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看过大佛普拉斯,惊叹于片中从镜头画面到旁白配乐、每分每秒都在喷发出的浓烈的创作风格,仿佛以超脱于剧中一切的上帝口吻,谈谈地讲述着荒诞又现实的一切。
如今,看到导演的第二部长篇,个人风格更加浓烈,对我而言,叙事连贯性反而感觉比大佛更顺畅,可能是作品由讽刺阶级的鸿沟变为人到中年对生活无奈的种种自嘲,让作者讲述的一切与我的生活更接近,从而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后劲略大。
感慨当代社会人生节奏的前置,本是将近而立之年、却常有感慨中年危机已至,审视周遭一切,仿佛什么都有了、却又好像什么都没有,仿佛离二十的自己是那么陌生、却又好像离四十的自己是那么熟悉,顿感深深无力。
对于每个处于这样年龄段的人,是否都在心中有着这样或那样一位麦娜丝呢?
不局限于性懵懂期渴望而未得到的女神,更有青春年少时的梦想,天不怕地不怕的闯劲,那种周遭的一切仿佛唾手可得的掌控感。
仿佛心中的麦娜丝早就如纳豆的女神一样,变成了祖宗牌位,供奉在了心灵深处。
有时候想把神位拿下来好好瞧瞧,却又碍于种种缘由而不敢拿下来,牌位供奉久了,成了冥冥之中的某种信仰,也就彻底跟我们产生了距离感,也就不再是我们的麦娜丝了,时间久了,可能你都会不再记得曾经还供过这么一位。
丧了好久,最后还是鸡血一下吧,男女适用,希望大家不要像纳豆一样,早点下定决心将你的麦娜丝从神桌上果断拿下来,该做就做。
(P.S.此处麦娜丝有所指,非物化女性、非出轨,请高抬贵手)
“年少时,心里都会有一位女神,但随着年纪的增长,逐渐会消失在心中,但有的人思念却不会消失,偶尔想起来的时候,还要从记忆里拿出来回味,但若失去了距离,或也失去了幻想的美妙”--同甘共苦的准妻子,不在乎的第二春女人,从小暗恋至今的女神,如今是风月屋里的主人,但那粘人的情怀却怎么也甩不开,滤镜罩的紧紧的,把她看了又看,发现她还是自己心目中的纯洁月光,只是不那么白了梦里是她,睁开眼时是她,只有真正走近她身边,甚至她脱下衣衫的影子摇摆在跟前时,才发现心中的梦化泡影,她不是她,自己也不是从前的自己,乃生吞悲苦,啜泣街头,嚎涕而去
虽说同学麦娜丝确实全方位都比不上大佛普拉斯,不管是剧情,还是主题,风格也是在一味重复,但不得不说,独特有趣的台词,还是大佛味儿的,而且片中每个人的名字,都很有深意,各位值得玩味。
闭结一点都不闭结,而吴铭添却是真的无明天!
闭结:闭结虽然结结巴巴的,但是在真正爱他关心他的人那里,他一点都不结巴!
他和几个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他只说一个字,朋友就知道他要说什么。
同样的,和阿月在一起也一样,虽然只是刚刚相亲认识,阿月却总知道他没说完的话是什么意思。
闭结踏踏实实用心照顾阿嬷,明明可以去做别的更赚钱的工作,却安心做着纸扎店,只希望好心善良地送好每一个人上路,让他们人生的最后一程能顺心。
一直这么善良的人,所以才能被单纯的阿月理解。
虽然闭结是结巴,但是他那么善良美好,在爱他的人眼里,在我眼里,他一点都不闭结!
最后竟然惨死街头,太可怜了!
爆哭!
铭添:与闭结相比,铭添真的是太吴明天了!
明明那么爱电影,做梦都是在拍电影,老婆要天天上班养他,他呢,整天美其名曰写剧本,到处在瞎混,连人家罐头专业都没有,日光夜景啥的完全不知道。
这也就算了,之后去当立委,还完全把电影梦抛弃了。
电影梦抛弃也就算了,良心和原则也都抛弃了。
才没几天呢,就和勇敢的瓦拉莉上战场决斗了,兜里还缴获了战利品!
还猪油蒙了心,到处坑人,最好朋友的婚礼,还有最好朋友的葬礼,都成了他立委拉票的专场,简直不要太恶心了!
他的良心都喂狗吃了吗?
怪不得叫吴铭添啊,果真无明天!
怪不得最后一位差个4就中大奖了,原来是欠死啊!
但是我们在这里抱怨又有什么用,现实就是,这样抛弃原则抛弃底线抛弃良知的人,就是混得很好啊!
吴铭添就是很有明天啊!
罐头:罐头是有保质期的,罐头的爱情,当然也会过期了!
他们开那句玩笑真的很神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猪头加工变罐头。
哈哈,罐头肥头大耳的,的确很像猪头,然后绰号还叫罐头。
罐头一直碌碌无为地生活着,钱包里的各种符咒比钱还多,但他一直喜欢童年上学时的校花女神。
可是当他再次碰到女神时,却发现原来的一切都变了,自己的女神,不过是鸡!
这是多赤裸裸的讽刺!
坚信了多年的爱情信仰校花女神,瞬间崩塌。
他无法像其他人那样,若无其事地践踏自己曾经的信仰来消费,只能选择落荒而逃。
有时候啊,人生就是这么残忍,让我们曾经最坚信的最珍视的,一一崩塌在我们面前,我们忍痛接受,面对不堪,面对不完美,这就是成长,可是真的好残忍啊!
电风:电风本该很有力量,但是他却又没源源不断的十足电力,也没有送他上青云的好风。
电风每天踏踏实实认真工作,业绩很棒,做事也很牢靠,可就是这样,那么努力,那么辛苦,却注定得不到回报。
每次提加薪,都是要和公司共克时艰;好不容易买一套小小的房子,首付大部分都是父亲留下的;明明娶了自己深爱的那个女孩,却害怕没能力给她幸福……为了省钱,每天都要亲手把车推进停车位。
他明明那么辛苦那么努力,可是怎么好像越努力,越失败。
人生的路,好像永远都缺少电力,缺少送他上青云的好风,明明那么用心那么拼命,可就是无能为力。
电风啊电风,没有电,也没有风。
就是这样四个最好的朋友,闭结踏实善良,却失去生命,惨死街头;铭添抛弃电影梦抛弃原则,失去了自我,奔向他的美好明天;罐头鼓起勇气去靠近,却失去了爱情信仰,开始面对惨败破败的人生;电风拼命努力,却失去事业,人生路上没电又没风(悄悄说一句,郑人硕怎么那么胖了!
再悄悄说一句,这片子,除罐头之外的其他三个人我非常可之外,其他都不可,包括片子,也不太可)。
人到中年,失命,失我,失恋,失业,凄凄惨惨戚戚,岂一个惨字了得!
我们又何尝不是跟他们一样呢!
当然了,有趣的除了四个主演的名字,还有电风那个领导梅益源,叫麦娜丝的校花女神,还有同一个演员演的神父、三温暖经理和死亡使者,简直神了。
梅益源:电风那个叫梅益源的同学兼经理,不亏是没一元,果真只能叫五角。
这也太不大气太没气度了吧?
明明电风那么努力那么认真,却一次次提加薪,都让他和公司一起共克时艰,然后自己偷偷换了车。
那帮人明明是来骗保的,却不帮电风说一句话,只是一味地点头哈腰……果真没一元!
可是悲哀的是,现实中,就是这样的人,才混得开,公司开得风生水起,很赚钱。
努力压榨员工,不拼能力拼偷奸耍滑,看看国内那些压榨员工996的老板,哪个不是梅益源,你说他不大气也好,说他没气度也罢,人家不在乎,活着不靠良心和原则,开公司更不靠能力不讲道理,人家就是混得越来越好,你能怎么办?
没办法。
麦娜丝:麦娜丝除了是校花女神,还有他们四个,包括我们所有人的成年人生,还有与大佛相比的同学。
麦娜丝童年是学校众星捧月的校花,是高高在上的女神,多高大上啊,可是长大了,不断麦娜丝(minus)麦娜丝,最后麦娜丝到不能再麦娜丝,从最高高在上的女神,麦娜丝到最最低贱卑下的鸡!
让人不胜唏嘘。
四个主角,包括屏幕前的你我,刚刚毕业时,用片中的台词来说,谁不是以为总有一天,会衣锦还乡,开着名车,娶一个娇妻,住在豪宅里;谁不是相信自己,身上有一双翅膀,只要肯努力,一定可以展翅高飞;谁不是以为人生很简单,好好读书,找一份工作,娶个喜欢的人当老婆,于是认真努力生活。
可是呢,理想那么普拉斯,现实却是一再地麦娜丝,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很认真,但任何事情都不如意,干!
还有这部片子,虽说也不差,但是和大佛相比,真的太麦娜丝了。
大佛那么惊艳,仿佛不断在我们心中普拉斯,而同学,是麦娜丝版的大佛。
一饰三角:片中那个同个演员饰演的神父、三温暖经理和死亡使者,简直神了。
这样一个人,可以圣洁如神父,做最靠近上帝的人,倾听所有人的祷告和悔悟;也可以卑下做三温暖经理,负责着这世间最龌龊最不堪的肉体交易;还可以摆渡每一个离开人世的灵魂,送他们去往生。
神父、三温暖经理、死亡使者,其实不过是同一个人,就看你的心怎么看了,你的心是纯净圣洁的,他就是神圣的神父;你的心龌龊下流,他就是污浊不堪的三温暖经理;你的心生死无常,他就是冷漠的死亡使者。
一切都由你!
多有趣啊,闭结一点都不闭结,铭添却无明天,罐头的爱情会过期,电风的人生永远缺电也缺风,猥琐压榨的经理气度没一元(梅益源),所谓的女神不断麦娜丝成鸡,而神父、三温暖经理、死亡使者也不过是同一个人。
人生啊人生,就是这么荒谬,就看你怎么看了。
没有《大佛》那种惊艳了,但整体风格依然很阿尧。
四个中年男人的故事:一个做着电影梦的广告小导演,一个因为耿直敬业而屡次错过升职加薪的保险公司小职员,一个有严重结巴的寿衣纸人手工者,一个没有固定工作的基层社工,他们四个是同学。
人到中年,免不了的油腻与猥琐,有老婆的阿添受不住诱惑出轨,闭结因为结巴一直单身,只能通过相亲认识甚至年龄比他还大的单身离异带娃母亲,而罐头还惦记着几十年前的高中女同学,但女神却为生活所迫变成了性工作者。
影片很直男,很油腻。
女性都是男性视点下的他者,她们或出卖肉体,或依附于男人,或对出轨的丈夫委曲求全。
她们一点都不独立自我,一点都不新新女性,一点都不女权。
但或许,真实社会底层的中年女性就是如此,而真实的底层中年男性就是这么屌丝和油腻,真实或许丑陋,但我们不能假装无视。
如导演自嘲那样,画幅从1.85变2.35了,颜色从黑白变彩色了,就连声音也从单声道变立体声了。
虽然摄影依然是钟孟宏,但风格跟《大佛》和《阳光》都有很大差别。
全片构图比较紧,有很多角度奇特的对话特写,全片贯穿着缓推镜头。
荒诞,自嘲,讽刺,黑色幽默,政治选举,信仰宗教,社会问题,中年危机,理想与现实,激情褪去后的荷尔蒙;诸多元素在在导演的旁白中糅杂在一起。
而这旁白也模糊了影片真实和虚假的边界,令人回味。
继前作《大佛普拉斯》之后睽违三年,黄信尧导演的最新剧情长片《同学麦娜丝》终于顺利面世,虽然口碑褒贬不一,却也不乏一批拥趸。
本片曾在去年入围第57届金马九项大奖,包括最佳剧情长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等;最终,纳豆还凭借本片拿到了金马最佳男配角。
时隔数月,《同学麦娜丝》正式登陆Netflix,得以与全球影迷观众见面。
不同于《大佛普拉斯》企图贴近难以见光的社会底层人物,这次啊尧导演将创作焦点转向四位生活在台湾中南部的中年男子,以及藏身镜头后方的自己。
同样由黑色幽默旁白贯串的电影叙事,浓缩了黄信尧导演对周遭同辈和社会脉动的实况观察,以及他对个人生命状态的关照与省视:这里有梦境、有地气,有荒谬、有现实,有笑闹、有情义,有愤怒、还有悲凉,个中奥秘其来有自,且听啊尧真情告白、白、白、白、白⋯⋯
专访《同学麦娜丝》导演黄信尧首发|台湾《放映周报》第680期本文已获授权转载问:能请啊尧导演跟我们聊聊,《同学麦娜丝》这部新片的创作缘起吗?
黄信尧:在拍了《大佛普拉斯》之后,得到了一些回响,甚至还得了金马奖,才有契机拍摄新的电影。
然后,就有一些老同学开始对我有一些好奇和想象,像会以为我认识很多出现在荧光幕上的演员明星,但其实我根本没有什么认识的人。
2017年,黄信尧《大佛普拉斯》荣获五项金马大奖这种转变我觉得很有趣,也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生命的转折。
如果我今天没有拍过《大佛普拉斯》会是什么样子?
我在三十岁前后会拍出《唬烂三小》,想想其实也是差不多的原因,都是在省视自己。
因为一位朋友的过世,从而看到其他同学的处境,然后再去看到自己的处境。
现在,到了四十几岁,我就觉得这刚好又是一个重新省视自己的机会。
所以就花了满长的时间去尽力写好剧本,经过反覆的删减修改,最后才把它拍出来。
问:啊尧导演,您如何看待《唬烂三小》和《同学麦娜丝》这两部创作的关系?
黄信尧:要说连结的话,两部作品一样都在探讨人,男性也可以、人也可以。
《唬烂三小》是三十出头,《同学麦娜丝》是四十几,总之都是在谈论这个年纪的当下所遇到的困境。
完成《唬烂三小》的时候是2005年,已经是十五年前了。
这过程中遇到太多人,又发生那么多事情,还有当下的社会环境氛围等等。
写剧本之前,我也没有重看《唬烂三小》,因为已经记忆很深刻了。
2005《唬烂三小》对我来说,这次的剧情长片创作,我不是在把《唬烂三小》做延伸,只是其中一部分的人物或情节而已。
我有从这部纪录片中抽取精华,就像是有一些生活日常里的闲聊,我听到你这句话很好,之后就写进剧本里面这样。
在做《同学麦娜丝》的时候,我主要还是去书写近年所观察到的台湾社会的人和现象。
问:和《大佛普拉斯》相比,第二部长片《同学麦娜丝》的创作模式有无不同?
黄信尧:《大佛普拉斯》在拍摄的时候,有不少是现场即兴或实时修改剧本试出来的,我自己旁白的部分,也蛮多都是拍完后才改出来的,比较像各种条件限制下幸运try出来的成果。
事实上,我们能运用的电影制作费就这么多,我们的拍摄期程就这么长,如果事前能在剧本写作期间就把它弄得更精准,拍摄工作出差错的地方也就会越少。
2017《大佛普拉斯》这次《同学麦娜丝》拍摄的影像内容,包括我自己旁白要讲什么等等,几乎百分之九十都在剧本阶段就确定了。
开拍前,剧本花了蛮多时间调整修改,让每个人物戏份都很平均,我觉得都没有什么赘词了才定案。
所以,我们这次也要求演员直接把台词全部对得很清楚。
问:想请啊尧导演为我们介绍下四位主要人物的取材设计?
特别是针对闭结(刘冠廷饰)和铭添(施名帅饰)这两位相对而言更虚构,属于在《唬烂三小》找不到原型的角色。
黄信尧:像罐头(纳豆饰)、电风(郑人硕饰),主要就是我把《唬烂三小》里面现身的同学以及其他同学的故事打散再融合,其他两个人物也是这样。
不过,每个人物的创作取材,都有再融入一些我自己后来的生活经验,以及那些印象深刻的新闻时事等等。
关于闭结,我最初想把他形塑成这样的人物:拥有某一种才华,可是一直被打压、被否定。
台湾不就是这样的社会吗?
例如说,如果你在一个升学取向的高中里面,拥有美术才华是没有用的,甚至会干扰你念书。
有段电影后来没拍出来的故事我大概是这样写的:高中老师要求同学回家作业以“我的家”为题自由创作,闭结就做了一个纸扎屋的房子。
后来,他把作业交给老师,老师觉得触霉头就处罚他。
他便捧着那个纸扎屋,一个人站在走廊上⋯⋯
虽然后来这段没拍出来,但我们在电影里还是可以看到。
闭结他家是隔代教养,“闭结”这个绰号是从他的高中时期就留下来的,后来他的这一辈子,一直在帮人“做房子”维生,而他还有自己对于家的想象⋯⋯
至于添仔,我不晓得你有没有这种朋友?
例如说,我有个朋友,每次遇到他都做不一样的工作,他就常常一直换、一直换,我觉得他和吴铭添其实是类似的。
在台湾,有很多念电影的人,都很想拍电影;很多不是念电影的,也很想拍电影,有各种电影梦;或者说,有很多人就有很多种梦想,像有人说他要开炸鸡店、开烧烤店,研究酱汁。
我把这样的概念,用在吴铭添身上:同样都是梦,同样是每天都在想那些有的没有的,添仔这个人,始终如一,一直想要做导演,但却一直没有办法实践⋯⋯我只是把他虚构成一个“电影梦”,让大家觉得好像比较夸张一点,主要是想反映这个社会存在着这样的人而已。
问:在创作这些人物和故事的时候,还有什么其他想法?
黄信尧:《大佛普拉斯》上映之后,有些观众反馈认为,这部电影对女性有一种物化。
我自己觉得,我也不是刻意去物化女性,我就只是原本地呈现这些人物。
像肚脐、菜脯他们想象的女性是什么样子,就是把一些男性对女性的想象拍出来。
我会好奇为什么大家没法接受,有些男性对女性就是这种想象。
2017《大佛普拉斯》我也认为,这些拥有话语权、诠释权的人,会用性别二分的角度去说男性压迫女性。
但像这样只用性别二分法看事情,反而常常把经济或社会脉络去掉了;肚脐、菜脯这样的人,他们完全不懂这些理论,甚至连什么叫社会公义都不懂,但他们天天都在面对自己眼前生活的关卡。
2017《大佛普拉斯》在我看来,四十几岁的男性其实普遍活得很苦闷,却大多被解读为“中年油腻男子”,带给人满负面的印象;我觉得,其实他们某部份也是被压迫的,而我想讲这些故事⋯⋯有群人总是在为生活奔波、有的时候也没办法考虑太多自己,《同学麦娜丝》大概就是这样子的故事。
问:根据观察,因为有涉及到“性”,就很容易会有“物化女性”的直觉反馈,啊尧导演您自身如何看待“性”呢?
黄信尧:对我来说,性是很生活化的,就是生活的一部份,只是大家觉得,它肮脏、或不能谈、是禁忌,有的时候是想太多⋯⋯很多宗教都一样,不是都在讲生死?
他们通常还有个很重要的共同点,就是要戒性。
所以性是不是很重要?
性是不是跟生死一样重要?
性就存在在我们的生活里。
而我这次,是用贴近台湾中年男子生活的电影呈现它。
问:刚才聊到《同学麦娜丝》没拍出来的闭结高中回忆,这部作品还有其他遗珠之憾吗?
黄信尧:跟你们讲,我们其实有埋一个梗,我们有想另一个故事,叫“一部吴铭添的电影”,说不定下一部会拍。
我不晓得吴铭添后来有没有选上立委,还没开票我也不知道。
如果他没当选,有可能之后高委员就当他的监制,他去拍电影,就拍一部吴铭添的电影。
在《同学麦娜丝》里有一段拍了但没剪进去的画面,是添仔在跟我谈他的电影梦。
因为这整段话我们足足讲了五分钟,但实在太长了,最后决定割舍。
其实电影剪掉了非常多东西,剧本也删减了很多内容,都很可惜,但也不用觉得可惜。
打个比方,你原本在餐厅点了一份牛小排,不就煎一煎、洒点盐巴就好,只是看到桌上摆了很多调味酱料,又难免会觉得钱都付了不加有点可惜。
但如果真的加了很多酱料,吃到后来,你就根本不晓得到底是在吃牛肉、猪肉、还鸵鸟肉。
所以,你就把酱料拿掉,留下盐巴就好。
没有办法,电影就是没有办法。
什么叫好的画面、精彩的画面?
剪得进去才是精彩的画面。
问:最后想问的是,啊尧导演曾经以“南方的影像自耕农”自居,现在您如何看待自己的电影创作者身份?
有想象自己可以成为什么样的电影导演吗?
黄信尧: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我已经很久没有提到那个身份。
如果现在人家问我在干嘛,我都说我是在拍片的。
他如果问说你在拍片怎么没看过你,我就说我做幕后的。
拍了电影,就是导演,就这样,不会对当导演的未来有什么期待,希望明天还可以见到太阳就好。
这种东西就是,你把他当成梦的时候,有时候会变恶梦,不是吗?
你做那种梦只是让自己感到难过而已,不如就慢慢走、慢慢走,朝着那个方向,如果有一天走到了,那就OK了。
PS.本文原标题:原味“中年油腻男子”,真情加量不加酱——《同学麦娜丝》导演黄信尧专访作者| 林秉君;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原载于《放映周报》第680期,已获授权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故事改編自他自己過去的紀錄片作品《唬爛三小》,形式則沿用他上一部廣獲好評的電影長片《大佛普拉斯》,兩部前作都是好作品,結合起來正常來說不會太差,但我認為他最大的硬傷就是真的是沿用前面已有的東西,缺乏了新的方法,新的情感,在對導演有所期待之下,這樣的表現只能說不及格。
在大佛普拉斯裡最具特色的旁白,在這片裡變成了可有可無,甚至是刻意(其實上一部片已經有一點,但其幽默與感性,當然還有導演本身講台語有一種魅力,所以成了優點與亮點。
)黃信堯的旁白,我想除了上述的特質,最可貴的是他的真摯,但在同學一片中,卻因此透出了導演的不濟,像片頭一段為何拍此片的獨白,很真摯的說出不知道要拍啥,想到了同學的過往,所以就拿了唬爛三小當作靈感,去講中年男人的悲歌。
從這看出,他在重複自己,在開場他已表明是在重複自己,而重點是,既然重複自己,那到底這次重複能延伸出什麼?
我在看完後,只覺得除了因為劇情片更為主流而讓更多人看到這份情外,沒有任何一點比原紀錄片唬爛三小好,可能我太愛唬爛三小,所以認為這個翻拍很失敗。
翻拍成劇情片,我想意義在於要把紀錄片原有珍貴的情感與探討中年男人之苦的議題變成藝術性的呈現,但我自己覺得整體感覺看不出阿堯的技巧,反而很多鍾孟宏的痕跡,讓我忍不住去想,阿堯是無法在電影的基礎上下手,只好花心力去想出:旁白,偽紀錄片訪問手法,導演自己入鏡等等非劇情片式的手法去突顯自己?
不是說這些點不好,甚至說大部分好的亮點都在這些地方,我就很愛閉結跟另一個世界的連結,以及電風第一次看房子的段落,但這部既然是劇情片,這些亮點都是拉寬劇情片邊界與深度的東西,但,劇情片的基礎也同等重要!
以此談下去,就要講我覺得此片理應最大的賣點現在變成最大的敗筆就是演員,紀錄片裡最珍貴的人味,在此片都見不到,四個主演單獨看都算有特色,但合在一起,說實在我完全看不出火花,我感覺不到他們的情感,無法相信他們相識多年,看起來就是在裝熟,演員的戲,我想很大程度是導演的基礎,幾位主角也都算是一時之選吧,但在好幾個需要戲味的場合,都讓我覺得劇本、導演手法、演員都是分裂的(最明顯例如銘添與秘書在辦公室調情一段)。
看前有人跟我說,此片有現象是很異男,所以女性會不喜歡,但看完後我認為並非如此,中年異男的悲歌並沒有這麼難打進人心,界線也不厚,重點是這部片沒有把這些情感說好(儘管情感在但電影本就是設計的藝術,劇情片猶是)於是乎大部分非異男根本無法get到情感的核心,只留下異男自己被觸動,但如果是這樣,就讓我認為原本拍成劇情片要被更多人看到的意義沒有了。
而阿堯導演也憑此片暴露出自己在劇情片上的巨大缺陷,希望他會意識到這件事,未來可能不能在基礎上過份依賴鍾孟宏系統太多,要開始回推找出自己在劇情片基礎上要做的是什麼。
罐头,痴情的情场败客,无法接受女神的平凡、走下神坛。
因为在心里,在他心里,有那么一位永远无法接受她落败和不堪的女神。
/电风,每件事都很努力很努力,但仍然买不起好车位买不起好车好房,仍然不知道能不能保护自己爱的人。
当自己的婚礼成了一场拉票场,他包容地笑了笑。
/闭结,一辈子踏踏实实地做,为了照顾阿嬷加上自己的结巴从来找不到老婆。
然而,闭结在结巴好了之后,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告诉阿嬷,不是告诉阿月,而是给吴铭添加油。
/吴铭添、吴明天、无明天。
没有导演的实力,连光圈大小都不明白,硬要做梦的“导演”。
虽然他心里一直记得自己就差一步,虽然他相比其他三人有些小聪明,但他并不踏实地认清自己走稳每一步。
就像他爱的不是拍摄,爱的不是为市民服务,而是那个虚荣心。
这份虚荣心把电风的婚礼、闭结的葬礼变成了一场拉票活动,没有温度的吊唁——干霖凉,一人一脚啦(导演的那一脚是这部片“旁白模式”最具色彩的注笔)。
/“过去的往事飘飘落落在我的眼前想要回头争取有啥路用”/所以,最后,无论是踏实、努力还是投机取巧,他们好像都没找到那个出头天。
出头天,出头天,哪一天才是那个出头天。
古早人们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但好像故事的最后,那些好车、好房子、出头天都是属于懂得偷奸耍滑的这些人,就像梅益源、高委员。
导演在告诉大家,事实在告诉大家,现实就这样的。
/“大人的事情都很好奇走火机关枪 漏电的插头是悲剧的开始”/如果故事能重来,它并不能重来,人生也只有一次。
如果结局能重来,我希望它停在电风漫游的池里,停在闭结大声歌唱的黄昏里,我希望能够比成熟更成熟,毕竟人生只有一次,浪漫就这一次!
/“小时候真傻,竟然盼着长大。
”
大佛宇宙!
熟悉的甜蜜生活公司和导演的画化声,厕所🚾议事的高委员、咖啡☕师的瓦乐莉、金手指☞的加藤老师,其他人的名字也很有意思:梅益源(没一元)、吴铭添(无明天)、蒋中文(讲中文)。
金句也不少:逆风尿一丈,顺风滴到鞋!
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猪头加工成罐头🥫。
同学麦娜丝是电影🎦里罐头的女神,也象征着每个人的青春岁月,无忧无虑,单纯又纯洁!
可惜成年后,一切都发生逆轻,友情变淡,朋友离去。
事情发生的没有原因,一片混乱!
黄信尧的上一部片子大佛塑造了一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居无定所的社会边缘人,挖掘了他们的人物弧光,让每个边缘人都变得有价值而能被共情,虽然社会没有给他们一丝公义。
同学麦娜丝里的人高了一个阶层,是真正的打工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这些中年人平实而普通的生活,拍出来几乎没有亮点,他们生活工作之外,残存的那点同学情谊就显得弥足珍贵。
同学麦娜丝并没有讲麦娜丝的故事,麦娜丝也不是主角,主角其实是“同学”两个字。
同学麦娜丝是罐头从青春懵懂期就开始暗恋意淫的女神。
罐头偶然发现他的女神已经沦落风尘。
女神掉下神坛让罐头黯然神伤,神伤更多的是怜悯,不是歧视她的职业。
罐头决定去会一下女神,在女神的红灯房里,罐头喊了女神的学名麦娜丝,女神心头一震,回过神却仍然只是以职业态度对罐头说:我去准备一下。
罐头如受暴击暴走街头。
给罐头最后暴击的,不是接受不了女神跌落风尘,而是他“表白”后,女神并没有情感回应,麦娜丝仍然把他当做客户,没有出现他想象中的麦娜丝对他同学相认诉衷肠。
他有机会可以得到女神了,和他梦中的一样的得到,但他真正的渴望却是得到麦娜丝以同学身份的回应,哪怕麦娜丝现在是风尘女也没关系,但是没有,罐头只是她的客户。
黄信尧的旁白会让观众误以为罐头是因为接受不了女神沦落风尘跌落神坛而暴走逃离,这反而引起混淆。
其实自身落魄的罐头能有什么资格歧视风尘女,让罐头一下暴走街头是女神最终决定以职业态度对待罐头,不掺杂同学情谊,这才让他奔溃。
“职业态度”是“同学情谊”的对立面。
保险公司员工电风,一直以同学的情感对待上司“没一元”,但没一元在真正的冲突中,并没有帮电风哪怕一句话,这让电风彻底认清了没一元一直以来真只是上司,以职业态度对待自己,并没有当他是同学。
电风撕掉没一元“同学”的伪装后怒怼了对方,紧接着他穿着职业装去河里面凉快了一下。
添仔在婚礼和丧礼上,直接把自己的同学身份搞丢掉了,很职业的落实自己的政客身份和工作,以参选人的职业态度对待同学的葬礼。
刚遭遇没一元不讲同学情谊的电风心头火起,暴打了添仔。
遭遇麦娜丝同学情谊幻灭的罐头,更是愤恨的飞踹了变得不讲同学情谊的添仔。
当然还有导演。
他们嘴里还不停的念叨:你这像同学吗?
你同学在哪里?
……算是点题了。
罐头、电风、添仔三位同学都充满了中年人的各种负能量,眉头紧锁面如死灰,只有闭结善良、乐观、积极,有梦想,有追求,有寄托、为他人着想、真心对待同学,即使他是个为丧事扎纸人的结巴。
豪华纸屋里有他超越生活之上的人物弧光。
而世事无常,美好比唬糊更脆弱,竟就此猝然飘散。
另外黄信尧似乎完全不会拍情感相关的戏,四位同学都给配了女主,甚至给添仔配了俩。
但四个男人在电影里都完全没有为女生付出情感,连以正面形象塑造的闭结也没有,只看到阿月为他付出。
是他们只懂兄弟同学情,还是黄信尧不懂拍女人?
中间一段基督教和佛道三合一场景配上解说有被笑到。
政客需要打动他的老百姓选民,诚恳的或伪善的笑脸,民主负责制真的很可爱,羡慕。
在最后要吐槽一下旁白。
电影《大佛普拉斯》的旁白很成功,这部同学的旁白却成了减分项,太唠叨,导演急于总结升华,还是要留点空间给观众吧。
电影里旁白、演员导演对话、导演入画等等技法都只起了额外的戏谑效果,和结尾房地产广告彩蛋一样,没有起到疏离或改变电影结构的作用。
打破第四堵墙什么的那都是扯淡,和阿莫多瓦痛苦与荣耀结尾画幅拉开漏出摄像机带出戏中戏剧情震撼效果比,还是差远了。
前阵子知道这部《同学麦娜丝》出来的时候还是很兴奋的,想看看这次导演编剧会讲一个怎样的故事。
看完之后觉得还不错。
没有大佛普拉斯那么冲击,但觉得水平线以上。
当中有几次我是笑了出声音。
看到蛮多人在拿它跟《大佛普拉斯》对比,怎么说呢,可以,但是没有必要。
钢铁侠、雷神、奇异博士都挺好看的,又于复联这个宇宙链接在一起,anyways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啦。
因为本人老家是广东汕尾陆丰,所以第一语言其实潮汕话语系,这导致我第一次看到《大佛普拉斯》的时候有种莫名的亲切感,此片亦然。
导演自己以官方吐槽的方式,把此片的黑转彩,声音和屏幕比例的变化带来出来。
这里的隐藏讯息是,这次他要讲个不一样的故事啦。
(事实上也的确很不一样)故事梗概就懒得说,自己有兴趣自己去看吧。
说说几个我觉得有趣的点。
1:一人分饰三角的 陈俊成 Chuncheng Chen演员 Actor (饰 老李 / 经理 / 神父)代表作: 同学麦娜丝
罐头自杀/吃减肥药然后OD口吐白沫的桑拿里,这个经理就是后面的老李(死神)跟教堂里的神父
这颗痣可以说相当有故事了出场顺序为:桑拿经理→老李→神父
老李的这番话也是颇值得玩味,道德经既视感“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万物从无到有,由一处来,终究必须回到一处。
”老李跟闭结打了个照面,留下这么一番话,就化作一缕烟消失不见了。
其实就已经为后面闭结的离世埋下了伏笔,只不过当时闭结跟屏幕外的我第一反应都以为是闭结的阿嫲要走了(毕竟卧床不起了老太太都)这里补充一下,设定上而言,感觉闭结是有类似阴阳眼通灵体质,经常会有纸扎的客人(阴间人口)直接来提设计要求hhh(宾士车那段)
这段官方吐槽可太飞了哈哈哈,但仔细品一品不觉得禅机十足么?
(神父身份在此处说的那番话也是非常值得思考的,特别是现在在生活中感到困惑的朋友们。
)这里这个很飞的很中式的东方feeling的教堂呢,是電風做禮拜的教堂:台南鹽水教堂 从维基百科摘过来: 鹽水天主聖神堂是位於台灣台南市鹽水區的一座天主教教堂,其特色為使用中國宮廷式建築建造,且內部採用中式風格繪製聖經事蹟以及天主教聖人態像。
為該堂第五任本堂神父李少峰督建。
併鄰鹽水聖佳蘭隱修院。
最后的晚餐
讲真去tw有去那边可以去看看讲到这里为止,我说说我的想法,必须提一嘴三位一体。
其实一人分饰三角也好,在大佛宇宙的电影里出现基督/天主教的元素,加上老李对闭结说的那番话(感觉老李姓李这个点,也是在影射道教文化的鼻祖老子--李耳)很难不让人联想到道教文化里常说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等元素。
无不是在对应这个三位一体。
三位一体,用某教的说话是圣父圣子圣灵是一体的。
用我的话说是:就像水的气态液态固态一般,你我他本是一个源头来的,一即是全,全即是一,万物是互相链接在一起,所有有情众生都不是分割的,孤独的,活着的。
所有人的一个起心动念引发的蝴蝶效应都会影响整个世界,只是三维生物的我们大多数根本意识不到,“看”不到罢了。
所有的这些教派也好,意识形态也罢,只要是导人向善/上的,其实同是同根同源用不同语言说同一个故事罢了(再联想一下巴别塔的故事啧啧)个人解读,仅供参考,但我愿意理解为这是编剧导演的隐藏信息。
2 基于平行宇宙的概念,这个电影的宇宙可能是跟《大佛普拉斯》同个or至少是相邻宇宙是市长拍宣传片的时候高委员过来责难就cue到了这个点
咦?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毕竟纳豆出演了两回,嘛……权当相近的平行宇宙好了hhh3 拍大力丸广告的大仙是《大佛普拉斯》里的主角之一:菜脯 演员庄益增 Cres Chuang
还自己加echo,笑死4 陈金龙家里墙壁上的版《心经》等
仔细看了眼好像不止《心经》,还有其他经典,有知道的同学麻烦补充一下谢谢罐头还是挺勇的,一般人可能都会吓一跳。
陈金龙家里房子发生财产纠纷之后,他就把所有想说的话都写在墙壁上,自此之后再也没说过一句话了。
有种淡淡的悲伤啊人类。
5 闭结的结巴突然好了,死亡的前兆闭结的结巴好了,有两件事,第一件,他把不结巴的呐喊加油送给了正在街上巡游拉票的好友吴銘添。
第二件事是在开车的时候开心地自己唱着歌。
虽然老朋友吴銘添权欲熏心,但是闭结就是这么善良
此处隐含了导演/编剧对TW当局Z客们的讽刺。
颇多百姓其实都跟闭结差不多,帮不少人成就了梦想,但最后自己却换不来一个好下场。
其实哪里不都一样么?
看看美帝再看看……此处跟大佛的那种讽刺类似,但相对直观多了,没那么隐晦。
而且最狗的是吴銘添在闭结的葬礼上拉票(在电风的婚礼上也是,提一嘴就算了,新郎新娘等到脸都快绿了)。
这帮子Z客其实跟无底线的奸商是一个道理的,为了目的无所不用其极。
当然,最后就是电风跟罐头看不下去揍了吴銘添,虽然只是电影但大快人心而且并不觉得在讨巧,更像是顺便吐槽一下的感觉
电风忍无可忍了,连朋友的死都可以利用
罐头这个飞踹真的赢得了我的rrespect,全电影他最man的一幕你以为完事了吗?
不……导演冲进去继续干吴銘添这个狗东西……
word up导演也用这种方式替那些想说不能说的tw底层人民,出了一口恶气。
虽然明天太阳照常升起,狗Z客们还是继续吃吃喝喝骗骗睡睡,也许出这一口恶气看上去什么都没改变,但至少有人去那么做了。
respect这让我联想到一个事情,就是2019还是2020年leo王拿金曲奖最佳男歌手奖。
Leo王获国语最佳男歌手的获奖感言:我本来是念台大社会系的,后来就辍学了,想说提早一点进入专心弄音乐(的阶段)。
我本人的妈妈其实非常失望,后来变成好像如果我大学没有毕业就是非常不孝一样。
妈妈在哪里(左右看)?
不要再这样情绪勒索了,妈!
我也爱你,但是,我不一定会听你的话,不好意思,不要混为一谈。
要谢谢这张专辑的制作团队,谢谢我的公司颜社,谢谢老板迪拉胖,谢谢凯蒂,谢谢玛丽,谢谢春艳,谢谢蛋堡,谢谢……(接下来是一连串的感谢名单,不会打了,省略了)谢谢颜社所有的工作人员。
9月29号夜猫组,我跟春艳我们要在TICC办一场演唱会,目前,票还没有卖完。
贵的都卖完了,剩下便宜的,很奇怪。
最后,我想说,我觉得能够生在tw是一件非常幸运也非常幸福的事情,身为一个创作者,一直以来,我都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我认为对一个创作者来说,这是一件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的事!!!
谢谢大家!
我是Leo王!
来自颜社!
哪里的月亮都有阴晴圆缺,但他说的这个点。
不得不说,着实如此。
由此片引发的结尾碎碎念整部电影最佛系的就是闭结,最“惨”的也是他。
但其实他也不惨,他死之前遇到了能听懂他的阿月,临死前终于结巴好了。
而且闭结的性格,估计也不会后悔些啥,还是只想着别人吧?
话又说回来,其实搞意识形态的斗争,总归是二元对立。
去争论对错,明天过分聚焦网络骂骂各个国家跟Z客没啥太大意思。
身为一介草民,我们能做的也就是自我的修行(不论派别or有信仰与否),向内观望,不断超越自己,努力去搞明白Who am I/What am I,以出世的角度做入世的事情。
对应本片结尾,这个荒谬的reality跟电影区别大吗?
好像也不大。
人生不就是一场梦么?
珍惜我们的当下,谁知道2045年会不会AI就觉醒了?
来个人机大战之类的呢。
私以为在Elon Musk开发的脑机接口技术成熟并大面积投入应用之前(人类去物质化)如果超过半熟人类开悟觉醒了,那么人类的未来就不会演变成黑客帝国三部曲那样。
活着就会死去的,“being”本身就是“meaning”。
这无常中,像闭结一样,谁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呢?
朋友们,真正的舞蹈家戴着脚镣也能跳舞!
力所能及去创造吧!
如音乐诗歌或者绘画文字舞蹈诸如此类,不是只为了满足自己那几个腺体,去给这世界给他人留下点什么吧!!!
最后想说一句谢谢导演跟一众演员工作人员,谢谢ta们的辛苦劳动。
为这世界上又贡献了一部好电影。
我的其他影评:轮回,随时随地在发生。
美剧《轮回派对》Love,Suffering,Dreams,随机还是注定?
梦里聚散知多少?
《疯子》真是一部好剧!非线性时空中的人生关键帧(剧透,慎点)动画美剧《抹去重来》影评
7相对有话语权的导演选择为政治发声 辛勤工作的苦逼职员被公司996 喜欢嫖娼的屌丝将爱情奉若神明 刚要有说话权利的底层失语者却死于非命于是政治碾压梦想又影响到工作,工作击碎爱情的幻象,爱情在意外面前不值一提于是世界一片混乱,人类一败涂地,我们是孤独的流窜之王
就是说什么样的烂人都会有女的要是吧?油腻男的气味真的是扑面而来啊,恶心到家。
一方面对台客兄弟情的描摹浅尝辄止,四条线并列铺陈的中年危机全无现代性的表述,请来加藤鹰演示金手指这样的趣味更是无聊透顶,而另一方面对“男人背后的女人”的刻画则充满了意淫式的想象。——充分暴露陈腐的性别意识之后,“可爱”就不能继续当作技法的挡箭牌了。第一秒钟起导演评论音轨式的介入,确实丰富了打破第四面墙的方式(电风与镜头的对话),也宣告了自己书写乃至参与故事的合法性;但其在旁白乃至画面中的出场,只能算是《大佛普拉斯》的故技重施,所谓“Minus”,实则是在纪录片的真诚性上大打折扣。前作中对底层的真切关怀,对肚财这一人物投射的悲悯,坍缩为本片为闭结所做的潦草的、奇观式的、戛然而止的结局(也如《阳光普照》),无法真正达成戏剧上的真实。
7分,丧爆了。有没有那种讲40岁以上朝气蓬勃的人的电影?
3.5 大家都過的沒那麼好,只有銘添會更好;那麼導演你呢?唬爛三小的誠實到同學的旁觀,這樣的「現聲/身」似乎有點自以為是了。好啦,但是Carton Pistol的音樂一下,還是忍不住淚崩了⋯
碎片化的黑色喜剧,荒诞中透露着人到中年的无奈和惨淡,黄信尧的配音依然这么冷。花甲里彩桦姐演刘冠廷的伯母,这里演刘冠廷的女朋友,辈分好出戏......
就是我都快三十岁了,一个四十多岁的还在跟我说“人生就是唬烂三小”,“宇宙的答案可能就是混沌”这种青春期诨话,不可以哦。plus虽然零散,最后还是真的留下了余味,minus则是导演跳出来一通乱拳(literally),一切可能烟消云散。以及不是不能共情这种直男中场危机心理,可是觉得不值得。也就闭结那条线有过一点点魔力吧。
看不进去了
我相信大佛普拉斯已是该导演的巅峰。。。
《大佛普拉斯》的底层酸涩变成了中年男性的惆怅呻吟,其中最能得到“共鸣”的烂梗大概是:暗恋的校花落魄做鸡,表白后只被当作嫖客。女性角色都挺吓人:一得道就贴上去的女助理,出了轨也不离不弃的流产发妻,在漫画屋里被搞大肚子还非要嫁给对方的台北女人,能读懂结巴结语什么都不嫌弃持家孝顺的二婚大姐……
在2星和4星间游移不定。如果是4,那就是我能直面中年男性虚无生活里的自我撩拨与自我感动,将错失偷换成伤害,沉湎在中年迟滞而疲软的自恋泥淖里发情。但,虽然年纪到了,电影还是不该这么儿戏。现实或许垮塌,电影却不能再次呈现废墟,它如何垮塌,不甘于垮塌,哀悼垮塌并寻求虚妄的重建的可能,才是电影该去追求的。这部电影,它像个《浪荡儿》却远不如。黄信尧仍然非常期待,沉湎中年的废墟,不应该是排出《大佛》的他的长期状态。
几个中年男人的日常生活,不入流导演被选中成为花瓶议员去参选,奋力生活的殡葬业者被黑帮误杀,保险理赔员不堪pua辞职,社工发现学生时代校花女神干皮肉生意。生活在荒诞中平静流逝。
不是我的菜
和《大佛》相比,想象力没有了。形式和内容好像也不太撘。
其实是四个短片。郑和纳豆这俩人物太稀疏庸常了,施、尤其刘的人物具有的潜力最终弥散在对政客和小人物的板结想象上了,一些亮眼的鬼马和怪力乱神也完全没有舒展开来。
看完這部電影才真的意識到以前看的大部分台灣電影都太外省了
闭结的纸扎屋就像肚财的太空舱,是来自内心深处的浪漫。
都叫负分了,就不要有plus的期望了。
前作太好期待太高,《同学麦娜丝》依旧犀利,但却没了最初的惊喜和感动。就像黄信尧说的:我们不断追寻人生答案,也许答案就是混沌,相比《大佛普拉斯》而言,《同学麦娜丝》多的也是这一份混沌。虽然叫Minus,但还是在做plus,四个同学四条线整整多了一倍内容,却比前作相互交织的两条线更加游离,如果只保留罐头和闭结的内容可能会更好。(P.S.第一次Get到了采桦姐的美)
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