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心情持续很低落,于是毅然决然重新投奔艺术怀抱。
周六夜晚独自一人跑到利兹百年独立电影院刷了一出法国艺术电影。
开场时夜深快11点,零零星星几个人入场找位置,进来的都是白人男性,我一个东方女性的面孔来看这么重口味的独立电影显然异常格格不入。
整个电影充斥着80年代欧洲复古迷幻视觉,外加诱人的迷幻电子乐作背景音乐,实在是增色不少。
这么奇特迷幻氛围的电影以前也只看过一部,「遁入虚无Enter The Void」,非常适合嗑药后视觉感官娱乐,有点不适但又非常引人入胜。
这部「刺心」全片打着大大的男同、女同、性、与爱的旗号,实则只是在表达一种很简单的爱的感受,它甚至没有完整叙述一个符合逻辑的故事。
强烈的个人风格和个人审美,决定了这是一部极度两集极分化的片子。
但,艺术本来不就是如此吗。
色而不淫,装而不腻,美而不炫,残而不暴,惊而不恐,是我观全片最大的感受。
走出独立电影院的那刻,凌晨独自走在英国破旧街头小径,路过凉凉的风,极醉的酒鬼,狂妄的吼叫,隐晦的窃窃私语。
我拿出手机回复友人一句:在国外换了个环境,实现了自我解放。
写罢,能被艺术抚慰,也是实现自我解放的一执良药。
原文首发于腾讯娱乐 http://ent.qq.com/a/20180519/016147.htm禁止任何形式在任何平台上转载。
今年戛纳电影节,给大家最后的彩蛋是法国电影《刺心》无疑。
这部复古迷幻惊悚片,狠狠奖励了最后一天还能坚持爬起床看早八点放映的记者们。
《刺心》的导演扬·岗扎乐茲作品列表并不长,但他2013年的处女作《午夜狂欢》入选了戛纳的影评人周,并最终入选当年法国权威影评杂志《电影手册》年度十佳。
这次的新作《刺心》不过是他的第三部作品,直接晋级主竞赛,可见戛纳对他的青睐。
本片的女主角是法国著名歌手、模特、演员瓦妮莎帕拉迪思,她曾在2016年出任戛纳电影节评委。
《刺心》以一个著名GV女导演Anne(瓦妮莎·帕拉迪思饰演)的生活展开,讲述了巴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一起针对GV男性的连环谋杀案。
彼时Anne个人的感情生活也出现危机,和自己的女友Lois分分合合,而后者还是她工作室的剪辑师。
闻讯曾经合作过的演员在俱乐部惨遭谋杀,她在伤心之余并没有消沉下去,甚至还把在警察局做笔录、协助调查的部分写成了自己新一部GV《杀人(Homicidal)》的剧情,立刻进行拍摄。
但是随着参演她作品的GV男演员接二连三地被杀害,她也产生了恐慌,警方的不作为更让Anne愤怒。
一位同情Anne的警员私下将几个谋杀现场都出现的物证——一根黑色的鸟羽毛送给了她。
以此为线索,她发现凶手和一种追随死亡黑色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随着Anne离真相越来越近,她的处境也越来越危险。
但同时她并没有停止拍摄创作,不断以现实为素材,用SM、群交、自慰等方式影射这起连环杀人案。
《杀人》一片终于杀青,胆大妄为的凶手甚至到影片的首映现场,在电影黑暗的掩护之下行凶。
前女友Lois为了救她,被凶手一刀刺进心脏。
色情电影院的观众发现危险迫近,纷纷挺身而出保护他们喜欢的GV导演和演员。
杀手终于露出了真面目,而Anne在震惊之余却对他难以产生怨恨。
从剧情就不难看出本片的惊悚复古元素满满。
而导演从意大利和美国老派惊悚片中——后者以德·帕尔马为典型代表——汲取灵感,在视听上下足功夫,将整场观影成为令人难忘的迷幻体验。
电影开场就是一个大尺度的地下同志夜店的派对场面,无数年轻的美好肉体或裸露或包裹于奇装异服中,在迷幻的电子乐中,随着欲望舞动。
一个美少年随着一个迷人的蒙面男子来到夜店楼上的暗室,后者将美少年用手铐绑在床上,拉开皮裤拉链,掏出一个黑色的假阳具——正当观众屏住呼吸期待一些不可描述的场面时,蒙面男子从假阳具的前端射出一把尖刀!
血花四溅,岗扎乐茲奉献了本片的第一个谋杀场面。
这第一幕戏就将本片的优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胶片拍摄的画面经过精心调色,色板以红蓝对比为主,以此呈现巴黎地下夜店和GV拍摄场景。
在主题的线性叙事中,在描述Anne和朋友的部分不断穿插色调明快的照片和一闪而过的简短录像,在凶手的部分则以黑白底片完成闪回,进行插叙和情节补充,并以色泽上的对比给观众充分的暗示。
德·帕尔马式的剪辑,完美融合暴力和情绪,适当的血腥镜头使得情节更扣人心弦。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由法国著名电子乐队M83制作的配乐,放在整个戛纳的阵容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出挑。
M83的主脑安东尼·岗扎乐茲是导演扬·岗扎乐茲的弟弟,两人从导演处女作《午夜狂欢》起就一直合作。
而扬还参与了M83最早两张专辑的创作工作。
《刺心》的配乐以七十年代GV配乐和夜店音乐为蓝本,拉长电子节拍,以舒展、缓慢的手法赋予音乐力量,为本片晕染上一层迷幻的色彩。
但由于其突出的个人风格,《刺心》恐怕并不是每个人的心头爱,收获两极评价也是意料之中。
在本片首映的当天,我采访了导演扬·岗扎乐茲和女主角瓦妮莎·帕拉迪思,和他们聊了聊本片的幕后故事。
问:非常好奇你们两位是怎么认识的,导演冈扎乐兹也算半个音乐圈的人,瓦妮莎·帕拉迪思是法国著名的歌手……有音乐这方面的原因吗?
杨·冈扎乐兹:电影是现在才首映,但是距离我们拍摄已经有好一阵了,大概差不多三年……瓦妮莎·帕拉迪思:我们是因为《刺心》的电影项目认识的。
幸好拍了这部电影!
而且我们经常一起出去玩儿,是非常好的朋友。
在这样彼此逐渐熟悉的情况下,我们拍每场戏都没有排练很久,但是我们事先都进行过充分的沟通。
还有剧中的其他演员,比如Kate Moran,都是因为《刺心》结缘。
认识以后我们花很多时间一起相处,我觉得这些经历使我们在戏中的感情更真实。
问:当初为什么同意拍这部片子?
瓦妮莎·帕拉迪思:这是我所读过最美妙的剧本,这也是我得到过最带劲的角色。
对于演员来说,总是会为自己即将出演的角色而感到激动。
能饰演Anne这个角色我特别高兴。
我几乎是立刻就答应了要出演《刺心》。
要是我看了一个剧本之后没有马上决定而是在犹豫,其实说明这个项目恐怕不适合我。
因为好剧本,只要看第一页你就知道了。
看越多遍你越爱这个故事。
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我都是跟着直觉走。
而且这个剧本让我遇到了扬!
显然,我无法拒绝他(笑)。
扬:瓦妮莎身上有非常丰富的个性,我觉得她来演Anne这个角色再合适不过了。
问:你在法国一贯是玉女形象,但是却在这部片子里出演一个同性恋色情片的导演,和你曾经演过的所有角色都迥然相异,是想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吗?
瓦妮莎·帕拉迪思:你每出演一部电影,就是登上一段新的旅程。
尝试新东西就是表演的目标。
但确实,我曾经的角色没有哪个像这个角色那么特别、那么珍贵。
问:不会觉得,出演GV女导演这个角色打破自己的人设,有点冒险吗?
瓦妮莎·帕拉迪思:并没有。
因为我第一次读的时候就被剧本深深地打动了。
而且我觉得《刺心》恰恰是关于求同存异的。
当我们极力指出彼此之间差异的时候,恰恰是因为我们在恐惧。
但是我们都是一样的人类,即使存在文化、宗教、政治等等背景的不同,但是本质上我们都是一样的。
这也是我在杨这部无比浪漫动人的爱情电影中看到的政治诉求。
杨·冈扎乐兹:对,我确实当中夹杂了自己的政治思考。
这是一部讲述边缘人感知的电影,这些人都为爱痴狂。
问:瓦妮莎,你和戛纳电影节有着非常深的渊源,2016年的时候你曾受邀担任主竞赛的品味。
但是这次是带着自己主演的作品来。
感受有什么不一样吗?
瓦妮莎·帕拉迪思:其实我并没有来很多次戛纳,这只是我的第三次!
要知道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平台。
我本来以为主竞赛电影是从六七百部电影中选出来的,但是我后来发现,选片委员会看了一千六百多部!
而我们被选中了,啊,简直是太幸运了,受宠若惊!
《刺心》这部我们深爱的电影,能和其他二十部电影一起位列主竞赛,被大家观看、讨论,对我来说实在无与伦比的殊荣。
我当评委的时候就梦想,要是有一天能带着自己的作品来戛纳就好了。
我的导演拉着我的手,我们一起走红毯,为自己的作品骄傲。
我很喜欢评审的工作,每天看电影,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参加各种活动,每天和世界上最具有判断力的有趣的人一起讨论电影。
但是要做出最终决定其实是一件挺恐怖的事情,因为你的所作所为会对电影人、这部电影的命运造成巨大的影响。
问:这部电影的风格非常复古,扬,你将时间设定在1969年,是想影射68年的五月风暴吗?
答:其实我出生在70年代后期,并没有经历那个时代。
但是在我看来,68、69年那会儿,是享乐主义的时代,是自由的时代。
是对于诗歌和电影来说非常重要的时间。
那个时段的大部分电影都非常厉害,激发人的灵感。
问:尽管时间设定在过去,影片中角色们穿得衣服还是会让我感到有当下的时髦感,甚至在用70年代左右的风尚进行有趣的对话,是刻意为之吗?
杨·冈扎乐兹:对!
我故意让他们穿得很现代,我并不想因为主角们在拍色情片,就让他们都穿得非常变态诡异。
我觉得即使如果不注意,你不会意识到这是一部设定在七十年代的电影,人物们的生活和现在人物的生活区别并不会特别大。
瓦妮莎·帕拉迪思:我特别喜欢我演戏穿的衣服,比如穿上红色的靴子,你会感到自己真是一个充满力量的女人。
鲜艳的颜色会给人自信,再加上我电光蓝的眼影,金色的头发等等,我们在造型上为我的角色做了很多设计。
杨·冈扎乐兹:我一点儿也不担心瓦妮莎的衣服会不会过于华丽,有时候太过也是一种风格。
问:除了去夜店玩,你们在准备这个项目的时候还做了那些特别的调查?
杨·冈扎乐兹:一起看了很多电影,比如德·帕尔马,《迷情记》、《剃刀边缘》等等。
《剃刀边缘》会让我哭!
一直哭,这部片对我来说实在是太有感染力了。
还看了不少法国的奇奇怪怪的小电影。
问:作为M83的粉丝,被本片的复古迷幻电子深深迷住了,据说你们从不少七十年代的色情片中找灵感?
扬·岗扎乐茲:对我的配乐是M83做的,他们从以前的GV培育中汲取了很多灵感,哈哈哈,这确实是很奇怪的音乐领域,对他们对我来说都是。
但正因为充满挑战,我们在工作中有不少乐趣。
我的弟弟安东尼(注:导演扬·岗扎乐茲的弟弟安东尼·岗扎乐茲是M83乐队主脑)和我不一样,他不是一个性爱狂(大笑)。
不过我们一起长大,喜欢、受到影响的作曲家都一样,比如莫里康内、范吉利斯等等,很多七十年代的人。
我们想重现七十年代那种Gialli风格,复刻那种多愁善感。
但同时我们也想写点听上去非常当代的,并不想一听上去就是封闭在类型片音乐的框架里。
此外,我们还参考了不少七十年代恐怖片的原声,比如卢西奥·弗尔茨和马里奥·巴瓦的作品,尤其是前者的《别动酷刑》和后者的《血之海滩》,非常经典,给了我很多帮助。
问:你的处女作长片《午夜狂欢》也是M83配乐的,说说你们兄弟俩具体是怎么合作的。
扬·岗扎乐茲:其实挺简单的,我会发给安东尼一些老GV、AV的配乐,他从中提取必备的音乐元素,作曲创作,然后再发给我。
可能正因为如此,《刺心》配乐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他给戏中戏、Anne拍的GV写的音乐吧。
这次配乐,是他又一次和Nicolas Fromageau合作。
Nicolas我们从小就认识了,他在头两张M83专辑中就已经是团队一员。
所以对于我们三个来说,《刺心》的音乐和我们的青春期,以及我们从小开始对电影的热爱密不可分。
我弟弟比我小四岁。
长大以后他才告诉我,他以前经常和Nicolas偷偷溜进我的房间看我的录像、电影,比如佐度洛夫斯基、让·洛林、Richard Kern的作品。
所以和他们一起创作《刺心》的音乐,就像重返和我们跟电影的初恋时刻。
问:M83会发行《刺心》的原声吗?
扬·岗扎乐茲:会!
大概在今年九月份。
问:这部电影在很多方面来看几乎是自然主义的反面,但精心设计的技巧感也正是本片的魅力所在……扬·岗扎乐茲:你一走进电影院,就不再身处真实世界了,就像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勇敢拥抱这一切吧。
而且本片某种程度上是对七十年代的一种还原,七十年代是完全不买自然主义的账的。
尽管充满技巧感,你还是能感受到,这是一部从心出发的电影,甚至技巧和设计能强化这一点。
问:看完电影我有一个感受,《刺心》的最佳观看地点应该是不复存在的巴黎同志色情电影院。
但是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去电影院了,他们有网飞等等,更倾向于在家看电影。
扬·岗扎乐茲:没错,年轻人们更多会选择线上。
但是对我来说大银幕具有永恒的魅力,能给我更多的情绪感知。
我也更偏好用胶片拍摄,比如《刺心》就是。
数字化的东西总会有一种二手质感,某些东西就消失了。
我有时候甚至不得不在电影院中途离场,因为实在忍受不了数字化。
一部太梦幻的法国电影 ,那些浪漫的爱欲比现实的冰冷来得真实,是残酷时代变化之中唯一会永远留存的美好。
从复古风格到冲击力十足的色彩再到M83的配乐都很有Cult意味,而电影里的惊悚感穿插得恰到好处。
新找卷发高鼻梁的高挑牧场男孩太好看了,太纯情了,看着他不用喝酒都醉人。
而迷茫的杀人犯最后在黑暗中注视他,回想着初恋的音容笑貌,颤抖着流泪的画面令让我有些心酸和不知所措。
悲剧引发悲剧,谋杀创造谋杀。
戏中戏最具艺术感的一幕就是女导演伪装杀人犯去层层揭开白色的纱幕的感觉,配乐非常到位。
玄幻而伴随着一场又一场的情色画面。
是空虚又或是虚幻 白色手套,黑色面具的凶手。
大尺度的场景却并不让我感觉色情,夹杂着的惊悚元素可能比较多,也可能我最近审美倾向转变太大。
通过Porn这一种虚幻的滥情和放纵,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衬托杀人凶手对初恋难以忘怀的痴情。
“亲爱的我再也不会伤害你了,我发誓我会保护你一辈子的。
”怀抱着被刺入心脏死亡的前任爱人,她却不再歇斯底里,而沉静下来,变成另一个自己。
最后安娜幻想着走向那个身着白衣的她爱了十年的女人,她们炽热地拥吻,仿佛从未分别过那么好……影棚的灯又灭了,影片悄悄结束。
那些黑白的闪回的犯罪邪恶片段,剪辑太棒了,惊悚之余又不乏艺术感。
一点不好的地方就是一切都讲的太明白,无论是感情还是剧情,太清楚就会乏味,看完以后没有留下思考空间。
混合了同性,惊悚和情色的犯罪电影,很爱Vanessa的那张小脸,爱她的牙缝,还有她这次的蓝色眼睛和淡金色头发。
但这部片的女导演感情线确实没有杀手的感情线动人,这个歇斯底里的爱情加害者的疯子形象也没引发什么共鸣。
片子总体没辜负期待,我个人很喜欢的作品,年度十佳预定。
胶片所带来的电影质感是绝妙而极其可贵的。
导演为这种焦虑找到了一种出口,但这种解决只存在于24帧之间《刺心》的恐惧根源于失去爱之人在精神上的孤立无援作为导演的Anne(或者说冈扎乐兹的化身)为这种焦虑找到了一种出口但这种解决只存在于24帧之间文/Isa(原载公众号 人造女巫ArtificialWitch 转载请先私敲)
更多文章关注公众号 人造女巫(renzaonvwu666) 扬·冈扎乐兹的《刺心》是今年戛纳电影节上最引人注目的影片之一——这里的“引人注目”指的不是媒体和评价的关注,而是真正字面意义上的,吸引你的眼球。
这部讲述发生在同性恋色情电影圈中的连环谋杀案的影片,无论在剧情还是影像上都充满了争议和令人着魔的吸引力。
70年代的巴黎,色情片女导演Anne手下的男演员接二连三地死去,她把案件过程改编为名为《同志杀》的电影,希望赢回前女友loïs的心。
缠绵在一起的男性身体、妖冶过市的变装者、霓虹灯下的瘾君子和派对动物混杂着复古电子乐,把观众的眼睛牢牢固定在电影展现的奇观世界中。
从叙事到影像,《刺心》都可以被看作是70年代意大利铅黄片的现代改写,一次全面的致敬。
影片完整地借鉴了铅黄片的经典叙事结构,影像上也还原了情色结合虐杀的视觉快感和浓烈的色彩:人造色光勾勒地下奇观,Retro电子乐,黑色风衣、面具和刺刀,都把影迷们带回了70年代银幕里的铅黄世界。
另一方面,《刺心》并没停留在复制和呈现的阶段,它将铅黄的情色虐杀吸纳过来,但却推翻了铅黄片观看女性的男性视角,反过来观看男性——影片开头藏着眼睛的欲望之唇就是最好的象征。
同时女主角通常具有受害者和侦破者的二重身份也被打破,本片中女导演Anne的受害者身份是较弱的,甚至她表面上对于死去的男演员们也不具有应有的同情——相较于传统恐怖片中女性的受害者、富有感情的道德动物的角色,《刺心》中的女导演是一个表面的“剥削者”,更是为解决核心问题作出尝试的人物——这个问题并不是剧情层面的谋杀案。
如果说铅黄片恐惧的根源在于战后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那么《刺心》的恐惧则根源于失去爱之人在精神上的孤立无援。
导演构造了一个城市牢笼,这里挤满了将死的人——在异化成鸟的男孩讲述的传说中,沙拉布尔的盲鸟只出现在垂死之人的身边,它吸走死亡飞向太阳,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黑鸟来到城市中,常伴于这群边缘人左右,正暗示着他们的身份。
他们是失去了爱、濒临死亡的一群人:如今世界已经不再被笼罩在战争和政治动荡的阴影下,但技术发展、社会的多元化倾向让人在精神上的孤独感越发增强。
无论是巴黎、伦敦还是北京,在垂死之人的眼中,城市就是他们建立起的庇护所,人们建造起城市来抵御“失去爱”的恐惧。
城市文化是人造的、反自然的,人造色光、电子音乐和色情电影都是这样的产物,是“堕落”的象征。
“罪恶”诞生在城市之中,地下世界被视为万恶之源:这里是瘾君子、滥交者、同性恋和变性人的栖息地。
当“城市怪物”回到自然之中,他们擦掉浓重的妆,褪去黑色皮衣的包裹,卸下盔甲;但当初他们又是从何处涌进了这个深渊?
随着影片继续,自然空间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也把问题的源头引向人类原本的诞生之地;在城市怪物们被逐出至黑夜之前,他们也生存在阳光之下。
导致连环凶杀的男同色情片拍摄于自然中,而作为它的原型的真实凶案,则把本存在于自然中的爱赶到了地下的深渊:被传统势力所反对的“非自然”人失去了欲望和爱的权利,他们被逐出自然,逃往城市,逃到地下。
仇恨到底如何繁殖?
蒙面杀手是一个被阉割、被剥夺了性权利的人,他不得不替自己创造一个虚假的欲望——也就是那个藏刀的dildo。
它可以被解读为对暴力或男性气质的渴望,甚至对女性的欲望,这个欲望成为了他残害他人的武器,“恐同即深柜”似乎就是这个道理。
为了弥补被压抑和剥夺的合理欲望,人们利用起了暴力、残害和战争。
色情片和同性恋被传统势力视为“肮脏”的、“不正常”的而一贯受到压制,但其诞生的基础是爱欲,指向的是生命。
相对这些基于爱的“伪罪恶”,真正的仇恨和谋杀是反对爱、反对希望、反对人的。
这一逻辑可扩展的外延很大,可以说存在于一切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情况中。
《刺心》表现的是比男/女同性恋更加广泛的queer群体,其中有同性恋者、跨性别者、双性恋者、性别存疑者(如Anne关于自己性别认知的独白),甚至指涉了更加广泛的边缘文化(如虐恋、色情片、锐舞派对、毒品、邪典电影等)。
惊悚、悬疑结构的背后是边缘群体的焦虑。
他们的欲望是被主流社会所否定的,他们被界定为“反自然”“不正常”,被视为城市中诞生的怪物,肮脏的变种人,失去希望、垂死挣扎的人。
但实际上他们是真正的受害者——不仅时刻为被主流世界“放逐”“谋杀”的焦虑所困,更要面对权威的忽视、嘲讽,甚至对他们存在之纪录的抹除:对于权威来说他们的存在相当于麻烦,关注他们的困境更是费力不讨好。
当Anne对着Loïs发出绝望的呼喊,那句“爱我、爱我、爱我、爱我”也揭示了那群游荡在边缘和地下的“城市怪物”们的唯一诉求。
作为导演的Anne(或者说冈扎乐兹的化身)为这种焦虑找到了一种解决出口:残害和恐惧在她的镜头中被瓦解为情欲,即使她的作品低俗得令人发笑,难以登堂入室——这也可以看作导演冈扎乐兹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一种带有自嘲性质的解读。
影片最后,午夜影院银幕上的虚构与黑白负片呈现的真实交织剪辑在一起,构成了全片最大的讽刺。
林中小屋之中,三个男人缠绵在一起,事后手牵手跳跃、舞蹈在燃烧的屋子外;被主流所唾弃、被视为肮脏的滥交、乱伦和同性恋,相比起真实发生的惨案,简直就是一个童话故事。
刺心用影像的方式再次喊出了曾被高呼的“要做爱不要战争”——被放逐到城市的边缘人,和那个对他们举起刺刀的、仇恨繁殖出来的凶手,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怪物呢?
片尾的白光之中相爱之人相互纠缠,一双手把她拉回摄影机边。
电影的世界中存在着死去之人复活、仇恨瓦解成爱欲的美好幻想,但当它结束,我们会发现自己仍然身处黑暗,相顾无言。
约稿/投稿/转载 请联系个人微信:laylatheghost微博@Druidesslunefilms/gothic/cyber/rave/prog欢迎听我网易云搜索 DruidessNo/6
刺心,带着对片名的不解和剧情的猎奇,我看完了整部影片。
说实话,到最后片段时,我有些失去了一开始的兴奋劲,但这部电影仍然值得一看。
夸张新奇的影像风格,同时充满现代的电子与奇幻元素,加上令人神魂颠倒的色彩,灯光,身体,还有别出心裁的音乐,情欲弥漫在屏幕间,突如其来的谋杀显得更胆战心惊。
电影的女主是男同性恋色情片的制作人,不光如此,电影与众不同的点在于整部电影的人物几乎都是同性恋,电影也相应涉及许多情色片段。
许多露骨的镜头,情色大胆的动作与表情,给观众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正如电影里所说,“他们贪婪,没有限制,不受约束。
”爱到沾满伤痛才罢休。
当女主带着未知的羽毛,眼盲的鸟的故事引导女主来到神秘的森林,电影仿佛与前面的狂热迷乱片段脱轨,节奏开始放慢,女主和人缓缓对话聊天,一切都变得正常又不正常。
整体来说,电影极具反叛精神,充斥着色情元素,又夹杂悬疑色彩,面具下藏着始终不为人知的人。
人,追求自己的快乐,挺好。
悬疑、犯罪的类型元素放在影片中,严重影响了超现实手法的力度,影响了影片主题深度,Guy的这一条线就是一个象征,影片开始对这一条线的超现实处理是非常好的点子。
影片中Anne和Guy的两条线是相互照应的,影片的主题或思想就是从两条线的关系中表达出来,也不需要用Anne的旁白帮观众理清Guy的故事是怎么回事,这是留给观众思考的,对叙事的思考也是对主题的思考,这种手法也顿时削减了影片的思想深度。
最后一帧,淫秽母亲的凝视 带着《午夜狂欢》等影片所驾轻就熟的形式感,冈扎乐兹在《刺心》的最后,他为我们呈现了一场4分34秒的纵欲,纯白色的背景之下,演职员的名字依次出现。
影片最后几个镜头,灯光突然变暗,首先出现的是安娜的特写,然后再切向几名裸体男性,最终在与男孩卡姆的正/反打下结束,而最后一帧,摄影机的视线回到了安娜,她“观看”着,露出微笑,影片切出,黑屏。
在这场香艳的男性群交之梦中,邪典美学终于回归古典,或许正如柏拉图的哲学中所暗示的那样,它将进入高于“现实”的理念世界,我们看到了古典时代的喷泉和男性肉体,也同样看到了摄影机背后的人,安娜与同性恋人露易丝出没其间,她们终于“看到”自己,看到彼此,拉起对方的手,就像一对情侣,陷入湿热的拥吻世界.....(一)阴茎与眼球 《刺心》真正意义上的主角是媒介本身,也就是影像,自影片的开场,导演便开始训练观众对于影像内外的辨识:我们通过胶片与数字影像质感差异来指认现实与影像,因此,它必须回到1979s的胶片时代。
而所谓“现实”也不得不借助影像媒介产生,因为这只是一部电影,一部自我指涉的电影。
影像存在的目的即是被观看,而观看本身隐含色情意味。
色情是什么?
广义上来说,它不与“性”无关;“性”,甚至“裸体”本身仅仅是一种存在,存在可以色情,也可以不色情,它们不会表述自身,而是取决于如何被表述。
“色情”的真正含义是一种“Power”,这里的“Power”既作“权力”说,亦为“动力”观,前者指向政治与消费,后者则属于弗洛伊德与拉康。
窥视是一种隐秘的绝对权力,“观看”着,却免于被“观看” 这就是为什么色情影像中经常会,或者说总会出现窥视者,窥视是一种隐秘的绝对权力,权力的拥有者“观看”着,却免于被“观看”,当一只眼球出现在路易丝狭小的剪辑室却未被发现时,安娜和露易丝的攻/受或曰S/M属性即呼之欲出,作为电影观众,我们也拥有类似安娜的权力,电影“工业”的生产满足并归化了我们对他人的窥视欲,包括身体或日常生活更为私密的领域,随着监视摄影机与网络直播的画面逐渐加入影院,可供观看的视域逐渐扩张,欢迎来到阴茎与眼球的帝国。
And......Cut!
而《刺心》抛出了一个陷阱,它所解构的对象,是不断生产中的欲望神话,当一声Cut之后,我们看到了他们身后的摄影机,与剧组的工作人员,“死去”的演员站了起来,沉湎于欲望的人,你是否会突然疲软?
时常出没于银幕的闪烁与谋杀也许是一种讯号,它们是闯入象征秩序世界的污点,借用拉康的理论:“一小片实在界”以创伤性突然闯入影像的象征秩序。
面对《刺心》,我们仅仅需要观看,它诉诸视觉而不是文本,并非隐喻,除影像外别无他物,蒙面杀手的影子在转瞬间消失不见,它们时刻提醒着被视觉与身体奇观喂养的观众,我们究竟真正吃了些什么。
(二)以“父亲”的名义 关于阴茎与眼球的讨论自然而然将转到安娜身上,作为影片中“观看”的主体,我们不能粗暴地将她与露易丝的关系归结为单纯的女同性恋,更应去探讨她真正是谁。
就像一个母亲,她掌握着一群年轻气盛的小伙子,作为她欲望的投射,她拥有观看的权力,却免于观看,她可以对演员的(色情)表演指手画脚。
片场是舞台的变体,她的焦虑与日常可以抽象为情色性质的瞬间,当她不得不面对警察机构的质问之后,我们就看到了那场“Footjob”的制作现场,欲望与焦虑变装地进入,然后在否定中离开,化解。
等等,这难道不是梦境的运作机制?
但是,真正令安娜无力的焦虑却是她注定无法完成的行为:她无法对共同拥有两种性别身份,无论是之于生理,还是社会性别,她均无法以“淫秽的父亲”之身份进入眼球与阴茎的帝国中去,或以男性—女性的同源身份参与到与露易丝的游戏中来。
她只能搬演,假设自己已获得了这一切,而最为有效的方法,则是于这些男性的行为中在场,她愈强势,则暗示着她愈无能。
当他们成为投射主体欲望的客体之时,她终于可以产生欲望了,而不是像露易丝一样作为绝对的不知情客体。
但是,作为一条无形的界限,投射主体欲望的客体永远不能真正地僭越主体,它们必须被阴茎形状的尖刀屠戮,作为对淫秽母亲的献祭。
象征死亡的鸟儿飞向了黑白世界 最后,男孩手中的尖刀刺向了蒙面杀手的心脏,这场无边的惊悚终于结束,杀手也露出了自己的脸,一切终于完成,象征死亡的黑色鸟儿站在他的尸体上,“飞向”另一种影像——2分钟左右的黑白世界。
两个男孩的禁忌之恋“他叫吉,吉·法夫尔....直到他的生命中出现卡姆......” 黑白影像最终为闭合这起事件展现了一个精致的“真相”,关于两个男孩的禁忌之恋,他们被安娜讲述着,安娜决定他们的命运,缝合了前面闪现的若干负片,也不会再突然出现侵略性的频闪,这是影像的完美状态,下一幕,则只能升华到理念世界,也就是这篇文章一开始,所提及的白色世界。
在这白色世界中,她似乎不在场,却以主体的名义无处不在。
而她观看着一切,包括自己与露易丝的身体 这里,我们回到了电影媒介的本身,影像是如何被生产,它是否满足着一种我们永远无法实现的享乐呢?
电影的无边映衬着我们处处受限的边界,而《刺心》却伸出一只握着尖刀的手,提醒我们:当心银幕背后的畸像。
文_调反唱唱去年,巴黎最后一家成人电影院永久地关闭了。
寂寞的人们坐在昏暗的电影院里,彼此相爱,彼此安慰,彼此分享欲望的时代结束了。
仿佛是时代的回响,扬·冈扎乐兹的最新作品[刺心],为那个成人影院的辉煌年代举行了一次充满着仪式感的葬礼,壮美、华丽又伤感。
[刺心]正如题所言,它的每一格画面都能让人感受到安妮的心碎。
一个在色情产业担任制片人的女同性恋,她身上所展现出的人性让人不禁悲痛,她复杂深邃的表情里所藏的是痛失所爱的悲伤。
故事的主线是安妮与剪辑师恋人露易丝之间的爱情故事。
露易丝一直觉得安娜拍的色情电影非常无聊,除了解决同性恋的生理需求,别无他用。
与露易丝分手后,安妮痛下决心一定要拍一部有个人表达的,更加新颖和有深度的色情电影,来挽回露易丝的爱。
安妮的扮演者是法国著名歌手、模特兼演员凡妮莎·帕拉迪丝。
凡妮莎少女时出道,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最炙手可热的法国女明星之一。
虽然她在采访中谈道,从来没有挑战过同性恋色情片导演如此特别的角色。
但安妮这样一个为爱勇敢的角色,在凡妮莎的影视生涯里并不陌生。
1989年的电影[白色婚礼]里,凡妮莎扮演了一个爱上中年哲学教师的17岁少女玛蒂尔。
当教师不肯舍弃家庭和声誉,预备全身而退时,看上去柔弱的玛蒂尔疯狂了。
为了爱,她愿意放弃一切。
当下近30年后的[刺心],安妮对爱的执着和痴狂,让人想起了当年那个玛蒂尔。
焦虑不安的安妮一刻不停地在[刺心]里行走,在片场、在夜店、在森林、在草地。
她穿着那个年代最时髦的红色亮皮靴子,看起来是那么酷炫。
可是她的背影却赋予了太多的悲伤和犹豫。
安妮的唯一一次歇斯底里,是在电影开始没多久与爱人露易丝通话,后者拒绝了她复合的哀求。
安妮跪坐在被夜幕吞噬的电话亭里,烟熏妆已经哭花了,电话亭外面是倾盆大雨。
除此之外,在影片的大多数时刻,安妮都是沉静的,一切都隐藏在她那张脸上。
已经不再是小女孩的凡妮莎脸上刻着沧桑、疲惫、绝望,爱情消耗了她的激情。
当你凝视着她的那张脸,还需要更多戏剧性的喊叫和哭泣吗?
在安妮拍摄那部有深度的色情片时,参演的男同演员们相继被一位面具男杀害。
这是[刺心]的副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主线更有魅力。
电影开场一段奠定了它的主格调。
一个花季少男在同性酒吧受到蒙面男的性诱惑,跟随后者来到一个兼具色欲、神秘与危险的房间,在红色床单上被谋杀。
这一段发生在现实时空的谋杀,与安妮所拍摄的由这个少男参演的一小段色情电影片段剪在一起。
假阳具中隐藏的凶器尖刀、偷窥视角下的谋杀、花哨的剪辑、大片的暗红色光线、高强度对比光下对静物的刻画、分屏等等,都带有明显的布莱恩·德·帕尔玛痕迹。
为增加片中复古氛围的浓度,片中所使用的配乐大多都是由法国迷幻电子乐队M83完成。
在创作之前扬·冈扎乐兹给M83看了不少1960s-1970s年代的GV以及同时期的恐怖电影(如[别动酷刑]、[血之海滩]等)。
这些音乐张扬、时尚、年轻、大胆,与此同时又带着伤感、浪漫与忧愁。
它是扬·冈扎乐兹对上个世纪60、70年代那个时代,以及身处其中的同性群体的评注。
片中的戏中戏,由安妮取材于现实执导的那部色情电影,充满了魅力。
演员们夸张的动作、猎奇的剧情、一片假意营造的其乐融融、甚至是勃起都需要靠片场内的“金嘴巴”帮助,这一切对于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观众来说,非常新奇。
虽然听起来非常刻意,但它就是现实,如果翻翻[天蝎星升起]、[肉]、[沙滩上的男孩]、[我的小白脸]等那个年代名副其实的同性电影。
会发现安妮的“电影”,无论其内容还是质感,都与以上这些毫无区别。
这些真实的细节,背后为我们展现了现在仍旧没有什么好转的,充满着悲情的同性群体生态。
尽管电影线索错综复杂,扬·冈扎乐兹从没有偏离主题。
如果说全片所讲的是安妮的情感困境的话,那么那条谋杀暗线就是她充满着迷惘的爱的镜像。
已然被绝望包围的安妮,从警察那里获得了一根盲鸟的羽毛,这是关于杀手的一丝线索。
顺着这根羽毛,安妮步入了一片笼罩在迷雾之中的神秘森林,神奇般地遇见了凶手的母亲。
像魔法降临,安妮获知了凶手的一切。
有着悲伤过往的同性杀手,竟和安妮所面临的困境一样。
杀死他,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正义伸张,而且还是安妮对抗心魔的证明。
更多原创影评请移步个人微信公众号:电影少女放浪记
《刺心》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电影《刺心》首映,导演扬·冈扎乐兹上一部作品《午夜狂欢》曾入围戛纳导演双周单元,也是金摄影机奖的提名者,此次跃入主竞赛单元,凭借的是一部本届主竞赛最大尺度电影《刺心》。
《刺心》由约翰尼·德普的前女友凡妮莎·帕拉迪丝主演,以1979年巴黎色情片产业为背景,女主角安妮是一个同性恋色情制作人,因为自己的同性恋女友兼剪辑师露易丝要与她分手,于是她希望创作出一部优秀的作品企图挽回这段感情,但与此同时,安妮发现,一个身份不明的连环杀手似乎在跟踪她旗下的演员,并将他们逐一杀害……《刺心》延续了导演前作《午夜狂欢》的怪诞感,但不同的是,《午夜狂欢》犹如一部实验舞台剧,《刺心》则在影像方面全面升级,有更为电影化的叙事和影像呈现,各种意象元素也颇见导演的趣味,在人物临近死亡时会出现的黑鸟、放置在深喉部位的窥视镜,尤其是生殖器道具里隐藏的匕首,象征着性与死亡结合的高潮时刻。
由于题材的选择,《刺心》不仅是一部LGBT影片,尺度也是本届竞赛片中最大的,不仅有男同性恋色情片的大尺度画面,也有拍摄时的幕后镜头,展露了一些色情片拍摄方式。
它的评价注定是两极分化的,有人乐见于男色视觉盛宴,片中的几位男优都拥有完美的容颜和裸体,而导演也使用不同的光影效果呈现现实、幻想、梦境与戏中戏,几种情境不断穿插,打造出奇诡的视听效果。
但也有人会认为,《刺心》把类型片的凶杀、色情、悬疑等元素融在一起,却缺乏整体性,显得有些刻意和炫技。
实际上,除了LGBT元素,电影中色情片创作的部分才是最有趣的,女主角安妮身为制作人和导演,会将自己遇到的现实事件以及自己想象的暧昧场景,投射转换为自己的创作。
欲望本能与想象力是分不开的,安妮在创作中也迸发出情感和魅力。
片中,两个女主角在胶片上剪辑的情节,也颇具迷影气息,比如安妮为了挽回露易丝,表达自己的嫉妒心,就在底片上写字,内容被放映机投射在银幕上,露易丝看见,不禁再度对安妮动心。
而在另一方面,创作也与悬疑事件结构联系紧密,随着创作的深入,也带来了男优的逐个被杀,最终让连环凶手浮出水面,安妮的作品也随之出炉。
凤凰网评分:6分《刺心》陶醉在自己低档次的、骇人的审美里,有着足够摇曳生姿的风格,但却没什么意义。
扬·冈扎乐兹的作品里,闹剧和混乱各占一半,还外加一些广告推销。
尽管我们都知道,这部讲述巴黎低成本三级片世界的故事势必没法多么写实,但电影随着每一幅画面,越来越让人头晕眼花、不明所以。
—— TIM GRIERSON《国际银幕》冈扎乐兹对世界的描摹是一种带着异国情调的、超自然、令人难以理解的眼光。
《刺心》是一部很努力的影片,但它想要探索的是超越我们所能理解范畴太多的东西了。
——PeterBradshaw《卫报》《刺心》的核心讲述爱的贪婪性,以及它能够吞噬所有挡在它面前的障碍。
但整部电影却是一团血肉模糊的毛线团。
电影的大部分都是靠它的情境和氛围中的的紧张感而面前维系起来的。
当然了,对于能够理解这种风格的观众来说,《刺心》一定有很多让他们喜爱的地方。
—— David Ehrlich《Indiewire》尽管影片的很多部分都显得粗糙,总而言之,讲述在看似最不合时宜的地方追寻艺术的《刺心》是一部毫不掩饰地讨论关于同性恋话题的充满爱和热情的作品。
—— Peter Debruge 《综艺》由摄影指导Simon Beaufils在35毫米胶片上拍摄,再加上电子摇滚乐队M83的配乐,《刺心》从第一幅画面就准准地刺中了你——而且这是真真切切的胶片上的画面,而不只是电脑上几千兆字节的一个文件而已。
——JordanMintzer《好莱坞记者报》扬·冈扎乐兹这部挑动情欲的电影是一部充满风格、个性十足的视听盛宴,尽管它在情节和叙事上时不时有点磕磕绊绊。
—— Ben Croll 《The Wrap》文/秦婉原文阅读:戛纳捉影⑨:最大尺度竞赛片《刺心》,男色视觉的盛宴
简·影评《刺心》 True love沉睡了,人生开始灰暗,也曾想自我救赎,却终究沉沦至死。
人性世俗的罪恶让两个本来相爱人一死一生、诚然、活着的走上了救赎之路、可惜的是受伤的心让他手中的刀一次又一次的去杀人、以报复社会对他的伤害。
你可以说他很荒唐、很可笑、很不理智、但你绝对不能感同身受、包括我。
一方面是社会多元化建设的失败、一方面是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缺失。
社会需要发展、人类仍需要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包括现在。
背景设置在1979年的巴黎,通篇都是新新浪潮那种有点脏的美学,再加上一些温丁等人的霓虹迷幻风格。蕾丝女制片炮制GV的班底遭遇连环杀手,谜底是一个被恐同父亲割屌的心碎活死人(他用刀屠戮gay当然是变异性爱这种老套表达啦)。所以这是两个欲而不得的伤心人的故事,女制片苦恋女剪辑终不被接受,以及遭毁容、割屌的连环杀手。这片子的优点不少,剧组那些花枝招展的gay演出了分寸感(“你的报酬太少了”,温柔的“黄金嘴”),没有《沙漠女王》《洛基恐怖秀》等片里唯恐天下不识他丑的莫名张扬。凡妮莎老态明显,可她现在很会演戏了,略沙哑的呼唤情人跟诱惑新人入行都演得好。戏中戏的G片拍的也有品味,比德吕克·贾曼强多了,硬屌打字机上打字、拍片名为《肛怒》都很狂野,此外那些G片还有开解杀人狂的妙用,前后的呼应一直盯得很紧。美好的复古调调
看完我差点弯了
乌鸦飞过预示着死亡将至,阳具现身隐藏着恐同情绪,掺杂了捆绑、挑逗、谋杀、偷窥、压抑等一系列情色元素,在电影里拍电影,在黑暗中看黑暗,别具特色。然而前半段的井然有序,在后半段中逐渐跌入了混沌的深渊,成为了一部无聊且混乱的cult片,唯有最后在白布景下的幻想乌托邦挽留了那仅存的美丽,写满遗憾,一曲天花乱坠,一夜痛彻心扉,难有共鸣。
我的老天啊。为什么这么好笑简直是百老汇版的the room但总体感觉莫名是给异性恋看的
视听感受佳,美丽的怀旧、低廉porno风,实验性的语言表达,有几个镜头闪得疼瞎双目。但是低劣的对话真是让人狂笑不止,电话亭求爱被拒那场戏,VP的烂台词加上她的贫乏的功底,真的是要跌破眼镜。
和前一部片简直天差地别 我要黑转粉了 迪厅那场戏好多熟人阿阿
拙劣不堪,难以忍受。
70年代复古情色,美骚年相爱的线索藏在一系列的基佬连环凶杀案里。女主角作为导演,故意让自己置身事件,拍摄GV汲取灵感。父亲、阉割、性和暴力、杀戮、火灾……旗下的GV演员一个个死去,损失惨重,却又加以改编基佬杀手的故事到自己的电影里,对此有奇特的愉悦……试图塞入更多的桥段致敬那个肉欲横流、霓虹闪烁的时代,看起来可以一个戏链接另一个戏,但是未能将这些元素整合好,看下来有点无聊。
?(那个金发femme很可爱
我属于不太喜欢这部电影的那类人,主要是无法理解LES那条线的感情,这条线最后的女友挡刀简直就是类型片烂大街的廉价桥段,而且莫名其妙,大跌眼镜。本来就是一个风格化很强的故事,偏要用一些类型化的烂俗技巧来处理故事线,不是不可以,只是高级感没了,笨拙到high不起来。看到女主角拍的钙片叫《Anal Fury》,就感受到了导演对前法国钙星Félix Maritaud的爱,这是他当年的艺名,小哥最近拍了好几部同志片,越成熟越有味道了。
《月光光心慌慌》的男主走错片场。
仍然喜欢Yann片里充满幻想的老套又傻气的情欲和审美,以及一股脑儿无限温柔的爱恋。可惜女主间完全没有chemistry…只能看尼古拉斯小骚包了啊
其实还不如前作充盈丰富,但比前作打动我的是情感的落地。虽然依然存在一些节奏的失衡,叙述整合的短板与声画的出色运用间的差距略突出,但不少精彩的剪辑段落可以反复观看,情感喷薄于这些段落之中,最终我们得到的是一张欲望与危险、美丽与衰老、爱与认同的拼图。
Drama | Romance | Thriller
写给GV的情书
复古、惊悚、艳情,却又忧伤。视觉盛宴之下,是两段求而不得的爱情故事。电影该是用胶片拍的吧,色调和光影的层次太梦幻了。第一次在电影中见到如此赤裸的GV现场,简直开眼。
跟曼蒂一样可谓深谙形式主义的包装之道,可惜再复古精致的视听语言也无法掩盖内里的空洞乏味,所有人物行为都是如此做作而让人厌恶,女主角莫名其妙的情绪更是好似跟观者完全处于不同的平行世界一般,而所谓的悬疑杀人事件更是如同小儿过家家,让人惊讶的是片中很多被化妆丑化的钙片男演员的扮演者本人竟是如此俊俏。(50)
夾雜不同元素的電影,主色用了很多紅藍紫拍攝出來非常漂亮,情色暴力懸疑加上藝術和深情,還有點點camp和cult味,但不過於偏鋒,雖然吸引不了主流觀眾,但易於討好另類題材的愛好者,不過此片拍攝得較為穩陣保守而且故事單薄了點還看出了商業考慮,不過尚可,值一看
很久之前看了前半部后就放下了,这才补完。完全是在cult片的路上大展拳脚。地下巴黎,同性情爱与谋杀,负片的画面与颠倒的情绪。其实还蛮有意思。
复古 猎奇 法式B级 一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