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爆裂点》回来,忍不住写一篇,太激动了。
很久很久没看过这么喜欢的港片了,画面和故事的精彩程度太超预期,尤其是陈伟霆,《爆裂点》一战封神。
我觉得这可能是张家辉、陈伟霆个人最好的作品了。
为什么我没说可能是林超贤最好的作品呢,因为我觉得他可能未来还有更好作品出现。
但是这片子里张家辉,尤其是陈伟霆,真的太顶了,真的真的有可能是他的巅峰之作。
一提到香港男演员很多人都觉得梁家辉是最好的,我心里最好的香港男演员是张家辉和刘青云(插播一句张家辉老婆关咏荷我也很喜欢)。
张家辉金马、金像两个影帝都是跟林超贤合作拿的,这两位感觉是真的有化学反应。
这次林超贤给张家辉的角色发挥空间也很大,既是警察又是父亲,既正义又无助。
我喜欢张家辉的地方是他能演好人也能演坏人,都很有味儿,不受特定类型的限制。
这次的《爆裂点》他也贡献了影帝级别的表演,他看手机那场戏我都扭头不忍心看屏幕了,太揪心了。
林超贤+张家辉是好片子的基础保障,这二位组合去影院看稳赚不赔,绝对值回票价。
不过这次最让我惊艳的是陈伟霆。
我本来对他就是路人粉,没有特别喜欢也不讨厌的程度。
可能因为他太帅了吧,没有特别注意到他的演技。
但这次陈伟霆的表演有脱胎换骨的意思,我之前看见网上很多人说这部戏陈伟霆拍的特别拼,但是其实我觉得拼不是最值得去说的,而是他演的真的好。
人物特殊身份的复杂性,整个人的悲壮,都诠释的淋漓尽致。
有几场戏,他的面部和肢体控制绝了,眼睛的抖动,面部肌肉的抖动,迷茫又坚毅的复杂状态,太出彩了。
就这部片子中的演出,陈伟霆配得上一个影帝。
感觉林超贤太会调教男演员了,跟他合作的陈伟霆好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一下子悟了。
被迫吸入大量毒品和那一场打斗戏真的太虐了,看的我好揪心啊。
曾经听到过一个没有出处的故事,一个卧底警察跟毒贩一起在街上的时候,碰见了老婆和孩子,孩子很小喊了一声爸爸,然后就牺牲了。
真的太残忍了。
估计很难在大荧幕上看见这么炸裂的画面程度,这个级别,绝对不要错过。
近几年的动作片真的有一些好作品,爆裂点太好看了,又爽又惨烈。
准备去二刷,太值得了。
今天下午看了这个电影。
先说结论:不推荐该片。
为什么?
九个字总结原因:主线乱,支线多,亮点少。
第一,主线乱,剧情松散,东一头,西一头,观看体验非常糟糕。
这个电影的主线剧情就是扫毒,警察跟毒枭之间的敌我较量。
但是呢,它不是全程集中讲扫毒这个故事,中间有一段梁洛施跟她女儿的亲子救赎戏,还有一段梁洛施跟杨佑宁的家庭伦理戏,这跟主线扫毒有什么关系?
第二,支线多,多到影响剧情节奏。
这个电影支线很多:张家辉跟他儿子的亲情线、梁洛施跟她女儿的亲情线、梁洛施跟杨佑宁的爱情伦理线、陈伟霆的卧底线、毒枭反派的复仇线,每条线都是可以单独出个大电影展开讲了。
那么多剧情杂糅在一起,严重影响到了扫毒这个主线。
第三,亮点少,且毫无新意。
打戏拳拳到肉,视觉镜头充满血腥暴力的美学,枪战戏跟林超贤之前导的戏相比逊色不少。
看完这个电影,看得出演员拍得很辛苦,但观众看得也很辛苦。
港产警匪片到底死没死,一直是件非常薛定谔的事。
我不大喜欢稍微有部能坐下来谈谈的戏,人们就急着高呼港片未死;也不赞成多年没能等到值得一提的作品,就下了死亡通知。
《爆裂点》是林超贤给出的最新答案,并且是以这种尽是癫狂,尽皆过火的方式。
知道有人仍在为这个品类倾注自己的心血,这是比答案本身是否正确更让我在意的事情。
因为答案可能对可能错,对错不重要,愿意做题才重要。
【节奏】最近上画的院线电影,已经连续几次让我差点半途离场,想要回我的票钱。
所以我对《爆裂点》所抱持的期待,一开始只是它在这一百多分钟里,能把我摁住。
幸而它做到的不止于我的期待。
错综交织的故事线齐头并进,每个人都各怀心事,身不由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接踵而来,需要直面的选择层出不穷,信息密度着实不小。
幸而林超贤并没有难为观众。
叙事线条几乎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不致烧脑。
剪辑手法凌厉,没有太多拖泥带水。
无论警匪火并,抑或闹市追凶,镜头语言迅猛果决,整个观影体验非常流畅和抓人。
光这一点,就已经赢了太多竞品了。
【困兽】港产警匪片里边我最喜欢的意象之一,是黑帮大佬吃饭。
曾志伟在警局摆开架势大剌剌怒嚼青菜的样子,馋哭了多少肉食动物(《无间道》1);王天林身中数枪,还不忘记咂吧嘴里那口意面(《枪火》);坤叔死后,几大堂口头目一起打边炉,涮他们最后的晚餐(《无间道》2)。
云吞面、叉烧和鱼翅捞饭,就像尖沙咀、车库、天台和电玩店,一看到这些元素,我们就会觉得,味道对了。
《爆裂点》里的文戏本就不多,但帮派大佬一边大快朵颐,一边与前来找他要儿子的张家辉讲数的那短短一幕,其实悄然承载了这部戏的内核。
「当警察不用教儿子的吗?
」大佬问张家辉,在后者儿子把他儿子的手打断之后。
即令张家辉曾经捉住过那么多毒贩,也无法直面这个问题。
哪怕这个问他的人,其实也打断过那么多人的手脚。
因为这时候,他的身份是父亲,而不是毒品调查科的邦Sir。
羁绊他的,是这部戏里的毒贩、警察、制毒师、黑社会……几乎所有人的羁绊。
《爆裂点》错综交织的故事线里,每个人都像是一头困在身份里的野兽。
他们都不开心,都穷途末路,都濒临绝境。
邦Sir尽职于他的那份工,但除此他别无所有。
我们不敢想象他在工作之外如何安顿自己,那个画面有些过于万念俱灰。
有一瞬间我曾想过,与他一道目睹那具下跪的焦炭的我们,应该不再有人还愿意选择他的选择了吧?
但很快我就明白,许多伟大,其实并不都是从一开始便一往无前义无反顾,而是这一路走来,你可能根本没有其他选择。
韩洋呢?
他不仅受困于天天都需要的血袋,还困在失去弟弟的仇恨之中。
可悲的是,即使成为屠警机器,又能如何改变他的命途吗?
阿铭呢?
他看上去像是孤家寡人,没有牵挂。
但他已经在雷曼里输过一次,他已经承受不起第二次失败了。
众生皆苦。
唯有癫狂。
【癫狂】在那么多条故事线收拢在重庆大厦之后,走线逐渐癫狂。
人人以身犯险,动辄血溅五步。
而我们之所以能够相信这种狂乱是合理的,很大部分原因,是几乎全员都在这部戏里贡献了精彩的表演。
尽管张家辉拿到的正角看起来似乎少了一些发挥空间,但大多数人会记住他最后的那场哭戏,并在片尾他落寞地坐在地上时一道黯然神伤。
陈伟霆的表现则可以用惊艳形容。
取弹头时对于脸部肌肉的控制力,全片高潮时满目红光见神杀神见佛杀佛,显见是下了苦功,相信也要感谢林超贤的调教。
赝秀的弟弟爬楼时衬衫后背的汗水,以及韩洋在山洞里被水泡皱的手指的特写,与演员们的出色表演一起,都成为我们愿意相信这个其实有些枝蔓需要修剪的癫狂故事的原因。
而林超贤情有独钟的暴虐场面,这次也毫不含糊。
火光冲天、断肢流离,重锤砸在头上犹如砸在我们心口,血浆四溅、戾气十足,几次让我如坐针毡,却又欲罢不能。
【卧底】张家辉试图招募陈伟霆成为卧底时,对他有一个突然测试。
在全片间不容发的激烈节奏当中,林超贤没有忘记为这个测试留出气口,这是对故事的尊重。
也正因此,我会愿意下次再到影院里,坐下来,看看回到舒适区里的他,会作出怎么样尝试和努力。
冲着《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的林超贤导演去的,结果被创亖,剧情稀碎,节奏混乱,整个一个毫无逻辑。
主线是缉毒警李振邦(张家辉 饰)和卧底警员江铭(陈伟霆 饰)携手追捕毒贩韩洋(谭俊彦)的过程,但是并没有看出有什么计划,一整个就是乱来,江铭除了在第一次行动破坏了毒贩的枪以外,没提供什么有价值的作用。
李振邦更离谱,指挥行动的时候跑去黑帮救儿子,致使属下团灭;明明知道江铭的卧底身份被怀疑,看到他被人盯梢,还光天化日跑去和中间人接头,彻底暴露了江铭的身份,莫名其妙的横生枝节;整个追捕过程,没看到什么计划、策略,剧情也没啥衔接可言,反正一言不合就是一通乱打,然后一无所获。
如果说李振邦和江铭还在主线内,那膺秀(梁洛施饰)就完全游离在主线外了,一出场就被李振邦盯上,然后在救女儿的过程中被迫与警察合作,但是合作了个啥?
一直说要和警方合作,到底咋合作的呀?
最后看着弟弟被炸死,捡把手枪我以为去找毒贩火并,没想到是去找出轨诈死的前夫报仇,然后被李振邦打中,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熬到最后,终于来到了大结局,警察、卧底、毒贩和日本人(是的,还有日本人,韩洋的客户)聚集一堂,一整个又是一通乱杀,毒贩在已经病入肓膏、腹背受敌的情况下,让身边人(周娜饰)拿着毒品配方去找三弟(这又是哪来的?),结果最后被这个身边人刺死,死之前在李振邦追问儿子的下落时,说了最后一句台词“家人最重要”,Excuse me?
所以这电影的主旨是“家人侠”?
创亖我算了。
《爆裂点》北京首映真的是冲着张家辉老师去看的这部电影,粤语原声好评。
不愧是林超贤导演,场景够血腥,够震撼,触动人心。
故事节奏紧凑,涉及人物事件众多,其实看一遍很多细节是不能够了解把握的。
有几个场景真的很震痛人心,母亲看到女儿被强奸,父亲用刀捅女儿做人质,父亲看到儿子被火烧成灰烬。
生猛,冷酷,无情,疯批。
最后的结局真的很悲惨,很心痛。
卧底警察最后也牺牲了,并没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在车厢里,邦 sir 看到自己孩子烧完后留下的灰烬,对视觉和心理有很大的冲击,我真的无法想象一位父亲看到这样的场景,内心要多绝望与心痛。
可以看到有致敬成龙《新警察故事》中的镜头,还是喜欢看港片。
感谢十点观影团参加首映礼的机会@十点观影团
又一部不需要带脑子的香港警匪动作片。
无间道套路,松散多线索,加些血腥、暴力的尺度镜头,再就是一顿噼噼啪啪哐哐当当的枪战、飙车、爆炸、打斗等等戏路,看不出新意,引不出共情,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打了两个钟,到点下班,就这么结束了。
A. 剧情套路常规的警匪互相渗透“无间道”套路,张家辉是阿sir,陈伟霆是潜入黑社会组织的阿sir。
影片自己都毫不避讳对《无间道》的模仿,直接cue当年的经典对白和场面。
安排卧底,“三年又三年那种?
”;给卧底过生日,开些基情玩笑。
然后有几条支线,张家辉有个败家流氓儿子,成为他内心的隐痛;制毒师膺秀(梁洛施饰)有个叛逆的女儿,以及一个阔别多年突然出现的前夫杨祐宁;还有黑社会组织内部,也有些叛变、猜疑等等戏码。
陈伟霆潜入黑帮内部的任务,是要追查制毒和毒品销售的链条。
自然而然就会cue出缅北的前身“金三角”。
后来还掺入了日本黑帮。
继《消失的她》《孤注一掷》《瞒天过海》之后,东南亚再次躺枪,又给中国电影的账本上添上一笔。
看上去线索蛮多是吧?
但是依然可以不带脑子。
因为作为香港警匪片的代表,林超贤非常熟悉提供最浅显易懂剧情的方式,不用思考,不用瞻前顾后,每个画面都会自然将情节的进展送到你的面前。
而那些试图提供情感支撑的支线,对主要情节几乎毫无作用。
哦,他渗透了;哦,她女儿要出问题了;哦,陈伟霆暴露了;哦,他们找到制毒窝点了。
你甚至可以凭借自己的港片认知,直接将整个故事脉络预想出来,匹配率绝对高达80%。
所以,还谈什么共情呢?
B. 缺乏共情一切故事都在预料之中,这样的电影除了提供浅薄的刺激,哪里还能建立丝毫共情?
你看到陈伟霆当卧底,就知道他会经历挫折,会暴露,会被猜疑,会在最后一刻帮助警察,回到正方;你看到张家辉的儿子,就知道他肯定会被反派抓住,会被当做筹码威胁张家辉,会最后噶掉,给他老爸留下永恒的伤痛;你看到梁洛施的女儿,就知道她肯定会犯错,会惹下麻烦,暴露制毒师母亲的身份,而母亲又一定会帮助阿sir,将功补过,只为了救回自己的女儿;唯一没预想到的,可能是杨祐宁的复活,可是稍微联系上《无间道》里的陈慧琳、萧亚轩,就明白了这其实是个性转的NPC角色。
他最后在店里被吓得魂不附体,看着深爱自己的女人持枪自杀,却毫无动作,毕竟低端NPC一大规则就是,只提供固定反应,不得干涉剧情,所以还得是阿sir出面击倒制毒师,阻止她的自杀行为。
至于逻辑错误和大堆雷点,估计都没几人想去吐槽。
因为对角色和影片都毫无共情,谁都没有吐槽的动力。
比如,第一次看到有人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当人质,去威胁阿sir;比如,为了阻止制毒师持枪自杀,张家辉的做法是一枪击倒这位自杀者,呃。
更多的就不谈了,大家可以自行去体验强反转、硬套路的种种不适感。
C. 香港的“去陌生化”其实说起港片的衰落,已经是个众人皆知的趋势。
为什么会衰落,自然很多显而易见的原因,套路陈旧,缺乏新意,类型单一等等,当年的票房密码,已经逐渐被更丰富新颖的故事所取代。
我觉得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内地观众,香港早已失去了“神秘感”的光环。
以前大家喜欢港片,包括城市喜剧和警匪电影,是因为我们并不熟悉香港,可以按照电影虚构的模样去想象那里的一切,包括纸醉金迷、龙蛇混杂、警匪激斗等等,最典型的是“九龙城寨”,完全是被想象成“犯罪天堂”的模样,各式各样的暗黑行为都可以在里面发生。
这几年,香港和内地的来往交流越来越多。
我们知道了“九龙城寨”早已拆除,对“重庆大厦”“中环”“铜锣湾”“尖沙咀”“太平山”“维多利亚港”等等地名也越发熟悉,那里没有激烈枪战,没有黑金交易,只有完全被房产业和金融业占据的经济产业,小得不能再小的“鸽笼房”,还有无数位同我们一样奋力生存的青年和中年人。
所以在看现在这些暴力血腥的警匪片,也越来越没有代入感,毕竟知道这些都是虚构出来的场景。
就跟你拍一部在成都街头发生的飙车轰炸,或是追捕大毒枭的激烈枪战,我们只会觉得稀奇,不管演员多么卖力,我们也绝对不会认为那是真实故事。
其实香港导演可以考虑创造一个架空世界,类似于美剧的“哥谭市”(目前“东南亚地区”在国产电影中承担该功能),虚构的犯罪天堂,再去上演警匪渗透和对决的戏码,也许能够提供新的情感体验。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元素的失效,比如金三角的毒品交易,比如制毒师被安排为卧底,套路无效,场景老旧,枉费了张家辉和陈伟霆的卖命跳腾,辜负了张家辉和梁洛施真诚动容的情感段落,失去了新鲜感和共情,所有戏份都失去了感染力。
林超贤新片《爆裂点》一上映,网上就出现了一种评价:今年众多院线电影中,这是唯一“名副其实”的大尺度。
“这次没被骗”五个字,几乎是所有观众的共鸣。
在这之前,我们已经被“大尺度”忽悠过太多次。
官商勾结是大尺度,“十八岁以下谨慎观看”是大尺度,雪藏多年是因为大尺度,反映现实医疗问题依旧是大尺度。
短视频一通狂轰乱炸,观众就被吊足了胃口。
最后到影院一看,正片的尺度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甚至有的电影还“挂羊头卖狗肉”。
不过这次碰上林超贤,大家终于算是遇到“老实人”了。
他以往的电影风格,就是这种不加遮掩的原始暴力。
而这次新片的“大尺度”,还得到了盖戳认证——在香港那边,《爆裂点》未上映就被评定为三级片。
三级片是个什么概念,大家都很清楚。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影片引进内地的版本,“一刀不剪”。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内地电影院里欣赏一部纯正的香港三级片“正品”。
这种大尺度的货真价实,很快就在正式上映后,得到观众进一步认证。
“爆裂点少儿不宜”直接杀进热搜榜。
“血腥暴力”这类词,出现频率极高。
《爆裂点》上映后,皮哥也第一时间观看了这部电影。
皮哥看的是粤语版,也推荐大家看这个版本,更加原汁原味儿。
观影气氛很热烈,有一种梦回儿时录像厅里一群人看香港警匪片的感觉。
而在观影过程中,现场观众的惊叹声,各种语气词,基本上是一阵接一阵。
“原装三级片”,确实不是虚张声势。
一开场就是“车裂碎尸”。
这个现代版的“人肉风筝”直接给观众一个下马威。
别急,这只是开胃菜。
接下来2个小时,你还将欣赏到各种让你瞠目结舌的画面。
比如“焚烧活人”。
画面里只剩一个不断翻滚的人形火团。
比如“捆绑凌辱”。
少女的裸背,连同无助的呻吟,如同一根刺,深深扎在观众心底。
再比如电影里的一刀断手。
很难想象,竟然给了直接画面。
还有个最狠的。
以往院线电影里,孩子基本上都不会被当成“虐待”对象。
这几乎是一个尺度共识。
但在这部电影里,林超贤又打破了这一常规,用的还是最残忍的“火烧”。
再结合电影里几乎无处不在的飞溅血浆,“三级片”,一点不带假的。
当然,正片这些高能画面的组合式呈现,如果你认为只是为了制造噱头和吸睛,就太小瞧林超贤了。
从以往作品中我们就能看出,林超贤不是一个喜欢跟你“玩虚”的导演。
他就是要让观众看到,现实里的毒贩,或者说现实里的恶,就是这么凶狠毒辣,无所不用其极。
不过看完整部电影后,皮哥最大的感触还不是这个。
“画面真实露骨”,顶多算是这部电影最浅层的亮点。
在展现尺度奇观后,导演不贪刀,迅速向人物内心挖掘。
层层包裹撕开后,展现在你面前的,是剑走偏锋的人性物语,是残酷的现实隐喻,是命运的缥缈荒诞。
这才是这部电影真正的大尺度所在。
01、这部电影里,几乎每一个出现的人物,都渗透着浓烈的悲剧色彩。
即使是张家辉饰演的警察,也被林超贤“‘逼良为疯’,逼到了绝境。
”回看每一个角色,几乎都带着某种人性裂口。
张家辉饰演的邦警官,负痛前行,偏偏这个人物又不是那么“光亮”。
为破案上演欺骗,为保儿子向黑社会开价码……陈伟霆饰演的江铭,更惨。
一心立功,没等上岸,师徒反目,相互猜忌。
江铭如同一只困兽,孤独前行,四面围堵,找不到一个逃生的窗口。
再看梁洛施饰演的制毒师膺秀。
身不由己是她的苦衷,但利欲熏心又令她越走越偏。
还有被复仇怒火吞噬的毒枭韩洋。
说到底,还是佛家的三个字:贪嗔痴,也就是所谓的“三毒”。
林超贤最后用一场“洞穴大乱斗”,将所有的人性纠缠,熔于一炉,尽数爆裂。
在那场戏里,我一度分不清正派与反派,只看到一群嗜血的野兽,在相互缠斗与撕咬。
林超贤有意在模糊道德的边界,像造物者一样,冷眼俯瞰人世间发生的一切。
就像我们看几只蚂蚁打架,谁代表正义,谁代表邪恶,没人关心,蚂蚁而已。
在这场命运迷局里,每个人都被迫成为棋子。
要么成为无根的炮,被弃用;要么是蹩腿的马,受牵制;要么是过河沉底的老卒,没有退路。
这是何其的悲哀。
当一切尘埃落定,我也一度分不清赢家和输家。
战胜了敌人,却输掉了至亲,还要带着愧疚感了此残生,你说他是喜是悲?
丢掉了性命,但偷得了片刻的苟且,你说他值与不值?
钝刀子杀人,莫过于此。
一般的商业警匪片,都会回避这种深刻性,替换以“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这样的易读版本来取悦观众。
但《爆裂点》却能突破次元,提高一个维度,让你看到所谓的正邪斗,不过是造物者玻璃器皿里的蛐蛐打架罢了。
甭管是赢了输了,全都是一个样。
也应了电影里的那句台词:没人会帮你生存。
《爆裂点》拍出了这一点,让人感受到了一股刺骨的悲凉。
02、《爆裂点》明面上多股麻绳缠绕,其实母题很简单,就是一个“家”。
香港警匪片里,“家”这个元素常常作为附属品出现,用来展现主角的铁汉柔情。
前一秒还在出生入死,下一秒就在温馨的灯光下,拥妻女入怀。
但在《爆裂点》里,“家”却被林超贤异化,成为了表达命运捉摸不测的一个标的物。
这个家依然可以很温暖。
比如智仔继承父志继续缉毒。
但更多时候,这个家遭受着“伦理崩塌”。
最直接的场景,莫过于毒贩挟持亲生女儿当人质,甚至一刀捅入女儿腹中。
而其他几个主要人物,也都被“家”裹挟其中,难以脱逃。
邦警官被儿子抗拒,至终都没有得到儿子的理解。
膺秀一心为女儿,但自己制毒也导致女儿叛逆,裂痕慢慢变成了鸿沟。
而她心心念念的丈夫,又让她对家的所有信念,一瞬间化为无形。
毒枭韩洋同样如此。
弟弟的死让他变成了一只复仇魔鬼。
而他对着女友“我们是一家人”的深情告白,却最终变为利刃刺向了自己。
林超贤以“家”为尺,以“爱”为刻度,在这几个人物身上勾勒出了命运的艰难一笔。
难以捉摸,却又如同宿命,令人久久慨叹。
电影最后,这种家的意象,被凝固为两尊“雕像”。
而“家”本身,也成为了一个失落的词组,在万家灯火下模糊,消失在维多利亚港口的风声中。
03、林超贤一直被看作是炸裂魔鬼导演。
他善于用火热的爆炸戏、追车戏、打斗戏、枪战戏来回馈观众,主打一个又燃又爆。
但在《爆裂点》里,这种风格之上,林超贤又罕见地迈向了复杂叙事和态度表达。
而这还不是结束。
如果从更高的维度看,《爆裂点》不只是一部商业片。
它还带着一层灰蒙蒙的底色。
香港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它有着现代化的钢筋水泥,但浇灌它们茁壮的却是旧时抱团取暖的江湖文化。
而在西方文明涌入后,他们一方面比内地人更快速享受到了物质富足,一方面却比过去更保守迷信,烧香拜佛信奉鬼神的观念根深蒂固。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矛盾感爆发,他们又频繁使用岭南文化里特有的放浪形骸的废话精神来消解内心的苦闷。
“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
香港,以及香港电影,都在等待一个爆裂点。
而这个爆裂点到来之际,林超贤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一个成功北上融入大环境的电影人,借这部《爆裂点》,对着故土来了一次近乎悲壮的深情回眸。
那些癫狂与过火,那些扫毒与卧底,全在爆裂后消逝在岁月的长河里。
这是看完《爆裂点》,吞咽下那些大尺度镜头,领略了那个BE结尾后,影片依旧给我留下的思考。
总之,《爆裂点》是一部临场感、后劲都特别足的电影。
从你坐在影厅的那一刻起,你的所有情绪都被调动,汗毛倒竖,欲罢不能。
走出影厅后,依旧深陷在那股怅然之中,久久回不过神来,甚至夜不能寐。
不管是作为观众的个体,还是港片,甚至电影大市场,都太需要这种“刺激”了。
相信这样一部尺度大到足以渗透到你内心的三级片,会得到更多观众的认可。
而且,下次你想在内地的影院看原汁原味三级片,真就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
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
想看可要抓紧啊!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爆裂点』开局既巅峰,一场张家辉的追逐戏成了全片最大爆点,进入正片后的动作戏,除了有惨烈度,啥都没有,纯靠“惨”的程度堆砌,剧情涉及角色过多,每一条线都想展开来说,结果一条也没说清,相当凌乱。
似乎导演林超贤这些年合拍片(主旋律片)拍多了,已经记不太清何为“港味”,只能靠“一刀未剪的原版Ⅲ级港片”来作为此片唯一的卖点了。
【4分】
一、卧底身份被识破,遭受生命威胁,杀了毒贩为什么要坐牢?有人断章取义是吧?当卧底就是在黑白之间不断游走的,为了达到目的一路走来手上沾的黑事肯定多了去了,一段视频就可以抓卧底去坐牢,这点法律权益都保障不了你们还让人当叽霸毛卧底。
这卧底可是到死都要匡扶正义啊。
二、墓地搏杀那场戏,所以是彼此为了队友,达成一致,数一二三同时撒手妥协,点根烟目送对方离开的?
三、这毒贩都四面楚歌了,自己也快一命呜呼,想抓他想杀他的人四面围剿,结果他说第一要素是杀缉毒警察泄愤?可以理解为人之将死想着疯狂杀戮,但居然拼死还不忘记出货,那你到底是要赚钱还是要杀光人?不惜命想赚钱的话你去抢个金店可好?想杀戮的话把工厂关了可好废那劲干啥?四、女制毒师寻情债,男制毒师塞钱打发,怎么你是不知道制毒有多赚钱?还是你觉得女制毒师跟你这些年啥也不会靠要饭活下来的?
五、铺了那么多条线,埋了那么多内容,兄弟情、父子情、母女情、战友情、上下级情、姐弟情、男女情。
正义、法理、情欲、贪欲、失职、背叛、冲动、愤怒,面面俱到,好好好,最后全部嘎。
除了全部噶,我也想不出如此复杂的线序后,该怎么去交代每条线。
“我有个案子,想找个卧底,有没有兴趣?
” 戏里,张家辉对陈伟霆说。
“三年又三年那种?
”陈伟霆反问。
我觉得这可能是戏外林超贤对张家辉发出的邀请函台词,毕竟从拍喜剧开始合作拍档的两人,这样不失幽默默契的对答,看着就挺像是他们的风格。
三年又三年,意有所指,知道的都知道。
但同样是警察/卧底双角戏,《爆裂点》拍出了完全不同于《无间道》的感觉。
《无间道》是维稳绵长,角色个个深藏不露,而《爆裂点》主张的是全员失控,尺度大开,大开大合。
戏里角色火爆,戏外演员同样拼命。
“三年又三年”这个时长,同时代表着他们拍戏的认真态度,不管是一开始拍的喜剧,还是现在严肃的正剧。
“洞穴戏”密集的地上地下十天拍摄中,个个拍到精疲力尽。
按张家辉的说法,他们这种火爆的拍戏法,简直就是为戏捐躯。
林超贤则直称这个洞穴是一个“地狱”。
“这十天,每天天未亮便出发,到达时完成化妆,然后你带着你疲乏的身躯,走进去这个山洞,走几百级楼梯,然后上到楼梯顶的时候,你一看就看见那个地狱。
”毕竟是拍过配合变格调调的配乐营造的整体氛围超棒的《魔警》,虽然可能在大众评价不高,但在林超贤的观众,会觉得这是他的一种邪典审美的延续。
在克苏鲁神话的《敦威治恐怖事件》中提到某个洞穴形象时,这么描述:“在这尘世没有什么东西能发出那种声音。
这些声音一定来自那些只有邪术才能找到的洞窟,只有恶魔才能开启的巢穴。
”对张家辉来说,那种声音就是“嘭”的一声。
洞穴戏拍摄中途,张家辉突然冒出这样的念想,超怕枪火将洞穴中的空气耗尽,所有戏子被闷死在里面。
“在这尘世没有什么东西能发出那种声音。
这些声音一定来自那些只有邪术才能找到的洞窟……”“这个世界没人会帮你生存,他们只会榨干你的价值,然后让你自生自灭。
”对应戏里对尘世的描述,仿佛尘世与地狱一道。
“我曾问,会不会嘭一声耗尽空气,我们全死在里面。
”张家辉问。
林超贤说不会啦,有一条河会通往外面。
意指空气能通过河流进出这个洞穴。
在我们观众,这条河就是电影院的屏幕,进出的光影,以及我们进入屏幕的目光,让我们跟戏中的演员呼吸着同一款炸裂的空气味道。
电影院同样像是一个洞穴,另一种存在的洞穴,这个洞穴很有意思,它就像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中所描述的:“他们都意识到他们是作为一个整体在岛屿上的一个洞穴里,有着共同的事业:对抗外面那个流动的世界。
”这个洞穴中存在着这么一些人、一群人,电影人和观众。
林超贤终于回去拍他想拍的了,张家辉一如既往的稳,张皓文真的是黄金配角,梁洛施的角色有一点怪,剧本编的其实比较复杂,看起来比较累,大场面真的不愧片名了,林超贤真的硬。可惜《激战》黄花昨日
没办法,我就喜欢这个癫狂又过火的调调
在港汇天地看的粤语。合格的港片。
【D】林超贤大概真的认为血腥尸体+Bad Ending就能震慑到观众的心灵。视觉层面上的剥削先不提,这个剧本搞这么多条故事线有意义吗?求求你先把各方势力的目的关系搞懂,别搁那自顾自玩死人数字的算数游戏。都这样了甚至还有余力在电影中安插“重庆大厦里的2046室”这种意义不明的迷影梗,我释怀地笑了。
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惊艳的感受,完成度很高的同时也兼具了一些设计感,不会让人感受到很刻意的感觉,人性是在通过层层递进的剧情中,一点一点暴露出来的,是要完成使命还是遵从人性贪婪的一面呢?真的是个蛮难回答的问题。
挺疯的,能让一部本土被评为三级片的作品基本上保持原来的尺度在内地上映,香港导演里大概也只有林超贤了吧。这何尝不是一种privilege?回到片子,能感受到导演在创作这个故事时的野心,动作戏还有表演也没掉链子,紧紧围绕家人的羁绊这个核心点展开,不管是正反两派的行为动机,基本也都是围绕这一点层层递进的,最终呈现出某种被逼到绝境的癫狂和孤注一掷,给人感官上的刺激。有人可以为了女儿不顾一切,也有人可以为了求生拿刀刺向亲身女儿,所以“爆裂点”可能指的也是人性里那个善恶交织、从冷静到爆发的临界点。但问题还是在于,出场人物还有支线太多了,一定程度上打乱了主线的节奏,经常是一个角色写着写着写没了过好久才又出现,然后整个片子也略微有点冗长。不过整体港味还是蛮正的,所以也算是能把人始终抓住。
片尾曲太蠢了吧
建议改名《冚家铲》。猜猜堆人头海报里能活几个?林超贤算是使出浑身解数了。血腥程度甚至超越红海行动和长津湖。但这一次回到熟悉的港岛听到熟悉的粤语粗口真tmd好!
混乱不堪的多线叙事和多方势力关系网,时常搞不清楚的重心逻辑,角色只为赶往下一个动作戏片场般驱动叙事,尤其张家辉忙到需要参与每一条支线。而大尺度在这更像一种猎奇景观,并没有挖掘更深的情绪价值。与此相对的,角色在面对困境时的复杂性才为整个故事注入力量,失去了“制服”的辨析之后,警匪身份倒转模糊,成为了人与人的生存斗争。#点映
[12月3日点映15时25分至17时55分]比起拍成长片,更适合制作成一部剧集。现在的片长至少整个观影下来会感到疲惫。陈伟霆这个角色发挥空间还挺大的,江铭最后一幕闪回《线人》还是《证人》的一幕?整体来说,没有太多惊喜,至少不难看。
林超贤的动作戏还是不错的,中间杀警那段刺激的好像cult片,可文戏是真的拉垮,每个角色一条线就太多了过犹不及,张家辉儿子和周秀娜砍掉也没有影响。该说不说这是谭sir看起来最有型的一次很适合演反派啊。
《新警察故事》里的同款天桥追击,《无间道》卧底三年又三年的梗,《扫毒》式的兄弟情谊,以及林超贤擅长的爆破戏大场面应有尽有,缝合电影,能看,但看不了第二遍。
导演巴不得将所有剧情点放到一个电影里面,本来只是一个贩毒卧底电影,加上了男一号的家庭故事,加上女制毒师的家庭故事,还加上了某犯罪分子的所谓的炒股剧情。整个138分钟,支线剧情占了不少,然后主线故事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哪一个反派是老大,也不知道一阵阵的动作戏到底了为了啥? 爆裂点,爆的是自己的钱包,裂的是自己的大脑,都快被导演搞到头痛欲裂了。
喜欢这部片子,挺有感触的,结尾也不是大团圆,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但不得不做出抉择
警匪片中的暴力美学你可以永远相信林超贤。看打戏最怕没新意,但是这次片如其名,十分爆裂。枪战对决,用刀互砍,汽油火烧,每个场景都大胆又刺激,神经一直紧紧绷着。张家辉真的可以,再一次贡献了影帝级别的演技。十分难得的是在父子,战友和兄弟多重错综复杂的身份之间,有血有肉不悬浮,分寸拿捏火候纯熟,情绪层次分明且细节感拉满!港片中又多了一个以小人物视角呈现出来的经典警察形象。陈伟霆这次在电影中也是完全接得住!灰色寸头、纹身、花衬衫,D性发作之后那股爆裂的邪气让人不寒而栗!够猛够疯狂!值得二刷!
0 博弈含量为0,像是看一场煎熬的比赛,比谁失误多,更蠢
所以为啥要拍两小时,而且每个人身上的线多到一笔带过,最后主题是每个人都要顾家啊?
2.5星,当片尾曲起时,仿佛有种警匪版张彻武侠片的错觉。惨烈cult,人物线丰满,但画面质感很网大。
11/12/2023 @ 英皇時代。DLLM 139分鐘主線佔1/3都冇,其餘時間搞咁多條冇用既支線同人物到底做乜9?係咁handheld + whip zoom拍動作就以為好緊張刺激?每次過場都係用航拍,作為觀眾睇到第5/6次已經覺得好L悶 // 林超賢其實你係咪好想翻拍烏鼠機密檔案?炭火上癮?
张家辉、陈伟霆表演很赞,谭俊彦、姜皓文表现也不错,合计给2星,听说崩坏的锅来自梁洛施带资入组,以及剧本是AI主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