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靠演员工会主席一职泡到了南希,感觉电影把里根的演员生涯说得很惨。。。他抓住苏共风口,离开民主党加入共和党,竞选成为加州州长。在1976年共和党党内初选输给了福特总统,但福特却没能赢卡特。80年里根卷土重来,69岁高龄战胜了小13岁的卡特,以为终于有机会对苏共的勃列日涅夫说Nyet,但没想到那边的领导人却一个接一个身体不行,还得等到1986年的戈巴卓夫!苏共也在1983年击落了纽约飞往首尔的大韩航空民用客机,导致机上200多名乘客全部罹难。1987年里根在76岁终于说出那句经典的牛仔名言Gorbachev, if you seek peace and liberalization, open this gate! Mr. Gorbachev, tear down this wall!
一般
平平无奇,苏联人来串联回忆里根的一生这个设定让人有点难以理解甚至容易出戏,对里根毫无了解的人来说,可以作为一部入门科普向电影了
5.5 分,演员演的一般。
可以不錯 整體可以 很好看OK
作为传记也太散了
碎片化的叙事,还不如看看百度百科。
流水账,早年的里根应该换个年轻的演员来演,片中里根二十出头就长得跟五十多岁似的
除了靠演员工会主席一职泡到了南希,感觉电影把里根的演员生涯说得很惨。。。他抓住苏共风口,离开民主党加入共和党,竞选成为加州州长。在1976年共和党党内初选输给了福特总统,但福特却没能赢卡特。80年里根卷土重来,69岁高龄战胜了小13岁的卡特,以为终于有机会对苏共的勃列日涅夫说Nyet,但没想到那边的领导人却一个接一个身体不行,还得等到1986年的戈巴卓夫!苏共也在1983年击落了纽约飞往首尔的大韩航空民用客机,导致机上200多名乘客全部罹难。1987年里根在76岁终于说出那句经典的牛仔名言Gorbachev, if you seek peace and liberalization, open this gate! Mr. Gorbachev, tear down this wall!
“因为有了黑暗,星星才会如此闪耀, 经历过至暗时刻,才能成为一束光。"
胡说历史、乱编事实😅😅😅😅😅
我还以为会有什么爆点,可惜平淡如水。传记的主人公是第40任美国总统美伶宗——罗纳德•威尔逊•里根。
还行
忘不了他老人家的苏联笑话,活到今天就好了,会有很多印度笑话的
电影节奏特别赶,好像导演拍完电影还有别的事要做。里根早年的部分其实可以不拍,只拍对他和世界有重大影响的事情就行
🤔反正我对里根也不了解就看看事迹,但这个切入点认真的嘛?那个KGB反水的人😅这样演显得爱他爱的好深沉……干嘛要这样拍啊,搞得像个深柜一样。😨虽然写的里根很伟大,我感觉能在时代上刻上印记的应该也不是普通人,但关键信息完全没有就看到打嘴炮了。弱化对手的行为也导致自己的里程碑看上去不那么辉煌,反正说到苏联就是邪恶大怪兽,打倒他们的都是信念。那个前任KGB说他身上带了什么那么伟大,反正我等没有悟性的感觉自己看了个寂寞。😣对了苏联那几个接二连三狗带的时候,我只觉得某人真厉害能克死三个😅但我还是不知道他到底干了啥给别人制造心理压力了,反正那三个就排队变成盒了。
通过前克格勃特工和俄罗斯新贵之间的对话向我们讲述了里根从童年到担任美国总统的一生,电影并没有什么新意,无非就是把里根的生前经历做一个大串联,从加入基督教,在洛克河上当救生员,参军,成为主持人、演员,再到美国演员工会主席,最后加入共和党,参政,成为州长、总统,以及总统期间的政治生涯:伊朗门、日内瓦会议、核裁军、拆除柏林墙。里根应该是最能完美体现“美国梦”的代表人物,我还以为会有什么爆点,可惜平淡如水。传记的主人公是第40任美国总统美伶宗——罗纳德•威尔逊•里根。
我不太理解,这种极其机械地把许许多多生平事迹堆砌起来的人物传记,除了催眠之外还能有什么意义。而且通过苏联人的视角去串联里根的一生,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有意思的想法。可一旦落到实际层面,就显得无比生硬、怪诞和做作了。
在11月5日投票前的这个时候,推出这部电影,这是川普再次竞选总统前奏,协奏曲,动员令。背后投资是谁?值得深究。川普就是以里根为榜样,估计未来的执政理念也与之类似。MAGA,减税,小政府,大市场,确保自由民主的维系,会延续。
两个多小时讲里根生平还是太勉强了,虽然里根人生中的精彩片段都涵盖了,结局到片尾的部分也异常感人,但是还是希望很多冷战中的重大事件可以细说一下,如果像奥本海默那样从里根的角度拍部反康版的传记片可能更是我想要的。
尽管影片在某些历史事件上有所简化,但整体上成功捕捉了里根的精神实质,是一部值得观看的传记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