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与荣耀

Dolor y gloria,万千痛爱在一身(港),Pain & Glory

主演:安东尼奥·班德拉斯,阿谢尔·埃特塞安迪亚,莱昂纳多·斯巴拉格利亚,诺拉·纳瓦斯,胡丽叶塔·塞拉诺,塞萨尔·文森特,阿瑟·弗洛雷斯,佩内洛普·克鲁兹,塞

类型:电影地区:西班牙,法国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19

《痛苦与荣耀》剧照

痛苦与荣耀 剧照 NO.1痛苦与荣耀 剧照 NO.2痛苦与荣耀 剧照 NO.3痛苦与荣耀 剧照 NO.4痛苦与荣耀 剧照 NO.5痛苦与荣耀 剧照 NO.6痛苦与荣耀 剧照 NO.13痛苦与荣耀 剧照 NO.14痛苦与荣耀 剧照 NO.15痛苦与荣耀 剧照 NO.16痛苦与荣耀 剧照 NO.17痛苦与荣耀 剧照 NO.18痛苦与荣耀 剧照 NO.19痛苦与荣耀 剧照 NO.20

《痛苦与荣耀》剧情介绍

痛苦与荣耀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佩德罗·阿莫多瓦、安东尼奥·班德拉斯、佩内洛普·克鲁兹将合作新片《痛苦与荣耀》(Dolor y Gloria),7月上半月开拍。和阿莫多瓦上部影片《胡丽叶塔》相反,影片主角将是两名男性,由班德拉斯和阿谢尔·埃特塞安迪亚扮演,克鲁兹和胡丽叶塔·塞拉饰女配,讲述一个处于晚年的电影导演的生活故事,包含初恋、第二次恋爱、母亲、死亡、与他合作过的一些演员,时间跨越60、80年代和现在,一种不适应的空虚感导致他现在无法拍电影。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独裁者古贺和声黑狐之绝地营救混出新高度路上蜗牛与黄鹂鸟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寻梦环游记不期而遇乜代宗师一路不顺风稍息立正我爱你守坝员的诗星丘车站失物招领罗宾汉:起源BJ单身日记4十三条命棋逢对手步步为营心灵缉凶第二季猪猪侠·不可思议的世界无名丝路豪侠美丽村官婚情咨文第一季愤怒的伦理学上帝的国度郝嗨的历险记明星伙伴第八季单反相机

《痛苦与荣耀》长篇影评

 1 ) 色彩搭配大师——阿莫多瓦

阿莫多瓦在电影中向来以大胆瑰丽的色彩著称,在这次《痛苦与荣耀》里也是把色彩玩得很溜,首先开头就着实惊艳了我一番,应该是我看过的最具有艺术感的电影片头了。

所有出有关制作人员的背景都是如同打翻的颜料桶一般的色彩动态画面,还记得当年风靡的手机动态壁纸吗,像融化了的棒棒糖浆,甜甜的巧克力酱。

惊艳归惊艳,但后来看电影才发现这些色彩并不是凭借计算机数字合成无规律上色或者瞎配色的,其实相当有讲究。

片头主要分为红紫色系,红黑色系,红黄蓝色系,红蓝色系,红绿色系,黄绿色系,黄灰色系和蓝白色系,而这些色系的主要颜色其实构成了后面电影中每一个板块的色彩母题,比如一家人搬到地窖里去居住时电影都是与天空形成蓝白配色,而导演在自己家里某些房间的镜头则都是以红蓝为主,所以,电影中所有人物的服装全都是按照片头这些色彩的花纹和颜色进行搭配设计,形成了某种呼应,包括各种道具等。

以下是一些总结。

蓝白

红紫

橙黑

红黄蓝灰

红蓝

红绿

深绿

浅黄绿

深黄灰

浅黄灰只能感慨美术师也是花足了功力,当然阿莫多瓦的色彩敏感度也是十分厉害,毕竟当初是玩艺术出来的。

每一个部分不同的配色深入到镜头呈现的点点滴滴,不仅是记忆与真实相交织的深刻心理状态反映,五彩斑斓的曾经也是如今的痛苦与荣耀,同时也为他的电影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内涵,在这一点上和韦斯安德森特别像。

在阿莫多瓦最近的电影中色彩关系都运用得特别成熟,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都可以铺陈开去。

 2 ) 《痛苦与荣耀》观后

好享受的观影体验啊!

导演个人的人生回忆被从容、引入、含蓄、抒情地表现出来,真挚,朴素,精致。

记得29年前,1990年,我带《本命年》去第4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参赛时,第一次看到西班牙导演阿莫多瓦的参赛电影《捆住我,绑住我!

》,虽然他没有获奖,但其作品独特、火辣的内容及风格,给了我深刻印象。

在一个月后的香港节上,我又第一次看到了伊朗导演阿巴斯的《我朋友的家在哪里》、波兰基斯洛夫斯基之《十诫》的《爱情短片》与《杀人短片》、英国导演格林纳威的《厨师、大盗,他太太和她的情人》,都着实被惊艳着了!

加上阿莫多瓦,这四位和我基本同龄的导演,被当时世界影坛称为“世纪末出现的新一代的作者导演”!

29年过去了,这个预言早已被证实。

其中年长的波兰和伊朗之两位大师虽已辞世,但他们陆续奉献给观众的诸多电影杰作,早已成为世界影迷们永远怀念的经典。

其它两位健在的大师也是在持续不断地用出色的作品说话。

本片《痛苦与荣耀》是年满70岁的阿莫多瓦的第二十二部长片,去年在戛纳节获得最佳男演员奖,虽惜败给韩国片《寄生虫》, 却仍旧光彩照人。

他们是如何保持如此长久的艺术创造力和质量水平的?

这应该是我们电影研究及教育界,很好思考的问题。

 3 ) 时间把往日的伤痛都冲淡,唯有爱留在心底经年不散

作者:戛林纳提醒:本文后面涉及情节剧透,想好了再读细吧,谢谢!

今年戛纳的第一部爆款,毫不意外的来自这个大导演!

刚刚看完,就忍不住打了5星。

它就是来自西班牙导演阿莫多瓦的最新作品——《痛苦与荣耀》。

喜欢阿莫多瓦的人看这部片可能会泪流满面。

痛苦与荣耀 (2019)8.52019 / 西班牙 法国 / 剧情 同性 / 佩德罗·阿莫多瓦 / 安东尼奥·班德拉斯 阿谢尔·埃特塞安迪亚在今年的戛纳颁奖礼上,希望它能斩获金棕榈吧。

毕竟,再不给他一座金棕榈,就怕以后更没机会了!

这部电影是佩德罗·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在接近70岁之际,献上的第22部电影长片、第6次参加戛纳的代表作。

阿莫多瓦在他生命中最黑暗和最孤独的时刻创作了这部自传体杰作,分享他最隐秘的秘密与回忆和对过去的遗憾。

他在西班牙是国宝级的存在,也是世界上最具原创力、最有趣也最特别的导演之一。

就在前年(2017),阿莫多瓦曾担任了第70届戛纳评审团主席,把《方形》送上了金棕榈,即便那一届评委里还有范冰冰。

阿莫多瓦之前凭借《关于母亲的一切》《回归》《破碎的拥抱》《胡丽叶塔》五次冲进戛纳主竞赛,拿过最佳导演(《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和编剧(《回归》),离金棕榈仅一步之遥。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1999他的作品都具有争议性,着重表现欲望、暴力、宗教等议题,并通过鲜艳的色彩,展示出一种后现代的审美眼光,以及对权威的极大藐视。

《破碎的拥抱》20092019年3月,新作《痛苦与荣耀》在西班牙上映当即受到热捧,连本人坐标的中北部小城也座无虚席,在场观众多半是中年人士,能看懂老莫的都是有故事的人啊。

在他的作品里,色调总是艳丽缤纷,浓郁的色彩几乎直逼瞳孔。

他镜头中的太阳似乎定格在西班牙下午三点钟,明媚灼人得无法睁眼。

森林总是呈现在浓重的墨绿之中,使人迷失。

红色也是不变的主调,红色的门、红色的高跟鞋、衣襟上花朵的红。

无比鲜艳美丽的红色,纯洁而又邪恶。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1999如此强烈的色彩也与电影的主题相得益彰,充斥着对爱情的渴求、炽热躁动的情欲、以及人性的揭示。

“这最后一吻,让她对这个世界最后的印象,就是你嘴里的味道”——《破碎的拥抱》《痛苦与荣耀》里,阿莫多瓦是一个已届高龄的幕后叙述者,真诚、冷静地把自己的人生如同幕布般缓缓在观众面前摊开。

坚韧的母亲,年轻的画工,年少时的雾水情愿,心底的爱恋。

导演让观众一同去感受时间在他身上刻画的痛楚,留下空间让观众细细回味。

《痛苦与荣耀》佩内洛普饰演小时候的母亲角色电影开始前,动画“Deseo”在银幕中跳动了数秒。

El Deseo是阿莫多瓦的电影公司名称。

同时也追溯到1987年的旧作《欲望法则》(La ley de deseo), 以其为开端,2004年《不良教育》(Mala educación)为继续的Deseo三部曲,终于借《痛苦与荣耀》(Dolor y Glória)写下了句号。

《欲望法则》1987

《不良教育》2004安东尼奥·班德拉斯(Antonio Banderas)与导演的最早合作追溯到1982年的《激情迷宫》。

《激情迷宫》1982在《痛苦与荣耀》中,他饰演的萨尔瓦多·马洛(Salvador Mallo)是一名因身体原因而导致灵感枯歇的导演。

电影开场萨尔瓦多(Salvador)悬浮在水下,与世隔绝。

这一幕暗示着过去与现在,真实和虚无流入彼此,在萨尔瓦多身上如何发生影响。

萨尔瓦多(Salvador)静坐在家中,他就像是后现代童话中悲伤的王子,被空虚的美丽和回忆所包围。

念旧的个性使然下,萨尔瓦多想起了已经交恶三十年的演员阿尔贝多(阿谢尔·埃特塞安迪亚 Asier Etxeandia 饰)。

以庆祝新电影上映为由,二人恢复了联系。

令人意外的是,阿尔贝多(Alberto)不遗余力地向萨尔瓦多(Salvador)介绍着吸食海洛因的乐趣。

因为长期的背痛与咳嗽,片刻的犹豫过后,萨尔瓦多(安东尼奥·班德拉斯)接过了手中的粉末。

毒品的出现对萨尔瓦多无疑是一种解脱,逐渐沦为它的奴隶。

沉湎在回忆里的萨尔瓦多,一次次地拿起粉末。

而成瘾的后果,是身体的痛状更加剧烈。

阿莫多瓦对于痛苦的表达是直白的。

关于萨尔瓦多身体状况的报告,长篇的序列令人感觉莫名的头皮发麻。

哮喘、耳鸣、头痛,一连串的身体和心理症状在声音中被扯掉,CAT扫描和X射线图像融合成伴复古的动画图表。

这些症状似乎都具有象征性的共鸣,反映了萨尔瓦多目前的惯性状态。

例如,融合的脊柱暗示了情绪钙化和智力灵活性的丧失;他喉咙里的肿块化成一个字面的块状,以过去未解决的问题导致了创意力的缺失。

在每一个感受到孤独和痛苦的场景中,无人可分享时,荣耀变得如此浅白和空虚。

毒品不过是充当一个临时的救赎角色,借此来麻醉自己,释放欲望。

相对身体的痛苦,更难承受的是精神上的痛楚。

而对于母亲的离去,萨尔瓦多(Salvador)也一直无法释怀。

在放松的片刻中,他总是梦到童年。

坚韧年轻的母亲(佩内洛普·克鲁兹 Penelope Cruz 饰),竭尽全力地抚养自己长大成人。

即便住在洞穴,也想方设法地留出地方让儿子读书写字。

为了让萨尔瓦多进入唱诗班,谦卑地向教导主任堆起了笑脸。

母亲在阿莫多瓦影像中一直是一个宽容而满怀温情的意象,用她们柔弱却坚强的肩膀支撑起了生活的所有重量。

在苦难之中独自前行却又相互依靠,即使现实是如此残酷,依然绽放着饱满的生命力。

佩内洛普在老莫另一作品《回归》中,也饰演类似了角色。

《回归》2006去好莱坞打拼的佩内洛普总是充当二三流的花瓶角色,在老莫(阿莫多瓦)的镜头下,我们发现她既如情欲躁动红玫瑰版热烈,也带着刚强隐忍奉献的母性去给予爱、给予生命。

再回到《痛苦与荣耀》男主的故事。

一次偶然,阿尔贝多(阿谢尔·埃特塞安迪亚)在萨尔瓦多(安东尼奥·班德拉斯)的家中发现了萨尔瓦多的作品,讲述了关于他年轻时的炽热激烈爱情。

马德里小剧场。

正当阿尔贝多在台上尽诉萨尔瓦多的故事时候,台下的观众费德里科(莱昂纳多·斯巴拉格利亚 Leonardo Sbaraglia 饰)也几次落泪。

多年以前,费德里科(Federico)曾与萨尔瓦多(Salvador)有过一段情,而作品中的另一个男主角,正是他。

在获悉了萨尔瓦多的住址后,费德里科毫不犹豫地走到了萨尔瓦多的门口,又在原地打转着。

他望着萨尔瓦多的房间,终于鼓起勇气拨通了电话,轻轻说:是我…

二人重遇共聚的数幕,正响应片中主题,萨尔瓦多的一系列痛苦和荣耀由此揭开。

往日的年轻恋人如今已年过半百,费德里科如常地结婚,生子。

当费德里科拿着儿子的照片笑说为人父的经历,萨尔瓦多(安东尼奥·班德拉斯)慢慢地摇晃着手中的酒杯,眉眼含着笑,点头说儿子正是旧恋人的年轻模样。

时间把往日的伤痛都冲淡,唯有爱留在心底经年不散。

两个中年男人,深夜静坐在客厅,互相说着没有对方之后的人生机遇,分别的一吻,以及那句再见,恐怕是再也不见了。

最后一幕,萨尔瓦多(安东尼奥·班德拉斯)站在家门微笑着,对着在电梯回头的阿尔贝托(阿谢尔·埃特塞安迪亚)轻轻说,走吧。

藏于心底里隐约的残念燃起,最终熄灭。

一切尤为克制隐忍。

分别后,萨尔瓦多向医生坦白了毒瘾。

他要放下,无论是过去,母亲的离去,还是身体的痛苦。

毒品不能永远地有效麻醉伤口,只能勇敢地面对。

阿莫多瓦借萨尔瓦多的行动,坦然他是真的释怀了。

另一条线,厄瓜多尔(Eduardo)的出现则是沉闷童年的一抹色彩。

喜爱读书的小萨尔瓦多,教年轻气壮的画工厄瓜多尔识字。

作为回报,单调残旧的洞穴在厄瓜多尔的手下焕然一新。

他的出现,唤起了小萨尔瓦多第一次的性觉醒。

当他看见厄瓜多尔在阳光下的裸体,茫然地站在了原地。

一时发热,昏厥过去。

那是他人生中最早接触到的悸动,至今都无法忘怀。

涉及厄瓜多尔的片段,色彩尤其清新温柔。

蓝色的天空,墙壁粉刷的纹理,纯净的白色床单在洗涤线上飘扬。

骤眼看,观众实际上并没有感受到西班牙内战后的贫困。

在萨尔瓦多的睡梦与朦胧清醒之间,导演留下了足够的空间,让观众自行想象。

最后的最后,萨尔瓦多(安东尼奥·班德拉斯)出现在镜头前,一声Cut完成了拍摄。

受苦,挣扎,逃避过,同时又获得无数的赞誉。

年近70的老莫(阿莫多瓦)泰然面对人生,还在拍电影,孜孜不倦地展示着他对电影的爱。

这是老莫回头向自己一生的温柔致敬,而《痛苦与荣耀》可能也是我们能看到的最温柔的阿莫多瓦电影了。

一如往常的强烈色彩对比,光影摇曳的长镜头,以微妙的一幕结束电影。

主演在剧中有一句台词:“只会哭算不上好演员,懂得克制眼泪才是好演员”。

这句话用来概况这部电影最为贴切。

导演一生历程几近摊开在幕前,从生命伊始,成长过程中收获朋友,欲望,成就,而后逐渐失去了青春,爱人,母亲。

各种情绪交织着,痛苦、悲伤、悔恨与宽恕,自我剖白。

观影犹如窥看了导演日记,看他高低起伏,经历浮沉过后变得成熟平缓,与自己和解。

老莫坦白了人生,最后回归到根本。

而《痛苦与荣耀》对于观众:故事传达给你,遐想空间也留给你。

阿莫多瓦,请再让我们多看你几次。

戛纳也要好运!

我的所有电影都代表我,但是这一次我走得更远,在其中的是我的灵魂。

——佩德罗·阿莫多瓦

转载请联系本文作者(戛林纳)邮箱:[email protected]· THE END · 这是“不散”的 第916篇 原创文章,感谢关注不散·公众号(busan-movie)相聚有时 / 电影不散

 4 ) 涌动的少年记忆

在今年戛纳电影节上,西班牙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的新作《痛苦与荣耀》力压意大利导演马可·贝洛奇奥执导的影片《叛徒》,助力安东尼奥·班德拉斯夺得了主竞赛最佳男演员奖。

不仅如此,该片还在英语和法语场刊中得到了极高评价,并且一度被认为是金棕榈奖的最有力竞争者之一。

这其中固然有全世界媒体和影评人对阿莫多瓦惊人创作力的肯定和对他从未拿过大奖的惋惜,但也不可否认,影片的确具有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凡魅力。

与之前的作品不同,《痛苦与荣耀》给人的感觉更加内敛,甚至会让人熟悉阿莫多瓦一贯视觉风格的影迷有些不适应:那种我们所期待的色彩上的“大红大紫”和酒神式的情感宣泄大幅度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蓝与白以及在这些色彩之下暗流涌动的情感。

可以想见,阿莫多瓦在这部影片中融入了更多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体验,而这些经验也恰恰因为层层累积而变得深沉,使得影片与《欲望法则》、《不良教育》一道,构成了浓烈程度和自传程度各异的三部曲。

尽管很难说这部影片究竟有多强的自传性,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这部电影很大程度上可以称为阿莫多瓦的“精神自传”:一方面,《痛苦与荣耀》和费里尼的《八部半》在情节以至细节上有太多相似之处,讲述的都是电影导演在创作期间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主人公、导演萨尔瓦多·马洛有一种艺术创作者身上特有的敏感和脆弱,这种脆弱感既来源于其在片中不断恶化的身体状况(脊柱神经压迫经常让他承受巨大的痛苦和折磨),同时也来源于精神状态的不稳定性,所有这些都在阿莫多瓦的个人经历中有迹可循,也让人隐约想起南尼·莫莱蒂在《教皇诞生》《我的母亲》等影片里对精神状态的叙写。

外在的、身体的痛苦对萨尔瓦多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极大影响,以至于他不得不通过毒品来获取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快慰。

吸食成瘾的萨尔瓦多眼看就要跌入深渊,直到某天意外与多年前分别的恋人重新相遇,他才开始想要竭力弥补生活的空虚,重新鼓起了面对生活的勇气。

毒品制造着幻觉,而借由与恋人重逢这一契机,被动形成的幻觉开始在不知不觉中被主动重构的回忆所替代。

最终我们发现,观众在银幕上看到的所谓“回忆”并不完全是角色在头脑中“过电影”,其中多有被萨尔瓦多搬演到自己随后创作的电影里的场景。

从表面上看,《痛苦与荣耀》玩弄了一个近似于《不良教育》的戏中戏结构,但不同的是,后者的戏中戏投射了一段过往的秘密,秘密也搭建起全片的悬念,而在前者中,“秘密”和“悬念”都不存在,剩下的只有一种由片段式的回忆构成的平缓的生命状态,它们被艺术加工、被导演“施咒”,不再指向真相、见证,而指向创作者对自身人格结构的彻底审视。

更仔细观察还会发现,片中几乎所有的角色,都是来自过去的幽灵。

他们虽以现在的面目示人,却无一不来自过往。

与阿莫多瓦之前那些发生在当下的作品不同,《痛苦与荣耀》中的主人公甚至不再想去追寻什么,虽然他还有这个机会——他的年龄与阅历让他相信,只有与过去的恋人分别才是明智之选,粉刷匠的下落也没有必要再刻意追寻;记忆好像是被主人公整体“打包”,似乎这样才可以不被现实触碰、延续、污染。

这些打包的记忆片段只属于过去,同时也只属于萨尔瓦多一人;它永远处在“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位置上,成为一种永恒,作为生命曾经的馈赠被封存起来。

透过这种颇有距离感的回忆,主人公不断进行着一场逐渐深入的精神之旅:他先是“发现”了自己的母亲,继而“发现”了一个年轻的粉刷匠,二人不仅对童年时期的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也让他在身体的痛苦之下寻回了勇气,寻回了人生的正确方向,而且还让他在某种程度上回到了人生真正“开始”的地方,也就是全家搬入的那个地下室新居所,一个白色“子宫”。

如果说伯格曼在《呼喊与细语》中呈现的那个红色“子宫”意味着激情和冲突,阿莫多瓦则用白色表达着纯净和圣洁。

事实上,我们通常都会认为,阿莫多瓦是“火与红”(西班牙式激情)的代名词,但在《痛苦与荣耀》中,他似乎有意展示他对“水与白”的精妙运用,让人很难不想起加斯东·巴什拉对“水与梦”的种种阐释。

比如,回忆中的母亲一开始就是在用河水清洗白色床单,主角有关自己童年居所的回忆里也充斥着大量的白色,阳光由顶部的天井打到白色的墙面和粉刷匠意大利雕塑式的身体上,形成了一种近乎教堂般的神圣感。

当粉刷匠开始用水冲洗他赤裸的身体时,童年的主人公被眼前的一幕彻底惊呆了,随即晕倒在地上。

这个颇富性启蒙意味的场景被阿莫多瓦描绘得近乎梦幻,而或许直到此刻,我们才意识到水在阿莫多瓦的电影中竟然一直以来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无论是《对她说》的熔岩灯,还是《关于我母亲的一切》的倾盆大雨,更不用提几乎所有作品里都少不了的眼泪。

在《痛苦的荣耀》中,主人公更是一开场就漂浮在一池清水中,而漂浮带来的舒适感将疼痛、母亲、孕育等等萨尔瓦多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意象紧密联系在一起。

它引领我们滑入一个流动的、原初的、精神性的世界。

正是在这里,阿莫多瓦与我们相会了,他肆意摆弄着光影和时间,将过去和当下、现实和虚构融合在一起;他人生中最珍贵的痛苦与荣耀似乎都叠放在一个深不见底的魔术盒里,直到最后,他从里面翻出了一颗无比赤诚的真心。

 5 ) 与往事干杯

在新冠疫情期的这些憋闷日子,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了点医学知识,担忧自己和家人多出张不正常的肺片。

在阿莫多瓦自传式杰作《痛苦与荣耀》中,也有一大段漂亮揪心的医学影像。

作为电影导演,主人公萨尔瓦多在各地影展中收获了地理学;而作为积劳成疾的病患,他也在一次次体检中掌握了解剖学,严重的脊柱问题引起全身病痛,直达脑神经中枢,继而导致心理疾病和抑郁症。

而导演也承认,由御用明星安东尼奥·班德拉斯饰演的萨尔瓦多,很大程度上,正是阿莫多瓦自己。

以电影来书写自传,或多或少会模糊真实和创作的边界。

片中萨尔瓦多经历过的唱诗班、教会,对同性身体的幻想和之后的出柜,对专制体系下教育的疑惑和反叛,也都是阿莫多瓦人生历程中有过的经历。

而对成长中教会的性侵、创作中友谊的背叛,作为观众的我们,就搞不清这究竟是导演真实痛苦的往事,还是对过往时光的艺术化描述和故事化夸张了。

总之,这些发自记忆的创作,成就了戏里萨尔瓦多和戏外阿莫多瓦的荣耀。

电影中,进而又多出一层模糊虚实边界的戏中戏,萨尔瓦多真正剖析自我、却不愿署名的舞台独角戏《上瘾》,交由曾跟他闹掰了的演员执导并主演,并因此重逢了深知那段隐秘往事的同性恋人费德里克。

现在时态中,萨尔瓦多和旧友及旧情达成了谅解;过去时态里,他思念着伟大的妈妈,遗憾着没能带她回家乡告终。

 6 ) 那些痛苦不是吞噬你的肿瘤,它只是个骨刺

安东尼班德拉斯在影片里说表演要克制,不能大哭。

这部片子也是这样,用克制、温柔、美好的基调化解掉所有的撕扯和困境,每个场景都像一副副画一样美好到不真实。

阿莫多瓦在影片里为自己现在的痛苦和荣耀平静的溯源。

导演因为生理的病痛和心理的伤痛而停止创造数年,但他最终还是把自己私人、隐秘而不被世俗认可的经历和情感以及自己的童年和母亲的故事搬上了舞台,需要的只是像忏悔录一样,不管他人想法,把一切赤裸裸的展示出来的勇气,当然也没有听母亲不要拍的告诫。

影片没有表现他克服创作瓶颈的挣扎和苦闷,因为那不克制?儿时神父这么喜欢他,赞赏他,他都拍了,却没拍他为什么这么不喜欢神父。

铺垫了教导员让他读神学院并离开后,他恨神父的语言、神情还有逃离这些动作,却没有解释为什么他会这么讨厌一个喜欢的的人,从被喜欢到恨对方的逻辑是割裂的。

如果需要自己脑补导演儿时被神父性侵的历史才能看懂的话,我觉得电影是不完整的。

或者在西方神父娈童是不言而喻的知识点?也可能导演为了统一通篇克制不痛哭的风格,只拍了温柔而美好的痛苦,有意跳过了一些残酷性的深层痛苦。

导演不喜欢神学院和神父,而且祈祷无法消解他身体的痛苦,所以导演是无神论者,但毒品可以消解痛苦。

在传统片子里毒品交易,吸毒场景,吸毒后的迷幻,戒毒困境等等都是铺陈戏剧性张力的点,在这部电影里却表现的是如此平静。

我以为既然都拍了街头混混的交易,这里应该会有个爆发点,然后警醒自己不要跌入底层,然后去戒毒。

没有。

戒毒是因为遇见旧情人,在他的感染下,下定决心的,戒毒不是惧怕丑恶,而是向往美好,一切都被拍的美如画,毒品也是。

导演童年同性恋的启蒙与母子关系交织在一起。

他为没有成为母亲想要的孩子而道歉,但母亲只是低头不语。

母亲一直无法接受他是同性恋这个事实。

一个如此成功的导演,在母亲眼里却是一个让人失望的孩子,甚至连邻居都不喜欢他们自己出现在他的电影里,哪怕他是要感恩自己的荣耀都归功于他们都不行。

母亲也没有把他同性启蒙小伙子给他的画交给他。

他的同性恋身份给他和他母亲带来的伤害和痛苦应该是非常刻骨铭心的。

但他在这部片子里只拍了同性间最美好的情愫,那些痛苦都成了你不细究都不会发现的哑谜。

在结尾处医生诊断导演的病痛不是恶性肿瘤,而是骨刺刺激造成的,一个小手术就解决问题了。

就像老年阿莫多瓦回顾一生所有的困境,所有的挣扎,都只是生命里一个美好的错误,都会轻而易举的一刀切掉,这是怎样的美好豁达而正能量的一生。

额外提一句:中间有穿插那个小剧场的戏。

主演看了上瘾的剧本说牛逼,自己有剧场可以演,我以为是演电影一样的舞台剧或者话剧,有人物有对白有情节有表演。

结果不是,只是一群人坐在那里看主演一个人在那里绘声绘色的尬聊,这不是单口相声脱口秀吗?

需要什么表演,叫郭德纲单田芳来说一下不就得了?

但是上瘾里面既没有段子也没有戏剧性,郭德纲可能真讲不了,这种show在国外真能上演?目测在国内是没人会掏钱看的。

另外比起另一部导演自述电影卡隆阿方索的罗马还是要差一点。

罗马格局更大。

 7 ) 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自己

1.病痛

因为家人的原因从小到大没少跑医院,特别是在我妈妈发病期间,在医院进进出出待了一年半,见证了太多的生老病死。

病痛和死亡不能承受之重,是人类再怎么拼命想要努力抵抗和摆脱都没用的事情,殊途同归,到了最后不得不面对和接受。

片中班德拉斯饰演的导演,一身的毛病,吃一堆的药,身体上的痛楚一样也会影响精神上的状态,持续折磨,好在最后通过手术除掉了最致命的一个病症。

很多时候人怕的并非死亡,而是病痛。

活到一把岁数,冒出来一些毛病在所难免,认识并了解自己的身体,积极的治疗,试着坦然的接纳吧。

2.衰老

当我活到三十岁的时候,明显和二十岁的自己有着天差地别的感觉差异,身体机能已经逐渐进入了一种退化的模式,这是体育锻炼或是积极保养也没法挽救的一种下跌趋势。

时间开始快速流逝,不知不觉中和年老挂钩。

谁也无法忤逆这种必然的自然现象,但我一直觉得年老并非就一定不好,特别是心智上的变化,人会变得更加的稳重和成熟,见识的扩宽和经验的积累,可以褪去年轻时的锋芒、磨平棱角,以另一种更加平静释然的心态继续生活,想想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如此柔和的阿莫多瓦。

3.瘾

片中导演和老友相聚后开始尝试吸毒,一来可能真是好奇,二来出于过去的矛盾和分别的原因,最主要还是为了减轻身体上的痛感和精神上的空虚。

这种瘾不排除其中含有对难忘旧情的意指。

活着总需要点精神慰藉和需求,在生活并不尽如人意或是无能为力的时候,特别是没有其他机会可以供应这种需求的时候,人就会很容易误入歧途的走捷径。

昨天特地去图书馆看了《大裂》,看到黄丽群写的序,内心觉得不要放弃,继续写吧,发泄也好,慰藉也罢,一直到人生的尽头,因为这是证明自己真正活着的唯一佐证,也是最能让我持续上瘾的一件事。

4.朋友和爱人

有没有曾经因为意见不合或是某种原则性的问题而与之分道扬镳的朋友,我所经历更多的是自然而然就断了联系,各自对生活的追求和看法不再有交集。

片中导演和演员朋友两人分分合合,甚至直接吐槽闹掰。

导演亲自找上门把演员朋友看中的《瘾》拿给他演,两人化干戈为玉帛,一个有了创作的动力,一个有了表演的热情,没啥事是化解不了的,特别是双方到了一定的年纪,不再年轻气盛任性妄为,懂得了克制和理解,主动一点,便能解开心结。

片中最感动的一段是导演和昔日爱人的重逢,机缘巧合下通过“创作”再聚。

对饱含热泪的班德拉斯难以忘怀,经过时间的沉淀后,依旧有温度的爱意真的特别触动人。

爱情并不是说一定得天长地久,而是将最初美好的经历保留在心中,时间不会让它过期或变质,有缘再见时,时过境迁,容貌不再,但你依然是当初我爱的那个你,还有感觉,紧紧的拥抱和亲吻。

“你不必请求原谅…到今天为止没有任何人或事像你一样充实了我的人生”,有点浪漫和羡慕。

5.母亲

这是最让我记忆犹新的一段。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也经常想到以前有妈妈陪伴的时光,可能全世界最包容最能体谅我的人就是我的妈妈,曾经我也因为自己的任性和执拗而一直忠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想和大多人一样屈服于主流价值观。

想要证明即便“一无所有”,也能凭借自己的努力活出精彩。

曾经有过像泡影般的希望,但很快便消失了,我用了十年的时间还是没能找到机会。

现在看来有些天真和幼稚,很多事情不是说够努力就能实现的,可是身边唯一支持我的人也是我最好的知心朋友却永远的离开了我,这份沉甸甸的伤痛,和导演一样,真的很难走出来。

6.童年

童年可能是所有人都没法轻易忘掉或是舍弃的一段宝贵经历。

片中阿莫多瓦有两段非常妙的设计,画作的巧合和意识觉醒般的晕倒,还有那个如同梦境般的美妙洞穴。

有些事情就是注定的,性取向在那一刻被点醒,成为人生重要的转折点。

因为儿时的经历而改变了一生,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时候和爸妈一起去电影院看《泰坦尼克号》,火爆异常,补票入座,无比震撼,终身难忘,从此入了电影这个巨大的坑,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成了我的精神粮食。

进入暮年,忆当年慢慢会成为一种习惯,并且会越来越频繁,片段也会变得越来越清晰。

7.创作

这片其实偏向于“阿莫多瓦的私生活”,个人影像和回顾,牛掰的是又能和观众产生一定“交流上的共鸣”,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自己。

情感没有强烈的外放,甚至是内收的,在不动声色中能感受到蕴含着的绵密和情深,即便没有跌宕起伏,也特别耐看的原因。

班德拉斯拿下戛纳的影帝真是实至名归,写满内容和情绪的表情,一切尽在不言中,很难不被打动,就像片中他说的:“最好的演员…是使劲强忍泪水的”。

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经历才是人一生中更为宝贵的财富。

层层镶嵌式的影像和创作乐趣与魅力,在最后的收工中自然体现。

还是继续创作吧,用以对抗日益老化的身体和处于瓶颈停滞的痛苦,戒不掉的不是毒品,是专属于个人的荣耀(不单单是指作品还有生活的反馈)。

想到了库布里克晚年说的那句话:“任何一个有幸做导演的人都知道,虽然这可能会像在游乐场里的碰碰车上创作《战争与和平》那样困难,但当你真正拍好一部电影的时候,这一辈子没有几件快乐的事能比得上这种感觉。

”首发 | 公众号:yuchishangjiu ,欢迎关注!

 8 ) 时光总是给人恍如隔世的错觉。

《痛苦与荣耀》是西班牙导演阿莫多瓦的半自传电影作品。

电影讲述了关于经受过岁月洗礼的西班牙电影导演萨尔瓦多·马洛的故事。

他已近晚年,当身体的病痛与精神的空虚让他无法进行导演工作时,他经常把自己投入水中,回忆过往,试图用窒息的感觉来缓解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重温往日的荣耀或许可以治愈自己。

在此过程中,他开始回想起1960年的童年生活、1980年在马德里与初恋相遇分开以及如今对已过世母亲的怀念。

三条支线穿插在一起,感受着萨尔瓦多人生的遗憾与释然,感受着爱情、亲情的人生百味。

电影色彩色彩从影片的开场便是浓郁的,表现了西班牙特有的浓烈与热情。

字幕呈现的方式,如同打翻了的调色盘,对视觉进行强烈的冲击。

电影的调色风格则以高亮度、高饱和度为主。

影片通过对人物服饰的色彩搭配,将内心情感和欲望外显为服装色彩。

比如萨尔瓦多与旧恋人重逢的那场戏,刻意换上深蓝的条纹T恤,表明两人感情是理性和冷静的。

此外,电影巧妙运用色彩转换过去与现在的时空。

过去的时空中,整体色调较为纯净,且场景以外景为主,亮度更高,轻松且富有诗意。

在清澈的溪水边,母亲和女邻居们的欢声笑语,在芦苇丛上晾晒的洁白被单,混和着动听的西班牙民谣,展现了动人的乡间风情画面。

现在的时空中,整体色调较为艳丽,且场景多以内景为主,亮度偏低。

电影用瑰丽的色彩艺术性表现关于萨尔瓦多晚年的各种病痛和焦虑:因为无法弯腰系鞋带而被搁置的漂亮鞋子和总会被食物噎着,进而只能把蔬菜做成菜泥,不动声色地描绘出他被病痛折磨的力不从心。

示弱的男性形象电影展现的萨尔瓦多不是一个聪明博学的导演,更多是一个困于病痛与年龄的普通老人,而这个老人也只是比别人多了一些偏执和热爱。

萨尔瓦多就像社会的弃儿,他们的欲望,性与爱无从投射。

自从他做了腰椎关节手术后,背的上半部完全不能动。

同时,从他上下出租车的时候、捡药片用枕头垫在地上的时候等等也展现出他示弱的男性形象。

精神的不安和焦虑更让他雪上加霜。

这些细小琐碎、微不足道的日常,将生命里那些遗憾都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

男人也会脆弱,而且它恰恰展现得是一个人的脆弱,与性别无关。

没有选择展示强大和智慧,却选择了展示遗憾、困境和脆弱,这必然需要足够的坦诚和勇气。

男人可以不伟岸坚强,可以犹豫,可以纠缠在一段过往的爱情里,对初恋念念不忘。

当一个男人真诚地袒露了自己的内心,其实就消解了很多性别中的刻板印象,反而增进了彼此的理解。

与过去和解当萨尔瓦多得知自己32年前编导的旧作《滋味》重新上映时,他重新审视了这部片子。

自从首映以后,他再也没有看过,因为他不喜欢这部电影,他觉得电影主演没有按他的意图来演而毁了这部作品。

32年后再看这部片子,他却发现演得比以前更好。

当然,是他自己变了,是岁月让他变得平和宽容,让他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种种过往。

于是他决定去找男主演,他们自从电影首映式以后就闹掰了,从此再也没有见过面。

他想借这个机会与男主演和解,同时也与他们共同的作品和解,与32年前固执的自己和解。

当萨尔瓦多得知费德里克已经回归正常生活,戒掉了毒品,有了妻儿,他们像老友重逢一样拥抱寒暄、互说家常,多年的别离让他们常常是欲言又止,脸上带着微笑却又时不时眼眶湿润。

他们都克制了自己的欲望,激烈地拥吻互道再见,但恐怕是再也见不到了。

萨尔瓦多决定为这段感情补上一个结局,开始戒毒并正视身体疼痛,去做了手术。

萨尔瓦多虽然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但母亲一直都在鼓励他,支持他的学习,强迫他去神学院读书。

母亲从来都不为他感到骄傲,他为没有成为母亲心目中的儿子感到痛苦。

年轻的萨尔瓦多逐渐疏离了母亲,母亲想要和他一起住,照顾他的生活,他却选择逃离母亲去马德里。

然而,母亲的去世却也成了萨尔瓦多最为遗憾的事情,他为没有实现答应母亲病逝前送她回故乡的承诺而充满愧疚。

他住在母亲去世之前的房间里,桌子上还有两个人的黑白合照。

随着剧情推进,他逐渐与记忆中的母亲和解。

最终他不再沉溺于过去的执著和悔恨中,重拾对艺术创作的信心和动力。

与别人和解的真正内核,是与自己的和解。

当萨尔瓦多对恋人和亲人有了更深的理解时,他便成为一个不再难为自己、学会爱自己的人。

失落与成长共生电影探索了片中主角心中关于亲情、爱恋欲望与生老病死的故事。

亲情、爱情和友情,无论曾经多么海誓山盟,总有摇摇欲坠的时刻。

亲人、朋友、事业以及一切旧爱新欢终将渐行渐远,陪伴到最后的,只有一生的回忆。

身心伤痛、母亲的离去、爱情的悸动、曾经的那些伤心难过,随着时间流逝都将成为往事,都化作如今云淡风轻的挥洒自如。

如同电影的结局中,萨尔瓦多在历经一切的创伤以及放下了过去的后悔与遗憾后重新出发,与自己的身体、回忆和情欲言和。

他又重新开始工作,同时构建出戏中戏的双重镜像,感叹戏里戏外皆是人生。

痛苦和荣耀,在时间长河中洗礼过后,如诗般温柔美好。

不管是痛苦还是荣耀,唯一能治愈人生的,也就是这些东西。

《痛苦与荣耀》这部影片本身巧妙地模糊了电影与真实的界线。

而阿莫多瓦在面对自己的人生时,用一种最温柔坦白的方式自我释放,剖析内心回头观看自身的故事,将挣扎失意的部分放大,却也不忘感恩事业巅峰的时刻。

阿莫多瓦还是选择用电影造了一场梦。

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经历才是人一生中更为宝贵的财富。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随之而来的是身体各方面的老化,曾经的矛盾与不解一点点被消化,留在心中的大部分都是美好的东西,时间足以让人们与所有和解。

不管面临的是如今的痛苦,还是过去的荣耀,只有更多的共同经历,才会有和解的可能,才会诞生真正的勇气与力量。

素材来源于网络侵删LJBD补签

 9 ) 为何忘年之交题材作品稀缺《痛苦与荣耀》电影日记

我原本认为,《这个杀手不太冷》所展现的那种女孩与大叔之间擦出的独特火花,已是大银幕上对于巨大年龄差异所蕴含情感的唯一可能性的诠释,因为这种情感在现实中往往难以直观表达,我姑且称之为“跨龄情谊”。

这种情谊在表达上颇具挑战,尤其是当涉及到年龄差距较大的双方,但它却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

例如,在个体年幼时,若父母缺席,可能会对年长或成熟的个体产生仰慕之情。

这种情感时而稳定,时而波动。

我鲜少见到影视作品能够细腻描绘和传达这种情感。

今年,《这个杀手不太冷》在国内院线重映,我初感诧异,因它几乎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但当我观看阿莫多瓦的《痛苦与荣耀》时,内心仍不禁震颤,深感不可思议。

为何忘年之交题材作品稀缺《痛苦与荣耀》电影日记_哔哩哔哩_bilibili尤其是影片的结局部分,年迈的导演通过回忆童年场景,并以拍卖作品作为线索坦诚呈现,这一手法既直接又充满挑战,因为该主题极易引发争议。

然而,影片最终呈现的形式却异常纯洁,那个特殊画面,便令人联想到古希腊雕塑的美感。

而且,演员选择亦不显夸张,恰到好处。

影片中当天,小男孩在摆姿势让油漆工画画时因日晒而略显疲惫,半睡半醒地趴在床上。

剪辑手法使观众仿佛与小男孩一同目睹油漆工淋浴的画面,尽管实际上他并未目睹。

导演运用此手法,让我们感同身受地理解小男孩在那一刻的所见所感。

如何精准讲述这一故事,同时避免引发不当联想,实属不易。

《这个杀手不太冷》与《痛苦与荣耀》均成功做到了这一点。

尤其《痛苦与荣耀》,采用了在层层递进的叙事铺垫后,观众能与角色产生强烈共鸣的方法。

若无前面的铺垫,直接呈现那一幕,观众可能会产生强烈的道德愧疚感。

1. 阿莫多瓦对年龄差距情感的探讨今天是2024年12月19日,我欲以这篇电影日记记录《痛苦与荣耀》的观影感受。

在看过阿莫多瓦的众多作品后,如《空乘情人》的无厘头喜剧、《捆着我,绑着我》的野性张扬、《关于我母亲的一切》的深情细腻,以及奥斯卡获奖作品《回归》后,我深刻感受到导演本人虽在特殊情感类型上不断探索,但其核心思想始终保守且追求真善美。

此次观看《痛苦与荣耀》,我虽已对其风格有所预期,但仍对其将如此独特且罕见的情感故事搬上大银幕感到惊讶。

在某影评平台上,我注意到有人讨论年轻时是否对年龄差距较大的人产生过特殊情谊,尽管无人回应,但浏览量颇高。

我推测,许多人或许都点进了这个问题,却羞于留下自己的答案。

对我而言,我可能无法像阿莫多瓦那样,在作品中坦诚地讲述自己的经历。

值得一提的是,该片拍摄现场还使用了阿莫多瓦个人家中的物品作为背景陈列,足见他对这部作品的投入之深,甚至愿意袒露内心最敏感的部分给观众。

我自知无法做到如此坦诚,不会在公开场合分享这些私事。

但我仍在该问题下留言,承认自己也曾对年龄差距较大的人产生过仰慕之情。

同时,我也想补充一点,即如今我已走出那段经历,因为我即将成为父亲,拥有了自己的家庭。

电影中最终所呈现的状态亦是如此。

那位女性角色,应是导演的助理或制片人之类的身份。

当女助理入住导演家中时,她感激地说:“你让我住到了你母亲曾经的床上。

”此时,镜头巧妙地捕捉到了她大腿和腰部以下的特写画面,与导演的脸部表情形成鲜明对比。

这一镜头所蕴含的隐喻和暗示极为强烈,暗示导演在放下过去的心结后,变得更加开放。

他一直陪伴身边的的女制片人,导演终于能够正视这位女性,未来两人之间产生火花也并非不可能。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觉得电影中的大部分内容是基于阿莫多瓦的真实经历改编,甚至整个故事框架及其人生中的一些作品灵感都源于此。

或许在阿莫多瓦的童年时期,真有一位年长的人给予了他深刻的情谊,激励他不断思考,这些思考既关乎母亲,也关乎那位给予他情谊的人。

在这部电影中,阿莫多瓦仿佛为许多人解开了心结。

2. 创作者难以言说的自我映射电影采用了类似故事片的悬念手法,层层剥开真相。

最初,观众以为男演员是导演情感的症结所在,但随后剧情巧妙转折,揭示出男演员并非真正的症结,而是另有其人。

男演员戏份结束后,其本人现身导演家中,两人展开深入交谈。

原来,这位朋友多年来一直在关注导演的作品。

这便是第二位人物——导演年轻时伤害过的朋友,那段不堪回首的情谊再次浮现。

朋友的出现,告诉他一切都已过去。

在此,我想补充一点。

作为一位在网上分享电影感受的博主,我最近打算停止更新。

停更的原因源于频道设立的初衷,以及来自家庭、朋友和工作的三重压力。

在特殊阶段,我内心的问题难以排解。

大学老师曾建议我,无论讲述技术还是软件,都可以在课程中倾诉心声。

于是,我开始了近两年的创作历程。

每部电影,无论值得深入探讨还是简单点评,无论令人愤怒还是梦中反复出现,我都做了记录。

尽管有些内容并未以文字稿或视频剪辑的形式发布。

在这两年里,我通过创作排解了许多问题。

但是,对于创作者而言,最难排除的是作品里的自我,作品中总会映射出自己的影子。

后来,我坦然面对这些,在电影日记中讲述自己的经历,有时会替换名字,有时会将人换成动物,尝试各种替代方式。

最终,我发现通过这两年的创作,我解决了许多问题。

当然,我最忠实的观众是我的家人。

他们反复聆听,从未直接指出我说的不对之处。

听完我的内容后,他们会与我交流。

正如阿莫多瓦的电影《对她说》所展现的,说出来就好。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一个问题:对于创作者而言,所有作品都是在等待观众的解读。

因此,我非常能理解《痛苦与荣耀》中的导演,他多年的努力都在等待得到,因年少时因轻狂而得罪的朋友的认可,故事开头他决定放弃,故事中的导演在《味道》这部虚构作品中,对男演员的不满源于男演员未能表达出导演自传性质的特质。

公开发表这些言论后,他坦诚地说出了实话和真心话,尽管这伤害了男演员。

但这却无意中换回了年轻时候的朋友,朋友向他坦言,自己后来有了家庭和孩子,孩子也非常喜欢这部电影。

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观看电影,只是未曾主动寻找过他。

这一番话仿佛为过去的恩怨画上了一个句号。

我并不知道阿莫多瓦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与这位朋友重逢,但我倾向于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因为这位朋友的出现,或许能让阿莫多瓦不再沉浸于过去的痛苦与仇恨之中,而这位朋友也似乎放下了对他的怨恨。

3. 母亲心中的秘密:一幅画接下来,我们关注的是关于母亲的段落。

从电影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孩子存在的遗憾。

借助弗洛伊德解梦的一些浅显理论来分析母亲关于邻居的梦,可以发现这个梦实际上源于母亲隐藏了儿子朋友,油漆工寄回的那幅画。

这件事让妈妈感到自责,她认为孩子和油漆工可能存在的问题,是从父亲那里遗传来的一些特点导致的。

为了孩子好,妈妈选择了隐瞒这个错误,没有将这幅画交给儿子。

因此,这件事在妈妈的梦中逐渐异化,变成了她与一位女性邻居之间的情谊,反复折磨着她。

这就是梦境在自我心中的异化现象。

我们可以推测,导演的母亲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与她的女性邻居有过一些特殊的情谊。

当然,这也可以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解释,即这是母亲心中的一个心结。

然而,直到母亲去世,她都没有向儿子解开这个心结。

儿子也不明白为什么母亲会有一个始终无法放下的心结。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母亲有多少难言之隐,时间总会将其冲淡。

那幅画经历了许多曲折,但背面写着导演的名字,因此最终还是会回到导演手中,只是时间问题。

当导演看到那幅画时,他才明白母亲当年为何替他藏起这幅画,以及其中隐藏的误会。

原来,妈妈里并不是反对他,而是希望他能不受这些因素的干扰。

对于一个母亲来说,自己的孩子因父亲的不负责任行为而受到伤害,而父亲的一些行为母亲又不得不包容,同时母亲还得外出洗衣服等,这导致她无法完全照顾到孩子。

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会与家中的油漆工等人员产生一些不受她控制的问题。

我认为这位母亲内心深处有着巨大的纠结。

尤其是考虑到她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我们现在不同,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开放的信息和影视作品来告诉她这些事情是可以接受的、正常的。

因此,这位母亲的一生为了孩子经历了许多波折。

这反而让我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了中式家庭的父母。

他们的出发点往往都是为孩子好,有些事情他们不敢有太大的作为。

当然,也有一些父母会横冲直撞地保护孩子,但我觉得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那种有些担心、有些紧张,但不想把压力传达给孩子的母亲。

她们只能默默地做出一些选择,而这些选择的好坏结果都需要她们自己承担。

因此,我认为《痛苦与荣耀》中的母亲形象比《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中的母亲更加让人深刻。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是从一个母亲自我忏悔的角度来创作的。

而到了《痛苦与荣耀》,这位母亲则更像是我们在现实中可能存在的最好的母亲形象。

她小心翼翼地做了一些可能保护孩子的事情,但这些事情她也不敢说出来,因为说出来就可能变坏。

因为大部分情况下,有些事情说得越多反而越不好,所以她只能选择默默承受。

这让人感到非常感动。

所以故事关于母亲的问题,其实就是放下心中的执念。

4. 希腊雕像般的油漆工然而,最终仍有一个角色的问题悬而未决,即那幅画的作者并未有一个明确的结局。

我们可以设想,当天发生那件事情的人,由于担心误解吓晕的原因,并未敢向他的母亲如实交代。

事后,他完成了那幅画,并且在算术方面也有了显著的进步,不再只是油漆工。

他可能经历了长时间的犹豫,最终还是将那个场景的画作寄给了母亲。

我认为,如果当时母亲能够给予他一个明确的回复,或许他就能得到原谅。

然而,我们并不知道母亲是否有所回应。

考虑到这位作者的年龄比导演大很多,我推测他可能已经离世,这一遗憾因此永远留在了导演的作品中。

每当回想起这个故事,我愈发感到其中的无奈。

对于导演本人而言,当年的某些行为选择和动机或许是他主动促成的。

他可能对后续的发展没有进行直接的跟踪,也无法深入了解。

当女制片人建议他寻找这位作者时,他一口回绝,这表明他心中仍有不敢面对的区域。

那件事情可能正如《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小女孩一样,从头到尾都表现出一种主动的态度,只不过那位杀手在此过程中表现出了足够的自我克制。

我认为,电影《痛苦与荣耀》中值得赞扬的一点是,它塑造了一个让人毫无邪念、宛如希腊雕像般的油漆工人物,然而关于他后续的故事,我们却无从得知,这无疑是一种遗憾。

就我个人而言,我非常感谢那些在我成长过程中给予我伤害或被我伤害的人。

这些经历塑造了今天的我。

现在我经常遇到别人的误解,为什么每个人看完电影后的感受都不同?

我认为,这源于每个人拥有不同的经历。

有些经历我无法言说,也不太方便透露。

我现在敢于尝试各种看似不安全、不合理、不正常的事情,这都要归功于那些经历。

有时候,我甚至不太好意思给曾经那些朋友打电话,因为每个人都代表着一段过去和一些特定的记忆。

例如,我高中时听的蔡依林、孙燕姿、王力宏、陶喆、周杰伦等歌手的歌曲,每一首歌都能让我想起一个同学。

有些已经失去了联系,有些则偶尔在朋友圈点个赞。

但无论如何,我都非常感谢那些我伤害过和伤害过我的人。

现在的我,个性直率,对于无法挽回的事情,我会选择与对方坦诚交流。

在现实生活中,我认为自己比《痛苦与荣耀》中的导演更加洒脱和自然。

我会直接说出那些直白的话语,直到彼此都能放下过去。

以上便是我对电影《痛苦与荣耀》的日记。

 10 ) 喜欢这部电影一定不能错过的一篇精彩访谈

搬运自Interview杂志2019年电影上映宣传期的采访。

由Penelope Cruz采访Antonio Banderas。

两人谈了很多对事业和生活的看法,很有意思,值得一看。

———Antonio Banderas Can Trust Penélope Cruz to Keep His Secrets SafeANTONIO BANDERAS: 佩内洛普,你还想知道什么关于我的事吗?

来看看你当记者的水平是不是跟你演戏一样好。

PENÉLOPE CRUZ: 来试试吧。

人们通常觉得演员是通过工作认识的,但没人知道我们在纽约曾经是多年邻居。

BANDERAS: 从1993年开始,我拍费城故事的时候,在格林威治租了一间公寓,坐火车往返费城拍戏。

你当时应该刚到美国。

在那之前,你已经做了一些重要的事情。

你是个非常有趣的姑娘。

CRUZ: 还记得我有时候会给你做饭吗?

BANDERAS: 记得,你喜欢做有机食品。

CRUZ:我现在变得更健康了。

我想借此机会祝贺你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奖,虽然获奖当天我已经祝贺过了,现在再祝贺一次。

这个奖让你感到意外吗?

BANDERAS: 我永远都是被提名者。

这么多年我被重要奖项提名过多次,但从没上过领奖台。

四次金球奖、四次戈雅奖、美国演员工会、托尼奖,这些全部都有提名过。

直到有人告诉我,我获奖了,我才相信自己能获奖。

事实上,这是一种快乐。

我不会掩饰。

CRUZ: 你做出了一个非常勇敢的选择,那就是避免模仿佩德罗,尽管我想那是非常诱人的。

你选择抓住佩德罗的精髓,而不是成为一个滑稽模仿。

你是有意回避这一点吗?

BANDERAS: 是有意的,佩德罗告诉我 "如果你想加入我的任何举止,请随意"。

但我想从内到外塑造角色。

佩德罗已经决定让我留着他的发型,穿着和他一样的衣服,并在马德里使用他公寓的复制品。

这个角色的本质是一个非常孤独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有很多未了的心愿。

他还没有认清自己。

模仿他是很危险的。

佩德罗的写作风格就是他的表达方式,但这个角色几乎不动,很少说话,更多地观察。

他是他自己历史的见证人。

CRUZ: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和佩德罗一起拍过八部电影。

BANDERAS: 另一个和他一起拍过八部电影的人是 Chus Lampreave, 愿她安息。

我和她并列。

CRUZ: 我和他拍了五部,算上跟你一起的客串就是六部。

人们认为,合作拍了这么多部电影之后,到片场时会感觉很放松,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但和佩德罗一起工作,每次都像是第一次。

他对工作非常尊重,就像他第一次拍电影一样投入。

BANDERAS: 佩德罗和我是近 40 年的朋友。

他是一个非常注重隐私的人,我们之间的友谊有一些界限,我非常清楚,也从未试图逾越。

因此,当我第一次读剧本时,我对一连串我不知道的事情感到惊讶。

我不知道他想和他的母亲交谈,向演员、他的情人、电影和他自己寻求原谅。

我们提前了一周半完成拍摄,因为一切进行得非常顺利。

多年来,我很久没有看到佩德罗如此幸福和如释重负。

你还记得他拍摄结束后的反应吗?

CRUZ: 我当时在你旁边,你和佩德罗手拉着手,一起哭了。

现在你饰演了这个角色,你是否对他有了更深的理解?

BANDERAS: 人们问我,“这部电影里有多少是佩德罗自己?

" 接着我问自己:"我们是什么?

" 人类是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所梦想的一切,我们想说而从未说出口的一切。

那么,我们是什么?

CRUZ: 我们是所有这些事情的综合。

BANDERAS: 我们都带着一个装满苦难和伟大、痛苦和荣耀的行李箱走过一生。

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

CRUZ: 人们总是问我,"你怎么总能和佩德罗在片场相处融洽?

" 这是因为我们在个人层面上有共鸣。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在和他拍摄时变得像一块黏土。

这并不意味着我不提意见,或者他不接受改变。

佩德罗希望你和他一起经历整个过程。

BANDERAS: 你信任他。

曾经的痛苦已不复存在。

曾经的障碍现在是敞开的大门。

CRUZ: 你必须回到学生的姿态去应对这些项目。

BANDERAS: 好奇心是根本。

生命中总会有那么一刻——两年半前我因为心脏问题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意识到只有真相才有存在的空间。

有那么一刻,你会说 "如果不是对我来说完全真实的东西,我就不感兴趣"。

你会意识到岁月在流逝,生命在缩短。

在排练期间,佩德罗对我说:"安东尼奥,自从你心脏病发作后,你身上的某些东西发生了变化。

不要害怕展示你的那部分"。

我很清楚他在说什么。

当你如此近距离地看到死亡时,它就会留下印记,并留在那里,深深地扎在心里。

佩德罗察觉到了,我在整部电影中都使用了它。

这是一种悲伤——不是抑郁,只是角色知道死亡存在的悲伤。

佩内洛普,潜意识里你知道,我们不过是我们的经历而已。

我们这些演员,就是靠这个生存的。

如果没有经历,就什么都不是。

CRUZ: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继续保持清醒的好奇心。

你能告诉我如何平衡做父亲和演员吗?

BANDERAS: 坦率地说,我做得不好。

我错过了女儿生命中的许多时刻,我将永远无法弥补。

在她很小的时候,我没有陪她过生日,因为我在阿根廷、意大利或其他地方工作。

你试着找回那些时光。

现在她要来马拉加,然后再去伦敦,我们将共度美好时光。

我一生中做得最好的作品就是我的女儿,但这也是我未能完全照顾好的作品。

这是我将永远铭记在心的。

CRUZ: 听你回答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通常只有女性才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

BANDERAS: 有一件对Stella [Banderas]和我的其他孩子们都很好的事情是我和Melanie [Griffith]的关系。

尽管他们不是我的亲生子女,但我把他们当作我的孩子。

当我进入这个家庭时,Dakota [Johnson]五岁,而Alexander [Bauer]则九岁。

我抚养了他们。

Melanie不再是我的妻子,但她是我的家人,直到我死去。

孩子们非常感激我们能够相互对视、共进晚餐、进行深入的交流。

我每隔一天就会和Melanie交谈。

CRUZ: 你说起她时总是充满尊重和爱意,我觉得这很美好。

你们能够拥有这样的关系真是太好了。

BANDERAS: 我非常爱她。

有些人认为分开是一种失败,有些人对这种失败不太接受。

他们互相指责,然后一切就崩溃了。

我们决定不去埋葬我们20年的生活,因为我们一起经历了很多。

CRUZ: 你现在是否感觉有一种内心的平静,你不会为了再度年轻而换取?

我最近经常有这种感觉。

BANDERAS: 毫无疑问。

回想我二十几岁的时候,我是如此焦虑。

事情来得不够快。

我想让事情在应有的时候之前就到来。

在我们生命的春天里,并非一切都是美好的。

CRUZ: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说过一句话我很喜欢,"低期望,高宁静。

” 这或多或少定义了我们所说的焦虑。

BANDERAS: 我认为成功最大的敌人就是对成功的焦虑。

当事情不顺利、未达预期时,你必须放松自己,享受工作,然后机会就会来临。

CRUZ: 你能分享一些人们不知道的事吗?

一个小秘密。

BANDERAS: 如果有一件事是我的朋友告诉我的,那就是我是一个非常坦率的人。

我很难保守秘密。

CRUZ: 这是真的,你确实告诉了我很多事情。

BANDERAS: 我真的没什么秘密。

CRUZ: 我不会把我知道的说出去的,别担心。

《痛苦与荣耀》短评

大部分的情绪传递对我都是无效的,但还没想明白为蛤。

5分钟前
  • Welp
  • 较差

迷失在毒品和恐惧的自我救赎的剧情,表达的很文艺,不是很喜欢的类型,色调反差和色块运用比比皆是,比较有导演的个人色彩。

9分钟前
  • 麦子
  • 较差

想起了二十几年前第一次通过录像机不小心看到了黄片的下午,也是迷一样的发烧了

13分钟前
  • 拾叁空城
  • 还行

没有电影的人生毫无意义!

15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节奏太慢

18分钟前
  • 熵减
  • 很差

阿莫多瓦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他的一生有那么多“故事”啊,都可以深情地讲出来,感动你我的同时,也可以想见银幕后他悲欣交集的泪水。关键是他还能做到适当的间离,分享这份痛苦与荣耀,了不起。

23分钟前
  • 津五渡
  • 力荐

不是最好的阿莫多瓦,但是最私人、最柔情的。无论你是不是个创作者,哪怕前半程让你感到一种无法共情的自怜,看到影片的结尾段落,相信你也一定会由衷地感动。阿莫多瓦是在讲创作,同样是在讲一个人该如何面对和回应那些给我们留下伤痕或难以磨灭的印记的往事。当然,创作是一种好的面对方法。那些找不回的,无法再见面的,终究会在文字和电影交织的梦中,再会。

28分钟前
  • 子戈
  • 推荐

电影情感传递对我来说并不是很明确,我无法做到感同身受,哪怕只有一刻。作为观众来说这一点真是可怕。

30分钟前
  • Chaos
  • 较差

A / 与《胡丽叶塔》并列最佳,阿莫多瓦的新巅峰。不断减法,仿佛被“剥夺”了一切技巧的轻盈姿态。夜行于感官、幻觉、虚构、真实的断裂处——与其说是戏中戏,不如说是让每一个电影所能抵达的文本层次都获得如片头流动色彩般的朦胧质态,却又维系着与中间那片“空”的脆弱界线。这一片“空”是一种不断追逐但又难以企及的“电影”自我指涉——不断逃离“我”,却又渴望着、返照着“我”。

33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力荐

Sous les traits de cette figure "souffrante" avec qui le réalisateur partage un rapprochement gémellaire, derrière une jolie (double) mise en abyme, Almodovar tarde à nous dévoiler la beauté ambigüe mais précise de cette autobiographie toujours flamboyante récapitulant sa filmographie. Du saut espace-temporel à la rupture de ton, il faut sans doute attendre la dernière scène pour admirer cette magnifique œuvre dans sa globalité. Un hymne à la création artistique et à l'auteur qui revient sur le sommet son art.

37分钟前
  • KUMA
  • 力荐

我还没有衰老,所以虽然共情了全程,但结尾之前的所有共情多少都是有二手成分的,这是必然。唯独结尾,共情至纯了,因为被共情的不是“创作者的晚年生活”了,而是对创作和生活关系的感知,那么呈现既直白、非先锋,甚至也不高级,但它就是准确的,也是和我的表达最相似的。本质而言,这部电影只有不存在或者没拍完这两个属性可供定义,我们只是输入了流淌自阿莫多瓦的思绪。比阿莫多瓦年轻了五十一岁,但已经和他拍过同一种电影了。这话一说出来,肯定又有人白眼翻不停,可能也只有我自己知道这和作品的优劣、容器都无关,也绝非自夸吧。

42分钟前
  • Ocap
  • 推荐

勉强及格。阿莫多瓦喃喃自语忆往昔。创作停滞多年的老导演班德拉斯,因自己电影被修复的契机,重新开启了自己和沉淀在往日的几个人物的关系:合作不畅的男演员、同性情人,以及回忆里对母亲的愧疚,同时伴随童年时期经历的回放,这里面有两个小故事挺有趣,一是与男演员吸毒后接受放映会观众访问,还跟男演员当场翻脸了;二是9岁时当起泥瓦匠的老师,给洞穴之家换来装修。但电影的主干部分比较平,班德拉斯被男演员带着吸毒,此后就一直沉溺在莫名伤感里——起码在电影里,他的伤感缺乏因由,他是为衰老?为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为消散匮乏的灵感?也许兼而有之,但这种漫无目的的叙事在他标志性的俗艳通俗剧形态里,缺少他以往的情感烈度。收尾很聪明,揭晓童年故事是班德拉斯正拍摄的电影,说明角色已经与一切和解

43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阿莫多瓦是把控情绪的高手,这回没有靡丽的色彩搭配,没有激烈的情感宣泄,只是本清隽的回望录,集满了泪珠与珍珠。幼年在骤然燥热的午后,因探索到隐秘的欲望而和全新的自己不期而遇;青年时沉溺于事业却无法拯救失足的恋人;壮年时执着于自我未能长成母亲想要的模样;这一生,他通过电影丈量世界,通过疾病了解身体,在迟暮之年,与交恶的同事泯恩仇,与错失的恋人抹平遗憾,母亲的念珠陪伴在侧,年少的画像穿越半个世纪寻来,热爱的电影一直都在,这样的人生他已无憾。让明日的酒杯莫再装着昨天的伤悲,举起杯,与往事干杯。

47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

在巴塞罗那正赶上上映,厅里人不多,也大多看得昏昏欲睡。阿莫多瓦给人的感觉是,他真的已经很老了(事实上也是),因此故事很平很平,不可避免地透出说教口吻。童年和老年两条线平缓交替,毫不掩饰电影的自传性质,选材竟是些跨越数十年的和解:和母亲,和演员,和助理,和情人....没有很煽情,就是个温柔的老头子絮絮叨叨讲故事的状态。

50分钟前
  • 土村拓栽
  • 还行

导演直面自己的小品,贵在真实。俩老头毛嘴舌吻时还是挺令人喉头一呕的。

51分钟前
  • 平坦
  • 还行

评论区简直是大型粉丝缅怀现场,各个评论那么多行。每个人的一生都可以成为一部电影,每个人,每件事也许都会在别人心中留下挥之不去的印记。

55分钟前
  • 崔始源
  • 较差

或许是太私人和真实,感觉是近年来阿莫多瓦最偏爱的一部。情欲的萌芽、旧友、疾病、所有爱好的原点...跨越时空中的点点滴滴被串联在了一起;被墙粉刷的洞穴、湛蓝的天空、精巧的公寓...提供了宝贵怀旧的幻想。这是回归到最初,直白不加掩饰的自我解剖;也是对过往人生最酸涩和最深刻的告解。

57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比较喜欢童年的部分和那出独白戏,其他的就……尤其是导演的那个房子,怎么能那么土啊!每样东西都土,再加上那个配色,感觉在这房子里待上十分钟我就要疯了……

1小时前
  • 还行

半小时后催眠成功

1小时前
  • wps
  • 很差

牆上掛著八部半,諷刺的是既不動人也無新意,無論結構還是劇本都差強人意。既想涉及愛情,又想牽扯藝術創作,怀揣對故鄉的回憶、母親的眷戀、宗教的質疑,阿莫多瓦這次想要在自傳式電影中呈現的東西太多了,流水帳般瑣碎而缺乏力度,所有情感傳遞在我這都是無效的。三十二年的決裂在友人的讓步和包容下和解,舊情人那段癮也隨著最後的深吻告一段落,對母親的愧疚也因自白告解,直到找回炎炎夏日下最初單純的悸動……任何事在現實中都被動地發生,察覺不到心境變化與成長,所有關係和矛盾的解決都是在回憶中順理成章地完成——促成回憶的前提條件是海洛因,不如說毒品反倒成了主角能夠解脫的渠道,只見痛苦、不見榮耀,不如改名「嗑藥與回憶」。對於為什麼兒時最初的慾望可以拯救他這件事闡釋得不明不白,回憶中的這份情愫著墨甚少,並呈現得毫無花火。

1小时前
  • 夏萝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