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故事起的很高 ,死了两个刑警,还把日本警界高层都扯进来了。
结果有点失望,没有看到想象中的大场面。
但是这一部电影质量其实挺高的,还是讲柯南和兰的感情。
在兰失忆后,她周围人的表现都让人很暖,包括她的父母,她的朋友园子,甚至是少年侦探团。
当然最重要的便是柯南,他的很多举动都很让人感动。
我喜欢你,比这地球上任何一个人都喜欢但是小兰对柯南说,毕竟我们的年纪差太多了哈哈哈哈哈祖传的夏威夷开游艇
说起来,我这个人对侦探题材的东西本质上是没什么兴趣的,其实喜欢的是在犯罪这个特殊环境下的感情故事。
所以看福尔摩斯最喜欢的是《血字的研究》《恐怖谷》两篇(都是案件不复杂但是故事很曲折的),喜欢柯南,也是因为喜欢兰和新一的爱情吧。
《瞳孔中的暗杀者》可以说是我目前看到的描写他们之间感情最多的一部,虽然说到催泪效果的话没有《引爆摩天楼》那么强劲,可是就是觉得更感动一点,虽然一直没哭。
这个题材其实在大陆和韩剧里都烂掉了——失忆= =|| 不过它没韩剧那么啰嗦,也没什么太大波折,只是暂时性失忆一下,很快就恢复了,所以更加感人而不显得累赘。
就我个人而言,觉得整部片子最感动我的不是柯南向兰表白的那段,而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对话:兰:“柯南,你知道的工藤新一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柯南:“我想……他是那种永远把你放在第一位,却不知道怎么表示的人吧……”新一真的是很了解自己的。
是的,这是对自己最确切的评价了。
看过几集新一和兰在一起的故事,觉得他们真是一点都不浪漫,哪像是情侣啊高中的新一根本没多少正经的样子(除了破案的时候),总是笑眯眯的表情非常可爱,也没听他说过任何一句肉麻话,每次和兰在一起都是这样“福尔摩斯说……”“福尔摩斯里有一段……”……几乎感觉不到他的爱,有时候会觉得他是那种不体贴,工作狂到不顾家的男生。
可是爱情本来就不要什么甜言蜜语的啊,要见真情唯有两个时候——一是细节,二是危险的时刻。
细节。
《引爆摩天楼》里兰在电话对新一说:“新一,我要买礼物给你,你最喜欢什么颜色的啊?
”新一懒洋洋的回答“红色咯。
”兰开心的说:“我就猜到你会喜欢红色的,太好了!
”电话那头新一笑着暗自想:傻瓜,因为红色是你最喜欢的颜色啊。
危险的时候就更多了,对于这样一个勇敢到我觉得鲁莽地步的侦探,要不危险也是不可能的(比如说吧,那楼都要炸了,你老人家还慢悠悠的在大厅里给犯人讲他的犯罪手法,真是急死我了啊有话出去讲不行啊!!
)新一保护兰的时候可以说是一点理智都没有的,兰被推到地铁轨道上了,所有人都呆掉了,柯南居然不要命的跟着跳下去。
(虽然这个情节我实在怀疑它的真实度,就算你反应再快地铁开的也没这么慢吧,儿童切勿模仿……)有的时候其实纯粹是一种下意识,当犯人的枪指住他们俩的时候,柯南第一反应就是用他那瘦的可怜的小胳膊挡在兰面前,即使这是完全没用的。
《引爆摩天楼》里,在定时炸弹还剩最后三分钟的时刻,新一隔着门对兰说了一段让我哭死的话:“哈剪吧,剪你喜欢的颜色。
反正最后我们还是要死的……死的时候,我们也会在一起……”所谓爱情,所谓责任,到这个份上已经足够了吧。
如果保护不了,就幸福的选择和对方一起面对死亡,即使自己本来就可以活下来。
只因为这个世界上,你找到了这么一个人,告诉自己,我比地球上任何一个人都要爱她。
非常棒的一部剧场版,剧情十分紧凑从开头刺激到结尾。
悬疑环节远超前三部剧场版,直到剧情后半也看不出谁是凶手,在场每人个人都有嫌疑,简直烧脑。
更难得的是最后的柯南大活跃,为了救小兰真是拼了,而且还是少见的亲自现身揭穿真相,而凶手却是看起来最不可能是凶手的人,直到经过柯南的层层推理才终于发现剧中是处处伏笔,最不可能是凶手的人反而却是最可能是凶手的人,足以可见制作组的用心,真的是全程看得紧张刺激。
另外说一句,三熊孩子真是一路熊到尾,差点害死小兰和博士,简直够了!!!
最有破案氛围的一部剧场版,最后的票房反而没超过上一部《世纪末的魔术师》,上部有基德出场应该要占很大一部分原因,果然偶像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啊。。。
“我喜欢你,比这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人都要喜欢。
”很多人都会说新一和小兰的感情戏太少,每部剧场版都只是一笔带过,但是感情是不需要泛滥的,就像情话一样,在多而非精。
《暗杀者》是我觉得最惊险刺激的剧场版了,小兰的失忆,凶手的追杀,柯南的舍命保护,还有那句脱口而出的告白,点点柔情。
其实新一对小兰的喜欢已经变成了习惯,习惯喜欢一个人也许就不会那么做作,不需要做什么都告诫自己那是我喜欢的人,一切,只是心的反应而已。
因为我喜欢你,比地球上的任何人都要,喜欢你。
柯南在奔跑中最深情的告白,更是那个最珍视小兰姐姐,但又无法坦率表露自己心声的人的告白 前几部剧场版是在太令人怀念了,一切都在新兰之间,没有任何多余的,一切爱情,友情,亲情都是永恒的。
还有小哀内心最深的秘密04:40,如果可以,我宁愿选择失忆,然后,和你永远,永远.....
不管忘记多少,不记得自己的名字,也不记得你的名字,可是爱还在。
不过好可惜新一对小兰的表白,小兰并没有接收到。
其实这部剧场版的推理过程不是最精彩的,但是我却很喜欢这一部新一和柯南的感情线,一直以来他们都是相互喜欢,只是无法表达,而在这一部中,我看到了新一对小兰的告白,不过可惜的是小兰并没有接收到这份爱。
还有就是这部剧场版中,我第一次看到了毛利小五郎的伟岸,在面对女儿受到伤害的时候,他的责任心和智力都大幅度提升了。
还有一个我比较喜欢的场景,就是小兰失忆的时候,灰原哀对柯南说的那一段玩笑话,那一段关于自己更希望可以忘记过去,做一个单纯的小学生,能够和柯南一直一起的玩笑话。
但是在我看来,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玩笑话,而是灰原哀的心里话吧。
总之,这一部剧场版算是把感情线明朗化了,只是不管其他人怎么想,新一坚信的都是10,9,8……3,2,1的对小兰的爱。
1.一开始就是射杀。
2.死了好多警察,3.硝烟测试。
4.小兰失忆了。
5.讲述前情:之前的案子。
(暮暮警官的态度从抗拒到倾诉)6.小兰美好的像个天使。
呜呜。
孩子们说要做他的保镖准备了一些玩具来保卫他。
柯南说只不过是玩具而已,小兰却说,谢谢你们呀,我们上去喝杯冰饮吧。
7.小兰,被人推下隧道柯南救了他。
8.现在偏向于指向凶手是环小姐。
9.小五郎有恐高症的,还是陪女儿一起坐云霄飞车。
笑点。
10.他好爱新一,他不停地想起新一。
11.穿着大玩偶的人接近小兰。
结果里面的人是友成真。
12.小兰有危险,保护他的人都被支开了。
他们还没有告诉柯南。
但其实看这个片子人都知道小兰根本就不会出事,其实也没有那么紧张。
13.小兰的心结:又是因为我害了身边的人。
14.柯南从过山车上面滑滑板过去()15.这也是新手坦白,心路历程是在和柯南单独对峙的时候。
后面柯南还要大逃亡,所以说凶手停下来,和他介绍一下,还比较过得去。
16.啊啊啊啊啊啊啊!
柯南说出来,我喜欢你。
这是当时毛利兰的父母表白的。
小兰,当时就说他很想听。
17.后面好扯啊……喷瀑布的时候那个人被关在外面。
他就不能闯进来再射击吗?
小兰忽然空手道暴揍歹徒。
恢复记忆。
这一部好难看啊。
还是柯南惯用的前面提到的东西,后面都会出现。
必须要给M4写个影评✊✊比起现在的兰buff 这一部里的新兰糖是真的甜喷泉+冰可乐的爱 哪怕失忆了脑海里也一样有你的影子,在只言片语中听到你的名字也很想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
我喜欢你,比全世界任何人都喜欢你。
两代侦探共用的情话,真诚简单又甜蜜。
大叔柯南被英理要做菜吓个半死的互动真的很有趣很温馨。
新一永远是会拼尽全力保护兰的人,是看到兰被推到铁轨上毫不犹豫跳下去用尽全力帮兰拉开,是牵着兰的手躲避凶手的子弹,是推理的同时让兰赶紧从滑梯逃跑,是载着兰开划艇憋住气跳水。
博士也真的超级好,毫不犹疑替这位他看着长大的孩子挡枪。
最后定格的一幕看得出局长的格局,愿意向解决这件案子立大功的小学生柯柯敬礼。
很洒脱。
不愧是毛利大叔都很尊敬的好领导。
在我心里,M4是不亚于M6的好电影,虽然没有那么深刻的道理,但是整个故事情节串下来的流畅性,让人有很好的观影体验。
BGM和推理都很带感,整个故事围绕警视厅展开,那种压迫感真的处理的很好。
中间的情节也不像唐红一样过于冗长。
开场白人物眼神的小细节,关键物证雨伞处处有照应,小兰失忆到恢复记忆的转场真的很绝。
凶手和现在的白鸟是同一个声优,可能是后来居上,更喜欢白鸟二代的声音。
凶手隐藏的很好。
美和子遇害也让高木在工作的时候出现了ptsd,千叶警官的发胖历程也在电影里记录了下来hhh早期十年的柯南剧场版真的很棒很用心,无论是画风还是剧情还是人物刻画,都是现在无法超越的巅峰。
在称赞的同时真的是无比怀念了。
这部2000年的剧场版算是在柯南所有剧场版中表现不俗的。
虽然评论大部分都集中在了新一对小兰的爱情,以及灰原哀对柯南隐晦的表白上,不过剧情紧凑,紧张感错落和优秀的推理部分才真正给了这部剧场版一个优质的整体走向。
本次剧场版的一大看点应该是警视厅一众云集,毕竟能把东京地区的警官们都搜罗过来可不多见。
同时,高层犯案的神秘感也给剧情增加很多看点。
嫌疑人筛选方面脱离了柯南平时经典的“三选一”套路,给观众呈现了更多的嫌疑人,每个人的个性都稍有塑造,但是敏也之类的人物形象略显单薄,作为主要嫌疑人,还不如他老爸局长呈现得多。
虽然失忆梗已经被玩烂了,但是比起韩剧的套路,小兰的失忆显然和人物性格搭配得多,也更有利于推进剧情。
私以为如果小兰在失忆时逐渐想起案发时的细节,逐步给予柯南提示,整部剧场版的推理效果会更好。
小兰的失忆在这里看来更多是拖延凶手被发现的时间以及促进新兰的感情戏份。
因此会稍稍给人一种感情大过推理的感觉。
不过整体来讲,这部剧场版在细节渲染上是比较优秀的。
看到毛利一家久违的其乐融融,相比柯南老粉们都会有一种欣慰感。
现在看柯南已经不是在为里面幼稚的推理着迷,其实更多的喜欢里面的人物的故事,为里面的爱情,亲情,友情感动。
「14th BJIFF 保利北京坊」非常好的俄味儿后现代,很对我胃口。高纬地带永远灰蒙蒙的天,西伯利亚植被茂盛但脏兮兮的地,仅有的五段无调性的配乐,人的孤独、克制、疏离。路边泥地里摆摊的老大爷卖的是冯内古特和多甫拉托夫,荒凉破败的西伯利亚与绝地求生中的荒岛别无二致。片中无人大声说话,似乎也没有一个人露出过哪怕一丝微笑,甚至连愤怒都那么不着痕迹,父亲深深的眼窝叫人看不出喜悲。警察的那句话颇堪玩味:Я же тебе говорил, не то время. 是啊,не то время.
好看、好冷、好俄,俄罗斯的旷野景象和长镜头寂寥到看完只觉得寂寞而空洞。流动与停滞仿佛一体两面,看的过程中一直问自己“怎样才能到达旅程尽头?”,又或许旅程本没有尽头。
3.5
#BJIFF2024#听沙丹忽悠 有点冲动的选了这个片子 大家都在不明所以的刷豆瓣
视听语言很棒,但总觉得没能和故事形成特别有机的互动(虽然故事本来就比较弱)
3.5
电影是好的,但不能在蹦完迪的第二天看。
北影节@党史馆,开头就猜到整个走向的电影,个人觉得慢镜头长镜头还挺好看,但影院至少一半人睡了,是在家里自己一个人很难看下去的电影
困而美,俄罗斯经年无夏的悒郁冬季,长长的国境线和苍青色的山。好睡。
#2024北京 亚洲首映3.5
北影节第三场,感觉这也是新冠期间的隔离电影,茨冈父女的移动半岛铁盒。【为了看这片儿放弃了《找乐》4K修复版,又不甘心,反手买了两张票让爸妈去资料馆看姥姥家的“大楼”(西养马营工人俱乐部,开场20分钟有1分钟镜头),回来跟我说,你小时候“认”的第一个字就是“工人”的“人”,那会儿老抱着你在大楼前面给你指,然后你就跟晚报上找出一堆“人”……】
2024BJIFF 不失为一种末日
无依之地,寻笼之鸟……演员很美、惊悚配乐、摄影很塔
叙事一般,但画面质感很喜欢。
里面的俄罗斯真的很典啊,简直一个人口老龄化,乡村劳动力流失纪录片。俄罗斯本身多民族国家,能看到中间有几个小男孩在山上说想去巴黎用的阿语,并且难得的在俄罗斯电影里看到了蒙高丽亚血统的人(而且确实基本都是干餐饮的😂),小van里面的萨满教经幡元素,一路上语言风景的不同展现他们走过的路有多遥远。全程没有演员的名字,只有各种身份,讲的也是各个身份下的成长。但是说实话这个片子只能是及格的好看,不恰当的配乐很影响质量,能感到导演想通过持续对焦某个景观,把人们代入女儿视角或父亲视角,恍惚也好,愤怒也好,甚至于无奈的沉思,只是利用画幅的放大和聚焦来做这点就会生硬,少了逻辑和细节镜头的铺垫。
很独特的公路片,辽阔国土之下,父女关系的疏远,让人与人之间的空间显得如此逼仄;两人仿佛在轮流争夺车的使用权一般的生活,父亲以父亲之名,始终对女儿颐指气使;万花筒小夜灯、形形色色的过客的拍立得,发圈,使女儿无声的抗争。冲动的导火索是父亲在女儿丢在一边,毫无顾忌地向过客宣泄欲望,既自轻父亲的形象,也无父亲的担当。太多镜头与调度都令人不明觉厉,开头的横摇,女儿的突兀入场;稳定的拧焦;场内场外的声音空间……女儿对背影的执着,否认了人直面彼此的可能性
BJIFF2024 No.3柯达胶卷拍摄,好冷酷的影像,是否太过沉闷?风格想起《寒枝雀静》,后者都更富有生机些
-
【BJIFF】第四场,坚决下周来北京要提前保证充足睡眠。这部真的很喜欢,好喜欢结尾的音乐(有人能告诉我是什么吗?)。静态的诗歌。
有点安哲,走出影院有一种死了很久然后复活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