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这片子拍的简直,一个无神论者的摩西创造了神,为什么这么说?
基于以下几点:——————————————————————————————1、摩西无神论!
对埃及的女巫预言时就反映出了他的无神论基调。
2、摩西的逆转,在于发现自己是个西伯来人。
一直生长在皇宫的王子,竟然是个希伯来人??
这是对摩西所有的否定,所以他像问王,可是没问出口。
王随看透了他的心思,却没有说出口。
很微妙,不是么?
3、摩西离开埃及,因为他救了他的姐姐。
虽然他并不肯定那是他的姐姐,但是还是救了。
这导致他的离开。
当然,一山难容二虎,摩西很是知道。
4、摩西出走时,就想着一天回到埃及,领导西伯来人,因为他希望自己也是个王。
所以,才有了离开埃及路线图的描绘。
这一切都在准备。
5、与妻子相遇,好吧!
年轻气盛的摩西,还是抵不过现实的诱惑。
因此,有了安逸的生活。
也许摩西也希望一直如此,但他的内心骗不了他。
6、孩子的祈祷,摩西去斥责,他称妻子的神只是你的神,跟自己无关,再次应征他是一个无神论者的立场。
7、西奈山上与神相遇,完全是他的幻觉。
濒死的幻觉,最起码导演想表达的不过如此。
临死前内心的愿望大爆发,那种成为王者,成为领袖的内心怂恿着他。
8、摩西抛家舍业的还是去了埃及,目的就是带领希伯来人出埃及。
所以,他自己去找王,以剑来威胁,无果,结果就爆发了各种小规模的起义。
但都不能动摇埃及王对希伯来人的统治。
9、这个时候,好吧,十灾出现了,让摩西都无法解释的十灾。
虽然有他跟神的对话,但神的十灾并未让摩西看到神的伟大,而是,摩西更愿意相信自己。
因为前面的灾难,摩西看来跟别人一样,认为都是自然灾害而已。
10、只到长子之灾的降临,羊羔血唾沫门楣,分别为胜,摩西自身才屈服。
就像法老一样,他们才知道有些事情是冥冥中无法左右的,也许真的有神明存在。
所以在逃跑的路上,摩西会在十字路口,不知道如何走的时候求问神。
但终究没有回应,自己选择了一条根本不知道前路如何的道路。
11、面朝大海,摩西绝望了。
因为那海很阔,根本无法度过。
他以前在埃及所有学到的东西,面对神所造的天地时,根本毫无用处。
所以,把那把象征着埃及、世俗权力的剑扔进了海里。
也许他祈祷神了,也许他觉得已经无路可走,放弃了。
12、只到天空满是飞鸟,海水退去,他才重新燃起希望,领导希伯来人过了红海!
他依然认为这是偶然的自然现象,后人可能称之为“风降”的一种自然现象!
13、当过了红海,摩西叫约书亚到跟前时,说的话很微妙。
这么多人,出来的时候好管理,要朝一个目标走,有人领着就行,可以后管理这么多人,是个问题,需要有些东西。
这个时候,他想到了那个臆想的神。
14、当回到家,看到妻子,无比开心。
妻子问,这是谁,他说:MY PEOPLE,我的子民!
好吧,摩西已经自己把自己当神了。
15、有人说,为什么摩西在碑上刻十诫,神在端茶倒水呢?
因为,摩西已经是“神”了。
16、最后,老了的摩西,坐在车上,手扶约柜,望向车外,那个想象出来的“神”化身的小孩,渐渐从人群中退去,因为,摩西已经把神刻在了碑上,挂在了人的颈上。
——————————————————————————————这就是导演对《圣经》的解读,一个领袖的传奇故事和王者智慧。
1、试想一下,凡是王者,基本上内心已经为神,就像毛泽东,敢喊出”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内心。
而摩西内心如此,不过没有喊,而是创造神、借用”神“的力量。
2、王者之路是坎坷的,但只有内心有渴望,去行动,一定成。
3、在安逸的环境下,理想容易破灭。
在绝境,理想却能激发生命源源不断的动力。
4、与埃及王的抗争,是从小型的起义开始的。
埃及王每天杀一个希伯来的家庭,而摩西在等待时机。
5、十灾的出现,前六灾是一种自然现象。
水污染、鱼死亡、青蛙跳出水面、滋生虱蝇、瘟疫横行、牛羊染病、人生疮伤,一切都是一场自然灾害带了的连锁反应。
6、冰雹和蝗虫往往伴随。
爸爸给我讲过他小时候遇到过,冰雹跟包子一样大,过后一段时间就有了蝗虫漫天飞。
7、九灾三天三夜无阳光、十灾灭长子,这个确实超出了自然范畴,所以无法解释,也不好解释。
这也是摩西内心无神论的动摇之处吧。
8、但王者就是王者,等待的正是这样的时机。
也许后两灾并没有发生,但是仅凭面前8个灾荒就可以知道无水、无粮,民不聊生的现象。
第九灾可能是人在困苦环境中的绝望心境的最好描述——暗无天日,第十灾就是人们常说的”易子相食“了。
9、这个时候,摩西知道,单单是埃及人自己都会暴动,所以,影片中加了一个抢粮的桥段。
导演的心思啊,应该如此吧。
所以,这个时候西伯来人的大型叛逃,开始了。
摩西作为一个王者,领导的叛逃。
10、人之有在迷茫时人会说:”苍天啊,神啊……“,人只有面对绝境的时候,才会放下自己所有的自尊,放下所有的骄傲。
这就是”路上歧途问神“和”红海绝境弃剑“的片段了。
11、当然,王者都会在危难处奇迹般生还,看看刘备、看看毛泽东、还有拿破仑等,应该都能发现,似乎运气偏爱王者,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12、所以,王者脱离困境后,就会如龙跃渊,飞腾在天了。
他的心境已经达天,他就是神,所以他就以”神“的名来管辖民。
自古王者皆如此吧。
——————————————————————————————以上所写,就是这部片子对《圣经》和故事的解读,《圣经》前五卷书被称为摩西五经,是出自摩西之手,所以,导演的电影解读了圣经的由来,”神“是摩西自己遐想和创造的。
片子,不是宣传《圣经》和教义,而是一部创意型的史话和一个王者人物的传记。
对圣经的批判不露痕迹,又源自《圣经》的故事记载,用导演自己的角度去解读《圣经》。
批判神学,宣扬人道,我想,导演应该是一个”超验主义“的一个代表吧。
——————————————————————————————最后,我想说,这片子是导演自己的观点——王者摩西,领导了人民,创造了神。
作为一个广告人,佩服他的想象力和推理、推导、演绎。
作为一名基督徒,我只能说片子把《出埃及记》改变的面目全非,很多背景、章节、细节都删除掉了,断章当然可以随意解读。
片子只当娱乐,不做批评,不做称赞。
神是自有永有的,不需人去要解释、也不需要人去求证的。
正如那句话:”I AM I“我喜欢这句话!!!
总体略失望,拍得中规中矩。
前半部慢热,冲突不够戏剧化。
后半部具现埃及十灾和以孩童形象示人的 神(或者神的使者?)又让我觉得非常暴虐。
第十灾击杀长子最为残忍。
当法老王质问“什么样的神连孩童都杀死!?
”大概也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
红海拍得最为大气,也是全片的最高潮。
说起来圣经从未讲出埃及里的法老王是谁,在考古断定上也一直有争议,不过斯科特依然决定让拉美西斯躺枪LOL 片中拉美西斯是个吃货,一半的时间嘴里都在嚼东西,吊儿郎当的样子。
面对十灾和追击希伯来人,拉美西斯的傲慢、自负、固执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贝尔的摩西反而不太出彩,得知身世那段略突兀。
不知道古人对 神/信仰的信心究竟有多大,至少片里埃及人并不怎么敬畏众神,希伯来人更是出了境内就开始崇拜金牛(难怪神傲娇了...)。
通常来说出埃及的事件发生在新王国十八到十九王朝,片头埃及人居然还在修金字塔真是特别想吐槽。
电影没有IMAX比较怨念。
值得一看,但是不想二刷了,堵心。
只是吐槽一下,就是家里两口人看着这片子都觉得越看越不对劲,所以不得不吐一下……这段历史知之甚少,说错或不喜勿喷……没看之前,我的认知里摩西带着犹太人出埃及算是波澜壮阔的史诗,看完觉得耶和华很不是东西(确定不是拍来拆台的?
)。
埃及那时一奴隶社会你非要人家信你,凭什么?
非要人家觉悟对奴隶也要人性化,那个时代那个地点可能么?
任性的小法老坚信自己,坚信人定胜天,耶和华就怒了,各种天罚接连降下,血水、庄稼被淹、瘟疫、蝗虫……这种攻击受伤害最大的不还是平民百姓么?
最后还来个杀孩子(似乎还有其他体弱的人),前面的我就忍了,但这一项我就唾弃死了这片子里的耶和华。
你说摩西去告诫拉美西斯了,那是真当兄弟告诫么?
就一句守好你的孩子,怎么守说了么,回去告诉自己人怎么守护孩子时不是很清楚么,但是跟拉美西斯说了么?
埃及人当年因为一个预言杀了所有犹太人的新生儿很残忍,耶和华现在干这事又和埃及人当年干的有什么区别?
转天两拨人对峙时别说埃及人喊着杀孩子凶手,我都这么觉得……本来觉得摩西带领犹太人离开是一条朝圣之路,怎么就生生拍成了神干丧尽天良事,这群人被灰溜溜赶出去的样子了??
(还是那句话埃及人也干丧尽天良的事,但是那个时代那个地点那些凡人。
耶和华有点神的自觉么?
有本事直接杀法老贵族,就跟老百姓和孩子来劲儿,真看不起他)最后说说拉美西斯,这人再混蛋,他没杀摩西,而且在摩西马上放了剑,面对他母亲要求杀死摩西时(不知道是不是他母亲),他的态度也是拒绝的,他对摩西有嫉妒的成分在,有希望摩西流放时死在路上的潜意识,但是他没自己动手,就说明他也有还当摩西是兄弟的情绪,但是摩西回来第一件事是干什么?
拿着拉美西斯给的剑威胁,武将出身持剑威胁还割破了皮肤,说没闪现杀机我不信,拉美西斯好歹是埃及的法老,好好说不能解决么?
试了么?
非得用这么不让人待见的方式么?
人家也有骄傲吧,凭啥就要听摩西的威胁?
本来从开始不喜欢拉美西斯,没事嘴里嚼个东西的样子就奔着不讨喜去的……但是瘟疫时他看着老婆吃苦露出心疼的神态,守着孩子的小床,几次俯身和孩子细语(最后一次是孩子入棺),老婆被逼疯后也是无奈的神情……起码这些天灾人祸发生时人家守在老婆孩子身边尽力的守护了,这时候摩西可是正抛妻弃子谋事业呢……(确定不是和犹太人有仇,成心反着拍的??
)之前没看过出埃及相关的影视作品,没想到第一次看就……这片子拍的吧,怎么说呢?
让我怎么同情犹太人?
让我怎么树立摩西的正面形象?
让我怎么把耶和华当个神而不是出手狠辣无良知无同情心的杀人机器?
心中的史诗画面就这么被毁了/(ㄒoㄒ)/倒是小法老拉美西斯与人斗与天斗的不屈精神(简单说就是这孩子太拧了)还可以看看。
豪华而平庸的讲了一个熟悉到翻白眼儿的老故事,毫无新意,看得人一再想快进… 贝尔的表演风格没法更加胜任这种比圣母婊还不立体的self-righteous角色,可以说他完美的在每一步主演的电影里画上了浓墨重彩的圣母婊烦点。
出埃及记拍一万遍也逃不出粉丝向的犹太主义教条,旧约这些个故事我看不出对弥合人类现代世界的动荡有什么正面意义,用史诗的包装一再还魂这种毫无考古价值的宗教奇谈,更像是一种文化上的恐怖主义宣传。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把旧约上帝塑造成一个小孩儿还是很具创造性的,《圣经》中上帝的性格在前期描写和中后期还是有较大差异的。
作为一个已经被诠释过无数次的圣经故事,我们难以避免的会被重复的情节洗脑般的一次次忍受折磨,就像我们的金庸翻拍剧一样,再好看的翻拍也不会给我们带来多少的惊喜与狂欢,有的只是一次次的浪费我们的期待在一些已经快被遗忘与陈旧的故事上。
作为出品过《角斗士》与《罗宾汉》等诸多经典大片的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来说,重新找回自己曾经追逐的梦想本来无可厚非,尤其是对超级制作《出埃及记》的重新改编,一点一滴的诱惑是每个导演都孜孜以求达到导演最高水平的证明与渴望,是不是能够掌控整部电影的发展,是不是能诠释出其中的深意,是不是能够带给人前所未有的感受,都是放在他面前难以解决的问题,而最终拍摄出来的影片是不是能被观众们认可,是这个导演赌上了自己一生的成就与努力。
我们看这部电影,明显的弱化了神对于整个故事发展的力量,虽然电影最终离不开神,但至少在大多数时间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将神体现的那么重要,即便是最终的场面设计,神所体现出来的能力也多是用一种很自然的方式去展示出神与自然的力量。
也是这种较为朴实的描述体现出了导演想要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圣经故事,也将摩西这个上帝的先知的塑造,更为形象与丰满的得以表达,只不过缺乏与上帝紧密相连的情节,故事对于摩西的个人英雄主义的表达反而有点娇作与肤浅。
电影为我们重塑了波澜壮阔的古埃及场景,高耸雄伟的建筑人海汹涌的壮观,但总感觉少了一丝唳气,没有将那种残暴的统治民不聊生的恐怖刻画出来,电影主要讲述了先知摩西的一生,而对于克里斯蒂安.贝尔所饰演的先知摩西,实在让人找不到一点感觉,尤其是他那没有表情的表演,让摩西这个角色都显得那么的僵硬与沉闷。
以摩西为主线刻画出了整个电影情节,导演是想把握住摩西一生的经历来反应出一个磅礴的史诗故事,于是在人物角色的刻画上下足了功夫,这也像他以往对史诗片电影模式把握的一样,以人物突出主题,用人物的经历来诠释出史诗的波澜壮阔。
只是相比较以往拍摄的史诗电影来说,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是在一个等级上,虽然电影也是用人物来说话,甚至将人物之间的感情更深一步的突出了电影所带给人的意义,只是两个演员之间的表演实在让人感觉不出那种兄弟情意所表现的深刻而坚韧,反而拖累了电影而变得婆婆妈妈没有了应该有的精彩,电影一直在强调摩西是怎么进行人生转变的,但对于他转变的原因却丝毫没有人们能够感受到落差的震撼,也就是说没有让人感到人物环境的逆转,简单平滑的开启了人物拯救苍生的大业,让人对人物的生平事迹没有一点值得同情与共鸣的地方。
电影之说以让人找不到感觉,弱就弱在了剧情的铺垫上,导演想要让这个圣经故事以一种相对实际的形式来表现出来,至少能够让人感觉在现实当中可以稍微能够靠谱一点,所以没有过多的掺杂以神为主导的戏份,也没有过分倚重对整个迁移过程的描述,甚至连动作场面都少的可怜,目的就是想要用剧情来完善整部电影带给人们的感觉,以达到让人看故事的目的。
可是导演将剧情完全架构在主角一个人的生活之上,没有将整个圣经故事发展的过程介绍清楚,不但没有虔诚的回归到《出埃及记》本身在圣经里的对这个过程的描述,也片面的掩盖了电影在整个故事设计上的精彩程度,虽然电影最后在特效的引用上有所弥补圣经里所描述的场景,但没有宏观的以主体来刻画,对电影剧情内容的选择方面绝对是一个硬伤。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无论在剧情的刻画还是对大场面的营造都是一把好手,可是这部电影却带给我们了太多的遗憾与失望,不但没有塑造出一种史诗般的感觉,也在故事剧情的发展上重重的跌了一个跟头,剧情的衔接太过简单直白,人物的刻画不够鲜明深刻,克里斯蒂安.贝尔的形象与气质与摩西给人的感觉相差太远,即便是贝尔再怎么努力表演,我们还是感觉不到他所在电影里的主导作用。
不得不说大导演雷德利.斯科特还是没有十足的把握到这个电影所塑造圣经的故事精华所在,虽然很用心的打造成一个像《大力神》一样的现实电影,但电影与人们的期望值相差太远,从电影内容可以看得出导演做了很多精心安排,但这一切却掩盖不了它在表现上的给人平庸。
对于西方人来说,圣经里面的故事是非常值得一遍一遍去解读与思考的,它就像我们的四大名著一样光辉灿烂难以掩盖自身的光华,可是因为圣经本身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已经有了一个深刻了解,导演再用另外一种新的演绎方式去表演诠释,似乎成了一个出力不讨好的差事,《出埃及记》本身是对神的指示最鲜明深刻的诠释,导演却努力地忽略和稀释这样一个潜在的事实,不但没有解读出神对于这一场解放与救赎当中的决定意义,反而来了一场形象而又略带嘲讽的比喻,不过最让人失望的还是电影中对待战争场面的安排,对于一个十分把握大场面战争刻画的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来说,这回却变得相当的保守与克制,不得不说这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观影感受。
其实这种片子真的不好拍,编剧除开乖乖跟着圣经旧约来还有什么办法?
这部片子应该肯定的是舞美服装和视效,法老军队金色马车、战马的金色头饰以及彩色旌旗有种浮夸到不行的美感。
下埃及首都孟菲斯全景,皮索姆大工地以及最后红海决战的水墙则有先帝创业未半而花光预算的即视感,数字特效精巧程度和阿凡达之类比有差距。
片子的两位男主演真的是没什么亮点,贝尔叔是个联系剧情的RPG:看他结婚后在那个小牧村里的表演多少令人不忍直视;法老对于自己一起长大的表弟摩西复杂的心路历程一点都没有表现出来,后来他死追摩西至红海海底决战那一幕更像是一个为情所困得不到杀死你的年上傲娇受。
法老可能之前演的都是当代家庭剧?
全片唯一的几个表演亮点都在和那个睡觉的小正太互动了。
全片无女主,双男主的老婆们都很漂亮(而且长得很像)。
其实这片吸引我的一直都是眼线眼线眼线!
从老法老到现法老到腐败将军都画了精致异常而且防水防汗防冰雹的眼线。。。
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牌子!
爱我已知的你 信我未知的你Aaron 埃及王子血江水 蛤蟆 蛆 苍蝇畜生死掉 埃及皇室侃侃而谈雷爆 冰雹飞鱼般的蝗虫射杀去粮仓抢吃的民众自认为是 god 在家对妻子温柔 半夜给孩子盖被子七种plague(反应过来)法老 living god羊羔的血标记在门口 免灾(最大灾难)天光黑掉 黑夜笼罩 气氛诡异 小孩子断气(应该是对;第一个希伯来人长子在走路前死掉的报复(revemge)允许回迦南(出埃及记开始)---以上为 观影时在手机里的小笔记---看了《出埃及记》片名及副标题就有些意思 exodus下面有了一排字 是「god and kings」第一反应是无脑直译:「上帝与众神」 后来去看了豆瓣电影的官方译法 应为「法老与众神」之后看到摩西与拉米西斯第三次博弈时 拉米西斯说 我就是god 你所谓的受了god指引的god 也特么是我👿 我读书少 但也知道那时的法老明明是跟大家相同的血肉之躯 但坚信自己是god alive 因此为所欲为 分埃及人民三六九等 令奴隶兴建浮夸工程 劳民伤财(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先从头开始讲该片所讲的这个故事的背景吧 《出埃及记》似乎是圣经旧约(?
)的故事 主人公是摩西(上帝之子)摩西本人是一家希伯来人的长子 由于当时埃及人听说那一年将有位未来的leader(大概是宗教意义上的)出现 下令杀掉当时希伯来人每家人的长子 摩西生不逢时 但家里人不傻 他妈妈/姐姐把他放在摇篮里 投入尼罗河(?
)此前留下关乎于他真正身世的信物(电影里是一串绳子 圣经原文是什么忘记了)恰好埃及皇室的一位女性带回了这个摇篮里的孩子 抚养长大 身为希伯来人的摩西便阴差阳错成了埃及王子 聪慧过人 非常讨喜于埃及国王 他有个「兄弟」是国王亲儿子 与其以表兄弟相称(是为拉米西斯)后来真正身份暴露 以种姓制度位大的埃及皇室定然容不下这个 奴隶 血统的假王子 将他和他家人放逐摩西自此踏上去往红海一隅的征程 在貌似为旅行终点的地方成亲安家 却在一次追赶羊群途中遇到泥石流 脑子被砸 产生了遇到上帝的幻象(一位小男孩)总是与一块齐身大石出现的男孩告诉他 他是有使命在身的人(拯救在埃及受苦受累吃不饱穿不暖的奴隶希伯来人)摩西笃信非常 自此踏上另一段征程 带领一群在埃及为奴四百年的希伯来人磨刀霍霍操练军队 准备反抗其间 摩西从未停止大事小事儿与他幻象出来的god(男孩)对话辩论 摩西的弟弟艾伦[Aaron]一直在一旁观摩拍案惊奇 于是在god(其实只是摩西内心的抉择)帮忙之下 在埃及 有了著名的 【6/7/8(我记不清)大灾难】圣经的原文是plague 非常有趣电影里真实还原了:尼罗河变成血河青蛙侵占了全城苍蝇与蛆紧接着全城牲畜死光了热带埃及落冰雹蝗虫成灾毁了粮(其中每一条都是些特效炫酷的画面 还有些小细节穿插 例如蝗虫导致的粮荒之后 埃及国王拉米西斯不听劝告 不愿开放国库粮仓的一点点给挨饿的埃及人民 一部分埃及人闯进去抢了几篮粮食 一出去就被埃及军队乱箭杀完;以及拉米西斯为了在希伯来人聚居的贫民窟找出摩西 下令每天当着希伯来人面 绞死一家子普通希伯来人)最后一个【巨大】灾难 是年幼的人在此夜死去 前日 摩西的那个小男孩上帝真的现身鸟 告诉摩西 让小孩免于一死的方法 是用小羊羔的血作为标记刷在家门口 果然当夜暮色降临 气氛诡异 一片暗黑袭来 有强烈的不祥之感 埃及人家的小孩(包括国王拉米西斯的小婴儿)全部断气第二天拉米西斯带着他儿死掉的身躯 找摩西评理 说哪有你这样害死人小孩的上帝 这就是你们的上帝吗 摩西说我们希伯来的孩子一个没死 都好好的呐😜 于是摩西终于得到:带领身在埃及的希伯来人荣归故里 的许可 在众埃及人叫骂中踏上了回去的征程--一个细节:拉米西斯虽然如同任何一位埃及国王 残酷又觉得奴隶就是天生为奴 死不足惜 但对妻儿都非常温柔 半夜惊醒也要去看看小婴儿睡得好不好 在他耳边轻言「你可以睡得这么香甜 是因为你知道你得到宠爱」be loved 这句话有趣极了 之后在埋葬此婴时 拉米西斯说了同样的话 我想 这句be loved 其实是黑色幽默吧 被上帝眷顾宠爱的小孩 果然应了那个预言:在学会走路之前就早殇我当时想 其实这几个灾难(plague)都是有所对应的血红尼罗河:埃及国王暴政及残酷青蛙:对奴隶的虐待苍蝇:每天都死一大片的希伯来奴隶畜生死光:不得民心落冰雹:有典型宗教色彩 类似我天朝六月/八月飞雪的传说小孩死于夜:多年之前被处死的那些希伯来人的孩子摩西带领希伯来人回家 则是另一个故事了(这段我看得不仔细 因为我感兴趣的重点是回家前的情节)当然会讲到著名的红海之战:摩西以及一众老弱病残、将士若干被困于红海 向前跨越不了汪洋 往后又遭到埃及兵夹击怎么办?
这里的处理 似乎是改编了圣经的原文 我记得原文是红海劈开一片 摩西一行人顺利渡海 埃及追兵被淹死(还是怎样)不过电影大概是为了体现老套英雄主义 傻逼嘻嘻地安排了摩西与拉米西斯的决斗 两人手持兄弟相称时 他们父王许给他们的宝剑(拿的是对方名字的剑 说是要互相帮忙 永远恩爱)后来正义还是归属于上帝这边 摩西胜 拉米西斯落败全剧终從我的 iPhone 傳送
时长:两个半小时
法老与众神 (2014)6.72014 / 英国 美国 西班牙 / 剧情 动作 冒险 / 雷德利·斯科特 / 克里斯蒂安·贝尔 乔尔·埃哲顿内容:犹太教领袖摩西带领被奴役的犹太人摆脱奴役的故事。
这部电影也叫《出埃及记》。
因为没看过经书,不知道里面的剧情哪些是虚构的哪些是翻拍的。
里面比较精彩的是犹太教所信奉的上帝帮助摩西及其百姓对抗埃及法老降下十灾的片段。
因为《锈湖:天堂岛》是根据十灾编排的手游,顺藤摸瓜发现了这部电影。
特效还行,其他的因为我不太了解宗教方面的文化知识不做过多评论。
埃及神明感觉好可怜我个人觉得有点抗拒的倒不是宗教题材,而是出埃及记本身是希伯来人写的,必定造成埃及的诸神被欺负,这样对埃及多不公平。
倒不是说埃及奴役希伯来人几百年就公平,只是基督徒不也向犹太人举起屠刀吗,受埃及奴役的人和奴役黑人几个世纪的人信仰的不是同一个上帝吗?
而圣经题材有人拍,希腊北欧神话有人拍,但埃及神话似乎就只剩木乃伊啦,诅咒啦。
埃及的祭祀在电影里是愚昧的,他们的宗教神明是虚无的,可是,要知道古希腊哲学家不少都是游历过埃及的,古希腊人认为埃及人,尤其是埃及祭祀阶层才是知识的掌握者,更不用说埃及的伊西斯女神在罗马帝国东部的影响力了。
所以有神论也好无神论也好,希望不要因为这部电影,或是之前的动画片而低估埃及的诸神,基督教的血管里流着古希腊的血液,而古希腊的血液中又不知有多少古埃及的基因呢。。。。
以色列人出埃及地以后,满了三个月的那一天,就来到西奈的旷野。
In the third month, when the children of Israel were gone forth out of the land of Egypt, the same day came they tint the wilderness of Sinai.--出埃及记19:1-Exodus 19:1根据朗文(Longman)词典,如果这个词是excodus的形式,那么便只有“大批离去”的含义,如果是Excodus的形式,那么更多的会是出埃及记的引用。
所以在观看之前,我曾期待这是否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或许能看到比《出埃及记》更多的内容。
但事实证明,这并不是一个新故事,却并不像圣经那样是以神的角度在写。
这里的摩西和法老更有兄弟的感情,这是作为地上的人们对于这段故事的演绎。
这里的看点是CG特效,当古老的圣经故事被历代能工巧匠们用各自独道的技艺描绘在上至罗马教廷的穹顶下至墓地深处的耳室偏厅,上至纯金的开头大写文字,下至人们一遍遍默念在心中的教义,对于《出埃及记》,如果没有了分开红海,这一切将会怎样?
很久之前的那一部《埃及王子》将《出埃及记》普及给了更多的观众,而这一次冠以出埃及记之名的电影却似乎更像是默认了屏幕前的观众是深谙《出埃及记》的很多细节的熟知者们,所以这里省略掉了那些古老的言语,这里的台词力求在出埃及记的故事之外能讲出一些不同的东西。
这里没有更多上帝对于摩西的告诫或者指导的语句,这里的浓墨重彩在最初摩西和法老的兄弟情义,在于摩西从一位王子到一位上帝的弥赛亚的转变。
片中将更多的镜头给了作为人存在的地上的上帝的子民,而剩余的镜头便是用当代的CG特效展现上帝作为全能的主的无与伦比的力量以及他需要他的子民们认识到他的存在的决心。
片中有一个非常大的亮点,这也是真人电影独有的,便是杀害所有埃及居民的长子的时候,全城哀嚎遍野的声音,以及每一个家庭对于失去长子的撕心裂肺的痛楚。
如果说《埃及王子》同样能够很好的表现上帝的神力的话,那么这一部
作为这个称得上家喻户晓的《出埃及记》的故事的演绎,这或许是最令人动容的一场“埃及遍地必有大哀号,从前没有这样的,后来也必没有“。
而对于其他的灾祸和摩西向法老的阐释,本片犹如圣经的叙事手法,只是给了CG镜头以示灾难的影响是如何的深重,并没有让摩西和亚伦站出来去反复的劝告法老。
片中第二个亮点,或者说令人们失望的地方,便是摩西分开红海的高潮段落并没有被作为高潮去描写,而是将法老的追兵,摩西与上帝在篆刻石板间的对话作为了整部影片的结尾。
这里的红海依旧波涛汹涌,却并不是单纯为了衬托以色列人要过红海将是如何的艰难,这里的红海是一场打斗的背景布,为了衬托这样一对曾经出生入死的兄弟。
他们一个把另一个流放,一个作为神的使者致使另一个的国家不得安宁;他们一个是法老,一个是弥赛亚;一个的儿子死于上帝之手,一个告诫全城的以色列人而保全了以色列人的儿子们。
这场战争在红海的巨浪面前令人有了更多的期待,但是这些对于红海的期望却并不能得到满足,原因很简单。
这或许就是标题的深意,这里对于《出埃及记》的演绎并不完整,这里有作为先知的神的代言人,也有作为帝王的法老,这里却缺乏着走进旷野的以色列人,所以说到底,这一出不完满的《出埃及记》或许会在之后的如果存在的续集中将分开红海的片段补完吧。
其实还可以啊……中间天灾和上帝每次出现都有种恐怖片的感觉哈哈,被6分骗了。
最大的问题是,实在太他妈长了。剪短一点,还勉强可看,毕竟场面还挺牛逼的。。。雷德利的一些片子实在是灾难级的折磨,叙事温吞,而且还特别漫长,真的要看不动了。
10年里雷老爷子拍了8部电影,只有2部的票房刚刚迈过成本线,另外6部票房连成本的一半都不到。实在不忍心打两星。
所有的一神教都是邪教。
细节精致
摩西的出埃及记,史诗般宏大场景!
非常精致,叙事冷静。特效五毛。刚看完还不觉得那么好,然后回头撸了一回印象中肺经精彩的《埃及王子》对比之下才觉得这片子又提升了。
犹太人有钱,有权,有说不完的故事,有吐不完的苦水,在犹太资本的控制下,属于世界的好莱坞依然会是傲慢的,伟大的拉美西斯二世再次以一副王二狗子形象面向全球观众,又怎么能怪埃及当局直接封杀本片?摩西伟岸的救世形象却不容半点置疑,因此受领十诫后因一尊金牛崇拜便屠杀三千犹太同胞的桥段当然会被选择性的回避
雷德利斯科特拍刨除神话背景的神话故事出来就是角斗士罗宾汉天国王朝啊
视听语言没得说,特别顺畅特别舒服。十诫的部分尤其震撼。有些转折是比较突兀,但考虑到两个半小时的时长讲这么多事,已经很不容易了。
雷老爷子真是拍史诗拍上瘾了,给人刻板严肃的感觉,摩西的塑造在我来看是非常有问题的,但是这种电影绝对是不可再生资源。
片子最后打出献给弟弟Tony Scott蛮感人的,但是,片子实在难看!格调不伦不类,从一开场就让人难以入戏,特别是拉美西斯,脸肿兼二缺,史诗大片不是说堆砌长镜头、倚仗人多壮观就可以叫史诗的,到头来本片穷得只剩下镜头可以看看,末段应该最高潮的摩西劈开红海这一段远没有《十诫》里来得震撼
男神演技真棒。台词棒。神迹相救时会感到莫名,但也忍不住会为之震撼
作为无神论者,《法老与众神》很震撼,但,对于上帝和摩西的态度,可能是这片子在欧美市场不受待见的原因吧
史上最冷静克制的一版出埃及记,老雷公就这么淡淡然地把最激情澎湃的宗教史诗处理成了“你爱怎么想就怎么想”的电影史诗,节奏、场面、表演无一不爽,不愧是大师。唯一的缺憾是仅有的一场战争戏很失水准,好多穿帮镜头。
6.9/10
热泪盈眶啊!老雷的力量被低估了,壮观的神迹,无不在告诫着所有人,无论是埃及人还是犹太人。贝尔塑造的摩西更具戾气,且饱含人的软弱,这更符合我心中的摩西,一个经过上帝试炼的领袖,而不是被旧宗教渐渐神化的某些载体
寫豆瓣標題的童鞋大概還沒看過電影。法老與眾神並不是主線,摩西與上帝才是:)
well,我必须承认我是带着偏见去看的,但是,既然号称写实那么就老老实实写实,马蹬一出来我就呵呵了。既然是改编那就改编得有意思一点,埃及王子的动画早那么多,炒剩饭一点儿意思也没有。
The kind of biblical-historical ancient-warfare-battle epic that only Ridley Scott could make, but nowadays this really isn't saying m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