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六十年的爱恋,感动而又心碎,看完电影直到片尾演员表字幕浮动,仍然久久沉浸在电影之中。
也许这样的爱情只能存在于文学艺术作品中吧,现实的浮躁世界,人们浮躁的心,承受不起这么长久的异地爱恋。
李苏杰用斧子帮达娃砸开铁锁链恢复自由,同时解开束缚了的还有达娃作为一位少女的内心。
在修筑川藏公路的建设进程中,两个人的心也越来越贴近,李苏杰承诺回苏州安顿好之后就回来接达娃去苏州。
谁知这一分别就是六十年,这一句承诺就过了一辈子。
分隔两地,通信却被人为阻隔,六十年后寻访,却得知朝思暮想日夜牵挂的那个人在十天前去世,悲剧的基调但却充满着浓浓的温情。
影片中的打动我的台词:“你没有为人家割草,怎么能收人家的牛羊呢。
” “五彩经幡,上面印的全是佛经,每随风舞动一次,就是诵经一次。
”藏传佛教,虔诚的信徒,心灵纯净的人们。
“草原上的飞鸟很多,但不是都是雄鹰。
” 我喜欢你的:“踏实、善良、勇敢、聪明” 长征国际大酒店的晚会演出,歌舞表演《康定情歌》:“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地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
世间溜溜的女子,任你溜溜地爱哟,世间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地求哟。
月亮,弯弯。
”回想起曾和要好的几位同事、朋友一起自驾去湖南张家界旅游,在张家界剧场中观看实景演出的情景,演出的主题是《魅力湘西》,记忆中具体的节目内容已然依稀难辨,但同行的那些人却铭记于心,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转眼已经过去四年,突然觉得好怀恋那个时候的人和事。
李苏杰与达娃央金;扎西多杰、格桑梅朵与婷婷,两代人的爱恨情仇。
觉得小辈人的感情掺杂其中有点画蛇添足,还不如不这么编剧来得简单明了单纯透彻。
格桑梅朵钉在扎西多杰家门上的告别信和串珠,摄影师给了一个特写镜头,蓝色的字迹娟秀整齐,梅朵选择了退出,让扎西多杰和婷婷去苏州去实现他心中的音乐梦想,但扎西多杰却更加坚定地选择了留下来,留下来陪伴在格桑梅朵的身边。
达娃要求扎西多杰将她的骨灰撒入她第一次见到李苏杰的那条小溪,期望自己的魂灵能顺流而下,通往长江,而后抵达心中挂念了一辈子的苏州。
李苏杰将写给达娃而又被退回的信一封封放入小溪中,将达娃喜欢吃的苏州枣蓉麻饼放入小溪中,期望溪流能带给达娃。
影片结尾,老年李苏杰和婷婷乘机返回苏州,在登机口婷婷听到扎西多杰唱的《康定情歌》响起,当即返回安检口,看到身着藏族传统服饰手持洁白哈达的扎西多杰和格桑梅朵,三人拥抱深情道别。
也许,爱他,只希望他能够过得更好,而并不一定是要据为己有吧。
康定深邃的蓝色天空中漂浮着棉花糖般的雪白云朵,一如我当年出差去云南普洱的天空,蓝天白云,赏心悦目。
回到苏州,婷婷饱含着深情和爱意,再次弹奏起《康定情歌》钢琴曲。
电影拍摄得非常好,达娃和格桑梅朵的饰演者自带少数民族女性的魅力气质。
看完电影搜索演员名单时,看到一个演技评分的网页,达娃的饰演者居文沛和格桑梅朵的饰演者爱新觉罗·启星评分10分,青年李苏杰的饰演者苏有朋评分2分,感觉还挺贴合实际的,苏有朋确实演的有点出戏啦。
蔡明饰演的医院院长出手术室,感觉也有点不习惯,看到蔡明就想到郭达就想起春晚小品。
《康定情歌》之我见因为有朋,才关注《康定情歌》,才去看《康定情歌》。
因为《康定情歌》,认识居文沛,一个挺特别的女孩。
因为《康定情歌》,重新认识了《康定情歌》,一首很熟悉的曲子。
也许这世间原本没有这么多的因果,都是一瞬间的偶然;也许这世间原本没有这么多的理由,都是一转眼的注定。
对于音乐,一窍不通的我,也试图去感受《康定情歌》。
就像片中的婷婷,没有深切的经历和体会,永远也无法真正演绎那曲子。
割裂,无法理解,也许注定成为这个时代的悲剧。
低俗与高雅,不喜欢这样的分类。
不谙世事的我始终坚信,二者的界限不确定,权力话语的痕迹过于明显。
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分类也是必要的,或者说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我也经常在用。
那些优雅经典的曲子,无法真切体会,是我一辈子的遗憾,但也无可奈何。
庆幸的是,我还有其他,可以拥有另一种姿态。
回到《康定情歌》这部影片,如果仅从电影方面来说,有诸多的硬伤。
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绝大数的观众觉得你和有朋的戏份太少了,那段感情铺垫不够,甚至可以说很单薄。
这是致命的,直接影响了观者对于影片感情投入。
个人不是很同意影片的叙事,看时就想起了《拯救大兵瑞恩》,相似的手法却造成决然不同的效果。
不得不佩服斯皮尔伯格的功力。
断断续续,是令一种形式的割裂,而且也无悬念。
故事讲述得实在不好,对于观者,60年前的故事才是故事。
60年的坚守,模糊带过,空余一丁点的时间概念,情绪难以在酝酿中迸发。
想起了席慕容的散文《《四十年》》和《云水谣》,之所以感动,源于那份坚守的不易与真实。
故事,只有我们在心底愿意把它当做真的,才有感染力。
那首《康定情歌》在片中不停的响起,各种演绎、重复演绎想让人一种回归,架起这注定断裂的桥,种种猜想在心中作也许无谓挣扎。
我不懂,一点都不懂音乐,所以我不知影片的哪一次演绎最好,也无资格评论。
但除了最后机场那歌声,其它的我倒是觉得可有可无。
我忍不住地在想,影片配乐如果有几首悠扬的曲子、轻音乐作背景音乐,或许意境和情绪更加恰到好处。
当然这是单纯从电影本身来讲,完全抛开其他的因素。
不知者无畏,大胆的猜想不知谁能解答。
老爷爷和婷婷的表演让我难以忍受,感觉完全不对。
他们才是当事者,但丝毫感觉不到那种情绪,倒是有点旁观者的意思。
他们本是故事的配角,但俨然成了主导者,当然也是破坏者。
最让我来气的是,最后机场离别时,不舍的是婷婷,而不是爷爷。
此时的爷爷显然成了婷婷的配角,看上去有点去意匆匆,衬托婷婷的不舍和牵挂。
真不知道这是在讲谁的故事,镜头的焦点应该聚焦于谁。
最后这一细节足以破坏一切。
谁是主角?
还真的存有异议。
故事可分为两条线索——爷爷的和婷婷的。
一条是追述和缅怀,一个条探索和发现;一条是故事的主体,一条则肩负其他的含义。
有点混乱的思路,也让故事讲得有点混乱。
婷婷可以说重要,也可以说可有可无。
60年的坚守,她是可有可无的;架起割裂之桥,她又是很重要的。
如此矛盾,她应该怎样定位呢?
这的确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作为观者,显然很不同意影片这种处理。
她应是一个很淡的人物,她承载不了那么多,也无法承载。
割裂,势在必然;而衔接,才近似天方夜谭。
当老的老去时,好多也就老去了。
愿望始终是愿望,不是简单的努力就可以成为现实。
重新认识,令一种说法就是——变了味,但已是最好的结果。
我们也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
影片让人看到在这方面的努力,虽不是很成功,但也值得称赞。
那段旅程会给婷婷洗礼吗?
我存有疑惑。
不是所有的感动都不会忘记,也不是所有记得的都会影响人生。
回到苏州,婷婷继续她以前的生活,就像大多数旅游者一样,浅尝则止后是慢慢忘记。
洗礼,不是所有时候都可以用上的。
很显然,这是一部献礼影片,必然也带有不可避免的痕迹。
主旋律是见得太多,但也没有必要断然不拒绝。
影片不停地展现康定地区优美的风景和民俗人情,好似旅游推荐短片。
以现代都是人的眼光,怀着好奇心,开始一段神秘的探索之旅。
在一段旅程中,可以见到什么,可以感受什么。
也许这才是本片最根本的愿望。
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断裂所在。
不过,最为讽刺的是,这一切都是个人无根据的推测和感受。
无人解答,就像好多事情一样。
刚从西藏回来的我对这个电影尤其感兴趣。
故事证明小人总是坏事的那个,所以青年情侣一定莫轻别离,要走一起走。
老年苏有朋的侄孙女演技真令人无法忍受坏了全片!
要不可以给4星。
其实老年苏有朋演得也一般。
居文沛没想到岁数不小演得还真纯真。
虽然不是在西藏,虽然是这种主旋律影片,少数民族的故事还是吸引和感动我,尤其这次终于男的也是坚贞的了。
最别扭的是达娃和其他藏族人的普通话怎么都这么好啊!
学习能力够强的。
她可是农奴啊!!
我没去过甘孜,但即使现在的西藏年轻人普通话都没这么好,尤其达娃唱歌时居然一口纯正的汉语...翁虹在这里演谁?
蔡明的出场差点没让我喷出来。
这是建党大业的预热么?
要这么多明星脸干吗。
还有啊,当年的琼瑶女郎、<情深深雨濛濛>里那么文静娴熟清纯的青年文佩谢润,竟然抹了高原红演起女4号来了...让我情何以堪。
少数民族的电影还是不要弄这么多汉人明星来装更好吧。
一场跨越六十多年的爱情,如此漫长而缠绵的爱意让人惊叹和感动。
李苏杰和达娃相识于康定解放之时,最开始达娃还是位手脚带镣铐的奴隶,是李苏杰身为筑路队的解放军,让达娃翻身成为了自由人。
五十年代两人的感情就已经让不少人羡慕了,一些细节也在片中被非常细腻地展现了出来。
时间来到了二十一世纪的现在,虽然达娃和苏杰后来没能一直坚守在对方的身边,但是时隔六十年,两人对对方的思念一直没断。
刚开始作为达娃扶养长大的孙子孙女因为苏杰之前的失信非常不待见苏杰和养外孙女,直到后来一切误会解开,几位晚辈才终于感受到了自己爷辈的感情如此真挚。
而苏杰外孙女和达娃外孙之间的恋爱似乎有点突然,没有递进的过程,晚辈之间的三角恋也显得有些奇妙。
不管怎么说,这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电影完美谱写出了一段感人肺腑的康定情歌。
严重被低估的电影了,质朴、纯情。
每个人都有遗憾有些遗憾可以弥补,有些遗憾永远成了遗憾。
遗憾!
康定是跟四川衔接的藏区甘孜州首府,著名的川藏公路就是从成都开始经过康定从这部电影,我看到了那首康定情歌的更多背景,那首歌唱的: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地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在电影里,真是这么漂亮,远看贡嘎山,是一种大美,看得我好想去西藏亲眼目睹小时候写作文,大概很多人写自己的家乡时,都会写“这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或者”这里的人民,热情好客,勤劳善良“,以我20多年去过中国1/3地方的经验来看,大多数是放狗屁的但是是说藏族人民的话,那是真的善良淳朴,就像电影里面说的”我们生长在雪山脚下,是没有你们城里人那么有修养,但是我们藏族人的心就像那雪山上的冰块一样纯洁“,我并不是单单凭一部电影这样判断,虽然我本人没去过西藏接触藏民,但是身边每个去过西藏的朋友,都对藏民的淳朴民风有过亲身体会,毫不夸张大概苏有朋是片中观众们唯一能叫上名字的演员,虽然苏有朋在片中表现平平,没有出彩也没有演砸,但是感人的剧情完全可以盖过对演员的关注剧情采用了双线并行的方式叙述,分辨是跨越了60年的现实和回忆,两者互为补充,最后走到了一起男女主人公从青年到暮年,从苏州到康定,奇迹般的跨时空爱情,是最感人的部分从泰坦尼克号我发现,爱情片只有悲剧才是最动人的,康定情歌的结局也是一个凄婉的悲剧片中的音乐,大家知道藏族人的嗓音,那是纯天然的好听当然有康定情歌的各种版本,在画面的配合下,演唱得如流水一般自然淌出,在电影院里听起来特别舒服,民歌就该这样唱还有一段《洗衣歌》的表演,唤起了我的一段回忆,因为这是大学期间主教的上下课铃声,我当时很疑惑,为什么洗衣服这么苦逼的事儿都可以写一首歌,我觉得为《洗衣机》写一首歌来赞颂才是值得的看了电影才知道,意思是因为解放军给藏民带来了自由,所以他们自愿为解放军洗衣服,还洗得很欢快,边洗边唱歌片中融入了一些藏族文化的介绍,更是燃起了我对去西藏的渴望,那是一种虔诚从朋友的旅行照片中,我认识了像彩旗一般飘扬的经幡,漫山遍野的经幡,甚是好看,但是我从来不了解其中的意义经幡是一块写满了佛经的布,西藏的自然风大,经幡每被风吹动一次,就等于诵了一遍经还有酥油茶、跑马山。。。
更多我就不剧透了要说片中有什么缺点,我觉得就是主旋律的宣传,比如神马”GCD好“、”解放军秋毫无犯“,以欣赏剧情的角度去看电影,可以无视这些渲染红色的部分,不影响这部电影的优秀同时吐槽一下豆瓣对电影的这段简介“《新康定情歌》更可以被称作为一部藏汉同胞水乳交融、体现民族团结的爱情史诗电影”,水乳交融你妹,剧情里这根本就是次要中的次要,要是看民族团结,我才懒得去电影院最后总结一句:这是我自《风声》以来,除开《岁月神偷》,近几年看到最好的国产电影,或者说是最好的内地电影豆瓣评分有时候也是不靠谱的,趁下映前去看吧月亮,弯弯康定溜溜的城哟
这是2010年的电影,偶然的机会,最近看了一遍,颇有感触。
我也认识一位西部的姑娘,和她相识,相恋,产生了深厚的爱情,却因各种原因,最后没能走到一起。
难忘的经历,美好的回忆,时常想念起她。
电影中很多情节,我和她也有过,一起骑马,看星星,对着云彩发呆。
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心与心地交流。
电影中那些美丽的景色,让我非常想念和向往。
每次听到那首经典的歌曲,眼前总能浮现和前女友在一起的画面。
一部政治献礼片,台词的zz意味比较浓,而且是一个江苏文青,文绉绉的,总有点破坏乡土感。
个人挺喜欢带点少数民族色彩的电影,比如《花腰新娘》《霍元甲》……乡土气息很重,很有感觉,本来也期待这是这样一部电影,但虽有少数民族内容,总感觉没太大表现空间,总是为一些东西做铺垫,有藏族特色的东西总是背景板。
景色还是很美的。
主旋律是一个老人为了爱情几十年未娶,歌颂伟大的爱情,结果十几年的青梅竹马,还不到几天就被城里来的大学生ntr了,故事情节有点问题。
比如送人去医院那段,众人问老爷爷前面有河,过不过去,老爷爷当然回答过去,我还以为后面会表现老爷爷亲自淌水过河的场景,结果画面一来,老爷爷就被人背过河了。
小孙女这个角色的定位太不讨人喜欢了,妆容也是。
其实脸白白,把刘海绑起来挺好看的,有江南女子清秀的美丽。
但全篇为了符合地方特色??
都把脸弄的黑黑的。
不过女主的神情和妆容真是出色。
蔡明和翁虹的客串完全融入角色,翁虹一出场还不敢确定是她,还特意去查了查演员表。
提起“康定情歌”,更多人想到的应该是1947年喻宜萱在南京演唱的歌曲,这也是一直以来流传广泛的汉族民歌。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云哟”,熟悉的旋律想起,一段感人的故事呼之欲出,导演江平就是根据这首歌改编成了这个电影。
电影《康定情歌》由中影集团出品,这也预示了本片会带有浓郁的红色基调。
本片在2010年上映,为了纪念西藏解放60周年,算是一部献礼影片。
当看到出品人韩三平的名字时,便知道这部电影必然正能量十足。
本片由苏有朋、居文沛、爱新觉罗•启星和蒲巴甲主演,演员们在拍戏时均要抵抗低温、低气压和高原反应的侵袭,不得不佩服演员的敬业程度。
影片讲述了解放军李苏杰和藏族女孩达娃长达60年的爱情故事,画风淳朴、人物真实,反映了藏族甘孜州成立以来的社会变迁。
值得一提的是,在好莱坞中美电影节上,这是唯一一部指定的开幕式影片,可见广电总局还是很屌的!
居文沛饰演的达娃本是头人家里的农奴,后来巧遇李苏杰(苏有朋)等解放军战士,李苏杰心地善良,解放了达娃,达娃感激不尽,从此对李苏杰念念不忘。
两人从此产生情愫,康定爱情由此开始。
李苏杰是知识分子,地质学的大学生,也是修建川藏公路的技术员。
这让麻麻不由想起了韩红演唱的《天路》,嘹亮的歌声想起后便是对家乡修路政策的支持。
剧组为了体现李苏杰的知识分子形象,又为了突出年代的感觉,特意为他在古董店买下一个塑胶眼镜,圆圆的镜片,脆脆的镜框,正有六十年前的风范。
调皮的苏有朋在把玩眼镜的时候不小心把镜腿折断,就在他以为自己闯祸的时候,导演江平灵机一动,将折断的镜腿用胶带绑好,更有一种贫苦朴素的感觉,也算因祸得福。
居文沛脸上的高原红做的十分真实,也使这康定的故事更加原生态化,人物形象立刻朴素了起来,甚至看不出表演的痕迹。
而她也因《康定情歌》在好莱坞中美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女主角的殊荣。
在面对刘二的追求,达娃坚守信念,仍然无动于衷。
她终身未嫁,而李苏杰终身未娶。
这样朴素真挚的爱情在现代社会已不多见,也因此变得弥足珍贵。
六十年后,他们的孙儿再次相遇,又产生了情愫。
只是这六十年后的故事,仍然感人而不圆满。
这世间的情爱不正是如此吗?
哪有什么十全十美呢?
这就是所谓的“此事古难全”,因为不完美爱情才显得特别真实。
在达娃正式以一个“人”的身份为解放军同志唱歌时,宋祖英嘹亮的歌声响起了。
那是一种声明,一种呐喊,一种崛起。
当蒲巴甲饰演的扎西多杰和婷婷在草原上骑马狂奔时,苏有朋和宁静的声音响彻了整个康定,宁静的声音舒缓悠长,而苏有朋则用他在拍《寻找刘三姐》时学的一点山歌技巧完成了这首《康定情歌》,听起来觉得很亲切、随和。
影片最后的机场送别,是最催人泪下的情节了。
蒲巴甲和启星演唱的《康定情歌》带着浓浓的深情,最后节奏逐渐加快,把人们从忧伤中拉回现实。
再美好的爱情也有结束的一天。
影片出现了三次《康定情歌》的音乐,每次都带着不同的韵味,不一样的人演唱有着不同的深意,导演江平用心良苦。
前面的故事看的人噼里啪啦掉泪到最后小辈的时候 就开始琼瑶 无聊了达娃和李苏杰的感情被小人破坏 整整六十年的爱情 最后收尾有点草率 现在出来个看着烦人的婷婷 又去破坏别人的感情纠结的要死还是影片前半部分回忆的好看 达娃漂亮的脸庞 暖人心的甜甜的笑 会说话的眼睛 和李苏杰的爱情那种轰轰烈烈 两个人超绝佳的演技 好山好水好风光 好歌好舞好姑娘 后半部分若不是藏区独特的风景铺垫 真没什么好看的 因为我也是生活在藏区 甘肃甘南自治州 也是像小西藏一样 神圣空灵的景色 我把它唤做婉城 那种山水间的清澈 人们的淳朴 感情 全部都是我心里记忆中最完满的画我的相册里全是婉城的美景 也有清澈如洗的清空 溜溜的云 那云朵真的是浮在半空伸手可摸的感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完满的阳光 骑着马的小伙姑娘 香香的酥油奶茶 蕨麻米饭 我在那生活了很多年 现在背井离乡上学 特别想家乡 有次在学校跳藏舞卓玛 听着那首熟悉的曲子 看着所在城市雾沉沉的天 忽然就哭起来包括我那些无法言语的感情 看完康定情歌更是哭的不成声 很多事情已经是过去 关于婉城 那个藏族气息浓浓的小城 也成了我的追忆那段跟青春角力的时光里我们曾用尽了全力去感知 去追寻 去挣脱但当一切过去当所有清晰如昨的记忆开始在轰鸣的分秒声里蒙尘我们却又忍不住回头张望只希望过往的快乐或者悲伤还残留只言片语有迹可循其实 只是因为我们能看见时间改变了什么但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却也存放着那些 时间没有改变的东西这座小城的气息刻在我们的眉梢眼角 任我们浪迹天涯海角关于彼此的记忆 也会在同一段岁月里波光粼粼还有昨日那远去却不曾逝去的青空用它清澈心底的美丽让我们心印刻流年而且 从来不曾分开
如果不是因为在时光网参加会员9元观影的活动,我可能永远都不会因为这么一部电影走进影院。
单单看介绍让人有些期待,还远远还没有到达兴奋的程度。
开场10分钟左右,我从微笑到出声笑,忍不住倒在了师姐身上师姐很严肃的说:这不是一部喜剧片!!!!!
是了,但是这么爱国主义口吻的电影,到底是怎么在网上有这么多的好评的?
而且,我们在影院拿到的介绍,居然这部电影的推荐指数是五颗星,太不可思议了!!!!!!
从男猪女猪溪边相遇,英雄救美的天雷情节过后,小苏同学很夸张的举起斧头砍断女猪的铁链,就在我以为会被雷得外焦里嫩时,小居同学的一个眼神儿,那黑白无暇的湛澈双眸,从小苏同学看向被砍断的铁链,两鸿泪水硬生生的在眼眶中打了一个圈儿,在看到锁链的一刹那直直地掉落,而后的两滴泪水才在脸上滑落。。。。。。
我得说,这个镜头深深打动了我,它在我心中的喜剧地位被撼动了小居要求随队而行,光北大叔脱下自己的大衣给人家披上,还以为在LOLI和大叔之间会谱写出什么火花儿来,害我一直期待到结尾。。
未果我想,被解放的女奴对“恩人”产生好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什么时候,苏州秀才也爱上了她,而且爱的如此之深??? 就只听得小苏同学一句接一句,“你的歌声真美”OR是“你真美”,鸡皮疙瘩就在影院的地毯上累积了一层又一层。。。
然后重要角色刘二的登场,从他邮差的身份一表明,我就觉得这人肯定得干点儿什么。。。
后来证明果不其然啊。。。
编剧啊你也太不给力了,这么容易就猜中了么,切。。。
然后女猪受伤,男猪在我们不知道的时间和空间穿越回城,而且一举穿到了文革,马上就要发配农场改造。
暂且不论电影的处理,这里我们都觉得过于草率了,比方说,女猪怎么受伤,怎么养伤的,期间如何思念男猪和抵抗邮差小三的进攻的;男猪怎么抛下受伤的女猪独自一人回城的,文革中如何获罪的,那封语焉不详的家书里到底说了点儿啥,为什么要发配农场劳动,为期多久,怎么回城的,期间难道就没有想念过小居么,为什么六十年从来没有去找过她,仅仅是写信、写信、写信。。。
为什么所有的信都查无此人退回了,却一直还是往那个地址写,而从来都没有试图寻找一下,打听一下,哪怕只是确认地址也好;女猪也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去寻找男猪,也只是不停的写信写信写信,奇怪,文革之后的地址和之前的确定都是同一个么???。。。。
种种疑点,不一而足。
总之,我们只要知道,俩人都在不停地写信写信写信,然后等待等待等待,然后六十年就过去了明明很好的故事框架,却被安排成了这个样子虽然我哭得很惨,但那绝对完全一定必须都是因为小居同学那双清澈的眼睛,还有老先生每次欲言又止的无奈,每当我见到老人的眼泪的时候,就会忍不住 也跟着一起哭,每次我看到小苏对着小居笑的时候,我就会想,她等了他一辈子呵一辈子,然后也会哭尤其是,在小苏对小居说,达娃是宝贝的时候,明明知道这种台词很幼稚,但是还是忍不住哭的一塌糊涂。。。。。。
本来以为既然小苏和小居是主演,应该主要是讲述他们的故事吧,偏偏还掺杂了许多孙辈的事物,后半部分孙辈之间的感情部分最好全部都砍掉,实在太无聊了,那么闹腾的小姑娘,蒲巴甲居然还摇摆不定,哪儿有那个藏族小妞好呀,犹豫什么?!
难道说,是为了对应爷爷辈的两男一女,所以孙辈安排了两女一男?!
虽然说掺杂了很多小笑点,但是太乱了,又回到了喜剧的定位总之,后半部分砍掉,砍掉,砍掉!!!
前半部分加强,加强,加强!!!
最后老先生在撒了达娃骨灰的小溪边,把他写的信,带来的麻饼,一点点放在河中,然后说了一段话,大意是,等我死了,也要把骨灰撒到这里,撒到我们最初相遇的地方,然后,我就可以去找你了。
虽然觉得自己很不争气,我又泪水涟涟了我总觉得,两个彼此等待了一辈子的人,所要求的不过如此,生不同衾死同穴,就这么一点卑微的要求,我愿意相信,现在的李苏杰,和达娃,那个如同月亮一般美丽纯净的姑娘,一定在一起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西藏大巴车上看的,剧情过分雷人,忍不住吐槽,不过歌还是挺好听的。
感觉看了一部琼瑶爱情片。最大的败笔是那个苏州女,感觉从头到尾都跟欠揍,不知道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还是演员演技不行演成了这种效果。
红段子太多了
主旋律片好么!要不要拍成这个样子啊!老子看得从头哭到尾啊!国产剧的常见狗血桥段居然能出现大逆转!这不科学好么!
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完美体现。
雪山下的爱情,那么纯粹,那么干净。熟悉的藏地,仿佛回到那个让人梦牵的地方。那是一种都市里面无法体会到的感觉,让我们感受到自己如此渺小。岁月是沉吟着经文的希望,风吹动经幡,那经文就又被念了一遍,苍渺的宇宙间,有小小的愿望在穿梭,佛光炫目,时光流逝,岁月老去,生命轮回。
那个傻逼外孙女是纯纯的败笔 擦 如果木有 完全可以再来一颗星的 虽然还这么五毛 对了 翁虹直接吓了我一跳 还是一大跳 妈逼 吓死爹了
我本来只想看看康定是什么样子的,没想到一群名角演的片子还真不错,毕竟不管到那能够坚持60年的承诺都值得尊敬。
看在你们贡献了这么多笑点的份上,凑个两星,喜剧版《建国大业》呦~《洗衣歌》光芒万丈呦~!蒲巴甲真是溜溜的人才呦~!
终于听懂了康定情歌
难道是我看的版本被剪了太多,我实在不能想象这部片子的编剧是怎么把故事给讲完的。
有很多比较蠢的情节,不过就是一个故事,看看也蛮好。
真难看,,,
主流也没啥错,但是细节太刻意迎合,少了生活气。
跑马溜溜的山上
凑合也能看
看完了感觉不咸不淡的,没啥滋味
怎么看都是为甘孜自治州、为旅游区的主题片,但至少如此美丽的地方,蓝蓝的天,那山那水还是吸引到人。。。内容就算了,景毕竟是真自然!
这种大烂片也叫感人?笑死了!1星给打酱油的平江路,1星给一闪而过的大儒巷。
李苏杰解放了达娃的身体却禁锢了达娃的心六十年,,,,他让达娃尝过甜饼之后,达娃就真的不忍再放弃。全片都是为了达娃哭的。李苏杰怎么就那么不相信达娃会一直等他呢!ps为了康定的风景加一分,可不能得罪送信的。他孙女那段真不该拿来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