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道家族第六季

The Sopranos Season 6,黑道家族 大结局

主演:詹姆斯·甘多菲尼,洛兰·布拉科,埃迪·法可,吉米-林·辛格勒,卡拉·布欧诺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6

《黑道家族第六季》剧照

黑道家族第六季 剧照 NO.1黑道家族第六季 剧照 NO.2黑道家族第六季 剧照 NO.3黑道家族第六季 剧照 NO.4黑道家族第六季 剧照 NO.5黑道家族第六季 剧照 NO.6黑道家族第六季 剧照 NO.13黑道家族第六季 剧照 NO.14黑道家族第六季 剧照 NO.15黑道家族第六季 剧照 NO.16黑道家族第六季 剧照 NO.17黑道家族第六季 剧照 NO.18黑道家族第六季 剧照 NO.19黑道家族第六季 剧照 NO.20

《黑道家族第六季》长篇影评

 1 ) 新泽西的罗马帝国衰亡史

《黑道家族》是一部充满哲学色彩的美剧,剧中多次论及不同流派的哲学思想, 拉康、萨特、弗洛伊德、尼采、普鲁斯特、佛教思想、《孙子兵法》等等都曾经被提及。

与此同时,他又是一部历史气息颇重的美剧,罗马帝国、哥伦布、马可波罗等意大利元素也被很好地融入剧中。

剧中也充满了对于美国影视史上经典作品的致敬,从教父、好家伙、疤面煞星这样的黑帮老片到公民凯恩、全民公敌、镖客三部曲、正午等影视史上的丰碑,不一而足。

这部剧自身在影视史上自然也是拥有相当高的地位的。

电视剧的长度给不同的导演发挥自己才能提供了广阔空间,每一集都可以当做半部电影来做各种试验田(尽管剧中利用演员之口吐槽艾美奖不如奥斯卡值钱)。

剧集中的倒叙手法、七个灵魂的转镜、利用fbi装监控分别叙述索家所有成员(甚至包括保姆)的一天(也是对美国社会不同年龄、身份群体行为的管中窥豹)、托尼做的暗示除掉浦西和托尼B的梦境等等都是非常有意思的尝试。

浦西出逃、猫鱼入梦、浦西对于洗澡问题的撒谎、雪地追踪、剧终黑屏等等片段,真真假假,也是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不过,过于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则让本剧的结构连续性略有不足,倒是很像剧中提到的普鲁斯特的作品。

个人觉得,它在艺术和拍摄手法上的成就是不如《绝命毒师》和《风骚律师》的,但是在思想深度上,它或许是略强于这两部,和《火线》并驾齐驱的。

很想写一篇影评,但是因为这部剧太大、太长、太复杂,一直没有想好从哪里入手。

《黑道家族》不像与它几乎同时代的另一部剧——《火线》那样结构明确,虽然全剧穿插着心理咨询、各种怪梦(有托尼的,也有保利和克里斯的)、托尼的晕倒,但是这些剧情也似乎并不能被视为楚河汉界式的全剧不同阶段的界碑。

想了很久,既然这是一部哲学意味很浓的剧,不如借助几个哲学中的概念来整理一下这部剧,见微知著,梳理这部新泽西的罗马帝国衰亡史。

雪地追踪三世里的六根本烦恼:索氏家族的代际矛盾根源佛教有一个“三世”的概念,也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提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瑟普拉诺(索伯拉诺)家族(之后简称索家)虽然是一个盘踞新泽西的家族,但是他们总是给人一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和美国社会的疏离感。

如果说索家有一个归依之地,那么或许意大利是一片比新泽西更适合索家蓬勃发展的土地。

杰基的葬礼索氏家族因为非法产业发家,家族的历史裹挟着意大利的传统文化,给托尼等人戴上了一副沉重的历史枷锁。

意大利人的落寞在剧中几乎无处不在:托尼夫妇坐在饭桌上给儿女指点江山,细数意大利籍风流人物;托尼也分别带儿女去先祖建成的教堂去瞻仰;詹妮弗医生一家也在饭桌上感叹意裔美国人中总有害群之马;战神老头(鲍比爸爸)遵守帮规带着重病完成任务;希尔时时刻刻都在模仿阿尔帕西诺;浦西哥在刚归来后第一次会议上就要看希尔给他学二代教父;保利的汽车鸣笛声则是speak softly love;托尼、保利、克里斯甚至托尼的儿女都对教父三部曲的经典桥段如数家珍。

全片剧情中也有很多对《教父》和《好家伙》的致敬,仿佛意大利家族的黑帮原罪阴魂不散。

比如说经典的杰基葬礼对峙(托尼在葬礼上和叔叔对峙)、利维娅去世后殡仪馆老板的造型、探员拍照、大湖忆弟(托尼B被做掉后托尼独自无言)、弹碎眼镜、葬身鱼腹(浦西死后鱼头玩具成为托尼的噩梦)。

还有一些桥段则是致敬了《好家伙》,比如克里斯在快餐店里乔佩西式的发癫和卡梅拉知道托尼职业之后的反应。

克里斯、詹妮弗以及很多其他人物的演员则是在《好家伙》中也有戏份。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和之后的《大西洋帝国》也有一些联系,托尼B的演员是大西洋帝国的男一号,在第三季客串的疤脸哥不但在《火线》里大杀四方,也在大西洋一剧中有戏份。

顺便插一句,Ladygaga竟然也在第三季里客串过。

致敬教父除了所谓的意大利文化大背景,这种枷锁还有第二个来源,那就是索氏家族的小背景。

这就不得不提到托尼的母亲利维娅。

剧中的心理咨询时充满了弗洛伊德式符号,似乎在暗示,托尼的惊恐来源于母亲、抑郁来源于叔叔,母亲和叔叔淡出之后,托尼的病情也只是暂时好转,之前经历带来的创伤一直从未真正消退。

托尼对于母亲的情感是复杂的。

利维娅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自己郁郁寡欢的同时,还让丈夫错过了发财的好机会,还让儿子对于家庭充满了恐惧心理和矛盾心理,甚至险些因为她胡乱说话而丧命。

托尼的叔叔同样如此,先是设局针对侄子,后来又把侄子误当作仇人。

利维娅和小叔这种处于失智状态下的行为或许也是对索氏家族本就难逃悲剧色彩的暗示,从托尼的父亲到小安东尼祖孙三代的恐慌症则成为了这个家族的基因烙印。

利维娅和小叔总是感叹人心不古,感叹自己不复当年勇,感叹意大利传统文化的衰落,似乎过去的一切都是圣贤的,但从每一次闪回,例如托尼目睹父亲被捕、偶遇父亲的情妇等片段,都能看出,事实并非如此。

托尼面对这样的枷锁,他的表现也是两面的:他有顺从的一面,在彻底闹翻之前,他坚持定期去看望母亲和叔叔,在心理医生提出母亲的病征后表示愤怒,也在被叔叔讽刺时表现出失落;但另一方面,他也试图抵抗,在两次险些丧命之后,他几乎和原生家庭彻底决裂。

对于家庭关系,有着自己的憧憬。

他幻想出隔壁邻居家的伊莎贝拉,并把对于母爱的需求投射到这一虚无之上。

他也一直试图将爱带给姐姐,尽管这种爱是充满他个人色彩的。

有一幕是托尼给母亲将糕点倒进盘子里,但是有几块糕点却掉落出来,不耐烦的托尼并没有将他们拾起放入盘中——感觉这几块糕点就像是托尼,作为同样家族的一份子,却与其他人格格不入。

和母亲的糟糕关系也是来源于制作人大卫蔡斯的真实经历,他在本剧纪录片中提到,托尼是在“remothering himself”。

既然索家身处新泽西,这种精神与肉身的割裂感和疏离感就必然成为整部剧中萦绕在索氏集团周围的挥之不去的记号。

置身高尔夫球场的上流社会中,托尼又一次感到了迷失。

可以说全剧都在这种矛盾感中推进,这种矛盾在索氏集团的各种生活细节中滋生。

尽管索氏集团大小聚会都充满着各种笑话,但生活让他们每一个人都压抑得喘不过气。

保利在外派到星巴克做任务时偷走了店里的咖啡壶;当克里斯提到地狱的时候,保利也显示出了敬畏;哥伦布节时,希尔执着于洗清对于意裔美国人的污名化;托尼也更是亲赴意大利请来马尾辫弗利欧做帮手;浦西和托尼B为了生计,也选择了和现实妥协。

这帮意大利人几乎都有情妇(除了强尼、鲍比这样极少数的好男人),但时刻都把家庭的重要性挂在嘴上。

小叔甚至不惜因为情人传出他用嘴后给她分手。

托尼不管是找心理医生还是找女婿,都执意要在意裔中寻找。

提到心理医生,传统意大利人对于找心理医生的不齿甚至让托尼险些帅位不保。

不过,手下众人也是各自心怀鬼胎:作为军师的希尔在Pasty的一再确认之下还是做出了在工地偷砖的决定。

浦西则经过内心的挣扎带上了录音设备。

保利去了意大利之后,对那里的一切很不以为然。

他之后先是雪地追踪后在托尼面前诬告克里斯,后来又和强尼、卡明暗通款曲,在知道自己真实身份后对妈妈、姨妈的愤怒,更让他开始质疑自己之前的世界观。

这些人的行为都显示着这群中生代已经和传统的意大利纲常规矩产生了疏离。

只有弗利欧在卡梅拉对他有意思之后强忍着做掉托尼的冲动,避嫌出走(不过也有害怕的原因)。

难怪托尼之前说,希望女儿找弗利欧这样的丈夫(结果自己差点被他挖了墙脚)。

单骑锄奸带着这样的矛盾,托尼对于未来人的期盼也根植在这种传统与现实的撕裂当中。

如果说,托尼找心理医生是离经叛道,那么梅朵找黑人男朋友和小托尼质疑信仰的行为可以说是欺师灭祖了。

梅朵和小托尼其实并不排斥意大利文化,梅朵对教父三部曲有自己的见解,小托尼献上了刺杀叔公时的一句“很困难,并非不可能”。

案发后见到父亲时,他也再次表示,父亲对麦克复仇那段电影的喜爱引起了自己的共鸣,连莽夫托尼也只能感慨“孩子,那只是电影啊”(难怪小托尼被老师和成事不足的弗雷多对比)。

托尼曾经分别带儿女去先祖建成的教堂去瞻仰,可以说是对子女寄托了自己的期盼,但是梅朵因为受到美式教育,新观念时刻冲击着她的三观,这种冲击也经常蔓延到卡梅拉身上——一个体现就是卡梅拉经常阅读梅朵推荐的著作。

相比梅朵的青春期式叛逆,小安东尼的朋克式的叛逆似乎更加决绝。

对于意大利传统乃至美国社会的叛离让他开始质疑自己的信仰,疾呼“上帝已死”,托尼虽然和儿子对信仰问题讳莫如深,但是在卡梅拉和詹妮弗面前的坦白,还是暴露了小安东尼的思考给他也带来了反思和震撼。

这种矛盾也笼罩在其他人的身上:托尼B开了一家按摩店但最终还是放弃;克里斯非常想进军影视界,他女朋友阿德里娜则是时刻梦想过上美国甜妹的生活,珍妮追求美好生活先后和里奇、瑞夫、鲍比命运交织;维托则是因为性取向丢了性命,看到其他人轻生时,他竟意味深长的感叹“会不会是因为性取向不被理解“;小杰基一度试图让生活回到正轨,但他最终选择了堕落。

我们不禁好奇,从麦克到托尼,这种意大利原罪,难道是不可避免的吗?

Mafia的刻板印象显然不能概括所有意裔美国人,不然,詹妮弗的丈夫也不会怒斥他们是害群之马了。

这种撕裂感和疏离感是不能完全用历史原因概括的:所谓的江湖道义,只是人性的一块遮羞布。

利益集团根据现实的需要,做出下意识的反应,而这些打着意大利江湖规矩的幌子的罪恶勾当,恰恰是他们自私和堕落在社会中留下的投影。

他们可以依据现实的需要遵守规则,也可以根据情况打破它们,制定新的规则:当他们的行为恰巧和过去某些先例相似时,他们就以卫道士自居;当别人的行为触犯到他们的利益,他们就表露出对于所谓数典忘祖行为的憎恨。

于是,意大利人的身份就成为了“言必称尧舜”的引经据典时,人人都可拿来一用的招牌。

是利益让这群人抱团取暖,和外部环境割裂开来;是人性的弱点让这个集体在利益冲突面前产生离心力,作鸟兽散。

当纽瓦克的圣徒第一次聚集在家乡的大洋彼岸,为了生存,他们依靠自发的秩序凝聚,但当原始积累足够他们为此阋墙谇帚时,松散的道德约束让他们和自己的世界逐渐背离,沉重的历史枷锁却让他们又和外面的世界格格不入。

释家有六根本烦恼之说,所谓“贪、嗔、痴、慢、疑、不正见”,颇有点七宗罪的意味。

我们先来看看七宗罪吧——傲妒怒懒贪食色。

以托尼为例:意大利人的骄傲和落寞,已在上文提及;妒忌,从赛马好友瑞夫之死窥见一斑;暴怒,从他因为接不好电话怒打酒保哥可以看出来;懒惰,托尼可是老卧龙了,经常有躺在床上的戏份;贪婪自不必说;暴食似乎没有那么的明显,不过猪肉店的背景(现实中,这家猪肉店因为被剧组霸占时间过长被顾客投诉过,不然或许这家店戏份会更多)和亚瑟的饭店绝对能够满足这群饕餮;色更不必说,托尼出轨俄国人姐妹、汽车销售、瑞夫女友,更是多次试图勾搭詹妮弗。

这些和六根中前五个很类似,除此之外,六根中还有一个“不正见”,是指一些不正确的念头,这些不正确的念头可以成为其他五种根本烦恼的根源。

詹妮弗的心理医生艾略特曾经告诉詹妮弗,想要治愈托尼,除了帮助他犯罪,没有其他办法。

这部剧有意思之处就在于,通过心理医生和心理医生的心理医生推动剧情,甚至表达出一些作者的观点,颇有些“臣光曰”的味道,尤其是詹妮弗的医生艾略特,更是给这样的笔法带来一种层次感。

那么,我们就走进剧中这群人物的内心世界。

鱼四种话语叙事法:矛盾推动人物群像背后的秩序轮动拉康曾经提出了四种话语,我们可以借用过来,套用到这个剧中的人物身上。

目前好像没有看到有人这么做,但我个人觉得,这种结构和本剧非常适配。

第一种话语叫做主人话语,他以主人自居,利用他知道“主体的不完全性”这个事实,强加给别人所谓的“知识”,去生产并收割那些“不完全的主体”的剩余享乐(欲望)。

托尼显然是属于这种话语。

对瑞夫的手段、对卡梅拉的控制、对于克里斯的控制、对子女的教条都是证明。

托尼的宽恕仅仅在很少的时刻表现出来,比如说对瑞夫殴打舞女的不满(没有避免舞女的死)、对触怒自己的警员被调去闲差的同情(后来甚至收回了这种同情)、对格洛丽亚的怜悯(也被收回)、对托尼B的愧疚(随着后者惹祸消失)和对维托的保全(没有避免维托之死)。

从开始做掉Jimmy、浦西的不得已,到后来瑞夫、克里斯的死,托尼终于逐渐堕落到心理咨询无法拯救的地步。

托尼还试图用他的权威染指詹妮弗,当第一季中的非分之想难以实现,托尼在第二季都试图摆脱心理治疗,在母亲去世后他认为自己已经摆脱了恐慌,詹妮弗也建议他就去接受认知训练,但原有节奏却因为詹妮弗受到侵犯一事被打断。

第三季詹妮弗不顾艾略特的劝阻对托尼复诊,不过格洛瑞亚的出现让托尼暂时获得了詹妮弗的替代品,但是当卡梅拉和托尼分居之后,托尼继续尝试对詹妮弗的勾搭。

但最终,詹妮弗还是觉得托尼无药可救,并最终听从艾略克的劝告,放弃了托尼。

第二种话语是大学话语,以知识自居,以主人为真理,暴露剩余享乐和欲望来批量生产那些“不完全的主体”。

卡梅拉和托尼的一帮小弟则是案例。

他们以托尼的这套规则为圭臬,去驯化、规训身边的人。

卡梅拉对子女、克里斯对女友阿德里娜、亚瑟对妻子(在餐厅被纵火之初并未深究原因)、Patsy对弟弟(对弟弟的死忍气吞声甚至还和托尼成为了亲家)都是其中的例子,这些人都是在以一种自己认为很体面的方式进行教条,但实际上并不能改变他们助纣为虐的事实。

克里斯、鲍比、保利等人也可以被看作这些教条的推行者,只不过他们是用一种更为暴力的方式去执行。

鲍比对于小叔的崇拜和常年在他身边的耳濡目染也在剧中有很多体现。

卡梅拉对家庭的付出似乎来源于根植于她思想里的意大利传统:从帮助女儿要推荐信一事就能看出她对这个家庭的照顾无微不至。

但她托尼的情感非常复杂。

一开始明知道托尼和俄国女的事,仍然选择了隐忍。

在第一次精神出轨神父之后仍然回到了托尼和家庭身边。

但珍妮提到家庭关系中的不平等唤起了卡梅拉的思考,尽管在克里斯受伤之后不再坚持让托尼结扎,但知道俄国女和托尼仍有联系,再次失望,并爱上贴壁纸的工人。

面对里奇和珍妮的婚礼,卡梅拉很是失落,但在杰基出事之后,她仍然给女儿灌迷魂汤,替托尼说话。

在一度接触弗利欧失败和在知道托尼和俄国女的姐姐的事后,卡梅拉终于彻底崩溃,并和托尼分居,还一度尝试离婚。

之后那次说不清原因的对儿子老师的感情也并没有让卡梅拉远离家庭,正如詹妮弗所言,自私的托尼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留住卡梅拉,当所有的律师都知难而退,再加上托尼被叔叔误伤,卡梅拉似乎再一次被和托尼绑在了同一条船上。

第三种话语是癔症话语,不完全的主体知道剩余享乐被剥削,向主人呐喊并生产自己的新知识。

几个典型的案例就是詹妮弗、梅朵、亚瑟的妻子查梅因、阿德里娜。

詹妮弗拒绝在被侵犯后找托尼求助(尽管内心挣扎了很久)并始终不向托尼低头,梅朵多次抗议父母的高压,查梅因劝阻丈夫和托尼划清界限,阿德里娜被发展成线人,珍妮试图走近鲍比的孩子,这些都是癔症话语的疾呼。

他们试图反抗老旧的秩序,并且在逃离老秩序时获得新生。

第四种是分析师话语,掌握知识,意欲分析,向不完全的主体呐喊,“你们只不过是要产生新的主人!

”艾略特可能就是掌握这种话语的人,他跟詹妮弗说,你自己认为和托尼保持距离,但你所树立的准则是以你的职业道德、窥探欲和寻求危险的欲望为动因的,你只不过是试图建立新的秩序去颠覆托尼的这套规则。

同样的逻辑也能推广到其他几个人身上:梅朵一直知道自己和父母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最终选择了圈内人做伴侣,在被FBI抄家时、在反驳杰基的姐妹时、在前男友目睹了工地黑幕之后,她仍然在替父母辩护、遮掩。

阿德里娜并不拒绝克里斯来路不正的礼物,查梅因也在新餐馆花枝招展,他们试图和旧的秩序划清界限,只不过是为了树立利己的新规则。

一旦需要,他们愿意与旧秩序,或者任何秩序合流,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

FBI对于线人的利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他们并不关怀线人的安全,平时就冷嘲热讽,等到失去利用价值,就将他们像那张浦西的照片一样扔进垃圾堆。

如果说,旧秩序诞生于人性之中的恶,那么,新秩序会是善的吗?

大卫蔡斯在本剧的纪录片里说这部剧根植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它是关于金钱和死亡的,连象征着地狱和黑暗的托尼也会对这样自私和物质化的现实感到恶心。

出狱的托尼B、费奇以及一度被劝学的小杰基,都有重塑生活的机会,但是他们都最终继续留在江湖之中。

托尼也曾试过证券公司和地产开发,但是其业务性质并未发生本质改变。

他自己也吐槽,华尔街的那帮人难道和杀手有很大的区别吗?

在纽瓦克的开发或许是旧秩序向新秩序的迭代,社会进步车轮滚滚(我觉得引入纽约帮派冲突的目的也是为了给托尼代表的旧秩序一个体面的葬礼,也即最后一幕的黑屏),但四种话语的较量却从未停息——更文明和更体面的新秩序之下,旧的黑暗正在褪色,但谁知道新的秩序里,谁又会成为新的主人?

新的秩序?

 2 ) 一个美剧入门者的感想

一部非常牛逼的剧,虽然没有大西洋帝国那么合我口味,但并不影响给五星。

很有意思的是,通过看这部剧我也了解到了我当前看剧的品味,这也会影响我未来追剧的选择。

第一,我讨厌单元剧,一集一个小故事的剧集我是丝毫没有耐心看下去的,每一集之间的剧情必须有很强的连贯性。

第二,比起剧情集中于主角,我更喜欢看人物群像,例如大西洋帝国、权力的游戏等,虽有主角,但故事线并不完全是围绕主角展开的。

我尤其不喜欢探究主角的内心世界,诸如因为什么而受到了触动等,剧中托尼的梦境是我唯一会快进的地方,绝命毒师中打苍蝇的那一集也是整剧我最讨厌的一集,你作为主角有内心世界,那有没有考虑到旁人也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很多事情即使有再充分的理由,他人也不会不理解你。

这也表明了我对于生活的态度,一个彻彻底底的结果论者,你想的是什么丝毫不重要,只有结果才重要。

第三,我不喜欢太贴近生活的剧。

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我已经看厌了,我看剧就是为了看在生活中看不到的事情,比如权力的游戏中的古装和魔法,比如大西洋帝国中的精致衣着和禁酒令下的时代,比如浩瀚苍穹中的太空探索和太空战争,当然,每部剧也都离不开权力的角力。

但我不喜欢的就是什么中年危机、健康问题、夫妻矛盾、生育难题、青少年叛逆之类的内容,类似的情况我在生活中看的够多了,不需要再在荧屏上看一遍。

总之,我看剧的目的就是完全脱离现实生活,完全忘记自己是谁,完全沉浸到剧集的世界当中。

因此,在未来如果看到对于某个剧集的评价是“真实”、“贴近生活”,我就要慎重考虑是否要看下去了。

在我看来,影视剧似乎也可以分成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黑道家族和绝命毒师是差不多一种类型的剧,喜欢其一者绝对可以放心的看另一部。

而大西洋帝国和教父是另一种风格,爱的人两部都爱不释手。

很多人评价说黑道家族超越了教父、美国往事等,我认为是不合适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没有高下之分,只是每个人的口味不同罢了。

总之,黑道家族应该算是现实主义剧集的巅峰之作了,即使有上述众多不合我口味的地方,也不影响我给五星。

本来我准备接下来看火线的,现在决定先找一部科幻剧看看,毕竟总看现实主义的剧,会感觉过于沉闷了。

 3 ) Faith and hell.

追这部剧的这些日子,我像是提着一口气,把三观、道德、克制抛诸脑后,只感受这个故事,可当故事结束,只感落寞。

不同于《Friends》温馨的造梦,《Fleabag》现实又灵气,《Shameless》的黑暗童话,《My brilliant friend》的女性主义和人格成长,《The Sopranos》用它涉猎内容之广博,视角之独特,从心理学,到社会学、犯罪学、家庭关系、族裔认同、精神分析、社会变革,深深击中我,而这部曾在美国作家协会101部最佳电视剧排名名单位列榜首的剧集,不愧被誉为“世纪之交美国社会百科全书”。

对比当下“泛娱乐化”的电影、电视剧市场,《The Sopranos》不论是刻画人物、心理探索,还是社会现象阐释与批判,都做到了巅峰,它是反快餐化式享乐、反英雄主义式的英雄主义。

剧集草蛇灰线,伏行千里,讲述父权制框架下男性的价值与成长,Tony 也许不是所有Mafia里最厉害的也不是最残暴的,但他一定是最有个“人”样儿的。

其反英雄主义和灰色气质,对我的爱情观、家庭观、事业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利欲熏心都是小事儿,他一直是个人,一直有弱点,这很重要。

Tony作为一个典型的Alpha man,领导力强、控制欲强、很爱家人,拥有一双凝视灵魂的鹰眼。

它向我们展现着一个人作为多面体身上的七宗罪:傲慢(Pride)、嫉妒(Envy)、懒惰(Sloth)、愤怒(Wrath)、贪婪(Greed)、暴食(Gluttony)和淫欲(Lust)。

灰色,是真实世界的底色。

有时候,背叛是为了捍卫,杀戮是为了和平,谎言和真相本就属于同一个硬币。

心理治疗的最终目的就是自洽于这个社会的同时,把事情的发展和取决归于一种自己所相信的合理化。

Tony的出轨与被禁锢的Camela的一生Tony的色欲,像是让我对之前磕的cp和一直坚信的浪漫主义爱的解构,一个人可以爱很多人。

而要讲述Carmela的生命,那就不能忽略娜拉的成长经历与娜拉出走之后要面对的具体现实。

剧中数不过来的女孩因为权钱势和Tony上床,像Carm在S1中说的一样,她一直知道自己被背叛,但她认为那是Tony泄欲的方式,Tony对Carmela的爱更像是需要一个母神的庇护,犯错会道歉,但不会停止。

“爱就是各种条件和欲望运作之后形成的情感强链接。

越是畸形的恋爱,越让人无法放手,因为它满足的是人心中某些缺陷和心理障碍。

”就像Camela骂他是hypocrite,他说那个瘸腿表妹“She's been on her own,and has had to fight and struggle.”事实上,他只是像误以为爱上心理医生一样,只看这些人的一面,他忽略了,那个挣扎着站起来的女孩背后,会有无数的自卑和数不尽的痛苦情绪,他也不知道他的心理医生自己本身就有很大的心理疾病,他只选择性的欣赏那些女孩最光鲜亮丽的一面。

Tony成长有一个从小给他留下心理阴影的黑手党老爸和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老妈,难道Carmela就没有吗?

Carmela的爸爸固执,妈妈懦弱。

而Carmela养大的这两个孩子,Meadow那么优秀有上进心,AJ听话可爱,小时候一直挺好,到青春期父母中年危机,Tony每次打骂孩子,Carmela都护着,就像心理医生说的那样“她在做你小的时候希望你妈妈做的事”。

至于那些她想要的华而不实的珠宝等物质生活,精神情感给不了,而你本身就有钱,只好物质弥补这也无可厚非。

catholicism and the morphinefaith and hellinnocent and dangerous

 4 ) It’s all a big nothing.

一切都已经注定好的,一切都在向着崩溃的方向逐步进行。

Tony尽最大的努力维护了他自己的family,却不能阻止Jersey的family的溃败。

他因为私怨杀了Ralph,因为不够关注与贪财间接造成了TonyB的大错与死亡,这也是最后决战的导火索。

枪口最后对准的是他自己,那时的他在事业上已经是孤家寡人,他被那个小矮子耍了。

这是谁的错呢。

Tony能力出众,每天为事业和家庭殚精竭虑,是一个可以依靠的真正的男人,如果不在黑道,他就是推动社会的那种精英。

悲剧的外因,就是这个行当的宿命。

瑞奇艾皮欧患癌症去世,junior入狱,强尼入狱。

之前他们讨论过,家族的boss,不是入狱,就是被杀;内因,就是Tony自己的私欲,从来没有任何控制。

无论是钱财,女人,脾气,食欲,都像脱缰的马一样四处破坏。

如果是身边的人,会使他众叛亲离;而如果触动了招惹不起的人,就会惹来杀身之祸。

他死后场景,其实以前都预演过了。

在Sil目睹别人被枪杀的场景,他先看到了血,之后才意识到了一场凶杀发生在了身边。

当Tony死时家人的感受可以预期。

瑞奇的妻子一起和卡梅拉生活在一起,她们的生活会是相似的;不同的是,新泽西的家族已经溃败,没有人罩着她们,她们的生活会更像强尼沙克的胖妻子。

好在卡梅拉早有准备,有一笔卖房子的钱可以投资和生活。

相信他的孩子们和妻子可以很好地继续生活。

 5 ) 时至今日,黑道家族依然是难以超越的经典

黑道家族在国内算是美剧经典里比较冷门的,对比之下绝命毒师就在国内美剧粉里知名多了,但作为HBO的王牌剧集甚至一手缔造了HBO最初辉煌的剧集黑道家族自然非常经典。

初看这部剧,挺黑色幽默的,一个邻家大叔般的黑手党老大T他有个就挺普通的妻子Carmla青春期的女儿梅朵和当时还挺小的AJ还有大跌眼镜的老妈和想篡位的叔叔,手下兄弟有看造型仿佛天天跳广场舞想勾搭老太太的老头保利,有点狠色的席尔,接班人喜欢莽撞冲动的毛头小子克里斯托弗以及他美艳的女友艾德莲娜等等随之而来的是一大堆生活和工作上数不清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和烦心事以至于让我们的老大T第一集就因为压力过大导致恐慌症去看了心理医生,从开始到结尾这部叫黑道家族的剧实际上很多时候更像是披着黑道外壳的家庭剧,里面展现是各种美国意大利式中产阶级家庭的家庭矛盾和人际关系,就说黑道吧有一集非常搞笑T那个手下Repla我很讨厌他之前随意打死怀孕的脱衣舞娘他开了一个关于隔壁家族二把手强尼胖老婆的一个玩笑,结果强尼知道后非常生气觉得非常不尊重他的妻子性子上来就要做掉前者,总之就挺荒诞的,以及Tony那个病态老妈真的是让人无语。

不过随着剧集的发展,剧情走向也越来越压抑特别是第五季里克里斯托弗最终选择黑道而不是爱情,艾德莲娜因为告密被T下令处死那里简直是前五季几乎最让人难过的一集,还有第六季里克里斯托弗一直闷闷不乐我觉得是那种失落感他可以掩饰找借口去顺便找个怀了他孩子的女人结婚去戒毒戒酒接触电影行业但最终这些还是打了水漂我觉得他内心有个洞在不断吞噬他更糟的是他觉得T欠他的两人关系不断恶化并最终让T亲手下了毒手这里也非常悲剧还让人越发讨厌起T这个胖子。

之前有个影评说在T的心里一直有人性和兽性,但在后面兽性越发占据上风,特别是我讨厌他那种就像后期心理医生感觉到的那种他怎么能一直觉得他是好人他做的事都是理所当然就和毒师后面的老白一样,但即便如此我想观众依然热爱这个角色,这个角色太真实太富有魅力了就像一个短评说的他既有血有肉却又无情无义,或许最后那个黑屏那个开放式的结局对观众何尝不是一种仁慈就像编剧说的难道你们真想看Tony被爆头,当然很多人觉得Tony的结局要不就是被爆头要不就是去坐大牢毕竟他做了那么多坏事,这次终于轮到他了但这时候我心里又不禁想也许他第二天依然若无其事然后继续去面对生活和工作上的烂摊子并且越发孤独。

整体来说,这部剧太有魅力了如此富有生活气息,所有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自然。

剧外最可惜的还是了解到Tony的演员詹姆斯.甘多菲尼已经在13年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感谢这位演员用出神入化的演技为所有观众奉献了Tony Sopranos这一不朽的角色,并且今年马上hbo就要上线黑道家族前传电影饰演青年T的正是詹姆斯的儿子在看到预告后不得不感慨实在是太像了,希望电影能够成功让这部如此经典出色的剧集更加焕发光彩!

 6 ) 卡梅拉与Tony,圣母与耶稣

在很多场景里,都有卡梅拉看着圣母与耶稣的壁画,或者受到触动,或者留下了眼泪。

卡梅拉的内心深处是什么都清楚的。

圣母的心中很清楚,耶稣的降生对于他自己,就是一个悲剧,他注定要承受这世间的苦难,承受世间的罪恶,牺牲在黑暗的旧世界中。

卡梅拉从来都清楚,Tony的结局是注定的。

圣母守望着这样的一个孩子,纵然心中有多大的爱与呵护,也改变不了世界为他注定的结局。

Tony是旧世界的终结者,他把所有的罪恶都留给了自己。

他指使杀的人:TonyB,艾德琳娜,科里斯蒂夫,Ralph,爱皮欧的儿子,这里的每个人都让卡梅拉感到惋惜,然而直到他死,卡梅拉也不知道真相。

在科里斯蒂夫被他闷死的时候,Tony曾表示感到很轻松,因为这些事情就没有其他人知道了。

而他自己死的时候,如果Tony有意识,说不定会更轻松。

类似地,对于餐厅老板,他的小伙伴。

他从来没有告诉过他,他之前的餐厅是他烧的。

他把黑暗的世界留在了那里,而对于他身边的人,他让他们停留在光明中。

而对于这个黑暗的世界,Tony亲手埋葬了它。

是他自己有意无意地让身边的人众叛亲离,最后支离破碎。

当只剩下他自己孤家寡人时,随着那一声枪响,这个黑暗的世界,这个黑道的家族,轰然倒塌。

 7 ) 经典好剧,黑道家族

从9月份开始历经2个月,终于追完了《黑道家族》系列。

先来个梗概,《黑道家族》讲述了主角托尼·索普拉诺(Tony Soprano)的双重生活,他既是一个家庭父亲,又是一个犯罪集团的领导者。

剧中不仅展现了托尼在犯罪世界中的权力斗争,还深入探讨了他与家庭成员的复杂关系,特别是他与心理医生的治疗过程,这是该剧的一个独特特色。

本剧是从1999年开始制作,所以镜头画面都是上个世纪的样子,非常精美,同时也能从侧面看出当时美国🇺🇸的繁华,比2024强多了!

《黑道家族》在播出期间也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多次获得包括金球奖和艾美奖在内的多个重要奖项。

詹姆斯·甘多菲尼凭借在剧中的表现赢得了两次艾美奖最佳男主角奖。

该剧被认为是开创了“精品电视剧”时代的先驱,影响了后来的许多电视剧作品,如《广告狂人》(Mad Men)和《绝命毒师》(Breaking Bad),所以质量很有保证,推荐!

接下来谈一下我对剧中人物的感想:第一位先谈Tony的叔叔Uncle Jun,他作为家族中辈分最大的人,却位居侄子之下,而且侄子在他眼里一直都是“孩子”而已,这让他更加嫉恨了。

在前两季与Tony的妈妈一直找侄子的麻烦,甚至雇凶杀人,在第六季更是射出险些要了侄子命的一枪!

但六季中,当侄子有问题后,他也会咨询叔叔。

这就他俩既有感情又不服对方的关系,Tony爱叔叔胜过他妈。

其次是克里斯托佛和艾德莲娜这对苦命鸳鸯,克里斯作为卡蜜拉的弟弟,Tony的表弟,一出场他的帅便被人记住,他和梅朵基本是Soprano家族的颜值担当!

可他是个毒瘾君子,还有家暴的情节,艾德莲娜也是美的一塌糊涂,身材更是加分,二人本来是灵魂伴侣,最终却双双惨死,令人唏嘘。

克里斯一直想要得到叔叔Tony的认可,为了升位当上captain,一直努力干活,但脾气太差,一点眼力没有(当然剧里Soprano家族的人都没有眼力见)。

与他作对的是Paulie,家族长辈,处处找碴,估计克里斯死时才明白为什么他斗不过Paulie,因为虽然Paulie可恶,可他一直尊重Tony,哪怕到了大结局依旧如此,而克里斯当他在第六季意识到这个家族本质后,便不装了!

开车时不断加大音量,这引导Tony更加厌恶,加上艾德莲娜的事最终走向死亡。

艾德莲娜从始至终爱着克里斯,一直承受他的家暴,当fbi步步紧逼时,也想着克里斯的安全,可她没有意识到克里斯当时并不想成家而是想继续努力赚钱💰。

克里斯和艾德莲娜一直在求变,想要走出黑帮家族,可他俩又太重感情,不像Tony等人决绝,这在他们看来是软弱,是家族的弱点,这就是为什么Tony杀了克里斯觉得是种解脱!

而Paulie这个贪财的老小子却活得最后,他与克里斯的不同就是尊重boss,其次他是独户,无母无子,无敌!

接下来登场的是Tony的妹妹(或姐姐,翻译问题)珍妮丝和妈妈,这俩女人是影响Tony最重要的人之二,珍妮丝前期贼作,枪杀瑞奇,后期遇到Bobby老实了,贯穿始终如一的贪财;而他妈妈呢,则是和叔叔想法整Tony,就是闹妖,名台词“Johnny,he's a saint”唉!

她不明白儿子早已长大,成了家中的boss,这点珍妮丝在Bobby和Tony打斗后便讲明了。

心理医生Jennifer则一直在坚守底线,哪怕是被人侵犯,依旧坚持不求Tony帮忙。

可她却以为话疗能改变黑手党,太天真了!

反倒是Tony改变了她!

接下来是Tony Soprano的家外,大女儿梅朵是我一直喜欢的角色,她前期想要通过升学离开这个家,但后期她却完全接受了这个家,她也一直是Tony的心头肉🥩,而小儿子A.J.则是前中期作妖,到了后期却是他看得最明白,服了服了!

妈妈卡蜜拉一直想要离开Tony,跟神父、意大利小伙、教导主任都尝试了,可是没有办法,他们害怕极了黑手党,而她想要搞自己的事业,也离不开Tony的帮助,真是讽刺拉满了!

最后是Tony Soprano这个家族的boss,他与Jennifer谈话时自诩善良、深爱家人、深爱兄弟,都是他人的错等等,可结果却是他为了利益,杀了两个侄子;因为他的固执,妹夫(或姐夫)Bobby被枪杀,他的伪善无情暴露无疑,未来还会为他的固执买单。

最最后谈一下开放式的结局,我个人认为是Tony被杀。

哪怕这次不死,Soprano家族早已青黄不接,人才凋敝,早晚被其他势力吞并,或被fbi一网打尽,当然了美国🇺🇸警察挺弱的🌚🌚。

从1999到2006,一个纽泽西黑道家族的故事徐徐展开,各式各样的人物轮番登场,有年轻一辈挑衅,也有大哥boss老年迟暮,精彩绝伦,推荐推荐👍👍👍!

 8 ) 噩梦醒来,不一定是艳阳天。

我喜欢前面一个影评的名字——美国噩梦。

不管怎么样,Tony以后的生活不可避免已经成为一场噩梦。

要么上法庭,要么上天堂(也许说下地狱更合适)。

很喜欢这个结尾,让我一直揪着心,之前对结尾的无数想象,在编剧面前甘拜下风。

看过这个结尾,Tony是否被暗杀已经不重要了,他的人生接下来就是一场噩梦。

Tony有意选择了一个面对入口的位置,每个人进来,他都要留意一下,他以后的生活,恐怕类似的情况越来越多。

之前看望了Junior,让他对自己的家庭心生感谢。

但是,以后呢?

他是不是也会像John Sack一样?

不知道。。。

Carmela曾有过的挣扎,恐怕将成为她以后人生剧变时吃不完的后悔药,后悔当初为什么不能摆脱这种生活,这种虚荣、有时更是虚伪的生活。。。

AJ,Oh My God,看到他自杀失败后在Tony怀中哭泣那段,我也落泪了,多么绝望的哭泣,这个家里最有哲学气质、最有可能反思的人,最终也还是陷入物质和消费主义之中,成为受害者。

Meadow,从小姑娘变成大美女,还能说什么?

反复的倒车镜头,也是编剧和导演在告诉我们,她的未来恐怕会在反复中不断受挫,不过最终她还是成功了,成为一个律师,但是能做到为弱势群体争取权利吗?

Well,我愿意相信她能。

可生活真得应该像他们这样吗?

如果社会绝大多数人像他们这样生活,面对理想不断挣扎,最后甘心或是不甘心地沉没入生活的水面之下,这真是人生的噩梦了。

不过,总有像Meadow或是某些时间的AJ一样,努力从生活深潭中探出头来,慢慢踩到实体,慢慢走上理想的岸。

噩梦总会醒来,可是我们无法知道醒来以后要面对什么天气,也许是阳光,也许是阴转多云,也许是雨夹雪。

人生不过南柯一梦,何必计较那么多?

 9 ) 辉煌时代已成过去,一切都将化为尘埃

从第三季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编剧究竟要怎么完结这部剧,看第一季第二季的时候,还会站在托尼的角度去看待一些事情,对家族内部的纷争、以及如何处理才算最为公道感兴趣,但是随着剧情的推进,编剧把这个家族完完全全都展现给我们观众,每个人都那么的伪善、自私,犹如吸血虫一样,看到有利可图的东西就恨不得把它吃光扒净。

简单说说我看完这部剧,脑子里还记忆犹新的镜头吧: 第一季第一集最后,Uncle Junior 去接托尼母亲的时候,两人在车内高谈阔论,互相抱怨托尼的种种不是,现在这个时代怎么怎么样巴拉巴拉,导演没有刻意去给他们车外的镜头,而是通过后车玻璃、侧车窗建筑物倒退的速度以及其他车辆的鸣笛声,来暗示他俩都老了,车速太慢了,这个时代已经不属于他们。

还有被FBI吓到,而没有意识到危险性的Adriana La Cerva, 她是那么爱克里斯托弗,即使到了最后还在想着他的安危,但是作为家族的一员,作为宣誓效忠的克里斯托弗无情的把她出卖,虽然这个女人从开始的装束并没有让我感到喜欢,但是作为愚昧的爱,我对她的死法感到很惋惜。

还有FBI利用完她后,背后对她的耻笑和讥讽,也让我觉得她很悲情。

她就像克里斯托弗一样,是迷茫的,不知道自己到底属于哪里,随着行李被她的丈夫扔到荒野,她终于在这部剧中得以“解脱”。

最后一季开始,导演用了好多剧情在铺垫托尼和克里斯托弗的关系,就在我们以为他俩会继续推心置腹后,克里斯托弗却开始选择了另一条路,当托尼发现电影的暗讽、以及情人被撬走,这个侄子似乎对自己并没有一丝崇拜和敬畏之心时,他亲手捂死克里斯托弗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包括托尼在梦中以及别人面前显现出的那个笑,都让人感到恶心。

第六季中Uncle Junior被亚籍青年打,也并不让人意外,通过前期的交谈我们都能清楚的了解青年的暴力型人格,以及别人尤其是长辈或尊敬的人对他行为进行否定时的病态行为,所以基本猜到了会有这么一出。

整部剧下来我们观众犹如心理医生那样,去关注托尼内心的世界,去关注托尼的家庭和事业,但是到了第四季第五季乃至最后,导演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不入流的、终将被时代所吞没的黑道家族,真是看够了那个伪善、暴戾、自私的Sopranos和 众人。

我们观众也犹如心理医生那样,最终认清了事实,并抛弃了他。

为什么说不入流呢,克里斯托弗居然会去抢免费送给名人的奢侈品,当他在听到这都是免费时,他脸上表现出的迷惑和兴趣,当谈判无果、请求也被拒的时候,他就用抢来得到那些名人眼中可能并不那么重要的奢侈品,都让人感到发笑,他们干的都是偷鸡摸狗的事业,忙碌了一辈子,也没有比一些正当职业的人更加富足,一个正义的审判就会让他们把吃进去的全部吐出来,犹如强尼,罚没了他90%的资产,留给老婆的只有一点点保险金。

还有伪善,每个人都在为了利益而较劲,因为分成而各种谈判,比如保利表面是为了帮助那个园丁,而背地却抽了50%,而且他的初衷也似乎并不是因为他是他们社区的老熟人,只是有利可图罢了,而作为回报,那个园丁要为他们免费义务劳动好几年。

说说保利,第三季前感觉他还挺有魅力的,但是到了后面,越来越发觉他是个神经质、可能会随时出卖别人的人,一直在发牢骚,发现身世后也是存在一阵的迷茫期,不过还是在最后与养母和解,但是那时候他是处于最脆弱的时刻,他需要人陪(等待化验结果而失眠的那一晚)。

原本以为他会和 Silvio席尔平起平坐,成为二当家,前两季也是这样的,但是随着他慢慢被排挤出核心领导层,他的一些戏份全是嘿嘿嘿(由于紧张而引起的多余动作),镜头也都是多表现他遭到无视、笑话不合时宜的,虽然托尼早就不喜欢他,但是导演并没有通过假镜头骗到我,我并没有觉得托尼会在船上杀掉保利。

编剧到底是如何让观众一点点认清托尼这个人呢?

整部剧拍了10年时间,这么漫长的岁月,打磨出了犹如小说版质感的剧情!

最初的托尼是有人格魅力的,他魁梧幽默,有女人缘,善于打交道和谈判,但是到了后面,他自私、暴戾、伪善的人格一点点被揭开,我们观众就犹如那位心理医生一样,不断去揭示他的内心世界,看到的是不堪入目的、丑陋的人性!

感觉这部剧中唯一要把他和家族其他众人区分开的就是bobby鲍比,他不曾杀过人(与托尼打架后被有仇必报的托尼报复而杀人),喜欢火车模型(童心未泯),非常非常爱自己的亡妻(珍妮丝使劲浑身解数终于把他搞到手),对孩子也很有耐心,对uncle朱尼尔也犹如对待自己父亲一样被呼来喝去(虽然到最后不怎么管他了),他的形象也犹如一个长不大的大男孩,脸上很少有其他人的那种表情,除了亡妻那场戏,剧中有一段是“单独”表现他黑道的戏份,就是被托尼提醒自己价值不会因为是他姐夫而体现时,他帮黑人歌手制造被枪击的新闻,这个角色是真的让人讨厌不起来。

到了最后,导演也安排他死在了自己最喜欢的爱好上——火车模型店里。

还有那位因飞蛾扑火,被托尼狠狠地抓起摔到地上的奔驰4s店的情妇,那段戏真是震惊了我,全程没有通过剪辑,让观众看到了托尼是如何怒火攻心,不顾那个柔弱女人曾和自己无数次的缠绵,直接抓起然后重重摔在地上,我他么直接震惊!

虽然她是自虐型人格,但是对于她的死,还是感到惋惜。

还有那位最初的俄罗斯(乌克兰)情妇以及她的表姐、后来面部烧伤的情妇,虽然托尼表面上表现的都很负责任,比如给俄罗斯那位几万美元的遣散费,让她趁年轻去追求自己的人生。

但是当议员告知和他以前的情妇交往时,他却无法忍受,并毁了她现在的“幸福”。

他不允许别人搞自己的情妇,却允许自己搞别人的,比如最后被烧伤的那位,就曾经是那个谁的情妇。

这部剧有着大量的裸露画面,虽然好多都是假奶,但是有着正戏的情妇们都是天然身材,只有最后的那位拉斯维加斯的美人没有裸,她是真的美人!

全剧颜值巅峰之一。

另一位是和克里斯托弗保持过几天关系的编剧,就是那个克里斯托弗拿剧本去宾馆找人,最后没办法去找她,然后俩人发生关系的那一位美人。

全剧颜值巅峰之二!

忘了她有没有裸了,貌似没有,这种爱惜羽毛的演员是很难为了一部电视剧出现几集(可能只有一集)而现身的,为了长期的演绎事业吧。

还有一点,这部剧真是看着梅朵一点点张大,从婴儿肥到出落成一个窈窕美人的。

相反,这部剧也是看着托尼、保利、席尔、克里斯托弗、uncle朱尼尔一点点变老的,今天看完第六季,回过头去看了第一季第一集,那时的托尼居然那么的年轻。

然后我也是看完剧才知道现实里饰演托尼的演员詹姆斯甘多菲尼早在2013年就去世了,而且居然是意大利旅行时,真是造化弄人。

第六季最后结局是什么已经无所谓了,家族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不管是正义的审判还是帮派的复仇,托尼接下来每天要对面的都将是惶惶不可终日的一天。

属于黑帮的辉煌时代早已过去,正如剧中第一季第一集开始的暗示,以及第六季各种连锁店出现在他们的社区,托尼把地产卖给了最后都不知道叫什么果汁的公司,这是属于他们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10 ) 最后的黑屏

在重复拖动几遍进度条之后,我终于确定了确实最后的大结局结束了。

所有气氛烘托都让我觉得Tony要被干了,Meadow要被车撞了,进厕所的人要掏枪了,要从厕所里出来开枪了。

然而都没有,只是留下了一个长长的黑屏给人以无限遐想。

这不愧是一个经典的意大利黑手党题材的美剧,非常写实,黑道家族看似很酷,无限风光,但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

即使像Junior这种幸存的,也只能坐在精神病院里,孤独终老,大多数人都还没做上老大就已死于非命,即使活着的人也都在为未知的未来担惊受怕,等待随时可能到来的子弹,法庭的传唤,命运的审判,这无疑是无比痛苦的煎熬。

只可惜有那么多年轻人还在无比执着的追求。

另外我要吐槽下,我觉得这部剧中的人物好难记,好多时候提到一个名字我都要好好回想下,经常出现的还好,但是像carlo,vito,jacky什么的我真是记不清。

而且英文中重名的真是太普遍了,好多人都是一个名字真是太难记了。

所以我觉得还是中文名字好记,仅代表个人观点。

最后我推荐喜欢看黑帮题材的同学们可以去看下火线,从对立面看看警察有多么不容易。

我在那边也推荐了这个剧。

这俩美剧真的是异曲同工,相得益彰,强烈推荐。

《黑道家族第六季》短评

必看经典美剧

7分钟前
  • 饭团
  • 推荐

三颗星 一颗furio 一颗艾德 一颗meilfi

10分钟前
  • G.C
  • 还行

出个续集或者电影版把

15分钟前
  • 圈圈叉叉圈圈
  • 推荐

连保利都不想要金饭碗了,没了左右臂膀的托尼,没了心理咨询师的安抚,天时地利人和都绝缘的意大利黑手党老大,最终有无被杀、被谁杀害的都以无关紧要。因为他从孤独走向了无望。

19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力荐

最后一幕拍Tony之死堪称经典,没看懂的话建议看这篇影评:https://masterofsopranos.wordpress.com/the-sopranos-definitive-explanation-of-the-end/

20分钟前
  • Acousma-
  • 力荐

估计导演啊编剧啊后面自己都忘了自己还留了那些没说完的故事线了吧,我作为观众都快记不住了。那年的NBA总决赛是马刺VS活塞,于嘉在CCTV的直播里说“现在,黑道家族的收视率超过了NBA总决赛。”所以在看之前,也算如雷贯耳了。

21分钟前
  • legolas
  • 力荐

爱《黑道家族》,恰是因为它突破了传统黑帮作品的套路,通过对所有生活细节不厌其烦地雕琢,成了满是中产阶级的苦闷和黑色幽默、带领观众梳理内心、审视自我、审视族群融合等社会问题的生活小品。它睿智却不卖弄、深刻却不沉重、喧闹却不浮躁,故事人物交错却不慌乱。这才成就了它的经典 @2013-06-07 18:59:07

22分钟前
  • 老咪
  • 力荐

五星。五星。

27分钟前
  • 姚致知(衮)
  • 力荐

HBO出品让人看着越来越难受的好剧

31分钟前
  • feelings
  • 还行

 安东尼死了,詹姆斯也死了。

33分钟前
  • fly
  • 还行

第一季给了满分,最后一季給零蛋,编剧的活不好干,咱知道。ps:那个珍妮丝就是tony的妹妹,从出现到结束都是jerf-off,bullshit!aj是个gay,现实里也许真的就是。

35分钟前
  • 水泥脑袋
  • 很差

真的就没有了。

37分钟前
  • 力荐

就这么完了??

40分钟前
  • TesLa
  • 力荐

aired on HBO from 12 March 2006 to 10 June 2007

43分钟前
  • 微信用户
  • 还行

混沌,太混沌了,从开始到结束,完全的黑帮chaos,最后突然结束甚至让人怀疑片源有问题🤨回头一看,结局是什么,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好像和他们一起风风雨雨厮杀争斗了无数个街头日夜。

46分钟前
  • Zins要努力啊
  • 力荐

终于看完,总得来说还是不太喜欢这片,太杂烩了,线索丢得一路都是,经常铺垫好了却弄出一个不知所云的剧情

51分钟前
  • 27
  • 还行

可算看完了

54分钟前
  • R
  • 力荐

结尾的方式在那个时候看来确实无法超越 我真是听够了六季男主两句话就有F word的台词…好你个hbo

55分钟前
  • Dublin苍穹下
  • 推荐

all due respect,靠神开头(尝到511甜头后果断扩大创新,配合新闻我还看哭了)和传奇结尾(被剧透透依然故障感强烈)外加历史地位(各种佳剧孵化),高分却不足值。中间很水,人物越发一元+面目可憎,david chase不太会写女的就靠美大牌客串无法得到终极仰视,终了creator会有对自己无话可说的感觉么

57分钟前
  • 好运锂
  • 推荐

经典黑帮片,一部足够了

1小时前
  • Hildy at beach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