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普照

陽光普照,A Sun

主演:陈以文,柯淑勤,巫建和,刘冠廷,许光汉,尹馨,温贞菱,吴岱凌,林志儒,龙劭华,胡鸿达,施名帅,张立东,张少怀,黄信尧,张翰,范姜泰基,张耀升,王可元,陈冠斌,林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闽南语年份:2019

《阳光普照》剧照

阳光普照 剧照 NO.1阳光普照 剧照 NO.2阳光普照 剧照 NO.3阳光普照 剧照 NO.4阳光普照 剧照 NO.5阳光普照 剧照 NO.6阳光普照 剧照 NO.13阳光普照 剧照 NO.14阳光普照 剧照 NO.15阳光普照 剧照 NO.16阳光普照 剧照 NO.17阳光普照 剧照 NO.18阳光普照 剧照 NO.19阳光普照 剧照 NO.20

《阳光普照》剧情介绍

阳光普照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平凡的一家人阿文(陈以文 饰)和琴姐(柯淑勤 饰)育有两个儿子,叛逆的小儿子阿和(巫建和 饰)与好友菜头(刘冠廷 饰)砍伤人进了少年辅育院,但阿和的女友小玉(吴岱凌 饰)却带着身孕来家里…琴姐不顾阿文反对,将小玉留下来照顾。此时,被砍伤者家属也来找阿文求取巨额赔偿,阿文受不了总是带来麻烦的小儿子,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资优生大儿子阿豪(许光汉 饰)身上,却不知道温暖善良的阿豪心中也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花田喜事2010拍拖故事斗破苍穹·止戈有泪悄悄流红手指危险水域画像金三角风云疯狂的心樱子小姐的脚下埋着尸体在云端顺其自然的日子卧底透明人2九江十二坊我的萌宝是僚机乳牙我是你的女人跨越彩虹全民追女王慷慨之心立花登青春备忘录第二季葬礼上的死亡横沟正史短篇集4~金田一耕助的悔恨~史努比特辑:独树一帜如玛茜查无此人我可以哭一次吗?播种的旅人华莲的光辉修复

《阳光普照》长篇影评

 1 ) 我的观后感和你想的不一样

1菜头有几个影评都说菜头内心是好的想和阿和成为朋友,最后不在车辆抽烟,是怕阿和说他,把车弄的有烟味,让老板骂。

但是仔细看镜头他站在广告牌低下,拉开了拉链,他其实是下车撒尿,和抽不抽烟没关系!

也就是说他下去撒尿顺便抽根烟。

从头到尾菜头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坏人,心狠手辣,欺软怕硬的坏人,仅此而已。

2阿和阿和受人欺负,说教训一下,菜头就理解为让他残废。

一种情况是,菜头对这个词的理解更深刻,谁让我不爽,我让他死。

另一种是,我觉得阿和不错,为了以后能驯服阿和,故意下手重,让阿和欠他更多。

因此菜头出狱后心存怨恨,逼迫阿和做他不愿意做的一些事情。

阿和从未去看过菜头是因为他从未把他当朋友,或者说是自己其实就是菜头选中的一个被欺负的对象罢了。

阿和因为也觉得自己有一点过错和内疚,也就一忍再忍。

但事不过三阿和帮菜头做了第二次送货后,菜头意外被杀,这里就是整个电影的反转。

否则第三次阿和很可能会忍无可忍杀了菜头。

阿和从小就不招人待见,父亲更是觉得没有他这个儿子,学拳击,天天出去打架。

哥哥的死让阿和觉得,那么优秀的人也会自杀,让他理解生命的意义就是活着。

因此阿和表面看似软弱其实是在忍,他内心是善良的,比如对小玉负责,每天任劳任怨的去打两份工。

2阿豪说到阿豪的结局意外,也不意外。

我们都看到一些新闻,好学生跳楼的事件,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而他们的自杀方式不是别的都选择跳楼。

其实可以想象一个妈妈教孩子写作业,说的多么难听的话,孩子一直这么忍着,一次又一次的无人理解,表面看好像是没什么问题,但是内心长满了杂草。

阿豪的门上贴着一个love,这个是反语,用来讽刺,他是多么缺少爱。

一个孩子获得爱和幸福的方式其实只有一个:父母恩爱程度。

而电影中阿豪的父母显得很生疏,他们自己上自己的班,下班没人关心,没有问候,更没有拥抱和欢笑,回家好像上坟。

如果父亲爱妈妈的话是不会让他去夜总会上班吧。

所以罪魁祸首其实就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和缺关怀的爱的环境造成了阿豪的悲剧。

毁灭一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自生自灭。

3反转因为阿豪的死。

母亲变了,父亲变了。

母亲租店面让小玉过的体面一点,父亲为了不让阿和难堪自己搬去驾校住,到最后为了阿和甚至杀了菜头。

他们夫妻共同目标是为剩下的这个孩子阿和做点什么,开始有爱了。

在风景如画的山上,他们终于痛哭流涕,拥抱在了一起。

4总结如果电影在大陆上影,应该有个彩蛋,阿和的爸爸去警局自首。

不过结局已不重要。

重要的是如果心中有爱,阳光自会普照!

阳光普照会有阴影,而爱没有!

 2 ) 菜头

阳光普照看完了,最让我心动的角色竟然是菜头。

但是我最不喜欢的却是菜头喜欢的阿和。

先说喜欢这件事。

菜头出来以后就来找阿和,其实理由可以有很多。

但是菜头却一直都只是在怨阿和没有第一时间去看望他。

而且说了不止一次。

而且菜头和阿和表示过,去砍黑轮,他至今没有后悔过,即使为此受过罚。

菜头的确说话真真假假,但我觉得这句话他是真心的。

我甚至觉得他对阿和说的话都是真心的。

但是反观阿和呢?

他撒谎推脱责任,内心讨厌他哥,从小偷鸡摸狗。

这就是品行坏啊所以为什么菜头还这么喜欢阿和是不是小时候只有阿和陪着菜头玩,所以菜头觉得为阿和做任何事都毫不犹豫。

是不是阿和在菜头面前不止一次提过他哥优秀,他讨厌他哥,所以菜头才在阿和他爸谈话的时候那么羞辱阿和他爸,让我感觉还是在替阿和出气。

菜头后来不断找阿和,让阿和帮他做事,怎么看都是感觉,菜头就是一直拉着阿和,如果再次犯罪也要有阿和陪着他。

菜头说不会再阿和店里那辆车里抽烟就真的没再在里面抽过烟,对阿和真的是说到做到。

在车面前说“这又不是硫酸,是咖啡”怎么听都像在撒娇。

还有菜头说过一句,“我本不想再和你谈心事了”,那我可不可以理解为菜头小时候的心事都是可以和阿和说的。

总之,菜头就是典型的底层人民,而且是无依无靠的底层人民,别说他是坏人之类的话了,如果他不这是这样活着,不一定被谁欺负的吃不上饭呢。

而我觉得那些看似良民,但却有违良心的人更像恶人。

这篇文章如果让你感觉不适,那可能是我的三观不正。

 3 ) 阳光普照,幽暗刺眼

(文/杨时旸)《阳光普照》给人的观感是奇特的,它在平静和暴裂的两极同时用力,用等同的力向相反方向拉扯,正是这样的古怪力道酿造了这个故事的气味,它家长里短却充满戏剧奇观,它一直维持着平缓的、琐碎的、娓娓道来的腔调,却总让人感到隐隐不安,担心会在那刚刚走了一小段的坦途之上出现巨大裂隙,让人粉身碎骨。

它有着突然而至的反转,极其抓马的设定,但故事一路走下去,却发现最初的那些反转都不过是必然之选,而那些看起来狗血剧般的抓马剧情也是我们忽略的身边俗常。

阿文和琴姐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阿豪是个阳光大男孩的模板,懂事、优秀,二儿子阿和是个街头混混,他和朋友菜头去砍人,酿出了大祸,两个人都进了管教所。

中年人阿文以为自己所面临的生活是这样的:大儿子读书,工作,娶妻生子,成为自己的依靠,小儿子终有一天惨死街头。

但生活耍弄了他,看起来毫无心事的大儿子在一个夜晚从楼上一跃而下,小儿子的未成年女友怀着身孕找上门,一年半之后,小儿子出狱,生活必须向前。

眼前的日子成了一道超纲的考题,答案遍寻不着。

从结果反推,《阳光普照》中的所有人都被命运和生活篡改了,他们几乎都被重置了一次,大儿子阿豪的决绝自戕,小儿子阿和的浪子回头,老实本分的父亲阿文最终酿出杀机,只想平静生活的妈妈终日要和巨大的秘密相伴……他们到底是阴差阳错走到了自己的反面,还是只不过被这翻覆的生活激发出了原本那真正的一面?

这答案或许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正是这份生活之中难以言说的命运感,成就了这部电影。

真的很难去形容它,它把日常挤压到了最不可能的轨道之上,又在最极端的故事里让人相信生活里真的藏着如此不可说的秘密。

看着《阳光普照》,不可避免让人想起那部《大佛普拉斯》,因为从基因上造成的影调的相似,或者因为那日常生活之下的黑暗深渊与灼灼光亮,又或者因为其中那些故意放置的半是鸡汤半是真理的金句,总之,这电影有着台湾现实主义中独特的韵味,溽热掩藏的冰冷,平静之下的暴力,冷漠包裹的温情,以及温情缝隙间的疏离。

大儿子阿豪在这个故事中出现的时间很短,原本以为他是个将会展开书写的主角,但没成想,却突然以死亡迅速终结,他的选择推动了这个故事,也改变了这个故事,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作为一滴试剂,让这个家庭生活的底片重新显形。

选择死亡之前,他和同班交好的女孩讲了一个故事,司马光砸缸的时候,发现在缸里藏着的小朋友竟然就是司马光自己,这故事听起来莫名其妙的诡异,像个设定失败的冷笑话或者蹩脚的鬼故事,但这故事一直在点题,真实的自己躲在密不见光的容器深处,等待自己的寻找,但自己和自己终于见面的时候,却是不可避免的惨烈和死亡。

这是怎样不可言说的悲剧呢?

阿豪自己见到了自己的一瞬,他决定不再扮演阳光使者和家庭支柱,飞身拥抱自己暗黑的投影,父亲阿文见到真实自己的一瞬,将油门踩到底撞死了一直骚扰自己小儿子的菜头,这选择之中关乎囚禁与解放。

前者解放了自己,囚禁了家庭,后者囚禁了自己,解放了孩子,但又用秘密锁住了妻子。

处在阴暗潮湿之中久了,渴望阳光普照,但阳光持续照射得刺眼,就渴望一片阴影栖身,这些人到底是缺少栖身的阴影,还是缺少普照的阳光?

这故事里到底有没有成功的逃脱者,逃出长久阴暗或者灼人烈日?

没有吧。

但他们都从某种程度上获得了解脱,又从另外的维度上进入了新的桎梏。

(本文首发 中国新闻周刊)

 4 ) 躲在水缸里的人

电影以阿和载着母亲骑自行车结束,并没有出现类似于“阿文偷自行车的行为非常恶劣,受到了批评教育”的字幕。

更没有出现类似于“阿文自首”或者“阿文被逮捕”的字幕。

电影中,阿豪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司马光和一群小朋友玩捉迷藏,在他把所有小朋友找到了以后,却说还有一个小朋友没有被找到。

其它小朋友在树下找到一个水缸,说:那个小朋友一定在里面。

于是司马光用石头砸向了水缸。

水缸根本没有水流出来,有一个小朋友坐在水缸的阴暗处,看着缸外。

这个小孩就是司马光自己,也是阿豪。

司马光说还有一个小朋友没有被找到,言外之意就是另一个他躲了起来。

水缸外的是伪装的他,躲在水缸里的才是真正的他。

正如阿和所说:阿豪是一个很好的人,什么事都替大家设想,但其实我们没有一个人真正知道他心里面在想什么。

每个人和动物都可以找到一个有阴影的角落,但是阿豪没有。

他没有水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

24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电影的英文名是《A Sun》,和A Son同音。

家里只有阿豪一个人得到了阳光,阿文也只承认他只有一个儿子。

阿豪阳光充足,长得高大威猛;阿和缺乏阳光,长得矮小瘦弱。

阿豪是被偏爱的那个,但是这对他来说并不是好事,父亲对他的期望太高了,他的压力也太大了。

他成绩很好,但是因为发挥失常没有考上第一志愿。

换做别人肯定就去读第二志愿了,但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选择了复读。

他从小到大在父亲眼中都是完美的,不能有任何瑕疵和遗憾,最终选择了自杀。

阿文每年都会把驾校发给他的笔记本送给阿豪,阿豪已经有十个笔记本了,但是里面一个字都没写。

他不会把他的想法说出来,也没有习惯写在纸上,总是把它深藏在心里,直到他跳楼自杀了大家都不知道他为什么自杀。

阿和得到的阳光太匮乏,从不知道温暖的滋味。

他在黑暗中生活,也被黑暗所吞噬。

阿豪接受的阳光太浓郁,刺眼的阳光让他想要躲进阴影。

于是他走进了阴影,再也没有出来。

阿和和阿豪是两个极端,一个极端偏爱,一个极端缺爱。

阿文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阿豪身上,对阿和完全放任自由。

阿文觉得他对阿豪付出最多,觉得他对阿豪最好,就理所应当地认为阿豪的未来是最光明的,殊不知阿豪唯一的感受不是幸福,而是被压得喘不过气。

阿文对阿豪的期望太高了,所以阿豪有时候会羡慕阿和,他希望能有哪怕那么一天、一个小时父亲能不关注他,能不管他,能获得一丝丝的自由。

他和他故事里的司马光一样,对外表现出善良阳光的一面,把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

但是其它人都丝毫没有察觉到,没有察觉到他们所看到的是伪装的司马光,真实的司马光躲起来了。

即便司马光明确告诉大家还有一个小朋友没有被找到,大家也坚持所有人都找到了。

阿豪很希望人们能发现真实的他,那个藏在水缸里的他,但是最终还是没有出现这样的人。

所以他只能像司马光那样,自己把水缸砸开,让人们看到,原来我们一直没发现,还有一个真实的他躲了起来。

人们不知道阿豪在想什么,他们对于阿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黑轮欺负阿和,阿和没有告诉父母,父母也没问他。

唯一知道有人欺负他的,是大家都很讨厌的菜头。

他和小玉发生了关系,他同样没有告诉父母,直到小玉找上门来父母才知道。

他和少年辅育院的狱友产生了矛盾,但他其实没有恶意。

他主动把母亲带给他的菜给大家吃,但狱友觉得他不安好心,还叫他晚上不要睡觉,不然把他打到全部吐出来。

他和狱友打架,他也不告诉母亲,谎称是撞到玻璃。

后来菜头被放出来了,三番五次骚扰他,他也没有告诉任何人。

表面上,阿和和阿豪是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人,但其实他们是一样的,都是不把真实想法说出来,都是躲在水缸里的人。

琴姐说:你要讲,不要人家找上门了我们什么事情都不知道。

阿和说:没有什么事情啊。

阿豪是一个优等生,但他的毕生梦想真的就是做一名优等生吗?

可能是,也可能不是,除了他没有人知道。

所有人都说阿和很坏,但他真的有大家说的那么坏吗?

阿豪样样都好,阿文就偏爱他,最终让他受不了了。

阿和样样都不好,阿文就不认他这个儿子。

那琴姐是怎么评价阿和的呢?

他加入了拳击队,在学校打,在外面也打,一直到前一阵子出事情。

她客观公正地评价阿和,不会因为他是她儿子就觉得他是完美的,也不会因为大家都说他很坏就不承认这个儿子,是什么就是什么。

如果阿文能多向自己的妻子学习,也许结局会迥然不同。

阿豪什么都不告诉父母,从没说过他想自杀,自杀前也没有吵架,甚至一点异常都没有,和平常一样,没有任何征兆,以至于父母都觉得太突然了。

正是因为女同学郭晓真,琴姐才知道阿豪最近在做什么。

最近他常常送女同学回家,还和女同学一起去动物园,给她讲司马光的故事,告诉她他对阳光的理解……但这些也仅仅是他所有事情的万分之一而已。

父母对他的了解,甚至还没有一个女同学多。

这在现在这个时代是非常正常的事,我相信99%的青少年的父母对孩子的了解都没有他们的同学多。

阿文不了解阿豪,也不了解阿和,因为他不认这个儿子,也从来不和他说话。

阿文对两个儿子都根本不了解。

直到阿和进了少年辅育院,阿豪跳楼,他才想起应该和儿子沟通沟通,而且都是阿和先开的口。

这让我想起去年的新闻,17岁男孩被母亲批评后跳桥当场死亡。

有网友批评家长眼看孩子都要跳桥了还不肯罢休,非要等他真的要跳了才去阻止。

也有网友批评孩子没有必要这么极端。

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发生这种事并不是其中一方的责任,而是双方没有沟通。

但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想沟通,而是他们尝试了沟通,但是父母坚信自己是对的,还是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当孩子一次、两次、三次……发现说出自己的想法也没什么用之后,以后他就不会说出来了。

阿和、阿豪想什么、做什么都不说出来,这是他们不对。

但他们为什么不说,也许是因为以前他们说过,但是父母不在乎他们的想法,久而久之他们就不说了。

阿和选择告诉菜头,最终和菜头干了一件傻事。

阿豪选择憋在心里,最终憋坏了。

最后阿文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私自做一件事,不告诉儿子,本质上这和儿子向他隐瞒所做所想是一样的。

虽然电影最后没有出现他被逮捕的字幕,但是现在科技怎么发达,他杀了人八成会被发现,那么迎接他的就是坐牢甚至死刑。

杀死菜头,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解决不了一世的问题。

阿和、阿豪不善于沟通,阿文又何尝不是如此?

他把所有的爱都给了阿豪,他自以为他对阿豪很好,其实他只感动了自己,他从来没问过阿豪到底想要什么,到底想不想学医,想不想复读,想要阳光还是想要阴影。

他丝毫不关注阿和,间接导致阿和走上了歧途。

两个儿子的经历,都和他密切相关。

判决下来了,民事赔偿150万。

菜头家没有钱,黑轮的父亲邱先生就去找阿文。

第一次,他直接赶走邱先生。

第二次,他把邱先生扔在荒山野岭。

邱先生心平气和来找他,他每次都敷衍对方。

没办法,邱先生只好用最极端的方式了。

这个时候他才说,我们到办公室好好聊好不好?

包括菜头骚扰阿和的原因之一也是阿文。

菜头家里只有他奶奶一个人,他奶奶拿不出150万,他家被查封了,他奶奶也被赶到老人安养中心。

那个时候阿文没想过要帮忙,现在才想起给他发个红包,叫他离阿和远一点。

所以杀死菜头真的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吗?

菜头他也没那么闲,一天到晚没事干非要来骚扰阿和。

他骚扰阿和,是因为在他看来,他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黑轮欺负阿和,他二话不说就去砍黑轮了,但是在法庭上,阿和却说他的初衷只是吓一吓黑轮,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导致自己被多关了三年。

他以坐牢为代价帮阿和报复欺负他的人,结果事后阿和却说:我们不是说好去吓吓他吗?

所以菜头就要问了:你什么时候说过这句话?

你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事,他却说:“是你自己要这么做的,我又没叫你这么做。

”这个时候,你会不会觉得自己自作多情了?

他所谓的义气、兄弟情义,在阿和眼中是多余的,是没有必要的,他自然会感到不爽。

他比阿和多关了三年,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这三年阿和从来没有去看他。

再加上家里被查封,奶奶无处可去,阿文却没有帮一点忙。

没有人天生就想当大反派,当大坏蛋。

只是发生在他身上的这些事让他感到很不爽,让他觉得很不公平。

然而阿和一家人丝毫不觉得对不起他,还想和他断绝关系,他只好来骚扰阿和了。

电影有一个细节,阿和抱怨菜头在车里抽烟。

第二次他还是想着车里抽烟,但他想起阿和说的话,最终还是忍住了,下了车再抽。

讽刺的是,如果他继续整阿和,继续在车里抽烟,那么阿文就找不到杀他的机会。

他终于想要放过阿和了,然而下一秒就被阿文撞死了。

菜头已经死了,我们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不知道他以后还会不会骚扰阿和,但是导演拍他在车外抽烟的细节肯定是有道理的。

也许菜头不是非要和阿和作对,也许他只是想惩罚一下阿和,也许这真的是他最后一次骚扰阿和了,也许阿文不需要杀死他。

阿文抱起石头,不应该砸向菜头,而是应该砸开阿豪内心的水缸。

如果阿文对两个孩子是公平的,不用亲情绑架他们,而是和他们沟通,知道他们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也许阿豪就不会选择自杀,也许阿和被黑轮欺负后就不会用犯罪的方式来解决。

如果阿文能尊重阿和的想法,倾听他的心声,也许阿和就会告诉他他有一个女朋友,也许阿和就会学会做避孕措施,小玉就不需要面对婴儿独自落泪。

如果邱先生第一次找阿文,阿文就能坐下来好好和他谈一谈,他就不会极端方式逼他。

如果阿文能去少年辅育院看看菜头,就算他拿不出150万,他也可以给菜头的奶奶安排一个住处。

至少菜头知道阿文想了办法,而不是眼看他在少年辅育院里一时半会儿出不来,就对他和他奶奶不管不顾,他出来后就不会骚扰阿和,也不用闹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其实很多问题刚刚发生的时候阿文都可以和平解决,但是他选择了逃避。

那么当他不能再逃避的时候,很可能事情已经闹大了,他已经无法解决了,或者要用很大的代价才能解决,比如儿子的死,比如他被判刑。

阿和说:其实我们没有一个人真正知道他(阿豪)心里面在想什么。

这句话对很多人都适用,对阿豪适用,对阿和适用,对阿文、菜头……都适用。

《大佛普拉斯》里也有这么一句话:虽然现在是太空时代,人类早就可以坐太空船去月球,但永远无法探索别人内心的宇宙。

没有人知道阿豪在想什么,也没有人问过他,这是他自杀的原因之一。

他从小就希望有人能砸开水缸,看到他内心的宇宙,看到真实的他,但直到他死了也没有遇到这样一个人。

可能你我也是这样长大的,父母看见的都是伪装的你,而真实的你一直躲在水缸里。

我们无法改变我们的童年,但至少当以后我们有了孩子,我们可以保证让他得到的阳光恰到好处,不多不少。

不会过于匮乏,也不会过于刺眼。

他们有时候也能躲进阴影,享受真正的自由。

父母没有主动砸开我们的水缸,但至少以后我们可以去主动砸开孩子的水缸,了解他每天都在想什么,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强行把我们的想法强加在他身上,最终只感动了自己。

如果没有人去砸他的水缸,可能他会选择自己来砸,然后就会像阿豪那样,走进阴影之中,再也没有出来。

 5 ) 探索人类情感之复杂性

太阳是少数真正做到公平的事物之一。

当人们身处光照之下,它并不会偏袒其中任何一个。

但是对于那些曝露在光线之下的人们来说,受到的影响却未必相同。

由钟孟宏执导的《阳光普照》,向我们展示了个体的行为如何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心碎的方式辐射到整个家庭。

小儿子阿和与好友菜头因为砍伤人而被送进了少管所,于是父亲阿文决心与阿和断绝父子关系,便一心一意扑在驾校的工作上,并把所有希望寄托在长子阿豪身上。

阿豪梦想成为一名医生,多年来,他都被寄予厚望,就好像所有人心中的一缕阳光。

阿和被送走后,他的女友小玉第一次出现在一家人的视线中——她怀上了阿和的孩子。

阿和的母亲琴姐并没有赶走小玉,而是接纳她成为家庭一员,平时就让她在美发店帮工。

当阿和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以及家里的风波似乎已经安定下来的时候,阿豪的事情又给了这个家庭沉重的打击。

就好像太阳坠入云端,一场悲剧迫使他们不得不寻求出路。

在《阳光普照》中,钟孟宏选择将复杂的人类情感抽离出来,暴露在观众面前。

人的情感,诸如开心和愤怒通常是最容易解释的,因为我们更倾向于表达这些。

而诸如悲伤、恐惧、嫉妒和受伤则被隐藏起来,因为我们太害怕人们会以此来评定自己。

即使身处第二十二条军规这样的困境,我们仍然用愤怒或偶尔的强颜欢笑来掩饰后者。

抑郁症是另一种对我们体验生活的方式有着巨大影响的事物。

钟孟宏巧妙地揭示了一点:那些正经历抑郁的人们并不会总是表现出来。

这些人不是生活在阴影中,而是设法出现在阳光下,即使这对他们来说是另一种负担。

对于与之同行的人来说——母亲、兄弟、朋友或父亲——一切似乎都很好。

他们难以察觉所爱之人内心正经历着什么。

有许多的视觉隐喻方法可以表现人物的情感状态,但是导演却没有这么做,而是安排阿豪讲了一个关于司马光的故事,以此揭示他的心境。

同时,这个故事也是阿豪的求救信号,期待着他的朋友,或更可能是弟弟阿和,看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并将他从黑暗中解救出来。

然而太迟了,直至阿和意识到这个从小就生活在光环中的哥哥曾努力抗争、寻求自己帮助的时候,已经太迟了。

我常说抑郁是快乐的窃贼,因为它会扼杀所有希望,它会告诉你找不到出路,它会剥夺你所渴望的平静。

透过他的人物,钟孟宏让我们意识到人可以多么坚强,即使遭受了如此致命的打击。

他鼓励演员去表达悲伤的各个层次,从沮丧失落到纯粹的暴怒,正如阿和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当他终于明白,正是由于嫉妒而导致自己始终无法与阿豪共处。

《阳光普照》的拍摄和制作都很精美,但真正为影片打下坚实基础的,是演员的表演,尤其是阿和(巫建和)与阿文(陈以文)的扮演者。

巫建和对阿和从叛逆少年到成熟青年的情感转变把握得极其自然,令观者切实感到这一切的来之不易。

而作为阿文的扮演者,陈以文似乎对任何事都满怀愤恨,但不知何故,即便脾气坏又固执,他却设法令自己慢慢变得平易近人,有时甚至显得可爱。

尽管主角表现非常棒,还有一个配角刘冠廷(饰演菜头)也让我印象深刻,因为他让我非常讨厌菜头这个角色。

任何一个能激起愤怒和蔑视情绪的演员,绝对是一位优秀的演员。

《阳光普照》不仅是一部讲述父子关系的电影,也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告诉我们要更多地去关注人本身,去观察他们,去倾听他们,因为只有在沉默中,我们才真正有所诉说。

唯其如此,个人的救赎才是可能的,一如阿豪——他希望未来是光明的——在那里,阳光是一种祝福,而不是一种诅咒。

——by Carolyn Hinds公众号:肃评

 6 ) 失格的父亲,陌生的亲情,以性命为代价的家庭和解

“台湾社会手术刀”的接班人,这是很多人对他的评价。

他就是在某种程度上继承杨德昌衣钵的钟孟宏,他的作品常把视线聚焦在家庭上,通过电影中的家庭矛盾展现社会的失常。

2010年,钟孟宏凭借《第四张画》获得金马奖的最佳导演,以小翔在家庭中遇到的经历与困惑,展现了当下社会人的生活状态。

这次,他依旧把视线聚焦在家庭问题上,通过影片《阳光普照》中的家庭失和、亲情冷漠体现这个社会的病态亲情关系。

虽然电影的名字《阳光普照》给人一种阳光照射大地的温暖,但影片的内容却不是,电影的叙事冷淡,人与人之间有一种疏离感,给人的感受是冷清、孤寂。

家本该是一个休憩的港湾,但无论是对于哥哥阿豪、弟弟阿和,还是父亲阿文,家从来不是一个温暖的地方。

失格的父亲,失常的家庭,失控的人生,每个人都想维持表面的友好,却怎样都避不开暗地的波涛汹涌。

失格的父亲驾校里,男人接到一个电话,狠狠的冲电话那头说道:“我希望他关到老,关到死。

电话的另一端不是仇人,而是男人的妻子,她打电话给丈夫,是希望男人帮儿子求求情,但却只得到男人冷漠的回答。

这个冷漠的男人就是阿文,影片《阳光普照》中的主角。

他有一个四口之家,大儿子阿豪是一位资优生,是谈起来能给自己长脸的儿子,小儿子阿和却是一个惹事的混混,他的存在让阿文感到丢脸。

当别人问起阿文,你有几个孩子,他会说一个,会与别人谈论大儿子阿豪,却不会提起阿和。

若是说阿文忽略阿和,总与别人聊起阿豪,那他应该对大儿子比较上心,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如果是这样,他就不会是一位不合格的父亲了。

阿文除了父亲这个身份,他还是一位驾校的教练,每天对学员喊口号“掌握方向,把握时间”,他以为这样人生就不会出错了,却不知道人生路能否走好与口号无关,人生本就多变又充满了种种意外。

即便他经常对儿子喊口号,也无法阻止生活中不幸的发生,也从未意识到自己是一位不合格的父亲。

阿文因大儿子感到自豪,却又不曾认真关心了解过阿豪,从未问过儿子的内心需求是什么。

他去学校给阿豪送学费,给他一个“把握时间,掌控方向”的本子,美名其曰鼓励阿豪,但阿豪从未用过这本子。

小儿子阿和因伤人庭审即将入狱,他也只是冷冷的听着看着,法官询问家长的意见,他也只是冷冷的说道:“我希望你们把送进去,好好管教。

似乎犯错的人不是他儿子,只是一个陌生人。

阿文身上有着典型的中国式父亲的特征,不擅表达,严格,不允许孩子犯错,爱面子,喜欢炫耀优秀的儿子。

但他又有没有担起父亲的责任,无论是阿豪还是阿和,阿文基本上从未主动与他们交谈,片子中也没有描述过阿文主动关心家庭的情节,每次都是妻子梅姐给他说,又怎么了。

正因为这个原因,梅姐关心家庭却又拿不起主意,阿文对家庭的关心少,却又处处需要他做决定,这个家庭表面看着一切都好,实际上却早已分崩离析。

父亲失格,母亲有心无力,家人之间缺少交流沟通,亲情冷漠,搭建出来一个看似完好却即将崩塌的家。

失常的家庭如果说,前面几十年的隔阂是这个家庭埋下的的雷,那么阿和入狱,便是炸掉这个家的导火线,而阿豪的自杀,则是炸醒阿文和梅姐的一声响。

阴沉的下雨天,两个男子骑一辆摩托车飞快开往一家店里,下一个镜头便是男子躺在地上痛哭的大喊,断手落在了煮熟的火锅里,手指微微卷缩了一下。

再下一秒,阿和慌张又害怕的逃出火锅店。

自然,没多久阿和就入了狱。

一个人做出这样的事,肯定有其原因,在阿和看来,他们只是想报复黑轮,没想到自己闹那么大。

如果说这是阿和年轻,冲动造成的,难道他以前做坏事没被发现吗?

他的父母知道,只是无力去管。

电影没有交代阿和为什么成为混混,父母也不知道他为什么变坏。

梅姐在回忆时,也只是说了一句:他小时候很乖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学会了打架。

阿文只记得小儿子不争气,每天都是打架闹事,甚至因为伤人被判了刑,但阿和为什么会这样?

这与他被忽视有关。

哥哥阿豪太优秀了,是父母眼中值得炫耀的存在,没人把视线放在他身上,于是他故意变坏,以此吸引家人的注意,却不曾想只是让家人更加忽视。

阿和生活在阿豪的阴影中,不被重视,不被看到,那么生活在阳光之下的阿豪该是幸福的吧?

实际上,并不是。

阿豪是一位活在父母、他人期待中的人,在他们心中,阿豪就该优秀懂事,他不允许有一丝不好的存在,他必须像阳光一样照射他人,压抑自己。

但人非圣人,是人就有不完美的地方,可阿豪却不被允许不好,活着的每一天都在照耀他人,于是他累了,用死亡寻求解脱。

在他看来,死只是只是选个地方休息,像普通人躲在阴影里休息一样。

可是,他连死都尽量避免给他人添麻烦,自杀的夜里,他把被子叠好,屋子收拾干净,仿佛出了一趟远门一样。

阿豪的死出乎所有人意料,大家都不理解为什么,但他死前给女同学说的话,解释了他为什么会如此。

他说:“前几天我们去了动物园,那天太阳很大,晒得所有动物都受不了,它们都设法找一个阴影躲起来,我也好希望跟这些动物一样,可是我没有,没有水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

24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阿豪的死唤醒了父亲对家庭的重视,让他对阿和不得不上心起来,阿豪牺牲自己,为弟弟换来不再生活在阴影下的机会。

当别人再问起阿文:“教练,你有几个孩子?

”他依旧只能说“一个”,即便这个儿子令他失望,可他只剩下这一个儿子,一个他必须要保护,不能再失去的儿子。

可以说,这个家庭中的亲人,只是有着血缘关系的陌生人,他们关系冷淡,不交流也不沟通,大家都在各做各事,还自以为是为了他人好。

他们是一家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却没有一张同框照片,直至电影结尾,这一家四口才有了唯一一张大合照。

失控的人生当一个人的家庭是温馨且幸福的,他才会有一个正常的人生,否则他的人生会因家庭影响失去控制。

阿豪被优秀绑架,人生失控,没有了自我选择权,他习惯了做别人期待的样子,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掌控自己的人生。

阿和生活在阿豪阴影下,渴望受到重视却得不到,他不知道怎样掌控自己的人生,于是放纵自己沉沦,在哥哥去世后,经受过监狱的教训,才从慢慢找到了自己的生活。

阿文对忽视家人,总是喊着驾校的口号掌控方向,他以为方向对了,人生就不会失控,但正因为他的不关心,导致了家庭的失常,家人的生活变成了一团糟。

菜头的人生则是完全无法掌控,他只有奶奶相依为伴,他把阿和当兄弟,为兄弟伤人入狱,出来后却被阿和当成想躲却又躲不掉的人,他是一个被彻底抛弃的人。

阿和出来了有家人可接纳,有父亲替他挡住阴霾,让他生活在阳光中,重新生活,唯有菜头是不被接纳,被排挤,只能活在阴影里。

这个世界上有人生活在阳光中,也有人生活在阴暗中有人救赎,也有被抛弃在黑暗中,任其自生自灭的人。

我们都想掌控自己的人生,有阳光照耀,也有阴影可躲,但能够如意的是少之又少。

我们无法看透人心,也无法预料未来,能做只有避免自己的人生失去控制。

电影中阿文家庭的悲剧,并不是个例,爱却不会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是大多数中国人都经历过的。

明明是想关心对方,一开口成了指责,明明想鼓励对方,却被对方理解为嘲讽,明明在乎对方,却嘴硬的说反话,不沟通、没耐心,不懂表达,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感情变淡。

导演钟孟宏曾说:“我们永远没办法看出人的内心,纵使亲近如父母,却也是没办法完全了解孩子。

其实,不只是父母,就连恋人之间也难做到完全了解,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各自藏着自己小秘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也随着年龄的增加变远。

每个人都守着自己的孤岛,只允许他人在规定的范围活动,却忘了不表达不交流,何谈理解。

倘若每个家庭都如电影《阳光普照》中家人的关系一样,家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会亲近到哪去?

我们是人,有感情需求,有同理心,才会理解他人的痛苦,与别人相互治愈,只有这样我们才活得像个人,可以被阳光照耀,也可以躲在暗处休息,而不是像个无脚鸟一样,停下即死亡。

 7 ) 消费死亡

今天晚上博子忽然跟我提起这部电影,说看不下去。

这唤醒了我对这部电影的反感。

我知道豆瓣友邻的评分很高,但这种高分更让我感到不适。

我感觉人类的悲悯心好像在改变。

我小时候跟外婆看电视,里面一个人受委屈,被冤枉,离开人世,外婆都会伤心。

那个时候看的很多电视剧,电影,里面角色的死亡也没有这么草率。

钟孟宏导演在他的处女作纪录片里很严肃地探讨了生死问题,用影像追问生命为何离开。

而在这一部电影里,我看到了导演成熟但俗套的技法,甚至从音乐的选择和剪辑中看出了他的得意。

全然没有拍《医生》时的青涩,对现实小心翼翼地探索。

我感觉一个创作者最可贵的敬畏消失了,他只想用技术征服观众,在音乐响起的时候让观众哭泣,转头对着后辈说,看,我做到了。

一个少年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只有文本上草率的理由,一个司马光砸缸的寓言,没有更多的交待。

每个人停止了抱怨,好像只有阿豪的死才让他们学会了反省,好像哥哥的死成了阿和的救赎。

如此生硬,不需要解释。

这样的人物转变真的可信吗?

还是导演觉得这个人死,会换来更多的感动呢?

如今看同龄人的片子,逝去的亲人,死亡,比比皆是,好像如果没有人死掉,就不会有真正的感动。

但随意写就的生死,真的值得被拍吗?

我保持敬畏,并引以为戒。

 8 ) 喜阴植物与砸缸之人(《阳光普照》中的“阳光”如何“普照”)

本来不想写,但是越想越有趣,权当做感想分享给大家。

哥哥阿豪便是最初的太阳,是家庭的明星,但同样位列补习班不堪重负,区别在于他并非是为了什么而选择牺牲自己,只不过既成事实在于,他改变了这个家庭的人物关系,导演和编剧的处理使得影片哀而不伤,这并非“阳光”带来的明媚之感,而是“阴暗”带来的向阳力量。

为什么?

因为太阳陨落了。

当然这只是隐喻一种,既然“阳光普照”,就要照到每个人身上,故事中的人并未相互照亮,他们只是在如何使用阳光上有着不同的见解。

影片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将哥俩视作植物,有喜阴的,有喜阳的,当然不排除在阳面待久了,有不同程度晒伤所以想要避避暑气,这里则可以理解成哥哥阿豪,他累了。

但最大的问题在于对两种人有了错误的期待,这跟他们的天分无关,关乎天性。

弟弟其实是没有担当的人,那是因为他在这种家庭关系中没有习得责任这一课,被压抑了。

但是当责任不可逃避的时候,比如得知小玉怀孕后,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小人物的果敢。

不过也可以理解成逆来顺受的秉性,这就是小人物。

而哥哥作为被捏成的“大人物”人设,只想找块地方遁形。

真正在背阴处生长的是菜头,但他误会阿和要让他扒开挡住阿和阳光的遮蔽物,他也因此见了光。

他没想到阿和并没有给自己遮阳,所以菜头给晒蔫了,心中有恨。

虽然他很仗义,但他误以为阿和是同类,所以他用喜阴植物的方式拉阿和下水。

可惜阿和其实是喜阳的,所以忍不了阿和这种拉踩行为,因为他们对阳光的使用方式并不统一。

至于父亲这个角色,是最终促使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他在利用阳光这个问题上采取了不太一样的做法,为了让阳光更多照到哥哥身上,他像伐木工一样把弟弟植物砍掉,在小儿子的牢狱之灾上添了把柴火,够狠吗?

这还要庆幸弟弟只是有雨露均沾的可能性,所以他就要让他一边凉快去。

紧接着父亲失去了大儿子,开始痛定思痛,他成长了吗?

并没有,他的思维定势更加彻底了。

为了让阳光照到硕果仅存的弟弟身上,父亲像伐木工一样将他认为遮住弟弟阳光的菜头砍了,实际上最后是砸烂了,一颗菜的头,动作也和哥哥挂在嘴边的“司马光砸缸”保持一致,不仅仅外在的,连内涵也很统一。

说到司马光的故事,哥哥阿豪是有不同理解的,他认为司马光砸开缸才能释放自己,在我看来他砸的是薛定谔的缸,只是为了确认自己的天性。

父亲的动作也有着类似的意图,表面上是为了阿和不受胁迫地生存下去,但实质父亲是要通过这一过激的行为矫正自己,完成“父亲”的义务并与自己和解,只不过他打算牺牲一头菜。

影片试图用错的行为带来的影响,去矫正错的时间中不可能正确的方向,意图最终得到相对“善”的结局。

错误的行为从哥哥开始,到父亲结束,甚至在小玉的养母和菜头身上,编剧的意图同样适用。

这可行吗?

似乎,这就是影片最迷人的地方。

哥哥阿豪的选择具有多义性,这场决绝的“意外”将外在和内涵颠倒,如同司马光杂碎了缸,也披露了缸内的光明或黑暗,但更重要的是人为搅动了喜阴植物和喜阳植物的位置,这一做法是通过伐木人,或者说砸缸人实现的。

既然哥哥自己砸了自己,这一变故重启了人物关系,让弟弟得以不在哥哥的阴影中,甚至有契机以父亲的身份与这个世界交谈,同样是父亲,阿文也像是受到这一身份的召唤,真的如自己所愿只拥有一个仔足矣,只可惜是阿和而非阿豪,却也不得不放下可惜拾起珍惜。

与此同时,哥哥通过交还阳光给他人,换自己永远匿身世外,安心做一株死的喜阴植物。

所谓“阳光普照”之,如是缸中之人,是要用击碎什么来换的,这便是我看完这部影片,最大的感想。

 9 ) 阴影所庇护的

一家四口或许各有自己的族群指向,人物设定的背后是通盘考虑的角色指征:沉默的教条的父亲、包容并承受的母亲、优秀却压抑的大儿子、失足又回头的小儿子。

作为台片中的翘楚,赋予其两岸三地的ZZ隐喻,也不算过度诠释。

“阳光”在片中不是一种正面的、向善或向上的力量,这一点让「阳光普照」成了李沧东的「密阳」的伙伴,或者说是后辈。

以前我写过「密阳」,影评的标题就叫做「我的秘密,不需要你的普照」,里面很多话都可以照搬过来,同样适用于这部电影~“密阳的阳光依旧灿烂得异常。

这是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

阳光照在角落里,亮堂堂的,一株小草微微颤颤,似乎被阳光击打得无所适从。

但世上毕竟不存在绝对的阳光,这点我们都知道。

阳光覆盖了这株小草,小草无处躲藏。

但小草毕竟不是透明的空气,阳光下,它还是投下了自身的那么一点点卑微的阴影。

”「阳光普照」里那段作为题眼的大儿子的独白,说的就是他需要这样的阴影~“这个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阳,不论纬度高低每个地方一整年中白天与黑暗的时间都各占一半。

前几天我们去了动物园,那天太阳很大,晒得所有动物都受不了,它们都设法找一个阴影躲起来。

我有一种说不清楚模糊的感觉,我也好希望跟这些动物一样,有一些阴影可以躲起来,但是我环顾四周,不只是这些动物有阴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马光都可以找到一个有阴影的角落,可是我没有,我没有水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二十四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他就是「密阳」最后镜头里的小草,无处躲避阳光普照。

他还没有来得及明白的是,再怎么样他自己也有背向阳光的一面~那里的一点儿卑微的阴影,就是他的尊严,足可庇护他,也庇护他爱的人。

大儿子的死只是出现在电影中段,这时候其他人的人生才按照他所不明白的道理,继续前行。

他没有做到的,他弟弟做到了,那点自己的卑微的阴影成为他另一个更负责任的人生的力量。

他的父亲,用自己的罪形成他的阴影,去庇护他开始珍视的家人。

这是两个被亲人的死所改变的男人,而他们其实一直被某种更卑微也更伟大的阴影所容忍、护佑着,那就是以母亲为象征的女人们。

因此,父子情在电影中只能算是情绪点,或者说,情感线。

「阳光普照」更接近于「密阳」、「寄生虫」这种类型的电影。

对于台片传统而言,它继承的是杨德昌的「一一」的血脉,而不是李安的「父亲三部曲」。

 10 ) 关于从未被理解的少年们——菜头、阿豪和阿和

去年金馬獎的大贏家,無疑是《陽光普照》。

斬獲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輯5項大獎,還同時拿下年度金馬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這表明《陽光普照》不光征服了專業觀眾,也同時是一個人人都能看得懂,愛得起的電影。

海報上的一家四口,第一時間就讓我想到日本家庭電影:不論怎樣,家和為貴,最後總歸是要坐在一張飯桌上談笑風生的。

但並不,在這部電影裡,小兒子進了少管所,大兒子無預警自殺,父親最後也成了殺人犯。

陽光普照之下,所有人都有陰影。

《陽光普照》的核心人物是三個少年:四口之家的小兒子阿和、大兒子阿豪以及阿和的“壞朋友”菜頭。

核心矛盾是孩子和父母之間的對立和差異。

接下來就討論三點,前兩點談談三個少年,第三點談談電影裡的爸爸。

第一,全片我最留意的应该是菜头。

菜头是个戏份不多,但重要又微妙的角色。

菜头是个不得不成长为奸诈狡猾且心狠手辣的底层小人物,是最容易被贴上各种刻板印象标签,为所有光明社会成员所厌恶又惧怕的一类人。

菜头其实无路可走,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而当他一时冲动,出于义气犯了罪时,不仅他的家庭无法给他提供任何帮助,家里一毛钱都赔不出来,甚至唯一的亲人奶奶都被送去了安养院,他周遭也没有人对他施予任何怜悯,朋友只想和他划清界限,总之是个孤立无援的可怜人,如果他不狠不骗,估计就是得上街要饭的那一类人。

他埋怨朋友阿和在出了事之后把责任甩得一干二净,而背负罪名的只有他,他还埋怨在阿和被人欺负时,有作为朋友的他“一句话都没说”就帮他出气,而当他遭难时,身边却空无一人。

相对来说,阿和的爸爸妈妈则给予了他非常多帮助,甚至最后爸爸还“帮”他杀死了“麻烦”的菜头。

菜头从少管所出来,就“找上阿和的麻烦了”,至少阿和是把他看做麻烦的,包括阿和的爸爸也是如此。

总之菜头一出场,阿和的生活好像就开始“紧张”起来了,想要完完全全过光明正大生活的阿和非常害怕和菜头再有牵连,但菜头却屡次找上门来。

菜头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不断把努力改过自新的青年拖下水的存在,一个“带坏我们家小孩”的坏朋友。

然而,最终菜头会被阿和的爸爸撞死,却是因为害怕朋友再次因为车内的烟味被老板数落,选择下车抽烟,这才让阿和的爸爸找到了一个杀死他的合适机会。

看到这老娘真是差点泪目。

菜头完全不是个坏小孩,他只是不得不变坏,而最后他会死,居然也是因为他还不够坏,坏得不够彻底,有够讽刺。

最终阿和的爸爸对妈妈坦白自己开车撞死了菜头,而先前阿和也在得知菜头被杀之后感到一丝释然,在高架桥上奔跑了起来。

和菜头死去的那天不同,天空放晴,似乎阿和真的能够开始崭新的人生了。

当阿和多次被菜头威胁,被迫在地下经济脏了手,我在思考像阿和这样的更生人究竟如何才能摆脱过去的阴影,而当阿和的爸爸果断地杀死菜头的时候我好像知道了答案,这就是小人物能够解决麻烦的方式,这个社会和现存的制度并不能在这种时候帮上什么忙,正如同阿和的爸爸最初被黑轮伯逼债时候能够理直气壮地说:你去找谁都没有用!

我是被法律保护的人!

法律这种社会准则只能够在看不见黑的人身上起作用吧,而法律能够保护的也永远只是活在白天的人。

而活在丛林法则里的菜头,能够帮助他的人,一个都没有,甚至连他被杀了,黑道的人也以为他一定是被人打死,毕竟像菜头这种人,被打死的几率太大。

第二,從阿豪阿和兄弟兩命運來看,作為兩人的父母,似乎從來沒有理解過自己的孩子。

既然是電影,有劇本,那導演一定是想好了阿豪想要自殺的理由,但我常常想,對於他人的痛苦,我們真的能夠理解嗎?

因為身邊有一些抑鬱症的朋友,也看著自己喜歡的偶像自殺,紧接着便看到周遭的人对他们的病和死做出各种笃定的判断,这件事让我害怕极了。

我想人和人之间的理解真的太难了,换句话说,我们常常自以为了解了他人,亲近了他人,就像没有人会知道阿豪为何选择了自杀,包括他的好友晓真,尽管她收到了来自阿豪的最后一条短信。

弟弟阿和在少管所和心理咨商师对话的时候说,哥哥太厉害了,做的所有事都对,他厉害到这辈子只做错了一件事,那就是自杀。

当下我深深地不认同这句话,紧接着又开始思考,这是否就是导演想要表达的,之后阿和果然在爸爸对话时说出了,我们所有人都不知道哥哥究竟在想什么。

以我目前的揣度,导演想要表达的可能确实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永恒不可能到达的某种境界。

在导演的另一部作品《大佛》里,电影的结尾,菜脯来到死去的好友肚财家中,才发现肚财家中藏了一个从来没人见过的宇宙,并且说出了一句感动无数观众的名言:“ 雖然現在已經是太空時代了,人類可以搭乘太空船到達月球,但卻沒辦法看穿每個人心裡的宇宙。

”不過哥哥是否像弟弟阿和想象中那樣永遠在做對的事呢?

可能也不對。

當家人不在場,哥哥阿豪在補習班頂撞過授課老師,還被趕出了教師,懂事地提出幫媽媽帶小玉去產檢,卻悄悄帶著小玉去少管所探望弟弟阿和——哥哥心目中正確的事,可能總是和家長們,或者這個社會認可的不同,這才導致了他的抑鬱和自殺。

在电影即将结束的时候,和妈妈一起散步的阿和一时兴起想要载妈妈兜风,就像小时候妈妈载自己兜风一样,于是顺手开了路边一辆自行车的锁。

这个时候妈妈说了一句话:你什么时候学会这个的?

阿和说:这个我很早就会了啦。

阿和的爸妈大概都不清楚阿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了一个不乖的小孩,是不是曾经被霸凌,问也问不出,只知道儿子小学开始不喜欢上学,国中开始加入拳击队,之后就开始频繁地打架,直到进了少管所。

但菜头来质问阿和的时候提到过,阿和是因为被黑轮欺负,所以才邀请菜头和自己一起去“吓吓”黑轮,没想到菜头进门就砍了对方的手,才酿成悲剧。

阿和是个瘦瘦小小的男生,不是个狠角色,而从他进少管所第一天和同寝室成员的互动也能看出来,想要不被欺负,不被对方打趴下,只能先将对方打趴下。

但这件事是爸爸妈妈不可能问出来的,包括阿和的小女朋友小玉,在小玉阿姨的论述里,小玉小时候是个很可爱的孩子,但长大之后自己就越来越不了解她了。

第三,在駕校當教練的爸爸的人生哲學是: 把握時間,掌握方向 。

其實父親這個角色挺矛盾的。

一方面他根本不想承認小兒子的存在,對外宣傳只有一個“明年要上醫學院的兒子”(補充一點,台灣醫學院通常是高考滿績分才有機會考上,天之驕子了),對犯事的小兒子則堅持想讓他“關到死”;另一方面作為駕校教練,他自知不是社會上流,甚至在大兒子面前有些自卑,表現出完全的順從和卑微,去補習班找兒子的那段戲就能證明這一點。

把握時間,掌握方向。

這句話出自駕校的口號,成了他的口頭禪和人生哲學,也是導演的黑色幽默。

被他視為恥辱的小兒子,方向早就錯了。

直到大兒子自殺後,他別無選擇,才開始漸漸接納小兒子。

這種人生哲學實際上是某種社會達爾文主義,也是目前普遍的價值取向——時間是重要的,機遇是重要的,努力進取,面朝陽光,一心向上,必須要走對路才行。

信奉這一理念,對於從小就比不上哥哥的阿和,和高考失利的阿豪來說,都是莫大的壓力來源。

親子關系裡只剩下養和對錯,而沒有了愛和溝通。

钟孟宏的作品我似乎都蛮喜欢的,《停车》是我看的第一部,说实话是冲着桂纶镁看的,不过这也是导演的第一部剧情长片,至今都是我最喜欢的一部,是很适合在家里闲来无事就找来看的片子,但却是我记得最多细节的片子,所有的黑色幽默直戳我心,苦涩又甜蜜,没有一丝造作的感觉,仿佛编剧已经是历练八百年的老手。

可能《阳光普照》在我看来就是缺了这点从容?

笑点来得有点刻意,情节冲突也满突兀的,感觉服务于剧情走向。

最后说一嘴,林生祥团队的配乐默默加分,虽然和大佛的风格很不同,看片尾的时候才发现。

1月29日後的補充:【這篇是我看完電影的第二天隨手寫下來的,主要目的是想把當下還記得的點寫下來,過完年爬上來查電影突然發現這一篇被很多人看到了,評論有人說了關於《大佛》我出的錯!

確實不是鐘的,鐘只是攝影!

原文我就不改了,保留錯誤的痕跡好了,省的下面評論顯得不明不白的,不過台灣這波導演的調性倒是真的蠻像的啦我個人是比較喜歡鐘哈哈哈】【因為寫影評的初衷是想和更多人討論和交流來著,我的解讀也只是我在電影院看過一次之後的感想,而且我通常看電影會忽略蠻多細節的,我想每個人的解讀都值得尊重,我個人的觀點也不認為非要死守唯一的解讀才好,其他人的評論也給了我啟發——我蠻討厭所謂的“解讀對錯說”,聽過Q&A的朋友應該也會遇到導演說“哎呀我倒是沒想那麼多”之類的話吧,但解讀的開放性我覺得是有趣的】【哥哥部分的解讀我寫的很少,我覺得是不太夠的,因為我承認本人有很多點“沒太看懂”,所以不知道如何解釋好!

現實生活中人生的真相更加撲朔迷離,上個月一個大學學弟突然就自殺了,周圍的同學包括他的女友都非常難過,但所有人都表示他從來沒提過自己想死的事,更讓我覺得所有對自殺者的解釋都有相當高“擅自”的程度。

不過導演在訪談的時候說過,這部作品和他為人父的經驗有關,所以我猜測,從導演本人的角度出發,父親應當是最接近他本人的視角?

不過台灣2018年有一部熱門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所以我想“哥哥”作為某一類孩子的模板,或許是導演考慮過的】

《阳光普照》短评

昨天大伙开开心心的包饺子,下完了准备吃,然后学妹高高兴兴的打开了她家的豪华投影仪= =然后我们都震惊了。= =。不愧是Netflix投资的b级片= =。。。。但是我们都淡定的把韭菜饺子吃完了,肉馅儿的= =。。。

2分钟前
  • 黄某
  • 还行

好无趣 说这部戏可以作为许光汉挺直腰杆的履历的人 真的太宽容了……他也就演了个寂寞 脱离李子维 他谁都不是

5分钟前
  • 乱.
  • 较差

不快进哪能看完这么鸡肋东西。 @CathayCDG-HKG

6分钟前
  • Peter Cat
  • 还行

真是跟『地久天长』遥相辉映 ‖ 「日常生活的惊悚感」优点很突出,但我还是强烈地无法接受人物为了创作者表意说出他们本不会说出的话(甚至做出的事)的表达方式,这会将一切消解掉。

9分钟前
  • La~jum~bo
  • 较差

这种类型的电影我不想给高分 不明所以 又慢又沉闷又无聊 讲的也不算一个故事

10分钟前
  • 巨星泡饭
  • 较差

"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愿意,让梦划向你心海,花瓣泪飘落风中,虽有悲意也从容,你的泪晶莹剔透,心中一定还有梦为何不牵我的手,同看海天成一色,潮起又潮落,潮起又潮落,送走人间许多愁"..... 这是只有华人才能感受和理解的华人家庭的痛。

11分钟前
  • Pirouette
  • 推荐

可怜的菜头

16分钟前
  • 魏晓波
  • 推荐

1.5 半顆給劉冠廷好ㄌ

20分钟前
  • 錢庭寶
  • 较差

阿豪讲的不是司马光的故事,而是他自己,真实的他其实一直躲在阴影里等待别人发现,可他终究被自己的阴影吞没了。前半部分极好,可后半段就变得冗长拖沓。阿和要出狱,狱友齐声唱《花心》莫名泪点。

21分钟前
  • 后自愈
  • 推荐

节奏太慢了我不行

25分钟前
  • 森林守望者
  • 较差

生命必须要有裂缝,阳光才能照射进来。谢谢台湾电影这几年持续挖掘华人家庭的恶之面,是这些软弱、凶狠、无奈、绝情,为爱赋予了真实的温度。日不落终将毁灭,阴晴圆缺才是生命常态。

27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由头到尾,阿文都只有一个儿子。整部电影下来,他与阿和,互视对方为空气,一如沙漠上污浊、暴烈的干燥气团。彼此间,只发生了一场有实际内容输出的沟通对话。我印象中,如此窒碍隔膜的家庭父子关系,在华语电影里,也是罕有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群像风格,维持了强烈的紧绷偾张,连监狱肥仔,断手黑轮之类的小配角与怪趣味,都令人信服不已(更不说古惑仔一世人的菜头,他居然还主演了《消失情人节》)。前半段的摄影和剪辑,无限逼近十年华语最佳。拍头大浪之下,形销骨立的老父,扬弃过往的败子,满目疲惫的母亲,拖着各自的阴影,继续伫立、行走,躲藏其中,相依在这人世。

32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台湾现在的电影没法看了,阳光让人枯寂,还要终日乾乾干什么?

37分钟前
  • 欢喜陀
  • 很差

两星半,只是不够痛快或者说是过于用力的痛快了

42分钟前
  • 水泥脑袋
  • 较差

节奏不够紧凑。小儿子伙同别人砍人入狱,父亲绝望后认为大儿子是唯一依靠。小儿子怀孕的女友,受害人父亲索赔,依次找上门。没料到大儿子突然跳楼自杀,原来努力照耀别人的同时他已经耗尽自己。小儿子自新出狱,父亲还是不闻不问,还好工作步入正轨。没想到当年同伙找上门质问其推脱责任,小儿子不得不从事非法工作,父亲跟踪趁机杀死同伙。有得必有失,死掉了大儿子,换来了变懂事的小儿子。推脱责任的确是错,同伙身世也可怜,还死的不明不白。父亲从来没有真正关心过两个儿子,给大儿子送他不喜欢的笔记本,从对犯事的小儿子不闻不问。

43分钟前
  • 赫安
  • 还行

非常melodrama...推拉横摇串联起无限的生活细节,枯燥又琐碎,但生活就是恼人的琐碎,你还能指望它是什么样子的呢?这就是它摆脱不开的本来面目。阿豪一定不属于这个世界,他站在太阳底下,影子就投在他心里,找不到石头砸开这口缸。

47分钟前
  • 霸王吃🍵3050岚
  • 还行

生命必须有裂缝阳光才能照进来!这部电影的一家人除了结局都没同框过!

49分钟前
  • 柠檬🍋
  • 力荐

近年来的华语电影不知为何总会将以下几个技术问题中的几种组合出现:1.不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焦段,场景无临场感,无强调重点;2.引入了无人机航拍,但是不锁定追踪目标,像是爱好者拍的城市观光片段;3.奇诡的后期效果,审美上不好评价,技术上像是用力过猛的新手;4.垃圾一样的调度导致演员看起来都很拘束,加上奇怪位置的转场就像一组组学生自导自演的手机拍摄素材的串接;5.用光的新手级错误:如直接逆强光(阳光)拍人脸,后期又不去救一下阴影,自以为表现所谓一正一邪让摄像师绕着人兜圈,事实上愚蠢的大光比让观众十分难受。总结:现代华语电影的首要任务是把这些低级的技术问题先解决好,然后再谈其他的东西。

53分钟前
  • GentryHuang
  • 还行

五星魔人又來了。非常喜歡爸媽兩位的面孔與表演,其他角色厚度也夠,但電影的剪裁不當幾場戲也太脫離現實,還有充滿台灣電影常見各種語言銜接人物背景的問題,即使向來喜歡巫建和,只要有說話就破功,與菜頭的人物關係太含糊,有種編劇也不知道那些人在幹嘛的感覺。沒人處理劇本的硬傷也很怪,你所謂的太陽公平根本就是物理學上的大誤,當然也詩意不起來。另外醫院那段說小玉沒看到阿和也是錯的。腳踏車可以全刪。喜歡林生祥的音樂,幾個美好的攝影畫面也加分。以上報告,我在等上課所以打了這麼多字。

54分钟前
  • stanza
  • 力荐

只有光的人生没有喘息的机会,只有影的人生也看不到生的希望。影片足以让我感叹,却又不足以让我感动。

57分钟前
  • 撑洋伞的Mr.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