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校园生活都是不一样的,我的高中生活比较平淡:成绩下滑,普普通通上了本科,唯一记得比较“矫情”的就是在老师“不相信”我们的时候,给老师发了一条短信,其实到现在我可能都没弄清楚具体情况。
回到这部电影,有原型,一开始看的时候不会想到是真实的校园,因为哪里会有一整个班合着整老师呢?
但是,可能真的有这样的班级这样的学生在,只是我没接触到。
越看到后面越觉得是电影效果与现实交织了,亦真亦假。
他们怀念的过去,想要做成的事,在电影里实现了。
我是被感动了,老师的幽默与不放弃,学生的任何性质的团结,都是一种青春的体现,他们的校园生活很多彩多样。
有点羡慕,但是不会想自己也有这样的体验,因为我不一定能承受,我的校园生活其实也还可以。
不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了....有点怀念校园,再见,再次相见,可以吗。
转眼间,又到了毕业季。
曾经的我们,你们还好吗?
距离我的高三(18)班已过去了三年之久。
与电影中的剧情不同,但其中的场景、回忆,却总在梦中浮现。
每每看到这类校园的师生情谊,无不闪出泪花。
也并不是泪点低的缘故,更多地归结于人类自身的共情能力。
电影中的十八班,有很多我们作为学生想敢却没敢干的事;也有很多动人的情感,让我们感到十分珍贵;学生不被理解的时候,我们也为之愤愤不平;谭老师的耐心教导与支持,同学们潜移默化地去改变,我觉得这才是教育本身的意义。
坏学生就应该被定义成坏吗?
不良少年真的不良吗?
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现代教育往往将成绩不好、班风差的班级就通报批评、或定义为差班、慢班。
但是在每个班级里的个体,其实都不是一个特质的人,很多时候缺少的只是老师正确的引导、以及对于自身的正确认知。
虽然故事的结尾是一个泪点,但如果能够重来一次。
我希望20年后,您能见证我们更好的未来。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体会吧,不懂的人依旧不懂。
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每个时期碰上一个对自己很好的老师,也许多的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
演员们虽然演技生涩,但是在我眼中,我看到的是那个少年时的我们。
这部影片是导演想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既然看不懂觉得不好又为什么要去看呢。
现在的问题学生其实挺多,但不是每个人都想成为这样的,人的本质都是善良的,可是在你不了解学生之前就评定了三六九等,也许就错失了许多优秀的人
“三尺讲台参与的是别人的青春,教师精神奉献的是余生的精力”。
这句话,在谭睿明老师的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再见18班》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讲述了金牌教师在生命的最后接手了全校最差的班级高二18班,最后全班同学都考上大学的故事。
故事的开头是以“在青春里有人把所有选择的结果和遗憾全部告诉你,你会怎么做?
”随后,漂流瓶打开,呼应电影结尾中谭老师在病重时,给过去的18班同学写信,情节完整,清晰,令人看起来轻松自在。
一封信跨越时空的信贯穿着全局,信中所说的都成真。
金牌教师谭睿明因为拒绝给“好学生”齐天补课,被上级刁难,安排到全校最差的班级。
果不其然班里以宋宸为头的“男生群体”和以秦淼淼为首的“女生群体”比着谁能先将这金牌教师赶出班级,见面的第一天宋宸就让老师坐到断了腿椅子,而秦淼淼就将烟头放在老师的办公桌导致教导室起火,以此给老师一个下马威,当办公室所有老师都劝老谭离开时,他却发现了这群青春孩子有“可爱”之处。
首先让谭老师“出手”的是曾经在尖子班上课,曾在数学竞赛获过奖如今却退学帮家里卖肠粉的数学天才陈家伟。
不止是“对症下药”的劝其回学校,更是将其带回家里补课,他细心的发现家伟天资聪慧,心地善良,只因为家庭贫困是他自尊心无处安放,只能随波逐流,一步步的将其来回正道。
谭老师的不放弃,让陈家伟重拾了数学博士的梦想,之后,谭老师还保护了被诽谤的秦淼淼,治愈了从小缺爱的宋宸,维护了早恋的井轩。
为了更好的教育他们,他还把自己的家人也介绍给了学生,师母则告诉青春期的他们:“变坏不酷,因为很容易,真正酷的事情很少人做到。
其实,是想告诉他们认真学习,让自己变坚强,以后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整部影片最让我耿耿于怀的人物形象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齐天,尖子班的班长,学生会主席,年级第一却搞过小时候偷卷子嫁祸给宋宸的恶作剧,使得宋宸被老师,家长误会;高中时候表白秦淼淼失败,就想毁掉她,暴出其妈妈是小三,威胁她谎称被谭老师骚扰,甚至出手打她,最后还让一帮社会青年出手……相反,大部分老师眼中十八班的“坏”学生却在同学需要帮助的时候义无反顾,始终堂堂正正地做人。
齐天是整部电影中最让人痛恨的,但是,如果在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偷卷子,老师不是凭着他成绩那么好就偏袒他,也不至于一错再错,步入歧途。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各个学校都特别看重升学率,老师看重成绩较优秀的学生无可厚非,只是,成绩不能代表一个人的一切,不能认为第一名就一定是好学生最后一名一定就是坏学生。
当18班同学被学校误会时,谭老师走向讲台说到:不要单凭成绩把他们分为三六九等,他相信他们,并且他们愿意为同班同学义无反顾向前冲,在场的有几个做的到呢?
因为有了这样老师,他们在被停课以后依然回校自习,寻找优秀同学补习,找北京师范大学学姐传授经验,跟谭老师边打球边补数学,谭老师的妻子还给他们煮宵夜。
在井轩因为同学胡闹从四楼掉下去差点出人命时,谭老师同样给了18班当天一棒。
他辞职,并且痛彻心扉说自己不配做教育工作者。
因为他知道如果井轩出事,这群孩子将背负一辈子的愧疚感,甚至会人生画上污点。
当18班的同学得知谭老师得肿瘤,全班最快速度奔赴医院献血,祈求医生留下他们最重要的人和一年后谭老师从医院赶回来参加高三18班毕业典礼,是整部剧最催泪,同样也是最真实的。
如果没有当初夜以继日,不谈放弃,只求一个奇迹的谭老师,又怎么会有全国著名数学博士“陈家伟”、歌坛天后秦淼淼、著名中学校长宋宸……又哪有全班考上本科的奇迹。
虽然毕业典礼成了最后的一面,桃花却朵朵开放着。
我想师生关系是相互的,是传承的。
只有好的传承才能让教育事业越来越好,让智慧和美德的薪火代代相传。
正所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不应该只讲授书上的知识,更应该成为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每一个刚出生的孩子都是天使,是生活的折磨让他们丢失光环,折断羽翼,掉入泥淖,扑腾得满身脏污,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模样。
每一个进入高中的孩子都穿着防弹衣,他们离开舒适区,闯入黎明前的黑暗,步步为营,接收到善良便会卸下防备,反之,则是万箭齐发。
教师,无论社会给予这个职业多么神圣的标签,这个职业的载体都是有血有肉知冷知暖的普通人。
记得当时这部电影是别人推荐的,看完之后我想说…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坏的,或许他们是被改变的,既然会变坏,就一定会变好!
所以骂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试着打开他们的心灵!
刷了三遍,每一遍都有点不同的感受。
第一次是17还是18年来着,刚上线没多久,觉得很感动,很真实,开放性的结尾很耐人寻味,尤其是那句翻译:Mr.tan,好像是说谭老师又回来了。
第二次是之后没多久,愈发觉得那就是别人家的老师,别的班级,全班争流动红旗时“为了全勤,你爬着也得来”、“还能找着比我们更绿的班级,算我输”以及其他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时刻体现着这个特别的班级独有的那份特别的凝聚力,18班班歌已成为了我心中的经典。
不久前刷完第三遍,步入大学的我突然发现结尾不一样了,是在我心中的感觉不一样了。
这回我看到的不两年前时候的“谭老师又回来了”,而是“18班的心中所想:如何可以的话,我们想这样再和谭老师相遇,我们要重新再来一遍!
”不过天不遂人愿,前面的那句:“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见到老谭”,已经说的很明白了,谭老师走了,这也成为了十八班心中的一个遗憾,而结尾的彩蛋,或许是另一种见面的方式吧,随着班歌的旋律,宴席也不得不散去了,只能在心中,无限思念我们的老谭。
和零分试卷合影
帮秦淼淼躲开记者
绿色班级
很喜欢这个电影 剧中的老谭和我们高中班主任一样鼓励 我们 相信我们 对我们真的很好 给了我们真的很完美的高中生活。
高中三年是我这辈子最开心的三年了。
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一个爱我们的老师。
现在回想起来还会让人感动。
这个电影中的老师就很爱他们的学生,体谅他们。
其实孩子的心都是脆弱的,都是善良的。
没有谁生来就是坏人。
因为缺少老师和父母的教育关心 爱护所以才会让有的孩子误入歧途,希望大人们老师们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孩子考虑一下而不是拿着大人的身份让孩子处处都要听你们的意见,不听就是不孝,我觉得这样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到最后肯定会给孩子心里造成伤害。
将心比心孩子也需要大人的悉心教导而不是拿着自己所谓的大人的身份来道德绑架孩子。
浅浅的学过一段时间编,导,几乎每部片子都是带着任务去看一样,今晚看了《十八班》唯一一次觉得放松、怀念,感触是真实的感触。
确实看完眼睛还酸酸的。
片中上课吃火锅确实很难见。
不过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差生不会在一个班?
学校为了升学率把差生安排到一个班级最后甚至连高考的机会都不给。
高中就在那个“提招班”中。
很幸运高中遇到一个好的老师,改变了我对“酷”这个字的理解。
也许很多人感受不到在学校里所有学生所有老师对这个班级带偏见是什么样子的。
在高一高二年级的好学生犯错就会从我们班中找出一个孩子来替罪被处分。
高三新老师来了之后,第一次看到为了我们出头被处分的老师,那种感觉真的是看到了光,我不是什么好学生也不是多专业的影评人,可那时候我知道在全世界怀疑你时有个人愿意相信你的那种感觉。
在一年的时间教我们去做堂堂正正人,学术不好但要去做善良的事,只要愿意、只要想去做好的事情,是可以做到的。
毕业时他对我们说:“走出这个校门,不管你们去大雪也好,去工作也好,还是回家去继续花父母的钱也好,只要你们相信、只要你们愿意去改变、愿意去做好的事情,老天是会帮你们的。
”之所以很多人对《十八班》反响不太好,会不会对坏学生也像大多数人的看法一样。
现在我也常常在想倘若我一直维持混混的日子到现在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也会觉得现实中很难有这样的老师,后来才理解,当一个人见过世面后可能真的不认为那时的我们已经无药可救了。
他一直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把最好的品质保留住将来会成为出色的大人。
如果说有人问,这辈子到现在有人对你完全信任,信任你说的每句话吗;有人千方百计的护着你吗;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高三的班主任。
而他为我们倾尽全部后我们全班毕业只对他鞠躬说句“谢谢”。
“多给他们些爱吧 ,这世上没有坏孩子”
本来以为就是一部拍得很糟的青春片,熬着夜看到后来眼泪止不住。
在叛逆的青春里,能遇到这样一个好老师和一群团结的同学是多么美好幸运的事情啊。
成长的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好的坏的事情,但是当我们长大,回过头时,只要不后悔,那么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遇到可爱的人,生活一下子不艰难了,街道也好,晚风也罢,都很甜”
我也是差班生,因为班主任几句话,最后变成了段二。
每个人都回忆不同,这个电影基本还原了优秀老师的形象和差班生的样子(学生做事程度不一定这样,请网友松口,谢谢!
)打架,点外卖,抽烟,谈恋爱,顶撞,我们都做过,但是最后上高三的也是我们,有一次我们班里上课嗑瓜子影响卫生和上课,班主任没有骂我们,班会课给我们买了十斤瓜子,让我们磕完再走。
高三有一次,全班未出操呆在教室里躲避跑操,最后班主任没有怪我们,带着我们一起去小操场和我们一起跑。
我高一开始谈恋爱,我被同班同学(情敌)揭发给班主任,班主任很严厉的叫我出去,我坦白后,他没有说我反而笑着告诉我,那你一定要追上她,成绩和努力你一定要配得上她,我相信你,我不会告诉家长的。
从此之后开始逆袭。
如果我没有这样的班主任,没有这样的老师在,可能我一直都是倒数第一吧。
我想说我也遇见了这样的老师,谢谢你们!
不是你们,我还是倒数第一。
太厉害了,真的。前面要多烂有多烂,要多尬有多尬,后面看哭了。简直不知道该给谁锅该给谁奖杯(´•༝•`)
这个校服看了就恶心,跟小学生穿的一样 比台湾的电视剧还狗血,看你这种烂片我宁愿看回家的诱惑
自制拍出这种感觉 不错了 想了解一下唐锐光老师?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一开始看很像我们大学的作品,在看泪流满面啊……
虽然演员不出名,演技也一般,但也不妨碍成就一篇很好的电影。想叫一声老谭,很遗憾我没有这样的老师,
剧情有点谜,但我就是对这种青春片没抵抗力hhh我也爱18班
没有坏学生,只有不懂得关爱的父母和不懂得教育的老师。一个所谓差班在金牌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来要用计谋更要用心,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成绩不行,但他们互挺孝顺,缺乏爱才让他们如此叛逆。可是能这么体谅的老师真的少见。当学习变成了游戏也乐趣无穷。感动到哭。
国产版《龙樱》,温馨版《暗杀教室》。虽然剧情套路、演员业余、制作粗糙,但是依然让人感动。这部影片告诉观众,国产的青春片不是只有风花雪月和无病呻吟,还可以这样简单直白。电影四星,久违的感动加一星。
快手短视频一样的观感,成功刷新中国电影新下限。剧情狗血,演技浮夸,例如“什么鬼”之类的台词能让人尬出血。我感觉给我一台机器我也能拍电影了。应该叫《纯洁心灵:逐梦十八班》。
最后很感人,老师的辛勤付出,还有宋晨出现打人的时候很爽
差生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影片也是。善意的出发点值得肯定。
曾经惊讶于深圳朋友向我描述劲爆的中学生活,看完这部网大以后感觉好像是那么回事儿。往深了说,就是在既定政治氛围下享有的天高皇帝远的自由的幻觉,和随着整个城市过快的成功平地而起的宏观自信与微观迷茫。当然,没人把电影当真,经过创作者翻译的生活当然是另一种腔调乃至另一种语言,但除非是捣乱呢,一句我爱你一般情况下不会被翻成我不爱你。就影片来说,很糙很机车又有点狗血,但很接地气,不管适不适合这部电影但文本里有很鲜活的学生生活which肯定是刚毕业没多久的人写的。总之,once你把网大这槛过了,其实很好看!
两星半,问题学生的世界我从未接触过,诸多激烈,而这部电影最重要的,还是致敬那些我们一路走来,从不放弃学生的好老师吧~
题材可以。就是演技不行,一开始实在有点看不下去…看着看着就好了,坚持一下
大部分应该都是被抖音安利来看的,说实话我从头哭到尾,总觉得这样的老师只活在小说和影视剧里。先育人再教书,现在老师只是一个收入不菲的职业而已
高中是个宝藏
拍得很好,造型什么都做得特别好,演得也好拍的也好
拍摄一般 剧情老套 纯纯为感动而感动
残酷青春是,即便未来的你告诉你将会发生的事,然而很多事依然无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