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境盟约

La sociedad de la nieve,绝地盟约(港/台),雪下百态,Society of the Snow

主演:恩佐·沃格里西奇,奥古斯汀·帕德拉,马蒂亚斯·雷卡特,埃斯特万·比利亚尔迪,迭戈·维格齐,费尔南多·康提吉尼,埃斯特班·库库瑞兹卡,弗朗西斯科·罗梅

类型:电影地区:西班牙,智利,乌拉圭,美国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23

《绝境盟约》剧照

绝境盟约 剧照 NO.1绝境盟约 剧照 NO.2绝境盟约 剧照 NO.3绝境盟约 剧照 NO.4绝境盟约 剧照 NO.5绝境盟约 剧照 NO.6绝境盟约 剧照 NO.13绝境盟约 剧照 NO.14绝境盟约 剧照 NO.15绝境盟约 剧照 NO.16绝境盟约 剧照 NO.17绝境盟约 剧照 NO.18绝境盟约 剧照 NO.19绝境盟约 剧照 NO.20

《绝境盟约》长篇影评

 1 ) 感动,希望!

绝境盟约 (2023)7.62023 / 西班牙 智利 乌拉圭 美国 / 剧情 惊悚 历史 冒险 / J·A·巴亚纳 / 恩佐·沃格里西奇 奥古斯汀·帕德拉😃😃😃😃😃😃😃😃😃😃😃😃😃😃😃😃😃😃😃😃😃😃😃😃😃😃😃😃😃😃😃😃😃😃😃😃😃😃😃😃😃😃😃😃😃😃😃😃😃😃😃😃😃😃😃😃😃😃😃😃😃😃😃😃😃😃😄😄😄😄😄😄😄😄😄😄😄😄😄😄😄😄😄😄😄😄😄😄😄😄😄😄😄😄😄😄😄😄😄😄😄😄😄😄😄😄😄😄😄😄😄😄😄😄😄😄😄😄😄😄😄😄😄😄😄😄😄😄😄😄😄😄😄👿👿👿👿👿👿👿👿👿👿😉😉😉😉😉😉😉😉😉😉😉😉😉😉

 2 ) 绝境盟约

空难发生在1972年10月13日,飞机撞向安第斯山脉,只有24人活了下来。

第三天,当大家用行李箱组成了十字架,看到飞机时大声呼唤,这一幕镜头拉远,飞机缓缓驶来,而在茫茫的雪山中我甚至无法从镜头中快速捕捉到他们,可想而知当时路过的飞机也无法精准的捕捉,而那些呼喊和镜片的反射在飞驰的机身的视角中又该是多么隐蔽..而他们不知道,他们相信飞机看到了他们,怀抱着剧烈的喜悦,又不知道未来等待他们的是什么一架又一架飞机驶来又驶过人们很聪明,用行李箱堵住破败的舱体,用安全带做了支架帮助伤员,用玻璃和皮做护目镜,自发而坚定地自救,不放弃任何一个人第六天,食物吃完了,救援还没有来,弹尽粮绝吃鞋带,吃烟,尿黑血,皮带扣到最后一个,又有人死去,我们别无选择,上帝会宽恕我们吗?

第十天,太饿了,一些人们陆陆续续出舱,选择吃掉去世的同胞。

一些人没有。

我们犯罪了吗,我们会不会进监狱?

我们要活下去才行。

在山坡中找到的收音机告诉人们,救援搜索已经结束。

他们尝试翻到山顶,只看到四处都是皑皑白雪。

坚持不吃肉的男孩也逼着自己吃下一口。

第十七天,27位幸存者挤在狭小的机舱里躲避暴风雪,他们开始接力写诗。

如何想象呢,在这种灾难中,在暴风雪下小小的藏身处中,人类竟用诗歌宽慰自己,赞颂身边坚持活着的英雄,甚至开怀大笑起来。

在群山中我们如此渺小而格格不入,但燃烧着坚韧的生命力。

看到这里我开始哽咽。

然而自然不会共情人类。

暴风雪冲进来把他们活埋,又有人死去。

作为观众看到这里我已经开始窒息,必须暂停下来缓解沉重的心,难以想象他们如何坚持下来,很难想象他们如何坚持下去在那样的境地中我会放弃吗?

活埋四天后,他们又爬到雪的头上,战胜了埋葬了他们朋友的积雪,再次抢回了自己的生命。

此时此刻影片刚刚过去了半程,后面还有多少灾祸,我必须深呼吸几次,才敢继续。

“我现在比以前更有信心……但我的信心,抱歉努玛,我不信你的上帝。

因为上帝告诉我回家该做什么,但没告诉我在山上该怎么做。

这里发生的一切,无法用我以前的思维来看待。

奴玛,这里是我的天堂。

我相信另一个神:我相信罗伯托给我治疗伤口时,他心中念着的那个神;我相信支撑南多一直走下去,他两条腿里的那个神;我相信丹尼尔切开人肉时,他的那双手;还有菲托,当他把人肉给我们时,却没说是哪个朋友的尸体,这样我们吃下去的时候,才不会想起他们的面容或双眸。

我相信上帝,我相信罗伯托,相信南多,相信丹尼尔,相信菲托,相信那些逝去的朋友。

”第三十四天,冰雪开始融化,人们决定冒险。

第三十六天,四个男孩结对向东下山,他们戴上所有的十字架,穿上最后的衣服。

这是一次完全未知的旅程。

途中努玛踹破机舱窗户时划伤的创口开始感染,只能返程,剩下三人继续前进。

这是以他的视角开展的影片,所以其他三人他们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只能回到机舱,和所有幸存者一起等待奇迹发生。

陆续有人去世,人们找到他的遗物留下,为了纪念他也为了给家属一个交代,只要他们能活着回去。

先行部队回来了,他们找到了撞断的机尾,里面有一些正常的食物、酒和香烟,一趟一趟地被运往机身。

在尝试多次后无线电依然是坏的,无法向外界发送信号,但运回来的电池可以用给收音机。

食物匮乏,开始吃从骨头上撕下小块的肉来维持生命。

在机尾找到了很多防水布,他们做了睡袋,好使自己能在雪中过夜。

收音机说再次派军队来寻找尸体,他们已经待在雪山两个月了,世界以为他们已经死了。

可他们没有死,他们也不相信军队能看到这架躺在雪地中银白色的飞机。

所以他们自谋生路。

空难真实照片拿着相机的男孩给大家拍了照,向刚出发的时候一样留念。

努玛逐渐消沉,他的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了剧烈的折磨。

他痛恨自己不能做点什么。

他对一直信念坚定的南多说,我非常高兴你们能活下去。

他死于1972年12月11日,死于睡梦,死于朋友的怀中,死于自己刚刚过完生日的25岁。

第六十一天,努玛去世的第二天,先行队伍再次起航。

他们装了肉,穿上特制的简陋雪靴,背着背包,男孩对朋友说你可以利用我妹妹和妈妈的尸体,然后他们出发。

南多和罗伯托在雪山间行走了10天,终于在水源边等到了人类。

第七十一天,他们获救了。

待在机舱里的幸存者开始洗漱打扮,想用最体面的样貌与亲人重逢。

回家时,人民簇拥着他们,欢呼着。

有一位妈妈把婴儿托到幸存者面前让他抚摸,我相信她是想让希望和奇迹同样临幸自己的孩子,人们簇拥着奇迹,欢迎奇迹回家。

人们称他们为英雄,他们不觉得自己是英雄。

他们无数次问自己为什么那些留在山上的亲友没有一起回来,这一切有什么意义?

努玛的画外音说着,你们赋予了这一切意义,你们就是意义。

活着就是意义。

无论听到多少次这个故事都很难想象这竟然就是真实的事,我们人类面对自然如此渺小,面对命运如此无助。

可是当死亡真的来临,我们可以迸发出如此巨大的力量,我们可以如此团结,相互扶持着坚持活下去。

是的,只要活着,就有意义。

 3 ) 被取材自真实事件惊到。

为了活下去。

理性,无奈的选择。

令所有成员,令所有观众最难以接受的部分,就是关于蛋白质的摄入。

不知当年的幸存者,是多么艰难的做出这样的抉择。

矛盾又痛苦的体验。

被惊到,无法理解。

因为一旦讨论起细节来。

可能每一个细节都令人震惊。

“如果我撑不住,死掉了,你们可以食用我的肉活下去”一部分成员当众做出了这样的告白。

先驱啊以上是对于逻辑主线最震撼的部分。

剩下很有创意和亮点的,就是开篇不久,几分钟的一个镜头,飞机失事撞毁,里面乘客发生的各种冲击变化。

 4 ) 信念是比信仰更强大的存在

第一篇影评给了这部电影看完一搜,原来是《海啸奇迹》的导演,A.J真的把人的感官拿捏的死死的,两部关于惊悚或者说灾难镜头少的屈指可数,却总能让人触目惊心!

必须先说,这部的配乐审美也是很赞,不是说曲调多优美,而是与剧情的配合、情绪的拿捏,特别是经历万难煎熬到最后获救的背景声音,无论是音乐的起、停,抑、扬,音乐在直升机关门的瞬间,停在幸存者看向飞机的那一下:音乐的暂停告诉我们他们这次终于安全,与之前两个月的地狱生活就此告别;而那个注视的眼神又似乎预示他们即使离开也永远走不出那片雪峰…像人生,即使我们跨过一个又一个的困境,最终还是会面对死亡。

那么这一切挣扎、争取的意义有是什么?

导演全篇都在贯穿这个问题,意义到底在哪?

如果说片中南多代表“信念”,努玛代表“信仰”,导演其实一直在给出自己的想法。

南多从一开始就每天坚持锻炼自己的双腿,坚信有一天能从这里走出去;努玛也从始至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希望自己能带领大家一起熬过这段地狱时光;然后关键的片段来了:【片段一】躺在床上感觉自己命不久矣的队友告诉努玛,“我不相信你的神,但我相信救我腿的罗伯特手上的神、我相信南多双腿上的神、相信为大家分好尸体不告诉大家尸体姓名的兄弟俩”。

【片段二】当南多终于带着罗伯特攀上最高的山峰时,发现他们面前时绵延不绝的更多的雪山。

两人坐在山巅出神想的的确实不同的事,南多说“真美啊”,罗伯特回头的眼神闪过一丝惊讶(也许在想这个时候还有心情欣赏美景?

)道“可惜我们就要死了(因为他觉得他们当时不可能再翻过那么多山。

南多听出了他的失落和绝望,径直说道“我不会再回去了,我安第斯山脉再绵延不绝也会有尽头,这些山的后面一定有海,你再看看我们现在已经在哪了?

”(言外之意我们现在站的这个地方已经是前两个月不可想象的地方了)说这段话的南多,眼睛里闪着的光,甚至比一个正常生活的人还要亮。

那种坚定的信念感就是这群人最后活下来的定海神针,也是看到这个眼神才让本已绝望的罗伯特决定与他一起冒死走这最后一趟。

“信念是比信仰更强大的存在”这是这部电影给我最深的感触,即使是坚持信仰的努玛,给大家带来最大的帮助也是在被活埋的时候坚持不懈凿出来的求生通道。

不是说信仰不重要,但是在祈祷之外,人得有坚定的信念并实实在在的行动才有走出困境的希望。

就像僵尸世界大战里皮特说的“要动起来才有活命的机会”。

这是一部很适合“开年”之际看的电影,鸡血满满~2024目前最佳🤭

 5 ) 对比看1993年《天劫余生》伊桑霍克

可以再看下,1993年拍的《天劫余生》(Alive),应该都是讲这个1972年的安第斯山空难的。

伊桑霍克主演,是伊桑霍克角色的信念最终走出绝境,带来营救。

那个豆瓣评分8.3。

我觉得1993这部就已经拍得很经典。

好多熟悉的演员。

虽然那个时候电影特效不如30年后的现在,但拍摄出的效果,也不输现在。

看看吧,大家对比看下。

 6 )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首先得说翻译,字幕做的是真好。

全片用了很多成语,并且都精准表达了原意。

然后是演员,网飞投资的影片大多都是新人或者说不是好莱坞大牌,名气没那么大 很多人不认识,而这一票演员最要命。

有好几位脸型都差不多,大家发型也都基本没差的同时,名字还很拗口,偏偏这又是一出群像戏,结果就是在看的时候根本分不出谁是谁。

影片一直是有旁白的,很容易就会让人觉得这个说话的努玛肯定是幸存者之一,不然怎么会用他的视角呢?

然而到了影片中段却让人大跌眼镜,努玛没了!

不过这些都无可厚非,努玛死后他手中攥着的纸条在众人手上一一传阅后,才终于展现在观众眼前:“世间最伟大的爱莫过于为朋友舍命。

”瞬间明白为什么是努玛来讲述这个故事,同时这也是影片所聚焦的部分——团结和奉献,绝望与坚强。

面对绝境众人是如何克服,面对人伦道德众人又是如何自处。

这不是传记,而是这一群人在某个人生段落的真实经历。

它应该很严肃,容不得一丝戏谑。

因此影片中对于吃人这个事实只是单纯表达和讲述 ,没有批判和夸张,甚而至于是弱化了。

他们是如何分尸如何剔骨,如何张口如何下咽都一笔带过。

诚然,影片意不在此,而是更偏重于众人在绝境下的团结和坚强。

设身处地的想想,那段经历、那种食物的味道,一定会一辈子都不可能忘记。

不拘你信仰上帝还是真主,是否受过良好教育,心中是否知伦理守道德,都不可能对抗身体的求生欲。

影片整体较为平淡,因为故事的特殊性,比较少艺术化处理。

而这样就导致缺少戏剧化冲突,缺少一个大的、爆发的、能让人共情的高潮点。

绝境逢生那一刻固然算得上,但那是可以预见的。

不妨可以把吃人再加工一下,有人吃有人不吃,不吃的人最后也不得不吃, 这当中的冲突、煎熬、争吵、无奈、挣扎、到最后妥协还是很有发掘潜力的,然后把时长再缩短。

对于影片摄影剪辑,鉴于事件发生地的自然风景,摄影真没什么好夸的,这样的自然景观相信很多导演和摄影师都游刃有余。

影片后段三人外出求援,终于攀上一直横亘于前的雪山之顶那一幕很震撼,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不免惋惜,如此美妙的自然景观却被剪成了几个镜头,并且还是淡出,当上下一幕画面与上一幕画面重叠在一起又久久没有分开时,对一个心急火燎的想欣赏自然景观的观众来说别提有多糟糕了。

 7 ) 求生的狂热意志

永远会为这样的真实故事感到动容。

人类在极端绝境下展现出来的大无畏和强韧,心生敬意。

电影较大篇幅描述了为了活下去而吃人的情节。

观影的观众里,绝大多数应该会毫不犹豫地认为,活着第一,没有问题。

可设身处地想,真到了那个必要的时候,心理障碍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克服。

就像电影里说的,虽然这十几个幸存者活了下来,可有一部分的他们已经死去,留在了那片冰天雪地里,与那些尸骨们一起。

他们将来的心理康复问题也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如若告诉这些年轻人将要发生的事情,恐怕每个人都会恐惧到极点,说自己做不到,甚至宁愿去死。

可人的求生意志是如此强大。

熬一天,再一天。

活着,就有希望。

当直升机真的真的在他们上空盘旋时,当他们百分百确信自己得救了的时候,那种狂热的感受令人激动。

作为一部电影来看,稍显冗长。

但知晓了几十年前的这些往事和这些人,真好。

 8 ) 小飞机雪山失事无人救陷入绝境, 幸存者绝境求生奏响生命最强音!

20240110•福州天堂电影院观影之《绝境盟约》这是军军今年到电影院观赏的第3部电影,也是在天堂电影院观赏的第184部电影,同时也是2016年以来到电影院观赏的第734部电影。

本片吸引了六男四女共十位影迷观赏。

影片对飞机失事的铺垫并不长,很快飞机机身掉在雪地上,像高速雪橇一样以 350 公里/小时的速度从冰川陡坡上划过,撞上雪堆并突然停止。

这段拍的无比真实和震撼!

就这一下,飞机已经四分五裂!

45人只剩29人幸存!

接下来,夜幕突然降临,气温骤降30℃!

幸存者们只能抱团取暖!

失事第二天,来自阿根廷、智利和乌拉圭的11架飞机开始搜寻失踪航班。

搜索范围涵盖了事故地点,甚至有几架飞机飞越了坠机地点。

幸存者试图用从行李中找到的口红在机身顶部写下“求救”信息,但没有足够的口红写出救援人员从空中可以看到的大字。

他们还用行李在雪地上塑造了一个十字架,但未能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幸存者曾三度看到飞机飞越坠机地点,但救援人员无法在雪中发现白色机身。

恶劣的条件使救援人员对找到生还者的希望渺茫,因此救援工作在仅仅八天的搜索后就被取消了。

1972年10月21日,经过超过142小时的搜寻,搜寻人员得出结论,坠机事件中任何人生还的可能性为零,并终止了搜寻。

他们计划在 12 月雪融化后恢复搜寻工作以寻找遇难者。

没人来救!

幸存者们只能靠自己了!

剩下的幸存者拆除了破损的座椅和其他碎片,将机身改造成一个简陋避难所。

他们用行李、座椅和雪来封闭机身后端。

Fito Strauch用从座椅下面回收的金属板设计了一种太阳能集水器。

为了防止雪盲症,他还通过切割驾驶舱内的绿色塑料遮阳板并用电线将其缝在胸罩带上来制作太阳镜。

他们用羊毛座套保暖,用座垫当雪鞋。

橄榄球队队长马塞洛·佩雷斯(Marcelo Perez)担任领导职务。

幸存者几乎没有食物可吃。

他们设法凑齐了八块巧克力、三小罐果酱、一罐贻贝、一罐杏仁、一些枣子、一些糖果、李子干和几瓶酒,尽管他们对食物进行配给制,但只持续了一周。

那里没有天然植被,也没有任何动物可供它们食用。

当食物耗尽时,他们开始吃座椅上的棉塞和皮带和鞋子上的皮革。

坠机事件发生 17 天后,一场雪崩袭击了机身,而幸存者正在熟睡,机身几乎完全被冰雪填满,导致 8 人窒息死亡(26), 其中包括橄榄球队队长兼幸存者领袖马塞洛·佩雷斯(Marcelo Perez),以及“像母亲和圣人一样”照顾许多受伤乘客的莉莉安娜·梅索尔。

这对剩余的幸存者来说尤其难以承受。

白天幸存者们会走出机舱去晒太阳,有位男生还脱光了上衣在雪地里晒,真是好强壮!

无论环境如何恶劣,获救希望如何渺茫,他们从未放弃对自己生命的拯救!

两名徒步翻越雪山去寻求救援的幸存者在十天内,在危及生命的条件下徒步了令人难以置信的 61 公里!

奏响了生命最强音!

书上说,神按自己的形象造了人,历史说,人按自己的形象造了神。

必要时,人会变成神,神一直在每个人的心中。

精彩台词:飞行员:愿上帝与你们同在。

夜幕突然降临,气温骤降30℃。

三原则:没有空气只能活三分钟,没有水能活三天,没有食物能活三周。

六天后弹尽粮绝。

等明年冰雪融化,更容易发现遗骸。

第34天,冰雪开始融化。

他们状态很好,食物够吃十天,他们势不可挡!

豆瓣评分7.6分,我给8.0分。

 9 ) 絕地盟約(La sociedad de la nieve,2023)

1、即使殘酷的生存(Supervivientes de los Andes,1976)、我們要活著回去(Alive,1993)已拍過烏拉圭空難事件,尤以食人肉而聞名的倖存者故事,這一部絕地盟約(La sociedad de la nieve,2023)還是釜底抽薪拍出了細膩的細節。

2、故事的敘述者,不是最後的倖存者,卻又代表著倖存者,因為這群人患難與共。

而我們觀影者,與他們患難與共、同舟共濟嗎,還是他人是他人、我是我?

我是一個體人,我同時也是整體人類,我是舒適的生活在某一個地區的居民,同時也是一九七二年墜機安地斯山脈的一員,我與他們共同分享著發生在人身上的一切,包括破壞與創造、惡與善、恨與愛、獸與神……。

拉丁人喜劇作家特倫西奧:「我是人,所以我不把任何與人類有關的事物視為陌生。

」3、身處嚴酷暴風雪的災難中會有質疑信仰、質疑生命意義與價值的時刻,但也有歡笑的時候,作詩吟賦的時候,有迎向朝陽的時候,有坐看雲起的時候,有等待獲救時梳妝打理的時刻,這些是真正感動人的時刻,對這些時刻的刻畫,是匠心獨具。

汪中先母鄒孺人靈表寫「欣然有生望焉」:先君子下世,世叔父益貧,久之散去。

……直歲大飢,乃蕩然無所託命矣。

再徙北城,所居止三席地,其左無壁,覆之以苫。

日常使姊守舍,攜中及妹,傫然匄於親故,率日不得一食。

歸則藉藁於地,每冬夜號寒,母子相擁,不自意全濟,比見晨光,則欣然有生望焉。

當健行者登上高峰,其中一名感嘆極致的美景(你看,人的神性與審美不曾消失),隨行者想到的是死期不遠,發出「牛山歎」(你看,人的動物性與生存恐懼不曾消失)。

晏子春秋內篇,有景公登牛山悲去國而死,晏子笑諫一篇:景公遊于牛山,北臨其國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艾孔、梁丘據皆從而泣。

晏子獨笑于旁。

公刷涕而顧晏子曰:「寡人今日游悲,孔與據皆從寡人而涕泣,子之獨笑,何也?

」晏子對曰:「使賢者常守之,則太公、桓公將常守之矣;使勇者常守之,則莊公、靈公將常守之矣。

數君者將守之,則吾君安得此位而立焉?

以其迭處之,迭去之,至于君也,而獨為之流涕,是不仁也。

不仁之君見一,諂諛之臣見二,此臣之所以獨竊笑也。

」4、至於人肉,對他們而言不過是艱苦抉擇「系列」過程中的「一環」或「一階段」,只是動物性層面和人性層面的一次強烈衝突,而他們掙扎了,抉擇了,承擔了,度過了,只是在喧鬧過後,沉靜下來,生活回到正軌後,有那麼一些瞬間,人生顯得是如此光怪陸離,令人不知所以——電影於獲救後的鏡頭運作絕妙。

5、事發二十年後的紀錄片: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0482811/https://reurl.cc/4jQM8L事發五十年報導:https://www.modernweekly.com/hots/38916

 10 ) 人性边缘的活着

这是一部令人震撼的真实故事改编电影。

故事发生在荒无人烟的雪山中,一架军机坠落后,幸存人员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和生存困境。

除了伤势和雪崩等意外,他们还必须应对另一个残酷的现实:食物的匮乏。

在这个残酷的环境中,幸存者团队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

面对食物极度匮乏的情况,他们必须开始采取无比难以想象的行动——利用逝者的肉身作为唯一的食物来源。

电影通过展现幸存者团队克服人类本能和道德困境的过程,深入探索了人性的边界。

他们不仅要应对生理上的饥饿和疾病,还要面对心理上的煎熬和内心的挣扎。

然而,正是这种困境迫使他们寻找生机,并展现出了人类在极限环境下的韧性和决心。

当两名先导获救时,影片一扫之前的阴郁,明媚的阳光带来的那份温暖与感动,久久无法平复。

电影节奏上并没有刻意营造紧张刺激感,而是以还原真实情节与人性纠结挣扎而展开,充分展现了人类在极限状况下的勇气和毅力。

它也让观众思考生存的意义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不论你对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感兴趣与否,这部影片都将给你带来困境下如何评价人性的触动和思考。

《绝境盟约》短评

好多年没看过这么清汤寡水的流水账灾难片了,毫无才华的制作组,功劳跟苦劳一样都没占到。

2分钟前
  • 柯里昂
  • 较差

36min,人的心很微妙,前面那10分钟拍了反倒让我对他们的命运的关心减少了。而且他们有好多行动我都不能理解,比如死人为什么要留完整的着装,不应该把死人至少外套拿来给自己取暖吗,为什么一周了他们还是穿着一模一样秋末冬初的着装在过日子,还天天去屋外,就算住北极圈的人也没有这样高频率去户外走动吧?就特别多的地方给我感觉这片子没有把该做的功课做了,净奔着吃人这事儿去了,很多细节都能体现出生存的抉择和智慧但是都不细拍,可以说导演对人文事件的叙述审美非常差。但是前面坠机那一分钟影像上拍得特别好,加一星吧,本质上是个该去好莱坞拍流水线爆米花的导演,不适合拍这种人文题材。

3分钟前
  • 泰抱胁给我超点
  • 较差

不就人在极端环境下生存人性被考验那套吗,一群男的有什么好拍的,不过获救的时候还是小小感动了一下,好吧,是我嘴硬了,坠机那一分钟相当真实了.55/100

5分钟前
  • 回音
  • 较差

安第斯山脉的绝美风景。结尾有泰坦尼克号的感觉。

8分钟前
  • LilHardboy㊎㊌
  • 还行

技术层面毫无疑问是此类影片的绝对翘楚:坠机瞬间的天旋地转、暴风雪中细微却坚定的呼救、跨越安第斯层层雪峰之后出现在夕阳中的牧马人……在做到让每一个场景都让人印象深刻之后,迈克·吉亚奇诺神迹一般的配乐更是将整部电影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但是全片还是有点陷入到同类型电影的一个“怪圈”之中:众多人物轮番登场带来的性格塑造不完善、对于人性与价值观的探讨完全浮于表面(尽管采用了一种相对独特的叙述角度来进行)、时长上的设置也有些缺乏考量带出一种拖沓之感,让最后生还瞬间虽然让观众有情感触动,却显得过分漫长。

13分钟前
  • 🌈raymexic
  • 还行

总要有人向死而生

17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画面镜头真实无比地再现了五十多年前的那场空难,紧接着是通过每一个人物在面对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是如何赢得生命存活的细节,深度刻画了肉体与灵魂的对抗与妥协过程。令人深受感动!

22分钟前
  • 舒克
  • 推荐

很失望,本以为拍了两个半小时能涉及得救之后因为吃尸体而产生舆论争议的段落,可惜毫无提及。这些人除了两个寻找出路的英雄外,其他人固步自封,吃着尸体抱残守缺,只能算是侥幸生还。

23分钟前
  • 玉弓
  • 很差

作为真实事件的影视呈现本片应该算是做得不错,虽然片长有点不友好,但写实的手法把空难发生过程与幸存者的绝地求生反映到位,没有所谓的大场面却给予观众心灵的震撼极大。飞机撞击山脉在高大的雪山峻岭中断成几截,抛去当场遇难的人,余下的幸存者在毫无动植物生命迹象与天寒地冻恶劣的自然环境几乎绝境的情况下,仅凭生存的信念与非常规的求生方式坚持到获救,雪崩、暴风雪、吃尸体,攀登雪山求救,真不敢相信那些人经历了什么样的心理与生理挑战。真心佩服最后走出雪山寻求救援的二人,他们的坚韧可以说是人类可贵品质的天花板。本片节奏虽然缓慢稍显冗长,但还原真实如何都不为过,以群戏方式全景展现了这一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即使片中没有任何大牌卡司,故事取胜的路子也能完胜所谓豪华阵容的大片。

26分钟前
  • 有谁共鸣
  • 较差

根据1972年安第斯空难事件改编。一架从乌拉圭载着一支橄榄球队员前往智利的客机 在安第斯山脉遭遇恶劣天气和机长误判 导致坠毁。经历了等待搜救、粮食短缺、食用尸体、同伴逐渐死去、暴雪活埋、小分队翻山求救的漫长求生,幸存者们在71天的苦难煎熬后终于获得了救援,有人称这17位生还者是英雄,但也有人诟病他们在危难时刻食用遇难者同胞的尸体来续命。据说西班牙送选了今年的奥斯卡,对于各位幸存者们的演技而言 冲击奥斯卡没毛病,但是对于一部灾难片而言 144分钟的片长真的太冗长了。花了很多的时间来阐述了暴雪和严寒下的绝望,那种寒冷让我在杭州的倒春寒天气里体会到了一种极其不适的感同身受。勇敢在雪埋中打破机舱窗户的努玛在严寒的败血症中死去,他临死前将一张纸条递给队友:「最伟大的爱,莫过于为朋友舍命。」他的意思是,你们可以吃我。

30分钟前
  • 曼靑
  • 还行

绝境求生同类影片中比较狠的一个,各种触目惊心的吃人场面,对环境和人物的刻画很细致,最后走出大山碰见过路山民的一节简直让人想起《与狼共舞》中两种文明的遭遇。

35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翻拍天劫余生

37分钟前
  • 凯奇
  • 较差

灼灼生辉的人性之光,这里没有英雄,也没有懦夫,只有对生的渴望。拍的太好了,既有故事也有画面,完美的灾难片。致敬努力活着的和没有活下去的所有人。

42分钟前
  • hc1986
  • 力荐

导演拍灾难片还是有一套本事,飞机解体的镜头触目惊心,剪辑和音效达成身临其境的感受,断裂,挤压,重创,窒息,太会描摹死亡正在经历的失重感和异界弥留,将灾难的蓄力和破碎刻画的生动又可怖,雪山奇景,重峦叠嶂,重生者与世外隔绝的真实困境赋予其遥遥无期的绝望,70多天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为主轴,一部分人重燃信念又不堪重负倒下,要生死与共,有求生意志,但在人伦道德与信仰之名面前,却是灾难之后又遭遇的生存与伦常相悖(人食人)的争议困境,100多分钟大篇幅聚焦求生与自救,过程极其详尽甚至略显臃肿,第一视角的阐释与旁白叙述者的设定很微妙,让煽情极度克制,令细节更为丰富,虽有不可忽略的过度美化的嫌疑与不能仔细推敲的逻辑问题,但最后的救赎依旧传递出无比感人的触动,那种强而有力的劫后重生的热烈与伟大。★★★☆

45分钟前
  • 张咏轩Wayne®
  • 还行

说理片,相当于议论文。

46分钟前
  • 柏拉不图
  • 还行

没有拍出很震撼的观感,有点遗憾

48分钟前
  • 嘉和影音
  • 较差

还不错 整体拍得中规中矩 没有过度煽情或者说教这点就值得四星

53分钟前
  • 马可new仔
  • 推荐

食主肉,饮主血,珍惜身边的每一位活耶稣

56分钟前
  • Chardonneigh
  • 还行

真实事件很震撼,不过电影拍摄中断有些冗长,处理的不够精彩

59分钟前
  • 冲玄
  • 还行

人人喂我,我喂人人

1小时前
  • 峰峰峰峰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