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头士乐队:回归

The Beatles: Get Back,披头四:狂热回归(港)

主演:约翰·列侬,保罗·麦卡特尼,林戈·斯塔尔,乔治·哈里森,Mal Evans,迈克尔·林赛-霍格,乔治·马丁,Heather McCartney,琳达·麦卡特尼,小野洋子,比利·普林斯顿,莫琳

类型:电视地区:英国,新西兰,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披头士乐队:回归》剧照

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1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2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3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4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5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6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13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14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15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16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17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18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19披头士乐队:回归 剧照 NO.20

《披头士乐队:回归》剧情介绍

披头士乐队:回归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记录的是披头士如何录制出经典名曲&专辑《Let It Be》。基于长达55小时的此前未曝光录像,包括披头士在录音室中制作的少见画面,拍摄时间为1969年1月2日-31日。1970年5月,《Let It Be》专辑发行,而当时乐队刚分崩离析。录像高潮为披头士那场著名演出——在伦敦萨维尔街苹果唱片公司总部旧址屋顶上的表演。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上载新生第三季假装不正经美丽的田野非典型少年第四季幽灵警官乔·科伊:热辣登场孤独的野兽你陷入的世界街头霸王:暗杀拳撒野英雄归来失形雪地娘子军脱欧:无理之战难以置信的爱宅门里的女人们千禧曼波冲绳豆腐之恋自然之力天使的坠落我们的连队假如我是真的我凭本事谈恋爱风云传奇攻略吧!公主三方国界甜言蜜语已决定哎哟青春期兄弟战争OVA:圣夜费城永远阳光灿烂第五季

《披头士乐队:回归》长篇影评

 1 ) 这三天什么都没干 因为我在追披头士

S01正如PJ本人所说,很惊讶在他们这段时间的footage里看到很大部分依然是温暖友爱的瞬间。

四个老朋友互道早安,乔说泡的胡子很适合他,一起嘲笑杂志中对他们的描写“真蠢”,侬哥一会儿安安静静一会儿又做鬼脸耍宝,果子说他能坐在这看泡弹一整天钢琴,泡在钢琴上创作let it be的同时洋子和Linda在一旁聊天。

Linda太漂亮太有气质了。

镜头前的他们意见分歧的时候没有抬高语调,乔出走也是平平静静的。

恰恰是这样,所有人都能看出他们的疲惫。

乐队开玩笑说该离婚了,侬问“那孩子归谁”?

从他们唱Two of us开始,我又悲又喜精神分裂。

他们对彼此关怀,但是小心翼翼,生怕触碰了这两年生出的隔阂。

每当侬和泡一起唱他们的老歌,配合默契观察对方,目光相遇时总会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

媒体写这段时间的他们总会提到,他们只要在一起玩音乐,状态就永远是最初那两个心灵相通的利物浦少年。

他们对待歌词永远是那么随性那么酷。

歌迷看见他俩在69年面对面弹吉他或共用一麦或相视一笑怎能不感叹那如梦般的老时光呢?

在难得玩音乐玩嗨的时候,他们俩又蹦又跳,仿佛两只猴子互相跳舞。

泡曾在采访里说他们其实不识谱,但谁会相信披头士竟然不识谱呢?

可他们就这样拨弄着一个个和旋,音乐就产生了。

泡的创作力依然震惊老粉,那些旋律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出来了。

泡那时候的嗓子就是神仙。

S02第二集开头就是暴击。

谈及解散时,摄像长时间对准泡的特写镜头,我仿佛看见他心底的悲伤就要溢出眼眶。

泡:“五十年后人们谈论起披头士的解散是因为洋子坐在了音响上”。

哄堂大笑。

泡对侬说,我们老了以后也许就能互相理解,然后就能一起唱歌。

次日早上果和泡一起弹钢琴,果子操作摄影机对准弹钢琴的泡,泡边唱边对果子/摄影机笑。

乔回录音室后,大家看到报纸上写他们上个星期对对方拳打脚踢,侬跳起来假装给乔几拳。

泡还全文朗读了这篇关于乐队堕落的报道。

侬的废话真是太好笑了。

他也是最不爱洗头不爱换衣服的那个。

回到录音室后录制进展顺利,那天侬泡乔都穿了绿色衣服,画面极其和谐。

I can watch them rehearsing all day!排练嗨了,侬泡乔站起来弹吉他,开始唱Help和Please Please Me,他们回忆旧时光的时候好开心啊。

唱Two of us侬泡一直看着对方。

当泡说这几首歌能串成一个故事,侬说"It's like you and me are lovers","Yes"。

他们默契欢快地唱着最早的老歌,我们感叹美好的同时又感到心碎!

泡回忆印度时光的时候是多么不舍得解散啊。

这一集没有心,在那么多他们唱two of us和老歌的甜蜜里,穿插着即将解散的提示。

S03泡带Linda和Heather来录音室。

Heather模仿Yoko的怪叫,在地上爬来爬去,泡把Heather扔起来我都怕H的头撞到天花板。

侬泡突然唱起Twist and shout,泡唱Long and winding road看着大家加了句"you done left me",泡拉着侬在控制室跳舞,泡独自唱草莓地的时候镜头切给侬和洋子的恋爱报道(导演你没有心)。

真的看到了屋顶演唱会,止不住的悲伤,止不住的眼泪。

他们的现场演出是那么的鲜活!

不知道为什么,看见路人采访都在夸这只乐队,我已止不住流泪。

侬泡唱歌时的眼神交换和会心笑容一刀一刀切割着歌迷们脆弱的心。

看到警察出现在屋顶的泡兴奋地吼着“Whoo!”(泡一直期待着和警察局的交锋哈哈),听见对面屋顶粉丝高呼"Rock and roll"的侬回应一声“Yes!”。

真的看见了侬在结束时说“Hope we pass the audition”,我的眼泪爆发,一直哭到彻底黑屏为止。

出字幕后的三首歌是导演真正杀歌迷的高潮。

侬和泡互相温柔地说"Good night",随后开始唱Two of us,画面定格在泡的特写和侬的特写,这是属于他们俩的故事。

随后泡唱Long and winding road显得格外凄凉。

最后泡盯着镜头唱Let it be,侬坐在地上做着鬼脸。

可惜披头士乐队已经兜不住四个人顶尖的才华,也圈不住大家的心了。

几年后,列侬在纽约接受采访时说,“我现在可以为保罗做任何事情,我相信他也会为我这么做的”。

94年的纪录片里集齐了泡果乔,片子最后果子对大家说“我真的很喜欢跟你们待在一起”。

令人心碎

 2 ) 最后,我们唱了Two of us

这部纪录片可以说真的是万众瞩目了,之前还期待可以影院见面,可是因为疫情变成网络上映。

(这或许是为什么有三级吧) 刚上映的时候我为了学习,忍了一周才看。

第一集的前十分钟大混剪让我又兴奋又飙泪,直呼:奥斯卡,就你了!

下面想说一说整部纪录片改变了我对虫团后期的一些看法:1. 泡并不是讨厌洋子才要闹解散,如泡所说,这个原因实在是太荒唐了。

(不过洋子真的像那种坐在别人宿舍打游戏的讨厌人...)但是泡的性格比较要强,喜欢秩序和调理(泡泡你是INTJ吗?

)他一直试图在侬无心统筹乐队事物时扮演领导角色,试图保证乐队的效率和质量。

然而他的好心确没人买账,大家总是觉得泡的控制欲强,但是泡为了乐队正常运转又很着急,所以出现了乐队内部冲突。

泡的完美主义还会要求大家不停录制。

其实这不是谁的错,只是到了一定阶段,每位成员的方向有所改变,大家已经不在乎做最好的披头士成员了,所以人心难聚。

(突然觉得我在团队里就是泡泡这种性格,我能理解泡泡的着急,也被其他人讨厌...)2. 之前看电影Let it be,因为年代久远,整体色调偏暗,给人一种压抑、沉闷感,恨不得空气中都飘着“要解散”“要解散”的低语。

看了修复后的剧版后,不仅色调明快了,而且加入的新片段里很多都是大家一起做音乐的欣喜和快乐。

原来音乐真的可以治愈一切!

看着那些片段,真的都会忘记这是一个马上要解散的乐队...3.俏芝显然是一直受到JP两人的“压制”后终于爆发,不仅在与队友关系上,还在创作上。

不可否认,俏芝一直被视为虫团中安静沉默的那一个,以至于受到忽视。

事实上,他的确拥有独立制作优秀专辑的才华,虽然不及mclennon,但足以撑起All things must pass这样的专辑。

所以Let it be 时期和大家闹翻,也是不可避免。

4. 果子虽然没有其余三人的才华,却是虫团里不可或缺的粘合剂。

果子温和开朗,和其他三人的关系一直很好,反而是看似沉静的俏芝爆发了。

5. 有人说虫团解散也有(未完明天继续)

 3 ) 我对披头士的爱远超七个小时

七个小时的真情流露远胜于所有二手传记的千言万语,七个多小时的时长门槛意味着这个作品是一个十足粉丝向的作品,无论是对于制作人还是观众而言。

2014-2021,听披头士已经七年,现在不会每天都听,听也最多听1965之后的作品,但每一首都能跟着唱完,想一想对披头士的热爱远没有狂热,但足够深爱。

粉丝滤镜放大了我对于这部纪录片的情感捕捉,迷茫,苦恼,埋怨,关怀,愉悦,兴奋,又归于平淡,1969的披头士已经走到尽头,但四个人的人生似乎才刚刚起飞——如果继续作为披头士只能为自己带来苦恼,那么让自己的才华彻底释放才是最好的选择,不敢想象如果四个人继续妥协,会不会就听不到乔治的《All things must pass》了。

Rooftop Concert看了无数遍,这次前面六个多小时的铺垫让这次的演出带来难以言说的情感宣泄:披头士等这一场演出实在是太久了,录音室里的版本已经足够好了,但气氛始终沉闷,天台上的演出条件不能算好,但他们四个人都无比享受这次演出,想来保罗一开始的想法是对的,演出是把四个人联系在一起最好的方法,一时间时光交错,变了很多,但有些不变的东西留下来了,披头士还是披头士。

在披头士的最后时光,他们还是抢了同时代乐队摇滚人所有的风头,无论是空前绝后的Rooftop Concert,还是芳华绝代的《Abbey Road》。

不知道下一次这四个名字一起出现是什么时候

 4 ) 记一下从乐手角度观察到的一些小趣味

也当作自己的一点记录吧,作为一名乐队键盘手,虽然最近没怎么排练,但是看了这7个小时感觉真的学到了很多,有一种观摩前辈的感觉,可能也顺手记一下一些自己乐队排练的经历。

1. 键盘手不配拥有镜头😮‍💨,billy在最后的演出里镜头的位置都非常刁钻地没拍到他。

2.列侬教给我们的:不会填的词先用“花椰菜”代替,以后想到了再换就好了,毕竟连一个人名他们都可以纠结许久。

3.列侬和保罗两人确实是最佳拍档,beatles乐队的双主唱组合和声是很有难度的,也就是他们在排练过程当中能够即兴地为对方加入和声,影片涉及到这方面乐理交流很少,在这种情况下是非常需要默契和音乐能力的。

4.虽然beatles各个是人才,但是也不代表他们是精妙的理论家,影片中有一段展示哈里森对钢琴和乐理并不是那么熟悉。

作为创作者,他们有着对手头掌握的简单音乐素材进行创意地修饰与改造的能力,即使同样熟知蓝调音乐的我们,也不一定能像他们那样做到向外延展的探索5.get back无疑是一次返璞之作,他们也像普通乐队一样,要为怎么样才能凑够歌数而担忧(俺们队也一样),但是他们的恐怖创作力,是能在短短20天内凑出一张专辑的,确实是有所积累,随手都能翻出不少半成品歌曲。

6. 我能感觉到列侬和保罗在影片里都是很温柔的人,剩下两位老好人更别提了,这样的人都能吵起来,我只能说他们太认真了(褒义)。

7.看完结尾的演出觉得“披头士”这个名字翻译的真好8.我自己的“露天演出”经历,以后补上将来慢慢加一些,现在好像没有什么真正的干货内容,都是一些我的感慨罢了,我对beatles也不是那么了解,其实我是平克弗洛伊德的粉丝(嘘)。

 5 ) 虫团粉的礼物

虫团脑残粉看完1集泪洒五星,增强增强班let it be。

奶油泡浪人江英俊乔蠢萌果。

原来泡也不是单纯团霸,完整版看出他也委屈巴巴,还要忍受三人不理解江列侬迟到和乔撂摊子。

此刻已比画中人年长的我在工作室墙上看着巨大投影高清画面的他们年轻的脸,想起了江和乔的离开,想起了二十多年后他们三人拿江的demo最后一次合作,想起了已成白发老奶奶的泡,想起了在打口店买的vcd上看全损同样画面的20年前的我,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

 6 ) PART 1 观后感

第一部分以George离队作为结尾。

纪录片的对话中充斥着数不尽的同时代的人与事,以及太多太多有趣的梗,比如他们在排练室里重复当年在《一夜狂欢》中的台词。

一下子回忆不起来所有的细节,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仅仅想分享一下几位人物给我的感觉,只是自己的感觉。

George Martin是个非常稳重、务实且真诚的人。

Sgt. Pepper之后的Paul的确很强势(不至于粗鲁也不至于独裁),但他的确也很强大,是中流砥柱。

Paul在这头七天基本上就已经创作成形了Let It Be中最重要的几首歌(甚至Abbey Road里的组曲),且不是从储备歌曲中改编的。

第一部分中Paul与Northern Songs最大股份持有人Dick James的互动非常微妙,能看出在当时Paul就已经察觉出端倪并且很不待见他了。

John的确不再像早期那样领导乐队了。

在第一部分中,除了Don’t Let Me Down以外他参与创作的全部是乐队不完善的储备曲目,但也很大方的贡献出了自己的Across the Universe。

也许是因为他如今多出来的艺术家身份令他分心,比起曾经的clever beatle如今他的角色更像是一个funny beatle。

George在性格上是一只猫,非常典型的猫。

他创作的歌在当时的排练室中的确表现力不强,他自己也说了都是些慢歌,且不便用于演出。

但是从多年后的结果看来,只有真正照着他自己的意思来才能把其长处放大。

也就是说,他的音乐有多好,在录制出来之前可能真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从George与其他成员的争论中可以感觉到,他貌似是整个披头士中最不披头士的一员,因为他的很多尝试都是与披头士所定义的摇滚乐背道而驰的。

事实也恰恰证明,绝大多数外民族的文化元素和音乐元素——甚至各色各样的人,都是通过George进入披头士的世界里。

我认为George可能是一个自身才华大于自身能力的人,不过我当然没有资格这么说啦!

Ringo真的很真诚、很幽默、很大方也很欣赏另外三只beatles。

可能是因为此前已经有过一次离队史,此时的他心态更成熟,他很认真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同时也承认自己在创作能力上稍较逊色。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显得处境尴尬,反而,仔细观察的话可以感受到:没有他的话这支伟大的乐队貌似更容易分崩离析。

期待PART 2!!!!!!!!!!!!!!!!!!

 7 ) get back

不懂剪辑,所以不清楚后期制作会对事实产生怎样的影响。

不过话说PJ真是做到了顶级粉丝啊,八个小时披头士加六部中土,羡慕死。

把所有了解到的虫学资料在这里写一通也没必要,姑且记一下令人印象深刻的点:首先不评价洋子,只是欣赏不来她的叫声……后边希瑟学她太有趣了。

列侬的艺术家个性在片子里体现很好,不仅包括各种神奇整活行为,还包括一本正经给队友推荐那个后来把他们坑惨的经纪人的时候——不过苹果公司倒闭那件事太复杂了,唉。

其次,哈里森夫妇俩没考虑做过时尚节目吗?

太会穿了。

佩蒂一个镜头,好漂亮。

小乔那把琴上画的嬉皮风格花纹也很好看。

不过小乔态度一直阴沉,后边吉米键盘手来的时候才肉眼可见变好了。

小乔的个性和位置已经不适合待在团队里了。

麦卡真是顶级天才啊,等迟到队友的空档里写歌那段把人看傻了,有些人生来就是做艺术的。

其实泡爷是真正把人事看得清楚的那一个,性格如此。

林果性格真的好棒啊。

真的,队里有这样一个人太棒了。

天台那段给人印象深刻的首先是街头采访,行人对披头士毁誉参半的态度。

现在隔五十多年来看显得更真实——片子里提到的,当时的那些报纸报道和事实形成的反差可笑而可怖。

还有,录节目的时候给人家餐桌上的花束里藏个录音机,这行为……然后是最喜欢的一个细节:警察接到一堆投诉说太吵了,在公司门口和天台扎堆喊关扩音器,于是经理Mal上天台把主扩音器关了。

列侬和小乔先愣了一下:"关了?"紧接着小乔一个反手又把扩音器打开,做了个类似翻白眼的表情,几个人当没事一样又接着唱下去。

可以,这很有趣,这很摇滚。

不过大部分人还是像那些警察和路人一样的普通人。

披头士的名誉和财富能让他们去做很很摇滚很酷的事情,并且这一切会流传下去,而某些"现实"则不会被写入历史;然而这是他们自己赢得的也是应得的能力——这是艺术在这个世界上的权利。

褪去艺术,他们也只不过是普通人。

艺术是解药。

 8 ) 个人的碎碎念

误打误撞看到了这部纪录片,最近一轮下来还是天台演唱会好看。

(个人看法) let it be 每一首歌都格外好听,可以挑任何一首歌作为买黑胶的冲动。

过于生活化,原来越后面越是经典。

越有分离的前兆,每一首歌都超级好听。

(已疯) 怎么说,再伟大的乐队也逃不过背道相驰,后期和前期创作蜜月期是差别太大。

保罗努力维稳这个团队,掌握控制权。

且不被理解,认为控制欲过多列侬破罐子破摔,有些段落我真的没懂什么意思,和洋子你侬我侬。

乔治确实需要一个发挥空间,被泡侬觉得歌一般般,(I,me,mine真的好听)可是只要一拿起乐器,好似争吵就消失了!

前十分钟还在吵架进度 歌曲调没定,后就三个人像小鸡啄米围坐一圈弹出这首歌,另一个人回来无缝加入。

天台演唱会真的经典中的经典,感谢大大高清4k彩色版,这画质说上个礼拜都不为过。

和警察上门对质过于好笑了吧!

太戏剧性。

这纪录片感受到了什么叫活久见!说今年还有虫团最后一张专辑50年后恩怨也分不清,爱恨也无关了,只是想着这个人。

如果他在这里会怎么样,会不会在奥运会齐声歌唱,会不会一起在回天台唱到警察上门?

 9 ) 我与披头士

不知道有多少豆友和我一样是因为村上的《挪威的森林》去听了披头士,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虫团,而现在我正听着黄色潜水艇写下这些文字。

那是我的高中时代,距离现在也不远,毕竟我现在也不算太老。

那些时候,矫作的我总喜欢在深夜打开网易云,在粗制滥造的网络流行歌曲肆意浪费青春溢出的荷尔蒙,加入无病呻吟的大众。

但我还留有一点自己的喜好,我喜欢读一些书。

在读过[已删除],我才深刻地明白文字带来的情感共鸣,我开始刻意去读一些类似的书籍,宣泄年少的多愁善感。

机缘巧合下我读了村上的那本书,也是为了为了更好地理解它我去听Norwegian Wood, 在听完后,对文学意象一向不敏感的我突然被这首歌短短的故事所吸引,我联想到这本小说,意识到村上的小说也许就是对歌词的一种阐述。

自那以后,我去找了披头士的全部专辑(当时找的盗版,后面在网易云转正了),陆陆续续地听完了。

之后看了各种影像记录,读了传记历史,了解到这是多么伟大的乐队。

从我来看,披头士歌曲风格是在进化的,就像古典小说向现代小说后现代小说的进化,这是一种成长,也很独一无二。

能在一个乐队短短10年的生涯体会到这么多元的表达与情感,这实在罕见且幸运。

据村上所说,为了完成这本书,他听了100遍佩珀军士,很巧的是这也是我听的最多的一张专。

而现在对我来说,这不仅仅算是艺术了,还有对过去的记忆。

披头士现在也不仅是一个乐队的名字,它真正代表了一个时代,一种精神。

而在50年后的今天看到那时的画面,这些情绪真的很难以言表。

 10 ) 碎碎念

(一些碎碎念,短评放不下,放这里存档了)- 他们把各种东西搬进狭小的工作室,俏芝说他在这里感觉手指都更轻松一些,John说他喜欢这里,像家一样。

看着杂乱无章满满当当的画面,好像也填满了我的心脏。

- 他们一起商量要邀请比利成为第五位披头士,要帮他出唱片,嘴炮要建立公司,一起畅想未来,让我觉得好像回到了很多年前,他们在的洞穴表演结束,也曾这样谈天说地。

- 他们口嗨要解散乐队,设想荒唐又美好的离场,甚至真的做出行动,变成争吵,但从不经意的缝隙里流露出来的,依然有不舍。

- 他们聊起多年前的演出,唱起那些又傻又洗脑的歌,说着只有彼此才懂的密语,会心一笑。

屏幕这边的我唏嘘一句最佳损友,“命运决定了以后再没法聚头,但过去却那样厚。

”- 我相信除了他们自己,没人可以让Beatles解散,哪怕没有别人,他们也会解散,但我也相信,有些人和事,点燃并加速了这一过程。

- 原来在乐队分崩离析甚至反目成仇之前,录音室里也是有过那么多欢乐和笑声的,每一个对视的瞬间,每一次心有灵犀的时刻,都值得纪念。

- 然而,然而。

《披头士乐队:回归》短评

信手拈来的last night‘s song 距离传奇前所未有的清晰 与前所未有的近 All the girls come on then dancing! Harrison‘s fisherwife and dwarves and bunchbacks!

7分钟前
  • 四季豆炒饭
  • 力荐

喂奶时的精神食粮🤍

12分钟前
  • 裸吻鱼🍭
  • 力荐

三星给修复团队

17分钟前
  • nachtwalker
  • 还行

津津有味的看完两个半小时 没看够下一集哪天出!

19分钟前
  • Libertine
  • 力荐

鄙视粉丝狂热但他们好可爱啊啊啊

21分钟前
  • 忘尘缘
  • 力荐

一步步的看着Don't let me down和get back逐渐成品的过程 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小野洋子那张苍白冷漠的脸,像幽灵一样阴魂不散黏在整个纪录片里,煞风景。

25分钟前
  • Jamc
  • 力荐

队伍都靠保罗撑着,列侬因为那个女人心根本不在这边。

30分钟前
  • OldKing
  • 力荐

画面很清晰,记录历史,太珍贵了!

33分钟前
  • Nowaysis
  • 力荐

跳着看的

35分钟前
  • 妙蛙种子
  • 还行

过年了!!!

40分钟前
  • Chaall
  • 力荐

太冗长了

41分钟前
  • 郑诗豪
  • 较差

最后四十分钟激动得手舞足蹈

42分钟前
  • Stiles
  • 力荐

可爱疯啦!意外喜欢上乔和果的穿搭,最后天台真是神剪辑。PJ的硬盘果然是世界上最具诱惑力的东西。(都tm2021了还在污名化yoko 还配做虫粉吗)

45分钟前
  • syl
  • 力荐

第一集就太难过了。看着镜头聚焦打打闹闹自得其乐的列侬和保罗,然后转到话筒后面完全被无视仿佛局外人的落寞的乔治。''排练到午餐时间,离开披头士,回家。''

48分钟前
  • Sailing⛵️
  • 力荐

用日历的方式来介绍也还可以!了解了这支不凡乐队创作音乐的过程,很佩服他们不断创新和磨练作品的精神。赞!另一面从剪辑的角度来说有一点电觉得平庸。

51分钟前
  • 还行

前面太长了只看了最后的天台

53分钟前
  • 天天
  • 还行

BEATLES HEAVEN

57分钟前
  • 汽车大师
  • 力荐

Need more editing … so meaningless and long

1小时前
  • ミサ
  • 较差

看不下去,粉得还不够吧……

1小时前
  • alasaka
  • 还行

素材剪辑的像有脚本拍的一样

1小时前
  • pisceslisa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