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前面各种挑逻辑的观众,我真的很想问一句,写出这种评论之前有没有好好看电影呢?!!
一边喊着“这部片子好弱智,一点不讲逻辑,浪费我的时间和爆米花”,一边闭上眼睛指手画脚,对于这些人,我真的很想说一句,就您这个眼力见儿,看任何影片都是在浪费时间和爆米花好么!!!
我一直觉得,一部优秀的影片绝不是直白的、毫无保留地把导演的野心呈现给观众,而是能讲完一段故事之后,又留出一些美妙神秘的留白,让观众在看完这个片子之后,能忍不住去回味、去思考一些东西,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寂静之地》就是这样一部影片!
1.既然怪物可以被妈妈一枪爆头,这么弱鸡,但国家军队为什么不能干掉它们?
大兄弟呀,没看见影片中已经明确这种外星生物全身盔甲吗?
无数个怪物从天而降,全身盔甲(影片后面爸爸用斧子也证明了这一点),虽然眼盲,但听力超群,速度全面开挂,拥有顷刻间杀人的力量,这样的设定还不足以让地球陷入危机吗?
它之所以能被妈妈一枪爆头,是因为它收到了助听器的干扰,打开了自己的盔甲,露出里面脆弱的器官好不好?!!
所以妈妈的子弹才能打进器官,不然连盔甲都打不破好吗?!
2.怪物的弱点居然是助听器,操作如此简单,我们几个国家这么多科学家和高级人才,居然研究不出克制怪物的方法咯?
呵呵,克制天花的办法还是种牛痘呢,操作如此简单,怎么也要等那么多年后才被发现呢?
这种都是要靠一次次的尝试和机遇的好么?
要不是爸爸误打误撞为大女儿做了改良版的助听器,大女儿又幸存到最后,妈妈又来了一枪,谁能发现怪物怕这个?
3.世界末日了居然还顾得上生孩子?
不然呢?
世界末日了就放弃过正常生活的美好吗?
那小孩子也不用玩游戏,一天到晚害怕好了,世界末日了居然还有心思玩游戏?
爸爸也不用研究助听器,世界末日了,居然还顾得上给女儿做什么助听器?
主角都是凡人好不好,要过日子的好不好?
又不是专门变身打怪拯救世界的?
4.不就是不出声活下去嘛,有什么难的?
你我看个电影都忍不住逼逼一番,人家怎么就能在生死面前忍住不出声呢?
觉得它缺乏逻辑、不值一看的观众有没有仔细看过?
用心思考过?
难道一定要别人把一个故事嚼碎了、把起因经过结果完整地喂到你嘴里,这样才算是一部有逻辑的片子吗??!
分享一段我觉得说得特别好的影评,希望更多的人能看见它——“一部优秀的恐怖片刚出来都是这样 高清BD资源在各大电影下载网站出来后,慢慢的分数被拉低恐怖片本来就是小众人群喜欢的类型 在各大影院已经不受待见了 为什么还要在网站上对其无情的挑刺批判呢?
一般打低分的都是这几种人会不会太无聊了一点?
一点也不吓人故弄玄虚 ,怪难看的剧情太tm的不合理了!
反正就是各种挑刺 然后啪的一下打出了个胡闹的分数他们看恐怖片鲜有赞美 ,从不考虑,一到看恐怖片的状态,他就迅速变成个“现实主义者”,瞬间化为逻辑大师,恨不得挑出几百个漏洞,什么光居然不怕鬼?
变态就可以无缘无故杀人了吗?
更有煞笔觉得被强奸的女人叫声太难听(我唾弃你的坟墓翻拍)就把一部电影定为垃圾,然后各种一星两星就出来了。
我觉得有的人天生欣赏不了恐怖片的,就使劲给电影打低分,豆瓣上大部分的优秀恐怖片基本都遭过这些人的毒手。
比如像潜伏12 招魂 死寂 1408 关灯后 豺狼计划 无名女尸 还有很多优秀的恐怖片我看着自己钟爱的恐怖片在豆瓣被打压得一无是处 分数慢慢被拉低 特别的不好受”
If they hear you, they hunt you.这部影片还没上映的时候,就把这个很有意思的基本设定抛给了观众,确实吊足了胃口。
实际上,这个设定在自然界中也有迹可循:很多洞穴生物在漆黑一片的环境里,视觉都严重退化,大多依赖极其灵敏的触觉或者嗅觉来捕猎。
不过,正常情况下,听觉在自然界生物中更多的是用来躲避天敌的存在。
比如大蜡螟能够感知高达300千赫兹的频率,远超人类2至5千赫兹的频率范围,就是用来探测蝙蝠发出的超声波的。
而这一次《寂静之地》的过人之处,则是把听觉也提升到了捕猎者的高度,从而设定出了一种依靠听觉进行捕猎的强悍生物。
遗憾的是,这个设定在自然科学背景“匮乏”的豆瓣电影里,竟然引发了争议,还导致影片的评分居然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
比如,某高赞影评提到:只要在空地大放广场舞,怪物就会聚集起来然后被集体团灭啦。
恕我直言,这是对生物进化规律最基本无视。
“Hunt”,即狩猎,是一种需要大量后天学习的复杂行为,而非简单的非条件反射。
作为一种依靠听觉狩猎的生物,可以想象,其一生中最主要的学习内容,就是如何在纷繁嘈杂的声音环境里敏锐地辨别出猎物的存在,并且予以高效的猎杀。
这也迎合了这种怪物的行动异常迅速设定:如果动作不够快,猎物在发出声音之后就变化了位置,这哪里还捕得着?
而这种后天学习来的捕猎能力,必然意味着这种捕食者是不可能被简单的噪音所吸引的。
否则,大瀑布旁边才是最危险的地方:那里每天都必然聚集着大量闻声而来的怪物才对啊。
显然,影片中的场景不是这样。
影片中的怪物,有着极其敏锐的听觉,也必然具备从大量的声音输入中辨别出猎物的能力。
这种能力一定是后天学习来的,大致可以为遵循着如下规律:1、感受到某种声音 2、前往声源处进行猎杀3、猎杀成功如果在这次出击过程中1、2、3按顺序逐项达成,那么这一次的声音模式就会被认为是有效的猎杀反馈,从而在下次再次出现时激活猎杀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如此敏锐的听觉能力,也必然意味着对应的声音判断能力:对于两次声响是否属于同一种模式的最终决策,绝对不是简单地依靠频率或者固定的模式就达成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次声音输入,很可能是任何一种声音。
比如在某只怪物的记忆中,很可能就有这样的记录:锅碗瓢盆掉在地上的声音 --> 一种两条腿易猎杀的猎物但这也意味着对于另外一只怪物的来说,这条记录很可能不存在。
所以靠单一音源吸引所有怪物,不太可能。
这是其一。
其二,既然要依赖于声音做判断,捕猎者必然也要具备对无效声音的过滤能力。
如果出现了多次“锅碗瓢盆掉在地上的声音”没有对应到“两条腿易猎杀的猎物”,那么这条记录就应该被优先级降低甚至过滤。
这也就意味着,对于第一次出现的、闻所未闻的声音,或者突然出现的巨大声响,很可能是可以吸引到怪物的,而一旦声源被认定无效,或者声音不断地无效重复,那么这个声音就没有意义了。
更重要的是,不止这次的声音失去作用,而是整个声音模式都会失去作用。
比如:将来所有的“音乐”都不可能吸引到这只怪物。
这个很容易理解,哪怕是人类,也能轻而易举地分辨出那些声音属于“音乐”,怪物的这个能力只会更强,而且需要的学习时间更短。
所以,对于一群怪物来说,基本上不存在依靠某种声响把它们全召集起来的可能性。
或者说,设计出这样一种能欺骗所有怪物的声音源的难度,是极其巨大的。
还有一点,这里的怪物应该是外星来的。
因为它身上的盔甲实在太厚了,攻击力也太强了(撕铁皮跟撕纸一样),这绝非地球环境下能进化出来的结果。
这也意味着,从来到地球开始,怪物依靠听觉的捕猎能力也一直在不断地高效学习中。
至于影片中其他的“bug”,有些确实存在,但都不威胁这个最基础的设定,也不影响观感。
比如钉子啦,生孩子啦这些,推进剧情需要罢了。
但能够肯定的是:作为支撑这部影片好评如潮的基础,Hear和Hunt之间生物学关系和逻辑,没有任何疏漏。
总体上4星和8分肯定有的。
某些人建议多看看动物世界和初中生物再好来吐槽。
【给杠精、脑残以及阅读能力不足者的一点提示】修正:怪物的行为并不是为了捕食,而是纯粹的猎杀。
前面的说法有误但不影响结论。
并且,既然不是捕猎,那么更大的声响确实具备转移注意力的作用(烟花 VS 分娩)第一:怪物必然有比人类更强的声音处理能力(降权、过滤、提权、分类、标记),长期重复出现的声音模式会被“降权”(比如瀑布和其他自然界噪音)。
第二:突发或者巨大声响对怪物必然有更强的吸引力(你作为视觉动物,黑暗处突然出现的强光必然会吸引到你的注意)。
第三:但是有吸引力不一定会触发攻击和聚集,而是取决于条件一的处理结果。
所以,烟花,闹钟,电视突然发出的声音属于(二)。
脑残播放的广场舞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属于(二),播放了一段时间后会属于(三)。
如果中断足够的时间再出现,很可能还会属于(二),但这取决于具体个体的处理结果,不同怪物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
就好比有的脑残就喜欢一惊一乍。
大多数恐怖惊悚片为了营造吓人气氛,滥用背景声音和音乐元素,《寂静之地》反其道而行之,惜声如金,反而营造出更紧绷、更高级的恐怖压抑效果。
对于爱看惊悚悬疑恐怖片的我觉得本片虽然以恐怖惊悚片出道却呈现出类似剧情片的深度。
这部影片虽然打着“恐怖惊悚”的标签,在严格意义上,其实不能算一个恐怖片。
《寂静之地》的创意相当有看点,很少看到像这部作品这样设定如此新颖大胆、让人眼前一亮的片子。
这样的设定除了足够吸引眼球之外,还有着诸多好处。
“声音”成为了情节的关键点,给了我一次从未有过的独特的观影体验。
紧张的氛围从未放松,总有一种让人跟着屏气凝神的感染力。
一点小小的动静,无论是桌椅的挪动声还是蝴蝶煽动翅膀的声音都足够把人吓一大跳。
从某个程度来说,它没有传统怪兽片那样巨大的震慑力,却比有形的压迫更让人恐惧。
但仔细观看会发现电影在逻辑上还是存在bug的,生活中的声响能完全避免吗,一家人为什么不住在瀑布边,怪兽会因为一点声响而来回奔跑吗,许许多多的小问题。
正是这些细节让这部影片不同于经典恐怖片,少了被反复品味的可能性。
一架武装直升机能干掉多少怪兽!!!
不要说怪兽的外壳坚不可摧,结局也证明了只要怪兽打开耳朵就很容易被干掉。
而除非是静止的声源,否则只要声源在动,怪兽就要打开耳朵重新定位,让一架武装直升机在低空低速盘旋是很容易让他们打开耳朵的。
除非他们不攻击空中声源(是有成群的鸟儿活着),不过这不是更好吗?
只要在空中就不会有事,反正不明白为什么这种生物能人类几近灭绝!!
看了这个电影,总的来说,感觉还好,戏剧张力还是挺强的,看了不少评论,感觉一部分人觉得bug比较多,谈谈个人脑补感想和解读:0. 我觉得真的是很刻意、人为设置的几处不能算bug但是显得很虚假的段落:小儿子的死。
我很难理解,为什么一家人走路,会让最小的儿子走在最后面,尤其是周围有怪物的情况下,再怎么样大人也应该是殿后的。
这是常识吧,这里的设置很反人类、不真实。
为了死而死。
其次就是那个钉子,真的是出现在一百万部恐怖片里的常用道具,一定会弹出来,一定会插到人脚,而且永远也没人管它。
1. 为啥怪物这么容易打死,还拖了一年,还没搞定?
因看的也没特别专注,但感觉电影只是讲述了一个大的世界观下的一个偏远村落的事情,有报纸一闪而过军队还是整个国家已经被怪物击溃,但那些已经是一年前的新闻,接下来这一家人基本和外界隔绝了,没有新的消息来源,父亲也联系不到别人。
可以看得出,他们住的这个区域,人员比较少,老弱病残偏多(丧偶老头之类的),好像科技也不算发达,应该是逃难、或者是当地很少的人居住。
而怪物的设定,应该是攻击力惊人,且十分敏捷,难以瞄准射击,防子弹,且其他人一发出声响就会被秒。
属于高敏捷、高机动性战士属性。
就这个区域的人,确实比较难快速消灭怪物。
一年内被这三个怪物统治,不算bug。
至于整个国家如何,情况我们不得而知,电影只说这个区域有三个怪物,全国状态不明。
最坏的情况,也许全国已被怪物支配,也可能,人类正在与之搏斗,这我们不得而知。
电影只截取了一个很小的点,大环境没有交代。
但逻辑上来说,这些应该不算bug,只能说电影没有交代。
2. 为啥非要生孩子?
个人感觉主要还是父母对死去小孩子的愧疚想再生个,以及某种奇怪的生殖冲动?
感觉电影想要表现的应该是前者居多。
我个人人为,如果非要让女主生孩子,可以写成,在怪物来临前女主刚好怀孕,而电影可以拍怪物来临九个月后,女主要生孩子了。
这样显得比较没那么刻意。
3.为啥不搬到瀑布边上?
这个问题就比较奇怪了,搬家太麻烦,比如一整套的监视警戒、电力、农作物,可能不好携带。
明显弊大于利。
而且水声也是会吸引怪物的,虽然会掩盖主人公的声音,但怪物来的概率却明显大很多。
但我觉得可以在生孩子期间去瀑布边上度假。
4 描述老头有啥意义?
一方面突出怪物恐怖,激励孩子成长,一方面和父亲大吼牺牲自己做呼应。
有人说这里莫名其妙,我倒不觉得,这不是很正常的一种编剧形式么,拍个路人npc的惨状,来烘托恐怖氛围,很难理解么。
5.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很多bug?
其实前面的所有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个人感觉,这个电影的编剧方式,是因果倒置、概念先行、人物逻辑随后自行补充的。
这个电影一切的吓人手段、激发戏剧冲突的手段,都是强行的、人为的,这种人为的设置,比如为了激发冲突,搞个钉子,让女主当天生产,漏水,使得一切显得刻意、虚假,短时间内观众无法信服,便会产生很多电影并没有完全说明的对人物逻辑、剧情结构的质疑。
这种质疑一旦产生,其实观众的信任程度和投入程度就已经降低了。
比如说,我看过一个作家说,一个电梯失事,里面的情侣患难见真情,这是感人的。
可如果情侣明明可以走出来,却还在里面生离死别,这样的强行抒情就显得很无厘头了。
当然啦,换句话说,可能看这种概念在前,各方面水准都挺不错(比如配乐、结构、戏剧张力、演员表演、视听效果啥的)的恐怖怪兽片,或许我们首先需要催眠自己,不理会各种bug,真的相信,主人公就不肯搬家,怪物就是一直无法消灭,女主就要生孩子,钉子就要弹出来一定要扎人家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发现,这个电影还是挺好看的。
-----------------------最近国内上映了,这篇文章下面很多观众留言,增添选答环节: GnBenjamin : 第一个明显就是理解错了,看报纸还有男主人公收听无线电的情况,明显不是这个小山村受灾而是世界性的毁灭。
- 对,这肯定是世界性的灾难,但很明显这个家庭在这个村落被隔绝了,取得不到外界的信息,所以这一年里外界发生了什么,我们好像也是不得而知的,也许很多地方都已经有人发现怪物弱点并且取得胜利了吧。
秦时明月 : 你有资源吗?
有的话分享给我,谢谢!
- 没有。
grehan: 关于钉子,我觉得拔它肯定会发出声音吧...... 王俊杰 : 你要敲钉子?
- 有人对钉子有质疑。
那么我们来看,这种木质的楼梯,为什么会在制作过程中,把钉子从下往上,钉在楼梯中间呢。
一般情况下,无非就是两边加固吧?
这个钉子出现的位置首先就是不合理的吧。
其次,不一定要拔或者敲,还是可以提醒一下的吧。
不过当时母亲就要临盆,应该无暇顾及,这里说得过去。
zenzenzen: 女主生孩子的时候,孩子刚出来的哭声到底为什么没有引来怪物,糊弄过去了就 -我也没注意看,好像是刚生下来的时候孩子没哭,后来就送地下室了?
我爱大懒人: 为什么要集中在逻辑讨论方面,难道不应该更关注表演形式以及这个题材新颖吗?
那种会让人不由掩耳盗铃的代入感会让人觉得这真是相当的不错,非常的震撼,太关注逻辑推理的观众根本就不应该来看恐怖片啊!
-一部分人的观点,认为看恐怖片不能注重逻辑。
其实,如果让剧情更通顺,逻辑稍微自然一点,观众就不容易出戏,应该会更投入吧,这么说来,恐怖片更需要好的自然的逻辑吧?
比如我喜欢的温子仁的潜伏前两部,有很多有意思的时空循环,比如恐怖游轮,也在轮回、循环上有详尽的设定,比如贞子、咒怨这些鬼片,其实对鬼的特异功能的设定也是有用心设计的。
哪怕是前一阵子的昆池岩,虽然没有明着揭露精神病院的秘密,但是不少细节上的铺垫,其实是告诉了观众比如精神病人、女院长的故事的。
前面说了,我认为这个片子的形式、题材都很好看,但是就是有几个地方,明显是编剧为了制造效果,而简单粗暴地选择了最容易制造drama的那种剧情,多多少少显得让人有些出戏吧。
💤 你如果玩过最后生还者 就不会提这些问题了-没玩过。
江湖骗子: 说为什么小儿子会走在最后面的一定是没看过小鬼当家...感觉外国父母生那么多孩子 未必有那么紧张小孩...而且怪物不是一天两天了 不可能总是24小时都盯着小孩的 -从小光在cctv6就看过十遍小鬼当家,我觉得这两部电影无法类比。
小鬼当家的父母有一堆孩子,当时赶车,特别匆忙,才忘了小儿子还在家里,这和这部电影里父母明知有怪物,有生命危险(这可不是赶车,他们走得可悠闲了),还把最小的儿子落在后面,还一路上都没有注意他偷拿了玩具,这样的奇怪剧情完全不可类比。
我觉得,哪怕写成,父母一直保护着儿子,但就在另一个儿子哮喘发作无暇顾及小儿子的时候,他弄响了玩具,都比现在这个剧情要合理一点点吧?
外国父母不紧张儿子,这个是主观臆断,不讨论了。
是不可能24小时顶着孩子的,后来他们也让女儿自己出去了。
但那个最小的孩子只有三四岁吧,而且当时是全家谨慎的出去搜寻物资,这里依然大大咧咧不注意小儿子,依然属于编剧不用心,粗暴设计让小儿子死去。
终于有一部专治啊啊啊嗷嗷嗷呀呀呀的恐怖片了!
虽然2018还没过一半,《寂静之地》已经堪称年度最佳了。
讲电影之前,先要说明一个问题:如何评价一部恐怖电影吓不吓人?
很多人会想,当然是影厅的分贝数了!
每当看到恐怖镜头的时候,胆子小的人叫起来那是惊天动地,更伴随着大幅度的肢体动作!
就比如前段时间很火的《昆池岩》,用影院散落的爆米花,来彰显其恐怖程度。
然而,《寂静之地》与众不同的是,即便当你看到吓人的镜头,也会下意识的捂住嘴巴,而不是像其他恐怖片一样大喊大叫。
更不敢发出一点声响,甚至连爆米花都不敢下嘴!
电影的背景设置在近未来,2020年左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群怪物,大量的人类惨遭杀害。
这种怪物有一个特点,它会杀掉任何发出声响的有机体。
话说,阿伯特一家四口为了躲避杀害,只能在无声状态下生活。
他们通过手语交流,用光脚走路,吃饭、洗衣服等更是小心翼翼。
影片进展到一大半,你才听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声。
那么,恐怖的地方在哪里呢?
女主角Evelyn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Beau被杀,捂住嘴大哭却不敢出声;她的脚被钢钉穿刺,忍着痛不敢出声;生孩子这种10级阵痛,照样不敢出声。
放屁、打嗝、咳嗽忍不住怎么办?
只有死路一条!
鼾声大的人更没跑了!
怪物攻击的速度非常快,一眨眼的功夫便能削掉人的头颅;而且皮肤异常坚硬,子弹根本穿不透。
通过男主角Lee的视角你能看到,他们周围至少活跃着3只这样的生物。
它们有弱点吗?
有!
不过当Evelyn和Regan发现其弱点,并进行反攻的时候,影片戛然而止,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导演表示,电影会拍续集)
《寂静之地》最值得讨论的地方在于,它的“无声”情节的前提设定,以及处理恐怖氛围的手法。
一方面,它处理怪物的方式,借鉴了很多经典电影,比如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和斯科特老爷子的《异形》系列。
怪物就像跟你捉迷藏一样,一步一步揭开恐怖的面纱,每一次出场都能吓你一跳。
除此之外,《寂静之地》还有一个最大的卖点——“互动性”。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声音”是这部电影的主角。
观者在电影院的座椅上,会不由自主地控制自己所发出的声音。
“不敢作声”的紧张程度,与剧情的进展息息相关。
它开创了一种新式恐怖,反常规的新奇体验,让观影的过程十分带感。
它不仅仅是一部恐怖电影,也是一部彩色默片,更是一种突破“第四堵墙”让人同呼吸共命运的沉浸式体验。
其实,为了让恐怖氛围更具真实感,好多电影尝试了手持DV的拍摄形式,植入更多的主观镜头,像《女巫布莱尔》、《鬼影实录》、《昆池岩》等。
而日本很多恐怖片,对于生活中熟悉场景的运用,也出于此目的,如《午夜凶铃》的电视、《鬼娃娃花子》的卫生间、《鬼水怪谈》的电梯等。
不过,大多数恐怖电影营造氛围的方式,只是单纯激起你的情绪。
它们并没有深入研究情绪,并利用生理反应去制造一种新的吓人方式,这也是很多恐怖片看完就被人遗忘的原因。
一旦恐惧消散,血压也恢复正常。
相比之下,最令人难忘的恐怖电影,几乎都将“恐怖”开创了一个新的维度。
就比如《闪灵》中的237号房间,只有走进去才能解决问题,即便你知道里面有什么。
这种手法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战胜“恐怖”的唯一方式,就是要鼓起勇气直面“恐怖”本身。
《寂静之地》中,当主人公投身战斗的时候,我们其实也和他一起踏上了征程,直面最恐怖的怪物,以及最恐怖的结果。
看完电影,很多人会有这么一个疑问。
在这个“发声”就等同于“死亡”的世界,为什么Lee和Evelyn就不能控制一下自己的欲望,非要造出一个孩子。
细想之下,其实也符合情理。
片头Evelyn小儿子被杀,为了缓解伤痛,一个新生命会让家人更加凝聚在一起。
而且,为了孩子的降生,夫妇俩也做了充足的准备,婴儿罩氧气瓶、隔音地下室、甚至为了掩盖生产过程中的喊叫,还准备了诱导怪物的烟花礼炮(也不排除是其他原因)。
而且,为了人类的未来,也得生!
如果我有时间机器,就先把三个小时前买票的自己痛殴一通再说。
边打还要边骂“你能耐了啊?
你买票啊?
我让你看这蠢片子,我让你看……”弱智片子多,吹得这么狠捧得这么高摔得这么重的今年这部算是头一份了。
我可以接受审美不一样,三观不一致甚至主角让人厌恶(也算塑造性格成功的一种)。
我能接受不抱期待的去观影,然后“果然很烂”的感叹笑着结束我不能接受之前各种营销吹得那么狠,抱着惊悚大片的心进去,怀疑看这片的我是个弱智的出来。
以下为吐槽:1、节奏和音效还有镜头还是不错的。
演员的演技也还好。
大概就这些亮点了。
2、这片子里的角色真的各种程度上的不讨喜(除了弟弟好一点……)。
实在很难让人有共鸣和好感。
3、连路人都很不讨喜,因为自己不想活了所以要拖人下水一起死,虽然是影视剧里的常见梗吧,演出来还真的是让人觉得人性低下。
然后是主角团,各有各的槽点。
4、首先是父母。
我真的理解不了这种“只要发出一点声音就可能会死”的情况下,还要坚持生孩子。
如果是外星怪物来之前怀上的还正常,问题就在于是世界末日之后才怀上的。
连动物都知道避开自然灾害时的繁殖困难期。
降低生育率。
你们为人父母,宁愿让婴儿一生下来就戴上氧气面罩关在箱子里,把他的哭声硬掩盖住,也非要生不可,到底在想什么……。
连动物都不如吗?
这种亲情实在歌诵不动。
5、大女儿真的太烦了。
已经不是猪队友了,简直是送命鬼。
我是不想用冷血刻薄来形容一个小孩子,但她既然都已经进入叛逆期,实在也没办法用不懂事来开脱。
一开始就先偷拿父母禁止的玩具害死一个小弟弟,然后因为自己的别扭,将马上要生产的母亲一个人扔在家里离家出走(还是在被特地拜托了“你要好好照顾妈妈”的前提下),她妈在濒死挣扎时她还在外面闹她的小情绪。
然后在回来路上,差点害死另一个弟弟。
拿了全剧唯一一个金手指,还不小心关了,爸爸也因为救他们而死。
很久没见过这么想上手打的角色了。
6、白瞎了开场设定,靠听力辨认捕猎对象的怪物,居然没有一个科学家能想到用声音对付它们的办法来,还要靠男主角误打误撞的做出克制道具。
然后我还以为外星怪物免疫一切伤害呢。
结果能被一个才生了孩子半天的产妇一枪爆头。
就这种玩意能让人类全灭有人敢信?
7、说是恐怖片吧,全片最吓人的是一惊一乍的音效……可能还没有当年的走近科学气氛吓人。
---让我把三个小时前买票的自己打一顿。
不散作者 | 卡昆卡又一年度爆款恐怖片来了!
由艾米莉·布朗特与丈夫约翰·卡拉辛斯基合作出演的《寂静之地》,在西南偏南电影节首映后口碑一路飙升,严苛的Metacritic打出82的高分,烂番茄更是96%新鲜度,要知道连《驱魔人》《闪灵》这类恐怖片经典也仅仅维持在86%左右的新鲜度,可以说是非常期待了!
本片最大亮点要归功于它脑洞大开的设定:在神秘生物入侵后的地球,一旦发出声音,就立刻会有怪物夺走你的性命!
所以,全片几乎没有对白,人物间只能靠手语完成交流。
不仅主角如此,银幕外的观众也跟着一起全程屏住呼吸神经紧绷,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如果在电影院观看本片,绝对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绝妙体验。
要想在这样的设定下活命,必须遵循三个规则:不要发出声响!
不要偏离道路!
红色表示快跑!
也就是说,遇到再大的恐怖也必须捂住自己的嘴,同时得反复练习如何逃生,如何向亲人发出求救信号。
差之毫厘,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传统恐怖片的吓人套路,要么是通过剧情给观众心理上的恐惧与压迫,要么是通过视觉或音效给人感官上的强烈冲击。
《寂静之地》绝对是将后者一惊一乍的模式发挥到极致,全片随时濒临寂静与爆发的边缘,导演就是要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让你的肾上腺素激增到顶点。
依靠声音捕猎在恐怖片中并不新鲜,2005年的《黑暗侵袭》中就有类似的设定。
整部电影在洞穴这个密闭空间营造出毛骨悚然的恐惧感,洒起血浆也丝毫不怕浪费,影片主海报的红色色调也与《寂静之地》有相似之处。
除此之外,两部片中吓人的都不是邪灵,而是超自然现象形成的怪物。
这对于规定“不能出现鬼”的国产恐怖片,或许有不少值得借鉴之处。
虽然影片发生在被不明生物入侵的地球上,但导演却选择从小的切口去讲述故事,人物都只集中在一家五口身上,主要场景也集中在郊区的房屋和附近的玉米地中。
先用三分之一的时长交代故事背景,半小时后持续高能,恐怖点集中爆发高潮迭起,没有一丝拖泥带水。
即便在如此简单的设定下,导演依旧将情节玩出花样。
比如将母亲设定成孕妇,那分娩之日如何逃过怪物袭击则自然成为剧情推进的高潮点。
除了怪兽之外,导演也善于运用其它物品增加恐怖效果,比如楼梯木板上的钉子,每当主角走过时,观众的心就跟着一起揪到嗓子眼上。
女儿是一名聋哑人,导演将以她主观视角出发的音效都处理成无声状态,无声与有声之间切换愈发凸显出紧张感。
但除此之外,无声的设定都只是剧情上的处理,在视听语言上并没有进行太多探索,这也是影片的遗憾之处。
除去完成恐怖这一核心要素,导演在人物间情感关系的建构上也完成出色。
因为小儿子发出声音被怪物夺走生命,一家四口人都处于对他的愧疚中。
正因如此,母亲历经万难也要选择生下肚里的宝宝,年少的弟弟克服恐惧不惜铤而走险。
面对残暴的怪兽,是爱与亲情让每个人都选择勇敢担当。
当然,影片被吐槽最多的还是里面的bug:比如处于这样的坏境男女主角还抑制不住生殖的欲望,依然怀上了孩子;既然怪兽习惯更大的声音就不会注意到其他声音,那一家人为何不把房子搬到瀑布旁边居住;怪兽的弱点是看不见东西和害怕高频的声音,那人类难道真的就没有办法能制服怪物?
影片的另外一大亮点,则是艾米莉·布朗特的精湛表演。
无论是《时尚女魔头》中美艳的助理,还是《明日边缘》《边境杀手》中强悍的女战士,她的光芒总是难以被隐藏。
《寂静之地》里,艾米莉完美诠释出一位母亲面对恐惧时为了保护孩子而迸发出的顽强生命力,光是生孩子那一场戏就值得五星褒奖。
如果连逃出绝命镇男主都能奥提,请直接把小金人发给艾米丽吧谢谢!
猝不及防的是,主编刚刚在国外看完,电影就突然宣布要在国内上映!!!
这可能是国内影院唯一一次全场鸦雀无声的机会,你怎能错过?
吓死人的预告片,慎点寂静之地 台湾预告片1 (中文字幕)延伸阅读另一部年度恐怖片《遗传厄运》,顺便了解一下· THE END· 这是“不散”的 第603期 文章,没鬼也吓死你!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 不散(busan-movie)原创首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去电影院看的,手语没翻译,对白刚开始翻译了,后面就没有翻译了。
小女孩的脸怎么看怎么讨厌。
剧情没有逻辑,设定蠢的死,最后竟然那么低级的一个东西就能控制住怪物,早干嘛了,全人类都这么蠢不知道怪物的弱点是声音???
竟然快灭绝了?
卧槽。
那爸爸死的时候我要吐血了,心里在想快点死快点死,偏偏慢镜头煽情,镜头再给到那个小女孩,怎么看都觉得她像在笑,是不是她爸爸为她死了,她觉得她爸爸终于是个英雄了满足了她的期望了??
这么多好评,豆瓣上还有6.9分,它比国产烂片还要烂好吗??
为了平衡一下分数,我要给它打个最低分泄我心头之恨。
听说这部悬疑恐怖片《寂静之地》(a quiet place)不错,特地选了下午场。
$15虽然不便宜,但在澳洲也ok了。
拿着打印的电影票感觉以后可以自己制票了, 进影院居然没有检票的。
影院真小,坐第三排感觉好像在北京家里看电视。
差5分钟开始广告,我们果断挪到第一排。
广告竟然持续了20多分钟,正困惑,突然银幕往前推进,画面放大许多,电影开始了。
(这下第一排有点近了)影院不大,最终只有几个女子包场。
听说无尿点,所以没敢多喝水;听说吓得哆嗦,所以多带了一件;听说不敢出声,所以选择下午场……然而整个电影既不悬疑,也不惊悚,更不恐怖。
无因无果,除了用声响吓人,根本不紧张不刺激。
完全没有去年看的《看不见的客人》《天才枪手》的快意过瘾。
散场去吃麻辣香锅,要了大辣,然而不辣,这倒跟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处:名不副实。
是一些怕吵的宝宝,我理解它们
“谁先出声谁先死”的猫鼠游戏,高概念、强执行,节奏和气氛营造都是一流。可惜细节有点不讲究。怪物要这么好杀,人类早该开个摇滚大趴,把它们都突突了。豆瓣的SB真多,明明电影里人类都要灭亡了,讨论区里依旧满满当当质疑男女主为啥还要生孩子的,简直比怪兽更蠢更可怕。
没被剧情吓到,被声音吓到了。然后看完豆瓣短评发现这是一个喜剧片,诸如为啥不搬家到瀑布旁边,打呼噜的都死了之类。哈哈哈哈哈哈哈
虚假安利
哈哈哈哈哈哈哈我是豆瓣前几个看的!赶上学校电影院今天免费sneak screen了,设定和氛围营造一流,不过人物动机嘛,吐槽点很多,经常集体笑场。。。我就挑一个最大的毛病吐槽一下:都知道生娃要出事了为啥不带套!!!???
1,都他妈什么时候了还生娃!2,能不能把楼梯上那颗钉子给拔了!
失败家庭伦理片
这几年看过最紧张的恐怖片 没有之一
Please be my DADDY John! I feel like some of the ppl who can’t appreciate this film are those who just would not shut the F up in real life.
让人从头到尾不敢放松的电影,赞哭。
以后千万不敢看网红恐怖片,提前半年就在炒作,结果就给我看这个,剧情漏洞多的不行。完全冷漠连看完,这也是恐怖片
飞机上看的。看完觉得,哇牛X啊整个电影居然像默片一样…… 然后发现自己耳机没插好。
大号clicker版TLOU
像是严肃版本的《火星人入侵地球》,在一个足够有创意的概念之外,其实还是大打安全牌,很多时候其实可以更加依靠音效去塑造氛围而非配乐。
可拉倒吧我整个大无语,1.从孩子妈肚子大起来那一刻就无语了,2.袋子挂到了非要硬扯更无语了,3.在瀑布底下喊个头呢哪来的自信无语,4.都入侵一年了还有电力供应呢你国真屌无语,5.还能开车是引擎声不够大吗无语,6.孩他爸绝对是活够了根本不是没招了无语,7.无线电好用干嘛还开枪无语。就列这七宗罪吧我累了快杀了我吧
极简高概念,挑bug就没法看了,属于“一旦接受这个设定会有沉浸式恐惧”的类型;声东击西、调虎离山很溜,女主生产全片亮点;以前是银幕上下共尖叫,现在反向一起屏住呼吸,此时无声胜有声;不过非声源音乐都不该加,低级的jump scare太多降档次,家庭亲情弥合的主题在恐怖片里也够俗腻的
有那么一群人,终其一生的智慧与勇气,只为找到一个可以自由呐喊的地方。
接近零的台词,通篇的动作,节制的恐怖塑造,每次都能命中目标的jump scare,这部电影可以说算是革新了近几年来恐怖电影的视听语言。多给一星鼓励。
发出声音就会被杀。但应对的办法有二:一是枪,二是用扩音器,让声音尖锐且无限放大。——好一个政治隐喻。
天天打呼噜的我活不过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