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head in the clouds里面那个帅哥,还是Charlize Theron的曾经未婚夫,这两部戏里都有合作。
话说head in the clouds是一部相当被underrated的片子。
看来这哥们是个理想主义者。
可惜这部片子票房实在不算成功,估计下一次导戏遥遥无期。
片子明显具有很强的倾向性,似乎所有的人都是无辜的。
革命的这一边,从伟光正的男主角和刚烈的女主角,到玩世不恭的黑人朋友,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另一方面,从妻子遭遇不幸的警察朋友,到警察局长,市长,州长,白宫,都是为了社会的安定团结鞠躬尽瘁。
大家都是正面角色,那么,你要反对的东西在哪里呢?
WTO?
连个像样的代表人物都没出场,莫非是我党的务虚会?
为啥反对wto呢?
也举不出什么实际的例子。
wto是个致力于国际间贸易趋向市场化,国际化的国际组织,莫非导演是想回到闭关锁国的辉煌大清朝,还是回归16世纪英国的重商主义的保守潮流?
片尾谴责wto多哈回合谈判结果多数未能执行,可是多哈回合的谈判精神是成员国减少贸易壁垒和降低贸易制裁力度,那么导演又是转投自由主义阵营了?
那么这个片子究竟说明wto应该怎么做才能符合导演的欲望呢?
把握不好立场没关系,别拍得太有倾向性就行了;有倾向性也没关系,拍得坚定一点,不要乱摇摆也可以;拍得不坚定也没关系,至少要知道自己的敌人在哪里吧?
wto?
你以为灭了wto世界就大同了啵?
那个医生问"is it a time that people matter than more profit..." 第三世界国家代表说"We be treated like no more than animals,..it's simply another form of colonialism."如果电影够真实,那也是十年前的事了,现在是不是好一些?
害怕媒体一味宣扬集权者的美好愿景,会蒙住我们眼睛,或者鼓励传媒制造娱乐来分散大众注意力。
还挺羡慕政治在国外是可以拿来玩的..WTO也有两面性,像个自私的孩子,需要时间成长。
我想随着3rd世界国家的加入,肯定会让这个贸易天平倒向正义。
那些激动人心的游行的声音会让WTO关注最底层医疗、温饱都不能的贫困、关注环保、动物保护和贸易公平。
经济学家预言,极端贫困不久会被消灭,但愿如此。
上中学的时候,老师教导我两个国家如果各自生产成本低的产品,然后相互交换,能够降低商品价格,提高生活水平。
但是人除了消费还得生产。
没了工作,没钱消费。
作者指出全球化带来如下危害:1.自耕农破产。
小农在农产品市场开放下,无法与ABCD四强比赛价格。
大家又没有“身土不二”的觉悟,明明本国牛肉比进口贵四倍依然坚持吃本国的。
一旦外国要求开放市场,农会就有人剁手指。
2.环境破坏。
资本寻找成本低廉之处。
P——X——认为厦-门够低廉了,想不到还有更低廉的漳-州。
3.工作外包:“世界是平的”。
一个在印度呼叫中心当茶童的得金钱美人归自然令人高兴(《平民窟的百万富翁》),但是打电话要人救命还得听小伙子推销电话卡就让人不愉快了(《变形金刚1》),自家在汽车厂拧了一辈子螺丝的老爹被辞退就有关生计了(《罗杰与我》)。
4、知识产权:人们对罗。
氏。
那种我的专利听我的导致人们无药可救还能表示一下气愤;可是自己辛苦设计的手机外观半个月之后在中国已经出现了仿制就事关于己了。
而且在中国的对手根本不按套路出牌。
“NOKIA"有”NUKIA"。
拜全球化所赐,芬兰小伙也得开始学广东话,和各位能设计出“只要688!
”切磋交流了。
5、食品安全:拜全球化所赐,三——鹿在美国也有销售。
中国饺子据说有毒。
您就把它当作本国小供应商的污蔑吧!
我国有一位朱先生,一生不穿洋布,死的时候袜子套了一只东洋袜子,腿蜷曲无法伸直。
(《白鹿原》)。
自家开了六十多年的山下洋果子店由于价格过高,无人问津,大肆宣扬中国食品有毒,虽然卑鄙总比饿死强。
大家对于这些白人(有钱人)整天无事抗议十分反感。
“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全球化谁看见了?
自由贸易多好啊!
”当然要按照世贸走,这部我国文化部门从未进口的影片能够被我看到,这算侵权——毕竟从对外贸易中,我国享有太大好处。
拥护世贸。
即使诸位看官三千月薪工作由一位赞比亚只要六百的勤奋先生完成,依然不变。
很少有记录电影能这样吸引我从头到尾。
而且竟然没有字幕可以不觉得束缚和障碍的从头听到尾,我也很惊喜。
虽然是个大团圆,人民意志最终得到胜利的结局。
但我想,这仍是一场悲剧。
这种胜利也只是短暂的,可悲的。
影片运用了大量现场记录影像,混乱的激情与暴力的镜头感中夹杂着冷静的思考。
但是我想,他们也并不明白,这里面,仿佛没有人明白似的。
Why。
这是个问题。
到底为了什么。
那个非洲人所说的,所提出的,不论有没有WTO,仿佛都无法解决。
有,或许还能好些,或许他们还有这样的机会站起来说出来。
赢得一些无关痛痒的掌声也好。
赢得一些无谓的同情也好。
我想,做这部电影的人,想说。
或许很难,或许不知道未来到底将怎么样。
但至少,有那么一丝变化的痕迹,即使是暂时的,即使是未卜的。
但至少,我们在为之挣扎,为之付出,有个奔头。
我们都在挣扎。
有为了它奋斗多年的,有受它压迫多年的。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他们的带头人只是想用和平的方式引起高层们的关注,没有想到引起其他人的利用,造成了全市的大骚乱。
无奈,罪还是算在了他们身上。
最最可怜的,是那怀孕的塞隆美女被无辜地打了一棒,从预备当妈妈的云端跌落到谷底。
人类历史上,不管发生何种灾难,受苦的永远都是手无寸铁的平民,特别是妇女和儿童。
然而,为了维护利益,暴力机构就像对待罪犯一样无情地尽所谓的职责。
幸好,他们所有的艰辛付出有了回报,尽管微薄,但俗话说得好:有总比没有好!
在片中,WTO的一次年会在西雅图举行,也是典型的示威抗争的记录。
97年的WTO峰会是一个世贸组织的政策转折点。
在这次的会议期间,夹杂着游行示威的主角的感情,警察和其妻子在暴动中失去怀孕中的儿子的经过,侧面地反映了世贸组织的极度市场倾向和缺乏民主。
虽然这部电影不是什么经典的作品,但我看到以后,觉得自己对世界,甚至对自己的国家严重的理解不足,看不透很多政治手段其中的根本。
在世界面前,私人感情显得渺小而经常一忽而过,但我们可以说话,可以让人理解自己,争取自己想要的(虽然这个在理想范围内),坚持是不变的法则。
政府,诞生于民众,但因为立场的不同,往往又与民众对立。
而这时,民众就需要行使权利,让政府听到民众的声音。
但当我们行使权利时需要明白,自己究竟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蹭热度,还是真的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
我明白,导演是想赞扬这种言论自由,捍卫自由的精神。
的确,自由是人在社会的生存之根。
无论是否符合主流思想,每个人都应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利。
或许这种思想是负面的,但谁又能保证自己的思想是对的呢?
保护言论自由,保护少数派的利益,正是为了当群体狂热的向悬崖狂奔时能有一个人悬崖勒马。
但很显然,导演并没有把这个故事讲好。
影片主题非常混乱,导演并没有明确告诉我们反对WTO的原因是什么。
男主角完全是为了泄私愤,其他三个组织者明显也是“游行专业户”。
我不觉得政府相关部门的应对措施有何不妥,至少比我大天朝宽松多了。
为了明白影片中主角们的动机,我特地搜了许多有关WTO的信息,结果,到最后我感觉自己被嘲笑了,连主角们自己都不知道WTO是什么。
请问你们在干什么?
反对权威?
标新立异?
还是刷存在感?
“现在没有发生什么情况,但我们有发声的权利”bollshit !
这种无理性的发声对于世界没有任何意义。
民主,这是一个文明社会所应该有的共识。
但民主不应用于非理性的宣泄上。
拥有民主权利的人应该更加理性,谨慎地审视着每个问题,而该奋起时就决不退缩,我觉得这才是民主最理想的状态。
你丫起码要把故事说顺溜吧。
就不拿这个跟天才的JFK比了,人家同一个小场景完成3、4重叙事都轻而易举,只拿它跟这方面比较稳重的Recount比一下。
都是有限时间内多线式的政治事件:Recount处理得条理井然,几条线虽然交织但是很清晰,戏剧张力在这种清晰的视野下,被一重又一重的变化推向高潮;这部TBIS呢,也是玩多线,但几乎没有一条线说得清楚,基本上就是语焉不详地混乱一下,突然冒个戏剧性很强的情节出来,比如怀孕的警察老婆被打,比如警察打人,看单个情节,ms是很爽,但就跟希区柯克举的那个悬念反例——突然爆炸的炸弹一样,对整个情节没什么帮助,不清晰的地方,依然不清晰。
作为这种混乱的一个体现,TBIS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应用真实纪录镜头。
JFK这方面又是个登峰造极的,真假混用得眼花缭乱,叙事、说明、假设、强调……几乎在故事片中出现真实纪录镜头所能达到的所有目的,它都达成了;TBIS里,除了结尾,我不知道那些真实纪录镜头出现有何目的,它们常常在一个阶段情节结束进入下一段情节时跳出来,情节上跟前面几乎完全无法衔接,有时候无厘头到让我感觉像是早年一些国产电视剧里,为了节约开支,“偷”文献片作为战争场面的偷懒做法。
此外,这个片子继承了左左们一个习惯性的方式,以口号代替有逻辑的情节铺陈。
如果说支持与反对WTO这个复杂问题被简单化,可以看成是电影的商业考虑,尚可理解,那么在具体情节行进中的角色的行为逻辑问题,就是编导的欠考虑了。
同一名角色,在几个场景变化之后,没有很好铺垫的情况下,行为产生巨大转变,这是不可原谅的。
同样,先验性地给些角色(非洲首脑,法国学者)头上戴光环,粗暴地把情像洗脚水似的泼之,也只让人感受到编导的幼稚。
说不好听的,真让编导自己来扯,恐怕他也扯不出什么东西,只会像那个愤青男一样说:你们xxxx是被一个xxxx大集团操控的,这个xxxx世界已经被xxxx操控了几百年!
唉,石头扯扯他的刺杀阴谋论,起码还做到有理有据,这部片子呢?
泼妇骂街耳……要说这片子有什么好的地方——片头,那个空镜里突然出现一个人,去挂横幅的场面,给人印象很深,可惜,后面的设置把这个好题材生生糟蹋了。
在没看该片时,我一直以为"WTO"多边贸易组织是一个体系健康、公平、具有正面促进引导全世界各国的贸易发展的国际组织。
2001年11月10日,就在这天中国成为了WTO的一员。
我还是个高中生,在报纸媒体等各个宣传下,我朦朦胧胧的觉得中国的加入,是为国争光!
不论男女老少都在谈论它,国企高管们有的在喊"狼来了",有的却摩拳擦掌准备大战一番.我们普通人一致认为很多进口产品之类的,马上就要降价了.每个人都对此很兴奋,从来没有任何忧虑.我们盲目的乐观根本不知真实的WTO!
看人们为了自由而战各种热泪盈眶……就像越南MM说的,每个人都好像stuck在了自己的位置。所以The battle continues!!!
这不像一部电影,倒是像一部新闻纪录片。影像风格也是新闻记录风,自然光,大量的手持(差不多有95%以上吧),不断的晃动,混乱的动作场面。让人看着头晕。人物,人情方面也做的很差,密集地喊口号也很聒噪。再也不想看扯政治的口号电影,真无趣。
风格对胃口
抗争在继续。我相信大多数国人看这片子的观感是完全相反的。
所以protestors的诉求到底是什么…
居然成功了?
那个华人州长是骆家辉
在美利坚高度民主的土地,涉及一方利益时,表达诉求和抗争人民被镇压。朝廷镇压起来可不是辣椒水,石灰粉,催泪瓦斯那么简单(一条线警察,一条表达诉求的抗议者,一条是与会者,一条媒体主播,一条政府执政者,所有线交叉。
枪杆子政权。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掌握在那些权贵手中!感谢那些追寻真理的勇士让我们看见希望之光!感谢你们让我知道信仰和坚持!
这个世界哪里都有暴民和暴警,因为我们生存在一个暴力强权的社会。
当年看的时候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明星拍这个片子,后来慢慢看懂了。
还以为这伙人要搞恐怖袭击绑架高官趁机捞钱,结果…尼玛
这部电影,起码告诉人们,不要忘记反抗。 虽然,也许只是白忙一场。
挺好的故事题材,怎么拍成这样。剧本已经不咋样了,导演也不给力,结果抬头一看,发现编剧导演是同一人,真悲剧。
人性以及对美好的本能的向往,即使中间有黑暗,5分的原因是被感动,影片最后,让人感觉到:你会自豪,因为你也在那里!
有的时候是要通过影像和故事来感受精密理论文字后叙述的是何等残忍的现实世界,既是指被新自由主义之流穿透的全球化,也是被排除在网络之外的第四世界。街头的故事或许呈现的并不完美,但是人们彼此相连互相支撑的那一刻还是让我稀里哗啦了起来。
第一次看全球化这种题材的,只感觉有警察妻子流产的线索很好。。。
总觉得差那么一点
过程证明不了结果,导演明显哗众取宠。人物繁多,力道尽失,技巧明显不如保罗·格林格拉斯的《血腥星期天》。
好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