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当用重典?
--看《哈里·布朗》引起我的思考这部戏上映有好长一段日子了,一直有人推荐看,终于找了个空子,静下心看了,却又不平静了。
这个故事很简单,简单到看过1/4,就猜到之后几乎所有情节了,但颤颤巍巍的老人家拿着枪去暴那些年轻人渣的头的预期,还是强烈的吸引我看完了它。
以下不像影评,倒更似电影引发对现实的思考。
没兴趣就不要看。
看了欢迎讨论,但不要辱骂,尊重别人,才是尊重自己。
乱世当用重典?
看完后内心相当不平静。
英国法律是相对健全的,没有证据不可以抓人,甚至搜证也要有搜查令。
但是法律在一些狡猾的资深的犯罪人那里,又显得那么的软弱。
诺尔被警察带走时,大声叮嘱他妈妈,找叔叔给他脱罪。
我当时就想,他叔叔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最后他叔叔果然是奸诈而又冷酷,没有表情,干净利落的结果了一个警察后,还不忘教育他侄子,杀人应该是这样,让人落不到把柄。
或者一开始,他叔叔就知道自己侄子是杀害好友好友的人吧。
看他对布朗的拳打脚踢,就知道好友的友谊根本只是个屁,只是个掩护自己的伪装。
幸好,布朗还有一把枪。
再看这样软弱的法律下,那个女警对布朗的做法。
感这些警察怎么对明摆的坏人仅一句“无可奉告”就没有任何办法,而对执行复仇的布朗就死咬着不放?
看电影中我一度诅咒她,被诺尔那帮人干掉,就知她道布朗的正确了。
毫无疑问,我也同意以暴治暴了,因为,当法律无法保护你的时候,只能自己拿起武器保护自己。
伦恩被杀前是报过警的。
报警有用吗?
看到这里,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乱世要用重典”,最好像新加坡那样保留暴力的“笞刑”执法,社会治安或者就好很多了。
古代刑法里到菜市口砍头,也是为对社会不安分子的震慑。
同时,罪大恶极的人这样被处决,也是大快人心的事情。
但是,回顾电影,开头的混乱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想想我们社会是不是也会朝这个方向发展?
这让我有些恐惧了。
南平郑民生案引发记者对他所在小区的连续深入的报道,那个小区似乎就是这样一个治安混乱的地方,缺乏必要的法治管理,因为那里是“贫民窟”。
还有“盗贼被看家狗咬死获得赔偿”的那则新闻的小区,也是一个治安混乱的城乡结合部。
这样的区域在我们的社会可并不少见啊。
而且,“盗贼被看家狗咬死获得赔偿”的案例也不见得会有好的社会效应,治安工作没有跟上,当地人照样还是养狗来保家护院,相反,倒是那些盗贼们开心了,“我偷我盗,发现了就给你一刀,如果被你砍了,你还要赔偿我,省得我去别处偷盗了”。
这样荒唐的逻辑是不是会引发更多的模仿效应?
我们所处的社会,正是转型时期,“富二代”“仇富”“杀警察”“报复社会”等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随时像隐藏的炸弹一样引发恶性暴力事件,而且也从“冤有头债有主”的方式向着“干掉无辜弱势群体以期获得轰动效应”的方式转化。
当然,我们的社会不会有警察想对付混混对付不了的时候,因为很多时候不够证据就关到够证据,一拘留十天半个月都没有问题。
对此,我们说民主法治还需要健全。
但另一方面,有钱尤其是有权有人的人,警察法律却显出另一种软弱,这不前两天才爆出“女司机驾车撞倒交警”的新闻吗?
可是有意撞的啊,她一直大声喊着“我上面有人!
”警察对待把这些群体尚且如此无力,何况小老百姓呢?
我不是要为那些像郑民生式的混蛋鸣不平,而是在想,或者深层次的社会根源更应该是在未来被关注。
或者我们在重刑处理这些弱势群体的暴力案的同时,也应该同样重刑处理那些有钱有权有人的人造成的暴力案,不应该因为他作了经济处罚,几十万,上百万,就放过了。
古语有说“杀人偿命”,“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只有这样,小老百姓才不会认为社会的偏私,法律的偏私。
记得近期广州日报上有则“驳斥记者关注郑民生现象社会根源”的文章,说首先是要注意郑民生现象对社会的影响,所以不可以为他鸣不平。
我想,这人大概脑子有问题了,一是没有人要为郑鸣不平,他弱者杀更弱者,他该死,该千刀万剐,甚至该押到菜市口去千刀万剐,大家都不会反对,二是记者是希望通过这个深入报道,让大家关注社会混乱根源,期望从根源上改善。
所谓治标还需治本,否则,郑民生这样的人,杀,是杀不完的。
要改变这样的混乱,首先是要民有所生,有所可以生,有其生的条件,不要说还有人比他更差,人家可以活,他咋就不能,应该反问一句,你××长××官的,如果你活在这样的现实里,能心情宁静快乐的活吗?
幸福并不需要大富大贵,但幸福至少需要宁静的生活,有宁静生活的条件。
所以我说,那个反驳的文章的炮制者,搞不好就是××忽视民生的有钱有权有人者。
乱世当用重典?
首先还是应关注弱势群体,解决他们的生活所需。
《哈里·布朗》所表现的街区,各个城镇的“贫民窟”,如果改善成是平民窟,治安和其他地区一样被ZF所重视,这就可以了。
记得,对平民、贫民、乃至有钱有权有人者,应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如果伦恩报警有用的话,他就不会被杀,如果警察有用的话,布朗就不用做孤胆英雄了。
76岁的老人家,他容易吗?
只是因为他的方式还是“冤有头债有主”,所以大家才认同,如果他杀不了那个冤头债主,又或者他认同了那些胡作非为的混混的做法,也用杀人来娱乐人生呢?
看到最后的时候,我简直像在看一部恐怖片一样,紧张地捂起了耳朵就怕当黑幕落下,迸出一声绝望的枪响不是么,其实现实就像这个结尾一样,你以为坏人都被放倒了,和谐的社会里再也不会有丑恶了,在光天化日下可以大摇大摆地走进黑暗了,总是会有人来给你当头一棍但是幸好,这是部电影。
而且幸好,它留给我们一缕希望之前偶然在某部影片的开头看到这部片子的预告片时,我对它的期望值是很高的。
看到一脸疲态的老管家哆哆嗦嗦地拿枪追杀着小流氓们,我就感觉这会是部很不一样的片子。
但是看完之后,平心而论,就剧情上来说,本片没有什么太出彩的地方。
揭露社会现实,不算太犀利。
制造戏剧冲突,不是太给力。
倒是悬疑气氛把握的挺好,几场枪战都让人看的心惊胆颤,跟老爷子的身手一样,缓慢,但是极具爆发力本来期待能在剧情里看到什么值得深思的东西,事实上也还只是简单的以暴易暴,杀人偿命。
同时破绽也还不少,老爷子直接把整套带血的西装扔掉也没被人举报,女警闻到了外套上的火药味还不直接拿走。
不过这些毛病基本上算是无伤大雅。
反正片子里的警察基本上是很SB的开始看的时候觉得导演的功力不错,虽然节奏缓慢,但是沉稳。
没有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镜头或者剪辑,但是能有一种无声的力量吸引你看下去。
据说这是该导演的第一部电影。
如此朴实沉着实属难得。
整个片子没有塞进太多的内容,简单直白,也深沉有力其实如果这个片子把主角换成个年轻人或者是中年人,绝对就是部像白开水一样平淡的中庸之作。
而全片最大的亮点,也就在于这个主角的身份,还有老爷子麦克凯恩的精湛演绎。
这不再是一个因为有了仇恨就刀枪不入的孤单英雄。
就算他曾经是个战绩斐然的老兵,年纪大了手也得哆嗦。
前半段里,那种老无所依的凄凉相当的震彻人心。
而这位隐忍的老人每一次面对失去至亲时的哭泣,都显得那样无助。
纵然是后来他开始了他的复仇之旅,也是始终令人提心吊胆的。
他毕竟老了,买枪的时候,第一下他能迅猛地像只老虎,第二枪他就已经慢了半拍让小年轻闪到身后了。
要不是那家伙磕了药,老人家可能已经性命不保了。
这个颤颤巍巍的老兵,至始至终都散发着一股烈士暮年的悲凉气息,让人感慨不已。
还好,最后的结局是美好的。
其实老人家是无所谓死不死了,那么大年纪,唯一能陪伴他的妻子和老友也已经逝去,人生已经走到了孤独的尽头。
但是他能活下来,让人能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可怜的老头终于了结了仇怨安享晚年。
这个光明的结局,还告诉了我们,即使正义是这样的孤独,它也仍然存活,并将继续行走在无尽的黑暗中
cheeky sod无礼的;不要脸的;厚颜无耻的愚笨的(男)人, 讨厌鬼sordid case肮脏的,污秽的,卑鄙的,可耻的,堕落的brain or brawn强壮的肌肉;强健的体力bollocks胡说spat in my facespit过去式pedestrian walkway人行道a cushy number容易的,轻松的be reprimanded责备superintendent监管人; 负责人; 主管人2.警长, 警司3.(美国)警察局长,警长4.(大楼的)管理人warrantpick on himu muggy cunt(天气)闷热而潮湿的like a catchphrase醒目的广告用语,(政治宣传中的)标语bunk bed(车、船等倚壁而设的)铺位old codger〈俗〉怪(老)人,有怪癖的(老)人spank mefucking slag贱妇;淫妇;妓女a rook to knight up(象棋)车,赌棍,骗子bayonet50 quid一英镑they concur同意同意, 赞同, 表示一致意见The two judges concurred on the ruling.两名法官对这个判决意见一致。
2.同时发生back burner延迟,搁置那位流行歌手到地方去都是个引人注目的人物。
...back burner 延迟,搁置...e.g. let’s put that one on the back burner and get back to it later.www.eee114.com - 相关搜索2. 次要地位cunt 混蛋wave shank(动物或人的)胫, 小腿2.(锚, 钥匙等)直而细长的部分3.长柄;杆tow path拖船路briefing 简报会smell cordite无烟火药gunfire residue炮火a load of hoodies帽衫senile odd cuntin the line of duty(主要指警官、士兵)值班,在岗vigilante(自发组织的)治安团体的成员;义务警员does a disservice to 伤害,虐待,不亲切的行为,损害blighted the life of public使凋萎, 摧残The frost has blighted my crops.霜冻使我的庄稼枯萎了。
2.使颓丧3.损害;妨害;贻害
年过古稀的迈克尔·凯恩大开杀戒!
凯恩和康纳利爵士貌似年龄相仿,但是很明显康纳利那棱角分明的英俊面庞更加硬朗和凶悍。
康纳利似乎是天生的银幕硬汉,从17岁到70岁。
但是凯恩则有着一张慈眉善目的面孔。
比较适合扮演慈祥的长者、忠诚的管家等。
有道是人善被人欺,凯恩在本片中明显已经忍无可忍,以至于古稀老人大开杀戒。
本片被BBC成为年度英国最佳电影之一。
这个假期里看了好几部烂片,多亏有了这部《哈里·布朗》,总算看到一部不错的电影。
看过一部类似的影片,处刑人。
看简介以为这部影片也不过尔尔,可看完后却觉得十分给力,倒也不全是因为那个老帅哥。
其实有时候我觉得,人心中的恶会是想都想不到的程度。
就像那些个被称之为孩子的混混们,看到自己屠杀的老人居然会有快感,还把手机视频录下,毫无一丝半点的难过内疚之意。
对这样的人,如果还要一位的以公平道义处之,就像那个女警官开始冠冕堂皇的审讯,我都觉得很可笑。
所以说,人会可恶到难以想象的程度,实在是令人发指。
其实这样的剧情以前也不是没有过。
无非是警察不给力,于是百姓要自己去伸张正义,警察却觉得百姓这样做是不对的,自己作为法律的代表要去阻止他们,云云。
我每次看到这样的桥段,都想狠狠地“哼”一声,狗屁。
这就像是有两个人在打架,一个人高马大,一个身材弱小。
你想去劝架,却劝不动那个强者,因为他会连你一起打。
于是你拖住那个弱者不让他动手,说不许打架,结果就是弱者只能被你绑着手,任那个强者打。
事情就是这样。
那个女警官穿越暴力区,被撞了,她满脸鲜血,她满是恐惧。
这样一个菜鸟,这样一堆无能的,不关心百姓的警察,无力对抗整条街的悍匪,只能对自己的同事说,我是警察,所以我要阻止犯罪,我要去阻止那个老头杀了那个我们知道是杀人犯却拿他没办法的人。
我了个去,搞毛啊。
其实这不是几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环境的问题。
这让我想到某个不能说的地方,这个地方里有很多阴暗角落,有各种各样的冤屈与不公,却被强制压下。
我不知道到底会有多黑暗,因为我还太天真。
我只知道,如果一个人最起码的生活被遭到惨无人道的破坏时,如果是我,也会反击。
就像那个可怜的哈利,妻子离开了,朋友也死了,警察还不给力。
草,都闪开,让爷来!
想到那个自焚在自家屋顶,不愿搬迁的妇女。
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么?
近年来最优秀的英国电影之一!
导演凭借不多的几个电影场景和一批直线条的电影角色。
就凭空制造出了一个贫穷,堕落的英国社区,充满着可怖的末世景象。
当然,影片的成功,与影片中的一班演员出色的表现是分不开的 。
其中最优秀的当然是Michael Caine,该怎么描述老爵士的演技呢?
请看以下这个镜头:“突然间得知老伙伴突遭横死的恶讯,老头看似镇定,对警察的安慰与关切,表示感谢。
对对方想要提供的帮助予以委婉的拒绝,表示自己一切都好。
但警察前脚刚走,老头立马扑倒桌前,老泪纵横。
”什么样的人才配称得上是“表演艺术家”?
不用再解释了吧!
这是一部把事实完全呈现的电影,没有花哨的修饰手法也没有绕弯子,我也没有看出什么深刻隐喻,就是把血淋淋的社会问题摊开来给你看。
可就是这样不用花太多心思的电影,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这个世界很美很可爱,这个世界也很丑恶很肮脏。
我想这部片子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用一颗坚强的心认真的活着。
片中的哈里,有陪伴多年的妻子,有一起下棋的老友,有一个小却可遮风挡雨的家,不富有也不至于挨饿,除了要忍受那些嚣张残忍的年轻人,似乎没什么大问题。
偶尔看到别人被年轻暴力团体殴打,他选择沉默。
毕竟不是圣人,虽然也知道不对,可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老人他能改变什么呢?
渐渐看得多了,他也变得有点麻木,那些受苦的人他不认识,他只能小心翼翼的活。
有人说影片拖沓,和一些节奏鲜明的电影比确是,不过就这部片子,我认为很有必要拖沓。
哈里不是钢铁侠不是超人不是屌爆的007或职业杀手,当然也不是逆天的汉尼拔或者其他什么内心邪恶智商强大的变态。
他就像平凡的大众,像我们,没想过伤天害理也没能力拯救苍生,有爱的人,有朋友,有点小娱乐。
面对强大的恶势力,不敢叫板,绕道而行。
是啊,平凡的很无力,胆小的很没用。
可却如此真实,真实的让我不敢直视。
即便如此的委曲求全还是逃不掉,这些阴影一点点的把他逼至死角。
影片从一开始就抛出了很多社会现实,大人物做了什么坏事,无辜路人惨死,车祸......即使每天都在上演可那些问题离主人公太遥远。
只有青少年问题确实的发生在他的生活里甚至威胁到他。
而那些不够精彩的大半段就是给我们看看现实如何把人逼到忍无可忍。
这个过程中就像性骚扰,观众先被视奸,我们安慰自己算了看看也不会少块肉。
接着又被嗅嗅,我们有安慰自己就当被狗闻了。
对方更加肆无忌惮,开始动手动脚,有些人忍不住了,瞪对方一眼走开,有些人继续忍,安慰自己回去洗两遍澡。
我不知道是不是要对方把我们按在身下撕了衣服,我们才会大吼“给老子死一边去,不然老子拼死也要割了你JJ”。
哈里之前的忍让可以理解,后面的反抗也是理所当然。
他的反抗只是为了让自己活。
他的报仇对象是杀害了老友的那几个畜生,杀那两个种大麻的渣滓和那个喜欢被男孩舔老二的贩毒头头是计划之外的。
救被毒品折磨得没人样的妹子和两个有过几面之缘的警察也是计划外的。
以前是海军陆战队的背景只是为他老成这样了还能报仇提供可能性,不然他只能步老友后尘。
可即便有这样的背景,报仇之路也是磕磕绊绊,杀的不过瘾也不可能过瘾,还有几次自己差点没命。
最后的大boss sid,让影片更残酷也更真实。
渣滓像丧尸一样会进化。
天天像打了鸡血似的句句有F,专挑软柿子捏,觉得能干几个文化程度和他们一样垃圾的妞就牛逼哄哄的小渣渣,有眼睛的大脑没错乱的都能一眼认出。
还有很多带着伪善的面具操纵着小渣的大渣渣。
普通人很难识别,他们出手我们甚至还没反应过来,只能死无全尸。
毕竟是电影呢,还是给观众喘口气吧,哈里走了狗屎运,没死成,报了仇也没受到法律制裁。
他活下来了,一无所有的活着。
本片没讨论哈里的复仇行为是对是错,其实也不需要。
他所对抗的甚至不能称为人,管什么原因都早就渣到根了,而且除了变得更渣没有第二种可能。
法律的制裁并不不完美,警察总是姗姗来迟,种种原因促使他复仇,可能经历哈里的苦难才有资格说他的行为是对是错。
这个世界让人失望,可是我们不能放弃,必须面对。
现实很少有绝对的黑白,大片大片的灰色地带,这些混沌时常考验有良知的人。
如果可以请选择尽量不伤害他人的方式活着,如果不行也只能遗憾。
本片是一部个人英雄主义题材的电影,主打的是复仇。
片中唯一的女性角色是艾米莉·莫迪默饰演的女探长弗兰普顿。
弗兰普顿在本片中的身份是一位理想法律主义的捍卫者,一心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一切都回归到法律的框架下,让暴力不再肆虐,无论是正义还是邪恶。
本片的男主是迈克尔·凯恩饰演的哈里·布朗。
本片中哈里·布朗是一位年迈的老人,但又有着皇家海军的服役背景,孤身一人过着晚年的安静生活,随着好友的意外死亡,哈里不得不重新拾起自己凶狠,为好友讨回公道。
复仇题材电影,在影史上并不在少数,以英雄迟暮为背景也是比比皆是,其中亦不乏优秀之作,例如《老无所依》就是非常经典的存在,但本片的男主在凯恩的演技加持下,普通的剧情下多出了几份令人动容的触动。
年迈的英雄,岁月已将其辉煌的锋芒黯淡至尽,动作迟缓,不能自顾,面对穷凶极恶的小混混,凯恩将一位老人演绎出了神采。
即使再大的光环加持,老人还是老人,面对匕首的突现也是会害怕。
但老态龙钟的哈里就是懦弱的吗?
显然不是。
面对追上门的女警,哈里情绪激昂的为故去的好友申诉。
当法律无法还好友公道时,哈里毅然决然走上了复仇之路,重新武装了自己的愤怒,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凶狠。
匕首快速刺下的瞬间,仿佛那个在战场的叱咤风云的英雄又回来了。
他不但刀法极快,枪法也毫不逊色。
当面对这命不久矣的小混混侃侃而谈这枪伤时,我们也可以推测出,这位年迈的英雄在服役期间也是遭受过无尽的噩梦。
孤胆复仇的英雄很多,但暮年的英雄总给观者一种凄凉之感,无论多么辉煌的光环加持,千万别忘了,这是一位孤独挣扎的老人。
当规则出现了缝隙无法偿还公道时,我们总希望可以有法外之徒来帮我们讨回公道。
片中女主饰演的理想法律主义者主张惩罚一切暴力,过分的理想主义的演绎,也让这位女主遭受了很多观者的非议。
理想是丰满的,但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正如本片所讲述的,女警的上司选择采取强制措施,看似选择了暴力去解决问题,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迅速削减了暴力的发生,普通的民众可以自由上街,老人可以自由通过那条隧道,这难道不也是一种胜利吗?
以墨守成规来坚持法律所谓的正义性,只会导致束手束脚,无所作为,任由暴力的肆意繁衍,让善良的民众哭泣!
迟暮英雄的凶狠,凌厉中多了几分老态,孤独挣扎的人间,有谁能理解失去挚友的绝望,当规则出现瑕疵,只有选择死亡,当正义出现阴影,唯有选择死亡,吾身虽老,战力足矣!
以上内容转自微信公众号《诗词里的影院》
诗词里的影院
又是一个以暴制暴的故事,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不是浪漫的爱情复仇,也不是年轻人为哥们复仇,而是一个花甲之年的老头为自己的棋友复仇。
很震撼人心,应该是英国电影史上最好的电影之一,不知道中国90后10后以后会怎么样。
这种以暴易暴在国外可以追溯到罗宾汉形象,在中国就是武侠。
公正是人民不懈的追求,但是总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阳光有自己的规律在什么时间照到什么地方。
所以罗宾汉和武侠经久不衰,人们津津乐道。
不得不承认这个电影太对我的胃口了,如果有六星的选项,我会毫不犹豫地点上去。
因而心血来潮想写点儿什么。
记得有时候提到某个让我不堪的人,总会有人跳出来,说:虽然此人是个傻X,但其实他还是很善良的;虽然此人做了某某无耻的事情,但其实他也做过一些好事的;虽然这个人坑了你,但其实他也帮过别人。
好吧,人的确是很复杂的存在,真实的世界里面,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之分的。
贯彻这个理念的电影有很多,一时间只能想起《火龙对决》,正派反派在道德上没有明确的界限,人性上也没有高低之分。
类似的处理,对于电影而言,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少可以让电影丰满许多,可以给电影平添一份成熟、真实的感觉。
但是,我不得不承认,经过多年对做坏事给别人带来苦难的人进行“理解”、进行全方位的考量后,我真的觉得这样的自己太宽容了。
其实每个人面对每个人的时候,都是用自己不同的方面来进行面对的。
你面对别人的是你坏的一面,你的这一面让人觉得你恶心,那你就是很恶心,才不用管你在别的方面又是怎么样的。
你用你的某一个方面伤害了别人,你就得用全部的你来接受惩罚。
《Harry Brown》中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简单直白,导演几乎就没打算进行任何复杂化、丰富化的处理,坏人就坏得彻彻底底干干脆脆,基本不强调堕落的社会氛围中、凄惨的生存背景对邪恶人性的塑造和释放作用。
尽管稍微提到了Marky的成长经历,给了Marky一个无法主宰自己人生的可怜虫形象;尽管也有Sid这样私底下干坏事,但与人和谐相处深藏不漏的人物,但俨然Sid是个比一般的所谓“坏人”还要虚伪和危险的形象,而且Sid的存在也最终爽快地给反派们判了死刑。
所谓人的复杂,我更愿意相信是塑造性的复杂。
几千年文明的建造和发展的过程,无非是人在自己的动物性前提基础上,怀着并不纯洁的目的,进行“人性”的建造、完善和美化的过程。
文明越是发达,越是进步,就越让人怀疑:动物性是不是就越显得无孔不入,人性是不是就越显得虚弱和虚假——因为如果人性如此美好,又何苦要这么许多“文明”的东西来描绘抑或装点。
因而,别人用动物性的一面来对待你,甚至伤害了你或者你的同伴,最简单的办法,无非是自己挑起担子,用你的动物性的一面去干脆地还击。
PS我一点都不觉得电影在Harry Brown复仇之前的铺垫有多冗长。
当然如果把电影纯粹当成个动作片或者仅仅是冲着糟老头最后爆发的噱头来看电影,那前面这段的确是冗长了,冗长得多么不知好歹。
事实上我反而很喜欢前面的这一段,且不说与剧情、影片情感、影片主旨有多大的关系,就凭那静默又镇定的气质,就已经是很不俗的了。
比如《处刑人》,也是我很喜欢的电影,相较之下就显得轻浮了许多——怎么说呢,但凡扒光就上之类的做法,都是会因为前奏不足而显得缺乏营养的吧;或者说,所谓的艺术感,都是要扭捏一番才能实现的。
迈克尔老矣,尚能打手枪
三星半
帅气,
挺狗血的,有点牵强,而且我误以为是动作片,跟皮姆一样。女警圣母得莫名其妙
剧情就是:操!蛋!其实一路下来都可以预料到 所以看完有点无力 ed真好听!
中国更需要这些除暴安良的模子
xzd
当罪恶战胜了没用的警察和法律,那正义就靠自己来吧!!!
年迈老友被杀,自己单枪匹马开始杀混混,一个老人使当地犯罪率下降三成,洗
强悍的老头硬到死!
老当益壮惩奸锄恶。
老年复仇片
老有所为
老无所依?那么自己动手吧!
剧本太没有新意
节奏太慢 没有智慧的复仇 一遍够了。评分太高了,不值。
还挺血腥的哦
很普通的故事
英国警察有这么软弱吗?或者说,时软时硬。但是,犯罪低龄化的确是伦敦的问题。(20100312)
叙事中有相对强力的控制以及风格化的表现,但剧作却基本停留在过家家的水准之上,这导致三者的融合呈现出一种可能与初衷完全悖离的怪异。简单的说,就是Daniel Barber拍出了一部非常娘的悬疑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