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明本人不是什么专业的影评人士,只是随便瞎得瑟两句。
大家都在说这部电影的画面和音乐很赞,我当然很赞成。
清新典雅的山村景致,用颗粒感饱满的画面去表现的确很新鲜。
这部电影的有些画面,让我想起了修饰过的《东邪西毒》。
大部分电影的画面漂亮,无非是把祖国的大好河山变成风景片放进了电影里面,虽然好看但却觉得生硬。
此片却不太一样,风景都在人物的背后。
人物很草根,风景也很草根。
与官军在稻田里厮杀的戏很有意思。
泥泞的稻田给主角增加一丝悲凉的英雄气概,但更多的是喜剧色彩。
在不大的小村中,和官府村民玩游击战。
打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给人家打跑了就追,追到了不仅要杀,还要摆摆POSS。
而且杀人的手法并不高明,谈不上好看,却很是实用。
倘若有一天你被一群人追杀,倘若心中有此片,保你多能活两天。
呵呵,有《东邪西毒》那样的电影是没有办法多活的,呵呵,扯远了。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充满实用主义美感的电影。
也有人说此片和《麦田》有点像。
即便是像,我觉得《兄弟》要更胜于《麦田》不止一两分。
可以说《麦田》可看的只有麦田。
而《兄弟》可看的便全是兄弟。
一个是单调的景,一个是丰富的情。
胜负不言自明。
比起《麦田》当中范冰冰刻意的性感,《兄弟》中女主角们的性感却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
纵然挤出来的沟有点刻意的感觉,但是在那么一个自然纯真的村庄。
我想着不穿内裤应该没什么大不了的。
两部电影同样也都有血腥的场面,比起《麦田》没打就开始摆姿势。
《兄弟》却又着独特的暴力笑美学。
这种感觉可以说是从成龙电影中,提取并升华的一点。
即让观众笑着看血。
听上去有些怪,但看起来却觉得爽。
音乐做得也很到位。
选择看这个电影的时候,还有点犹豫。
觉得来电影院就应该看一些声光特像特备到位的电影。
像这种剧情片来电影院看有点不值当。
但是真坐在电影院之中,听着耳后潺潺的水声,听见主角男人般的嘶吼。
感觉着实过瘾,仿佛自己生活在那个年代。
服装方面也不错,虽然大家的衣服都破破烂烂的,却显得并不那么难看。
虽然主角的衣服有点日本风格,但是想想那时是唐朝,日本学的不久是中国的唐朝吗?
呵呵。
最想说的是演员方面。
此片在演员方面可以说是做的非常非常的用心。
除了两位主角以外,配角的挑选都是很到位的。
从初到小村时候的马七(马七大哥长的真的很充满喜感,自然的喜感不造作),再后来杀到小村的伙长(伙长长的真是没的说,一看就知道是坏人啦,坏道骨子里的坏,坏的很可爱,招笑。
虽然他演的角色很凶残。
),还有有点像雪村的李白(他一出来我真以为是雪村呢)。
一众绿叶不仅长相出色,演技也可以说是很到位的。
曾经一时认为村里没有正常人,全是疯子和懦夫。
后来才真正明白其实他们是朴实到了极点。
两位主角的演技可圈可点,不过胡军是男子气概有余而匪劲不足啊呵呵。
想着要是让姜文姜武一起来演,想是会更有意思吧。
中国电影照这样拍下去,还是挺有希望的嘛哈哈。
导演杨树鹏,你大可以低头狂奔,不用抬头看路啦!
古装片的主人公不是帝王将相、不是历史名人,而是虚构的某两个历史小人物,这本身就是大陆古装片一次题材上的突破。
当然这并不保证影片会更优秀。
《我的唐朝兄弟》让我有一种莫名的喜欢,尽管从理性上来看,我可以挑出很多刺来——比如配乐单听不错,但是和画面走得太近,没有收敛;还有它对一些东西太点到即止了,一些本可以让它更有力量的东西,很明显它是故意放弃了:它把《七武士》中最震撼人心的人道主义的内核消解掉了,置换为插科打诨和最后一场不怎么严肃的屠杀(这当然是要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原因的);当然还有剧情上和特技上的硬伤。
但我依然很喜欢它。
现在的大部分古装片,都是在假装苦大仇深,用视觉奇观来代替古人的真情实感,这可能也是古装片要拍大题材的原因——对他们来说,古代社会对当代电影最有利用价值的那部分东西在于它的视觉差异性。
把这种视觉差异性搞得越大,票房就越高——某张姓摄影师可能就是这样想的。
可被他们忽略的是,除了视觉差异,还有人文社会的差异、有思想情感的差异,和比所有这些差异的总和都要大的一个共同性——人的共同性。
《我的唐朝兄弟》轻松而不轻贱,它和目前市面上的山寨古装片的区别在于,后者并无想要表现那个时代,而只是借古装的漂亮壳子来宣泄当代网络话语;而前者当然也有流行笑话,但它至少是想给观众看看,那个除了帝王将相、除了金戈铁马的唐代小山村,是个什么样子。
这是一股古装片的清流,并且我相信这是一个好开头,假以时日,我们会有更多的安静而贴近现实的古装片的出现。
但它们不得不和山寨古装片(以《三枪》为代表)和视觉奇观古装片(以《黄金甲》为代表)并排站在一起而备受冷落,因为信而好古在这个时代,显然成为奢求。
这样的影片,就算缺憾多多,叫人怎么骂得下口呢。
昨天晚上看完了这部心心念念的电影,在中国能看到这么先锋的电影也是一种不容易啊!
两个强盗,一个叫薛十三,另一个叫陈六,到苦竹林村打劫,这是个不能再普通的故事了。
而这个两个强盗的故事虽然小,但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我还清晰地记得这么一段。
当苦竹林的里正被十三揍傻后,真的,大家都傻了。
村民们好像没有了主心骨。
没有里正的日子里,百姓的生活真的是可以用不能自理来形容。
人们不知道该干些什么!从来都是里正安排的生活没有了支撑。
以至于后来,当里正出卖了全村人的时候,长期被奴役惯得村民 们居然还被蒙在鼓里。
还有一段,当两个强盗在这个看似安宁却又不安宁的村里生活时,村里来了个诗人。
可笑的是,接待他的依然是刚刚开始接待马四。
可能真的是压抑的日子过惯了,连接待个过客也不敢自己来。
到了晚上,十三问李白:“先生, 你们这些诗人靠什么活着的呀,你们也不种地,也不经商,也不当兵,也不打劫。
”李白:“我们卖诗为生。
”六:“卖身太辛苦了”唐朝的百姓们,或者说封建时代的百姓们,你们除了经商,除了种地,除了打劫,除了当兵,真的是什么也不能做了吗?
虽然说现在是现代社会,但是人治的现象还是比比皆是。
看过蜗居的很多年轻人都明白,现在除了找关系,除了做小三,除了潜规则,我们还有什么出路。
我们就是电影中的诗人,当知识不在能改变命运,我们需要吗?
当我们每天研究这研究那的,到头来 你还不是和住在这个城市里市井小民一样,一样要为柴米油盐斤斤计较,一样要为水费电费煤气费而烦恼!
而我们学到的知识,多少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
所以我们与其做个清高的,苦于卖诗的诗人,还不如去种田,去当兵,去经商,去打劫!
我们肯定会比现在混的好!
最让我感慨的是,村长里正的震惊一戳!
到了最后,里正还是那么的忠于官军,说好只是去抓那两个军官们,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而是大开杀戒。
自知是被军官们放了鸽子的里正,只能是有苦说不出!
他没有把气发在了军官身上,在烧的只剩下残木的屋子里,我们看不到里正多官军的抱怨,看不到里正的体恤自己的百姓,更是看不到对保护村民的十三和六的感谢,相反的是,是他断送了那十三的性命。
到死他都认为是他们两个强盗给了这个村不幸!
是他们剥夺了他在这个村里的威严,悲哀!
我的唐朝兄弟,我的末路前程,迷茫。。
《我的唐朝兄弟》讲的是一个村的农民如何配合官府抓捕两名强盗,两名强盗是如何暴力抗法杀死杀伤多名官兵,村民们如何机智地与强盗周旋然后暗中报案,结果被官兵误伤导致全村死光的故事——嗯,我说的当然是《大唐日报》上的正规报道版本。
这个电影主要讲了一个现实:官比匪还可怕。
匪只是要你一点钱,实在没有就算了;官是不仅要你的钱,还要你的命,而且以正义的名义。
匪还有人性,官没有人性。
匪拿你当人,官拿你当猪狗。
以里正为代表的普通百姓,是没有善恶观的,他们只是在两个匪(官和匪)之间选择谁有更大的危害性,谁对他们的伤害更厉害更长久,来选择倒向谁。
保护他们不如伤害他们更容易得到他们的效忠。
还有,百姓终究是怕官的,就算明知道官会抢他女儿伤他家人夺他财产,就算亲眼看着官颠倒黑白强取豪夺,就算你替他做了主给了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一样不敢反官——可见顺民观比善恶观更深入人心,还可见有组织的社团比无组织的流寇要更厉害。
最后还捎带脚讲了一个道理:知识就是生产力,你要是像李白一样有了知识会作诗,会比做强盗更方便快捷和安全地挣钱。
李白桥段在电影中只是个小插曲,所以这个道理算是附赠的。
当然,这个故事发生在万恶的唐朝,这个朝代因为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已经被时代所淘汰了。
现在的和谐社会人民都安居乐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的。
这部电影就是用旧社会的黑暗来衬托今天的光明的。
关于影片的风格,我需要指出:这是一部喜剧片,荒诞风格的喜剧,很多地方都是用一个夸张的pose来表达一堆过程。
因此有人可能会觉得莫名其妙,多看一点漫画会对解决这种理解障碍有帮助。
顺便说一句,片中有几处电脑动画,做的太烂了,没那么多钱就不要学《阿甘》了。
镜头繁仄,节奏断裂,主题暧昧,年轻导演能犯的错本片几乎一样都没落下。
但其中如野草一般随意而顽强的生命爆发力对当下讲究公正的电影创作犹如一记重拳,它出格、张扬、有冲劲儿,天生反骨,绝非善类。
剪辑上全盘现代化,多中景和特写,根本没有长镜头。
快速变焦提升紧张感,基本上颠覆了观众印象中那个肥硕雍容的唐朝。
竹叶 桃花 萤火虫等简陋特效,更加强了影片的荒诞感。
从一个个唐代小民身上,看到了命运到来时人的矛盾,将人被“选择”二字拖累的境地刻画的十分充分。
在癫狂的外表下,具有合理的情绪线索。
标准的烂片,真怀疑某些“影评家”关于本片“很好的模仿黑泽明风格”的评价是怎么来的,他们真的看过黑泽明的片子么,本片完全没有黑泽明电影舒缓的叙事,宏伟的长镜头,静默的气氛和精致的人物心理描写。
镜头剪辑的混乱怪异让人怀疑剪辑师是否已经精神失常了,打斗场合根本没有黑老的电影那种空间感,尤其片尾官军大部队的戏,就是一帮人在不同场景之间跳来跳去,主人公如入无人之境,一会在这边杀几个人,一会在那边跟美女聊两句,一会又蹲到墙角从裤裆里掏一个饼出来,连基本的人员来去都没搞明白,上一秒还是官军劫掠防火,突然一下子就是大家都待在一个不知道什么地方避难,似乎官军暂时退却了,但是上一个镜头那些官军呢??
去哪了?
死了还是撤走了?
白天的那个指挥官呢??
什么都没有交代,村长上一秒还和指挥官聊着,下一秒就歇斯底里的从烧着的门里跑出来了,这是分身术么?
再看看本片所模仿的《七武士》,同样描写一个小镇抵抗大量部队,同样在不同点之间的跳跃,却能让观众清楚战场上正在发生什么,战斗的过程从开始到厮杀到慢慢收尾,一目了然,这样才让人感到惊险刺激,而《唐朝兄弟》里只不过是一帮拿着片刀的白痴在一个空间错乱的地方晃来晃去而已,这也叫“很好的模仿”?
笑话,七武士3个多小时的片场,本片也就1个半小时不到,拍《七武士》那样的大制作,你杨树鹏还远没那个气概。
剧本更是稀里哗啦,黑泽明的武士片剧情上向来善恶分明,条理清晰,将美与丑交代的很清楚,他的片子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所塑造的一个个性格鲜明而可爱的主角,而本片里姜文一会是个老实的庄稼人,一会就强暴了良家妇女(罗娘),一会大喊“我们这么做是要救罗娘!
”,操,你自己比官军强多少,一会又暴起大杀村民,让人怀疑此人是不是精神分裂了。
剧本的开头结尾更是操蛋,我看了十分钟就知道开头那老夫妇和痴呆儿是谁了,弄一个谁都能猜到的倒叙有意思吗,结尾就别提了,整个一出对于人性的控诉,当然,你要玩深刻像《鬼子来了》那样没问题,但你看看《鬼子来了》拍的多沉重,你既然要表现如此深刻的内涵干嘛要拍这么一部搞笑喜剧呢???
挂羊头卖狗肉,拍的人笑也笑不出来,哭也哭不出来,蛋,不能这么扯。
还有其他一些烂点,就不一一说了,狗屁不通的配乐,扯淡的台词让人无语,唯一值得一说的大概就是服装道具了,比起满城都是大馒头的时候有明显进步,刀也是比较标准的唐刀,但是追求真实也就罢了,干嘛搞的那么像日本服装,连胡军那个发型都是个武士头,虽说日本大化革新学习大唐,但也不至于照搬过来用吧,是道具师不思进取,还是导演想在服装上也“模仿”《七武士》一把???
最可恨的是如此的烂片,竟然还拿我大唐盛世说事,拿唐朝出来吸引票房,让人无奈,中国的电影人什么时候能真正把古代素材好好挖掘挖掘,研究研究,像黑泽明那样把古装片拍出内涵和层次来,而不是挂着祖宗的名头,套一身漏洞百出的“古装”,塞一堆狗屁不通的剧情来骗钱??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拍出比日本人拍的《敦煌》更出色的中国古代题材电影??
你可以侮辱观众的智商,但不要侮辱我们的历史!
1 老村长最该死,全村人都该死。
2 别被女人困着。
3 没脑子的人最可怕。
死脑子的人更可怕。
4 该死的人迟早该死,那就别拖着,尽早杀。
5 弱智、死脑筋、懦弱的人,没有存在的价值。
他们活着,只能拖累身边的人。
6 永远别信官兵。
以上================本来想给5星,但是画面太差
这部《我的唐朝兄弟》一开始就号称高仿黑泽明,我就想看看他能模仿到什么程度,结果没想到,不光形似,还真有点黑泽明的神韵。
开始挺可乐的,后来笑不出来了,感觉导演是在想说些和所谓“江湖”“诗人”完全不一样的故事,而且根本就没唐朝什么事,平时我们说起唐明汉武,都说得如何如何辉煌,“强汉”“盛唐”什么的,可这部片子里有体现吗?
两强盗抢到黄金财宝依然横行霸道、当兵的一露脸不是强奸妇女,就是烧杀屠戮、那么大一个村村长不说话(电影里面不叫村长叫“里正”)全村人就不知道该干嘛了,不光蠢还没骨气,这哪里是唐朝盛世的感觉?
唯一的一个正面点的形象就是导演客串的李白,但是这个小插曲其实在我看来不是导演编剧心血来潮戏瘾来了加进去的,而是少了这段这电影就不完整了。
我看了下百度词条对这电影的介绍,看形式应该是官方宣传写的文案,不过这文案到底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写的啊,还是故意写得避开重点?
当然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我在过度联想穿凿附会,但是,要注意,对于一个野心要模仿黑泽明的导演来说,只是模仿个壳只会招来嘲笑,就比如张谋财的《英雄》。
要知道黑泽明最牛逼之处不在于画一般唯美的镜头(当然他的镜头也很牛逼就是了),而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说白了就是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要有尊严,当年张谋财就是看了李安靠《卧虎藏龙》拿奥斯卡了嫉妒了结果拍出来个《英雄》,结果成了说要大一统不怕牺牲点人,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种很东方化很集体主义的东西,恰恰是奥斯卡评委最痛恨的东西,傻子都不会给你奖啊。
扯远了……拍《唐朝兄弟》的导演杨树鹏要学黑泽明的皮肯定也要他的骨,所以我比较有把握这不是穿凿附会。
一开始陈六在院子里看到官兵就拉着罗娘往屋里跑,注意这里,陈六和十三是强盗,见到兵就躲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是为什么要抓罗娘一起呢?
观众一般反应就是怕罗娘告发,但实际情况是罗娘出来后十三才和罗娘他爹马七说打劫的,罗娘不知道,而陈六又第一眼看到罗娘眼睛都直了,这样唯一的解释就是陈六在外面粗闯荡江湖知道这些当兵的不是啥好东西(电影后来剧情也挑明了),他们是强盗名正言顺地抢劫,官兵那是更名正言顺地烧杀劫掠,老百姓那完全是肥肉。
然后是村民的蠢和村长的迂腐,村民完全是靠村长指挥干活的,没村长啥事也不会干,那个村长一副讨嫌样,自以为是的嘴脸,对强盗嘴里喊着“大唐律例”见到当兵的强奸却不敢放一个屁,这里村民和村长都表现出一个特点:没有独立人格。
电影最亮最点题的地方其实就是看似不着边际的李白出场,李白那段陈三问了一句话:“你们这些诗人不耕地,不打劫,靠什么为生?
” 李白回答:“卖诗为生,长安那些达官贵人,看到我的诗,觉得喜欢,就出钱买。
”(大意是这样)这里才是我们的大唐盛世,有显贵,有李白,有诗歌,这才是我们被灌输出来的大唐盛世的概念,可是这个场景,却说得明明白白,这些所谓达官贵人,这些文人知识分子,这些上层人士,已经和中国的下层社会完全脱节了,达官贵人不为民请命,知识分子不开启民智,社会上层在风花雪月,下层却要面对民贼官匪,这里才是导演的用意所在,那就是:所谓的盛世,已经和这些普通人完全没关系了!
另一个亮点是十三的结局,陈六为了罗娘要留下来,给马七做农活,实际上已经是村里人了,十三虽然不愿意,但也没对村民有敌意,在村长引来官兵的时候,陈六和十三知道这群当兵的不是好东西,着急地喊村民离开的时候,这两个土匪强盗其实已经把村民看做是自己人了。
等当兵的烧杀完之后,幸存的几个人围在火堆旁,村长的眼神都变了,我以为是他觉悟了,要反抗了,结果根本没想到,他居然趁其不备对十三下了毒手。
看到这,我想起一件事,在饭否这个网站上,有很多讨论政治的人,经常发表一些“不和谐”的言论,当然也有更多的只是在上面拉家常的,在饭否上经常能看到这些拉家常的人对说政治的人的攻击,理由是为了不让饭否被和谐,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饭否至今还死着,但是问题的关键是这事谁的错呢?
难道是那些讨论不和谐话题的人的错?
把网站的被和谐归罪于那些讨论政治的人这个逻辑有个术语来形容很适合,那就是斯德哥尔摩症候群,这样的逻辑不光在网上经常能看到,在中国现实中更多,现在看了《唐朝兄弟》,才知道原来唐朝时这种统治传统就已经源远流长了。
电影的开头与结局是一起的,都过了50年了,这村还是一个模样,甚至更落后,见到生人居然认为是妖怪。
欢迎来我的空间讨论:http://dakai.cz.cc
府军比强盗更可怕,自称常山赵子龙之后的迂腐的里长明知如此,还是去请府军,结果村子完了。
“大唐律法”,李立群的演技确实不错。
做诗人很有钱途,也不种地,也不经商,也不当兵,也不打劫。
卖身太辛苦了, 卖诗为生,只要长安城里的达官贵人喜欢,金银财宝就有了。
法大情大,您说了算。
荒诞的电影回味挺多的。
这个算是去年电影中,难得能看的一部片子了。
至少以认真讲故事的态度,讲了一个基本完整的故事。
虽然,有些时候会让人想起七武士,三船敏郎……不过中国人在里面增加了戏虐的成分。
据说喜剧导演都是悲观主义者,我有点相信。
碰到官府,我想谁都会比较悲观,现在好像也是这样。
大概可以算《七武士》+《鬼子来了吧》。
隋朝来客我看完了,唐朝兄弟其实我也看完了,一遍聊天一遍看的,所以无奈全不知所云,几个SB的故事,~~真TMD后悔看了这个片子~心情很不爽~~~呜呜~
朋友说后愚民主义是政治产物。我说除了一些情节上不靠铺的地方,其余的都很好。
都到大片季了怎么还会有《我的唐朝兄弟》这样的烂片,从片名到剧情都让人摸不着头脑,最恶心的是片中充斥着弱智的笑料(如果那能算笑料),这部电影在影院的一间小厅上映,七点半那场连我一起共坐了七人…最后我想说一句,这片子不仅侮辱了我的智商,还侮辱了我25块钱…
南方周末上剧组人等侃侃而谈,不过与其说募仿黑泽明,不如说是偷师《鬼子来了》,偷梁换柱手法的皮毛级表现。想从恶搞的泥沼中抽身,却依旧没有解决语境的问题,视角、台词、表演、镜头语言,很难说有一项令人印象深刻。使出浑身解数,想象力和技巧还是稍显匮乏。不过希望这样的电影能多点,三星激励
三星跟四星之间犹豫好久,最后选择给四星,黑泽明气息很浓。给四星的理由是,学黑泽明倒是其次,关键是人物,没有一个不生动的。从俩强盗到众村民……甚至连画面中出现不到4秒的一个群演的表情都精妙之极。不得不说导演杨树鹏自己的演技反而不咋样,建议还是把有台词的部分让给群演吧。
这部片子,笑点够,表演赞,摄影好,配乐妙。但是这种又装逼又苦逼又十三点还有很多黄色笑话的片子我居然莫名其妙的看不下去,断断续续分了三次才看完。哎,卖身太辛苦了...
李白:“我们卖诗为生”,陈六:“卖身很辛苦啊。”
看完这部电影,我无语,不知道要说点什么。但是总的来说,只要是坏人都得死,这是大陆电影的主旋律。虽然陈六没有死成。但是他也没有享受到那些赃物。和谐。很和谐。另外 于小磊 此妞很骚。希望以后能够还有更骚的电影出现。再接再厉呀,这部电影女角色就你好看点。。胡军最近怎么老是看到他的电影?
浪费了姜武胡军
有那么一点点魔幻,不过模仿的手法还太嫩了
内核过于烂大街,也谈不上什么反转,只能说观感还是有一丝震撼的。整体剪辑其实很混乱,很多镜头呈现都很莫名,完全能够拍得更好些。演技的话,胡军和姜武都不出彩,反倒是李立群的角色有些木秀于林的鲜明感,可以将将给到三星。
如果叫《苦竹林》就再加一分
说实话,没太看明白,但是风格还算比较出挑的,胡军和姜武的表演也够流氓
兵匪匪兵,杀闪闪杀,道理相同。
像<麦田>一样差劲,不过胡军讲的那个黄色笑话蛮有意思.不然我就给零星了.
1.惨遭压榨的小制作电影 2.很可惜,被淹没了 3.换个名字把,兄弟实在很恶搞
还是希望有更多这样的片子,所以开始给了三星。但越发觉得对不住自己的良心。一星给演员,一星希望抛此片真能引来玉。
我在veryCD被封之前,抢救下来的电影,还不错,充满了喜感和张力
稻田。夸张演技男,暴乳豪放女。黑泽青山苦竹林,不是人性,是大地的生命力……
就内容而言,其实不怎么样,说故事的能力不行;就艺术角度来说,我不懂艺术,但是觉得表现形式比较好,特别是这些老戏骨对人物的刻画,还是不错啊;一部好的电影要看很多遍才能体会其中的精髓,只是现在的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所以对大部分电影,我们尽可能争取一遍过的原则;认真看,一遍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