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第15条

Article 15,印度宪法第15条

主演:阿尤斯曼·库拉纳,Manoj Pahwa,Isha Talwar,沙尤尼·古普塔,Ashish Verma,朗吉·查克拉博蒂,Aakash Dabhade

类型:电影地区:印度语言:印地语年份:2019

《第15条》剧照

第15条 剧照 NO.1第15条 剧照 NO.2第15条 剧照 NO.3第15条 剧照 NO.4第15条 剧照 NO.5第15条 剧照 NO.6第15条 剧照 NO.13第15条 剧照 NO.14第15条 剧照 NO.15第15条 剧照 NO.16第15条 剧照 NO.17第15条 剧照 NO.18第15条 剧照 NO.19第15条 剧照 NO.20

《第15条》剧情介绍

第15条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电影讲述了一位刚入职的警官反抗印度种姓制度的故事,片名即指印度《宪法》第15条: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阿扬在成为警官的第一天就目睹了印度某个下等村庄的罪行,受害者是三个未成年的女孩。他必须做出选择,选择顺从传统的种姓制度,或是听从内心本能的呼唤,为正义而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木乃伊狂鲨压力第一季疯狂熊孩子2重症外伤中心蛛网男孩我的媳妇不好惹椿之庭我为喜剧狂第五季地狱魔婴文豪野犬第四季深海利剑暗影特工纯白的声音苹果核战记弃黄从正怪异伪装猎狼行动1大骚乱逆行未来神探特伦特第二季毛骨悚然撞鬼经2021特别篇八极拳王学校2021秘境里斯本繁文琐事第一季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沙丘忍者乱太郎浪间权欲第二章第四季

《第15条》长篇影评

 1 ) 第15条

性侵国度,出的良心片,差点被权贵们封禁了,第15条种姓制度很复杂,印度人没你们那么傻!性侵国度,出的良心片,差点被权贵们封禁了,第15条种姓制度很复杂,印度人没你们那么傻!性侵国度,出的良心片,差点被权贵们封禁了,第15条种姓制度很复杂,印度人没你们那么傻!性侵国度,出的良心片,差点被权贵们封禁了,第15条种姓制度很复杂,印度人没你们那么傻!性侵国度,出的良心片,差点被权贵们封禁了,第15条种姓制度很复杂,印度人没你们那么傻!性侵国度,出的良心片,差点被权贵们封禁了,第15条种姓制度很复杂,印度人没你们那么傻!性侵国度,出的良心片,差点被权贵们封禁了,第15条种姓制度很复杂,印度人没你们那么傻!性侵国度,出的良心片,差点被权贵们封禁了,第15条种姓制度很复杂,印度人没你们那么傻!

 2 ) 第十五条

电影讲述了一位刚入职的警官反抗印度种姓制度的故事,片名即指印度《宪法》第15条: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

阿扬在成为警官的第一天就目睹了印度某个下等村庄的罪行,受害者是三个未成年的女孩。

他必须做出选择,选择顺从传统的种姓制度,或是听从内心本能的呼唤,为正义而战。

我感觉这部影片还是可以的,我本人比较喜欢三这个数字,打少分了的话别介意哈

 3 ) 「性侵国度」出的良心片,差点被权贵们封禁了

世上最苦逼的工作什么样?

下面这个,肯定排得上号。

除了一根安全绳,没有任何防护设施,就去疏通下水道。

匪夷所思?

但在印度,无数人还在以这种方式讨生活。

做这份工作,患上严重的眼疾、皮肤病都是轻的。

很多人,直接在下水道里窒息而死。

平均每五天,就会有一名清洁工因此丧命。

工资很高?

不,换算下来每天只有几十块人民币。

怎么会有人愿意做这份工作?

一个现代社会又怎么能容许这种工作存在?

你的不解,能在这里找到答案——《第15条》(2019)

印度在我们的心中,离不开这样几个关键词:脏乱差、开挂民族、强奸国度…… 而派爷今天告诉你,这几个关键词,或许都可以归结到同一种制度身上——印度种姓制度。

1一起“不可接触”的轮奸案

2014年5月27日晚,印度一处乡村。

一对只有14岁、15岁的姐妹在遭到轮奸后,被吊死在树上。

兽性程度,完全不输震惊世界的黑公交轮奸案。

《第15条》便以这起让人发指的真实案件为蓝本。

案件,就发生在身边。

尸体和证据,还挂在树上。

快些伸张正义,告慰逝者吧。

可没想到,这起案件对警方来说,凶手和真相都显得“太遥远”。

因为想要查清案件,当然要有接触。

可那死去的女孩,警官没办法进行接触——

因为她们是贱民身份,太“脏”。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里,印度人被划分为等级森严的四大种姓。

如果用人的身体做比喻,贱民,是被排除在身体之外的。

尽管步入现代的印度,早就在宪法第15条明确规定:

禁止国家仅因宗教、种族、种姓、性别、出生地之一或者其复合因素为由而在其事务中或者雇佣中歧视任何公民。

可法律条文敌不过根深蒂固的人心。

从国外归来的副局长阿扬·兰扬,初到贱民聚集的村庄指导工作,想停车买瓶水。

马上被手下上了一课。

贱民碰过的东西高种姓是不能再碰的,彼此之间的影子甚至都不能重叠。

连同一个警局工作的各位同事,也因为是不同的种姓,产生了各种繁文缛节。

这让喝过洋墨水的兰扬,忍不住破口大骂。

于是,当案件死去的是两名贱民。

破案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走访贱民时,除了不拘一格的兰扬,其他人是靠近都不会靠近。

失踪女孩可能所在的沼泽,高种姓也不会去踏足。

影片最滑稽的场面,是贱民开始罢工,并给警局门口倾倒上垃圾。

那些警局的人就像是被孙悟空画了圈。

除了兰扬和牛,竟然没人能走出去。

无法接触,怎么能看到?

于是就没人受害,也没有凶手。

2一群只能垂死挣扎的人站在高种姓角度,见识了他们工作中的“难”。

也来见识下贱民的难。

最宝贵的女儿被人以那种方式凌辱而死,上不了新闻头条。

他们的亲人跑到警局报案,警局的人基本上都不当回事:他们老是这样。

在兰扬的要求下,警局给女孩立案了。

而警察队长没经过任何调查,就得知了事件的“ 全部真相”——

因为尸检结果他自己说了算。

实在不行,还能把他们的父亲抓起来。

这样做或许是“情非得已”?

他毕竟没办法接触贱民,只能扯谎交差。

可实际上,他接触过——他当时也参与了轮奸。

看到了兰扬的决心,他又寻到贱民同伙,不经意地就完成了杀人灭口。

原来,他们并不是不能接触,而是不能平等的接触贱民。

印度种姓制度也并非是凭空存在的。

它关联着印度宗教中的“洁净”观念。

对应的是肮脏的工作,只有贱民才会做。

垃圾清理、清洁旱厕、皮革加工、丧葬……印度高种姓的人,是“不需要打扫卫生”的。

两名去世的女孩,生前参与修路。

每天的工资只有25卢比。

因为要求涨3卢比的工资,工头不答应,去皮革厂工作。

就换来了杀身之祸。

忘了说,一元人民币约等于10卢比。

而女孩们想去做的皮革工作呢?

其实就是在小作坊里,给死动物剥皮。

兰扬仅仅是靠近就无法忍受那种气味。

在真实的新闻中,一个细节让派爷特别难受。

死去女孩的家——如果能称得上家的话,有一面镜子——

被泥巴糊在墙上的一小片镜片。

是啊,她们也是女孩,也爱美。

可生来命运就被写定了:无缘教育,更无缘体面的生活。

她们奔跑在充满污染的乡村。

她们在街头被人教训,无人阻止。

任何人都可以对他们发号施令,然后看得洋洋得意。

他们钻进高种姓用生活污秽阻塞住的下水道,赚取微薄的生计所需。

你难免觉得,这恐怕是影片在夸大吧?

21世纪,怎么还可能有这样的人类文明?

但在BBC的纪录片《印度市井》里,派爷看到了几乎一模一样的画面。

流窜在都市里的贱民,同样赤条条地钻进下水道,挖出肮脏的淤泥。

挖淤泥,是因为印度妇女特别喜爱金饰。

久而久之,下水道里可能就集聚了妇女洗澡时流失的金粒。

经过复杂的提炼工作,他们可以从其中打造出纯金。

另一边的海滩之上,生活着40多家贱民。

他们靠在海边种植豆芽为生。

有一天,政府的推土机来了,顷刻之间将他们的家园夷为平地。

但是没有任何实质的解决措施。

车子走了,他们在原地重新搭建起家园。

而这对夫妻里的丈夫,本来生活在优越的家庭里。

就因为喜欢上了另一个种姓的女孩,被家人驱逐了出去。

他也就再没能摆脱贱民的身份。

兰扬在国外时,曾向他们炫耀印度的泰姬陵、卡修拉荷。

现在,他可能再骄傲不起来了。

3光明在何方?

同样值得一说的,是影片的遭遇。

即便一开始影片就写了一大段免责声明:

可影片上映后,还是遭到了高种姓婆罗门的抵制。

觉得自己被羞辱了。

他们抗议的是事实。

但他们本该自己感到羞耻——在一个现代文明已经普遍建立起来的世界,他们默许七成的同胞像猪狗一样生活。

于是,这个国家也有了那些闻名于世的标签。

开挂。

开挂的,只能是那些努力活下来的贱民。

那些生活在高级社区,说着英语的婆罗门,肯定不会成为素材中的主角。

脏乱差。

贱民们自己都要靠垃圾、泥巴求生,又怎可能摆脱了肮脏?

强奸国度。

太多贱民根本无缘教育,自然也无法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现代人。

他们看自己,也是贱人贱命。

支配他们行为的,就只会是动物本能。

想要拥有女性,就去抢夺。

即便是犯罪也在所不惜,“反正他们也一无所有。

男女歧视。

当种姓间的歧视可以正大光明地存在。

男女歧视在这种文化里,似乎也称不得奇怪。

每一种印度怪谈,似乎都能从种姓歧视中找到答案。

他们规划出了高种姓和贱民,好让高种姓占尽贱民的好处。

可结果其实是,他们整个国家因此被拖进了深渊。

歧视造成的恶,会反扑向整个社会。

印度的精英,在逃离这个国家。

《德里罪案》更罕会有外国的精英,会选择这个国家。

影片的最后,兰扬问卖食物的老奶奶是什么种姓。

老奶奶的回答,被一辆经过的卡车声遮掩了。

而这或许,就是印度的未来——固守着泯灭人性的制度,终被现代文明无情地碾过。

 4 ) 期待换来失望!这评分居然这么假!

这是我看过的印度电影最差的一部,满怀期待的打开电视,结果郁闷了一整晚,这就是7.7分的电影??

水军也太多了吧?

对受害者的描写就一个镜头!!

细节刻画太差,完全没有入戏感,对反叛的描写也是没有很深,感觉没有什么可恶的。

反而对正派大量的描写,很政治,你懂的,故事几乎没有反转,跟王奶奶的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真不知道7.7分是怎么来的,现在的观众都这么容易满足了?

 5 ) 种姓制度真的是印度独有吗?

敢于正面鞭挞权贵阶层的艺术作品往往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但婆罗门们显然不愿意让低种姓人群欣赏这种作品,所以这也是本片在印度差点不能上映的主要原因。

一个能一边享受现代文明的科技成果,一边默许七成的同胞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的既得利益者群体恐怕也不是印度独有,怕什么的,反正贱民们会开挂。

“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在于万众一心的团结,而前提必须是先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弱化矛盾的对立面。

社会财富严重分配不均,社会阶级固化,低种姓民众及贱民永远没有上升的空间。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占人口数量大多数的贱民群体是不会想着什么民族和国家自豪感的,比起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下顿吃什么才是最要紧的问题。

我也想到了我们国家还有六亿人的月收入不足千元,那么中国梦对于他们来说还那么重要吗?

他们提起自己的国家时真的会有多强的自豪感吗?

他们配姓赵吗?

他们也是后浪吗?

种姓制度只是社会阶级固化的一种典型的体现形式,并不代表别的国家就没有与种姓制度类似的社会问题。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全民对社会性的问题避而不谈,对于尖锐的社会问题选择集体沉默,“群体免疫”才是最令人绝望的地方。

问题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视而不见,袖手旁观。

一部电影不可能直接推动社会的进步,但印度几乎每年都能产出一定量的推动社会进步,针砭时弊,揭露社会问题的影片。

并且可以被公之于众,这何尝不是一种进步的体现呢?

而我们的电影在哪?

《我不是药神》已经就是能公映的极限了吧?

戴着镣铐跳舞的电影要看到什么时候?

近年的印度电影歌舞的戏份越来越少了啊,有时干脆就是没有,不过这并不影响好电影的传播,歌舞只是印度电影的一个符号,而不是标志。

看到结尾才想起这部电影的男主就是调音师的男主,还是挺帅的,身为高种姓的他能以既得利益者的身份出演这部电影,恐怕也背负着不小的压力吧。

 6 ) 第十五条:改变人生的瞬间

《第十五条》影评《第十五条》是一部充满悬疑和惊悚元素的电影,它讲述了一名警察在调查一起离奇的失踪案时,逐渐揭示出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矛盾。

这部电影不仅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情节中感受到了惊悚的氛围,也让人对生命、人性、道德和社会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首先,电影的剧情非常吸引人。

它以一起离奇的失踪案为线索,引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矛盾。

通过主人公的调查和探索,我们逐渐揭示了事情的真相,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黑暗。

这个故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和人性。

其次,导演的拍摄技巧也非常出色。

他通过精湛的摄影技术和巧妙的剪辑手法,将电影的氛围营造得非常紧张刺激。

同时,他还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深入的心理描写,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这种拍摄技巧不仅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的内容和人物,也让我们在观影的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享受。

此外,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出色。

他们通过细腻的表演和深入的人物刻画,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特别是主演的表现,他通过精湛的演技和深入的人物刻画,让观众深深地感受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这种出色的表演不仅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的内容和人物,也让我们在观影的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享受。

最后,我想说的是,《第十五条》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它不仅让我们在紧张刺激的情节中感受到了惊悚的氛围,也让人对生命、人性、道德和社会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们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生命和人性,也能够更加珍惜生命和人性。

我相信,每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7 ) 《第15条》的豆瓣影评——有一种不公叫习以为常

这部电影于2019年6月上映,影片由安布哈雅·辛哈执导,阿尤斯曼·库拉纳主演,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将印度警匪勾结的“遮羞布”彻底掀开。

2014年,印度北邦乌沙提村庄发生恶性奸杀案,受害人是一对姐妹,年仅14、16岁,更让人叹息的是此案距“印度黑公交案”仅过去不到两年。

故事从女童奸杀案件发生后开始讲起,在英国留学归来的军官阿杨接手这个案件。

姐妹受害电影开始的前几分钟,就刻画出随处可见的种姓制度。

阿杨在路上想喝水,却被同行警察告知:“他们是贱民,他们的水我们不能喝。

我们不能碰他们,哪怕他们的影子也不能落在我们身上。

赶往警局途中下一幕,到达警察局,那警察却和门口的黄狗玩儿个不停。

最开始调查案件时,警察达夫先以女孩的父亲杀死了两个女孩为由,准备结案。

阿杨从死去女孩亲人的痛苦表情中,猜测事情并非达夫所叙述的,在成立专案组调查此事时,达夫又一次催促,希望将所有的罪过都推向被害者的父亲,赶紧结束此案。

影片中,达夫的叙述是:“我上有老下有小,你不要因为一时正义打破这种平衡。

在取证过程中,从害女孩的姐姐口中得知,在她们被杀害的前一天因为生计所迫,曾希望包工头每天增加三卢比的工资(折合人民币3毛钱),并且一同失踪的总共三名女孩,另外一名女孩下落不明。

在调查过程中,导演又一次刻画了深入骨髓的种姓制度,阿杨让警卫给受害人的家属倒水,但是他们都用手捧着喝,影片借警卫之口叙述,低种姓人在高种姓面前就必须跟牲口一样,不能反抗他们的要求,不敢在他们面前用杯子喝水。

不论是低种姓人还是高种性,对于遍布整个社会的癌症——种姓制度,他们已经习以为常,而最大的不公就在于习以为常。

取证过程中,阿杨需要面对的是本地警察的搪塞推脱,中央调查局的阻挠以及取证过程中法医受威胁,真相难以浮出水面。

最终,在废弃工厂的管道里找到了被囚禁的少女,少女已经奄奄一息,最高法院恢复了阿杨的职务,抓捕了所有涉案的人员,并释放了被警察冤枉的嫌疑人。

电影的最后,阿杨带着警察和低种姓的穷人坐在一起,吃着一样的食物喝着一样的水。

在影片中,除了小女孩受害前恐惧的眼神,再者刺痛我的是高种姓的人都用“这些人”对低种姓人冠以称谓。

在他们的头脑中“这些人”就如同不存在于印度一般。

影片刻画的阿杨富有正义、敢于挑战。

他就像插入印度根本矛盾的利剑,他在影片中说,“为什么2019年了,还在遵循一个两千年的制度”。

整个影片,从对警察的认知的刻画,村庄的状态,感觉是在看半个世纪前的电影,只有阿杨西装革履,留学欧洲归来,才会有一点点这是处于2019年的印度。

警察们知道这不是正义,其中一个说:看看这历史,这些女孩安全过吗?

种姓制度,性别歧视,强暴,印度自古就有。

普通民众只能被迫接受,高种姓欺压低种姓,低种姓欺压无身份的贱民阶层。

《印度宪法》第15条早就规定:任何人不能因种族、宗教、出生受到歧视,但是延续两千年的印度种姓制度,仍然是遍布整个社会的癌症。

整部剧,最后结局看似美好,但并没有使我释然,受害女孩的亲人无助又绝望的眼神,有权有势的包工头视人命如草芥,警匪勾结的丑恶嘴脸,以及他们所认为的理所应当,影片中充斥着不公与屈辱。

近几年的印度电影,虽揭示了国内的黑暗,但暴露的只是冰山一角,虽能引起印度国内剧烈反响,但巨大的冰山难以在短时间撼动。

《第十五条》导演说:在印度,没有人能够逃脱种姓制度的桎梏,有一种不公叫习以为常。

确实,种族制度就像一块遮羞布,下面藏的是延续两千多年的剥削压迫和奴役,需要一代一代人的努力,两千年的观念可能需要百年转变,而在这数百年中,又有多少人受到不公与屈辱?

 8 ) article 15

Sometimes i think about all the things i wanted to do. I wanted to bring you flowers, but such dreadful things were happening around us every day, that it felt like a sin to even smile at you. Life has been so difficult, that i never managed to find five minutes to sit quietly with you, with our feet dipped in the river. I have never looked at the moon for even five minutes. I don't even have five minutes of peace in my life.

 9 ) 第15条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将印度警匪勾结的“遮羞布”彻底掀开。

2014年,印度北邦乌沙提村庄发生恶性奸杀案,受害人是一对姐妹,年仅14、16岁,更让人叹息的是此案距“印度黑公交案”仅过去不到两年。

故事从女童奸杀案件发生后开始讲起,在英国留学归来的军官阿杨接手这个案件。

电影开始的前几分钟,就刻画出随处可见的种姓制度。

阿杨在路上想喝水,却被同行警察知:“他们是贱民,他们的水我们不能喝。

我们不能碰他们,哪怕他们的影子也不能落在我们身上。

”下一幕,到达警察局,那警察却和门口的黄狗玩儿个不停。

最开始调查案件时,警察达夫先以女孩的父亲杀死了两个女孩为由,准备结案。

阿杨从死去女孩亲人的痛苦表情中,猜测事情并非达夫所叙述的,在成立专案组调查此事时,达夫又一次催促,希望将所有的罪过都推向被害者的父亲,赶紧结束此案。

影片中,达夫的叙述是:“我上有老下有小,你不要因为一时正义打破这种平衡。

”……

 10 ) 为对抗种姓制度,警察局长挑战印度司法系统

印度宪法第十五条有这样的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姓、宗教、出生地而受歧视”。

法律是这样规定的,在印度的实际生活中,却没法这样执行。

大家都知道印度社会有着非常严苛的等级制度,该等级制度在其周边国家也大为盛行。

像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等与印度接壤的国家也都潜移默化这种制度,甚至在斯里兰卡,你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姓氏就能判断出来他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反之亦然。

这个教条就是著名的“种姓制度”。

该制度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将整个社会分为不同的阶层,我们都知道的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以及首陀罗这几个阶层构成了整个印度社会阶级体系。

之前我们一直以为首陀罗就已经是印度社会的底层了,但是我们却忽视了还有一部分人,他们被称为“达利特”。

达利特一直以来被视为是贱民,他们社会地位最低,最受歧视。

种姓世袭,不易更改。

社会地位高低、经济状况好坏,大多与种姓有关。

尽管印度独立以来,已废除种姓制度,但几千年来种姓制度造成的种姓歧视在印度不少地区、尤其是农村仍相当严重。

他们的处境究竟严重到了什么程度,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看完了你就知道了。

《第十五条》讲的是一个上层社会的警察局长到一个基层社区上任。

年轻的局长有着优越的社会地位,且有着深厚的留学背景,他来到了这个处于底层的地区后,对当地人来说无疑是大人物降临。

但是好景不长,初来乍到的他就遭遇了一起恶性的侵害少女事件。

达利特社区的三名未成年少女神秘失踪,其中两人被发现吊死在树上,而这两人在生前经历了惨无人道的凌辱侵害。

而且家人报案后,警察并没有过多的理会,原因就在于他们是最下贱的底层种姓。

这件事情对于新上任的警察局长来说无疑是空前的打击,他笃信正义,但是在自己刚到某地后就发生了这样的惨案,这当然是难以接受的。

但是局长的调查却陷入了停滞,原因在于当地的警察们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多么大的事情,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来说,种姓制度已经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因此,对于底层贱民的生死,没有人会很在意。

这一点激怒了警察局长,他开始执着于这起案件,发誓要给这些人讨一个公道,随着调查的深入,案件的嫌疑人逐渐地集中在了当地一个最大的工程开发商身上,最终的证据虽然遭到了各种阻挠,但是局长依旧是获得了,但是,因为这起案件牵扯到很多警察,嫌疑人在没有被逮捕之前就被暗杀了。

于是,案件又陷入到了僵持。

此时,由于有人告密,这起案件被中央调查局的人接手了,而局长也面临着被撤职的风险,但关键时刻,局长将这件事情捅到了更高层,并迫使中央调查局的人撤回,最终案件真相大白,那些犯罪了的警察们也接受了应有的惩罚。

我们印象中的印度电影,大都会直指社会矛盾,但是像这一次直接将自己国家的社会现实摆在面前还是不多见的。

大家说韩国电影尺度大,那是因为韩国电影一直在强调韩国政府的腐败,但是印度电影即使也对于这一点深信不疑,但是表现出来的手法却很弱,因为大多数时候,歌舞以及话题已经占据了太多的风头,而那些本该被暴露出来的问题反倒是弱化了。

但是本片不同,对于由来已久的落后的社会传统,印度人并没有避讳,他们大胆地揭露了自己身上最不愿意让人触碰的点,因为这一点,已经牵扯到太多人的利益了。

据悉,电影上映之后,此前鲜为人知的婆罗门社向最高法院提交了一份请愿书,要求禁止放映这部电影。

其引起的社会动荡可见一斑。

但是本片却也面临了一个问题,在片中的底层人们达利特太过于弱小无助,而他们的沉冤昭雪却要依赖一位来自婆罗门的上层精英,这也是极大的讽刺。

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来了一个女性心里。

自古以来百姓盼望的永远是明君。

但是却少有愿意揭竿而起。

这是本片的一种另类的痛楚。

但是导演看来,自己并没有有意识地将上层社会的人设立成为一个救世主的形象,而他只想让更多的人看到,当今的印度社会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这算是一个完整的回答,仅仅靠着一部电影就想一劳永逸当然不切实际。

但是敢于将这些拍摄出来,实际上就已经很了不起。

本片值得我们尊重,导演值得我们认同,至于会不会在国内上映,就内容来看,估计悬了。

《第15条》短评

太多固定长镜头了,能懂导演为什么这么拍,但是完全有不像学生作业手法的更优解……

5分钟前
  • 修勾(给摸版)
  • 还行

-

9分钟前
  • R
  • 还行

BJIFF 荒芜贫瘠的土地上依然跳动的心脏和暗流涌动的情绪 阳光雨雪 绿林海洋 只要活着就会感受就会爱恨 //很喜欢镜头语言 很美很梦核感

13分钟前
  • 时光即淡即浓
  • 推荐

广袤的大地上,一对父女开着一辆破旧的电影放映车似乎没有方向的前进着。单身父亲和女儿的对话不多,可是女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开始叛逆,她看到自己的生长 也发现了身体的成熟,也发觉父亲对野女人的性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声音(电影、电影院),大家静静的看着电影里的故事,好像有一世我们也是这样生活着。

18分钟前
  • Yanis:3
  • 推荐

#76th Cannes 导演双周# 8.5/10 极其强大的情感洪流,萧瑟荒芜的广袤土地孕生若即若离的依连关系,在每一次凝视下冲发,刻印在孤独的内外隔阂间。@14th BJIFF

23分钟前
  • 莫失莫忘
  • 推荐

文艺少女和她爹的流浪之旅俄罗斯滤镜八米,我已经开始看个老毛子就觉得帅了

27分钟前
  • 维涅尔
  • 推荐

车子来到海边停下,我在想,你最好不是来撒骨灰的

29分钟前
  • mojoEl
  • 还行

影片像是一个摄影集

34分钟前
  • OKei贴
  • 推荐

这是一部深入探讨人性复杂面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察,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感受到人性的冲突与挣扎。影片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紧张的情节安排,生动地展现了冲动背后的心理变化和道德抉择。影片的导演巧妙地运用了镜头语言和音效,营造出一种压抑而紧张的氛围,使得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同时,影片也引发了观众对于冲动与理性、自由与责任等议题的深刻思考。《冲动》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能够引发观众深思的人性探索片。通过这部电影,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加珍惜和把握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

36分钟前
  • 益生菌^^
  • 还行

里面的俄罗斯真的很典啊,简直一个人口老龄化,乡村劳动力流失纪录片。俄罗斯本身多民族国家,能看到中间有几个小男孩在山上说想去巴黎用的阿语,并且难得的在俄罗斯电影里看到了蒙高丽亚血统的人(而且确实基本都是干餐饮的😂),小van里面的萨满教经幡元素,一路上语言风景的不同展现他们走过的路有多遥远。全程没有演员的名字,只有各种身份,讲的也是各个身份下的成长。但是说实话这个片子只能是及格的好看,不恰当的配乐很影响质量,能感到导演想通过持续对焦某个景观,把人们代入女儿视角或父亲视角,恍惚也好,愤怒也好,甚至于无奈的沉思,只是利用画幅的放大和聚焦来做这点就会生硬,少了逻辑和细节镜头的铺垫。

41分钟前
  • 啤酒六日一
  • 还行

无依之地,寻笼之鸟……演员很美、惊悚配乐、摄影很塔

45分钟前
  • 陳夢
  • 推荐

#BJIFF2024 俄罗斯的冷酷和神秘刚好符合我当下的心境。我们活着,承受,冲动,孤独游荡,无话可说。

50分钟前
  • 蓝吉米鼠
  • 推荐

#BJIFF2024#听沙丹忽悠 有点冲动的选了这个片子 大家都在不明所以的刷豆瓣

52分钟前
  • M
  • 较差

视听语言很棒,但总觉得没能和故事形成特别有机的互动(虽然故事本来就比较弱)

53分钟前
  • Badfella
  • 还行

壮阔,苍凉,颓败。很contemplatif的影片,摄影加分,但不适合困的时候看。

57分钟前
  • Thébaïde
  • 还行

#10537 #14th BJIFF# 2023电影人双周入围。差点以为是索科洛夫弟子的作品(不仅地理上有重合,气质真有点像哎),一部当代俄罗斯的洛丽塔,对俄罗斯广袤大地和荒凉的后社会主义风景捕捉得十分到位(中间还经过高加索地区了,确实听到格鲁吉亚语),最后的白海风景也真的很壮阔。流动电影车和盗版DVD真的是最迷影的故事了……#年度佳作候选#

60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这个就很难评奔着看风景的心态选了这部不过中间确实是一度要睡着

1小时前
  • 杰瑞不是Jerry
  • 还行

【BJIFF】第四场,坚决下周来北京要提前保证充足睡眠。这部真的很喜欢,好喜欢结尾的音乐(有人能告诉我是什么吗?)。静态的诗歌。

1小时前
  • 又勿
  • 推荐

摄影机运动和色调感觉就像是在看基氏,摄影太棒了,时不时响起的惊悚配乐很creep。hooker,街边卖书的老大爷,义无反顾追女孩的少年,气象站的中年女人,冲动离家的女孩,沉默的父亲,好像全片没有一个人笑过呀

1小时前
  • 虚空巴拉
  • 推荐

困而美,俄罗斯经年无夏的悒郁冬季,长长的国境线和苍青色的山。好睡。

1小时前
  • 谦逊的性感之神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