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前年看了这部电影,然后怀着好奇去搜了这个乐队,一下子爱住。
最近又看了一遍汤姆年幼时目睹了父亲用枪自杀,自此,父亲的形象就如同噩梦一般伴随着汤姆的一生。
他既害怕成为父亲那样的人,怕伤害到自己的家人,但又无法控制的重蹈覆辙,这里指疏忽了自己的女儿。
也难怪开头女儿会说
在梦里,他见到了乐队的老朋友Ann,见到了年幼的女儿,看了一场奇怪的马戏团表演,甚至又一次目睹了父亲对他的疏远以及自杀的经过。
这个画面很有艺术感就连地板上的锡制玩具士兵也活了过来,他们抬着汤姆,带他去找寻已经遗失很久的——关于女儿的回忆。
这里我真的很喜欢这几个士兵小人
歪脖子很可爱最后有一个小细节,他患病后总是很在意水晶球里的小人,认为“G和弦和Em和弦可以让红衣小人转起来”。
女儿把它拿去病房,以为父亲睁开眼会想看到水晶球,但他却推开它,转过来对女儿说了“princess”,这是汤姆的最后一句话,他的公主不是水晶球里的红衣小人,而是他的女儿。
G和弦和Em和弦拼起来就是女儿的名字Gem。
他的潜意识一直在寻找记起女儿的办法,而此时的女儿也在寻找父亲爱她的证据。
这场梦魇之旅,不仅汤姆得到了救赎,对不幸的童年释怀。
女儿最终也找到了他的爱,就连影片中一直借着雪人形象出现的汤姆的父亲,最终也说出了那句:“I have to let you go”整部影片中的插曲也是夜愿的,所以把这部电影当成他们专辑的加长版MV也不为过,其中I Want My Tears Back,强烈推荐!
好看的电影不过就是自我风格重到无视规则的导演吧:)因为外头大部分都是些少了很多自我的片子,很快就会被下一个年代的人所取代。
这部电影要用想象力和内心触觉来看才真正发挥,当我的想象力跟导演的想象力重叠在一起,我发觉好像没有任何言语可以表达到那种内心的触感和感动。
可惜,这不是个人人看得明白的片子。
可喜,因为他没特意希望人懂,所以才会有真正的感动。
这部电影的手法,可以说是不随规则而走,随感觉很走。
导演把幻想力映像化,可能我们真正爱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了解导演,感同身受。
fxxk,豆瓣没有自动保存功能,写了好长一段搞了下就没了,重写。。。。。。
第一次写影评,多多包涵。
首先说一下观看途中的感受。
一开始就是模糊的第一人称堆怪异雪人,还有老人病发。
嗯悬疑恐怖肯定有的。
接着看下去,这两种元素都淡化了,怪异与魔幻反而更加直观。
影片中期和后期的场景都做得有质感,但是导演特意虚化来突出演员的表演,更加考验演技和镜头处理,仿佛在看舞台剧一般。
老实讲,剧情简单则更显现演员和导演的作用,音乐也是满分的衬托。
相比于专注于冒险,惊奇的儿童魔幻,这部直接讨论精神层面的成人魔幻真的少见。
各种伏笔暗喻,细节满满,我这个处女座看得贼舒服。
影片最后缺失的图纸在开头就出现了
这一几张图片都预示着雪人的结局,最后一片雪花的魔力让Tom在临死前神志清楚的看女儿最后一面
这两句话看第二遍电影才懂,Tom与父亲一样需要被拯救
雪人来之前,水晶球名牌还在,也没有摔碎(后期回忆中,Tom摔碎后用碎玻璃插手,用血写字)
这些铁轨就是保险柜中的图纸,心魔已经侵蚀记忆,这个象征着Tom自己的维修工都不知道自己做什么
后面图纸有说过,Tom和女儿Gem去过马戏团
这就是象征乐队时期的Ann和Tom,也穿插后面的歌唱表演
后面的小丑马戏团,也有这个苹果,只是变黑了。
小丑马戏团,象征Tom为了女儿把记忆都毁灭,Tom象征站在Gem身边把图纸变没的魔术师
后面Gem读图纸的时候读哭的一段,一起去看马戏团,正是这段让唤起情感,女儿无法再嘲讽
这里女儿身上的红布跟水晶球挥动丝绸的舞者对应,从妻子的爱延伸到女儿的爱
看到这个士兵就很奇怪,刀是弯的,帽子瘪的,脖子歪的,然后就想起之前踩到的士兵就是他,果然后面也谈到了。
逃跑的时候过山车的轨道是自己写的图纸,用自己的记忆打败梦魇,但是过山车则是子弹造型,对应着父亲自杀的那颗子弹
到最后才发现雪人就是父亲的造型,痛苦的父亲就是梦魇
最后把指南针归还给梦魇(父亲)。
之前雪人成活的时候,指南针是乱转的,现在是停的。
象征着Tom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也希望梦魇(父亲)能找到。
水晶球的名牌是“G Em” G调和E调合起来就是女儿的名字。。。
没有任何的了解就开始看了,刚开始以为是奇幻儿童电影,然后可怖的雪人复活了,就步入了恐怖片范围了。
脏乱黑暗的梦境,将童年的阴影渲染得十分到位,因为我是有两三次捂住了眼睛,透着手指缝在看。
然后高潮来了,因为音乐来了,恐怖的小丑,疯狂的舞台,还有激昂的哥特式摇滚乐,让我这个小清新也不由得直呼过瘾。
黑暗与光明,遗忘与希望。
一次又一次出现的黑雾袭来,那一声大过一声的撞击门的声音,砰!
砰砰!
砰砰砰!
直击心脏!
画面、音乐再配上男孩恐惧而又茫然的面孔,整个情境就似乎在你心里讲叙那段过往,整个释放了感官去听一段故事。
而后是一大片的芦苇,干净空旷明亮同时还有刚刚过去的恐怖气息依旧萦绕着,不由得拽着那颗小心脏小心翼翼的继续看下去,希望总是有的,梦想也还是有的,虽然结局壮美而凄怆,但终归是最好的结局。
看完就立马删了,平板內存有限,然後就爱上了,立马找所有的配乐来听~哎哟,各种激情澎拜,不知不觉就写了这么多了~ 哎呀~音乐!
音乐!
画面!
画面!
画面!
剧情神马就直接忽略吧,几句话就概括了~ 嗯嗯,个人而言,哥特摇滚式的文艺片。
以上,仅为个人观影感受!
我这人不轻易给差评,实在是这部语无伦次的电影完全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差评之。
这部片子归纳起来很简单,一个老年痴呆的糟老头子犯病了马上要死了,女儿因为父女关系不好签字同意医生不抢救,必要时拔插头,从这里开始双线叙事,主线是糟老头子开始做一个冗长混乱的噩梦,梦中有个他小时候堆的雪人要害他,他梦到了一些他不记得的人,梦到了父亲在他面前自杀,等等,直到他最后恢复了记忆,也意识到这个带着皮帽和防风眼镜的坏雪人就是父亲在他潜意识里残存的阴影,我发现很多这类型的片子都喜欢讲顿悟,一旦悟了就解脱了,雪人就消散了,他也恢复了记忆,从噩梦中醒来,跟赶来的女儿告别。
辅线就是女儿在父亲老朋友Ann的帮助下了解了父亲的内心,原谅了父亲,赶到医院去给父亲送终,父女俩一笑泯恩仇。
这个片子说白了就是个育儿片,讲小时候不幸福缺少父爱母爱的儿童长大了以后会性格缺失,进而也再传给下一代,如此恶性循环。
糟老头子最后能刚好醒来,又刚好跟女儿冰释前嫌,只不过是因为这是电影罢了,现实中基本不可能有这种事情发生。
西方人在家庭不幸这方面的问题比中国严重的多,因为西方的价值观是自我为中心的,儿女长大一点以后与父母家庭的关系就开始淡泊,当然中国也有不少混账父母和混账儿女,但总归少很多。
中国家庭一般会尽所能及地去为下一代打拼和铺路,只要父母勤奋,一般家庭都是会越过越好。
特别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70,80两代人成家以后,会越发注重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我们会把全身心的爱倾注在自己孩子身上,只是有些人做的不够,还有些人会做的过头。
说回这个电影,这个电影拍的就好像是导演带着观众做了一次噩梦一样,感觉一点都不好,我很想吐。
两分,不能再多了,我再也不想看它一眼。
10.7上海场归来把这片儿找出来又看了遍,决定写点东西。
首先这是一部粉丝向的作品,铁粉们可以把这当成一个加长版的MV,我个人也觉得电影是对同名专辑的补充,音乐里没表达清楚的,在电影里把故事讲完整。
所以没听过同名专辑的非粉丝就不是很推荐这部电影,因为可能会看得不明所以。
骚托说过,自己给Nightwish写歌时很多时候都是先有一个概念或者一幅图景,然后才有歌曲和情节。
Imaginaerum,顾名思义,最实质的精髓就是超越现实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孩子的游乐园,孩童时期的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构想出水晶球内的一整个世界,和水晶球里的女孩生活在那个终日积雪的小木屋里,和玩具士兵一起冲锋陷阵,打得敌人丢盔卸甲,简单的就像“从此公主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以后就不用考虑更多事情一样。
同时想象力也是孩子的梦魇,它是床下那个随时会爬出来啃掉我们脚趾的怪物,它也是潜伏在黑暗中窥视着你的幽灵,它是一切源于未知让你我不安的恐惧。
所以当一个孩童长大成人,丧失了丰富的想象力以后,他摆脱了梦魇同时也失掉了乐园,我说不清这是一件幸事还是不幸。
说到这里我不是很赞同这片子有隐喻Tarja成分的观点,从2005年Tarja离队到2012年拍这部电影已经7年过去了,Tuomas的怨气不应该还在。
我同意《Bye Bye Beautiful》这首歌是带有恶意的,但之后Nightwish在Tuomas的率领下已经形成了新的风格,Tarja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个分道扬镳的路人,这时再说Tarja就有点牵强和过度解读了,为什么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独立的故事呢?
这个故事表达的东西关于死亡,关于误解,关于永恒的爱,关于自我的发现与救赎。
我不知道算不算Tuomas的自白,因为Tuomas的童年以及他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无从得知,不过主角Tom绝对是骚托在电影里的化身,从选择演员的神态还有红颜知己Ann对应Nightwish的第二任主唱Anette Olzon都能很明显看得出来。
主角的姓氏,惠特曼,应该是指19世纪美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Walt Whitman。
同名专辑里有一首歌叫《Song of Myself》,骚托给这首歌的简注是“这是我们充满敬意的,也是我们自己的版本关于沃尔特·惠特曼的对于生命与存在的卓越的颂扬和个人宣泄的深入研究。
” 同时在Walt Whitman的《草叶集》里,也有一首诗叫《我对自己进行歌唱》,虽然内容与歌词没有什么关系,但你去读《草叶集》,会发现Walt Whitman的诗歌鲜活而有生命力,对自然母亲的敬畏与对平凡生命的歌咏与Nightwish歌词的一贯风格非常近似,我们有理由相信Walt Whitman的诗歌给了Tuomas很多创作上的灵感和启迪,同时我们也明白了Nightwish风格上独特的美感部分来源于何方。
当然这部电影有缺点,比如人物的刻画过于单薄,剧情依附于表达专辑的内容更像是音乐的附属品,但是如果顺势把电影当作专辑的附属品来看的话,黑暗氛围的童话故事、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音乐、诡黠的雪人女巫和奇幻的场景环境设定、Nightwish全员的集体出镜,对Nightwish的粉丝们来说已经足够了。
题外话,以前有人傲慢地跟我说他觉得Nightwish和凤凰传奇以及一些土嗨DJ没区别呀,都是动次大次,我一脸WTF地告诉他,把这两者进行对比只能显示出你自己对音乐的无知和自以为是。
很多影迷肯定看过一部非常优秀的,讲述人们在死亡之前的意识停留瞬间一眼万年的影片《生死停留》。
那部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弥留之际的人回忆起自己的一生的故事,他想要改变很多结局,然而最终却以失望而告终。
那个故事告诉我们,死亡就是死亡,无法排解是常态,然而那个故事同时告诉我们或者说引述了一个概念,当一个人处于弥留之际的时候,这种意识会不断地加深加强,最终回应造出来一种幻觉,而这种幻觉可以任由装扮。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说的就是用弥留之际的意识来装扮自己的一生的故事,本片名叫《梦魇之旅》,说的是一个垂暮的老人在自己昏迷的时间里,经历的一系列事情,而这些事情大都与自己的曾经拥有过的一些绝体的东西有关。
老人在回忆中不断地和自己的过去和解,不断地失败又不断地尝试,最终在即将离开之前获得了自己的孩子的原谅。
故事也终于圆满的结束了。
《梦魇之旅》这个概念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之前没有《生死停留》,那么之后的很多优秀的作品比如说《鬼故事》等,都是这一概念的很好引申作品。
然而《梦魇之旅》唯一的亮点就是对于片中人物的设定上做了一个很好的补充。
一个垂暮老者,在自己的梦中不断地交织着自己的童年,青年以及暮年。
这样的不断地变换着的时间段很好的将整个故事的核心串联起来。
同时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解释这一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童年时候的阴影一定意义上给自己今后的人生路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因此,他才会在自己的一生中成为一个被自己女儿不理解的父亲。
这是本片的核心。
然而这样的故事本身就会有一个伪命题,当人们将自己的一生与别人和解的意愿全部集中在自己的弥留之际的时候,这种意愿最终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这是我们所需要思考的。
“生死停留”这个概念很有趣,然而并不是每一个经历了生死停留的人最终都会与过去的自己达成和解。
也不是每一个目睹了生死停留的人,终将能原谅即将离世的人。
如果我们思考一下片中的女儿与自己的父亲达成和解的过程的话,就会发现,原来女儿与自己的父亲的和解,不过是她无意之间发现了自己父亲的秘密卡片,而且旁白的第三者为她娓娓道来父亲的悲惨童年故事之后,和解才最终达成。
而此前,女儿有大把的时间来做这样的思考,然而事实上女儿却没有能够用那样多的时间来稍微的了解一下自己的父亲,这就是此类事情的根源了。
和解或者是理解需要的从来都不是生死停留,而是耐心和细心,当我们面对一个喋喋不休的人的时候,耐心显得尤为重要,当我们看到一个弥留之际且有着强烈的渴望交流的意愿的人的时候,耐心就显得更加重要。
然而这种耐心,这种重要的耐心从来都需要被理解,即将到来的死亡只不过是为将死之人增加了被别人同情的砝码而已。
此情景加深了这种天平的倾斜。
然而事实上,我们应该自始至终都保持自己的耐心才行。
和解并不仅仅适用于弥留自己,我们可以在任何时候与任何人达成和解,最终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我们自身。
理解别人,给予别人解释的空间其实并不助于我们忽视一种情绪。
不过是让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了一件事情,而了解这件事情才是核心。
至于说了解后的你需要不需要彻底的理解和放下,那就另一回事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本片属于非常无聊的电影,然而某种程度上来看,本片的这种无聊其实再跟大家说一个道理,不要等到失去后才追悔莫及,因为理解需要花费的时间并不需要很长,只需要我们有耐心有兴趣去了解就行。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呢?
不断地发现,又不断地用新的发现来掩饰过去的发现。
然而这种被掩盖了的过去并不代表过去就没有存在过,没有存在过的过去是不会对于现在有任何的影响的。
但凡有影响,那么就说明过去真实存在过,对于一件真实存在过的过去,我们能做的有什么呢?
不过接受这种存在。
因此,当女儿接受了自己父亲童年的悲剧的时候,自然可以很好的理解父亲此后的行为了。
和解并不一定要发生在弥留之际,我们只要是日常生活中多一些耐心和发现,就会解决大部分存在着悖论的问题,不要仅仅是让弥留之际的人多一些满意少一些遗憾。
为什么不能一开始就将这种满意多给些时间呢?
这或许值得我们思考。
……你好,再见
老人临终电影关于《梦魇之旅》男主在儿时目睹了父亲饮弹自杀,受到了心灵创伤,所以自我编造了父亲是救人英雄的故事来弥补创伤。
影片中恐怖惊悚的雪人就是父亲阴影的化身,另男主久久不能释怀,父亲生前暴躁的脾气也让男主深受伤害,以至于在发觉自己也有暴躁倾向的时候故意疏远了女儿,以免让女儿变成童年的自己。
这时他终于选择放开父亲的手,让他消失在迷雾中,而自己奔向了心中挚爱的女儿。
母亲病世,爱人死去. 不同的时刻,同样的事情.父亲选择了在儿子面前自杀,TOM选择了跟女儿疏远.父爱又是如此的沉重,为了不让女儿象自己一样留下阴影. 把对女儿的爱深深的埋在心底,一辈子甘受女儿的责备.他目睹了爸爸的自杀,目睹了自己朋友的自杀,他害怕重蹈自己父亲的覆辙,变得更加暴躁,所以他故意疏远自己的女儿 黑暗与光明,遗忘与希望。
一次又一次出现的黑雾袭来,那一声大过一声的撞击门的声音,砰!
砰砰!
砰砰砰!
直击心脏!
画面、音乐再配上男孩恐惧而又茫然的面孔,整个情境就似乎在你心里讲叙那段过往,整个释放了感官去听一段故事。
而后是一大片的芦苇,干净空旷明亮同时还有刚刚过去的恐怖气息依旧萦绕着,不由得拽着那颗小心脏小心翼翼的继续看下去,希望总是有的,梦想也还是有的,虽然结局壮美而凄怆,但终归是最好的结局。
老人发现自己在荒草地醒来,一队士兵围着他躺的病床转,其中一个说他在战场,“您已经在这间房子里奋战很多年了”。
现实里玩具士兵他和女儿都踩到过。
士兵说要保护他,不让雪人偷走他的回忆,其实是老人潜意识用和女儿一起创造的回忆抵抗父亲带来的黑暗阴影。
“他一直努力忘掉一切,继续和你一起生活。
”童年的痛写成故事1砍了树,有一个恶狠狠的妖怪,把我心爱的东西夺走了。
(妖怪化)现实如何写成梦?
* 自己被关在一个房间里出不去,一直敲门哭喊。
* 自己种的树,被粗暴的魔鬼砍掉* 有个人一直追我,追着我打。
* 把我锁在一个房间里,黑黑的我什么都看不到。
* 有很多脸对着我责骂,嘲笑。
* 一双双亲切的脸,我迎面过来,却都灰色,成了石头慢慢破碎了。
如何连贯起来呢?
把所有痛点都简化为一个魔鬼的行为。
强调由欢乐到痛苦的突变。
(和小朋友玩,被救etc.)
个人感觉应该没有隐喻第一任主唱,但是我猜这个是托马斯的自传,因为感觉里面电影里的男主对父亲的情感刻画的非常深刻,如果没有托马斯自己的影子,很难这么深刻吧(当然只是个人猜想)。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只当做普通奇幻电影看,不免觉得剧情单薄,角色单薄。
但是在了解了Nightwish以后,认真听了Nightwish以后,再次看这部电影,感觉泪点好多啊。
最悲伤的情节是,托马斯目睹了父亲的自杀和GEM目睹水晶球的公主被摔在地上。
另外,有一个感人的情节是玩具兵始终保护着托马斯,在把他送进他的珍贵回忆的保险箱以后,玩具兵们和邪恶雪人大战一场,玩具兵们重创了邪恶雪人,好壮烈。
最后一个感人的情节是,托马斯终于摆脱了邪恶雪人(他一生的阴影),勇敢的面对女儿,在死前看了女儿最后一眼,终于把自己对女儿的关心传达给了女儿。
配上Nightwish的音乐,感觉电影的表达更加丰富了,非常感人。
另外我很不懂怎么能有人把Nightwish叫做芬兰的凤凰传奇。。。
Nightwish和凤凰传奇明显不是一个层次啊。
Nightwish能做出这样一部宏大的音乐电影来,却无法想象凤凰传奇做一部音乐电影来是什么样。
没有贬低凤凰传奇的意思,只是二者真的不是同一个层次啊
梦魇之旅实在是太精彩了!
十分佩服导演的表现手法,每个画面都处理的很精彩,细节的地方更是让人看得震撼,多种角度视觉的配合,加上主人公内心不同时间线的角色穿插,以及各种重要事件混乱而聚焦,更有气势磅礴的音乐,给人视觉甚至内心的震撼!
把梦魇表现的淋漓尽致,仿佛你就身处这样的一个梦境中!
在梦境中,他不停的同心中的恶魔做斗争,他要找回心中美好的记忆,要记起他心爱的女儿。
他心中的黑暗因童年而起,为了不伤害到女儿,他选择封闭,但是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女儿的爱,他把所有的爱都放到了一个秘密的地方。
在生命即将终结时,他终于放开了心结,也得到了女儿的原谅!
梦是破碎的凌乱的,导演很好的表现了这一点!
澎湃的音乐真好了再现了做噩梦者的内心情绪,切合故事点,连转折的地方都表现的何其细腻。
看得我整个人心情激动,身上时不时泛起起鸡皮疙瘩!
精彩!
拍的很漂亮!但是剧情相对单薄,暗喻不明
整个看下来的感受就是不舒服 可能实在是不太能接受这种诡异暗黑风格 情节勉强 算是一部主观性比较大的电影
原谅我真的看不出这部电影的叙事手法,也没体会到这部电影的深层次内涵。
临死前的回光返照,配乐和画面无可挑剔·
沉闷的恐怖片,本人不大喜欢。
喜欢里面的音乐原声,超好听!后发现竟然就是之前老师推荐给我们的,结果我还没记住名字的芬兰的那个金属乐队呀,开心!
就是个长MV什么的
nightwish被弄的好华丽。
濒死老人梦魇之旅 女儿在情人帮助理解了父亲 打开了心结 在父亲生死弥留之际 两人找到自己所想 挺简单的故事 拍的晦涩生硬 看的昏昏欲睡 阅遍天下烂片无数我心不悔 2020 10 29
因为爱所以一生的回忆终究是忘不掉的,插曲很好听,我喜欢这类片子,水晶球公主多跳点舞就好了,美。
音乐啊~~~~~~~~~~~~~~~~~~~棒
哥特风的舞台剧搬上了加长MV的荧屏,魔幻不够,现实来凑。梦境总是一切语焉不详、混炖乱搭的最好理由。
回光返照的癫狂设想,黑暗奇幻风携带隐喻性极强的象征物,超赞的是配乐插曲,题为梦魇之旅实为梦醒时分,追寻人类心中最本真美的情感,就当珍惜当下身边人,爱再一次战胜黑暗
回忆过去,痛苦的相思忘不了。
音乐不错,情节不是我能欣赏得来的
很流弊的样子,可是让人很难沉浸进去,明知导演想表达什么却不太想关心。这种暗黑题材也就只有化妆值得一看。
结尾还是蛮戳我的,但是电影过于意识流会失去一大票观众的,不过就我个人而已,我也不太喜欢文艺的电影……
开头略枯燥,越往后越有韵味~
一个深陷自己童年阴影的内心世界的老人,通过在梦中不断斗争,在死前完成了接纳自己新家庭新生活得心灵救赎。
与其说是一部电影,我更倾向说这是一部超长MV,原声很赞超赞,原来是Nightwish的配合,但是说MV又有点牵强,因为实在是太长了,86分钟。。。画面感还不错,就是叙事能力有点弱。。另外我要吐槽的就是,女主能不能再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