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是及其复杂的生物,喜怒哀乐,喜怒无常,有时被性欲驱动,有事因为懒惰,甚至没有为什么,就是现在突然不想,半佛老师有句话说的特别好:“成年人的世界不改变,只筛选”感觉人这个物种就是孤独而浪漫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世俗很多偏见,反而显得辛辣讽刺我个人感觉,能看出来剧中男主有过几次求生,窗外的鸟也是象征着希望之花,送去食粮,然后被女儿砸坏,一个8岁被父亲抛弃的孩子对这个世界能有多大善意呢?
“感谢你让我8岁就明白了世界的真理,所有人都是bullshit,大多数人明白的很晚”女护士演的也是真好,她最后和鲸亲吻告别,每次都给他递去食物,人真的是太复杂了,“我到底在干什么”,被养父母抛弃(因为接受不了宗教,这点反而是最大的性格独特),失去哥哥,而又失去哥哥的爱人,他们俩互相依靠,一起看电视剧的那段感染力极其强大,常人总说世界上哪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可是那一刻,他们俩灵魂有个交流。
哪怕最后得知这个男的有12w美元留给自己的那个混蛋女儿也只是说“查理,我们本来有更好的机会”,这何尝不是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呢?
真的想救他吗?
真是在救他吗?
那一次一次的麻木的递上去和吃进去的汉堡算什么呢?
晚上夜班我回不了的叮嘱和侧靠用手肘打出噎住的食物又算什么呢?
人真的是太复杂了,生还是死?
见还不是不见?
救还是不救?
高中毕不毕业?
接不接受抚养金?
愿不愿意承认自己做错了?
没有答案,只能麻木的做下去,该去上夜班了,而又靠着本能呛出来的食物反而让人痛恨和清醒求生的本能。
女护士很苦,但不会选择直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某种程度上来说我是更欣赏的,但是,未经他人苦,何劝他人活呢,换做是我,我也会选择活下去吧,经历的所有事情,所有苦难都是人生的一部分,活着就是为了活着,但死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
真的太复杂了,一直憋着也不是事,所以才会见到传教士的时候失控。
她对查理,查理对她,她们俩更显得那么契合,那么苦难,那么浪漫。
男主读的书那么多也不能参透生和死,也不能决断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但愿最后的结局是他相明白了吧。
写的很乱,有感而发,轻喷。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不仅是他人不能理解我的悲欢,我也不能理解他人的悲欢。
影片中有对男主角身材全方位各角度的展示,主演为事业的牺牲已经达到人类极限,很敬业。
表情又精微,特别是那张放大数倍的脸上仍旧能够看到精微的表情,演技尤为高超,奥斯卡名副其实从内容上说,层次丰富,同影小众题材,这部展示同性恋群体在追求爱情的时候缺席自己小孩的教养,临终前悔恨。
以及在浪漫类型电影里放爱情不能抗衡一切展示人生悲剧,还有男主角身为肥胖人群(观众中的肥胖人群观感不佳),性小众人群受到社会的歧视。
底色很悲凉,随着时间的流逝,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无法修补,不可挽回,临终前拼命补救,要女儿相信才有效,不信就无效。
最好的是那句,出自无神论社工,我不觉得有人真的能拯救谁。
鲸落似雪崩,雪花一片又一片压下来,其中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庞大的体积在视觉效果上无论如何也不能称之为美,但是自绝于世的求仁得仁其实是美的。
男主角上课时讲的文学理论,和对女儿说的,都是诗中激发人“自我”的链接,要诚实,自我是立足于世的基石。
如果人生中一时缺这块基石,及时补回来。
男主角这么聪明,对文学有很好的感受,也是一名优秀的老师,生活中很多细节都能处理得很好。
这么优秀一人,过成这样,让观众中我辈蠢人情何以堪?
这部的精准受众应是影片本国的主流中产阶层,写边缘人群受到的歧视,社会的歧视是无所不在的,生活本身带来的压力,一个很好的人毁灭给观众看,引起情感上的冲击。
但是,发展中国家的打工群体在影片中见到过得这么好的边缘人群,实在是不能认同其凄凄惨惨戚戚。
到底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如果你真的没有做过功课,或者和我一样,只是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按照语文老师的要求购买《白鲸》这一世界名著后囫囵吞枣,那么请往下看吧。
在浅浅浏览了一位名叫菲利普·霍尔的作家在赫尔曼·梅尔维尔诞辰200周年之际写的一篇文章(国内翻译版本)后,我择取了文章中他的几处表达,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白鲸》可能是第一部描写同性婚姻的西方小说。
”2- “实际上,《白鲸》整本书都是情根深种的梅尔维尔写的一封情书,收信人是他的英雄,纳撒尼尔·霍桑。
他给霍桑写信道:‘你北方的根,深深扎进了我南方的魂。
’ ”3- “正如《大白鲨》的作者彼得·本奇力后期投入鲨鱼保护事业一样,梅尔维尔的作品可能亦有效——将鲸鱼重新塑造成特别的符号。
他发掘鲸类身上最原本的美,如此这般。
”
那么,现在你们能理解Ellie在八年级所写的那文章了吗?
如果还不能的话,且听我细说。
--第一部分:"His entire life is set around trying to kill a certain whale. I think this is sad because this whale doesn't have any emotions, and doesn't know how bad Ahab wants to kill him. He is just a poor, big animal."“他(Ahab)穷尽一生试图杀死这一头鲸,但我认为这很可悲,因为这鲸没有任何情感,也不知道Ahab究竟有多想杀死他,它就是只可怜的巨大生物。
”你是不是会因为Charlie的形象先入为主,认为他等同于Ellie在文章中描述的鲸?
其实非也。
而这一点,恰恰是我认为的影片最为高级的地方。
这没有情感、一无所知、可怜的庞然大物,借由Ellie的文章,不妨说映射的是Charlie那具令人“望而生畏”的巨大身躯。
Ahab倾尽一生追杀鲸,将鲸视为他生命中的宿敌,这里的Ahab,才应该对应的是Charlie——他顽强对抗的正是自己的身躯,而这身躯是将食物视当作悲痛安慰剂所承担的“恶果”。
众人因此厌弃他,而他也从未停止厌弃自己,没错,这身体便是Charlie将自己的灵魂从躯壳中剥离出来后、悲悯凝望着的“宿敌”,这很可悲,这便是“鲸”。
从我上文提到的第3点(“将鲸鱼重新塑造成特别的符号,他发掘鲸类身上最原本的美,如此这般”)以及Ellie的表述(“它就是只可怜的巨大生物”)中,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作者梅尔维尔和Ellie对于两个庞然大物的理解是达成共识的——那,只是鲸,而那,又只是身体。
-第二部分:"And I fell saddest of all when I read the boring chapters that were only descriptions of whales, because I know the author was just trying to save us from his own sad story, just for a little while."“我感到最为悲伤的,是那些无趣的、仅仅只是在描述鲸的章节,因为我知道,作者只是试图让我们从他自己悲伤的故事中得到片刻喘息,哪怕只是一会儿。
”从文章前段的表述中,我们看到,Ellie认为主人公Ishmael,就是那个和同性男子在教堂结婚的Ishmael,代表的正是作者梅尔维尔自己。
此处,呼应我择取的第1,2点。
我在理解Ellie和梅尔维尔之前,其实不大明白为何要采用“his(指author) own sad story” 这样的描述,这一"sad"究竟从何而来?
“his own sad story”毕竟不同于“his sad story”,一个own,无疑将sad衍生到了作品之外。
不过现在,大抵是明了了——你只需感受一下发生在Charlie身上的一切就好,同Ellie一样。
倘若感受者的想象力足够柔软,那个200年前就能描述同性婚姻、讲述“抗争心魔”故事的作者,怎么不会让她大胆联想这背后的一切,并且为之触动的呢?
---第三部分:“This book made me think of my own life, and then it made me feel glad for my...”“这本书让我想到了我自己的生活,而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我们知道,Ellie的文章在文中被复读了多次,但是最后的这句话,从来都没有被说全过。
第一次,当Charlie要求Thomas为自己读文章之时,也是一到 “feel glad for my...”之处,便戛然而止。
Charlie对于Ellie说:“这篇文章是我所到过的最好的文章。
”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Charlie何出此言?
在没做功课之前,这篇文章给我的感受是溢满的无奈和悲凉,看到中途,当鲸这一庞然大物与Charlie的身形在形象上重叠,我会下意识地认为,它在表达一种直入云霄的悲怆的哀嚎,正如鲸的叫声一样。
但是(划重点!
),如果仅以上是你所感受到的全部,那便错过了打开全片核心的钥匙。
影片末尾,Charlie努力走到Ellie面前,而此时,Ellie恰恰读到文章所能展示给我们的最后一句话——”and then it made me feel glad for my...”,紧接着,Ellie抬头,画面是金色的,二人相视一笑。
当时的我,脑中霎时有一根弦绷紧了,等啊等,等到演职人员表滚动完了,也没有等到这在影片中“三缄其口”的内容。
那么这里,我大胆猜测,“feel glad for”的对象,定是关于Charlie的。
“最好的文章...”“你很美丽...”“我找不到比你更优秀的女儿了...”“你在意别人...”以上均为Charlie对于Ellie的描述。
你以为这是一个满怀忏悔的父亲通过对女儿浮夸的赞美来寻求内心的安慰?
不!
以上所有的赞美,我想均源于Ellie八年级时的那篇文章,故而大胆猜测,那是一篇给予Charlie最为有力的慰藉的文章。
其中,Ellie置身关于《白鲸》的主流解读和评价之外,嗅到了源于作者梅尔维尔的悲伤的故事,而她因此想到的自己的生活,那自然是关于Charlie的。
从梅尔维尔的悲伤中,她感同深受,并她很自然的将梅尔维尔的《白鲸》与关于Charlie的一切重合。
梅尔维尔为什么要大段大段描述鲸?
也许大脑需要“空白”的时刻,让读者在自己表达的悲伤之中得到片刻喘息。
Charlie为什么暴饮暴食,自暴自弃,将自己变成一个“遭人唾弃的庞然大物”?
也许同样,是为了从自己深陷的悲伤之中得到片刻的喘息。
(题外话:上面这一点,几乎是所有暴食症患者具备的共同点。
片中其实有一句特别让我触动的台词,就是Mary对Charlie说,“你那种乐观,很讨厌”。
对于这个“乐观”,我只想说: He’s not. 没有暴食症患者是真正乐观的,这只是你看到的乐观。
Charlie just, sees people.)Charlie说:“你不觉得,其实人根本不可能不去关心别人吗?
”所以,能写出这样文章的Ellie,在意Charlie,理解他的一切。
正因如此,无论她给人呈现的样子多么asshole,Mary口中的她是多么evil,Charlie依旧肯定她的美,肯定她内心深处对别人的关心,因为,Ellie的文章是给予Charlie最为美好的一道光,如果她能理解他,那他也一定会倾尽所有去理解她的一切。
你们有没有发现,Ellie冲Charlie抱怨发泄时,一直针对的是Charlie对于她的抛弃,缺席她的成长,实际上从未真正抨击过他目前的身材和长相,他对Alan的爱情?
反倒是Charlie表现出来的的自责和自弃:你怎么会希望拥有这样一个形象的人参与进入你的成长呢?
Thomas怀抱着自己特有的同情心,试图用自己的方法帮助Charlie, 但是他根深蒂固的宗教观念仍旧认定Charlie的同性之恋有罪。
披萨小哥Dan怀抱善意关心Charlie,但是当他看到那庞然大物的一刻,那种嫌弃的神情依旧跃然于脸上。
两人的关心是的确存在的,但是,他们同Ellie不同,事实上两人分别对于Charlie的身材和性取向抱有成见。
这三人形成了非常绝妙的对比。
Charlie说,你不觉得人不可能做到不关心别人吗?
我想要加一句,人也不大可能不judge别人。
既然如此,我没必要批判Thomas和Dan。
果片中存在一个没有judge别人的人的话,我想那就是Ellie。
既然如此,我想,在那么多人都认为Ellie很糟糕、无可救药之时,Charlie愿意站出来,维护Ellie,尽管这丫头同样对自己“恶语相向”。
他不会因为这些jugde 她,正如她从来没有judge自己一样。
也许Liz同样是Charlie生命中的一道光,但是这和Ellie不一样。
简单来说,Liz更像是在反复舔舐着伤口,和同病相连的Charlie抱团取暖,但其实,循环陷于悲伤中,并不能拯救你。
因为,拯救你的话大多不是“你很可怜,我很同情你”,而是“你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样子,我知道你是什么样子,给我起来!
”所以,抱歉Liz,一切钱都是给Ellie的,不会留下来改善你和我的生活亦或生命。
这会让我觉得,我这辈子唯一做了一次正确的事情...布兰登·费舍拿小金人时候的发言道,当你身处深海之中,能够拥有勇气的站起来朝着光亮行走,那么美好的事情会发生的,诚然。
可我还是想加一句,黑暗依旧存在,这就是为什么这部电影到最后一刻依旧悲伤的原因。
后话:有点想磕Ellie和Thomas,嗯,突然就没戏了。
《白鲸》的作者赫尔曼·梅尔维尔死于心脏肥大。
最近先看了蕾老师的晨光正好,又看了这部,都或多或少地讨论了个人的情感需求和责任之间的冲突。
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如果这两者之间发生了冲突,不得不二选一,应该选哪一个?
《鲸》中的男主在女儿八岁那年选择了真爱,抛弃妻女,电影的剧情便是聚焦他临死前的一周,试图向女儿赎罪——“做他这辈子唯一正确的事”。
我不想判断他的做法是对是错,只是联想到晨光正好——如果里面的蕾老师和Clement选择了再也不见面,一个继续着形单影只的单亲妈妈的生活,照料父亲和女儿,一个虽然心里有了更爱的女人,但是依然把这一切压在心底,继续维持家庭,这就是正确的、好的答案吗。
想起知乎上看过的一条评论,讨论的是有了孩子以后该不该离婚——“离了对不起孩子,不离对不起自己”。
很朴实的大白话,却非常适合这个问题,我觉得一个成年人面对这个问题做得好不好,不在于选择的对与错,而在于做出选择以后有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各种努力——让孩子能够感受到你有多爱他的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对于孩子来说更好的人的努力,等等。
在鲸里,女儿怨恨的点是父亲离婚后明明可以be a part of her life,多聊天,多见面,但是自从八岁以后他便整个消失了,而在查理的话中可以了解到,是前妻不愿意让父女多接触。
原因先是她担心查理会责怪她不是个好妈妈没有教育好女儿,后来是担心女儿的evil会伤害查理。
查理也接受了前妻这样的安排,他应该更加积极地争取跟女儿相处的权利,他放弃得太轻易了。
而Thomas回家前拿着圣经来找查理的那次谈话,查理那么勇敢坦荡地跟thomas讲他的爱情,可以感觉出他对自己的爱情是捍卫的,不后悔的。
面对女儿的质问,查理说,会有人想让我这样的人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吗。
如果查理要向女儿赎罪,我觉得这就是他最大的罪吧。
此时此刻的他依然是深爱自己的爱人高于一切,失去了爱人以后的他甘愿自毁。
尽管他爱她的女儿,他会把所有的钱都留给她,他觉得她是世界上最棒的,是自己来这世间一趟留下的最完美的存在,但她也无法让他能够在这个爱人不在了的世界上积极快乐地活下去。
他已决意去死。
综上所述,这部电影以我非常主观的观感,是一部讲述痛苦的丧片。
一个男性成家立业有了儿女后遇到了同性真爱后的抉择之痛,不能陪伴女儿成长的痛苦,暴饮暴食导致的肥胖让自己在其他人眼中成为怪物、异类的痛苦,失去了爱人以后不知该如何继续生活的痛苦,查理的一生就是这些痛苦的叠加,这些痛苦对于查理来说沉重又无解,在最后的时刻能得到女儿的陪伴和理解,对他而言应该是难得的、宝贵的慰藉吧。
抱着可能会睡着的想法去的,结果把憋了一年的眼泪全发泄了。
the whale是我今年看过最伟大的(不是开玩笑是真的伟大….)最情绪化也最好看的电影。
已经成为我人生电影top2。
比分手的决心还好看……….本来我以为长达两小时的室内戏会和剧院一样索然无味我都做好了睡觉的准备,但是开头五十分钟我就被这个极度情绪的表达暴击了。
一个因为失去爱人患上暴食症的人在人生的最后七天里的日子。
要和过去的亲人和解吗,和害死自己爱人的宗教和解吗,和恶心的自己和解吗,要说多少句im sorry才能真的不对自己抱歉呢“没有想死但是真的不想努力活着了”“想追求自己要的幸福,这样会失去亲人的爱也没关系吗,现在没关系,十年之后也没关系吗”在男主的女儿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我就没忍住想哭,男主拖着无法行动的身体,像一个只能困在屋子里的巨大的鲸鱼,只能看着女儿离开的背影带着哭腔喊,你看一下这个论文,这是个很好的论文;最后他好像开玩笑又好像逼迫恐同的牧师才能开口和人说一段爱人的往事那段我也崩溃了,打这些字的时候都好想哭我操,好崩溃的电影。
暴食的场面也拍的好真实,很多个晚上我也是绝望的把所有能塞进肚子的食物堆在一起,哪怕难吃哪怕恶心也要塞进去再呕吐。
那一幕我真破防了,之前所有的guards都在那里崩溃,反正电影院大家都在哭 也没有人看见我哭,很安全。
我真的很久没有在电影院里完全陷入其中的情绪了,实在是,很好的电影,很伟大的情绪片。
好恨自己能relate因为不能relate的人一定过还挺开心的。
btw男主今年真的应该拿奥斯卡最佳表演,for sure2023.3.13 3:53GMT 更新,拿影帝了….我真的burst into tears…..
首先我觉得剧本和角色和冲突等等写的都很好,唯一不好且容易被骂的点就是那个fat suit is extremely ridiculously fake…主旨应该就是everyone is incapable of not caring吧?
但是caring does not mean saving, 也许真正的救赎只能是自我救赎。
影片里暴食等情节刻画的很好,但是本人经历过且貌似走出那个self loathing/self destruction cycle后发现,真的就是do not impose your own emotional values on others. 不知道是不是故意没有通过画面展现其他人物的背景故事(只是通过叙述),弱化了他人的perspective。
我不太懂为什么没有一次提到主角试图吃,或liz给他健康食物的场景,哪怕是以失败告终?
最后,看完不觉得只是一个非常悲伤的故事(影院好几个人哭了)每个敏感,经历过伤痛的人都会从中映射出不同的东西吧。
在观看《鲸》前,看网友说建议准备好纸巾 因为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不好意思,看完以后我只觉得这个故事让人恶心、愤怒且窒息,不觉得主角查理死前是在做什么救赎和解以及给予爱而感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查理这个角色身边的妻子、女儿、死去的男友,以及死去男友的女护士妹妹丽兹,都是主角查理的受害者。
作为老师和自己学生发展恋情没问题,真爱都可以不分性别了何必分职业,但是换一个角度想,他的男友为了和他在一起背弃了自己的家庭和信教,最后顶不住这压力抑郁而死,做为为了和真爱查理在一起而背弃了这么多的男友,查理似乎也没有让男友感受到太多的力量或者爱,或者没有让男友觉得这一切背弃是值得的吧,不然也不至于自杀。
到男友将死之时,给予了他一点点问候和温暖的竟然是查理的妻子,被骗婚的妻子,得知自己老公是gay的妻子,知道在沃尔玛停车场眼前这个瘦弱男人是老公的男友的妻子!
多么讽刺另外的受害者自然就是妻女二人,这种受害是更直接的,骗婚然后生育然后抛弃,这种伤害不用过多论证,从片中妻女对查理的恨就看得出来,不是简单妻子酗酒女儿厌学、叛逆、孤僻、心坏就能囊括的。
最惨的就是女儿了吧,摊上这么个爹,抛弃自己8年之久,要死的时候告诉女儿其实爹地一直爱着你,证据就是一篇女儿小时候写的一篇文章和一坨存款?
什么鬼?
女儿实惨,女儿一直到查理死,其实都没有得到她真正想要的,十几万美元是挺爽,但一定不能弥补那抛弃后的8年带来的伤痛。
还有一个受害者自然就是查理死去男友的妹妹丽兹,不管是不是出于查理是哥哥爱人的情理,风雨无阻多年如一日的照顾着查理,一直以为查理没有收入所以一直自掏腰包给予查理关怀和医疗健康照顾,结果到头来发现查理其实一直是有自己偷偷授课的收入的,是能够自己对自己负责并的,并不需要自己一直自掏腰包,换做谁都会感觉到失望愤怒吧,等于说到头来是老娘独自扛下了所有?
是老娘帮你存了十几万?
到头来当着我的面说全部给你女儿?!
男主自己也知道自己这辈子没干好啥事儿,所以想通过存钱砸给女儿这样肤浅的方式,来自我感动、自我原谅的某种正向寻求感罢了,这种正向积极的寻求感还体现到得知女儿原本想害传教士却歪打正着帮助了传教士的时候,他会觉得这是我女儿干的好事情而感到骄傲和快乐, 看到没,我其实还是牛逼的,生了一个可以帮助到他人的女儿?
所以没什么感动的,查理就是一个烂人,和他发胖到屁股肉缝都开始发烂发臭一样烂臭。
都是因为他,造就了这一出灾难悲剧,所以他自己进行的一系列的所谓的挽回、弥补、和解什么的操作,都是自我感动罢了。
希望他死后巨大的身体也能像鲸那样鲸落万物生吧是一部好电影。
围绕宗教 取向 家庭等元素展开的故事选题我个人是很喜欢的,从演技来说这也是没得说的,不然如果这部电影不够好,也突围不到今天,其中4:3的画面比例让我印象深刻,这种画幅比例加强了电影的那种拥挤、狭窄、窒息、看不开的情感体验,低饱和度低亮度的单一场景,老是在下雨的鬼天气等等,都在让观众感觉到和查理这头屋子里的大象、大鲸挤在一起发烂发臭的感觉纸巾呢,我也是准备了的,但我最后没有用来擦眼泪,而是包裹我因为不适而吐出的分泌物罢了。
鲸 (2022)7.92022 / 美国 / 剧情 同性 / 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 布兰登·费舍 萨迪·辛克虽然我不太喜欢这种低沉压抑的故事剧情,因为我是阳光的男银!
但是它依然是一部好电影 我会给高分!
和前妻离婚半年了,从来没跟父亲认真的说过原因那天我很鸡贼的找我爸要我幼年的照片“怎么突然想起要这个了?
” 等的就是这一句“耍朋友了”“长啥样?
” 我答非所问“男生” 他明知故问“你和男生?
”“嗯”“咋又整回去了”“内耗积累太久了,想真诚的面对自己了”“和妹妹(前妻)离婚其实也多半因为这个”我前妻算是一位知情的“同妻”。
十六前她正是因为觉得我是娘娘腔而对我产生兴趣,我们第一次约会她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是不是gay。
” 总之属于是典型的女性化男同形象。
对于深受腐文化荼毒的她来说,是“梦想中的对象”是我追的她,因为对于当时的我,这是 “ 更简单的选择 ” 我们性生活没问题,甚至我想要的时候多一些起初的几年应该不能算是爱,但我把“爱你”挂在嘴边,给她起各样的昵称,或者同一个昵称用替代声母的方式衍生出好多不同的版本。
每个版本一般持续3个月左右。
直到某天冒出新的昵称。
我还喜欢乱编各样没法重复演绎的土味情歌在洗澡的时候唱。
“你每天这样唱,是在给自己洗脑吗?
”她这样问过我,振聋发聩。
16-19年夏天,新冠来临以前,我们渐入佳境,每年去旅行几次,“一起出来旅行的时候你对我都特别好”她每次都这样说我不止一次的跟她说过,这几年是我人生至今最幸福的时光甚至会有一种“这搞不好就是我这一生中最幸福时光的了吧 ”的感觉。
17年,我们在恋爱的第十年结婚了,尽管整个筹备过程我都非常不积极,为此吵过几次。
但婚后我们的感情又更亲密了。
那是最美好的时光,我确信我很爱她,我们享受着爱,也享受做爱做爱就像理疗按摩,自慰就像日常挠痒我经常挠痒,挠痒的时候总是想着男人19年和疫情一起来的,还有双向情感障碍的第一次严重郁期发作“ 其实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敢跟你说,你基本上每年都会有几个月让我感到不想回家 ”我确诊的当天她告诉我。
躁期的我像太阳,热烈到灼人。
郁期的我像阴沟里的烂泥,谁沾上都会傍臭“你是结了婚的,一定要珍惜,我的很多老病人后来一直都一个人”我的医生说对伴侣来说,这是艰难的课题她小心翼翼的陪伴我在躁期捧着我,表现得像狂热的粉丝。
在郁期安慰我,我头疼睡不着,她会起来给我按摩,直到我入梦。
后来她也抑郁症了,因为我逼迫她坚持一份“自己的事业”“我希望你有一份独立的事业”后半句我没有说——以后一个人也能照顾好自己。
2022年初,我面试了一个男生,一眼gay。
过去十多年,我刻意避开任何与gay圈产生交集的可能刻意像“钢铁直男”一样对待自己,不护肤,不修边幅,不考虑衣服的搭配。
她会给我买一些看起来比较“gay”的衣服,我倔强的表示不喜欢,坚决不穿,她会为此伤心但我还是招了那个男生“我部门来了一个 gay 同事”我看似很随意的告诉她后来我和那个男生一起出差,一起回酒店的路上,聊了很多我十几年没有触碰过的话题这些话题后来延续到日常的微信当中在家时,我开始刻意把手机翻过去放“ 跟这个男生聊一聊藏起来的那个我,感觉挺释放的 ”“最近我也觉得你状态好了很多,我觉得这样蛮好的 ” “我想看看你和那个男生的聊天记录”她从床上坐起来,叹了口气,打开灯,无比卑微的说。
“看了会伤心,何必还要看呢”其实如果当时给她看聊天记录的话,并没有什么严格意义上越界的话但我觉得,痒一直在,现在下决心剜掉,好过再过几年挠到无法收拾她哭了好痛离婚了没过多久,我开始追一个无论从任何维度都不应该是我会喜欢的男主播有鉴于我是从事这个行业的,我朋友说“你是电诈从业人员深陷电诈陷阱”我明确的知道,他根本不喜欢我我明确的知道,三观根本就不合我明确的知道自己每天都在做错误的事无节制的打赏,给他买这买那参加我从来不喜欢的夜场烂酒局拒绝正视自己的经济情况3个月,破产了该!
我站在自己身边嘲笑自己,笑得很爽然后,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虽然差着十几岁但无论是三观,兴趣,甚至隐秘的XP都完全匹配,不可思议“这几年你儿子过得好累,希望你能“真正的”理解并支持我” 之所以说“真正的”,是因为十几岁时我就跟我爸出过一次柜,他小心翼翼的做了一晚上“正确发言”。
但最后他说:“从明天起,这个家再也不要提这件事”“想听实话 ?
”他用废话来铺垫“那肯定是想听实话啊”“我不可能接受得了”“那确实没办法”“你的确改变不了,我也干涉不了,但带回来吃饭这些就算了,你耍你的就是了”“嗯,跟你说了,我就释然了”终于不会再痒了虽然心里会一直有个痛不过,比起痒,我一直都更善于耐受痛
如果说《鲸》(the whale)有什么隐喻,那就是在美国,这对儿同性情侣先后殉情。
Alan死于宗教带来的不能承受的精神之重,Charlie死于故意吃垃圾食品带来的肉体之重。
他俩一个是绝食而饿死的,一个是暴饮暴食垃圾食品胖死的。
护士Liz有句对白:宗教就像癌症。
一旦传染你总挥之不去,这是她总结的哥哥Alan的死因。
她目睹了Alan投河自杀后泡的浮肿的身体,也经历了Charlie死前三百磅的肉身。
她痛恨新生教会,但却又看着一个年轻的善良的灵魂投入教会的怀抱。
这部电影有别于批量生产的政治正确电影之处在于它的隐忍不发,编剧惜墨如金,导演更是一格都不愿多拍,对于Alan,甚至只拍了一张小小的相框里他和Charlie的合影,其它的借助充满张力的对白,由观众自己想象,补充。
这是二十一世纪的纽约,两人的悲剧与其说是制度的悲剧,不如说是个人的悲剧。
正因为如此,这悲剧是普世的,不管你是不是同性情侣。
“没人能够被救赎,没人能救赎别人,没人能救赎自己“,这种灰色是导演的底色,我还记得他在《梦之安魂曲》里让厄运自然演进到灭亡的从容。
这是部来自话剧的电影,场景简单至极,靠的是语言和冲突,各个人物纷纷上场,像在舞台上一样,从话剧到电影,不变的是它的核心,穿过同性情侣,肥胖,宗教,这些表象,核心是人和世界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误会与和解,心灵的沟通。
Charlie的女儿Ellie是他唯一多活几天的理由,他加大工作量做在线课程,批改作业,吃最便宜的垃圾食品,攒了十几万留给Ellie。
甚至在他心绞痛时只要读一遍Ellie八年级时写的Moby Dick的读后感就能缓解疼痛,安静下来。
Ellie拍了Thomas,录了他讲述自己在教会的遭遇,偷钱的经历发给他父母,并不是为了害他,而是为了救他,没人比她更清楚父母对孩子的感受,所以她联络Thomas父母时应该是确信父母会接纳他的,只是,Ellie也许不知道,把他送回新生教会的怀抱是不是真的救他。
那段Moby Dick的书评写的真好,说明她真的读了,也真的读懂了。
人和人之间的心意相通是最难的事,她和Mob Dick的作者心意相通了,也理解了她的父亲Charlie。
她只有十七岁,这非常不简单。
不必多言,这肯定是编剧对《白鲸记》的感受,也许是他十几岁时的感想,这颗种子埋在心里,在他成年后长成了这部让他久负盛名的剧作。
Ellie的读后感里写道:In the amazing book Moby Dick by the author Herman Melville, the author recounts his story of being at sea. In the first part of his book, the author, calling himself Ishmael, is in a small sea-side town and he is sharing a bed with a man named Queequeg.”“The author and Queequeg go to church and later set out on a ship captained by the pirate named Ahab, who is missing a leg, and very much wants to kill the whale which is named Moby Dick, and which is white.”“In the course of the book, the pirate Ahab encounters many hardships. His entire life is set around trying to kill a certain whale.”“I think this is sad because this whale doesn’t have any emotions, and doesn’t know how bad Ahab wants to kill him.”“He’s just a poor big animal. And I feel bad for Ahab as well, because he thinks that his life will be better if he can kill this whale, but in reality it won’t help him at all.”“I was very saddened by this book, and I felt many emotions for the characters.”在这本书中,海盗Ahab经历了许多困难,终其一生,只为杀了那只大白鲸。
我觉得这真令人悲哀,因为白鲸没有情感,不知道海盗如此渴望杀死它。
它只是个可怜的庞然大物。
我为Ahab感到悲哀,因为他觉得只要他杀了Moby dick他的生活就会变好,但其实他的生活一点儿也不会改变。
“And I felt saddest of all when I read the boring chapters that were only descriptions of whales, because I knew that the author was just trying to save us from his own sad story, just for a little while.”(读这些不厌其烦的描述鲸鱼的枯燥章节是我最感到悲伤的,因为我理解作者只是试图让我们从他那悲伤的故事中出来透口气。
)“This book made me think about my own life, and then it made me feel glad for my--”
查理是一个写作课的老师,也是一个失去了爱人的同性恋,同时他也是一个父亲,和一个因为过度肥胖的将死之人。
时间从周一开始拉开序幕,一个陌生人敲开了他的门要用上帝渡化他,可他并不需要。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看到了关于他的故事,最终陪伴他离开了这个世界。
说实话这是我最不知道怎么写剧情描述的一篇影评。
因为这好像不是一个故事,只是一段情感。
这些影响去记录了一个看起来很畸形的人最丰富的情感和最温柔的样子,要求学生说真话的他,鼓励叛逆的女儿自信的他,拥抱妹妹和前妻他,即使怨恨也愿意倾听传教士的他…每当他离死亡更近一步,他就一遍一遍地背诵女儿写下的论文和诗歌,那是他的爱和他最后的执念,去支撑他熬过一次又一次的窒息。
两个拥抱【这部片子必然是今年年度最佳之一】因为我看完这部片子我整个人哭了很久都停不下来。
我不知道怎么去描述我感受到的力量和温柔,那些藏在一个被大家嫌弃的外表下的男人,用尽全力去爱身边的人,给大家力量并积极的思考,可是谁能知道他一心只想撑死自己,因为他的爱人饿死了自己。
他对鸟都很温柔整个电影单一场景,所有的对白和剧情都集中在查理的家里,即使这样也并没有让人觉得无趣或者单一。
因为他行动不便,所以好像把他和观众都一同困在了这个房间里。
大量的对白,巧妙地讲述了的查理的故事和他所经历的一切,不得不说编剧也很厉害。
4:3画幅+演员顶级演技,真的太牛逼了,很难想象布兰登帅哥牺牲了多少换来了这么狠的角色和演绎啊,感谢他。
我在最后爆哭的时候一直在想女儿的作文里对鲸的描述,它只是一个可怜的巨大的动物。
是啊,他不最后就是这样了吗,巨大的,可怜的。
他那么无助,好像所有人都怪他选择了爱情,可这到底有什么错呢,他又能做什么呢?
他就是那头鲸鱼,他的感情和他人对他的责难并不相通,但他那么努力的,只想要温柔的对待这个世界不是吗?
我发自内心的渴望每个人都能拥有温柔的力量,也能得到一些温柔的理解和对待。
费舍最佳男主实至名归 情绪感染力很难顶 其他角色都太像查理的赎罪工具人了
这是私心的五星在那个阴暗的屋子里,把自己变得无比肥胖,装下自己对人生的所有绝望,用厚厚的脂肪去隔绝外界试图渗透进来的温暖,把绝望和孤独留给自己,对待他人又带着善良乐观,希望他们过得快乐美好我哭了,因为我觉得我和他一样 @2023-02-26 22:35:09 @2024-03-08 15:03:11
What‘s done is done
独幕剧
我不想活,但我更不愿我的存在和我的逃离,成为生人的心结,那不公平。
好女人守空房,坏男人上天堂。我们仍旧在自己惩罚自己吗?
上网课不开摄像头引发的血案(我懂为什么大家都骂它,我真的懂。但达伦的片子不都这样吗,你们早不骂。我当然按西方人的标准没有胖过,但我是个失败的老师,失败的女儿。我真的懂。
豆瓣评分目前8.1,所以观影前备好纸巾、抱着打五星的期待走进了电影院。布兰登确实贡献了他从未展示过的细腻演技,相信他多年的沉寂和个人经历让现在的他能轻松驾驭一个如此极端的角色。这个角色由他来演,就充满噱头和说服力。电影里他第一次全身亮相的镜头非常震撼、切题,一头鲸鱼一样。主题涉及治愈、人性和宗教的探讨,剧情沉重,视角小众但具有足够的深度和观察力,成本小又没有影星的累赘,再加上主演的好演技,是有机会成为靠剧本和表演拿高分的文戏电影。可惜动人之余,后半部分情绪太满太顶,没有中断地持续了太久,导致结尾高潮反而没能成为观众情绪的顶点。另外一个小的缺陷是,对于这样一个角色,他的生活真的过于drama了,那些配角急匆匆地来来去去,他家就像个火车站。几个配角尤其是他女儿,演技略微浮夸和模式化
如此包装。
2.5 该收的地方没收住,该施展的地方反而束手束脚,视角更近似于苦难porn:主角越可悲可怜(以至于外形和日常动作的奇观化)配乐/表演越来劲,观众就越感动,其实挺廉价的。Sadie的确太糟糕了,还是不太适应从剧集到电影的表演转变,反而周洪很不错。
@ mk2 bibliothèque
脂肪是他的sadness,越积越多,缓慢积累到人生的终点。Brendan Fraser演得好,尤其是眼睛,温柔忧伤到极致。Hong Chau也很厉害,出神入化。整体来说,看的时候很入戏,很伤感,但看完回想觉得差点什么。题材是不错的,电影由话剧改编,失败地保留了很多话剧类型的冲突抓马,比如结尾的处理,我不喜欢。另外,女儿和传教士的设定也不好看,一个是纯坏一个是不知道在干嘛,带不动情绪。而且,到最后也没解释为什么他决心要把自己吃成这样?
真的建议放过胖子,任何自诩诗意地从第三者视角去描绘特殊群体只会让被映射到的这批观众如坐针毡,片中出现的代际关系和亲密关系问题,和男主角厚重的脂肪层有关系吗,为什么非要套上同性恋肥胖症患者这样一层金缕玉衣去叙述一些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能遇到的问题?非要说全片最佳大概只有披萨小哥看到男主角立刻扭头那一幕,这才是肥胖者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遭受的真实。啊对所以应该把女儿写的essay还给这部影片:“当我读到那些仅仅在描述鲸鱼的无聊章节时,我觉得难过极了,因为我知道作者只想试图把我们从他自己的悲伤故事中拯救出来,只为了这一会儿。”
2023.1.31巴塞罗那Phenomena。7.5。Do you have the feeling that people are not capable of not caring?庞大而柔软的男主角身陷沙发中就像一头搁浅的鲸。暴食自毁的他怎么会是前妻嘴里“永远乐观”的人呢?他自身就已经是一个黑洞。他的死仿佛鲸落——回归大海,创造生命绿洲。就本人而言其实不太喜欢这部电影,叙事像主角一样虚弱而过分理想主义,在Darren Aronofsky的作品里规矩得像老师布置的作业。怎么回事啊?阿伦诺夫斯基,朴赞郁,阿莫多瓦,导演一老叙事就会变得平和吗?故事是拯救和治愈,但现实其实是披萨小哥惊愕中带点厌恶的表情,是夜校课程学生皱起的眉头和恶意的笑容。Ps. mark赫尔曼的《白鲸》。
单一的场景让戏剧改编的本色展露无遗,但是想到主人公特殊性,这样的单一又说得通。剧本很厉害,一个不想被救赎、也不想被原谅的孤独灵魂,在选择结束生命之前,被动地与自己生命中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一一和解(至少我个人愿意理解为和解)。电影看到最后,你很难不被前面堆积的情绪所刺激,再加上几个演员的表演都十分到位,更是推波助澜的让人感动的一批。
服了,写了一大堆,又说什么审核。。。简单说,剧情糟粕。没有文笔,多说无益,一二星的影评看一下,可以做我的嘴替。
当她女儿回来的时候,一边说他爸恶心,一边还要吃一袋他爸的零食,而他爸甚至没回头看一下,就答应她可以吃了。这种细节遍布整个电影。
男主真的演得太太太牛逼了,他的眼神和一直在说sorry的状态真的让我觉得闻到了将死之人的腐败味道。全部室内场景的群戏的确很有舞台剧的影子,但是每个人物都蛮有料的。最后和女儿的对手戏我都完全看不进去女儿在干嘛,就看着他每一个动作就能哭晕。(一边擦眼泪一边赶船也的确搞笑)
音乐总是在渲染着 “你看他多悲壮多可怜”,最后渲染着“你们快哭你们快哭!” 结合现实中那些重重伤害别人,还要怪别人做得哪里不好妨碍了自己的赎罪(男主跟前妻讨论女儿的时候,拜托你把人伤害得那么重,别人还要跟你一一汇报女儿情况,感恩地接受你的钱?),然后向受害者寻求宽恕,好像不原谅都是你们受害者自己过度纠结于往事,最后再以自残自杀强行得到原谅。特别是强行获得女儿原谅宽恕这一点,真是吐了;所有的专制强权父权加害于别人之后靠自残去赎罪就感动天地了???
家庭关系的撕扯只让我看到离迈克李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