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雅的半面女子,高高挽起的髻上,一支暗红的蝴蝶簪子插于期间,与一抹鲜红的和服衣领相应成色,蜗牛拖着血迹滑行在她霜冷的玉颈上。
静观这张海报,古典与哀怨迎面扑来,彷佛吹起一阵阴冷的风,来不及防备。
那些斑驳古旧的往事,随着娓娓道来的音乐,破尘而出。
1942年,沦陷时期的朝鲜,这也许是个与外部世界隔绝起来的歌舞升平的孤岛吧。
看不到硝烟炮火,看不到民族仇恨,只是那股绮丽奢靡的殖民色彩,让人着迷。
顿时悟到,这一定是一个与爱有关的故事。
是的,与爱有关。
1.鸳鸯交颈苦梦短,被冷席寒;玉颜何处是,生死两茫然。
尘封的即将拆迁的老屋,引得故人再度造访,残阳中纷飞的余灰,合着木板的吱呀声,旋转着过往。
床榻上,老人翻开了相册含情地看着那些业已发黄的黑白照片,记忆的复苏,再度令他深深的陷入那个故事发生的地方——安生医院。
年轻时的他,忧郁寡言。
自小父母双亡,养母为他安排下婚事,他无法拒绝。
真的是渴望一份属于自己的感情吧,他竟然爱上了医院里一具因私奔溺水而亡的女尸——那是个面色如生的美丽少女。
他轻轻抚摸着她的面颊,眼中盛满了浓情。
他每日和她说话,不管她是否听见。
他不知道,她正是他素未谋面的未婚妻。
一桩“冥婚”,将阳世的他与阴间的她,连在了一起。
感动于那个四季更迭的美妙画面:春季飘落的樱花雨,夏季葱绿的树林,秋季漫天飞舞的红枫叶,最后的落点是一片皑皑白色的寂静。
这也许是他一生最幸福的时刻吧,和相爱的人在一起,但旋即,“婚礼”结束后,他又被抛回了阳世。
一切,是真实,还是梦幻?
“我不明白,如果你要丢下我,为什么那晚你还要带我走——”他老泪纵横地望着她的照片,手慢慢垂下——却不想,黑暗中,她影影绰绰浮现出来,清澈的眼中含满了泪水。
原来,她一直都在他身边,因为她爱他呀,她才将他放回了他的世界,选择了魂魄无言相伴。
一开始,就是这样寂寞的让人心痛的故事。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名为《Escort》的短文,它的结尾这样写道: “I sat there in the tasteful silence. I could’ve lived there.” 亲爱的,我一直都在沉默中陪伴着你,一直都在,只是你不知道。
2.卿本佳人,所爱非人,上饮黄泉下饮恨,一缕孤魂祭众生 有一种女孩子,有孩童的纯净无辜,又有成人的深谙世事,也许,可以被称作是“精灵”吧。
她,就是这样的女孩子,美丽娇俏得我见犹怜。
那个春花烂漫的季节,妈妈指着街对角的一个男子:“朝子,他就是你的新爸爸。
”她茫然的望着,有轨电车呼啸而过,一个高大的男子,微笑着向她走来:“朝子,以后我们就在一起了。
”花瓣从她眼前飞过,她的脸上,绽出的笑容比怒放的花朵还要灿烂,眸子仿佛一泓汪滟滟的深泉,淹没了水般绵柔的情意。
有人相信一见钟情吗?
我信。
她爱上了一个男子,母亲的男人。
她的爱,是那样深刻而绝望,随之相伴的是,是无溢言表的哀伤与嫉妒。
在那个出行的雪天,她火一样炽烈的激情爆发。
争执,她与母亲;厮闹,她与继父,悲剧在一瞬间爆发,车祸,她失去了他们,连带牵累了无辜的路人。
从此,她生不如死,她活着,但比死了还糟糕。
她还是在病床上停止了呼吸,其实,一直对她穷追不舍的不是逝者的冤魂,而是自己的心魔和那颗业已对爱情绝望的心。
雪依旧在下,落着歉疚的思量,覆盖起一段悲伤。
3.杜鹃一啼故人血,寂寥处,爱别离,倩影窈窕难独立发现妻子没有影子的医生,知道了妻子不是生人,他不惧,不怕,他轻轻抚摩着她的面颊:“请,一定不要离开我。
”他们依偎而行在海滩上,身后只留下一行脚印。
比幽冥更可怕的是寂寞吧。
就算是梦,能一直做下去,也是好的。
他的梦最终还是被惊醒,有人用枪指着犯下命案的他:“其实你丈夫一年前就死了。
”死于那场医疗事故的,是她的丈夫,不是她。
深爱着丈夫的她,无法接受他的死亡,幻化出了他的人格。
“我相信我们都有灵魂,如果不信的话就太压抑我们的内心了。
” 若是你离开了我,若是你无法从地下返来与我重逢,那我就来扮演你的角色吧。
因为我是如此爱你,所以可以做到,我,便是你。
这是怎样的一种深情,可以让自己在潜意识中使自己消失,让自己死去,让所爱的人活着!
在那把美丽优雅的蝴蝶簪子刺入喉咙的一刻,她潜藏的笑,释怀了对丈夫河海般的追念。
在临终的那一刻,她喃喃自语:“好孤单。
”安生医院的三个爱情故事,就这样结束,恍如被风吹散。
那些裹挟着奉献与执念的爱,那些植根于思念中的爱,那些无处寄存的爱,何处安生。
黑幕。
华丽的圆舞曲响起。
一支烛点亮另一只。
持烛的人们在昏黄的光下前进,带着平静的神情,虔诚地前进。
走在最后的是故事开头年轻时的老者,他回过头,画外音是苍凉的旁白: 那时,我们以为那就是永恒。
奇谈之音飘飘荡荡,如雪,隐隐散发着回音。
这奇谈在岁月之河里,处处安生,开出最美的花。
其实,那些就是永恒。
其实,我也懂。
三段故事构成,而三段故事同时发生,却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也相互联系。
第一个故事中,一开始男主将掉下的戒指重新为女尸带上,却发现戴不上,我想是女尸不愿让心爱之人之外的人为自己戴戒指吧。
后来等不到自己殉情的情郎,心灰意冷,而男主又对自己产生了感情,默默守护自己,为之感动,接受了他为自己带上戒指。
两人成冥婚之夜经历一年四季的场景真的很唯美文艺!
就这样女尸的灵魂陪伴男主一生;第二个故事画面略显恐怖,妈妈以及继父带血的诡笑。
我还是认为小女孩确实是爱上了继父的,并不是任性故意气母亲,不然怎么会自己的噩梦里一直追寻继父,而母亲扮演恐怖的角色?
在最后少年记起车祸发生的当天,记起母亲对自己的保护,两人倒在雪地,那时的微笑真的好凄美。
最终少女是死在内疚中的吧,不仅仅是对于事故的内疚,还有自己辜负了母亲误解了母亲的内疚;第三个故事我最喜欢,电影的表现手法很符合此处!
这个故事最不适合被剧透,不然美感减半啊。
两人相依在海边,在飘雪的路灯下....很文艺。
最后被戳穿真相自尽,女主死的时候念叨着“好孤独”,没错,失去了被爱与爱,多么孤独。
被点破之后的电影回放手法也将情节推向高潮。
这样凄美孤独的三个故事相互交织构成整部影片。
当年,小林正树的《怪谈》为恐怖片添加了一种具备纯正东方特征的新模式。
这样的电影以风格独到著称,其实是整合了多方资源的结果。
影片故事多取材于百姓街头巷尾相传的鬼故事,耳熟能详的程度深为民间所体贴。
这些故事不仅在于鬼魅力量所带来的恐慌,而是寓情于理的将大众处世哲学深化,通过艺术手段的掌控剖析美化深化了这些本来低俗的鬼故事。
譬如说,女鬼的复仇其实关联凄美的感人恋情;譬如说,遇鬼的人多因私欲过重而遭到报应轮回;还譬如说,精致的影像构图从而使简单的内容得升华到匪夷所思。
这种典型的寓教于乐并美学出众的影片完全区别于好莱坞作品中的感官刺激式的鲜血淋漓以及骨肉的支离破碎,很具备内蕴。
陈可辛等人的《三更》系列其实就脱胎于《怪谈》这样的经典影片。
保留了三段式的结构,将恐怖元素之外的爱情、灵异、人性、社会、唯美等元素统统整合一起。
因而,大众在看这样的电影时,得到的不仅是与生俱来的恐惧感受,而且因由情节的披露而得到唯美的感动和内心的反省。
而且,由于精简的故事产生的影片长度的缩短使影片质量更依赖于导演功底。
在这样的影像中,美学和艺术的升华是关键,叙事则退居二线。
韩片的仿效潮流一直沿用了好莱坞电影的整个体系。
无论叙事结构、演员安排以及美学形式都是好莱坞味道,几乎所有韩国大片都是如法炮制。
07年,韩片素质直线而全面的大幅下滑,纯属这种复制能力的日渐萎靡与自身风格发展的瓶颈之间迟早要爆发的正常现象。
就是因为如此,这部仿效于日系同类影片风格的《奇谈》反到显得分外抢眼,成为一部口碑不错的有着神秘东方气息的韩式非主流鬼片。
影片选择的时间和空间本身就具备一种悲凉之感,日本殖民地时期的首尔的一家医院。
影片貌似三段式的鬼故事,却有着渐近式的升级,完整的表述了东方轮回世界中的鬼魅。
恋尸一段的“冥婚”很东方,属于传统的东方鬼故事;拯救女孩和无影妻的故事则明显借鉴了惊悚片的传统套路,一处是心理顽疾,一处是精神分裂。
《奇谈》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导演兄弟二人将故事中的人物通过渐进的方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彻底的决绝的鬼世界。
这种鬼世界在导演唯美和超现实的影像中,有着非一般的审美意境。
而且,这种审美是必须让人相信的。
好在导演控制局面的能力尚可,一步一步推进而出的悬念、惊悚以及必要的恐怖场面带动了剧情发展。
《奇谈》中的鬼魅其实很有趣,没有敌手。
因为,影片要讲述的决不是鬼,而是人。
这些终究被神鬼吞没的人有着共同的特征——因过分执着、眷恋而变得扭曲的人性。
从始至终被鬼新娘陪伴的叙事者,为获得唯一的被爱而发生车祸的女孩,和因失去挚爱而精神分裂的女医生,统统的被同样境遇的恶鬼追魂。
因此,影片叙述的主题其实是相当绝望的。
在以轮回报应为基调的东方文化中,这种鬼故事的产生往往是民间经受灾难、民心灰暗之时流传的。
可惜,导演虽然有意借用了非常时期的绝望心态,却没有进行必要的联系。
而且,影片的笔墨多数都在围绕情节进行叙事,完全忽律了为影片进行命题的工作。
是的,片中的鬼魅本就是冤死的(在1942年新娘被害凶手抓不到;女孩的母亲嫁的是日本人;医生在给日本人做手术时被病人杀死。
),死前都刚刚拥有幸福。
被鬼所吞噬的人也是如此。
在观者以为影片的时代背景毫无作用的时候,才明白影片中的人为何对厉鬼束手无策,甚至心甘情愿的与鬼永生在一起。
《奇谈》的政治隐喻可谓是含而不露。
好在《奇谈》的形式美还算出众,导演几乎将一切素材都认真的演练了一番,尤其对于情感戏。
第一段故事中春夏秋冬的镜头切换,唯美且言之有物;第二段故事中,女孩见鬼的诡异场景,可以视为病人的心理世界;第三段故事中,光影中浪漫实在充满着爱与惊恐;这三个段落都是故事的点睛之处,为影片的基调作了好文章。
如《奇谈》这样借鬼说情的电影,确实需要高超的美学造诣营造虚幻的恐怖世界。
这几场凄美的情感戏,完全暗合了影片结尾那句“那个年代,我们还相信永远在一起。
”其实,在影片关于爱与真情、善良与感动、忠诚与依恋等等美好的背后,导演之所以让鬼魅肆无忌惮,人听之任之的被动。
也还是因为,角色们的心理都拥有扭曲的自私的爱或依赖,都对物有所恋,而不懂得生命的真正意义。
人的一辈子终究不是为等待死亡而来,而是需要有一种感激生命、享受生命的正视命运的勇气。
因而,《奇谈》就如《怪谈》那样的鬼故事一样,留下了对美的依恋,也存在着必要的反思在其中,以激励人们看清自己,好好活着。
写于2007-12-12-20:17能坚持着看完,很佩服自己!
可能韩国电影的共同点是:摄影和美术绝佳,尤其是这部《奇谈》(非常喜欢第一个故事中男子拉开日式宅门后展现出的四季“2人世界”---绝对动人心魄),然而说到韩国恐怖片的共同点可能就是---“故弄玄虚+颠三倒四的情节+自圆其说的无聊结局”。。
喜欢恐怖片的朋友们需要的,难道只是华丽的背景和阴森配乐后突然冒出的“番茄酱脸”??
当演员表终于飘上来。。
影迷用“看没看懂?
”取代了“好不好看?
”。。
我想这对韩国恐怖片来说,绝对是个问题!
阴阳两界人与鬼都感到孤独,韩国凄美恐怖片《奇谈》剧情详解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大家好!
鲤鱼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部哀婉、凄美的韩国爱情恐怖片《奇谈》。
新千年韩国的商业电影崛起之后,鲤鱼以前用来看港产片的时间,基本都看了韩国片。
在这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韩国的恐怖片和犯罪题材惊悚片。
韩国商业电影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不过毛病也不少,煽情过度、潦草浮躁、逻辑不严谨是大部分韩国电影的通病。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奇谈》,是韩国恐怖片中难得一见的作者电影。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历史背景,三段式细思极恐的日系怪谈灵异故事,浓郁的文艺唯美风格,是制作精良完成度很高的一部作品。
在给大家讲述电影的故事之前,鲤鱼提醒没看过这部的朋友,本片的悬念设定,是电影最重要的部分。
被剧透会严重影响观影感受,想要保留悬念的朋友,可以先选择关注鲤鱼,这部里面的三个故事,有很多值得讨论的地方,看过电影再来看鲤鱼嘚啵嘚,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电影是时间与空间的艺术,蒙太奇是影像语言特有的表达技巧。
对于口语和文字来说,还原电影的故事线能做到,但是与电影语言的表达方式,绝对是两回事。
换言之电影解说和电影图文故事,只能将电影的故事情节讲述出来,却无法把握电影艺术的精华所在。
这部电影中导演使用了大量碎片化的线索布局,三个故事在不同时间线的伏笔,观众在看完整部电影之后,需要脑补加以整理,才能清晰理解故事的全貌。
该片算不上热门,豆瓣标注看过的人数一万多一点,有些网友觉得电影的故事云里雾里。
主要是因为在看电影时,遗漏了导演铺垫阶段挖的坑,而导致最终故事缺乏连贯性。
下面鲤鱼用平铺直叙的方式,按照从前到后的时间线,剔除电影中时空蒙太奇技巧,完整解读这部电影的三个鬼故事。
电影采用规整的传统格式,有序章有尾声。
序章部分电影给出很多的重要信息,1979年在给医学院学生讲课的老教授,就是37年前在安生医院的学生朴振南。
他给学生上课时放映的,是1942年金东原医生给日本的平井将军做手术的影像资料。
在与女儿的聊天中,朴振南说自己的一生有过两次婚姻,女儿的生母死于难产,继母也早早过世,两段婚姻持续的时间都没有超过一年。
这个桥段中观众可以看到一个身穿日式学生服的少女,安静的坐在朴振南身边,但是朴振雄和女儿都视而不见。
这是导演在这部电影中频繁使用的一个技巧,观众视角、某一位角色视角和其他所有角色视角之间的来回切换。
也就是有的画面观众可以看到,电影中的角色看不到;有的画面只有一个角色和观众可以看到;还有一些画面只有一个特定角色自己无法看到。
电影中这种视角的无缝切换,是让很多观众产生困惑的原因之一。
安生医院即将被拆除,看着女儿送来的旧相册,朴振南的思绪回到了三十七年前。
1942年年轻的朴振南刚刚开始学医,他自幼父母双亡,在养母的精心照顾之下长大。
进入安生医院学习,也是为了实现养母对自己的要求,从心底他对医学不感兴趣,真正喜欢的绘画。
养母来到医院告诉朴振南,自己给他定下了一门亲事,对方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女孩,养母希望两人在春天能够完成婚事。
虽然朴振南只是很小的时候,与这名女孩见过面,心中对她没有任何印象,可是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他还是答应了这门亲事。
一名来自日本的军人,在朝鲜境内被残忍的杀害,随身携带的机密文件却完好无损,这让宪兵队长对于杀人动机感到十分不解。
朴振南陪同女医生仁英进行尸检。
作为一名菜鸟,好不容易坚持到了最后,恶心的气味和血腥的场面,让朴振南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拼命的呕吐。
一对少男少女殉情自尽,女孩的尸体在冰冻的河中被找到后,送到了安生医院的停尸间,男孩的尸体则一直没有找到。
几位同学都传说,刚刚送来的少女尸体十分美丽,在医院值班的朴振南忍不住掀开了裹尸布一看究竟,一枚戒指掉在了地上,他拾起来想给尸体重新戴上,尸体的手指肿胀已经戴不进去,他只好放进了自己的兜里。
朴振南无聊的时候,会把戒指拿出来把玩。
孤独的时候,会跑到停尸间自言自语诉说心事,少女的尸体静静的躺在一边无声的倾听。
当朴振南独自在停尸间的时候,养母走了进来,看着少女的尸体也称赞这是个美丽的女孩子,还说一起殉情的男孩尸体仍然没有找到,女孩也会觉得很孤独吧。
养母询问朴振南的出生时间,朴振南如实告诉了养母。
恐怖片的三大法宝是,视觉冲击力、气氛营造和强烈的心理暗示。
前两种是全世界通用的,不会因为地域和民族的不同而产生障碍。
心理暗示不行,与文化传承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让东方人细思极恐的故事,对欧美的观众来说,没有任何感觉是很正常的,反过来也一样。
比如这里的出生时间,对于东亚的民族来说,意味着生辰八字,是绝对的重要机密。
如果是古代,谁要是私下里打听皇上的出生时间,一定是满门抄斩的大逆之罪,不灭九族是圣上开恩。
再比如去泰国旅游,一个不男不女的神秘人,拿走了自己的一绺头发或剪下来的脚指甲,估计有人会被吓得睡不着觉了。
这是东亚人几千年来对于巫蛊文化的恐惧,西方则没有,当然不觉得害怕。
养母走后朴振南再次尝试给尸体戴上戒指,这次很容易的就带上了。
他走到外面,看见一位女尼正在主持一场法事。
当朴振南再次回到停尸间,进入到充满幸福的幻象之中,少女的尸体复活了,并与之结为了夫妻。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在四季交替的岁月里,两个人相亲相爱的生活在一起。
电影中的这个镜头十分精致。
一个无缝剪辑的推镜头,榻榻米上是两人温馨的生活画面,推到日式拉门之前,拉门打开,日式屏风和色彩的变化,象征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时光荏苒。
好梦由来最易醒,朴振南从幻境中苏醒,发现自己赤身裸体的和少女的尸体相拥在一起。
另一边女尼主持的法事已经结束,焚烧的两张照片,赫然是死去的少女和朴振南,朴振南的养母向女尼表达了谢意。
原来养母想将自己的亲生女儿嫁给自己的养子,未成想女儿早已有了心上人,为了反抗包办婚姻,女儿和心上人结伴殉情自尽。
控制狂的母亲,即使女儿到了阴间,也要拆散殉情的二人,请来女尼主持了朴振南与少女的冥婚。
养母得到了朴振南的生辰八字,冥婚仪式完成之后,少女的尸体接受了朴振南的戒指。
之后的三十七年里,少女的亡魂一直守候在朴振南的身边,虽然没有加害自己的丈夫,却不允许其他女人靠近,朴振南的两任妻子先后死去。
这里鲤鱼把电影的尾声部分,挪过来一起交代了。
安生医院被拆除的当晚,朴振南知道自己死期已至,才发现三十七年来自己并不孤单,少女一直陪伴着他,只是他不知道而已。
停尸间里自己一刹那的幻觉,才是死后的永恒,少女的灵魂一直等待着他,前往永远的二人世界。
第二故事是三个故事里最简单的一个。
一场惨烈的车祸,车中的三人,继父和母亲都重伤不治,可是小女儿朝子却毫发无损的幸存了下来。
虽然朝子的身体没有任何外伤,但是目睹亲人惨死,让她患上了严重的惊厥症和失语症,恐怖的噩梦严重损害了她的精神健康。
负责治疗朝子的李医生,童年时也发生过意外落水,一位农民在抢救他时不小心也坠入水中。
在长达一夜的时间里,落水的农民一直鼓励他坚持下去,一定会有人来救他。
第二天获救的时候,大人却告诉他农民其实早已死去。
李医生坚信朝子和自己一样,幸存下来是个奇迹,所以对她的治疗更加的用心。
在李医生的细心照料之下,朝子的记忆渐渐苏醒。
朝子的母亲结识了一个男人松本,母亲再婚之后,与松本生活在一起的朝子,竟然对继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
一家三口开车出行,朝子看到母亲与继父的亲昵动作,心生嫉妒从身后抱住了继父,并且与母亲争吵了起来。
雪天路滑,松本分神的瞬间,撞上了路过的朝鲜老人。
松本飞出车外当场死亡,伤痕累累的母亲拼尽最后一丝气力,将朝子抱出险境然后倒地死去。
回想起了事情的经过,朝子意识到自己就是这场惨剧的罪魁祸首。
看到朝子的记忆恢复,李医生本以为病情会有所好转,事与愿违,朝子惊厥症再次发作,李医生虽然竭力抢救,可还是无力回天,朝子最终死去。
李医生拿着朝子遗留的照片,来到了朝子母女与松本相遇的地方,神情恍惚的他被驶过的汽车撞到,倒在了血泊之中。
李医生的最终结局会在第三段的故事中有所交代,他被送回安生医院抢救,弥留之际,他看见朝子一家三口出现在自己的身边,朝子轻声说了一句我爱你。
第二段的故事是整部电影中最单薄的部分,逻辑上也说不通,一个有恋父情结的少女,先是迷恋自己的继父,还比较容易说通,后面和李医生的瓜葛则显得有点牵强仓促。
这段中最亮眼的是扮演朝子的小演员,导演一定对于她的演技极为认可,大量面部特写的长镜头,可以看出导演对于演员极为信任。
鲤鱼觉得第三个故事是电影最精彩的部分,导演运用大量的电影技巧,增加了悬念的迷惑性,在四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完成了几次强有力的反转,当谜底揭晓以后,观众会发现,导演在电影前面的部分,为结局预埋了很多伏笔。
再次友情提示后面会有完整剧透,想要保留悬念的朋友,可以先选择关注鲤鱼,看过电影再来看鲤鱼嘚啵嘚。
故事的起点是从朴振南和女医生仁英,给被杀害的日本军人做尸检开始,这名军人是连环杀人案的第一名死者。
不久之后一名朝鲜逃兵的尸体被发现,从死者的伤痕判断,两起命案的凶手是同一个人。
金东原与仁英是一对十分恩爱的夫妻,可是最近一段时间,丈夫金东原觉得妻子形容憔悴、神色异常,有些为妻子担心。
一次金东原举起台灯,给妻子看雪花球的影子时,发现妻子仁英在台灯的照射下没有影子,这让金东原震惊不已。
除了时空之外,电影还被称为光影的艺术,电影中的这个桥段,在明亮的光线之下,一对相亲相爱的夫妇玩闹嬉戏,却让观众越来越感到恐惧。
电影的镜头回到一开始,金东原医生给平井将军进行开颅手术的画面,与朴振南70年代,给学生放映的黑白纪录片不同,这次是彩色的画面。
手术的过程中,日本军人忽然从麻醉中苏醒,然后面目狰狞的举起一把手术刀,向金东原刺来。
危急关头妻子仁英挡在了丈夫身前,手术刀深深的刺入到了仁英的后脑。
回忆起一年前的这个画面,金东原意识到自己的妻子已经死了。
即使已经知道了妻子已死,但是金东原仍然可以真实的感受到,妻子就站在自己的身边,这让金东原既感到困惑又庆幸,但是没有一丝恐惧。
金东原深情的对妻子说“不要离开我,就算我死了,我也在你的身边”。
可惜人鬼殊途,长相厮守只是金东原一厢情愿的想法。
不久之后深夜苏醒的金东原,跟随仁英来到野外,目睹了妻子杀害第三名受害者。
第二天当金东原看到自己手臂上的伤痕时,妻子瞬间消失。
作为一名权威的神经外科医生,金东原意识到妻子只是幻觉,自己已经变成了双重人格。
知道了连环杀手就是自己,金东原先打电话给宪兵队的秋山少佐,承认了自己就是杀人凶手。
并给秋山留下一封信说明原委,然后将自己捆绑在床上,防止自己再次发病时会失控杀人。
接到电话的秋山,带领宪兵赶到了金东原的家中,开门接待他的却是仁英,看到了金东原留下的书信之后,秋山正感到困惑之时,仁英举起利刃刺伤了秋山然后逃走。
负伤的秋山匆忙赶回安生医院,金东原在停尸间内,正要对一名医科生再次行凶。
已经缕清思路的秋山,大声说出了真相。
一年之前在日本的手术时,为了保护妻子,被鬼子刺死的其实是金东原医生,患上精神分裂症的是妻子仁英。
无法面对残酷的真相,仁英将利刃刺进了自己的咽喉,说了一声好孤单后黯然死去。
双重人格角色身份的逆转,是第三段故事中最为关键的所在。
类似的设定,我曾经在綾辻行人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怪胎》里看过,不知道导演有没有读过这部小说。
比之小说,电影在讲述这样的故事时,有着更大的优势,主观视角的不断切换,对于观众来说具有更大的欺骗性。
虽然这部《奇谈》走的是恐怖惊悚的线路,实质上却是三个关于孤独的故事。
面对孤独有人选择默默的等待,有人选择偏执的占有,有人则会陷入疯狂。
非常精彩的一部电影,强烈推荐给大家。
微信搜索关注鲤鱼电影手册,B级神片(神经病的“神”)宝藏号,带给大家更爽,更酷,更刺激的观影感受。
为什么最后要让李秀仁,就是治疗那个有失语症小女孩的医生死在车祸中,是那个小女孩把他的命夺走了吗,就因为那个医生对她尽心尽力的治疗……
本来还算不错的三个故事生搬硬套的拉在一起,感觉零乱,看着产生一种莫名的恼火,如果像< 昏迷 > 一样出成系列电影那样可能就会很好,只是个人意见!
看了四分之三仍觉得一团雾水,末了的四分之一才让我豁然开朗。
一家废弃的医院尘封三段凄凉的爱情故事——主任死去的女儿为爱和所爱的男子殉情,然而也许她所爱的那名男子最后死里逃生活了下来,只让她一人孤单地活在冥界,于是最后主任死去的女儿被青年男医生的真情所感动,让他为她重新戴上掉落的戒指。
(女子刚送入医院的时候戒指掉了,喻示着她对她索爱的那名男子失望透顶,那么很有可能就是那名男子并没有履行和她生生死死在一起的诺言,自己苟且活了下来。
后来主任当着青年男医生的面对女儿的尸体说:“都已经找了四天了,和她一起殉情的男子还是没有找到。
”于是女子彻底死心。
)后来主任让尼姑为她和青年男医生主持冥婚,但主任死去的女儿一开始并不愿意和青年男医生冥婚(注意到冥婚之后男医生的头发有一撮变成了白色。
冥婚对男医生会造成伤害,而她不愿意伤害那么善良的男医生。
)于是她把他拉入停尸箱时的表情是狰狞的(被逼的,极度不情愿。
)后来女子静静地陪伴男医生直到男医生死去。
她爱着他,但“爱就是会克制”,她只是默默地陪着他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并没有因为一己之私爱得过分伤害他。
这是爱情中很纯洁的人性——愿意为爱克制,愿意为爱付出,愿意为爱等待,为爱默默陪伴。
最后看来,男医生和女子才是真爱。
再来说说跛着右腿的男医生和小女孩的故事。
母亲带着小女孩改嫁一名英俊的男子,男子在电车道上为她们母女俩拍照留念(喻示悲剧爱情的开始,此处场景往后会多次反复出现,是一处贯穿全剧的重要意象)。
由于小女孩缺少父爱,爱上继父,开始仇视母亲。
终于在一次出游途中因为与母亲的争执酿成大祸,导致继父和母亲双双死亡,还害死一个过路的母亲和她背上的孩子。
但小女孩因为母亲的拼死保护,侥幸活了下来,全身没有一处伤,却因为母亲临死前安慰她:“孩子,这不是你的错”,过度内疚,终于在几天几夜里的挣扎中死去。
在那几天几夜中,跛着右腿的男医生陪伴着她,开导她,后来她爱上这位男医生。
她死去前,男医生拼命想救活她,她醒来,用最后一口气举起右手放在男医生手上,死去。
(喻示小女孩不会放弃对男医生的爱)男医生留下小女孩生前带着的和母亲在电车道上的照片,路过电车道。
小女孩搭乘电车,带走医生的灵魂。
这又是一段爱情的开始与终结。
这是一个自私的爱情故事。
小女孩缺少父爱,因而渴望一个男子爱着自己,给自己依靠。
但第一次她选择的是她不应该爱的继父,第二次是爱上(大概是同情心和爱心泛滥的)跛着右脚的男医生,不懂得为爱克制,回到第一次见到继父的地方带走男医生的灵魂。
但毕竟只是个小女孩,也许她只是渴望被爱,却不懂得爱情的真谛,不懂得克制着去爱。
就像她母亲说的那句话:“孩子,这不是你的错。
”原谅她吧。
最后是旅日的医生夫妇的故事。
“我想我大概是相信世界上存在鬼神吧,如果不承认,那就太压抑自己的内心了。
”这应该算得上是这个故事的中心吧。
这是一个关于克制的故事。
男医生在一次为日本将军手术的过程中由于将军的理智失控,将军抓起手术刀在女医生面前将男医生杀害。
女医生所受刺激太大,另一方面也因为对男医生爱得太深,导致间歇性精神分裂,认为男医生一直陪伴着自己,但因精神压力太大,导致梦游,通过连环杀人释放压力。
男医生死在日本,女医生回到韩国,和男医生一同过电车道(值得注意的是,过电车道时,女医生先走过电车道,和男医生相隔一道,喻示两人分离,天人永隔。
后来男医生等电车过了,小跑过来拉住女医生的手,这是两人就算天人永隔也要在一起的诺言(类似的诺言在这段故事中反复提及过),当然,最后他们一同守住这段诺言)。
最后,女医生用簪子自尽,临终前说了一句话:“我,好孤单。
”这是对门口那群人说的——“我活在这个世界好孤单,要去陪他了。
”也是对已故男医生说的——“你独自离去,留我一人在这世界上让我孤单不已,现在你可以让我去陪你了吧。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开头的手术默片在电影中反复出现三次,层层递进,一次比一次更加接近真相,就像剥洋葱一样。
三段爱情,三种情怀。
女子对青年男医生的爱是克制的爱,小女孩对跛着右脚的男医生的爱是自私的爱,女医生对男医生的爱是压抑的爱(虽然她认为不应该压抑内心的情感,但实际上她一直在内心里对男医生已死的事实予以反驳,不肯承认事实,是一种很矛盾的心理)。
后来总结一下,发现其实三段爱情的主体都是女方,男方只是作为一种陪衬出现的。
也许是因为女性与生俱来的柔情、渴望被爱与自我克制的矛盾心理,让整部影片基本上选择了从女性的情感一面入手,慢慢加以叙述。
影片的画面很唯美,爱情也很唯美。
但如若不对爱意加以克制,可能下一秒就会将爱情推入黑暗的漩涡。
“但爱就是会克制。
”
70年代日本殖民时代的韩国,发生在一间医院中的三件离奇事件。
因亲情成就的冥婚;因妒忌导致的死亡;因爱情引发的凶杀。
在血腥与恐怖背后,却是让人落泪的温暖与感动。
堪称本年度最动人的恐怖片。
韩国恐怖片拍得越来越出色,从年中的《抽象画中的女孩》、《解剖学教室》到这部《奇谈》。
让我找回了从前看日本恐怖片的那份感动,它们都不是纯粹的视觉奇观,而是将爱揉和在片中。
让人在惊悚之余,感觉到爱的伟大。
《黄泉路》、《鬼水凶灵》,最后都让我已泪水收场。
韩国的恐怖电影也走上了这样的创作道路。
真希望能看到越来越好看的恐怖电影。
以爱之名,其实只是包裹在爱之蜜糖下血淋淋的自私而已。
第一个故事中的老妇人强硬,专制,终于逼走了女儿,致使女儿在外死于非命,又设计养子娶死去的女儿,何其自私。
第二个故事中的小女孩更是自私到了极点,害死了母亲,继父,无辜的祖孙两个,还有安慰她鼓励她的医生,简直谁爱她就坑谁。
第三个故事看似是爱和思念,可那些被无辜杀死的人,尤其是护士和小男孩又该找谁呢?
在华丽的音乐下只是一群自私而丑陋的人而已。
看到我想睡觉,就是文艺片嘛。。。。。不好看
总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在里面,还有女鬼嘤嘤的哭泣。
停尸间女鬼造型还不错
小清新唯美韩版爆款恐怖片…(真的不用加上显瘦吗)
MTV般唯美的画面
他媽的不懂現在鬼片邏輯了
很是漫长···要慢慢慢慢慢看···
只有那张脸吓人点啊
风格特别,需要耐心
四季随着日式拉门交替的镜头一推到底,马上转到了少女满是蜗牛嘴吐黑水,这算是我在鬼片里看过的数一数二的唯美怪诞的画面。正好昨日也做了类似的怪梦。第二第三个故事就减弱了。
努力看完了,等级颇高的我终于被小吓了一次~
日占时期安生医院里的三个鬼故事,鬼嫁、鬼恋和鬼上身,全都是和爱情有关的悲剧鬼怨。第二篇里女鬼的形象很加分,另外两篇相对平淡,特别最后乏善可陈的人格反转游戏。但整体看下来也还可以了,结局尘归尘土归土走向解脱。
热爱不够我想到了《怪谈》.很美的恐怖片
演恐怖片的小女孩真可怜,吓坏了咋办……
棒子片唯美是唯美,总觉得有点空洞。医生夫妇的故事明显比另两个充实,还不如只拍这一个呢。但是恋尸少年和爱上母亲的丈夫的女孩也挺有爱的。服装特别有古意,超爱。
她妈妈出来时吓死我了。。。
文艺恐怖片,于是想睡
节奏实在是慢,一惊一乍的又很突兀和支离。
平淡无奇
一群蛇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