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堂讯息》,是像诗一样优美的电影。
过气小说家孝夫,带着患了恐慌症的妻子美智子,回到信州乡下老家谷中村疗养。
夜晚枕着溪水声入睡,困了去泡村里的温泉,外出能听到鸟儿的歌声,闲暇时尽情与孩子们玩耍,还有村里的小报可以阅读。
美智子的恐慌症不药而愈,孝夫也重新开始写小说了。
刚开始的时候,美智子听到乌鸦的叫声都会恐慌症发作,是这个村子的环境和气息慢慢治愈了她。
她会与孩子们玩耍,依依不舍送别,等看不见孩子们身影的时候,留下幸福的泪水。
她会在给梅奶奶测量血压回来的路上,抱着粗壮的大树,感受树的呼吸,感受自然界生生不息的能量。
她会非常耐心地去钓鱼,提着钓到的鱼,拿着孩子们送的野花,一路吹着口哨回家。
美智子不再是追求完美的精英医生,她在优美僻静的谷中村成为了自己。
孝夫年轻时写的小说得了新人奖,之后再也没有出版过作品。
他每天在家中做家务、煮饭,给村里人送报纸,和老人们聊天了解她们的过去和现在,帮助她们插秧割稻。
陪着美智子上下班,陪着做任何她想做的事情。
看望癌症晚期的老师,和老师一起喝茶,静观老师写字,被老师的生活方式和看待生死的方式激励。
去阿弥陀堂找梅奶奶聊天。
这样的生活让他重新拿起了笔。
他写下了在这个村子里的所见所感,用心体悟现实的沉重,将芸芸众生的世相不加雕琢地写入了自己的小说中。
美智子和孝夫在村子里遇到了两个对他们影响很大的人。
96岁的梅奶奶和患有喉疾的女孩小百合。
小百合三年前喉咙生病,无法说话,但她是一个非常美丽、非常有灵性的女孩子。
孝夫想跟梅奶奶解释自己写的小说属于哪种故事类型,解释不清楚。
小百合在纸板上写了这么一句话:我想,小说就是将阿弥陀佛的话转为人可以理解的故事。
梅奶奶瞬间懂了,我也懂了。
小百合喉咙的肿瘤转移,病情加重,美智子克服心理障碍,到县城综合医院和主治医生一起治疗小百合。
小百合手术成功的时候,梅奶奶激动地哭了一次,不停感谢阿弥陀佛。
小百合康复出院看望梅奶奶的时候,她抱着小百合又哭了一次,她衷心感谢自己信仰的阿弥陀佛,让小百合康复。
电影之所以叫《阿弥陀堂讯息》,是因为梅奶奶住在阿弥陀堂旁边,96岁的她有很多人生感悟。
小百合将梅奶奶随口说的话,整理成优雅动人的文字,发表在谷中村小报的《阿弥陀堂讯息》专栏,非常打动人。
电影还探讨了生死的话题。
第一个生死的故事来自孝夫的老师。
老师癌症晚期,但他依然平静地生活在村中,看书、写字、喝茶。
他说,假如明天地球就要毁灭了,只要还是好天气,就别忘了把被褥晒干。
他说,好好活在当下,才能更好地死去。
弥留之际,老师对妻子说,你能受得了吗?
妻子说,我可以了。
老师说,那我就先走一步了。
老师用自己的意愿停止了自己的呼吸,静静地归去,留下无尽回忆。
梅奶奶对生死也有自己的感悟:八月的盂兰盆节,死去的人回到阿弥陀堂。
我用火光为他们照路,和他们交谈到天黑,我们交谈时,我都不知道,我是属于这个世界,还是到了他们的世界。
我年轻的时候,就不会有这种感觉,我不怕他们,假如就这样永恒的睡去,我也会非常的幸福。
第三个生死的故事来自女主美智子。
美智子原本是一名优秀的医生,在东京医院见证了三百多个病人生命的最后时刻。
最后一个被美智子下死亡诊断书的病人,是个76岁的出租车司机,美智子坐在他的床边,看着他的呼吸渐渐微弱下去。
他呼吸停止的那一刻,夕阳从林立的高楼间照进了病房,美智子感觉自己的身体里,有什么重要的东西,被那束光带走了。
后来美智子才知道,那时候从她身体里消失的东西应该是气,精神之气。
那时候美智子在孕期,胎儿死在了子宫里。
自那之后,美智子的身体就垮了,她感觉生的能量被死亡吸干了。
她只想着死亡的事情,再也无法乐观地面对明天,被心理医生诊断为恐慌症。
在谷中村,因为每天脚踏实地生活着,经历了一些事,遇到了一些人,没有压力,美智子的恐慌症被治愈了。
她选择留在谷中村,成为村诊所的所长,更好服务村里人。
她打算像日本诗人宫泽贤治《不畏风雨》中写的那样去生活:东边若有生病的小孩,就去细心看护;西边若有疲惫的母亲,就去帮她扛稻谷;南边若有临终之人,就去安慰他无需恐惧;北边若有争吵诉讼,就去告诉他们无需为无聊的事争吵。
不畏风雨 宫泽贤治,1931年不败给风,不败给雨不败给严寒和酷暑拥有强健的身体没有欲望,绝不动怒时常静静地笑着日食糙米四合配以黄酱与少许蔬菜对世间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入微观察,洞悉世事并且,铭记于心身处原野松林庇荫下狭小的茅草屋中东边若有生病的小孩,就去细心看护西边若有疲惫的母亲,就去帮她扛稻谷南边若有临终之人,就去安慰他无需恐惧北边若有争吵诉讼,就去告诉他们无需为无聊的事争吵我独自一人时伤心流泪常在冷夏之季踽踽独行被大家称为傻瓜不为人知,不以为苦我想成为那样的人
孝桑,问梅奶奶高寿。
梅奶奶说,“96岁了吧?
过了90岁以后,别人说我几岁就几岁”。
梅奶奶说,“世人总说别一味只顾着眼前的事。
从春天开始,我就忙着种植,茄子扁豆黄瓜,就这么一心注目着眼前的事,不知不觉就九十六岁了,和见多识广相比,这么短浅的过活,免去了一些无谓的烦恼,倒也不是什么坏事,大概就是长寿的秘诀吧。
”梅奶奶说,“我呀,活到这个岁数,悲伤的故事听得够多了,现在只想听快乐的故事。
我听了快乐的故事,心情也会愉快起来哦”。
孤身一人的梅奶奶的家,即是,供奉着村中逝去亡人牌位的阿弥陀堂。
梅奶奶,默默陪伴安慰过,村中多少亡人悲痛的亲属呀。
这也是她长寿缘由之一吧,某以为。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梅奶奶,边沏茶招待,离乡多年、携妻登门问候的孝桑,边讲,茶水不烫了噢,是昨日的。
虽然是冷茶,但是也很好呢,喝的时候可以大口喝而不怕烫。
这样的最家常的细节里,不经心的刻画了梅奶奶的豁达生活智慧。
这不也是她长寿的缘由么。
这也是导演想表达的吧。
孝桑,去拜访老师,老师正在拍打晒在院落阳光里的被褥。
老师,笑着说,“假如明天地球就要毁灭了,只要还是好天气,就别忘了晒被褥”。
孝桑的老师,得了胃癌,执意不去就医,在家中日日习字,顺其自然等等死亡那一刻。
看他写的『天上大风』四个字,就想到也喜欢写这四个字的有山大人了。
孝桑的老师,面对担心他病情的孝桑,这样讲,“虽然医生称它作胃癌,不过 いがん (胃癌)这个词中,不是也有いい(好事) 藏于其中啊。
”老师,对孝桑的医生夫人,讲,“就算是医生,也只有自己病了才第一次明白的事吧。
” 美智子,说,“——确实如此呢”。
孝桑的老师,将所有藏书,都尽数散去给需要的人。
将冬季祭典刀剑舞所用的刀,赠予孝桑。
孝桑承诺,会好好练习,代替老师在在冬季祭典上行刀剑舞。
临终前,老师交待夫人,“我不要葬礼,一柱线香足矣。
感谢此生相伴,我走了之后,你也要好好生活”。
又一个豁达的人物,导演心中的人生模范生呢。
这也是,某,对待自己人生死亡的方式呢。
不去医院,不用医学延缓寿数,更勿用说进什么重症监护室ICU这种地狱一般的存在。
不需要葬礼,不要存放骨灰,尽数撒入江河山野。
孝桑的夫人美智子,因为工作压力胎儿死在腹中,得了惊恐障碍的心理疾病。
孝桑 为了她的康复,选择离开东京回家乡生活。
夜里睡在床榻,听着溪流声蛙鸣声,美智子讲,“有种在山的怀抱中进入梦乡的感觉”。
哎,那也是某的梦想呀。
导演小泉尧史的《阿弥陀堂讯息》。
如此这般,风景如画不说,周遭尽是温柔、善良、智慧、有审美趣味、无恶意的人类,这样的地方哪里去寻觅呢。
这,岂不是霓虹版桃花源么。
某自2020年8月31日,离开杭州天竺路,也是怀着这样的落叶归山、“一屋一院二分田七八棵果树” 的梦想,来到了钱江源开化。
前后,跑了二三十村庄。
开始,察看的多为整村脱贫搬迁的,这一类空村。
两年时间,亲眼目睹,了解了,现代之农村现状。
一言难尽。
导演小泉尧史的作品,某之前,看过的有:《山茶花飘零》《蜩之记》。
他的另外几部:《影武者》《乱》《梦》《雨停了》,若能找到资源,也想一看呢。
出演孝桑的寺尾聪,一再出演导演小泉尧史的影片。
应该是导演小泉尧史偏爱的演员吧。
是类似御用演员,这个说法吧。
寺尾聪,是一个长着满脸络腮胡,却有着最温柔的眼神和笑容,默默守护者,这样一个形象,让我想到,我的朋友圈里,植物私墪的新宇总。
植物私塾,有植物、大山、自然、还有孩子。
植物私塾公众号的推文,文章多细腻、文风美、文字用心。
新宇总,一个温柔的大胡子。
哈哈。
——
芸芸众生世相,最重要的就是形态,形态反映出一个人的灵魂。
自治三诀“不给别人添麻烦、常与人方便、并且不求回报”“正是因为有这些祖先,才有今天的你和我。
终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别人的祖先,该多好啊!
”胎死腹中“是孩子选择生育她的父母,而我,没有被选中。
”“生的能量,被死亡吸干了,每天只是想着与死相关的事情,再也无法乐观地面对明天。
”惊恐障碍 Panic Disorder有的人即使身患重病,由于心没有生病,也和没有病一个样。
“对待生命和死亡的态度,应该会随着不同年龄而变化吧!
”“好好活在当下,才能更好的死去。
”“孩子他妈妈,我不想要葬礼,给我点一支线香就可以了,之后,你就照常生活吧。
”“好,我知道的。
”“这么长时间,给你添麻烦了。
”老师用自己的意愿停止了自己的呼吸,静静的归去,留下无尽回忆。
可能看过电影后很多人也会有想离开城市,回归那样山村的想法。
确实那样的环境让人很放松,很平静,以前看《小森林》的时候我也有那样的想法,但是这一次好像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这一次在乡村看到更多的是老人,更多的还是人口老年化的触动,他们的孩子大多在城市定居,一年只能回家一两次。
八九十岁依然在田地里劳作的老人,很多背已经直不起来了,有的会因为身体病痛,连衣服都没发晾晒。
看到这些挺难受的,我自己也属于离开父母在外工作的那一类,我想有些事值得反思,改进和规划。
看到大雪后的一天梅奶奶在门口腌菜的场景,我当时在想这么冷的天,要是我肯定起不来的,然后思维发散后,觉得电影中看到的一切乡村生活仿佛很美好,安静,慢节奏,而那都是作为旁观者来说的,所看到的生活的某一部分。
如果真正是在那里生活的话,自己能像她们那样规律认真的生活吗,也许我会在播种的时候抱怨太阳太大,也许会在除草的时候抱怨雨天路滑;总之就是放眼生活的整个过程,很多事是自己不喜欢做的,不会做的或者比较排斥的,那么我还会向往那样的生活吗,一定不会。
我只是喜欢她们那种平静生活,认真的态度所带在给自己那种放松的感觉和鼓舞,而那些源自于她们在认真的做眼前的事,观影过程中,我试着想象自己处于梅奶奶的角色中,便会发现自己的想法和关注点与影片中梅奶奶的有很多的不同:我的过于消极和琐碎,都是些莫须有的事情。
人们告诉我们,不要被眼前的事所迷惑。
可是春天的时候,我在我的园子里,种上茄子豆角和黄瓜,给它们浇水,就这么只想到眼前的事。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我九十六岁了说不上好还是不好,可我什么都没在意,没有给自己添忧愁,那也许就是长寿的秘密。
也许我也可以在自己现在的“园子”里,种上“茄子豆角和黄瓜”,而这个“园子”不一定要如电影里的那样。
日本人真的很懂治愈,电影节奏非常舒缓,画面充满着日式禅意和和风物语的感觉,葱郁的森林,潺潺的溪流,山问的雾气和平静的田野,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世界本该是这样生生不息的一—“为生而不懈努力,为死而虔诚祝祷。
”顺应四季的变化生活,顺应本心,听风观雨,在快节奏的生活里,做一个“赏樱闲人”。
我非常欣赏欣赏的是孝夫和美智子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
孝夫没有固定的工作和收入,是一个十年没有作品的小说家,但上智子没有怨言,美智子作为优秀的医生在村子里受到礼遇,村民并因此对孝夫有些许嘲讽,但孝夫对妻子的态度没有丝毫变化,一心关注妻子的身体,照顾好妻子的生活,接送上下班支持妻子的工作,她们对彼此的信任和认可,不为外人道。
窗影片中传达出了“专注眼前的事”的生活理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闲暇时,感受暖阳和微风,农忙时,亲近自然和土地。
「只要还是好天气,就记得把被褥晾干」。
倘若能够学会满足,把简单的生活过的井井有条也算是一种成功。
整部电影非常治愈,看着影片的人物缓慢而叉有条不紊地过着她们的生活,感受一年一季按着自己的时序轮换着,心也渐渐地平静下来,用心过好当下,比反复惦念未来更重要。
阿弥陀堂讯息 这部片子节奏比较慢 影片对厌倦了大城市的忙碌生活和心情失落的观众来说是最佳 补品 一部融合爱情 音乐 自然风光等元素的佳作 也给我们带来关于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影片像一篇优美的散文诗 剧情并不复杂 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
过气的畅销小说家孝夫和在东京最先进的医疗机关工作的美智子是夫妻 医生的美智子见到太多的危重病人离开了世界 她腹中的胎儿在肚子里死了 美智子认为是体内的生命之气跟着病人的离世而跑掉了 带着这样沉重的心理负担 美智子得了精神焦虑症 只要一发作就会喘不过气来
所以美智子离开东京 和丈夫一起搬到丈夫的故乡疗养和工作 日本信州的一个山村 在那里 他们遇到了丈夫患了癌症的老师
还遇到了因为疾病而不能说话的姑娘小百合
还有在阿弥陀堂生活的96岁高龄的梅婆婆等人 通过和这些人温情的交流
夫妻俩又找到了活着的喜悦 感受到了世间的美好 村里96岁高龄的梅婆婆住在供奉村中死者排位的阿弥陀堂里 美智子说梅婆婆是她的榜样
要在这么美丽的山村中长寿乐观平静的生活下去 得了喉病的少女小百合采访了梅婆婆用文字写下了梅婆婆的故事登在村中小报的专栏中 山里的来信 梅婆婆说 田里什么都有 茄子 黄瓜 西红柿 南瓜 西瓜 只要我身体告诉我想要 我都吃 也许吃清淡的食物是能长寿的因素 而我活了这么大年纪 是因为我从来都没有钱 贫穷成了我的好运 作姑娘的时候 我老是爱发烧 帮不了家里什么忙 我家人和村民们都没有想到我能活很久 可是我已活了这么长时间就像死神已经把我给忘了 所以说啊 世事没法预料 我活的越长就越搞不懂 最搞不懂的就是为什么我会活到了这把年纪
影片中的山村四季风光可以带您找寻内心深处的记忆 仿佛是世外桃源 让人神往 完全无法拒绝
敬祖先,敬畏自然,敬畏神灵。
看了非常平静。
里面有两个妇人都提及了他们从中国东北撤回日本,其中一个妇人说她撤回的时候刚好生了孩子,正在哺乳阶段,想了想时间,她得孩子应该跟我爸爸同龄。
我奶奶那个年代是怎么过来的。
还有男主人公的老师夫妇,也是从东北逃难回来的,老师被俄国人抓到西伯利亚。
11年后,完好归来。
日本人敬物,畏天,活的非常平静。
这部电影是自己珍藏了很久都没有看的,很怕画质和环境的影响而看不下去,在昨天看完《午夜巴士》的时候,又把这部电影给拿出来了,《山里的来信》和一个作者写家乡的书一个名字,可能是那个作者借鉴于此吧。
自己其实很幸运,也是出生在大山里,在那里我将近生活了二十年了,日落月升,四季轮回,袅袅炊烟,花开雪落都是自己最熟悉的场景,电影中出现的很多的场景都是自己从小亲身经历的,再看这样的场景的时候总会觉得很亲切,以前身处这样的环境不觉得很好,现在却倍感珍惜,非常高兴自己能够在这样的地方渡过自己的童年时光!
再过几年的我,还是想选择回我的家乡发展,我想把自己看过的人,经历的事都付诸纸上!
大自然很包容,它接纳了那个因繁忙都市生活而失去“精神之气”的美智子,与人到中年仍一事无成的小说家孝夫。
在乡村生活的期间,美智子与丈夫孝夫都被村里人那种认真的生活态度所感染,美智子的恐慌症不再发作,孝夫也在时隔多年后重新拾起笔开始了写作。
电影除了讲述美智子夫妇的“自然治愈之旅”,也对人生的意义等哲学话题进行了探讨:“只有好好活在当下,才能更好地死去。
”观看这部影片,不仅能感受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对生活、对人生有所思考。
整部剧都淡淡的,穿越四季,看透生死。节奏很慢,配乐很赞。好想住在这样一个半山腰的房子里,开门见山,窗外即画。
一切都会过去 原来是普希金的诗 你以后一定会是个很好的老太太 希望我也是
人之间很暖,山之间很美。虽然有些至善若伪,毕竟哪里有一个退就能万事美好。但何不放下自己现实主义的惯性审丑?世间无乐土,勇敢活下去,间或也要在美好的幻境醉一次!老奶奶演的真好,真90多岁,就是活自己!
四年前的我还在被小森林这样的日式温暖治愈着,四年后的我已经不是四年前的我了。
看日本的乡村电影,总是会不由自主的怀疑贫穷与富贵的界限到底是什么。梅奶奶是人生哲学家,她说听着流水的声音漂啊漂,漂向大海就慢慢入眠。平静的日子四季分明,所谓知足常乐,大抵如此。
生之中有死的讯息,死之中亦有生的讯息
3.5 刻意了
天上大风,天上流淌的灯。
我确实不太喜欢这种人生被高度提纯的电影。生活的杂质被剔除以后,剩下就特别的美好。没有任何经济压力下的避世,爱情为基础,女性最终得到了认可,男性得到了尊重。对于经历过真实人生的人,这种电影无非就是自我阉割后的狂欢。
农村是治愈心灵的好地方。
3.5 半個鐘頭看了四個小時...#溫吞得死去活來...
可以
這樣的田園牧歌只是一劑安慰劑吧,不然村裏為什麼大多只有老人和孩子,為什麼衛生站連常駐的醫師都留不住?
《小森林》古早版……这样的日子还是太平静了
草木山川连结着身体发肤。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南木佳士的同名小说改编。信州。
大和民族在悠然恬淡的乡村图景中寻迹传统的气息。但愿,远离世俗的桃源像一句阿弥陀佛脱口而出时的美好。
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生老病死即人生,人生本无常。
不喜欢
拍的很古典。故事也很古典。摄影真美。没有大城市喧嚣,生活回归到生活本身。非常治愈。
里面的人温情善良,有智慧,生死看淡一切遵从于自然,恬静优雅的东方韵味,余味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