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壳机动队2:无罪

攻殻機動隊2 イノセンス,Ghost in the Shell 2: Innocence

主演:田中敦子,大塚明夫,山寺宏一,大木民夫,仲野裕,平田广明,寺杣昌纪,武藤寿美,藤本让,龟山助清,仲木隆司,立木文彦,木下浩之,平野稔,堀胜之祐,榊原良子,青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粤语年份:2004

《攻壳机动队2:无罪》剧照

攻壳机动队2:无罪 剧照 NO.1攻壳机动队2:无罪 剧照 NO.2攻壳机动队2:无罪 剧照 NO.3攻壳机动队2:无罪 剧照 NO.4攻壳机动队2:无罪 剧照 NO.5攻壳机动队2:无罪 剧照 NO.6攻壳机动队2:无罪 剧照 NO.13攻壳机动队2:无罪 剧照 NO.14攻壳机动队2:无罪 剧照 NO.15攻壳机动队2:无罪 剧照 NO.16攻壳机动队2:无罪 剧照 NO.17攻壳机动队2:无罪 剧照 NO.18攻壳机动队2:无罪 剧照 NO.19攻壳机动队2:无罪 剧照 NO.20

《攻壳机动队2:无罪》剧情介绍

攻壳机动队2:无罪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草薙素子之后,巴特与侦探出身的陀古萨结为搭档。近期发生多起机器人偶杀害主人继而自杀的事件,由于受害者家属均无公诉,且死者中有政客与公安官员,于是公安9课派出巴特小组调查此案。杀人人偶皆为荒凉地带公司出品的哈德莉机型,应部分顾客要求,该机型同时具备异性玩伴的功能,巴特从荒凉地带公司出货官遇害入手,卷入与黑帮的战斗,期间有人入侵他的大脑,使其自残。 巴特决定直奔荒凉地带总部,他与陀古萨拜访了择捉岛上的黑客基姆,后者布下系统陷阱,幸有素子提出警告避免陀古萨陷入控制。依靠基姆这条线索,巴特登上了荒凉地带公司设立在海上的工厂船,素子再次降临他的身边,与其并肩作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大山深处110财神有道黑执事-绿之魔女篇-黑道与家族小姐好白艾米丽在巴黎第四季不要离开我灰姑娘药剂师另一个故事~新人药剂师相原胡桃~春夜黑社会四大杀手清洁工第四季拜占庭大人物乔旗袍女神宿舍的管理员。不幸之家雄狮松开拳头告别练习代号8安息2封锁明天整个世界巾帼大将军毒枭第一季珍的不一样第二季血腥十字架忠犬帕尔玛妙手神探之鬼门十三针

《攻壳机动队2:无罪》长篇影评

 1 ) 我好像有点想明白了为何《攻壳2:无罪》在人群中的评价是两个极端

每次谈到无罪,它的那些在不同观众群体下两极分化的评价,永远是后来的文化研究人士所绕不开的。

那些喜欢它的人认为这是比攻壳95版还要完美深邃的押井守集大成代表作,而不喜欢的人却认为这是一部除了堆砌名言警句之外混乱不堪的掉书袋典范。

所以为什么会产生这两种观感的分歧呢?

我个人认为观影前我们对电影的预期走向和影片实际发展的矛盾冲突,这中间产生的一种认知上的落空,其实就是不同观看体验的来源。

这里提一下攻壳95版电影为什么那么成功,因为抛开95版里面谈及的形而上的哲学概念,将其单纯作为一部警匪枪战动作大片欣赏也是没有任何问题。

整部电影没有一处废镜头、一句废话,从场面调度到情绪渲染都是电影中的顶级,而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自然而然就随着公安九科成员的人体摄影机位,去一步步探寻案子的真相。

这中间观众获得的是一种沉浸感,毕竟越是错综复杂的案情,其中解密的过程就越容易让人有成就和归属意识。

从这点上,95版还是一种很传统但很纯熟的商业片故事模式,即利用事件冲突(这里指连环案件)的设置,推动人物前进来进行故事主旨的表达。

这依然是叙事先行的技法,也是普通观众这么多年耳濡目染下最容易接受的电影范式。

可观众这种观影上天然而然的预期状态,放到无罪里可就不怎么匹配了。

拉回到攻壳无罪。

其实无罪的主线依然是案件侦破,依然是公安九科一行人的抽丝剥茧,但为何观感上和95版差距这么大呢?

因为无罪本质上是一部弱叙事的作者电影。

深究起来,无罪的案件比95版更简单,毕竟后者还涉及到政府内部各部门的勾心斗角以及一点国际关系的危机处理,但是无罪直接简化到科技大公司和犯罪集团勾结这种纯粹的社会性案件。

然而这种简化其实是押井守所刻意设置的:只有当故事主线简单到一定程度,叙事在这个层面上才能被“忽视”,影片的其他层面的东西才能更容易脱颖而出。

线性叙事好不好理解?

当然好理解,一马平川直通到底的展开本身就是求稳的好方法。

但是无罪的线性叙事却是一种被有意淡化的结构,我们可以回忆一下组成整部电影的几个主要片段:开头到地区警署进行调查—到受害者租住房子进行调查—巴特的狗—到黑帮老巢进行调查—巴特在狗粮店发癫—到北方都市进行调查—游行队伍—捉拿黑客金—最后的公司船大战。

好了,这么直白串起来这片子结构上就结束了,但是我们的观感肯定不是这几个干巴巴的文本所概括完的。

我想大多数观众在第一遍看完后都有些搞不清楚影片后半程是怎么回事,甚至很多人在开始的地区警署检验科闲谈那里就有些迷糊了,倒回分析后大概会奇怪为何自己当初的观影感受没有这么直白清楚——因为在这里押井守一直利用角色的各说各话或者奇观炫技在淡化这个简单的叙事结构,要的就是观众处于一种被混淆的时间空间里。

为什么巴特和陀古萨只要站在一起就时不时互飚名言金句?

为什么片子里所有角色都特别喜欢高谈阔论人生存在意义?

为什么花车游行要华丽放纵到这么夸张的地步?

为什么在黑客金的别墅里搞的电子脑虚构幻境要重复放两遍?

除了炫技与表现欲望,以及借角色之口来阐述人类与人偶互相存在的意义,这些东西在影片里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混淆观众对于这个简单故事脉络的理解,同时也是煞费苦心想把沉迷于死扣叙事细节中的观众驱逐出去的着力点。

上面谈到了影片刻意在“忽视”的叙事,那么和本文最开始观众对电影的预期走向的关系在哪里呢?

这里先做个假设,当你刚看完攻壳95版,还沉浸在又被一部动作大片刺激了大脑皮层的欢愉中,然后看到同个导演时隔几年后又拍了一部同类型题材电影,那么是不是自然而然就会觉得这还会是一部“情节紧张、案件错综复杂”的“烧脑”商业大作?

而当你抱着这种期待去看无罪,那你就收获的是观影过程中时不时出现的冗长对白和空镜头,以及追到底后发现只是一个简单刑事案件故事所产生的“受骗感”。

于是一开始的预期和实际感受间产生了巨大的落空,这种情绪外溢出来反映到现实里就是所谓的“锐评”。

那么回归本质,我们应该怎么看无罪?

其实也很简单,押井守的掉书袋本质是其作者性表达的一部分,既然知道这些事情之后还是选择看无罪,那么就表明这类观众本身就是甘愿或者说乐意被这套给催眠的,所以就别抱怨什么了,赶紧沐浴更衣,放空大脑坐在荧幕前,用虔诚的方式感受押式哲学的独特美学吧,毕竟当导演想传达的就是你愿意顶礼膜拜的,那简直就是win-win啊!

 2 ) 《无罪》的“华丽”之处

Ps:因为是这一个月来断断续续写下来的,所以有不对滴地方家人们请狠狠地批评!

相较于前作,《攻壳机动队2:无罪》争议更大,而似乎争议的点大多数并非来源于剧情、人物、主题,反而是关于无罪的“华丽”。

关于这个,我特地翻了关于无罪的导演访谈、导演笔记,以及一些动画界的人对于无罪的一些说法,然后做了一个小小的整合,话不多说我就直入正题啦!

一 枪械的构图 我想,押井守关于军械方面的视听处理,不仅是这一部无罪,几乎他的所有悬疑动画在这方面都非常出彩,比如机动警察2当中大量的镜头让坦克和军队与人们似乎毫无违和地放在一起,机动警察1中巴别塔里的那一场labor拆迁战(好怪的名字hhh)等等等等都被后来很多动画导演所学习。

但是无罪中的枪械,会更为特别。

首先是人脸和枪。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无罪中有几个特别的“面部表演”其实是和枪口一起完成的。

比如说这个光头黑帮的镜头,左轮手枪的枪口和光头的脸画在了一起,而手枪的不锈钢材质和光泽的设计让这个分镜的信息量增大了许多。

光头黑帮鼻血冒泡举枪射击记hhh再比如说陀古萨的这个镜头,后面的背景以及发生了扭曲,但却不易被观察出来,因为手枪分了几层来画,画得极其精细,随着镜头的不断逼近,纵深之间的极端关系营造出了巨大的不真实感。

周华健...呸,陀古萨与枪其次就是被玩出了花的仰俯拍。

羊廷宝老师曾说,押井守并非直接使用实拍手法,而是通过各种途径模仿实拍手法。

比如说这一个,巴特最后的激情连射,通过90度射击改变了射线体现了构图的纵深感(见押井守的无罪笔记)

巴特激情四射(好像哪里不太对🌿)还有这个我也很喜欢:一边是紧张兮兮举枪战斗的巴特,一边是表情松弛的陀古萨。

但是巴特的紧张很难用瓶盖去表现啊!

于是押井守选择把机位高度放在腰的位置,如此一来,枪体延长线就会自然收束在中央下边,向墙壁方向走去,这样的透视就可以完美地营造一种紧张感。

“我们尽量不战斗”之巴特二 色指定 关于这方面,我了解甚少,不过觉得很特别还是列出来了!

这部《无罪》其实是押井守最“暖”的电影。

押井守的大多数电影还是冷峻的色调和硬光组成的,毕竟他之前所探讨的问题,以及他希望去表现的,都是这么一种带有隔阂感、距离感的东西。

但是这一回,尤其是关帝庙那几段,外面基本上的黄黄的感觉,这种黄黄的也刻意营造出了“华而不实”的感觉。

当然!!!

最重要的是:反差感。

比如说游行这段,巨大的人偶和渺小的人是一种反差,而颜色上面,外面大片的黄色调和巴特、陀古萨的灰色调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让观众更方便地聚焦到人物身上,又不会在“环境表演”上不够出彩,妙哉妙哉。

最可爱的一张灰灰熊陀古萨,前面一段就是乖张华丽的游行,两者反差巨大三 动作戏的设计 这里大概有三个关键点:3D与2D的关系,原画师的选用,以及如何达到实拍甚至超越实拍的动作效果。

以下仅仅是罗列我觉得做的最好的几个action首先是,人偶与巴特的“首战”。

这里人偶的动作就是在3D下采用镜头的旋转补足了速度感,这种速度感带来的压迫感是极强的,甚至会有一种剧烈的不可思议的感觉。

瓶盖眼の惆怅,不过惆怅归惆怅,巴特还是开枪了嘛第二个是:从楼梯上俯瞰的镜头,把行动的巴特和狼狈的陀古萨进行纵向比较,而巴特伸出枪口这个action也补足了镜头前的动态

陀古萨:巴特你个狗贼暗算我!

第三个(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action):作画史上的经典之巴特跳井。

这里选用大平晋也来担任原画绝对是最聪明的办法,即便是真实的表演,大平晋也狂放的线条和透视,都让这段跟随镜头动感十足!

大平晋也厨真的一段满足!

这段我建议去b站搜大平晋也的mad四 老生常谈之意象与隐喻 花鸟虫鱼啥的被说烂了的俺就不花笔墨赘述了这里讲讲我发现设置得特别好的隐喻第一个,天上飞的移动的终端,是终端化人类的无味冰冷躯体。

这个回转翼机还有一节一节的短翼看起来像降临到炼狱的堕天使。

这里暗示的正是人偶。

不再是祖传直升机!

好耶!

第二个,瞳孔。

瞳孔是宇宙的微缩,也是生命的显著标志。

湛蓝色的瞳孔仿佛人偶已经拥有了灵魂。

湛蓝の玻璃瞳孔第三个,人偶与人。

游行这段,巨大的人偶与相对小的很的人,人的动作密度相对人偶是压倒性的大。

而后面人偶的打戏,则有着极强的牵引感,但实际上它们却在挣脱着原有的“牵引”,也是处理得超棒的一处隐喻。

游行那段写的不怎么样,不过就当是第一次为自己喜欢的电影写长评啦,以后多多学习,还可以进步出第二版、第三版的无罪影评!

总之,我爱鸭鸭!!!

(大声表白)

 3 ) 【Innocence引用的部分名词名句】

“如果我们的诸神和我们的希望,都已经只是科学性的东西的话,那么我们的爱也只能说是科学性的吧” ——利拉丹《未来的夏娃》 出自:比利哀·德·利拉丹:Auguste de Villiers de L' Isle-Adam,1838-1889,法国小说家,诗人。

在神秘主义、观念论的基础上建筑了其独特的文学世界。

著有短篇集《残酷故事》《新残酷故事》、长篇《未来的夏娃》、诗剧《加速》 哈德莉 出自:《未来的夏娃》中登场的女性人造人名称 索瓦纳 出自:《未来夏娃》中爱迪生就是以她为原型做了人造人哈德莉 柿子青的时候连乌鸦也不会去啄 出自:小说家徳田秋せい的《光追うて》 洛克斯·索罗斯(Locus Solus:拉丁语,意为荒凉地带) 出自:雷蒙·罗素(又译雷蒙·卢塞勒,Raymond Roussel,法国)的小说标题 柿子青涩之时乌鸦尚且不为所动 出自:尾崎红叶在德田秋声的送来的原稿上做的追记 明明是自己的面容扭曲却责怪镜子 出自:果戈里(Nikolai Vasilevich Gogol)《钦差大臣》(Ревизор) 镜非醒悟之器,乃迷惑之器 出自:斋藤绿雨 日报《读卖新闻》明治32年8月9日《霏々刺々》 春日和丽,马车穿梭彼世此世 出自:中村苑子 要理解恺撒并不需要身为恺撒 出自: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德国社会学家),《论理解社会学的基本范畴》(Ueber einige Kategorien der verstehenden Soziologie),“解释论”(interpretation) 大抵上既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幸福,也没有那么不幸…重要的是,是否对于有期望而活着感到厌倦 出自: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法国作家)《约翰·克利斯朵夫》。

孤独地步行…不成其为恶,所追寻的东西至少……仿若林中之像 出自:仏陀『ブッダの感兴のことば』第十四章「憎しみ」 个体创造的东西会具有和该个体相同的遗传因子的表现形态…… 出自:R·道金斯(Dawkins Richard,1941-,英国生物学家、科普作家),《延伸的表现型——作为自然淘汰单位的遗传因子》(THE EXTENDED PHENOTYPE : The Gene as the Unit of Selection),1982 其数何等众多。

我若数点,比海沙更多。

英文:how great is the sum of them! If I should count them, they are more in number than the sand. 出自:旧约圣经《诗篇》139节17-18 他们如秋叶纷纷落下,狂乱的混沌吼叫着 出自:约翰·弥尔顿(英, John Milton)《失乐园》 因为从未忘记所以不需要想起 出自:三浦屋的高尾太夫给仙台依达纲宗公的文书 生死去来,棚头傀儡,一线断时,落落磊磊 出自:日本戏剧作家世阿弥的《花镜》 寝不尸,居不容 出自:孔子《论语·卷五 乡党第十》 未知生,焉知死 出自:孔子《论语·卷六 先进第十一》 多数人并未顿悟 只是KAO愚钝和习惯忍耐罢了 出自:法国哲学家弗朗索瓦·德·拉罗什富科的《箴言集》 人体自身就是上了发条的机器,是永恒运动活生生的样本 出自:茹利安·拉·美特利(又作朱利恩·拉曼特利,Julien de la Mettrie1709-1751,法国医学家),《人是机器》(L'homme-machine,1747) 神永远从事几何学 出自:柏拉图 非吾徒也。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出自:孔子《论语·卷六 先进第十一》 鸟隐于天高 出自斎藤绿雨的《霏々刺々》 鸟高藏于天,鱼深潜于水 出自:斋藤绿雨 日看斎藤绿雨 日报《读卖新闻》明治32年6月26日《霏々刺々》 数人持镜,即有成魔者。

非照魔者,造也。

即镜可窥见,不可久视。

出自:斎藤绿雨 日刊新闻《读卖新闻》明治32年8月9日《霏々刺々》 悲于鸟血,而不悲鱼血。

有声者幸也。

出自:斎藤绿雨 该谈谈工作了吧?

出自:机动警察 The Movie2

 4 ) 攻殼機動隊 Innocence 看後感

[原文載自我的 Blog http://jacky.seezone.net/archives/000865.html ]經過接近十年之後,押井守重新再為自己當年的經典動畫”攻殼機動隊”作延續,帶來了Innocence,再加上近年來的TV Series Stand Alone Complex,攻殼1.5,電玩遊戲等攻勢,Innocence成為了這股”攻”勢的壓續。

當年的攻殼,揚名於國際之間,其深刻的科技刻劃,衝擊了西方科幻電影,帶來另一種層次的cyberpunk表達。

主人翁草薙素子在這個新時代的新衝擊底下,尋求自己及生命的真實,與網絡的新生命傀儡師結合進化。

Innocence的故事則承接了草薙”失踪”後,九課調查一連串機械人殺主自殺的案件,以巴特為中心,追尋事件的真相。

本來因為宣傳的重點都在” 愛”字裏,所以以為故事是新的,其實Innocence是改編自漫畫其中第六話”Robot Rondo”,有關複製靈魂的故事。

當然,電影版有很多不同的改動。

在看Innocence的時候,很有看SAC的感覺,可能是因為SAC本身的質素已相當之高吧。

當然,這一次運用的3D技巧更好,出來的畫面很仔細漂亮,3D和2D也融合得恰到好處,畫面處理上更上一層樓。

這一次的背景,仍然是很像香港的街道,滿是招牌的壓迫感,不過今次則沒有太多的”水”。

當中的高樓大厦林立於一股霧氣之中,看上去很有Blade Runner的感覺。

顏色也由第一集的突顯科技森冷感覺的藍黑調,轉為比較”暖”的紅啡黃,或許是因為主題改變的原故。

故事一開始,也像第一集一樣先顯示了一句:「如果我們信奉的神,還有我們追逐的希望,只不過是科學的量化,那麼我們的愛是否也將科學化呢」—— 利爾亞當《未來的夏娃》未來夏娃書中所探討的人,就是用人造人可否成為理想的女性,一語道中片中想帶出的主題:人和人偶的分別越來越模糊,人身為人是因為有ghost,而誰又能知清ghost的本質?

相對於人和人之間的”愛”的情緒,是否也和ghost有關?

沒有ghost的話,又能有愛嗎?

故事始於巴特追查暴走機器人殺掉主人,襲擊人類,機器人不斷的求救,最終自殺收場。

九課介入調查,因為事件中的受害人皆與Locus Solus公司私下和解,而受害人當中又有涉及政要人物,可能與恐怖活動有關。

巴特這一次與德古沙搭擋,逐步追查出事件的真相。

開場的opening credit,是故事中gainoid的製作過程,當然也就相對於第一集時cyborg的製作。

音樂也相類似,在原來的音樂模式上再加上多一點的變化,加添更多情緒的抑揚。

故事的說法也是一樣,從一連串的案件當中,帶出哲學味重的問題。

故事發展除了案件外,還記錄了巴特與他的狗的生活。

在九課中,我們其實還可以常常聽到他們提起少佐。

這一次,問題不在於個人意識危機,而是與很多其他人的連繫相關的社會。

故事的介紹已說明了,在這個未來的世代,人與機器的界線越來越模糊了,在上一集探討過所謂的ghost是什麼,今集要看的反而是肉身。

片中的對話也有不少的哲學問題,例如我們為什麼要做出像人的機器人、生育和人工生命、外部記憶等等。

不過在提出這些的時候都比較”突兀”,所以聽上去好有說教的味道,而且引用超多,常常會有不明白的地方,所以初看還是會悶。

而影片中,也像第一集一樣有一場完全的場境展示,這次是Etorofu這個地方的一些傳統巡遊,據說是到很多不同地方取裁,包括大陸和台灣。

就全片科技感而然,當中也有”黑來黑去”的情況,當中最令人有深印象的,是德古法墜進了虛擬現實迷宮的一段,緊張得很。

而廣東話中央電腦,配音反而有點搞笑。

不過整片的科技感不算強,還有一種復古風味在當中。

innocence,其實也就是指人偶和狗,他們都是沒有意識的,也就是沒有ghost的,所以也免卻了人類所擁有的意識,是innocence 的。

人類在未來,不論在身體和思想上,都步入了機器化,所以才會製做人偶,為自己的心靈帶來慰藉,從製造假生命,證明自己是擁有ghost的至高無上物類,將自己神位化。

這種自我意識過剩,卻引至對現實其他事物的輕視,失卻了應有的innocence。

身體和ghost是同樣重要的,我們依靠身體來與世界接觸,那是我們對世界事物的接口(interface)。

所以,我們不能讓自我澎漲,求同存異才是道。

總括來說,故事本身很簡單,但背後的道理還是很難明的,還有那一大堆的引經據典,意義更難明,只看一次是不夠的。

 5 ) 《Follow me》

《Follow me》电影《攻壳别动队(ghost in the shell)II之无罪》的主题曲,演唱者:伊藤君子,作曲:川井宪次。

悠扬的曲调和凄美的女声,歌曲把你带到如梦如幻的仙境中,不时能在耳边响起“Follow me”,闭上双眼,静静地去聆听,仿佛来自遥远宽广的、美丽虚幻的世界的声音在呼唤,使人沉浸于其中,并产生共鸣。

又似乎这声音来自心灵深处,在向他人诉说着承诺和理想,去往世外桃源,在那里我们共享快乐,共同消磨时光,追求爱情、自由。

凄美的声音令人陶醉和神往,心情不好时听听能让人忘记许多,渐渐地被带入歌曲所描绘的境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

或许在别人眼中看来无病呻吟,但又何必去在乎呢,不是吗。

 6 ) 「生死去来,棚头傀儡。一线断时,落落磊磊。」

2020更新:回看几年前写的影评,居然开头就说我不是scifi或动漫粉...看来这部电影真是启发了我的人生另一面作为一个非scifi fan和非动漫粉,我并没有做好功课或迎接抑郁的准备。

然而细细看完了电影,脑子里环绕的都是bgm傀儡谣里凄楚的女声和洒落的鼓点,还有人偶那青白的皮肤和摄人的眼睛–––绿色玻璃眼珠能有什么眼神,就好像有人说巴特俩瓶盖眼能有什么眼神,但这样的人造人或机械人却是生动的、绝望的、悲伤的、疯狂的。

从一开始,突然爆走的人偶和实验室里当作”标本“的人形就显得无比神秘而又真真切切。

<图片1>习惯用图像说话,我觉得没有什么比画面本身更有表现力,而押井守将情绪图像化的能力近乎满格。

我觉得最棒的情景之一不是华丽的场景而是最开始实验室里那一声声“救命”,体现为近乎肉体的声波,穿透屏幕刺向我们。

影片里的人偶是残暴而失控的。

这些(性爱)玩具不仅仅是机械的组成,更是被注以ghost,成为了活体,被生产去服务主人,但也被有心人操纵去战斗。

影片传达的很有意思的一点是,人偶满足了人类繁衍后代养儿育女的快感。

笛卡尔在孩子死后便造了一个人偶娃娃。

人造人和小孩子都没有记忆、知识、道德、约束,有的只是超强的学习能力,只待他人和社会来塑造。

所以说人造人的概念其实从人类起源起就存在了。

我们自以为在养育的活生生的孩子不过是另一个躯壳,我们给它灌输记忆和思想。

而它自己呢?

它所知道的是自然的还是人造的?

我们每个人不都是这样一个义体嚒–––没有绝对真理,只有相对关系;是自然,也非自然。

记忆载体这东西很有趣,就像DNA是人类记忆的记忆载体一样,人脑是我们的内在记忆载体,而身体(或义体)就是外在记忆载体,在信息时代来说,外在记忆载体更是电脑储存或网络云端。

城市和建筑,也是一个巨大的外在记忆储存装置,联结社会群体、前世后人。

电影中对城市的刻画最美的就是那一栋栋钢筋舍利塔,被金黄色的阳光温柔包裹,虽然接下来他们就要进入无限循环的迷洞。

(不得不说火影的雨隐村和月读带有浓浓的攻壳色彩–––曾经高深莫测的秘术迟早会被科技实现,叫人恐慌又期待。

)对人造人的恐惧,或是如今对阿法狗的恐惧,其实是对人类是否被还原成物质和机械的恐惧,换而言之,是对人类存在本身是否虚无的恐惧。

然而人偶呢?

他们不也是独孤而无助的吗。

完美义体也有短处,无法控制自己的脑袋才是最可怕的。

不仅人偶,像巴特这样的义体人也害怕自己所依赖的保护系统出了差错,被黑客入侵,导致行动不受控制。

这些人偶吟唱着“救命救命”,身体分离崩析。

最后人偶大军不受控制地攻击战斗的时候,配上bgm凄厉的女声,让人简直心碎成渣渣。

<图片4><图片3>「生死去来,棚头傀儡。

一线断时,落落磊磊。

」这里零落崩塌的不仅是机器人的电脑系统,不仅是从天而落的人偶大军,更是我们对自己的认知:我们是所谓的人类还是机械人?

最讽刺的是,我一直以为的人偶自身发出的呼救声、人偶为了反抗而发起的斗争,到头来还是人类的手段。

一个个人偶里注入的是非法夺取的人类小孩的灵魂,他们为了不变成人偶,让人偶失控攻击人类,以此获得警察的关注。

巴特说:你们没有想过人偶的感受吗?

小孩:但我不想变成人偶啊!

这大概是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也是整件事最无奈的地方。

人类和机械,相互依赖但不可调和。

人和自己,也是相互依赖但不可调和。

一切都有罪,也都无罪。

然而人类终究是幸运的。

素子姐姐说,鸟血惹人怜,鱼伤无人问。

发声者是幸运的。

这份讽刺放在影片最后的两个镜头里。

<图片8>巴特与狗<图片9>孩子和人偶另外想说说川井憲次的音乐,太屌了,生动热烈同时也是阴郁诅咒的,是充满感情的也是量化的。

提琴的声音悠扬而鼓声急促,女声尖锐得仿佛是电子音。

我们常把digital(电子)和analogue(模拟)划分开来,analogue是原始的、感性的、多变的,而digital是系统的、量化的、明确的,但其实两者关系非常流动。

digital不单指电脑,也是语言、数字、音符,随着时间推移文明进展,这些在当年都被当作是死板无情的东西都衍生出无限变化,人文主义所宣扬的确切性(非盲目崇拜)跟digital的确切性相似,所以才有了之后工业科技的一次次革新。

这样的傀儡謡,兼容了电子化与情绪化,配上日本传统的调子,再配上影片三段每段的开头(第一段是人偶各个部位被生产组装的过程,第二段是堪比红辣椒里噩梦般的盛大游行,第三段是巴特入侵贼船,或更准确的说是作为病毒入侵敌人的中枢系统)太妙。

最后,回到影片最开始的quote<图片10>爱要如何量化,我想巴特和素子姐姐给出了一个可行性。

我说不准他俩的爱是爱情、友情、还是战友之情,或者更准确的是透过庞大的网络系统联起来的亲密关系。

攻壳1里素子姐姐与网络中诞生的黑客结合,漫游在无限的电子世界中,当她以人偶的形态出现在巴特身边,影片真正的战斗模式才算大开。

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这才是两人应有的样子,也是他们最好的样子。

所有的情感融入素子姐姐的两句话:「巴特,记住,无论何时,只要你连上网络,我就在你身边。

」「那么,我走了。

 7 ) 《Ghost in the shell 2:Innocence》台词选

《Ghost in the shell 2:Innocence》台词选"If our God and our hopes are nothing but scientific phenomena, then let us admit it must be said that our love is scientific as well." ( Adam, L'Eve Future)……【傀儡謡-怨恨みて散る】一日一夜 (ひとひひとよ) に月は照らずとも悲しみに鵺鳥 (ぬえとり) 鳴く吾がかえり見すれど花は散りぬべし慰むる心は消ぬるがごとく新世 (あらたよ) に神集ひて夜は明け鵺鳥鳴く咲く花は神に祈 (こ) ひ祷 (の) む生ける夜に我 (あ) が身悲しも夢 (いめ) は消ぬ怨恨 (うら) みて散る翻译:纵使无月照日夜,虎鸫悲啼永不休。

蓦然回首花将残,宛若慰心杳无踪。

众神集新世,夜明虎鸫啼。

花开向神祈,浮生空自哀。

梦已逝,恨飘零。

(傀儡謠Ⅰ:恨飄零)……巴特:“你在做侦探的时候,对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也没少说风凉话吧?

”陀古萨:“所以才讨厌啊,好像看到了过去的自己。

”巴特:“分明是自己的脸变形了,还去责怪镜子(注1)。

”陀古萨:“镜非醒悟之器,乃迷惑之器(注2) ……么?

”巴特:“咱们两个怎么看都不像爱照镜子的人呐。

”……哈拉维:“人类和机器人不同。

但是,那种信仰只不过是停留在非黑即白的简单区别上,某种程度上去理解人类仅非机械而已。

工业机器人暂且不论,起码供玩赏用的人形机器人和Gynoid(注3)们与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无缘。

为什么他们是人型?

而且,有必要做成理想化的人型吗?

人类为什么要如此迫切地想做出和自己相似的形态呢?

你有孩子吗?

”陀古萨:“有个女儿。

”哈拉维:“孩子在通常所谓的‘人类’规范之外,也就是说,拥有确定的自我,这种完全按照自己意志行动的人才能称之为‘人’。

那么作为人类的前阶段,在混沌中生活的孩子是什么呢?

很明显,内在异于人类,却又有着人类的外表。

女孩子玩过家家用的人偶,不是真实的婴儿的替代或是练习道具,女孩子也绝不是在做育儿练习,不如说玩过家家和现实中养小孩相近吧……”陀古萨:“你到底在说些什么啊?

”哈拉维:“也就是说,养儿育女是创造人造人这个古老梦想的最快的实现方式。

我的意思就是说,是否有这种可能性?

”陀古萨:“孩子……不是人偶!

”巴特:“不能区分人类与机械生物和非生物的笛卡尔,按照5岁时死去的女儿的模样制造了一个人偶,取名为弗兰辛,并溺爱有加,确实也有这样的事。

”陀古萨:“还是来谈谈案子吧……”……巴特:“非常感谢!

”陀古萨:“恕我冒昧,问个失礼的问题……”哈拉维:“我没有生养过孩子,也没有在卵子银行登过记。

”陀古萨:“非常感谢……”哈拉维:“哈拉维小姐,女士什么的就免了。

”……陀古萨:“那个大妈一点也不像搞技术的。

”巴特:“是个喜欢发表自己观点类型的人,我也经常那样。

”陀古萨:“所以才迟迟不能出人头地。

”巴特:“总之那个Gynoid的电子脑,要保存在9课的实验室里了。

”陀古萨:“和那个大妈的缘分就此终了?

”巴特:“想交往不成?

”陀古萨:“实际上我是喜欢年长类型,接下来干什么呢?

”巴特:“照惯例啰。

”(吐槽:爱吐槽的技术员,阎崟是在说你吗?

)……荒卷(注4):“怎么样?

”陀古萨:“总之必须弄清红尘会和LocusSolus(注5)的关系。

”荒卷:“我是说巴特,通常应该相互确认心理的倾向。

”陀古萨:“虽然这么说,可我既不是义体人,也不是电子脑医师。

”荒卷:“要理解凯撒,并不一定要成为凯撒(注6)。

你有家庭,对吧?

觉得自己现在很幸福吗?

”陀古萨:“啊,还行。

”荒卷:“人们通常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幸福或是不幸,重要的是,是否不厌倦于希望和生存(注7)。

”陀古萨:“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荒卷:“最近,我看到那家伙,就想起失踪前的少佐(注8),独步天下,吾心自洁,无欲无求,如林中之象(注9)”陀古萨:“部长,你为什么选我?

”荒卷:“因为把你从本职调来的是少佐(注10)。

”……【傀儡謠Ⅱ:新世集眾神】悲しみに鵺鳥 (ぬえとり) 鳴く吾がかえり見すれど花は散りぬべし慰むる心は消ぬるがごとく新世 (あらたよ) に神集ひて夜は明け鵺鳥鳴く咲く花は神に祈 (こ) ひ祷 (の) む生ける夜に我 (あ) が身悲しも夢 (いめ) は消ぬ生ける夜に我 (あ) が身悲しも夢 (いめ) は消ぬ怨恨 (うら) みて散る……生死去来棚头傀儡一线断时落落磊磊(注11)……金:“赋予人偶灵魂,模仿人类的样子制造,我可真不理解干这类勾当的家伙的想法呀。

如果要说到真正美丽的人偶,那也应该是没有灵魂的躯体,垂死挣扎、死不瞑目的尸体。

”巴特:“就为了这个,你沦落为电脑化的废人?

”金:“人类在姿态和动作的美感方面,其存在本身就比不上人偶。

人类认知能力上的缺陷,导致了其现实的不完全(注12)。

所谓完美是指不拥有意识吗?

或是拥有无限的意识?

总之,只有人偶或者神才能完美实现。

”陀古萨:“该谈谈工作了吧?

”金:“不,还有一种能和人偶以及神匹敌的存在。

”巴特:“动物吗?

”金:“雪莱“云雀”的那种境界(注13),我们这种自我意识过强的生物是绝对达不到的。

沉迷于深层无意识的喜悦,作为垂涎‘认知’这一果实者的末裔(注14),做到这一点比羽化登仙还要难。

”巴特:“你进入人偶内扮成已死的样子,就是出于这个理由?

”金:“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注15)。

能理解死亡的人屈指可数,大多数人并不是大彻大悟,只是因为愚钝而习惯于忍耐罢了(注16)。

也就是说,人是因为无法违背自然规律才死亡,人偶认同死亡,并把死作为自己的财富生存下去。

”……金:“从外表看上去是活着的事物,却存有是否真的活着的疑问。

与之相对的,没有生命的事物反而说不定活着。

要问为什么人偶让人感到惴惴不安?

那是因为,人偶是人类的雏形,也即是人类本身,人类对可能会被还原为简单的装置和物质的恐惧感。

也就是说人类对自己可能本来就属于虚无的恐惧感。

”陀古萨:“你适可而止,快点谈正事。

”金:“试图解析生命这一现象的科学,也变为产生这种恐怖的帮凶。

相信自然是可计算的信念,导出人类也可以被还原为简单的机械零件的结论。

”巴特:“人体自身就是上了发条的机器,是永恒运动的活生生的样本(注17)。

”金:“18世纪的人类机械论,借助电脑化和义体化的技术再次复苏,从借助计算机使得记忆的外部储存成为可能的那一刻起,人类为了扩展生物机能的上限,积极地延续着将自己机械化的道路,超越达尔文的自然淘汰学说,人们在企图用自己的力量摆脱进化论的束缚这方面,表现出了顽强的意志。

同样,表现出了想要超越孕育自己的大自然的意志。

幻想给生命装备更完美的硬件,正是这一噩梦的根源。

”巴特:“神……永远是……几何学(注18)(注19)。

”……金:“巴特,如果我说这依然是模拟信号制造出来的,而不是现实的继续,你还能这么自信吗?

”巴特:“我的Ghost这么对我说。

”金:“人类只不过是编织名为生命之梦的素材而已(注20)。

梦和知觉,不,甚至连Ghost也都是,均一矩阵中产生的裂缝或弯曲(注21)。

”巴特:“虽然我和你一样也是个无聊之人。

但我和你不同,对于连GHOST都不相信的人,根本配不上疯狂或者精神分裂这些像样的名词,你剩下的仅有一点肉体不会毁灭,在迎来和你相配的那个‘死’之前,就继续在物理上履行它的机能吧。

”……陀古萨:“我们真的回到物理现实中了吗?

”巴特:“回忆和记忆之间根本没有分别(注22),而且不管是哪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注23)。

主导时间(注24)不能记录,真是难受啊。

只要是通过电子脑化与外部共有记忆,就必然会带来副作用:在家里等着的老婆和女儿是不是真的存在,是否原本自己还是独身,只是在某个房间里做着有家的梦(注25)。

你想去确认这些吗?

”……巴特:“备份了Ghost的他的电子脑到现在还和LocusSolus联着呢,在那帮家伙销毁证据之前,我们必须解决问题。

子曰:‘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注26)。

谈判破裂,就该亮出武力了。

”陀古萨:“喂,这可不是去端黑帮的老窝啊!

”巴特:“我可没有期待你的左轮手枪。

鸟隐于天高,鱼潜于水深(注27)。

”……【傀儡謠Ⅲ:陽炎待黃泉】陽炎は黄泉に待たむと陽炎は黄泉に待たむと咲く花は神に祈ひ祷む生ける世に我が身悲しも夢は消ぬ怨恨みて散る百夜の悲しき常闇に卵の來生を统神に祈む翻译:阳炎待黄泉……阳炎待黄泉。

花开向神祈,浮生空自哀。

梦已逝,恨飘零。

常闇百夜悲,来生祈皇神。

……巴特:“圣灵显现。

好久不见,少佐,现在该怎么称呼你?

(注28)”素子:“正确地说只是通过卫星载入了我的一部分而已,这个Gynoid的电脑容量不足,光是战斗用的义体控制系统就装满了,表情和声音就只能这样了,别介意。

这条走廊向前50米左右,应该有紧急终端,从那里连接,一口气攻下系统。

”(巴特脱下了战斗马甲,披在了素子身上,这样这个Gynoid看起来和其他机器人就不一样了。

)素子(叹了口气):“你还是老样子。

”巴特:“去吧,先锋官,后面的就交给我。

就像以前那样。

(注29)”……(巴特和素子联手压制了暴走的Gynoid,素子借机入侵了船上的主控系统,控制了船只,解救了被绑架的小女孩,而那个小女孩被关进机器里,被用来复制Ghost以使Gynoid具有类人的性格。

)小女孩:“你来救我们了吗?

维克森先生说过,警察一定会来的,一定会来救我们。

我还在第4阶段,和我一起来的索瓦纳(注30)已经进入第5阶段。

什么都听不到,什么反应都没有了。

”素子:“被杀的检查部长为了这些孩子,修改了伦理代码的程序。

事情暴露后,就被当成组长被杀事件的和解条件而干掉。

”小女孩:“他说把机器人弄出些事情的话一定有人会发觉的,这样,一定会有人来救我们的。

”巴特:“没想过会出现牺牲者吗?

不只是人类……被装入了灵魂的人偶会变成什么样,就没有想过吗!?

”小女孩:“但是……但是……我不想变成人偶啊!

(哭)”素子:“鸟血惹人怜,鱼伤无人问,能发声者是幸福的(注31)。

人偶要是也能说话,也会喊出“我不想成为人类”的吧。

”巴特:“告诉我一件事,你觉得自己现在幸福吗?

(注32)”素子:“真是令人怀念的价值观呢,至少现在的我心无牵挂。

独步天下,吾心自洁,无欲无求。

”巴特:“如林中之像。

”素子:“巴特,不要忘记,只要你联网,我就在你身边……我走了。

”……とほかみゑみため翻译:远神恵赐……(完)……片尾曲【Follow me】(注33)Follow meTo a land a cross the shining seaWaiting beyond the world that we have knownBeyond the world the dream could beAnd the joy we have tastedFollow meAlong the road that only love can seeRising above the fun years of the nightIn to the light beyond the tearsAnd all the years we have wastedFollow meTo a distant land this mountain highWhere all the music that we always kept inside will fill the skySinging in the silents werve a heart is freeWhile the world goes on turning and turningTurning and fallingFollow meTo a distant land this mountain highWhere all the music that we always kept in side will fill the skySinging in the silents werve a heart is freeWhile the world goes on turning and turningTurning and fallingFollow me……Follow me……Follow me……Follow me……Follow me……Follow me……=======================================================================全剧欣赏:http://www.letv.com/ptv/pplay/45052/1.html音乐大碟:http://www.xiami.com/album/321203说明:翻译使用了FREEWIND和射手上CHD的版本,对贡献者表示由衷的感谢。

部分注释参考自:http://www.cnblogs.com/kidd2829/articles/199887.html其他资料来自于网络,就不一一列出了,对资料来源表示感谢。

========================================================================注1:出自俄国小说家果戈里的《钦差大臣》。

注2:“鏡は悟りの具ならず、迷いの具なり”,出自斋藤绿雨 日报《读卖新闻》明治32年8月9日《霏々刺々》 ,前后文:“所谓窥镜,乃促人反省之语。

然则真能反省者,几人耳。

人居镜前,自恃之,自负之,遂不得省。

镜非醒悟之器,乃迷惑之器。

初见不悟,而再见、三见,渐至迷途。

”注3:Gynoid,女仿生人。

http://en.wikipedia.org/wiki/Gynoid注4:荒卷大辅,公安9课科长,身高153cm,外号“猴子老爹”。

(吐槽:奈须蘑菇的《空之境界》里,主角黑桐干也有个当警察的表哥,也叫大辅,而且猴子老爹……总觉得像……)注5:这个名字是一句拉丁话,原意指的是"远离人烟的地方"的意思,但是法国小说家胡塞尔 Raymond Roussel在1914年,也就是整整九十年之前就写好的科幻小说,就用这个词做书名,描写法国一位富可敌国,又喜欢做科学研究的富翁康特拉罗Cantarel,他在巴黎郊外置产,取名就叫做"Locus Solus",他所有的科学幻想和发明就全都集中那里,小说描写他带着大家去参观他运用天马行空想象力所创造出来的每一项发明,那一切只能用天方夜谭的梦幻神话来形容, 换到了押井守的电影,"Locus Solus"就是复制机器人灵魂的那家公司,是未来世界里可能发生的罪恶源头。

http://www.cnblogs.com/kidd2829/articles/199887.html注6:“要理解恺撒并不需要身为恺撒”后文是“若非如此则所有的历史记述都是无意义的吧” ,出自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的《论理解社会学的基本范畴》。

注7:出自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注8:少佐,指的是草薙素子,女,在95年电影《Ghost in the Shell》最后失踪了。

(吐槽:《Ghost in the Shell》是99年电影《黑客帝国》的祖宗,《Ghost in the Shell 2: Inoncence》是04年的作品。

)注9:“孤独に歩め...悪をなさず 求めるところは少なく...林の中の象のように”出自日本学者中村元的翻译著作《佛陀的话语——尼波多经》第十四章“憎恨”(吐槽:不知是“像”还是“象”?

求高人指教。

)注10:(吐槽:素子之所以会找到陀古萨是为了保证公安九课队员的多样性,陀古萨几乎没有进行任何的义体化,这样或多或少会抱有正常人的情感和判断,而其他队员大多被义体化了,素子义体化最多,除了大脑全身都是义体,因为她小时遭遇飞机失事而失去了身体,作为最早的一批实验体进行了全身性的义体替换。

)注11:日本著名能剧师世阿弥的能剧《花鏡》。

注12:(吐槽:‘错觉’算是一种!

小小的兴奋了一下。

)注13: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注14:指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因偷吃伊甸园中知识树之果 ,而后被放逐的悲惨境遇。

(吐槽:用认知来解释认知,我们的研究啊!

)注15:孔子《论语·卷六 先进第十一》。

注16:出自法国哲学家弗朗索瓦·德·拉罗什富科的《箴言集》。

注17:出自法国医学家裘利安 ·拉·美特利的《人是机器》一文。

注18:柏拉图语。

注19:(吐槽:上面一部分归纳了现代科学对于生命的研究的方法,包括我们做脑的电生理研究,试图通过将我们的知觉,以特定区域的特定神经细胞的特定电信号发放模式加以解释,进而一步一步的解开知觉、记忆、甚至是意识之谜;我们打破了生命的神秘以及迷信,以一种逻辑的、数学的方式,将其归纳为可以被科学理解的现象。

就像柏拉图所说,“神是几何学”,现代科学,越接近基础科学,比如数学、物理、化学,其发展就越好。

我们的计算机,就是这样被制造出来的。

人类使用计算机辅助自己、进而不断的超越,最终我们也不难想到,人类的大部分都可以被替代:人类的劳动被机器取代,我们的四肢可以变得更有力,更耐用,我们的视觉变得更锐利,我们的记忆变得更可靠。

但是,灵魂是区别于人类与机械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一旦灵魂也可悲机械的还原,我们还如何将自己与机械加以区别呢?

)注20:帕斯卡尔所著的《思想录》。

注21:(吐槽:这句不懂,求高人指教。

)注22:(吐槽:记忆和回忆啥区别来着,求心理系大牛们指教。

)注23:1978,光明日报。

(吐槽:燃了!

燃了!

)注24:(吐槽:主导时间是啥?

求指教。

)注25:这几句暗指1995《攻壳机动队》发生在一个小人物身上的事情。

(吐槽:南柯一梦啊。

)注26:非吾徒也。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出典:孔子《论语·卷六 先进第十一》。

注27:出典:斋藤绿雨 日看斎藤緑雨 日报《读卖新闻》明治32年6月26日《霏々刺々》(吐槽:暗指他的守护天使,草薙素子,会帮助他的。

其实巴特之前发现了素子也在暗中调查这件事。

虽然他们Stand Alone,但是却心意相通,九科也是个样子,虽然大家有时候可能没有机会商量战略,但最终导向了一致的结果,此乃心意相合。

)注28:(吐槽:素子终于出现了,激动!

)注29:(吐槽:何等默契!

)注30:索瓦纳:《未来的夏娃》中主角就是以她为原型制做了人造人哈德莉。

注31:出自斋藤绿雨的《半文錢》。

注32:(吐槽:噗,04年巴特的问题,现在看来如此的狗血!

)注33:Sung by伊藤君子[Kimiko Itoh]),改编自西班牙著名的“阿兰费斯”吉他协奏曲第二乐章“我的冥想”,西班牙盲人作曲家罗德利哥原作。

========================================================================其他资料:观影顺序:(按照事件发生顺序)1.2005年《攻壳机动队 笑面男》:http://www.tudou.com/albumplay/PAe89q664tY/Y4EZn4bAs4U.html2.2006年《攻壳机动队 个别的十一人》:http://www.letv.com/ptv/pplay/45382/1.html3.2008年《攻壳机动队2.0》http://www.letv.com/ptv/pplay/71773/1.html4.2004年《攻壳机动队2:无罪》http://www.letv.com/ptv/pplay/45052/1.html5.2006年《攻壳机动队 Solid State Society》: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rRn9dKFfhg/(注:2008年的《攻壳机动队2.0》是1995年《攻壳机动队》的重制版,部分画面采用了3D重制,其余部分沿用了1995年的画面,被称作《黑客帝国》之母,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全系列作品【漫画集】  攻壳机动队  1.5:Human Error Processor  2:Man/Machine Interface【TV动画】  攻壳机动队 Stand Alone Complex [攻壳机动队 S.A.C] (2003)  攻壳机动队S.A.C. 2nd GIG (2004)  塔奇克马的日常 (2004)【剧场版】  攻壳机动队剧场版(1995)  攻壳机动队2 无罪 (Ghost in the shell Stand Alone Complex Innocence) (2004)  攻壳机动队2.0(1995年攻壳机动队剧场版翻新版本)(2008)  攻壳机动队(OVA 攻壳机动队 SSS 3D化版本)(2011)【OVA】  S.A.C. Solid State Society [攻壳机动队 S.A.C SSS]  Individual Eleven [攻壳机动队 个别的十一人]  The Laughing Man [攻壳机动队 笑脸男事件]

 8 ) 生死去来/棚头傀儡/一线断时/落落磊磊

在一段很郁闷的日子里,很难使人想象看这部片子的动机。

当年我在一台256M内存的电脑上,看着两千多kbps位速的SAC2,CPU长期百分之七八十,盯着最后一集,看了一遍又一遍,看不懂了,想想,又懂了,再想想,好象又不懂了,于是再看一遍。

还有刚有了台笔记本电脑,在漆黑的寝室里半夜四点钟写完实验报告,看了九五年的Ghost in the shell 1,起始,想怎么可以把素子画得这么难看,比SAC1还要难看。

看完之后,嘴里骂骂咧咧:这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啊!

喜欢攻壳的人,大多可以被归为otaku。

事实上,otaku不是很多的,所以很多号称喜欢攻壳的人,大多是伪B了,而不客气的说,我就曾经是一员。

不过话再说回来,otaku大多又是从伪饭那里转变过来的。

所以当慢慢转变成真饭的时候,攻壳带来的冲击,实在是难以想象。

好吧,话归这个GIS2。

有着浓郁导演押井守自身色彩的一部戏。

事实上,这部戏实在是太装B了,导演大概是抱着古文辞海在那里编的剧本。

中间那一段,纯粹地卖弄CG,得承认实在是漂亮,但是又确实格格不入。

然而,这部如此装逼的电影居然神采奕奕地看到了最后,对于我这种看电影容易打瞌睡开小差的人倒也神奇。

对于一部电影而言,视觉是必须第一位的,甚至比内涵重要。

押井守做到了视觉上给人十足的压迫感。

夜晚的香港街,破旧的店招牌,巴托走进的阴暗小路。

修罗场的超市,择捉经济特区的尖耸大楼。

具有中国古代风格的游行集会,以及和古罗马教堂一般华丽的LocusSolus本部。

这些场景的CG,已经精致到难以想象。

押井守使用的全部是暗色打底并且亮色为辅,给人极致的窒息感,仿佛被人用被子蒙了脸。

大概唯一令人清新的是那些海鸟。

另一方面,剧情倒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难懂。

大概这是主要的没令人看得太郁闷的一点。

如果画风压抑再来个看不懂的剧情,估计没人受得了。

思路虽然还算清晰,但是对白实在太难懂,以至于足足看了两个半小时。

(大概不喜欢去电影院的原因,是因为语文比较差理解不能么。。。

)讲的是人与机械的复杂关系,当机械高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之间的隔阂就会消失,而人类的占有欲和优越感,却能导致ghost的黑暗。

如果仅仅是这样,那这部GIS2就没啥意思了。

既然是和原著攻壳机动队有关的,必然最大的看点就是人物了。

这部看了大半的时候,你会觉得怎么是巴托做主角,而且是个脑残版巴托。

素子大人就这样被抛弃了么。

所谓神不守舍,即使巴托的眼睛只是两矿泉水瓶盖(我一直是这么理解的),也能感受得很清楚。

进了敌人大本营就拿机关枪扫射可不是SAC中巴托的特点。

然而让人激动的一刻终于在最后攻坚潜艇时来到:素子大人终于出现,虽然只出现了一个ghost而已:居然就随随便便从网络上降临到一个人偶模型上,太丑陋了。。。

而巴托终于恢复了风采,一个给素子披上夹克的动作,大概令所有攻壳迷热泪盈眶:那个站在素子背后身背钢铁十字架的冷静男人回来了!

瓶盖是看不出坚毅的眼神的,但是动作已经很清晰。

素子完成任务,迅速又回到了网络中,无须说再见。

我记得以前我想过,巴托是不是爱素子?

这个问题太荒谬了,因为攻壳其实根本和爱情无关。

巴托,只是素子的一个追随者而已,或者说他离素子太远,仅仅曾经义体实体接近过,但ghost从未赶上。

用佛法来说,叫悟性未到,尚未成佛。

听到最后的音乐时,follow me不断的重复,大概巴托仍然在追随着素子,而我们仍然在科技缓慢发展的道路上,漫无方向地追随着真正的真理。

生死去来,棚头傀儡,一线断时,落落磊磊。

我们不知何时短线,只求有可以一直追求的东西。

最后向翻译者致敬。

 9 ) 孤寂的疯狂与相遇的悲伤

(一)本篇巴特是Cyborg。

他的手、脚、以及身体的一切,都是机械。

对他而言,所剩下的,只有小部分的脑——和对一个女性的回忆……从1995年到2004年,经过8年多的漫长岁月,再次回到视野中的,无限广阔的网络世界,活跃在事件阴影中的公安,以及有着义眼的高大身影。

会去看Innocence,完全是在计划之外。

预定的日程被爱睡懒觉和爱发呆的坏毛病破坏掉,在繁华区的街道上晃来晃去的结果,看到影院外大幅的Innocence海报。

二十分钟后开演,99分钟的故事。

影院全都是指定席位,好位置已经售完。

售票的小姐问我:要旁边的还是前排中间的?

中间。

剧场在六楼,很小。

我的座位在第二排的中间,大屏幕的正下方,音响交汇的地方。

幕布在头顶上方铺展开来,打着微弱的顶光,观众席仿佛被一个以屏幕为中央的无形球体掠过,越往前身体放得越低,到了我这一排,早已经是齐刷刷低躺下。

然后,电影开始。

日本电影的惯例,是开片之前会有几个相关的介绍,同一个电影公司的新片,或者是关联的制作。

这次也不例外。

第一个广告就是《Ghost in the Shell》的游戏,3D,PS2。

个人不喜欢3D的游戏,总觉得人物一3D化就失去2D时超越现实的故事感,看这个游戏的介绍画面,也是如此。

好在配音的是SAC的原班人员,游戏介绍以素子倒地,巴特的一声大呼:“素子~~~”结束,感觉还是满有魄力,笑。

接下来的两个预告片是我完全没有预想到的,大友克洋的《STEAM BOY》和GHIBLI的新片,魔女的森林。

大友克洋延续他一贯的风格,十九世纪的机器繁盛被他画得一点浪漫气息都没有。

明明就有英雄救美的场景,吞吃观众神经的却照旧是略显老旧、繁复盘缠的机械。

魔女的森林很不象GHIBLI以往的风格,画面平面装饰的风格极重,色彩板块化。

以前在CD店看到海报的时候还差点以为是欧洲的动画片。

接下来的就是柯南的新剧场版和蜡笔小新西部生活的剧场版预告。

这种画风不精致的东西果然是不能拿到大屏幕上看的……感觉是完全粗糙,线条太粗、颜色太平板……不过介绍的影片和本片气氛的反差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小新的片头出现的那一瞬间,剧场里所有的人都在笑。

话说回来,连Innocence在那么大的幕布上看起来都不是特别精致。

可是有音响和大画面的魄力……我还是喜欢在电影院看 ^^在播放预告片的时候,剧场里最前排的黄色顶光还亮着。

五个预告片一放完,灯光悄无声息地齐齐熄灭。

黑色的屏幕上打出一行字:“本片即将开始”那一刻真是寂静,寂静得可以听到屏住的不自然的呼吸声。

会在这个时候来看这部片子的所有人——我想,没有赶首场的时髦,没有人在心不在焉地吃东西,没有人不在开场前到达并坐好——是真的在期待着这个故事。

屏幕全黑,然后城市的夜景出现在眼前。

看押井守的片子不是第一次了,但以前一直没有察觉到,直到真正坐在影院里,才真正发现押井在描述的时候,很喜欢用俯视的角度。

在上空盘旋的直升机,高层建筑的楼顶,从水面的正上方看见的倒影。

如果直视屏幕,会觉得视线是倾斜的;可是躺在屏幕的正下方,会觉得画面那么大,好象整个城市压下来了一样。

介绍片中曾出现过的,有着鸟翼的飞机飞掠巨大的建筑群,被废弃的远东工厂,街上的中国风祭典,大头娃娃,还有投影在楼房前水面上的云影,都毫无疑问地是在炫耀CG。

虽然知道这一点,但置身于这样的场景之下,那种巨大的城市就在自己头顶上的重量感和压迫感,感觉色彩随时会倾泻下来的真切错觉,强烈到了害怕的地步。

但是最惊艳的不是这里,而是抬头望向天顶,完全仰视的角度,那个流光异彩的蓝色水晶鸟骨,巨大地、晶莹地悬挂在头顶上。

透过鸟骨的光亮,是冰冷澄澈的透明蓝色,从高高的天井泻下来的阳光,是颓废的、阴郁的昏黄金色。

抛开其他所有场景不说,设计出这个场面的人,我要说他是天才。

押井的视角运用的确是很能让人琢磨。

第一次的假想现实,天井里的鸟骨,是仰视的;第二次的假想现实,天井里的无头天使,也是仰视;第三次的假想现实,天井里一只普通的海鸥,却是从天井向下俯视,好象是活着的海鸥,在用自己的眼睛往下看一般。

突然想起游戏中素子从楼顶往下看的场景,动画里素子俯瞰城市的场景,不由得想象这样的角度会带来什么样的视觉。

“……网络无限广阔,我要去向何方呢?

”同样的场景,是在夜间飞机离开地面的时候,我看见蛛网般在黑暗的地面上蔓延出去的灯光,渐渐远去,好象安德洛墨达表面的形状,好象是无限的网络空间。

网络无限广阔,我要去向何方呢?

在看这部片子之前,就已经做好了郁闷的准备。

因为看GIS的时候,素子用力到臂膀肌肉脱落的场景,一溜子弹打上世界树的场景,在脑子里回旋回旋再回旋,好象中了魔咒一样。

而押井说:“我决不允许有牧歌式的主人公,现在的主人公是以抱持着更为痛切的主题为绝对条件的……”苦笑,真是恶劣的监督。

片子的一开始,就是阴云惨雨的气氛。

暂且不论押井喜欢什么颜色、黄昏场景般昏黄的海面具有何等华丽的视觉效果,整部影片就没有给出一个让人觉得鲜亮的场景。

夜晚的城市,巴特扫描视野中的绿色,雨,光线昏暗的海面,灯光不明亮的密闭工厂。

押井是打算彻底地打压观众的心情,从开始,到最后。

前几天在云中看文,看到这样的对话:“巴特的眼神……”“瓶盖能看出眼神么。

” 笑倒。

Innocence的主人公是巴特,从头到尾,就没有过大的表情变化,大多数时间都是那样的扑克脸。

生气的时候脸上的线条只是微微地集中,笑的时候嘴角扬得人几乎看不到。

这样的巴特,却是活生生的、绝望的、濒于疯狂的。

我说不出是影片里的哪个动作哪句话会给我这样的印象,但是我所看到的巴特,勉强地维持着和狗的生活,在同事面前精神紧绷,虚无、绝望又无可奈何,好象是在……疯狂般地要寻找一个出口。

一开场驾驶大型车到来,缓慢、沉默、顽固、惜字如金的巴特;在Ms.哈拉威的事务所里对着似曾相识的人偶久久凝视的巴特;在石川开车送他回家的时候因为一句关于素子的话就变成岩石刺猬的巴特;在黑社会的事务所乱扫一气,对下巴快要掉下来的托古萨有点得意洋洋地笑着说“我已经尽量避免”了的巴特,总觉得有一种刻意张起防幕,寻求某种支柱,或者寻求毁灭的表情。

谁能说巴特明知故犯地违反命令,跑到红尘会大打出手,不是抱着“万一死掉了也不错的想法”呢?

回家的路上买狗食,下班了回去做狗食,喂狗的时候还要小心地拎住狗耳朵免得弄脏。

巴特是很温柔的人,在Ghost in the Shell的时候如是,在Innocence里仍然如是。

1995年,素子在在海中凝视水面倒映出来的自己,困惑着自己所感知的一切。

素子浮上水面后,光看表情就知道要询问什么的巴特,这种细腻至今不变。

但可能也正是这种细心和温柔,在失去素子之后,失去的空间无法填补,于是温柔变成了折磨。

如果……如果巴特一直这样阴沉着脸,游走在崩溃的边缘,寻求着林中的画像,我想,我最终会喜欢这部片子,而不是被它打动。

看到最后,终场,屏幕转黑,伊藤君子的歌声响起,我突然听懂了歌词的那一刻,感情微微一动,悲伤涌了进来。

Follow me(わたしと一緒にきてくれ)看片子前笑着说:没有素子姐姐的东西我为什么要去看啊。

于是一听说有素子就真的跑去看。

素子素子,Ghost in the Shell的Ghost,无论那个世界怎样变迁,也还是她。

就好象朋友所说的,讲巴特的故事没有素子,要怎么讲呢。

Innocence的故事因为素子的出现而完整,也因此彻底成为悲剧。

水面,西式建筑,有异彩的天井。

大片海鸥飞起,在昏暗的海面上。

身体惨白的人偶如雨点般降临。

在天桥上,顶光的照耀下,两个人划出一个完美的圆形战斗空间。

然后,转身,枪口同时指向对方的脑袋。

场面凝固。

那时候整个影院里,大概只有我在叹气。

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种“久别重逢”的方式,确实是很适合巴特和素子。

不是情人,不是兄弟,是曾经可以把自己的背后交给对方的人,是有着比语言和肢体动作更加深切的默契的存在。

然后离去,没有任何联系。

我一个人在那里苦笑,果然就是吴的套数。

影片的基调,从观众明白“素子”出现的那一刻,就开始改变了。

战斗的步调,行进的方式,命令的直截了当,情报的陈述,马上切换成素子的干脆利落。

大家一直跟着巴特在泥沼里爬啊爬的心情,突然就跳到了干爽硬实的地面上。

而最大的改变,是巴特的表情。

还是扑克脸,还是瓶盖眼,但是从语气到肢体语言,全变了。

给素子赤裸的木偶身体披上背心的巴特,身上那种弩张剑拔的戒备心和下了三年梅雨的发霉气质,全都跑去了九霄云外。

曾经在Ghost in the Shell里认识,而最象Stand Alone Complex第25话里巴特的那个人,重叠在这个面容上。

当时看得开心后来觉得最悲伤的一场,是巴特守护进入系统的素子。

没有对白,场景不切换。

枪林弹雨之中,素子默然而立,巴特跪在地上,从容不迫地射击、换弹夹、射击,全无紧张之感。

脑子浮现出来的只有一个词:骑士。

把自己的荣誉和生命都献给某个人,因为能为对方不惜一切地战斗而感到喜悦和荣耀的,传统骑士。

在这一刻,巴特是这张牌面的最好写照。

早先就看过押井的采访,却是到最后才能理解押井对于素子 “残酷”的认知。

“巴特,记住。

无论何时,只要你连上网络,我就在你身边。

“那么,我走了。

”我们喜欢的,就是这样的素子。

对于巴特来说,这也是最致命的残酷。

永远不可能跟上的脚步,永远不可能抓住的身影。

甚至连要去抓住的念头都没有。

在《铁錆废园》里,天玉座兀自沉思:古王国已经消失,叫我们这些为了守护而被创造出来的种族如何生存呢?

他所追求的,恰如林中圣像。

(二)音乐来说音乐。

关于OST,茶馆的素已经做过详尽的介绍。

流行音乐一向不是我的长项,所以就不说了。

我对Innocence的编剧是梢有微词,但是对音乐完全无可挑剔。

笑,也是另一种恋声癖的发烧方式。

第一个主题式的音乐,出现在人偶自杀,故事进入正编,开始打出字幕,穿插着人偶成型的片段的那一刻。

曾经想到Innocence可能会沿袭GIS的格式,倒是真没想到沿袭到这种地步。

开场果然就是一大片似曾相识的女声扑面而来。

让人目瞪口呆——这应该说是偷懒,还是执着呢——同一个主题的延续,是在择捉的中国祭,斜斜的视角,大头娃娃和神像。

街道两边挤得满满的人,带着鬼怪的面具,没有人气。

巴特和托古萨绕到小巷里去抓人来拷问情报的时候,背景音乐完全消失。

然后没有任何预兆地,镜头切回祭典,大片的音乐如同峭壁般陡然扬起,直直地压迫过来。

再一次目瞪口呆,音乐果然是有压力的。

除了《傀儡谣》的三首曲子之外,其他的BGM就不是很明显了。

影片的重点还是在剧情和陈述上。

但是说白了傀儡谣也只是麻药,刺激,迷人,动听,叫人无法自拔。

真正能在心里盘旋的则是那首《Follow me》。

素子和巴特分离后不到两分钟,影片就结束。

黑黑的幕布上一行一行的工作人员名单打出来,悠然响起的,就是这首歌。

Follow me(わたしと一緒にきてくれ)因为素子的出现而受到冲击,因为巴特的情绪改变而感到欣喜,还没能来得及体会就结束的别离。

此时此刻,悲伤开始慢慢渗出来。

这首歌,存了心要勾人眼泪。

看完电影出来,没有直达电梯,只能一层一层坐电动扶梯下楼。

五楼是音像店,本着平复心情的打算就进去了,结果进门是一大张海报,破坏的人偶,同时Follow me的第一句歌词划空而来。

眼泪一下子涌了上来,然后觉得心里的悲伤好象反刍一样,一波一波地拍了过来。

该死的音像店。

站在试听的角落将近一个小时,把OST里几乎所有感兴趣的曲子听完,才终于回到了现实世界。

(三)杂感我看东西向来以台词优先。

一则是因为我的电脑屏幕小,二则是因为我常常是开着碟子一边听一边做事,所以台词好的片子自然喜欢。

Innocence,个人觉得是比不上Ghost in the Shell的。

一方面是台词比较多,剧情的张力比较差,而且有些片段有纯粹买弄CG的嫌疑。

而另一方面,和士郎的原本不同,Innocence几乎完全是押井自己的剧本,借用了“攻壳”的这个外壳来述说自己的观点,所以难免带上说教的口味。

95年的GIS是押井的GIS,但是蓝本勿庸置疑是士郎的,两者的融合,创造了一部颠峰之作。

而Innocence完全是押井的作品,硬要比的话,会和Avalon比较象。

押井在改编剧本上是天才,可是不客气地说,他自己写的剧本,就总是有生硬的痕迹。

看完影片后竖起耳朵去听日本人的反应,普遍觉得难,但是好看。

当时的观众主要是学生、上班不久的年轻人,超过30岁的人很少。

考虑到这些因素,给出的评价会和业界有相当大的差异。

我自己思考过人与机器人的关系,而且有相当一部分观点和押井吻合,因此那些纯叙述的部分对于我来说很亲切。

可是如果对这个问题了解不深的话,哈拉威的那段说教,Kim的长篇大论,是一定会让人打瞌睡的。

从98年一直跟踪动漫画的情况,国内最初写出深刻评论、带动动漫潮流的人,一直收集信息的资料狂,以及类似的一些人,我一直觉得是小圈子。

而更广大的动漫圈,只是觉得“好看”而已。

在日本,也是这样。

动漫杂志的盛行,以及大量质量并非上乘的动漫画的涌现,是为了填补时间,是为了娱乐。

Innocence受到注目,是因为GIS的影响,尤其是在欧美的影响,以及业界的无限关注。

但是实际上这部片子,只有60%做的是现象,至少有40%是做给OTAKU的。

如果我也只是“看”的人,我想,在从剧场出来后,会记得那些华丽的场景片段,会记得素子的出场,但是一定会记不得整个片子的流动,记不住这么多的细节。

士郎是士郎的攻壳机动队,这个FANS的圈子非常牢固,就好象看过《刀锋》的人,要么不喜欢,要么就会非常坚决地拥护毛姆。

押井是押井的圈子,看过GIS的人不一定就非常喜欢攻壳机动队的原作,甚至可能了解不多。

在这一点上,神山的SAC就做得比押井好的多,至少好懂得多。

融合了押井和士郎优点的,始终就只有那一部GIS,Innocence是比它沉闷得多的片子。

无论是故事的流畅性,可看性,分析的力度和易接受性,包括音乐,包括人物塑造。

虽然在95年的技术环境下GIS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在现今的动画技术环境下Innocence没有再与其他片子拉开那么大的距离,会对观感产生影响,可是象《2001年漫游太空》,象《阿拉伯的劳伦斯》,无论技术如何,震撼人心的东西总在那里。

我的日本同事的观点,我想很能代表日本人的想法。

他说:“我很想去看Innocence,因为听说很出色。

但是没有看过GIS,我担心会看不懂。

”以及:“知道你要去看Innocence还好;知道你要去GHIBLI美术馆,才知道你是真的喜欢动漫画;结果你连大友克洋的短篇都收集全了,我说,你是OTAKU么?

”我的回答是:“即使看过GIS,如果不是当真对科幻设定有一定了解,对机器人和人的论述有一定认识的话,这仍然会是华丽、沉闷、看不懂的东西。

 10 ) 人类之罪——无罪?——有罪。

以上是押井守给出的答案,看第二次无罪,我想我大概看懂了70%,与大家探讨一下。

第一部攻壳机动队探讨了人性,结论是人性,或者说灵魂乃是人类自我识别的基础,以及超我的运作机制。

那么第二步攻壳机动队,探讨了更深入的话题,便是超我是如何运作,以及世界观的宏大问题。

整部攻壳机动队2就是一个世界观的对峙过程,坚信物质至上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无神论,坚信”生死去来,棚头傀儡,一线断时,落落磊磊。

”那么在此世界观之上,随之而来的是对意识和灵魂的科学化探讨,以及对于人的机器化改造。

人的完全义体化,因此人偶造成了两个极端神圣的存在,一为如同云雀一般的完全无意识的存在,以及将意识完全逻辑化的义体人。

这个地方很有意思,为何保留人脑无法成为至善,是因为人对于“认知”的追求,与人认知的缺憾,这是自然法的根本认识,跳出对于神的帮助的寻求,完全依靠科学成了走向至善的方法。

而这样的至善,由于伦理法则的调整,让“认知”走向了毁灭与自我毁灭的悖论,是为无神论世界观的荒谬与终结。

另外一条世界观直线,是有神论的世界观,强调灵魂的独特价值,因此攻壳机动队的少佐,与黑客帝国中的史密斯,可以看作有灵魂与无灵魂的差异,史密斯作为矩阵缝隙的产物,脱离灵魂,导致幂的增加,以至于成为系统毁灭的元凶,而有灵魂的少佐,且仅仅保留了超我的少佐,成为了接近于至善的存在,一个了无牵挂,却在冥冥之中保护巴特与人类世界,且每每道出事务之真谛的异类。

接下来是本片中关于罪的逻辑,这是极其复杂和深刻的部分,被认为至善的“唯物论”的灵魂逻辑,将人义体化或是将灵魂灌注于人偶之中,其本身基于对于灵魂的不可复制,便采用绑架孩童抽取灵魂并创造ghost的方法,本身就是罪孽深重的,且从“有神论”的角度出发,这种对于人的能力的无限放大和对神创行为的模拟,就是一种可怕的偏执,是有罪的行为。

另一方面,人肯定是有罪的,巴特在北方之城便说“个体创造的东西会具有和个体相同的遗传因子表现形态”,因此不论是人,比如创造性侍者机器人的东西,或是按照人类意志创造的杀戮机器人,和人一样,都事有罪的,这是由“认知的贪婪”而带来的本源之罪。

“无神论”认为看清生死的价值,并认同人类认知之有限,将人义体化,在肉体上追求无限,至少精神也达到了无限的逻辑可能,这是唯物主义者金义体化的理由。

这也是在卢卡斯中第一段与金的对话。

接下来是第二段与仅有的完全是人的托古萨的对话,这是对于第一对话的自我批判,直接否认了人机器化和思维机器化的可能性,甚至否认了达尔文的进化论。

第一对话和第二对话都被打断和终结了,我们可以把第一对话看作第一审判,这是本我审判,是对于极端自大而本着“认知”有涯而对认知无限渴求的本我的毁灭,在这一对话中,代表本我的金死了;第二对话是第二审判,是自我审判,以反省我代表的自我在第二对话中丝了;第三对话是超我审判,以Ghost为代表的巴特在第三对话中头部中弹,但在第三对话结束之前,巴特在少佐的挽救下逃脱,使超我得以延续,也让两人得以存活。

活过来之后,超我的代表巴特揭示了罪的三个表征,“不想看而不看”这是自我放纵,是本我之罪,完全抛弃罪的概念,顺应本我而为;“注意到了也不做” 是自我妥协,是自我之罪,反省后而不改变;“说了也不听”是自我放弃,是超我之罪,是聆听超我召唤而无法改变,接着便是毁灭。

这不正是圣经中耶稣基督对于人类之罪以及人之软弱的揭示吗?

这便是本片中托古萨的体现,一个自我反省,但仍然无法改变的软弱人类。

攻壳机动队2——无罪彻底打破了人类通过知识(片中是记忆,也代表科学)的无限累计达到至善境界的幻想,也否认了人的自我反省能够对于有罪的灵魂的洗涤,本片名为无罪,实际上是对人类物种有罪的审判。

那无罪的是什么呢?

便是影片海报上的两物:完全沉浸在“无知”的喜悦中的动物,和完全以超我存在的少佐,剩下的人无一例外,全为“有罪”。

也包括观影的你我。

“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

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上帝的;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

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

”(新约《罗马书》3:10-12)

《攻壳机动队2:无罪》短评

#siff26# 医生竟然叫哈拉维(乐),电影从上到下都在暗示镜子另外一面的存在。溢出的语词和溢出的人机话题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很喜欢配乐。

5分钟前
  • Marlboro.
  • 还行

好深奥啊,故弄玄虚。

6分钟前
  • vengo
  • 还行

俺脑子没转那么快.

9分钟前
  • radioben
  • 还行

对比1995年的攻壳这部作品就没那么好看了,场景衔接突兀,故事交代不够顺畅,过于追求视觉特效真实与虚幻的交织桥段让情节弱化。巴特越来越像上一集的素子,迷失是容易的,堕入无限虚幻的网络只是时间问题,有完整的家庭妻子女儿的搭档似乎成了映照日趋冷酷巴特的一面镜子。素子遇到了2501,与之结合让素子拥有了独立GHOST,能穿梭网络世界不迷失。在充满工业化气息和雾霾的城市里,人们创造出各式各样新神灵娱神娱己,可活动一结束人们便将“神灵”们焚烧而尽,未来义体化的世界,人们失去了GHOST,失去了信仰,古老的神和宗教已经无法再滋养这个世界。高高在教堂上矗立的关二爷不再是代表仁义的善神,更像是维护阴暗角落势力的护法。在混乱世界里维持正义的巴特,养一只没有义体化的小狗终于让他感到被需要和被爱的幸福。

12分钟前
  • 如意萬重
  • 推荐

相比第一部逊色很多。第二部以前看会给五星,现在给三星,大量看似很有深度的对白,其实只是缺乏evolution背景的无意义探讨,这种自我沉沦式对白太过有无法自拔的危险,同样的理由适合于美剧《真探》。

17分钟前
  • 海若
  • 还行

很喜欢第一部,愿称为神作。但是第二部一点也爱不起来了。首先这种3D加金属感的画风我就不喜欢,通篇又是压抑的色调和音乐。(bgm这个调子真的一点都没停下来过)开头和第一部很像,一个是少校的出厂,一个是人偶的出厂和相似的配乐。后面金碧辉煌的游行让人想到今敏的《红辣椒》。很多神秘感就靠一些虚浮的短句和空镜(这会连空镜都不惊艳了)支撑, 不喜欢。

18分钟前
  • 冰河月夜
  • 较差

海德格尔看了这部片子怕不是也要摸脑壳。是不是非要把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用一大堆让人生厌的装腔作势的对话加以装饰,才好跟大家装逼啊?完全没有更深层次的逻辑条理,掉书袋样的拼凑,浪费时间。

23分钟前
  • 卯卯
  • 很差

8.5 结合这些年的知识水平与对世界认知加深终于能够领略这部作品的魅力;上帝仿造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类 人类仿照自己制造了人偶 终极核心还在讨论灵魂 生死 存在等作为人类的终极问题 我们逃避仅仅是因为我们愚钝地接受事实;人偶就是镜子里人类自的反射 只可窥而不可观

27分钟前
  • 東郷柏
  • 力荐

电影对生灵灵魂的探索令人产生发自内心的不安,观众的思维和精神会随着机器人的爆裂而分崩离析,这种强烈的精神冲击会让人不免产生惊悚的生理反应。太多警言的引用加剧了电影精神的理解难度,也让影片内容具备了更为深刻的厚度。对于这样一部电影,是至少要看两遍的。

32分钟前
  • 韩伯愚
  • 力荐

人和半人半机器的义人稍不留神就陷入迷失的轮回,只有临近片尾才出现的“超体”素子精准、确定、流畅、清明,她没有一丝阻滞或困惑,正如片中引用的佛陀的话一样“独步天下,吾心自洁,无欲无求,如林中之象”。这部04年的片子无论是画面、分镜、剪辑、音乐,或故事,皆是动画片的巅峰。

35分钟前
  • 力荐

看的BD版,这个级别的制作,难以想象竟然是2004年的作品。#别名:文学机动队

36分钟前
  • 已注销的Asuku
  • 力荐

不明白同样是一个导演拍的差距怎么这么大,没有了1中复杂却又和画面呈现相得益彰的世界,剩下的只是大量的,具有复杂哲学观的对话,如果我想看,还不如看书呢。

37分钟前
  • Gin
  • 较差

画面好丑啊,终于知道那些ai丑画是从哪里找的素材了,关键是原素材本身也很丑,那个中日合并的游行我觉得就是对金敏的红辣椒的一次拙劣的模仿,画面色调质感风格各种割裂,尽展示他们的3D作品,剧情时间反过来服务于背景里的3D细节,人画的也死板僵硬,喜欢黄金甲的肯定喜欢这种又杂又乱又俗不可耐的画面。剧情慢的像动画剧集,插科打诨 引经据典 下发任务 流水叙事 就是全部的台词。粗制滥造的人物动态和面部表情。画风严重割裂。各种场景小东西的设计丑的还以为大鱼海棠那种国内的“中国风”动画电影。全靠台词讲大道理大哲学,剧情简直没有剧情,

40分钟前
  • Ada.苒菻
  • 很差

导演你这是搞什么?拍得这么晦涩难懂是给自己看的吧。对白看完还是不能理解剧情到底在讲什么。再好的画面也无法挽救这苍白的剧情。什么狗屁哲学思辨,生命科学大道理导演还是自己消耗殆尽吧。

42分钟前
  • 松鹤
  • 很差

虽不能常伴你左右,但连上网络,我无处不在。(强烈安利大家去听粤日双音轨的版本,配合新港景观毫无违和感。看完能使灵魂完整。 )

46分钟前
  • Syfannn
  • 力荐

洁净科技感+凄凉的传统音乐的开场片头艺术至极!!!那场游行太壮观!柔光和阴影画得真好…又是一个孤独和罪恶的故事。观看中途有如在进行一场宗教仪式。“从来没有忘记,所以不存在想起。”

51分钟前
  • YoyoRan
  • 力荐

看了一些,不知道要讲什么故事,感觉很无聊的剧情。好像是讲机器人有自己的思想之类的事情。

54分钟前
  • 从心开始@
  • 较差

有趣的是频频阻断叙事的引语。造成隔阂是导演的应有之义。大量引语充斥在对话里,就像嫁接了大量义体的人一样——依靠机械加强肉体,却又因此失去了自己的肉体。习惯用前人的话语表达自身,于是失去了自己的话语,外部知识吞没了自发的理解。人与偶人的区别,就在一线之间。科幻片拍到最后都是伦理片。

59分钟前
  • 艾弗砷
  • 力荐

第二天起床弄吃的时,一直在哼哼空中杀手的主题曲

60分钟前
  • mulder
  • 力荐

有关于人与人偶 是老生常谈了 有意思的一句:镜乃迷具非悟具

1小时前
  • 左~嘞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