纯粹看看宫崎葵吧。受不了这笨拙的煽情方法。
向爱情说一声感谢,伊瓜苏大瀑布下要活下去的信念;同友情说一声感谢,养好盲肠去看一场库斯图里卡;跟亲情说一声感谢,你来到这个世界就是最好的礼物;也跟猫说一声感谢,莴苣和卷心菜,是你们给孤独的人类陪伴。比起生命,这个世界有太多不可以消失,譬如手机、电影、猫,譬如和你一起睡过站的回忆。
教育我们不能思维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