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日本电影讲述了一个非常普通的故事,女儿患癌,想在临终之前增加和独身老父亲相处的机会。
日剧的特点就是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没有大喜大悲的场景,而是把细水长流的情感融入到日常生活里。
日子本是涓涓细流,哪怕面对生死这样的重大课题,剧情都没有刻意渲染,温暖且治愈,看完以后不太悲伤,反而觉得更应该珍惜眼前人,珍惜自己最该珍视的人。
有一次一个网友说一个喜欢的作词家去世了,很惋惜。
我回复的是,去世并不是真正的离开,忘却才是。
只要记得,就会永远活在心中。
记得我爷爷是我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去世的,他是一个特别慈祥的老头,虽然那个时候跟我爸妈好像关系不好,但是每次我见到他,都有好吃的,零花钱,每次我想买的东西,跟爷爷说,爷爷都会满足,我考试考第一的时候,爷爷总是特别的骄傲,逢人就夸,在我爸喝醉酒发酒疯我妈不知所措的时候,总是把爷爷叫过来,他就能瞬间安静。
在我的记忆里,他永远都是乐乐呵呵的,所以在他去世的很多年里,我都有做梦梦到过他,就好像他真的没有离开过我。
现在的我已经人到中年,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也拥有了自己的快乐和烦恼。
很多事情熬不过去的时候,我会想象爷爷坐在身边,他会怎么跟我说,然后人生仿佛能够在一次次困境中找到答案。
疫情三年,虽然隔家不远,高铁一个小时的车程,但是回去的次数少之又少。
老爸性格也很像爷爷,有什么事情,永远是无所畏惧,一副乐天派的样子。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不听话非常想要一个东西,他刚好在和面沾着手,没办法帮我解决,我气冲冲的走出家门,他怕我离家出走,就拿小棍子在地上画了个圈,告诉我如果走出去就挨揍。
几岁的我被震慑哇哇大哭,长大后才知道,那是爸爸画地为牢的保护。
讲给儿子听,他哈哈大笑,因为终于有人能够治住天天对他管东管西的老妈。
儿子会在回去的时候提醒他少抽烟,说抽烟不好,还编了个顺口溜,说刘平山抽大烟,抽了一根儿又一根儿。
每次儿子俏皮的念起来,他都能自觉地把烟掐灭,说姥爷不抽了。。。
在老妈眼里,老爸暴脾气,性格倔,但是在我们姐妹几个眼里,他就像个老小孩,对我们总是各种宠溺,提啥需求,他总是放在心里,第一时间给我们解决。
老爸今年60岁了,六十大寿的时候,北京的疫情闹得正厉害,我打了很多电话,北京社区和老家社区,最后得出的结论还是不能回去,心中充满了惋惜。
因为老家有种说法,就是男人五十九是个坎,我们全家人小心翼翼,特别想这一年能够平顺度过,希望能够更多陪伴老爸后面的人生。
好在有惊无险,因为感冒发烧了,前后难受了半个月左右才恢复身体健康,过后老头非常倔强的说,自己不是阳过,就是普通感冒。
临近过年,买了很多东西寄回家。
每次给家里买东西,爸妈都在那说,不用花钱,不用破费,你们先管好自己,管好孩子,家里不用操心。
但是我依然没有听话过。
因为在我的观念里,子欲养二亲不待,孝顺陪伴父母要趁早。
好在疫情三年,终于,终于放开了,2023年的元旦,我终于可以带着孩子回去看看爸妈,陪他遛遛公园,喝喝茶,讲讲家长里短,还要吃一顿爸爸做的手擀面。
“没问题的,你一定可以做到的。
加油!
”一句看似简单平淡的鼓励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对着自己身边的人说出来,却总是口是心非的说着不一样的话。
百合子用自己最后仅剩的时间去和亮介创造的回忆,也是送给亮介最后的礼物,我们诞生到这个世界上对于父母他们来说就是一份上天送给他们的礼物,可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亮介在家里的形象总是严肃的不耐烦的,但是其实心底里面比谁都要在乎百合子,当然百合子也是一个口是心非的藏着对亮介的喜爱。
在看电影的时候完全感觉不出来会有距离感,对着悲伤的事情依然可以保持着心照不宣的默契,没有过度的渲染悲伤的情节,却能把人的情绪带起来,亮介最后和百合子一起翻译的小说,即是亮介送给百合子的礼物,也是百合子给亮介的礼物,面对面时没有过度的痛哭流涕,笑着别离让最后的时间画上一个完美的句点。
与家人和解,是每个人一生的议题,爱和陪伴则是治愈心灵的良药。
石桥冠执导的这部影片通过讲述得了癌症的百合子,在最后的时光与父亲相互照顾,彼此陪伴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人生最棒的礼物莫过于理解与爱。
百合子从小由母亲带大,翻译家的父亲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常常扮演了一个没有耐心、缺失鼓励的角色,而百合子也在和父亲的相处中常常做出一些叛逆的回应。
她在紧张徘徊时得到了父亲急躁的否定,也在看完父亲翻译的小说后给出消极的评价。
两人的日常生活常常带着不满与吐槽的口吻,可其实在心中都充满了的对对方深切的爱。
见到百合子时,父亲并未表现出怎样的欢喜,却为了弄清楚女儿的状况偷偷坐火车去询问女儿的情况;心中带着极大的悲痛却在女儿面前假扮若无其事;为弥补女儿的遗憾,翻译了一本曾经拒绝过的小说;教会她母亲曾经做的拿手菜。
父亲的爱意深深的藏在心底,可却不曾说出口。
最后在送别百合子时,父亲说出鼓励的话时,我和百合子的眼泪几乎是同时就涌了出来。
丈夫曾对父亲说过,小时候的百合子被选上参加表演时,紧张害怕,那个时候的她无比期待父亲的一句安慰与鼓励,这样的一句鼓励能让她有无比的动力与冲劲。
不擅长表达爱意的父亲,在此刻说出这样的话,说明他的内心无比期待百合子还有一线希望能够坚强的挺下去,又或者能在与病魔抗争时,能够有动力坚持下去,不要感到害怕。
有些爱从未说出口,但却一直存在。
爱与理解也不拘泥于形式,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爱,默默陪伴父亲的百合子,为百合子悄然做出改变的父亲,每个人都用爱为对方送出了人生最棒的礼物。
剧情老套,拍摄手法简单,光影甚至有时对不上逻辑,但依旧让我一把鼻涕一把泪,日本电影每次给我的惊喜往往就是沉浸感,所谓沉浸感是戏,是内容,也不应该是什么技术。
和视觉效果。
是叙事逻辑里独特观察力去呈现出来的亿点细节,是把一件再小不过的心里情绪无限放大,是共情的沉浸,是真实的感受。
是告诉所有人老子这么拍也是挑观众的。
给对方留下记忆节点真重要,而唯一能完成的这一点的也就只有真心的陪伴啦,要有共同回忆,彼此的存在才立体丰满。
爱这件事,真是最温柔的存在。
人生最棒的礼物是爱。
年龄大了,真的看不了这类影片,哭死我了当爸爸知道女儿生病的那一刻,瞬间的苍老感,很难过。
当爸爸得知女儿得了癌症,回来陪自己一段时间,每天要假装不知道,努力的表演,而女儿其实也知道爸爸已经知道了真相,互相配合,坚持不表现出悲伤的情绪,很难过。
当女儿告诉爸爸,明天就回去,爸爸落寞的表情,很难过。
当他们分别前在剧场一边看演出一边笑着流泪时,很难过。
当父女在桥上分别时,父亲百般不舍的叮嘱女儿事,很难过。
当女儿转身离开时,嘴角带着笑却泪流满面,父亲在身后凝望着,很难过。
这可能是最后一面啊!这一别可能再也无法相见了。
父亲会保留被女儿擦过眼泪的衣服,女儿会保留这段时间和父亲的点点滴滴的回忆。
亲情无价。
最大的感触就是子女对于自己的父母不要有遗憾,其实很多事情在我们当时所处的那个年纪,那个阅历,可能就是想不明白,其实,父母哪有讨厌自己的子女的呢?
而且,父母平时的鼓励对孩子的影响真的很大!
有时候就在想教育小孩也是需要方式的,简单粗暴是行不通的。
尽量在父母健康自己健康的时候,把想做的事情都努力实现,不要等到没时间了,再匆匆补。
剧情很简单,但就是这样简单的剧情,却传达了一份朴实的情感,让人无比动容泪流满面。
很佩服百合子的勇敢,她就是想和父亲多待一段时间,留住更多美好的记忆,她做到了!
很多人很多感情都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要珍惜,却没做到在拥有的时候去珍惜在一起的时光。
不管是友情、亲情还是爱情,我们都要时刻珍惜。
因为,一旦失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又及,剧中的父亲演绎得太好了!
朴实无华真实自然。
刚刚看完革命之路,紧接着看这部。
没有孩子,肯定理解不到这部电影的三分之一吧一般情况,这种评分高的剧情电影,我是不会先看影评的,但是看了一半实在好奇,我真的以为是2000年前的电影,这种摄影,剪辑,节奏,关键是光影,让我恍惚的回到了千禧年,耳边突然播放起来东京恋爱故事的主题曲,让我想起了大学时光。
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太重要了,多余的话不多说了,人生无关婚姻,还是希望有一个孩子。
看到最后,泪流满面,这可能就是我爱电影的原因吧。
女儿突然回娘家大多是有问题,刚开没看出什么,在老父坐车去乡下问女婿问出百合子的病情后,才开始剧情的开始。
一个人生就应该是简单的,不需要多有钱,人际关系就很简单,家人,老婆,女儿,学生,朋友,几个人之间,就是自己的全部世界。
一生的时间都牵绊在一起。
癌症真可怕,创造回忆,就是人生最棒的礼物。
人死后,记忆还犹在,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可以影响很久很久,对彼此的爱也会永远存在,可以感受到!
短短一个半小时,就要把现实中好一段时间,可能一个月,也许半个月的时间里的情绪冲突,堆压在一起,好难承受得住。
我真得绷不住。
接受不了。
哎,压抑得,等待爆发。
最后的时间,也要一起渡过。
一想到以后,一个人孤零零得,世上已无亲人的感受,好像很难受。
对于死亡有了新的认知,就是周围的亲人,重要的朋友都离世了,好像就不会那么害怕死亡的。
反而是希望自己可以快点死去,或去和自己的亲人,朋友团聚,以及那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老了之后就会与世界格格不入。
很多东西都会改变。
以前的时光很慢,阳光打在脸上很温暖,很舒服,风儿吹得很凉爽,下雨也是清新干净的,没有烦恼,专注于当前的事,当前的游戏,对明天、对未来充满期待。
父母阿公婆也很年轻,这是属于自己的最美好的时代,最开心的日子。
享受当下,改变自己。
不要再把一切当做是理所当然,感恩!
好难顶,哭了。
压抑,发泄一场会好点。
痛哭之后,振作精神,乐观面对!
加油,会好的,你可以的。
老父,好严格,专注于自己的世界,不做家务,不管小孩子。
是个不合格的父亲。
如果不是女儿生病了,回来和渡过最后一段日子。
可能也就不会再有过多交集,就逝去。
也不会有文字记录,也不会再被人提起,消失于宇宙的尘埃里。
试问这样子的父亲在日本有多少呢,在世界又有多少呢。
为什么我这么爱日剧和日影,看了这一部我又在想这个问题。
其实很多优秀的日剧和日影传达的人生观都是这样 - 最好的人生并不是extraordinary life, 而是ordinary life done right。
认真的做每一顿饭,认真的吃每一顿饭,认真的和重要的人说话谈心,认真的看每一本书,认真的过好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每一天,认真的创造包含这些琐事的回忆。
即使是在人生最后的篇章,即使以前有过太多的遗憾,倘若能这样的生活,人生便没有遗憾。
子欲养而子不待,比亲不待更让人遗憾。电影的焦点和泪点是子欲不待,而人生最棒的礼物,则是彼此终于说出了对方最想听的那句话,解开了心结。笑着说再见,把悲伤留给自己,这种矫情而克制的道别不是一般人能驾驭的,倔强又爱得深沉。
2021年第一部電影。人生、親情、生活,被每一個細節觸動著,刺激著淚腺。在生命倒計時之際,給自己和所愛的人留下一段終生難忘的回憶,的確的人生最棒的禮物。
挺好,淡淡的,不刻意。老演员微表情真到位
越简单(俗套)的剧本越难拍得动人,冈田惠和的笔触回避了癌症本身的残酷,而是将全部的情感流动灌注于父女之间的日常相处,尤其吃饭与做菜这样居家的场景,涓涓细流中极尽温柔又不会显得过于刻意。寺尾聪安定又毫无表演痕迹的台词与举止,石原此次的角色诠释也算富有层次起伏,无形之中有了令人落泪的力量。
故事设定又老又俗,一切基于高知家庭的感性设定。每个细节都充满了现实的油腻感。假设父亲是个赌徒呢?是个窘迫的蓝领呢?是个暴力黑社会呢?是个老掉的花花公子呢?用笑对比哭,处理的很做作。
用光构图美食都好,不喜欢癌症和故意煽情
剧情本身是不怎么吸引人乃至有些老套的,但全员演绎得非常好。面对悲伤事实依然保有心照不宣的默契,不渲染痛哭流涕而是在传承中笑着别离,很高级。
现在越来越反感这种有话不好好说的家庭氛围。
陪伴是人生最棒的礼物。温馨细腻。
不够足,和父亲的相处不够足,再加半个小时就很不错
理念非常俗套,同时拍出来的效果也并不煽情,2021年了还能弄出这样的戏,实在是很普通,而且有的地方的泪点真的很假啊。
不说破却默默珍惜的剧情,还有结尾的设计,还是很让人感动的。这种细腻的感情表达只有日本人最适合拍。
出嫁的女儿为什么要回家呢?人生是很可怕的东西,要不断成长变得强大才能抵御各种未知风险
两倍速看也哭崩了
简简单单的剧情,但是却让观众看得泣不成声,直到最后都没有提过病情,也没有拥抱,这样子哭着再见。
十元哭我就忍不住想掉眼泪……拎着超市的购物袋去酒吧,带自己做的料理去酒吧,这样的翻译家/爸爸就是很有趣啊……没有多余的角色,最后只结束在女儿回自己家,但是他们都做了对方教的料理给身边的人,感觉只要这样未来也不会很寂寞
女儿得了癌症,最后时光的一半想与父亲分享,很温暖。人确实应该多想想,如果自己只剩下一年时光,应该怎么度过?生命里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蛮尬的
啊,我的眼泪怎么就止不住地往下掉了呢
普通,平淡,但很感人。及其自私的我其实一直在想,我希望走在父母的前面,因为难以想象要如何接受父母的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