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看过一本日本漫画.里面描述的"记忆"在人死后依然会存在.它飘进半空中一直等待.直到遇见一个与它相似的人.就会寄生到那人的脑袋里.这所谓的"记忆"大概就是人的"灵魂"吧.如果人的记忆真的会像这样一直存在的话大概也是件值得庆祝的事情呢."记忆"永远都是一个很好的描述对象."记忆"有好多面.有的既虚幻又煽情.有的却伤感得让人落泪.但.当你的记忆正在离开你时.又能做什么?明日の记忆.又一个关于"记忆"的故事.男主角才50岁就患上了老人痴呆症.为了挽留片刻都在流失的记忆.他时刻都在提醒自己.刚开始是自己最熟悉的街道.然后是亲戚.好友与同事的脸孔.最后.他连自己最爱的人的名字也忘记了."不要担心.你走的这条路没有错.我会跟着你一起走下去."这是电影中难主角最后一句跟妻子说的话.那时他已经不记得眼前这个红了眼框的女人是谁了.我感动的点很低.我看这电影时哭得没了人型.故事描述的不仅仅是记忆的流失.也是在诉说着人的生老病死的必然性.对这电影感兴趣并不是因为这故事本身.导演是"恋爱写真"的堤幸彦.男主角是因"最后的武士"荣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渡边濂.还出现了"交响情人梦"里的三木清良MM(这才是重点!!).虽然幕后卡司很重要.但故事本身真的很不错.这充满温情又赚人热泪的电影.我这样矫情的人看.真的最适合不过了.
“一切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
在人们的一生中,失去的总是毫无来由地备显珍贵与美好,过往的记忆也是很多人活着的精神支柱。
而当一个人失去所有往日回忆又会怎样呢?
对此,电影《明日的记忆》便将这种人生境况真实地展现了出来。
片中男主事业有成,妻子高贵温柔,女儿也拥有幸福的归宿,但男主却在某天被确诊为早发性阿兹海默症。
随着男主记忆力日渐衰退,生活自理能力也慢慢下降。
为此,他曾几度陷入崩溃绝望的边缘。
《明日的记忆》改编自著名小说家荻原浩的同名小说。
该片上映后票房十分可观,并且在随后也斩获得了不少奖项。
单就制作层面来看,本片无论是叙事技巧还是摄影上都表现平平,从头至尾并没有太多深刻的记忆点,但它却凭借流淌其中细腻且真挚的情感打动了国内外成千上万的影迷。
总的来说,本片依旧是一部典型的日本电影。
细腻的情感表达,平淡却真实的镜头语言,看似冗长琐碎,却总在最后时刻让观众的情感防线在瞬间决堤。
同时,影片也通过男主佐伯的痛苦遭遇,透露出了日本国家的婚姻生活图景与对生命的独特理解。
这也因此让本片呈现出清晰可辨的日影风格。
当然,影片的看点也并不止于它的情感表达。
在片中,演员渡边谦贡献了令人十分信服的表演。
比如佐伯在医院被确诊的片段,他在了解自己的病情后,神情先是僵住了一般,随后眉头紧促,紧接着在医生平静的语调下,他心中的愤怒渐渐溢于言表。
这些极富层次的表情,都为他夺门而出的镜头积聚了相当的情感力量。
当佐伯离开公司部门同事为他送别时,只在短短的几秒里,他那百感交集的心情便被充分展现了出来。
当其中一个下属对佐伯说出鼓励的话语时,他本想体面地道别,但心中无法抑制的悲伤却让眼泪再次掉落下来。
这里的每一帧画面,渡边谦都生动且精确地将男主的复杂内心表现了出来。
随着病情的加重,他的记忆力衰退症状愈发严重,神情变得呆滞,对妻子枝实子的依赖越来越强,被抛弃的不安、猜忌心与愧疚感也由此滋生。
为了摆脱这种折磨与痛苦,佐伯决定主动入住养老院。
在片末,当佐伯从与枝实子初识的深山中走出时,恰好碰到迎面而来的妻子。
但他对眼前人却感到十分陌生,在迷茫地看了一眼枝实子后,他像面对陌生人般从枝实子的身旁若无其事地走了过去。
那一刻妻子把他叫住,佐伯更是满脸疑惑。
良久,他打量了枝实子一番,最终仍未能想起眼前人就是妻子。
接下来佐伯十分客气礼貌地回应着枝实子,俩人返回车站的路上,依稀可见他眉头紧锁,努力回想着自己的名字并再次向枝实子介绍了自己。
这一片段,渡边谦所演绎出的迷茫、困惑、沮丧、无助,都令人在不知不觉间深陷其中,一种辛酸与悲情感也不断从荧幕间流溢出来。
而渡边谦之所以能够真实而深刻地再现一个阿兹海默症患者的生活情状与所面对的精神困境,也许与他个人曾经长期与病魔搏斗的经历不无关系吧。
相比起演员的表现来说,导演堤幸彦对于此片的功与过似乎都不怎么明显,叙事手法和镜头语言都略显中庸。
然而,不得不承认,虽然本片并无太多拍摄技巧,但细腻的镜头与自然流畅的叙事,都与本片的内容主题相当契合,而影片最终所表达出的情感以及所蕴含的人生意味杀伤力都非同一般。
当然,好的剧本也是一部电影成功的关键。
电影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感染力,也少不了剧情精妙的设计。
片中佐伯患病后的职场境遇,新生儿的降生,四季的快速流转,疏离的父女关系,夫妻间早已变质的感情以及枝实子在婚姻中的隐忍与牺牲,都为电影的终极主题做了恰到好处的铺垫与补充,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多元的解读空间。
因而,尽管电影讲述的是一个阿兹海默症患者所经历的折磨与痛苦,但其中留给观众的记忆流失、人情冷暖、背叛、新生、失去、衰老等相关的人生况味,都远比患病男主所表现出的困顿和痛楚更为深入人心。
另外,于2014年上映的美国电影《依然爱丽丝》,也是一部讲述阿兹海默症患者的剧情片。
它在故事框架上与《明日的记忆》有其相似之处,同样以患者角度拍摄,通过描述患者平淡而琐碎的生活点滴来刻画主题。
但相比之下,《明日的记忆》在视觉呈现或者整体艺术效果上,流露着一种特有的东方意境之美,对于生命里的各种境况更有着诗意的表达,因此也更能让国内观众代入其中。
在香港推行正名運動,「老人痴呆症」改成「腦退化症」,這不僅還原了這個病的真面目,更向社會作出了警示:「腦退化症」正在年輕化。
我想所有人來說,這個病都使人非常難受,但對於正值壯年的四、五十歲中年人來說,這個病更是一場災難。
漸漸卸下家庭的重擔,事業正在升軌,他們卻要被逼從火線下退下來,渡邊謙演活了這個角色。
從一開始確診這個病,都己經預知了主角的命運,但渡邊謙卻能告訴我們「腦退化症」病人的心情。
不少老人在退休不久就患上重病,大多都是因為無法從繁忙的工作生法過渡到優閑的退休生活中,因此,對於患上此病的中年人,這樣的落差更大。
對於病人來說,完全「傻」了可能來得更好,但痛苦的是他們會有一刹那會醒過來,如主角一樣認為自己是家人的負累,痛哭失聲。
對於家人來說,更難適應,本來如超人一樣的人變成了嬰兒一樣需要無比耐性地去照顧。
照顧兒童時知道他們會一天一天長大;照顧「腦退化症」病人卻是知道他們只會一天一天差,腦中不時閃過他們以前的英姿,除了唏噓,更多的人會崩潰。
他們大多會把病人送到老人院,但也有人會像枝實子一樣,哭過後再挑起照顧佐伯的重擔。
誠如不少影評所說,渡邊謙在戲中並不是一枝獨秀的的,女主角的演出也非常出色。
如所有照顧者一樣,從她收藏起護養院的資料可看出她內心的掙扎,然而她最終還是堅持下來。
相對於病者來說,我們更應正視照顧者的需要。
不僅是政府應給予經濟上的支持,普通人也不應因為高錕獲諾貝爾獎而忽然熱衷,平時亦應多認識這個病,對於照顧者有更多體諒。
「如果我已經不是我了,你也無所謂嗎?
」戴著護手出現在保齡球館的西裝男子,與戴著鴨舌帽的長髮青年比賽保齡球,這場比賽以他的BMW名車作為賭注,輸掉了一台房車以後,該名男子嘴角上揚,揚起一邊嘴角苦笑了一聲,這是我對渡邊謙的第一印象,一位看似無厘頭卻富有男子漢風範的刑警,在池袋西口公園。
之後一路到【末代武士】【Batman】...到這部電影【明日的記憶】,渡邊謙已然成為我生命中永難忘懷的演員,我很好奇,究竟如何練習才能揣摩出【明日】一片中佐伯雅行這樣角色的演技?
在GQ上初次看到【明日】一片的簡介時,眼眶便一陣泛紅,也因為如此,我沒有到戲院去看,直到昨日,我站在租片店內,看著封盒,回到家,放入DVD,開頭三分鐘,我的淚水已經幾近潰提。
片頭,枝實子(通口可南子)坐在佐伯雅行(渡邊謙)身邊,牆上貼滿了照片,佐伯的表情,讓我想起家中六十餘歲的祖母,那失去靈魂的眼神,令我感到心碎。
佐伯雅行是一位年近50歲,廣告公司的部長,工作第一,家庭第二,在職場上非常嚴厲,但也頗受員工敬重,在2004年談成了一筆大案子,事業即將起飛。
女兒雖然奉子成婚,但也表示他成了一位準阿公,但在同年,他也罹患了早發性阿茲海默氏症。
一開始只是忘記車鑰匙在哪裡,開車時下錯交流道,慢慢地開始認不出街頭的景色,在最熟悉的澀谷迷路,想不起女婿的名字,認不出下屬的臉龐,以往總是提前15分鐘到開會場地的佐伯部長,開始在會議上遲到,甚至缺席,最後的最後,連妻子的身影都給遺忘了。
有些人覺得電影拍的太過戲劇化,何以在一覺醒來便忘記妻子的存在?
2007年6月,祖母在飯局上,喊著我的名字:h9856,你長這麼大的,我都快認不出你來了。
2007年9月,我趁著上班的空閒,幫姑姑送水果進療養院給祖母,不過就一季的時間,她握著我的手,喊著祖父(已過世)的名字:雀躍(祖父),你來了,你終於來了。
她哭泣,她坐在床上雙唇發抖地抱著我,我不知道該做什麼反應。
2008年2月,春節團圓,外籍看護推著她到餐桌前,她的眼神呆滯,雙唇仍然發抖,她在流淚,但她不發一語,她連進食都開始有問題,一如劇中佐伯雅行,望著手裡的牙刷,卻不知此物有何作用,我望著她,心裡想著,她在想什麼?
佐伯雅行在餐桌上對著枝實子怒吼:「對不起,讓你嫁給我這樣的男人!
」「為什麼我不就這麼死了就算了」。
她是不是也這麼想著?
還是,她已經無法思考?
我很慶幸我沒有到電影院看這部戲,因為我在電腦螢幕前哭到無法自我,保險業的一句口號:生而自得,老有尊嚴,死而無憾。
假使今天醫生宣布的是癌症,正面積極的人可以想著如何與病魔對抗,如何更積極地度過接下來的時間,但當佐伯雅行確定自己罹患的是無藥可醫的阿茲海默氏症時,那種絕望與無力感,讓他在樓梯間對著枝實子說:如果我不再是我,你也無所謂嗎?
一位職場強人,一位堅強的父親,要他如何面對以後的情況?
即使病情已經到了十分嚴重的情況,他仍希望繼續在職場奮鬥,在行事曆上寫滿注意事項,老婆也幫忙在家裡貼滿字條「十點散步,半小時後記得回家」、「微波按2」、「飯吃完記得吃藥」,開始在名片上畫上每個人的臉,深怕自己一分鐘後便忘記眼前這位同事的名字叫什麼。
努力隱瞞不想讓女兒知道自己的病情,就怕影響到她一輩子只有一次的婚禮。
看到這些橋段,再回想自己家裡的祖母,不禁淚腺潰提。
如果過了明天 我連你都忘記了 可否還是緊握我的手 陪我繼續走下去....遺忘,是上天給人最好的禮物,也是最殘忍的懲罰。
(by glacierl)我們都深怕自己被人所遺忘,努力地想在世上留下點什麼,但,假若有一天,我們連自己是誰都想不起來了呢...?
2.7:《明日的记忆》★★★ 导演:堤辛彦。
主演:渡边谦、樋口可南子。
《明日的记忆》的剧情在东方影视,尤其是日韩影视中可谓是屡见不鲜,男女主人公,一方得了疾病,另一方执着守护,凄苦一番,最后勇敢的面对人生。
甚至在表现的手法上也并无多少特别,像在表现佐伯发病时,无非幻觉,快速摇镜,围主人公旋转移镜等等。
若说新鲜,最大的怕就是主人公佐伯与枝实子都已是年届天命的中年大叔大婶,而这种类型的影片更常见的则是些初尝爱情的少男少女。
但《明日的记忆》还是成功的,这从它获得第80回旬报年度十佳第8名和渡边谦获得最佳男主角就可以知道,看得出还是很多人被它感动了。
《明日的记忆》的成功在于干净清澈的画面和快速简洁的镜头,更在于导演将故事从王子公主的童话里剥离出来,放入更真实的生活中,以及对于主人公生活细致的考究,而这在有情饮水饱的悲情剧里是难得的,并且导演还通过佐伯生病后角色与妻子的互换,来表现那些多年来默默等候在家里的人被忽视了的感情,提醒那些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都市中忙碌的人们,工作和家庭那个更为重要。
影片最后,佐伯已不再为失忆而悲伤,因为已然失忆,被某种冥冥中的东西牵引到旧时与妻子相识的小瓷窑,欣然面对那些陌生的熟悉,甚至连妻子都已不记得了,但仍然记得去烧制一个茶杯。
最后,镜头转过,一个茶杯的特写,底部写着三个字,没有字幕,大概便是“枝实子”了。
当然渡边谦的表演也是影片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渡边谦是当今日本在好莱坞最有声望的演员之一,在此之前就参演过爱德华兹维格的《最后的武士》,并籍此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而去年也参加了好莱坞有章子怡参加演出的《艺妓回忆录》。
有着良好的外型固然是其成功的原因,但获得这样的成绩更重要是渡边谦过硬的表演功力。
而事实上早在拍摄《天与地》(角川春树导演)的时候,渡边谦就曾得过急性骨髓白血病,后来顽强的他不仅战胜了病魔,还陆续出演了许多大制作电影。
能够出演有类似经历的角色,渡边谦心中自然有不一样的感觉。
在《明日的记忆》里渡边谦循序渐进的表现人物生病前后的心理变化,从患得患失到悲伤情绪的爆发再到迷茫无助,最后坦然面对,渡边谦都能够准确的把握,像在起初觉得身体不适时的患得患失;在确诊患有老年痴呆症时的悲伤与失落;在觉得连累妻子而要求离婚时,渡边谦颤抖身体悲伤的痛哭;在发现陶吧的老板因他有老年痴呆健忘而骗他时的黯然离去;在主动去探访疗养院时的故作坦然,渡边谦都演绎的真假难分,十分到位。
(芷宁写于2007年10月31日)有朋友于去年11月观摩了在北京举办的日本电影周,其中有一部渡边谦主演的影片《明日记忆》被数次提起,获悉该片讲述的是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故事后,又产生了观影犹豫,因为至少能或多或少地预见此类题材影片的悲伤基调和沉痛氛围。
不过,前一阵子看了加拿大影片《Away from Her》,这是部探讨严肃而残酷社会话题——老年痴呆症患者与家庭、他人之间该如何继续保有爱与关怀的影片,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发觉本人已被零七八碎的生活打磨得颇坚强了,所以再聊聊《明日记忆》应该没什么问题,也没心理负担。
有人说,该片是韩片《脑海中的橡皮擦》的熟龄版,看后本人却不这么认为,在《脑海中的橡皮擦》里,阿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只是推动浪漫悲情剧情的点缀和工具,而《明日记忆》则相对深远而现实的多,它细腻深刻地再现了阿兹海默症对病患生活、家庭、工作、习性等各方面复杂而多重的毁灭性抹杀和不可抗拒的影响。
时间会溜掉,记忆也会如此,一旦患病,阿兹海默症病人的记忆会逐渐消退无踪,脑海中切身生活的轨迹也会消亡殆尽,会忘记朋友、亲人、甚至忘记自己是谁……一种可怕而目前人类尚束手无策的病!
事业有成的佐伯雅行(渡边谦饰演)正值盛年(49岁),是某广告公司营业部部长,干练勤勉的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料到会有记忆丧失的那一天。
他的家庭美满幸福,和妻子枝实子(樋口可南子饰演)自学生时代就相识相恋,经历岁月感情弥坚,24岁的独女梨惠不久将结婚,腹内还孕育着小生命。
貌似佐伯的一切都处于人生的巅峰期和收获期。
然而,工作节奏快、压力大的他开始有了健忘、失眠、头痛、眩晕等症状,起初他自以为得了抑郁症,随着状况日益严重,经医生诊断确定,他已然患了老年痴呆症。
佐伯的世界在不断缩小,每天他手持提示卡片,奔波在上下班路上和工作中,可无论他如何努力,记忆都在不断丢失,以往熟知的事物开始变得陌生,甚至不认得下属的脸,也不记得上班的路,忘记工作会议时间更是容易至极,于是,有个等不及他退休就想取代他职位的下属开始活动心眼了,于是,佐伯26年的勤恳工作最终换得了被迫离职的待遇。
这个讲求实际的世界不需要患有这种病症的人,哪怕你曾为公司立下多少汗马功劳。
佐伯仿佛被遗弃了,而妻子枝实子却始终对他不离不弃,温柔而坚强地支持并鼓励着绝望迷惘中的丈夫,并外出工作以养家用。
每天清早,她都会给丈夫留下日程提示,家中更是贴满了温暖的小贴示,晚上归来,又忙着做饭、照顾丈夫。
然而,佐伯的病情依旧越来越严重,记忆衰退、思维混沌、疑心病重,甚至出手打了枝实子……一天,被幻觉迷惑的他来到了年轻时来过的奥多摩山中,当枝实子前来找他时,他已不记得她了……向来都欣赏的渡边谦再次展现了他精湛的演技,他的表演很有层次感,分寸拿捏得火候刚好,特别是心理戏份,随着佐伯的患病和日益加重,渡边谦将一位饱受病痛折磨的男人刻画得入木三分,不论内心还是身体。
从2004年到2010年,从患病初期到愈发严重,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场景的转换,观众看到了那位原来意气风发、屡创佳绩的营业部长在逐渐变得木讷胆小、老态迟缓,眼神也由明亮犀利睿智逐渐变得黯淡呆滞空洞。
片中渡边谦有几处表演片段十分出彩,如,乍听到医生诊断结果时的难以置信、思绪如潮和瞬间爆发,在医院顶楼上,佐伯绝望地俯视着脚下的世界,内心悲愤而挣扎;如,找不到公司所在写字楼的佐伯惊慌失措,手握的记事纸张写满了各种提示,却找不到那个最需要的,仓皇间,纸张散落一地,恰有车辆驶来,佐伯狼狈爬起,趔趄着跑开,打手机向同事求助,那一刻他仿佛婴孩般恐慌无助、呼吸急促,那组眩晕且充满密集的紧迫感的镜头、渡边谦扎实而精彩的演出,令观者有如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再如,当佐伯离职时,空旷肃静的大楼前突然奔出几个青年,他们曾是佐伯的属下,各个拿出写有自己名字的照片,细心地再三叮嘱佐伯,千万别忘了他们,佐伯百感交集,对着他们深深鞠躬。
影片没有一味地给人悲伤,当伤感还没来得及彻底迸发的时候,又转为较明亮的一面,如佐伯告别属下的感人场景之后,便是外孙女芽吹的出生,新生命的诞生给了佐伯空前的快乐,他抱着婴儿像抱着希望。
又如之前女儿婚礼的戏份,需要发表演说的佐伯因紧张不仅弄丢了原稿,还忘记了原稿内容,此时枝实子悄悄握住佐伯的手说:“没关系,有我在。
”佐伯渐渐安下心来,讲出了个人相信比原稿更为出色更为感人的话。
当然,樋口可南子的枝实子塑造的也比较成功,有几场戏令人影响深刻:因丈夫患病,原本幸福的家突然失去了依靠和经济支柱,枝实子必须让自己成为佐伯的依靠,也必须撑起这个家,虽然她久已脱离社会,返回工作是困难且不易被认可的,但也是必须的,她请求朋友帮忙安排工作,朋友起先打趣一直养尊处优的她,而她则镇定而直白地说,“我需要钱。
”遭遇不幸时,男人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平复心态,而女人则比男人更理智也更能接受现实,并且努力寻找解决途径。
在枝实子身上这点得到了应证,她白天工作,晚上照顾丈夫,尽量以宽容理解来忍受佐伯越来越怪的脾气。
片尾,当枝实子去奥多摩山寻找走失一天的佐伯时,佐伯向迎面走来和他打招呼的枝实子做自我介绍:“我叫佐伯雅行。
”枝实子愣了愣,说:“我叫枝实子。
”佐伯感叹:“枝实子,好名字啊!
”闻言枝实子悲从心中生,眼中涌出了泪,在朝夕相处的丈夫眼中,她已经只是一个有着好名字的陌路人了。
当佐伯奇怪这个陌生女子的悲伤时,枝实子又慌忙强做礼貌的笑脸,两人一前一后走出山去,长长的吊桥上,佐伯在前,枝实子紧随其后,如同在漫漫人生路上的追随。
看到最后的这组镜头,不免想起了片头的场景:2010年,枝实子将贴满照片的板子置于坐在轮椅上目光呆滞的佐伯面前,不厌其烦地诉说着照片上的人和事,而佐伯却毫无反应。
接着,镜头拉远,窗外夕阳已去,火烧云正云蒸霞蔚般地散发着绚烂又不忍消退的色彩,窗内,静坐着两个人,已经完全痴呆了的佐伯和他的妻子枝实子,静谧而安静的仿佛一副画。
另外,影片的配乐十分到位,在配合演员表演和内心波动的同时,推动着情节发展和观众情绪的酝酿,即动听悦耳,又发人深省,意味绵长。
(http://nicolew.blog.hexun.com/14223380_d.html)
阿尔茨海默症,通俗名叫老年痴呆。
你也许会觉得这种病症离你很远,但是电影里医生告诉佐伯,患病者有可能在二十多岁就患上此病。
我不是危言耸听,来告诫大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远离一切疾病。
只是当病症来临,你根本来不及反应。
病症还有一种离你很近的方式:当佐伯在陶艺店被店老板欺骗多付钱的时候,我想起了我的奶奶。
现在奶奶已经离开我快两年了。
在她离世之前,饱受病痛折磨,是脑溢血。
发病后,奶奶总是坐在村里的老年会门口重复一些话,念叨一些很久以前的事。
从她18岁嫁给爷爷,到灾荒年死了四个孩子。
她一直记得这些,从来没有跟我们讲起过,那些都是令她伤心的往事。
她得了脑溢血后就神志不清,我根本无从知晓这些对她意味着什么。
如你所知,我好些次在老年会门口见到奶奶这样,就难受极了。
我听人说,奶奶饿了去买饼吃,两块钱的饼,给人五块钱,别人不找她了。
那种欺骗,我能体会。
当我宁愿相信这只是谣传时,我还是忍不住问奶奶是从哪里买的饼。
我跟她讲,你给骗了,人家收多了你的钱不找你。
奶奶把我骂了一顿,说那是跟她很要好的朋友,人家怎么会欺骗她。
她说这些的时候,认真地像个小孩。
叫人心疼。
奶奶后来的记性就越来越差,甚至连那些一直念叨的事都讲不清楚。
她重复在念叨那些事时,忽然就停止,从新再来,像是唱歌忘词,而这首歌,是她自己谱曲写词的,沉重而悲伤。
最后佐伯在山里遇见迎面找来的妻子枝实子,电影里没有讲述,但是我猜佐伯从养老院出来挂了电话,枝实子就踏上了寻找丈夫的旅程,彻夜找寻正在山上烤火取暖,烧制陶杯的佐伯。
相濡以沫,也就如此。
所以你可以轻易读懂为什么佐伯很认真地问妻子叫什么时,枝实子强忍悲伤回答:枝实子,树枝的枝,果实的实。
然后情不自禁抑声流泪。
那种痛楚,彷佛我奶奶一会儿对我说我是她的外甥,一会儿对我说我是她的妯娌一样。
我得不断地提醒她我是她的孙子,她却还是记不住。
后来我就放弃了,无条件接受奶奶给我的各种各样的称呼。
如果奶奶能开心点,她乐意叫什么就叫什么呗。
当病疾发生在亲人身上,其实它离我们很近。
先发感慨:为啥好电影都让外国人拍了,其他人也就算了,为啥是日本人,郁闷。。。。。。
佐伯畏缩小心的样子,很让人心疼,半年前他还在职场上拼杀,深为客户信任,代领同事努力工作。
女儿婚礼上,佐伯忘了准备好的演讲稿,不停鞠躬,拜托女婿的样子,则让人辛酸。
孙女降生,佐伯退职,与同事告别,即温馨又伤感。
佐伯翻看记事本,发现陶艺馆的人欺骗他,毅然离去,还有他走在路上、留在家里等待的落寞与无奈……忽然好害怕,佐伯开始发觉自己记忆力衰退时,应该也很害怕吧。
他悄悄地查资料,希望自己得的是可以治愈的忧郁症。
佐伯失去记忆,也失去了生活的能力。
所有不重要的、重要的记忆,都可能离他而去,家里写满了便条,妻子必须工作,佐伯的生活变得单调落寞,他无助虚弱,曾经强健自信的男人更加沉默了。
妻子为他写了无数便条,妻子对他的爱都在不会说话的纸条中。
佐伯会忘记半分钟之前的事情,却记得几十年前与妻子相爱的种种情景。
他不愿拖累妻子,先求妻子跟他离婚,又去了疗养院,后来他告诉护士是他自己患病,佐伯安排好工作,安顿好女儿,还有不离不弃的妻子。
他忘记了妻子的样子,不代表那段深情一笔勾销。
妻子看到刻着自己名字的杯子,悲欣交集。
我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绝大多数都是关于获得和抓住,获得钱财,获得知识,获得幸福,很少去想“失去”与“放下”的智慧。
日本人很擅长讲失去与死亡的故事,那种从容、淡定的劲头,真让人羡慕,这与日本人认真内敛的生活态度有关吧。
做好自己的事情,完成自己的责任,留最少的遗憾,尽情爱,努力活,潇洒走。
记忆从来不属于过去,记忆不仅仅是存在的证明,更是是否安心的前因,很多事情容易忘记,而有些事情则永远留在记忆,等待来自良心的拷问。
有报便有应,天道轮回,只希望自己老的时候,能留下温暖而安心的回忆。
记忆有自己的存在法则,过去的种种不论如何随意涂抹,明日的记忆所给出的往往与涂抹者所做大相径庭。
在渡边谦最后一次离开公司时,所有人包括那位告密的后辈都来和他说再见,依次拥抱告别,当水川哽咽着把写有姓名的照片递给他,让他不要忘了我们,想不起来时就看看照片。。。
一位为了公司奋斗大半辈子的渡边以这种方式离开公司,水川的自然表演一直很打动人心❤️这段每次看都让人心里一紧,泪水不自觉流下来,好演员成就好电影,真的是这样,用心的一部电影
还记得曾经嚷着要快点长大,却已经开始清晰地记得已经哀叹了无数次,老了,老了。
渐渐发现,老去与死亡是一件让人害怕的事。
大概也许永远学不来禅里那种于生命的淡然姿态。
电影在电脑里存在了许久,才想起来看。
此时看来,若是当时来看,必是没有今日的感受来到深来到强烈。
与自己,因为生活中的切身体会,才会如此的伤怀。
记得曾看到说,中年人在50—60之间生命是最脆弱的。
而影片中的主人公,以及我最爱的人,恰恰都是处于这个阶段。
不是没有联想的。
所以才会软弱。
那流淌的悲伤音乐,一点点地衬托着剧情,将生命的无助与恐惧,软弱与害怕透过故事渗透到你的骨髓里,你的全身都是哀声的分子。
阿兹海默症。
渐渐的忘记,忘记过去的回忆,忘去过去的爱人,忘去一切一切,连自己也渐渐地消失掉。
那种无望的窒息感铺面而来,掩埋掉自己。
大概,生命就是要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就算是我们身体健康,也不可避免。
我们逃脱不了这些事。
那个医生说,面对这些,要尽力而为。
是尽力而为,因为我们还在过程,不在结局。
我们容不得自己提早谢幕。
只能这样。
佐伯还是幸运的。
因为有爱他的枝实子陪伴他。
这样看来,若是到了一定年龄还没有一个相依为命的人,是可怕的吧。
若是我们幸运的话,应该还会遇到吧。
我们想不起的爱情,就是爱情。
明日的记忆。
记忆原本是过去的,可是过去已不在,回忆已不在,只剩下明日。
记忆还可以经营。
若是可以,在我们还未老去,还未失去记忆的时候,好好的,好好的生活,好好地爱。
爱他们,也爱自己。
渡边谦的眼睛具有著征服別人的霸氣,正因為這樣我才喜歡看他演感情戲和落淚。
这可能会是我最不想拥有的人生结尾,虽然……可能是注定的。
日本人的电影真是都没勇气看第二遍
多年前公視播出時看的,攝影大氣,對第一幕即「結局」印象異常深刻。主角工作上的失落,令觀眾唏噓之餘,也讚嘆渡邊的演技。後半急轉直下,以愛情為重點,似乎影響之後的失智症電影頗深。
人向死而生。PS1: 这种身临其境的画面感,让我恐慌。PS2: 现在回头看卡司阵容,太华丽了吧。
配音太不给力了
这个梗哪里看过。
关于阿兹海默症 煽情有点过了 渡边谦演技真好
假如有一天我忘了你,我该怎么办?
和2004年上映的韩国电影《脑海中的橡皮擦》很像,都是主人公得了记忆慢慢消退的病。这里的妻子演的好棒!
人物动机..
鬼子的煽情电影不是癌症就是痴呆。
非常细腻的细节掌控,很多干净漂亮的画面
残酷。
展现了阿尔兹海默症的早期症状和后期影响。跟堺雅人演的一部抑郁症电影一样,表现了为此家人可能面对的困难。不过,引起我更多情绪的,是这个人物一心为了工作而忽略家庭,而老婆孩子还患难与共或满怀感谢。多次出现的XXX的时候,你在哪里的台词,只是作为台词而已,并没有引发什么后果。也许有人的生活里就是不会有什么,过来了,也会这样照顾下去或者自己成人长大,也不埋怨。我的情绪在于,现在我看来,这样好傻啊!工作到底为了什么;如果不陪伴在身边,特别是困难的时候,关系又有什么意义?这个人,我觉得他好可怜,白活了。我觉得他没有太多值得珍藏的记忆。你看看,出现的也就是当年娶老婆的那些片段,也就是这一段了。另外对于记忆错乱的展现,好像精神分裂,倒也给了我一种把自己的非线性视觉化的处理手法。
谦哥
666666
导演制造的“切身感”让我觉得自己也离老年痴呆不远了。。
当有一天,我将什么都不再记起,我将如何继续我的爱?
堤幸彦脑残粉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