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 优秀 大陆干脆直接放开对鬼片的审查算了 其实很久之前我就已经关注到这部片子了,当时我记得还没有被拍成现在这一部,只知道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短片。
后面这个片子的预告放出来的时候我就觉得大陆肯定上不了,因此也没有过多的关注。
但是当过审了以后,我才开始期待这个片子,并且还多了2分钟。
后面才知道多了2分钟是为了过审才加上去的片头和片尾,真的觉还不如直接放开对鬼片的审查算了,这种掩耳盗铃的行为也没有什么意义。
首先说说本片的剧情。
本片在选材上可以说是很新颖,把阴间作为本片的舞台,并且在题材新颖的基础之上剧情也没有马虎对待,而是讲了一个扎实的故事。
正如本片主题曲的名字"Dead Talents Society ",本片就是这么一个在阴间发生的有关才华的故事。
本片的标题鬼才之道就已经概括了本片的主题,那就是鬼(人)到底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才华被别人看到,怎么样才能出人头地,这一点就算人死了也是一样的,就在这么一个前提下展开,把现实中很多的问题,比如说为了博关注而去整一些自我恶心甚至自残的行为搬到了阴间这个舞台上,把现在很多这种网红行为中蕴含的问题都指了出来,这一点在片中那些阳间的网红身上也有映射。
本片的主角作为一个废柴类的角色,王净可以说是把这个角色的形象演绎的相当到位,也是又一次挑战了不同的类型。
并且本片的节奏相当紧凑,可以说是一场接着一场,没有任何喘息的机会,并且在最后那一场高潮戏达到顶峰。
最后那一段高潮戏看得真的很爽。
当然本片剧情也是有一点问题的,首先就是洁西卡这条线的结尾处理的略显仓促,只是说了一句"放假"就结束了她的故事。
我认为她故事的结局以及她和凯萨琳的关系可以稍微的再多讲一点。
再来我个人认为就是影片中有一些煽情的部分对我来说有一些刻意,因为本片整体的风格可以说是相当闹腾,而到了煽情的部分,由于情绪上面没有完全的降下来,所以说就会显得有点割裂,看的时候不太能带入进去。
当然本片整体还是很不错的,想表达的主题也是让人们不要过于追名逐利,毕竟"你要成为一个特别的孩子"这句话可以说是毁掉了很多人,这也就引出本片想要讲的另外一个话题,那就是有关东亚家庭关系的讨论,这一点可以说是台湾电影的强项,在本片中也做得很不错,尤其是女主跟他父母之间的关系。
她的父母可以说是对她给予了厚望,而她也不想辜负父母的期望,但却干什么都成不了事,这个矛盾也伴随着她发生意外死亡后跟着她一块儿来到了阴间,并在最后得到了解决,整体处理的相当流畅。
再来就是本片的人物塑造。
本片的女主"同学"塑造的相当出彩,从一开始她没有作为鬼的意义,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到她为了不想让自己消失而开始想要去吓人,再到后面她由于自己的自卑情绪而不敢再继续下去,再到最后她认识到自己不需成为一个特别的孩子,只需要做好自己就行,这中间的人物转变相当丝滑,并且人物弧光也给的很够。
再来就是本片由陈柏霖主演的Makoto,作为一个落魄偶像,他也是想要追名逐利、出人头地,但是最后却没有成功,并且在阴间也是浑浑噩噩,面对自己的情感也不敢直率的说出来。
而到了最后,在经历了和女主之间的种种故事并在女主成功吓到人之后,他也意识到了自己并非一事无成,并在最后向萨琳表达出来了自己的心意。
再来就是凯萨琳这个角色我觉得也是相当成功。
首先是她作为女主的导师在本片中承担了一个教女主,同时也是教观众进入阴间这么一个世界的作用,而她的性格又有点傲娇,可以说前后相当有反差感,并且她还有一个过去的学生洁西卡背刺了她,她对洁西卡的情感矛盾我认为是本片中讲述的比较厉害的一点,她其实是很喜欢洁西卡的,但是又因为杰西卡抢了自己的风头而感到愤怒,这个矛盾点在最后酒店大战那场戏爆发了出来,看得很过瘾。
洁西卡本身的人物塑造没有特别的立体,但是把她自己本身的性格可以说是放大的淋漓尽致,演员也很能拿捏住这个角色。
再来就是本片的剪辑。
本片的剪辑相当凌厉,将本片本来就比较快的节奏更快的呈现在观众眼前,影片中比较重要的几场戏,比如说锻炼女主吓人能力等等都是毫不拖泥带水,直接三下五除二的搞定并放在观众眼前,也因此一个小时五十分钟的时间时间看起来很快。
本片的摄影和灯光也很给力,影片中在需要营造恐怖氛围的时候都是用红光来进行拍摄,在喜剧氛围的时候也是瞬间切换成暖色调的光。
整体看得相当轻松愉快,其实整体来说并没有很恐怖,因为观众已经知道里面的鬼的形象了,也就失去了未知感,但是影片的吓人的部分做的还是很不错的,感觉并且喜剧部分做得很出彩,可以说是值得去电影院一看的佳作。
至今还没去看当前最火的那部片,有大家在支持就差不多了,我去为别的中国电影捧场。
电影院里的观众是真少,在第四排正中目光所及都没有人。
作为在豆瓣看过2786部电影、读过10本如何看电影如何拍电影书籍的旅游博主,觉得电影好不好是不太容易被量化的,无论是通过票房还是评分。
这部电影优秀并不妨碍那部电影也优秀,不一定要去决高下,都已经被打分被考核一辈子了,在电影这件事上就别量化了。
一年到头看那么多电影,这部不好就看下部,关键是得多拍,有个鼓励多元正向循环的机制。
还好他们有流媒体,让认真拍、尊重观众的导演(不含陈思诚徐克林超贤)能够回本然后去拍下一部电影。
同样是四星的电影可以千差万别,但基本能满足叙事完整、剪辑得当、人物塑造到位、场面调度过关等条件,同时在一个或多个方面有小创新,四星的电影可以很多,但达到五星就要某个方面有动人之处了。
回到这部电影,有不少出彩的地方,从鬼的角度拍鬼片还是第一次见,也是第一次在大荧幕上看鬼片。
剧情的内核很传统,有过气老手带颓废菜鸡的经典人物关系,嵌套做鬼如上班设定、不努力也没关系的价值取向也契合如今的社会思潮——你都做鬼了还在乎别人的眼光做什么,吓人的桥段也在观众丰富的观影经验上有一定创新。
也谢谢对岸,能拍点讲中国话的多元电影。
有的电影主题是我命由我不由天,有的则是没关系的不努力也是OK的,两者都行,反映的是不同的历史进程、不同社会的物质和精神基础,我个人是较为欣赏后者。
鬼片需要嵌套在我跟制片人汇报剧本的通话里以示本片内容纯属虚构才能够在影院里播出,还是不要太过自我感觉良好。
《诡才之道》这"诡"字改得好呀。
一字之差,就能过审上映,中文真博大精深。
其实改不改的有啥关系,这哪里有鬼,分明是人间鬼畜吧。
这个借鬼喻人的创意,还真是妙。
只会是二十一世纪后后现代主义的产物。
是对解构的反思和批判,是对意义的重新建构。
虽然笑料很脱线,但绝对带着温情和希望。
成功的恐怖片应该达到帮观众消解内在恐惧的作用。
本片收获一,如果你不接受任何预先设定,不怕让任何人失望(包括自己),那就没什么好怕的了。
本片收获二,陈柏霖是怎么变成平替金城武的?!
三流厉鬼经纪人Makoto是《蓝色大门》里饰演张士豪的陈柏霖,一转眼从中学生长成了大帅哥。
本片既恐怖又搞笑,恐怖是表面,为搞笑服务,揭示的主题是不用成为一个特别的人,平凡一点也挺好。
以往的多数鬼片都以人类的视角展开,讲人怎么样撞鬼,本片则以鬼的视角展开,并将人类工作中的考核、考证、直播、评奖等事项搬移到鬼界。
人要拿业绩,不然会被开除,失去经济来源。
在片中鬼也要拿业绩,那就是吓人,被人类媒体报道或者口耳相传,没有业绩就要魂飞魄散。
业绩佳的鬼会获得鬼委会长官颁发的厉鬼证,也有机会参评最佳女鬼奖。
人活着很累,做鬼也不轻松。
连续八届鬼后凯萨琳被自己带的新鬼洁西卡挤下,厉鬼经纪人Makoto看中了废柴女鬼同学,将她引荐给凯萨琳。
凯萨琳为了重新夺回荣耀和尊严,决心扶植同学。
而同学在生前做什么都失败,她生前是被自己的荣誉柜砸死的,没有怨念,也没有恨的人。
做鬼之后同样是废柴,更面临消失的风险,这些让凯萨琳的团队很头疼,好在同学跳楼的表现意外爆红。
后来凯萨琳团队对战洁西卡团队,看看谁能吓退阳间网红超铁齿。
双方僵持不下,同学的出现反而让局势转向了凯萨琳,她更在团队中感到了温暖。
同学回到阳间的家中,温柔地对弟弟说,“不必成为特别的孩子”,传递出一种对平凡生活的肯定。
彩蛋:
特地选了午夜去看这部披着恐怖电影外皮的喜剧片,效果还意外的不错,一个人坐在偌大的电影院里看《诡才之道》的午夜场绝对是最正确的解法之一。
平心而论,《诡才之道》的剧情其实做的比较一般,无论是最后的大决战的处理还是整体的世界观编排都是存在缺陷的,这也让电影仅仅只能落入轻喜剧的范畴,而不能像大鹏的《年会不能停》一样引人深思。
但恰到好处的喜剧元素和恐怖元素,以及借鬼说人、借鬼喻人的叙事手法都可圈可点,为这部电影狠狠的加了一波大分,算是某种意义上的福祸相依了。
在恐怖元素上,《诡才之道》奉行着绝不糊弄、认真对待的态度,不因为其喜剧内核就抛弃了恐怖氛围的渲染,不管是被诅咒的房间还是闹鬼视频,都完美的按照都市传说的风格拍得极为灵异,经常是前一个镜头还是闹鬼团队在相互调笑,后一个镜头就进入状态开始jump scare了,制作团队显然深谙吓人之道,效果甩了国内一众科学恐怖片好几条街。
而在喜剧部分中,《诡才之道》又整体体现出一种收放自如的从容感来。
包袱抖的恰到好处,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虽然可能不是每个笑话我们内地观众都能弄懂,但至少在肢体语言上大家是存在共识的。
可惜的地方在于,电影剧本的故事构思在中后期实在太平庸,借鬼说人本来是一个非常好的话题,可以深深的讽刺和深化电影的主题。
但在结局里,这个“魂飞魄散”的世界秩序并没有改变,长官依然可以随意决定命运,两位女鬼也并没有和解,这就让鬼社会的复杂性无从谈起。
就如同上文所说,《诡才之道》也只能在轻喜剧的范畴里停滞不前。
但至少这是一部值回票价的电影,如果在闲暇时间图个乐呵,那选这部总比同期的那几部9.几分虚高,原因你我都清楚的电影要欢快的多。
这是一部强设定的影片。
在影片的世界里(不考虑大陆版两分钟的唯物主义外壳),阴间也有业务竞争,优胜劣汰。
无名小辈只能是孤魂野鬼,一旦失去与阳间的联结,就有可能魂飞魄散。
只有持证上岗,才能现身吓人,有机会成为都市传说。
如果把活人吓破了胆,做起法事,才能换成实打实的业绩。
可见,无论在阳间还是阴间,『被看见』才是最大的需求。
影片的主人公卓晓雷活着时平庸,死法也普通,还没有必杀技引起关注,所以拿不到厉鬼证,眼看着就要彻底消失。
幸得鬼界前辈凯萨琳和经纪人Makoto收留,对她悉心培养。
凯萨琳原本凭着旺来大饭店414房间的都市传说平步鬼界,曾是一时传奇。
怎奈活人的注意力难以持续,她的风头已被后起之秀杰西卡抢走。
凯萨琳和Makoto希望借新鬼翻红,可是卓晓雷太过平凡,是个毫无特点的『同学』,完全不具备吓到活人的能力。
谁知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同学,误打误撞暴得大名,引来凯萨琳与杰西卡的终极对决。
本片很好地实现了反类型的目的,它解构了恐怖片的骇人桥段,让你看到灵异场面的背后其实是打工鬼的无奈、辛酸甚至泪水。
你以为它在借此向社畜表达同情,可它又拿社畜开涮,对他们的麻木不仁和唯唯诺诺一通嘲讽。
影片还讽刺了注意力经济——鬼界的卷就是被活人的喜新厌旧和追求刺激给逼出来的。
迷影元素也是本片的一大亮点,毕竟是解构恐怖片嘛,观众可以在片中找到许多恐怖片中的经典桥段和造型。
如果能一直cult下去就好了,可惜后面落入了温情的窠臼。
平庸之人也有获得关注、享受被爱的愿望,但大可不必对父女情好一番渲染。
更何况,片中的父亲,究竟是爱女儿还是爱优秀的女儿,是很成疑问的。
做人难,做鬼更难。
当群鬼开始参加选秀节目,当女鬼们为搏出位无所不用其极,银屏前笑到抽搐的你们是否被内涵到了?
那个入住鬼屋,面对所有灵异事件都置若罔闻,就算被鬼吓晕也不忘了和领导报备工作的社畜,不就是每一位职场人的真实写照吗?
2025年2月22日全国上映的电影《诡才之道》,将中式恐怖发挥到了极致。
电影中几乎集结了所有最吊诡的中式恐怖传说,其中包括红衣小女孩等,但最恐怖的是,表面上看的是鬼的故事,实际上看的是我们的人生。
01内卷为了让人记住,每一位鬼都无所不用其极地吓人,因为只有成功吓到人的鬼才能获得“厉鬼证”。
这个证就有点像人间的身份证,如果是“黑户”总有一天会被人遗忘,然后在鬼界消失。
其实这个设定也不陌生,皮克斯的动画《寻梦环游记》里也有这个设定。
不同的是,动画片里被遗忘的是爷爷,因为全家只有奶奶记得,而奶奶得了老年痴呆越来越不记得爷爷了,所以孙子在帮爷爷留住记忆。
而电影《诡才之道》里即将被遗忘的是一位代号“同学”的年轻人,她在鬼界就相当于是“废柴”,因为长得不够出众,身材也不好,最重要的是死亡时没有上新闻。
当她唯一留在家里的东西被不小心丢掉的时候,她发现自己即将消失了,这就证明,家里人在慢慢遗忘她。
为了不让自己消失,她决定参加选秀!
电影对于鬼界的设定有点像娱乐圈,草根鬼需要通过选秀展现自己的才华,有才华的鬼会被经纪人签约,然后找到自己的吓人“必杀技”。
比如凯萨琳的必杀技是414被诅咒的房间,她会突然出现撞墙,然后上演折腰绝技。
洁西卡则利用互联网,把贞子和自己的优势相结合,先让活人看一段影片,然后自己再突然出现在对方身后吓人。
菜鸟同学一直找不到自己的优势,因为她的死因平平无奇,而自卑的心态也让她无法完成吓人的任务,那么最后在凯萨琳和Makoto的帮助下,她找到了自己吓人的方法,就是被诅咒的手机。
Makoto是阴间经纪人,他不是直接参与吓人行动,而是通过策划和组织其他鬼的表演来完成任务。
菜鸟同学的吓人计划就是他想出来的,但是每一步都需要团队的合作。
阴间就是小型的娱乐圈隐喻,不仅有阴间的节目,会对这些厉鬼进行采访,甚至还有颁奖典礼。
曾经获得过无数大奖的414天后,却因为有新人洁西卡的出现而让自己的风头全部被抢。
其实凯萨琳代表的就是老一派的艺人,他们的招数老套,很难吸引年轻人,而且414房间也因为闹鬼的传说而变得无人问津。
洁西卡代表的就是年轻人,因为她擅长利用新鲜事物,擅长利用互联网的威力,不仅将自己的影片扩散到了全台北,甚至还扩散到了纽约,成为了国际名鬼。
在影片高潮部分,甚至还有两鬼合作吓人的高燃剧情,两方也都并非单打独斗,而是派出了团队。
这更展现了娱乐圈竞争的残酷性,如果你不能成名,要么消失,要么成为别人的“替身”。
但是大家关注的是明星本身,根本无人在乎替身的死活。
前几天《漂白》赵今麦替身被车辆碾压,生死未卜的新闻就冲上了热搜,但是类似的新闻也是层出不穷。
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年观众至少注意到了替身的存在,而之前又不知道有多少替身遭受了不公的待遇而无人问津。
02你不需要被人看见生前平庸,死因平平,就连做鬼之后也一事无成,菜鸟同学卓晓雷看上去就是一个完全没有任何亮点的鬼。
为了参加选秀节目,她编造了自己的死因——谋杀,不,是车祸。
但实际上,都不是。
卓晓雷不过是在家里地震的时候,守护了自己唯一获得的一张奖状,然后被一柜子姐姐获得的奖杯砸死。
而那张奖状,还是父亲为了鼓励卓晓雷自己做的“努力奖”。
卓晓雷的人生可以用悲催两个字来说。
她甚至给自己订立了一大堆目标,然后因为无法实现,而一个又一个在纸上划掉。
甚至她最后一个心愿是成为一个好女儿,都因为自己的死亡而泯灭了。
卓晓雷在开局是悲剧人物,因为她一直以来都想要被看见,只是因为她的父亲虽然说着最温柔的话,却一直在教导她要成为那个被大家认识的人,要功成名就。
死后,她也因为没有厉鬼证而成为了孤魂野鬼,直到发现自己将被遗忘才鼓足勇气参加选秀。
当她得知自己一吓成名的方式是要坠楼惨死的时候,她是退缩而犹豫的。
所以第一次坠楼,是被凯萨琳踹下去的。
但是想想也很残忍,因为“同学”要为了维护自己的厉鬼地位而不得不重复死亡,经历无数次坠楼的恐惧是很残忍的一件事情,虽然鬼本身不会再死。
她决定退出厉鬼圈也是因为曾经羞涩笨拙的视频被曝光,她忍受不了所有人的嘲笑,因为她的潜意识里,自己被别人记住的方式不应该是这样的窘境。
然而,当她认识了凯萨琳和Makoto之后,她就会发现其实她不用被所有人看见。
凯萨琳让她获得了厉鬼证,而最后当两鬼吓人的行动失败,活人的摄影机被大车碾碎,相当于他们今日所拍摄的所有素材都白费了。
那么在活人的世界里,他们不会看到两鬼联合吓人的壮观,在鬼界,她们的行动就是失败的。
然而,凯萨琳为了保住“同学”,她不惜永久关闭了414诅咒房间的传说,变成了“同学”的替身。
最后在吓成功三位网红之后,Makoto等人都扮成“同学”的样子追逐网红,即便无人看见,他们也觉得这样做是值得的。
很想被看见的鬼最后决定退隐,一直以来都是废柴的“同学”却突然间有了很多帮自己干活的替身。
她感受到了大家的爱,可以完完全全去做自己。
所以当家人搬走,唯独留下了那个装着奖状的空柜子之后,只有“同学”还时常回去怀念,活人的世界里却早就没有了自己的身影。
鬼之间的友谊好像更好磕一些。
03恐怖的地方最好笑恐怖与喜剧的类型杂糅我还是第一次见,虽然林正英系列也是恐怖喜剧,但还是恐怖的成分多一些,《诡才之道》却让我从头笑到尾。
这部电影真的是越恐怖的地方越搞笑。
比如“同学”要通过跳楼达到吓人的效果,但是她第一次是被踹下去的,精准落到了酒店的灯牌上。
灯牌的字母是尖锐的,所以直接插入了“同学”的身体,确实非常恐怖,而后,因为串电了,“同学”一直在灯牌上挣扎,好像放烟花一样。
这一段整个影院的人都要笑疯了。
还有两鬼一起合力吓三个网红的片段,凯萨琳和洁西卡为了争夺C位大打出手。
还有凯萨琳等人穿着同样的学生制服一起追三个网红的桥段也让人忍俊不禁。
总之,电影用非常搞笑的手段在拍摄恐怖的事情。
尤其是菜鸟同学要跟着凯萨琳学习那种女鬼轻蔑的表情,导演用一个仰拍的方式让这个表情变得又诡异又好笑。
徐汉强真的很会拍这种吊诡的电影风格,而且就算走出台湾也仍然受用。
很久没看过这么讽刺又有新意的电影了,说实话,除了春节档电影之外,这部电影是目前为止继《好东西》之后电影院上座率最高的电影了。
所以还是推荐给大家,就像菜鸟“同学”最后吓人成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一样,这部恐怖惊悚电影实际上也碰瓷了喜剧片,达到了不一样的效果。
资源自取:https://pan.quark.cn/s/8057938fe042从去年开始我们这儿陆续引进了若干部看似尺度很大的影片在戏院上映,引起一些话题,甚至有人惊呼不会是从此以后尺度都放开了吧?
痴人做梦,洗洗睡啦。
妄图凭借这种幼稚的手段提振市场信心,然而无甚卵用。
前几天网传一张即将采用分级制的图片,实际不过是每年4.1都开的愚人节玩笑。
若真想做事就不会只放开引进片的尺度,何况放开也只是权宜之计,具体怎么放?
以后怎么操作?
都未形成规则,一切靠官老爷拍脑袋决定。
最根本的是要放开对自己电影人的残酷约束嘛,靠人不如靠己,但首先你得善待自己人不是?
好了,回到今天要介绍的这个片子上来。
这个片子故事其实挺老套的,一个很废很丧的年轻人在一个失意前辈的带领下出人头地,只不过把环境换成了鬼界,一些俗套的设定变得有趣起来,比如鬼也有KPI,鬼要吓到人并且让人因此做法事才算完成业绩,最引人发笑的应该是我们在各种鬼片里见惯了的鬼的动作,其实是他们拿来赖以生存的专业技能。
比如那位失意前辈靠的就是“下桥”这个动作吓人,也就是仰面下腰,很考验柔韧性。
这个绝活是她苦练而成的,并非成为鬼之后就会了。
这些小细节构成了影片的一个个笑点,让喜欢看恐怖片的人和想要看喜剧片的人各尽所需,市场反馈也不错,取得了4000万的票房,已经逼近去年湾湾在我们这儿公映影片的票房榜首4800万。
但这些都只是逗人发笑的技俩,透过这层表象我看到的是湾湾人的有趣、轻盈和开得起玩笑,除了普世价值巍然不动,比如家庭观念、父母亲情这些,其他都可以拿来解构,这个好像是我们缺少的。
我们天生比较拘谨、庄重、严肃,很多东西都不能拿来开玩笑。
好容易出了一部都市轻喜剧《好东西》,一大堆人跟在后面分析这个主义那个表达,还有《哪吒2》也是,不就是一部合家欢美术片,非要扣上民族主义的帽子,搞得人很累。
你看饺子导演看到事情不可收拾,早早就闭关修炼去了。
我们喜欢给作品上价值、扣帽子,而缺乏一种包容的、开得起玩笑的精神,所以我们这里诞生不了无厘头、B级片、Cult片、恶搞片,以及还有最重要的——现实主义电影。
注意,现实题材不等于现实主义。
汝若欲辨,先观此片名——《诡才之道》。
你就写“鬼”怎么了?
有一些玻璃心和G点是基本盘自带的,有一些则是官老爷生怕基本盘太弱小擅自给做的主,根子上还是青天大老爷、为人父母官的那一套。
这,才是最牛逼的爹味。
注:《诡才之道》的原名为《鬼才之道》(英文名:Dead Talents Society或Talents Society)
为毛都做鬼竟然比做人都还累啊?
还有不论是做鬼还是做人,你卷尼玛呢?!
到最后电影结束也不知道同学叫什么。
同学是死于地震吗?
她其实是死于父亲的望女成凤。
同学,你不用做个特别的,那种父母眼中的好女儿(好儿子)你只要快乐开心活着就好。
主题是不出人头地的人生依然有存在的价值,有活着的意义。
但是主角的行为跟这个主题是互相矛盾的,她在电影里面当厉鬼也是很拼的,很累的,跳楼跳得血满身。
当然我不是否定女主为了生存所做的这一切挣扎,但咱都做鬼了也不用活的比人还累啊。
摘抄:主角的人设导致了主角的主观能动性很差,整个故事都是靠配角在推着剧情走,加上主角的矛盾直到第二幕结尾灵魂黑夜部分才被揭示出来,会导致全片的冲突都看起来像在隔靴挠痒。
很普很陈旧的内核尽量做了一些幽默+温情の雕花,其实更想夸一下台湾这些演员真的不错各花各味 人物动机上完全的自相矛盾。
主题是不出人头地的人生依然成立,故事却主要展现了主角作为鬼的成功,这不是可笑的自欺欺人吗?
编剧显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在结尾部分不断强调主角作为鬼都很失败,但表现出的却是“失败的表现“反而更加吓人,这对于电影里的鬼们来说就是成功啊,最后假模假式给了个比试谁都没赢的结果,也无非就是对主题与情节的矛盾打的毫无意义的补丁。
如果忽略这一点电影还算是个可以一看的佳作,可这个问题实在是大到难以忽略。
哪怕抛弃这个主题,主角的动机更敷衍处理一点,都比这种自相矛盾的剧本好。
麻烦把是枝裕和的比海更深去看一百遍,再去试图讨论这个主题吧 感觉也算是对恐怖片的一种解构 像是灵异版的《年会不能停》,多类型元素融合,完全不恐怖,当下的流行元素是一应具有,表象是鬼怪职业竞争上岗,明显是解构当下东亚的社会竞争内卷现状。
哎这艹蛋的社畜人生,真是卷到阴间做鬼也难。
整个片子就和王净演的同学一样,虽然做得很平庸,但就是不忍心再责备她了 哪个东亚小孩没有被荣誉柜砸得头破血流呢?
“你一定要做一个特别的人”,这句话无异于谋杀。
有点重构了短视频和流媒体对影视的解构…同学哭到我心里了,果然要做别人家的小孩才是东亚孩子最大的咒怨,最后没有强行和家人和解好评 什么院线题材的解禁,明明是标准的符合类型模式的喜剧片,甚至可以是笑着笑着就哭了的标准家庭式温情片,唯独不是恐怖片,根本不用加什么前后和制片人的电话,加了才是此地无银,才是鬼才知道,短评区突然被清空是怎么回事,更是鬼才知道;真·鬼畜社会,替咱喊出“做鬼也这么累啊!
”的嘶吼,很真实!
很现实(严肃的)!
咱东亚人就是做鬼也是卷得厉害,各种鸭梨山大,当厉鬼也得要工作签证要盖章;恐怖效果最忌倍速,三倍速女鬼破功直接给演出来了笑死 看完此片得出四个地狱级结论:1.领导比鬼更恐怖;2.东亚人即使做鬼也逃不过末位淘汰制;3.女性只有死了变成鬼才能成为第一性;
《诡才之道》以鬼界职场寓言为棱镜,折射出现代社会的生存困境。
影片将恐怖元素解构为真人秀式的表演,鬼魂们为续存资格被迫制造都市传说,恰如自媒体时代为流量炮制热点。
过气女鬼凯萨琳与流量新星洁西卡的争斗,既是娱乐圈新旧势力的缩影,也隐喻传统技艺在算法逻辑下的窘境。
而“吓人KPI”制度更直指职场内卷本质:菜鸟鬼“同学”因业绩清零面临魂飞魄散,其社畜般麻木的神情,让打工人共鸣于“绩效至上”的异化。
导演以高饱和度色调渲染鬼界办公室的荒诞标语,将资本操控恐惧的隐喻具象化。
最辛辣的讽刺在于,女主角生前死于荣誉柜倒塌,死后仍困于绩优主义枷锁,形成代际创伤的闭环。
影片借鬼讽人,将个体存在价值与数据化考核的悖论推向极致:当“被看见”成为生存前提,躺平反而成了一种奢侈的反抗。
这部黑色喜剧在笑料与惊悚的裂缝中,剖开了东亚社会集体焦虑的病灶。
可能是影史上第一部女鬼主义电影。什么被看见不被看见,中年男太惨了,连做厉鬼的资格都没有,女鬼霸权。
看到死后还要这么卷 碎了
社畜变鬼畜,好累。笑点好俗,虽然我也笑了~
你执著的男人已经成了爷爷,你惦念的奖杯柜已经被清空,你离成功的舞台只差了一步,你与阳间的牵绊只剩一个包。当你被看见才不会魂飞魄散,当你死后还是在意别人怎么看你。复活是对活人最大的惊吓,消失是对厉鬼最大的惩罚。从婴儿阶段就被要求你要成功是最大的灵骚,每个放不下的执念都是活人的地狱。
难得能在大银幕上看到尺度这么大,又真有鬼的鬼片!恐怖镜头很多,也挺血腥,不建议16岁以下孩子和有心脏病的观看(估计又要被一些家长举报了)。影片重构鬼界,竟然能让人睁大眼睛期待恐怖画面,在被惊吓的同时又能放声大笑。搞笑且温馨,价值观反传统,看完很想对还是宝宝的自己说:即便你很普通,不出众,也没有关系。
比哪吒好看
“爱的视线,苦辣酸甜~~”披着恐怖片外衣的,带有喜剧、青春、家庭元素的台湾小清新治愈片。另外,为了内地上映合规,在片头片尾加了一个更大的设定。可以看看,剧情还是挺工整的,一些笑料挺有“笑果”的,比如香菜、靠北、干 等几个点大家笑得挺开心。另外,片中也融合了一些对打工社畜、阶级矛盾的讽刺,“都当鬼👻了,怎么比做人还累啊?”笑死。只是终究作为鬼片,完全不吓人还是有点预期不符的,还是应该弄一两段骇人的段落,而不要过早进入喜剧桥段,后面基本上就是完全无厘头风格了。以及鬼因为家人遗落重要信物而会彻底消失的设定,和为了避免消失必须打工吓人,这些其实不算太新鲜吧。但是,用这部电影逗逗自己解解闷还是不错的。
小成本,也没什么打动人的点。
用ai一键把剧本里的“人”字换成“鬼”字并无法掩盖剧本本身的庸俗无聊老土!创作者可能还沉浸在自己这设定真是创意至极的自嗨里呢 我说就这种点子拍个短视频或许还能给你个赞 但你拍成电影 空有设定但没有健全到位的世界观搭建 也没有扎实的剧本 再多的人造血浆 依然是好无聊!看到中途真是看不下去走了!!!还好不是自己花钱看的with PRP
好恨啊,都当鬼了,为什么比当人还累啊!哈哈哈😂
最好的时候确实想打五星,作为讽刺现世如此卷的喜剧,它太应景了,令人悲喜交加。但是结尾还是好泄气,或者说,这个故事三幕戏的解决方式都很仰仗意外巧合,都挺泄气:第一幕落难陈柏霖无条件空降伸出援手,第二幕落难意外制造了电击场景走红,第三幕落难意外靠老招数产生了吓人效果,燃起了团魂。每一幕都是如此地卡通化的潦草收场。另外,王净的前史部分与《年少日记》比起来,我也还是更喜欢后者一点,倒也不是叙事诡计有多好,其实是后者用人物振动人物,泛起的情绪涟漪交叠,体验是复杂的。《鬼才之道》比起来就是无聊的单向度情感阐发,一个不够好的妹妹对家庭的眷恋与优秀姐姐对她的压力。但从上帝视角残酷点说,王净这个角色实在没有什么被幸运砸中的必要,如此笨拙摆烂又怯懦,怎么还能既要又要?只靠被运气救赎的咸鱼翻盘,是不感人的。
点子还行,但笑料一般,整体还算欢乐吧。这部和“鬼家人”证明“建国之后不许成精”规定只能将“鬼”题材局限于牛鬼蛇神怪力乱神这样毫无想象力的老旧操作,令人遗憾。另,陈柏霖怎么越来越低配金城武啊
😭😭😭😭😭好恨呐!!!!!!!本人将在今年万圣节cos这部电影追着光谷的社畜大喊好恨呐!
不可多得的全程逗乐无尿点的喜剧片。主创不仅以一种非常新鲜的角度解构了恐怖类型片,而且通过戏仿鬼界把娱乐圈、演艺圈乃至全世界社畜的血泪浓厚地喷洒到了大荧幕上。结尾看着一众厉鬼边狂奔边哭诉“做鬼为什么还这么累啊!”,自己也忍不住想跟着喊“我好恨啊!”,真是又好笑又辛酸。另外,片子特效意外很带感,王净两次跳楼都让观众爆发出惊恐又佩服的哦哦声,血浆管够确实爽!
一部有真鬼的恐怖片却不靠jump scare吓人;一部鬼吓人的喜剧片却没有任何低级庸俗笑点;这部电影的导演编剧和制作团队绝对是一群鬼才;想出仅用一部手机和头尾两个镜头就让它在大陆过审的更是诡才。一部恐怖喜剧片,终于治好了我所有的精神内耗!
好恨啊!为什么当鬼比当人还累!
和鬼家人一样,恐怖喜剧的外衣下还是父慈子孝的传统迂腐道德观念,好怕下一秒女主和她爹一起包饺子。明明以前6分钟的那个概念片就很棒,为什么衍生出这种东西啊(虽然还是有笑到,但还是觉得之前的概念片更出彩)
喜剧是真的难演啊
2.5,快消的短视频电影,媒介的使用有些许新意,但没建立起任何表达,只剩不好笑的乐子。
期待过高,反而点映后有些失望,不算烂片,但也着实没必要在电影院买票(这钱留着给哪吒冲榜不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