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在美国上映的《玩命直播》于今年1月6日正式登陆国内院线。
该片的两位导演亨利·朱斯特和阿里尔·舒曼已经不是第一次合作,他们曾先后共同执导过《鲶鱼》(2010年)、《灵动:鬼影实录3》(2011年)、《灵动:鬼影实录4》(2012年)以及《病毒》(2016年)在内的5部影片。
《病毒》与《玩命直播》同样都是去年7月在美国上映。
《玩命直播》的编剧之一杰西卡·沙泽尔也是一位导演,比较著名的作品是2005年一部由克里斯汀·斯图尔特主演的剧情片《不再沉默》,杰西卡·沙泽尔同时担任该片编剧。
电影女主角为美国著名影星茱莉娅·罗伯茨的侄女艾玛·罗伯茨。
好莱坞四小花旦之一的艾玛生于1991年,在《玩命直播》之前她就已经参演电影电视剧数余部。
拍摄首部电影作品《美国毒枭》时年仅8岁。
男主角戴夫·弗兰科也曾在两部《惊天魔盗团》中出演Jack这一角色。
影片主要叙述的是一个风靡纽约的直播游戏——“玩命直播(Nerve)”,它的玩法是进入游戏后可选择两种身份:玩家或观众。
玩家接受观众发出的挑战,完成即可获得相应奖金,最终观众数量最多的两位玩家进入决赛,最终胜利者获得全部奖金。
当然,是游戏就有规则,“玩命直播”的规则就是玩家必须全程用手机直播,淘汰方式只有“淘汰”或“退出”以及不可向任何人告密。
艾玛·罗伯茨饰演的Vee和戴夫·弗兰科饰演的Ian就是这场游戏最重要的两个玩家。
电影受关注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题材迎合当下热点,以“网络”和“直播”两个话题作为故事的切入口。
有关互联网或在电影中出现社交网络界面的电影不在少数,除了《社交网络》以外,我最先想到的是2014年一部由乔恩·费儒自编自导自演的喜剧片《落魄大厨》,在此片中主角频繁使用的社交网络是Twitter。
两部片子相似的地方是,片中角色都是以“使用者”的身份进入故事中,借以社交网络的某种形态去构建剧情并产生群体效应。
而“手机直播”这一当下极为热门的话题到目前为止几乎还未在电影作品中出现过,所以“新颖”是电影带给观众的第一感觉。
电影的主要角色是高中生,“玩命直播”的出现让他们为之狂热。
即便是一个虚拟的游戏,它的设定也与现今的直播形态有相似点,诸如直播互动、观众付费、主播获得收益等。
通过“直播”这一素材的引入,电影的受众群体就被定位在了年轻人身上。
在不探讨片中各种细节或技巧以前,至少它是年轻人愿意看的东西。
为配合片长,电影开场3分钟就切入正题,由Vee的好友Sydney发送给Vee的一个链接开始。
再到第12分钟,向来被动低调、只活在别人影子里的Vee决定以“玩家”的身份参与“玩命直播”,并迅速接受了挑战。
在第一个 “亲吻陌生人”的挑战中,Vee选择了坐在餐厅手里拿着她最喜欢的《到灯塔去》这本书的男生Ian。
Ian同样正在“玩命直播”的游戏中,接下来的剧情就是从他们之间展开。
从一起进城、换上绿裙子、离开商店再到纹身、蒙眼骑摩托车在2分钟内行驶60码、参加派对……两个人接到的一系列挑战让剧情看上去充满刺激,场景布置也非常接近于类似电子游戏的跳跃画面感。
但是“玩命直播”中的所谓“民主”其实不过就是让观众来操控玩家,玩家是这个游戏中被动的一方,掌握主动权的观众虽然不是只有一个人,但也是通过投票来决定玩家将要完成的挑战任务。
电影的主线是这场“玩命直播”的各个环节各种挑战,分支则体现在角色之间的关系上。
最明确的是Vee与同为玩家的Ian擦出了火花,但他们又不得不完成观众发出的挑战。
还有Vee与闺蜜好友Sydney之间,在原本就不算融洽的关系上,又套上了“竞争对手”这一身份。
后半段的叙述中,游戏的设定概念逐渐淡化,角色间的关系更为突出,玩家的个人意志也有了显现。
主要表现在Vee身上,她开始对这个游戏产生困惑,对真实与虚拟产生怀疑,并试图向警察告密。
从Ian把Vee带到派对上只是为了达成任务,再到Vee与Sydney的姐妹互撕其实也有观众促使的因素,还有后来观众要求Vee完成Sydney没有做到的高空任务。
这不仅让Vee感觉到了游戏的危险性,而且再次点明了玩家是这场游戏里被控制的那一方。
Ian告诉她:“我们都成了这个游戏里的囚犯,这是游戏里的第三种身份。
”——这句话突出了“玩命直播”中的人物处境,再次强调“被动”的状态,并且也让一直潜藏着的暗线浮出水面。
“谁先开枪”的终极对决,是将重心由“直播游戏”逆转为“人性揭露”的具体表现。
“你是从犯”的短信让那些从头到尾都跟着起哄的观众感觉到了不安并纷纷退出了“玩命直播”。
“玩命直播”的危险是基于它依附着网络。
原本平凡普通的高中生因为玩了这场游戏而陷入了困境,她的一切都曝光在手机镜头下,被放大被围观,观众数量的飙升也让游戏变得越来越危险。
身在游戏中的玩家不得不以违背自身意愿的方式来继续游戏,不受控的状态使之变成一个处在悬崖边缘的牢笼,而玩家就是随时都会坠落的囚犯,密不透风的网是所有围观者共同织起来的。
被控者在游戏中的结果必然是由操控者造成的,这一明确的旨意也可代入到真实生活中存在的这个网络世界。
电影则是想要说明:每一个处于网络之中的人,即便是披上“匿名”的外衣,仍然需要面对事件产生后由社会做出的对人性的批判。
参与即是从犯,沉默也不代表抗议。
联想到各种在网络上发生的事件,被曝光的人,无论公众人物还是素人,都像全身赤裸地站在网友面前,被迫活在非议和舆论的阴影之下。
从网络连接人性,虚拟揭示真实的取材虽然在不少电影中也出现过,但是以这种能被大众接受的新型形态探讨一个常见的现状,揭示出阴暗面并引发思考的设定还是值得成为电影素材的,至少电影所体现的价值观是正确的。
当然这个大框架底下的各个小细节还是存在不少漏洞,对于“玩命直播”中决赛的设置显然过于简单草率。
时限只有24小时的游戏,前面一部分环节紧张之余,决赛的场面势必也会给看电影的观众留下期待,但是电影中的结局的处理方式实在称不上用心。
Vee、Ian和Ty三人合演的一场戏让故事归于一种美好的结尾,也让电影保证在一种不过度的合理范围之内。
但如果不设计成“黑客才是正义”的指向也许会更贴题一些,譬如让“谁先开枪”真正发生或许会让结局变成另一种呈现。
Vee与Sydney对撕,撕完又和好的情节似乎标志了电影不可抹去的烂俗青春片的影子。
构思有创意而揭示不够深刻也是电影存在的问题。
还有一点编排的问题,例如Sydney与Ty两人在派对上有过一次对话,但却没了下文。
《玩命直播》的摄影和美术设计可能是最吸引我的地方,配乐也同样是点睛之笔。
纽约城市中的霓虹灯光、直播界面的彩色字体、人物服装的色彩搭配,冲击视觉的荧光色配合各种曲风的BGM,与“玩命直播”中的游戏关卡相互融合,营造出了缤纷绚丽、明快动感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整部电影出现了几十首配乐,Wu-Tang Clan原唱的《C.R.E.A.M.》是唯一一首说唱歌曲,也是让我印象最深的一首,片中小Vee的跟唱非常好听。
荧光灯产生一种科幻感,变幻的画幅与特殊的色彩搭建出一个独立的游戏世界,每接到一个任务就似完成一场进阶。
摩托在大桥上穿梭而过,摩天大楼林立的水泥森林中布满的彩色IP讯号让整座城市陷入一场紧张感十足的新奇游戏。
无知者围观,迷失者依赖,最终玩家晋升成囚犯,被围困在这个缤纷绚烂,光怪陆离,疯狂又诡异的魔幻世界里。
参与者不可逃脱,只有清醒的人才能将游戏攻破。
玩命直播也是也不难看,但是就是有一种太随意然后任何没有逻辑的地方编剧都可以说oh but you know they are teenagers的感觉。
如果当成一部RomCom来看是不错啦,电影刚开始的时候,我和Max说女主那个IT朋友挺酷吖,Max说that’s not her IT friend, it’s a friend who has a secret crush on her. A crush everyone knows apart from her. 我无语了几秒钟,因为IT男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个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小娘炮男闺蜜吖。
反正如果我身边有这么一个人的话,我就算到死也不会想到对方会对我有crush。
然后女主喜欢运动男,但是连hi都没有说过,又是secret crush. 为什么不说呐,因为no point 吖你看我们马上就要毕业啦吧啦吧啦。
女二活在当下,毕业就毕业呗,就算这辈子都见不到了先草了再说呗。
然后去替女主询问运动员的性取向,sorry不是性取向是是否单身。
结果运动员表明女主不是我喜欢拱的那款母猪。
回来IT小哥这里,如果IT男也向女主表白,从后面女主选择了男主的品味推理,IT小哥这种油头粉面白里透红的小甜心肯定不是女主喜欢拱的那款公猪,铁定遭到拒绝again no point. 所以那就不表白吧继续做朋友好啦,艾玛IT小哥自己还在心里觉得自己分析的好有道理。
像Nerve直播的设定一样,电影把人物性格单纯的分成了两种player and watcher。
这种相对来说比较绝对的划分就是为什么我觉得这个电影整体比较别扭的地方,世界上除了watcher and player还有第三种人啊对不起不是prisoner,是理性的正常人啊!
女主邂逅了男主开始玩家大冒险,为啥女主当玩家只有半天可以疯狂吸粉进入final,但女二作为nerve元老铁杆玩家在短短几个小时内被实力碾压。
表面上看来是因为女主的所有直播都是real risky shit什么蒙面啊天梯啊你给我多少钱宝宝也不敢,而女二一直只是在dare dump silly shit什么人群里假装放屁啦,还有给全校看屁股啦,这种只要拉得下老脸也没什么风险,钱到位了宝宝是真的可以考虑一下的。
但是最本质的原因不是这个,最本质的原因是女主比女二好看。
林志玲开直播啥也不干和凤姐开直播高速蒙脸……可能也没人会给凤姐发爱心,反而会骂声一片。
对哦还有男主长得也挺好看的。
这个年代卖couple是最赚钱的。
女主男主选择彼此是非常顺理成章的,but first of all it was the watcher’s choice. 如果不是watcher不断给他们加任务,他们也不存在第二步。
所以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炒CP这个现象绝不是中国娱乐圈特有的,遇到一个颜值高,可互补,站在一起拉粉又吸金的搭档就好好珍惜把握吧。
整部电影看到最后因为女主妈妈那句you kids balabala确定了这是部teen movie…的确很适合给这个时代的青少年看…不过说到底这也就是人性的问题嘛…谁在现场会理女主在那里说面具后不要怎么怎么样啊群体聚集起来的那种气氛啊…少有人能在那种时刻冷静自持的啊…这种东西发展到最后了真的很吓人的…要我说我真觉得这部电影结尾太理想化了世界上又不是没有那种…你死了我反而更嗨的疯子…没有更深一步估计也是因为是部teen movie而且是小成本的关系吧…
其实是一部青少年教育片,但从头到尾没喊一句口号(除了片尾女主妈的一条text:No more phones),就让你看,相信每个人的判断能力,相信每个人的最终选择。
片尾并没有给出“幕后是谁在操控”这一答案,更没有“将大Boss绳之以法”之类的结局,因为,不要幻想“恶”能除,更别提“除恶务尽”!
“恶”是人性的一部分,甚至人的“善”里面就包含着恶!
除恶不是要你去铲除“恶”的根源,那不是你我能做的事,而是——选择!
说说女主角Vee的扮演者艾玛·罗伯茨(Emma Roberts),茱莉亚·罗伯茨的侄女,身高不满一米六的美女,好莱坞“四小花旦”之一(另外三位是Blake Lively、Kristen Stewart、Amanda Seyfried),颜值、肤质、四肢、腰臀比、嗓音均接近完美,但美得没有缺点也就美得没有特点,撑主角撑不起,缺了她姑妈那点子霸气,演青春片还可以,《保姆日记》啊,《公主日记》啊什么的,要她演“重大国际历史题材”恐怕不行(哈哈哈,粉丝们别打我),没有塞皇那股转型的决绝,估计也就演几年美女后转为幕后之类的吧,另外又有“家暴男友”的倾向,脾气估计也挺爆的,只求最后别进姬圈便好。
观众是网民,参赛者是网红主播,囚犯是类似于翻车被封号的。
观众公举投出比赛项目相当于观众爱好,比如观众看直播点名主播吃什么,积攒到一定人气,便成了流量,主播为了这个流量就会去尝试。
其中钱相当于流量的具象化。
于是很好就可以理解,一旦拥有了大量的粉丝流量初心或多或少会被侵蚀(并非绝对,也有清流),或者这个初心本来就是挣钱,胃口只会越来越大,为达到目的甚至铤而走险。
电影将这一危险给极端化了,但是正是这种极端让我们看的过瘾,某一刻当我们需求更刺激的玩命项目时,其实我们也成为了其中谋杀者的一员。
对于观众的心理,不难分析。
电影中最后对幕后真凶即每一个起哄的观众进行了揭示,他们也许是某个上班族,某个学生,某个不起眼的杂货店伙计。
网络的匿名化使犯罪成本降低,这也是国家推行实名化、IP地址实名等举措的原因。
而形形色色的人物其实可以指名人性的恶,也许他们是为了宣泄一天上班的劳累与怒气,也许是为了缓解一天学习的困乏,也许是为了猎奇满足自己的变态私欲,也许是为了随大流跟上某种风尚,也许是对社会对人的报复等等。
现如今网络舆论环境便是如此,现如今网络直播环境也在向起蔓延发展,只不过有法律法规对它形成了一定的遏制。
在打星的时候,犹豫了一下,这种很明显的商业电影要怎么打星了?
论剧情、论节奏已经不错了,过梯子那一段真的看着胆战心惊啊,论内涵,思想深度也有一定的思考,不多,如果要求不高,从一部正常的商业电影来看,已经算不错,如果从文艺片,或者有更多追求思考的话,可以给个低分。
那么问题来了,建议豆瓣在评分上,有个评分指引系统,给些参考或者建议市民的,比如影片分类,同类型电影横向对比啊,或者导演介绍啊什么的,反正就是给些参考,不要只让观众根据个人观感打分,毕竟像我这样的未经训练的,看电影也不算多的观众也蛮多,评判一部电影好坏的标准也就是,能不能一口气看完,能不能看哭这些了,一些废话啊,哈哈哈哈。
说回电影,其实也不错了,题材选择了互联网暗网题材,神秘而有吸引力啊,一直以为,自己上的互联网就是全部了,通过搜索可以访问网上所有的公开信息,可是这些我们能正常访问的网只是所有网络的十分之一,有十分之九的网络我们不能访问,也就是暗网,厉害了,想了解暗网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绝对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啊。
影片还有一个吸引人的点,就是群体暴力,也是看得人毛骨悚然啊,如果可以匿名杀人的话,也许想杀你的人就在你身边了,网络暴力就是这样,匿名可以让人为所欲为,躲在群体的安全区里,即使是恶劣的犯罪,在群体里,也被群体的特殊功能消解了,群体就是就这么可怕的能力啊,可以缩小和隐藏人性恶,也许只是投个票而已,一个微不足道的点击,算的了啥了,可是这么一下轻轻的点击,就是插在他身上的一刀,他的死,你功不可没了。
网络暴力其实就是现实中的流言蜚语,没有什么不同。
选角差评!!!!
选角再漂亮一点就好了,女二号是走后门的吧,这么丑居然还能叫美女,还能经常带男生回家过夜,真当我们男生眼瞎,饥不择食啊,女一也一般般。
原来男一号是付兰兰的弟弟啊,仔细一看真像啊,虽然演了惊天魔盗团,也只是路人甲。
没有更多好感了。
观众是网民,参赛者是网红主播,囚犯是类似于翻车被封号的。
观众公举投出比赛项目相当于观众爱好,比如观众看直播点名主播吃什么,积攒到一定人气,便成了流量,主播为了这个流量就会去尝试。
其中钱相当于流量的具象化。
于是很好就可以理解,一旦拥有了大量的粉丝流量初心或多或少会被侵蚀(并非绝对,也有清流),或者这个初心本来就是挣钱,胃口只会越来越大,为达到目的甚至铤而走险。
电影将这一危险给极端化了,但是正是这种极端让我们看的过瘾,某一刻当我们需求更刺激的玩命项目时,其实我们也成为了其中谋杀者的一员。
对于观众的心理,不难分析。
电影中最后对幕后真凶即每一个起哄的观众进行了揭示,他们也许是某个上班族,某个学生,某个不起眼的杂货店伙计。
网络的匿名化使犯罪成本降低,这也是国家推行实名化、IP地址实名等举措的原因。
而形形色色的人物其实可以指名人性的恶,也许他们是为了宣泄一天上班的劳累与怒气,也许是为了缓解一天学习的困乏,也许是为了猎奇满足自己的变态私欲,也许是为了随大流跟上某种风尚,也许是对社会对人的报复等等。
现如今网络舆论环境便是如此,现如今网络直播环境也在向起蔓延发展,只不过有法律法规对它形成了一定的遏制。
本就是一部用来打发时间的剧,开着电视,玩着手机。
直到女主进行到第四个任务时才有了兴趣,放下手机认真观看。
当女主试穿着昂贵的礼服炫耀得意到宁愿只着内衣尴尬的在商场内奔跑也不愿失了原则做偷就注定她是游戏的胜利者随后她察觉到了游戏令人失控的地方想回头可她低估了其背后隐藏的力量或许世间凡事涉及到有利可图的事情都是这样一个规律先以小利引人入局,让人无法自拔时再引火上身,想退局?
对不起,这得看庄家的意思?
谁是庄家?
是你,是我,是每一个参与其中的网民我们的话语权小到捏不死一只蚂蚁但若集合起来我们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自古便有人言可畏的说法时至今日的网络时代人言又岂止可畏?
有时是可怕,是愚昧,是不用负责的口诛笔伐当大多数玩家选择的“死”通过女主呈现到他们面前时当每一个玩家真实的姓名无法再隐藏时他们沉默,退出因为他们不想付出任何代价因为结果是大家共同的选择代价理应就不该由个人付出他们会反思吗?
不,不会人之初,性本恶我认同这句话!
剧情是属于紧张刺激,全程让人无尿点类型,但给我感觉更多是在反映了现代的网络问题。
“试玩”这个游戏让玩家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点让自己变得人气高涨,开始不断进行各种各样的挑战,以获取更高的人气值和奖励金,因此还可能会赌上自己的生命。
这往往反映现代人为了寻求网络上的关注,不断的在呼应网络中无理的要求,可到最后真的发生了让人后悔莫及的事情时,所有参与的人都会漠不关心的离去,剩下的就只有当事人承受。
上个星期看完Suicide Squad(继大上个月为了避开堵车时间看了Alice 2之后的又一沉重打击)之后情绪一度极其低落。
不敢去电影院了。
然而时光飞逝,又到了周二。
本着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基本原则,我觉得还是得去一趟。
但这次我很小心,连爆米花都没买,并且自带了矿泉水:一旦再次踩雷,可以将损失降到最小。
选片的过程也是九死一生:身为猫奴的我,本来一心想看Nine Lives,但在即将出门的一瞬间,感觉应该在Fandango走个形式查一下评分。
结果不看不要紧:rotten tomato 新鲜度7%……顿时吓得我裤裆一热,绝望之情溢于言表……就只能重新选片。
但没想到的是,最后在仓促的时间里竟然做出了最正确的决定。
没错,看了这部片是我在今年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
相比于一些预告骗已经交代出所有亮点的影骗(咳Suicide...咳咳Squad),Nerve的情节算是相当紧凑,节奏也是超级棒,全程无尿点。
人设的话,虽然有一些角色(好吧大部分角色)会稍稍...有那么一点儿...轻微(好吧是非常)脸谱化...但辨证地想,如果是完全original的话,我们看着得多累呢。
微胖嘟嘴小婊砸和Vee这一对用实际行动再次向广大考生证明: “闺蜜”是用来相互祸害的。
小婊砸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典型的popular碧池人设,一上来就以上帝视角和亲妈姿态劝说Vee不要做躲在角落里的小虾米,并强行替Vee向她暗恋的男僧表白,后面更是在Vee变网红之后各种酸。
不过那些athletes本身也就是行走的男碧池,没错,和小婊砸搞在一起只是早晚的事儿。
所以最后她俩强行和好的时候,实在是难以李菊福,妈的怒减一分 (不过这种乐于以德报怨笑着原谅一切伤害的斯德哥尔摩患者在生活中其实好像也并不少见的,但是编剧,我对你的期待真的要高于这个啊)。
好在Vee身边有个疑似双鱼座的体贴入微不求回报的小跟班儿,坚守着备胎的道德准则,在被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在女神和别人亲嘴儿的时候深藏功与名。
戴兰兰这个骚浪贱也真是够了,骑摩托车撩妹儿,搞了一晚上惊心动魄,真是努力实践了心理学的吊桥效应理论,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前面说了,故事的情节非常紧凑,节奏也是非常的棒。
作为一个看电影时特别爱哔哔的女观众,我奇迹般安静地看完了整个电影。
话说回来这个主题还是相当的讨喜啊:大冒险一个接一个的来,不给观众溜号的机会。
你想啊,你平时玩儿真心话大冒险时候都那么因缺思汀呢,更何况人家是又亲嘴儿又裸奔更蒙眼开车的高玩呢。
其实还真是一个很难拍得无聊的故事。
故事有趣,内涵也不差。
就是俗话说的既有内在美也有外在美……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Vee的小跟班儿提到dark web的时候我心里就开始突突了(前段时间看的深网奇谈给我留下不小的阴影),果然这个游戏不是那么容易玩儿的。
配合的好,给你打钱没有问题。
打破规则非要告密,抱歉没收你全部资产和你...的身份。
Snitches gets stitches.没错,第一次把我吓到的就是Vee在车厢里醒来的时候电脑屏幕上闪过的所有Vee的个人信息的画面,我记得有一张是她的护照首页。
尤其是当电脑说出 “We have your future." 这句的时候,我一点儿也不怀疑它的真实性。
对,这就是dark web的规则: 不遵守规则,你的个人信息就可能被公开出售,比 “You are a dead man.” 更恐怖的威胁是 “You are a naked man.” 这也是这部电影里最让我细思恐极的细节。
建议认为我耸人听闻或者对暗网没有敬畏之心的朋友们去看恐怖鸟的深网奇谈。
影片从一开始就明置了“watcher” 和“player”两种角色,并且毫不掩饰对watchers的讽刺。
那些拿着手机窥探别人生活的人,在期待着一种什么样的刺激?
看陌生人接吻,裸奔,蒙眼飙车,高空过梯?
相比这些,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意外吧。
绝望的主妇里面Mrs Hufer失踪之后,她姐姐面对着热心帮助寻人的邻居们故意抛出Mrs Hufer可能已经死了的猜测,还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想象中的场景,然后在身边的牧师(还是警察?我忘了)诧异的目光中小声说了句“Please. Human beings feed on misery.” 哈哈,拜托,别对自己也这么虚伪呗,人类本来就是以窥视别人的悲惨为食,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
当Vee被领到斗兽场的中心,带着面具的观众和手机屏幕前的观众不负责任地决定别人生死的时候— 只是他们不知道其实两只困兽才是真正在操控游戏的人。
这情景就像鲁迅的《复仇》: 手持长矛的两人赤裸着全身长久地站立,似要拥抱,似要杀戮,然而当围观的人们由兴奋等到呆滞,两人却毫不见拥抱或杀戮之意。
这是一场演员对观众的复仇— 兴奋地等待着别人的悲剧的人,并不知道自己的悲剧正在发生。
题外话:小时候不爱看鲁迅,觉得太正统太无聊,又有点儿莫名其妙。
现在才发现句句是真话。
预算:2000万首周末票房:944万北美票房:3858万全球票房:8524万上映日期:16.07.27上映周数:10周分级:PG-13最高院线数:2538北美最高排名:8
故事逻辑人物性格没一个设计的合理,全是特么是bug
做游戏赚钱,直播黑幕
创意多好啊,拍的成这样有些可惜了。。。。。PS 论有一个技术宅备胎有多重要。
肾上腺素电影,俊男靓女,有剧情有主题,好好给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脑残网民上一课~还不错啊,为啥评分这么低…
史上逻辑最傻逼电影。一星给Heizer。
合格的小制作商业片,故事有趣节奏紧凑,还有个紧贴当下时代背景的设定,完成度很OK了。
2017第一部电影,非常不错,网上世界大家都带上了面具,可以胡作非为!非常现实!收尾稍微仓促,有点虎头蛇尾,总体不错
看完总有许多话要说,自己想到延伸的东西有点多。电影本身挺有趣,歌曲,颜值,画面,时代性很贴切,很生活化,近未来的东西总给人带来恐惧感。
挺好的设定,但整个剧本也局限在设定上了。
小儿科
bug略多
套路太深,演技太水,结尾尴尬,Emma&Dave有点失望。
看到他们想到好莱坞的未来 觉得我可以一死了之了 Franco家没一个看得顺眼的
节奏真心赞,不管内容有多荒谬但是确实是良心之作
全靠配乐加分,剧情简直弱到不行,结局更是无比草率。Emma台词硬伤。
结尾收不住了,拍砸了有点,但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俗套但有年轻感觉
low爆,简直就是加长版俩主演的个人写真
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小成本美国商业片。虚拟游戏旁观者冷漠无情,游戏操纵者残酷冷血。看得手心都湿涔涔,想起了《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也分外像《黑镜》。目不暇接叹为观止的电脑界面和电脑技术风格呈现于片头片尾,青少向配曲鼓噪得酣爽享受连连。结尾的小转折兀的不自然,Dave真的很爱笑啊!
直播,网红,粉丝,虽是科幻片但现实感也很强。影片结尾女主说“其实你们都是凶手”直指网络暴力。影片节奏很紧凑,会揪着观众的心往下走,但结尾的故弄玄虚毁了这一切,可能导演还是太年轻。男主帅到不光女生会爱,怪蜀黍也会爱,女主就一般了,但据说女主来头不小,另外影片配乐很带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