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莎与玛瑟拉

Elisa y Marcela,艾莉莎与玛榭拉(港/台),艾莉莎与玛尔塞拉

主演:纳塔利娅·德·莫利纳,格蕾塔·费尔南德斯,莎拉·卡萨斯诺瓦斯,塔马·诺瓦斯,路易斯·奥马,曼诺罗·索洛,玛丽亚·皮雅尔特,弗兰塞斯克·奥雷利亚,曼努埃

类型:电影地区:西班牙语言: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年份:2019

《伊莉莎与玛瑟拉》剧照

伊莉莎与玛瑟拉 剧照 NO.1伊莉莎与玛瑟拉 剧照 NO.2伊莉莎与玛瑟拉 剧照 NO.3伊莉莎与玛瑟拉 剧照 NO.4伊莉莎与玛瑟拉 剧照 NO.5伊莉莎与玛瑟拉 剧照 NO.6伊莉莎与玛瑟拉 剧照 NO.13伊莉莎与玛瑟拉 剧照 NO.14伊莉莎与玛瑟拉 剧照 NO.15伊莉莎与玛瑟拉 剧照 NO.16伊莉莎与玛瑟拉 剧照 NO.17伊莉莎与玛瑟拉 剧照 NO.18伊莉莎与玛瑟拉 剧照 NO.19伊莉莎与玛瑟拉 剧照 NO.20

《伊莉莎与玛瑟拉》剧情介绍

伊莉莎与玛瑟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开始于1898年西班牙西北部的一座名叫拉科鲁尼亚的城市之中。马赛拉(格蕾塔·费尔南德斯 Greta Fernández 饰)是修道院里新转来的学生,在这里,她认识了名为伊莉莎(娜特莉·德·莫利纳 Natalia de Molina 饰)的女孩。两个女孩之间很快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且这种友谊渐渐转化成为了懵懂的爱情。 这段背德的感情在当时当然是不被允许的,为了拆散两人,马赛拉的父亲将女儿送进了另一所位于马德里的学校。一晃眼三年过去,此时的伊莉莎在一座小村庄里当老师,而马赛拉义无反顾的去那里找她,这对有情人终于再度走到了一起。可是,最终,她们的爱情还是抵不过世俗的非议,伊莉莎选择了离开,而马赛拉则和一个男人结婚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高空7500克洛伊的完美生活班迪舒班迪斯第二季精武陈真浴火牡丹女王肇事逃逸索马里海盗逃离德黑兰鸨母女孩终究是女孩夏日进行时潘朵拉无事生非母爱杀机恶劣天气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不够完整的我们识骨寻踪第三季罪域敌营十八年橘郡豪宅第一季荒野旅社即兴卧底龙与虎OVA:便当的精髓诡计无畏:中途岛之战绅士们九霄龙吟传死亡电压

《伊莉莎与玛瑟拉》长篇影评

 1 ) 充满社会责任感和温情的导演

看完科赛特三部片之后发了以上的观感,《伊莉莎与玛瑟拉》是第四部,也是科赛特2019年的新片,她用黑白影像表现了西班牙第一对(或许也是世界第一对)结婚的同性恋伴侣的故事。

为什么使用黑白色调的拍摄成为了和观影伙伴们探讨的热点之一,技术层面上来讲,黑白拍人物、人体,更利于表现线条,同时,本片有纪录片的属性,又让片子单纯、朴实、含蓄而有想象空间。

另一层面,通过黑白影像聚焦和排他,赋予同性恋身份的合法伦理,同时,科赛特也为同性之爱的社会责任找到一种解决办法,让看过的人觉得爱之普遍而给予理解。

对于科赛特是一个充满社会责任感导演这样的说法一起看片的伙伴们都是认同的,科赛特的选题总是多样且且具备重点关注的特性,例如失恋、生死、战争、同性恋,在这些重点突出的问题中,科赛特用理性去呈现现状,让看的人明白其中的困难及残酷性,但每一次她总是能给出每个问题的解决方法。

早期的片子《我从不告诉你的事》《没有我的日子》告诉观者要自救,到后来《言语的秘密生活》出现了寻找对等的相同经历的人互助,一直到《伊莉莎与玛瑟拉》当中出现外部力量进行帮助。

我们同样认同的还有科赛特是温柔的,具有善意的,她常常用她特殊的角度为我们展现残酷的现实,又愿意给到一点温情。

《没有我的日子》不满24岁的清洁工安妮(Sarah Polley 饰)被确诊为癌症,只剩下两至三月的寿命 ,残酷的是安妮必须要面临的是死亡,但科赛特让安妮在影片中完成了所有想要完成的遗愿清单,并按照安妮的方式给到她一种证明自我继续存在的方式。

《言语的秘密的生活》汉娜不爱说话,隐藏着战争历史的阴影与个人的创伤的秘密,但她一开口,仅陈述事实就已经足够令人震惊 。

现在回想汉娜的故事依然让我压抑的喘不过气来,即使如此科赛特依然努力的传达善意,即使知道创伤无法愈合但让汉娜找到一个对等的人,让她愿意诉说,同样对方也愿意为她付出的人。

《伊莉莎与玛瑟拉》同性恋人在当时是不被接受甚至触犯法律的,但又有非常多的人愿意站出来帮助这一对恋人。

同阿莫多瓦、密谭等这些地道的西班牙导演不同,科赛特的电影完全没有招牌的西班牙风味, 她17岁开始就周游世界,她在伦敦、纽约、巴黎、东京等城市工作、生活过,她说自己可以毫无困难地融入另一种文化。

相比较表现本国文化,地道的西班牙风味,科赛特会更愿意表现人类情感中有共通的部分以及我对人道主义的信心。

PS: 科赛特采访语: 1、”“我知道全球化是个糟糕的词,我也不喜欢在巴塞罗那或是上海看到星巴克,星巴克留在美国就好,如果世界各地都一样,那很傻。

如果在上海,我会喝茶,吃上海菜。

但从另一方面说,如果一个中国导演的电影里有某种情感打动了我,会让我有一种分享的快乐,这说明人类情感中有共通的部分,从而让我对人道主义更有信心。

” 2、你最喜欢的中国导演是谁?

王家卫!我和他吃过饭,他说很喜欢我的电影。

我看《重庆森林》的时候,能感觉到和他在交流,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文化,但有很多感觉却是共通的。

我还喜欢陆川,他的《南京!

南京!

》很有力,很震撼。

最近在柏林电影节上看了王全安的《团圆》,虽然演员讲的是上海话,下面打的是德文字幕,但是演得很好,电影里面的情绪我能体会,很真切。

 2 ) 将来有一天我会买匹马给你

朋友推荐了很久,剧照就已足够吸引我,一直想挑一个合适的时间和氛围看,最后把伊莉莎和玛瑟拉的眼泪留在了在去程的火车上。

女同电影的开始就注定了坎坷的结局,但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就已足够是最珍贵的一切。

第一个触动我的是卡罗尔,第二个是烧女图。

本以为大多相似的剧情已经提不起我太大兴趣,但从电影第30分钟海中嬉戏的场景泪水夺眶而出之后,直到电影结束我的眼眶都在湿润地享受这一切。

美好如梦般的场景,真希望时间停在这一刻。

“如果我在今天死去,这会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

”相互念信的场景我看了好多遍,钢琴的每一次按键都触动在我的心上。

爱意流动的眼神,充满渴望的言语。

信中的字句一遍遍念着,我们的距离就会渐渐靠近,直到我们的面容重合在一起,这是我们联结在一起的时刻。

这也是我最喜欢的性爱戏。

湿发、章鱼、海带、牛奶、后背的痣,每一个意向都充满了情欲。

玛瑟拉灵动又倔强的眼睛,拥有美妙弧度的唇边,只需要一眼就足以让人沦陷。

为彼此解衣的过程记录的格外详细,我想这是她们为彼此褪去的一层层衣物,也是一层层束缚。

寥寥的言语,游走的指尖,迷离的对视,蕴藏的情意在不经意间暗流涌动,总让我能触及回忆里真实的温度。

依旧是马的意象:骑着黑马入侵的陌生男子,伊莉莎最终拥有了一匹带着梅花斑点的马,那匹她从一开始就想要骑着它跨越到海的那边的马。

男性权利的象征,她们一生无法得到且要被父权社会以此一遍遍践踏她们两人的乐园。

多的我不想说,恨之入骨。

父权社会下如此悲剧数不胜数,我不会再重蹈覆辙,但悲剧历史下谱写出如此理想化的爱意诗篇,两位女士倔强地坚持了一生的斗争,令我无限动容。

 3 ) 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

我曾经和这个电影无数次擦肩而过,名字??

黑白??

颜值??

打开后使劲拉进度条然后错过了。

今天看B战有人强推了这部剧,好奇心使我又打开了这部剧,发现居然是2019年的,半夜1点开始看剧,节节惊喜呀!

因为我的肤浅,差点又错过了一部很好的同性题材电影!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陈凯歌导演,很多人觉得无极,妖猫传烂,但是我却特别喜欢陈凯歌导演的电影,包括这两部,我就是个爱听爱看浪漫爱情故事的肤浅的女人,我看电影永远都只会沉浸在这种爱情故事里而忽略其他的细节对于我来说只要能把这个故事讲的动人就足够了。

为啥讲陈凯歌导演了因为有人说这部剧烂!!

这居然是真人真事改编,两女主真是太勇敢了我以为她们总会分开没想到她们走到了最后,这片子唯一不足的是时间太短了,很多东西确实没有交代的特别清楚,比如那场突如其来的吻戏+床戏!

真的太快了,都不知道对方啥意思直接2+3垒,不过床戏很美,尤其是脱衣服那段处理的很好,我是个卡罗尔粉,但是我真觉得卡罗尔那个吻戏设计的还可以,那个床戏太一般了,随便挑一部口碑没那么好的床戏都比这美,比如,爱的甘露,违命,告诉蜜蜂。。。

等等当然除了床戏我也没啥好挑的,后面的床戏我笑开了花哈哈哈,鱿鱼,海带,牛奶,我的天刷新了我的三观好想找个对象试试,鱿鱼那段我还觉得玛瑟拉摸了鱿鱼该洗手呢结果她俩直接拿起来用了,厉害厉害。

这女朋友怪玩的开的一点也不害羞,海带那个因为黑白的我以为伊莉莎被qj了玩的捆绑,我还是太年轻,你们玩的也太开了不过我还是很喜欢,很少在姬片里见这种床戏挺新鲜的,作为小姐,朴赞郁粉我觉得这比小姐的那个铃铛戏拍的好,小姐的床戏也不是我会反复回味看的,尤其是铃铛,导演你在干啥,我觉得这种床戏你可以问问其他女人的意见,你的床戏太man了!!

但是你的戏我很喜欢。

特意去看了看卡罗尔的豆瓣,在我心里同样是好片但是差距好大,获奖记录真的差好多这个就两个,卡罗尔一大串,这个看的人也少评价也一般,哎为此片默哀,居然要轮到我来写影评难受,我是想看大神影评的,强推这部电影,希望有大神看了写写影评,我太爱这电影了无奈欣赏水平一般文笔西烂。

能有一个彼此深爱并且能走下去的人真好啊中间有几次我以为玛瑟拉要崩溃要分手了但是都没有真的好感动一生能有一个这样的她足矣,相遇相守这辈子无论长短,贫富,无憾。

这世上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她,是否值得以一己之力与世界为敌,能否承受世俗异样的眼光,在谩骂声中能否守住初心。

我不能,如果没有这个她,我会选择待在漆黑的柜子里,永远。

 4 ) 唯美,勇敢,真挚的爱情

9/10。

唯美的电影,真挚的爱情摄影,不论是远景还是特写,都无与伦比的美,透露着浪漫的气息,雨天,花朵,河水,山脉,脸,身体,裙子,马。

运镜也非常舒适,全程有乐器配乐真的很有感觉,对视,嬉戏,空气中的情愫,电影镜头是真的有情感.爱情,两个女人的爱情,大概是一见钟情,朦胧,于是试探,在海里嬉戏那一场,终于确定了双方的情感

试探

确定了对方的情感然后是这部电影的台词好浪漫,伊莉莎送玛瑟拉回家“如果我现在死去,与你在海里的那一刻,会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

信,真挚的伊莉莎,“身边的一切都让我想起你,一切,孩子们、我阿姨和修女们、太阳、雨水与大海、海砂...写满了字的信纸、鹅毛笔和墨水将你我拉近”“我好想你,好想,我想亲吻你的痣”玛瑟拉,“我想象我们所有的信织成一张毯子,我们赤裸着身子躺在上面,好像我们写给对方的一字一句,保护着我们使我们不再寒冷,忘记人们的闲言碎语,忘记距离”“你字里行间的爱意丝丝渗入了我的肌肤,我觉得我身上的痣就是你的话语”镜头,那片海

直接给出了“章鱼”这一性象征世界上有很多种爱,但爱情一定是性方面的爱,从友情到爱情,其跨越我认为性方面的感觉是很大的因素,性是爱情的第二步(看别的影评看到嘟),所以这一场是两人确认感情的一场.,后面两人doi也有章鱼,海带,牛奶的镜头,真的是连床戏都拍的这么唯美,蕾丝边给我的感觉就是唯美,两个女孩子,香香软软.在19世纪末的背景下,她们仍旧选择在一起,不出所料的,二人非常坎坷,双方都为这段感情付出了很多很多,装成男人,办假证,流言蜚语,远离家乡,进监狱,甚至弃女,是两个人勇敢的,双向奔赴的爱情,不顾世俗阻挡,真的非常浪漫世界上第一场女同性恋的婚姻,她们的婚姻持续了下去

结婚看简介还以为是be,看到结尾是he,悬着的心终于安了,安心。

结尾你穿着长裙,骑着马,跨越大海,向我走来...片尾放了很多真实的照片,很感人最后表扬一下狱长,感谢帮助我们的小情侣,全片最佳助攻👏

 5 ) I'll get you a horse!

后劲太大以至于二刷了!

每一帧都很绝美,情感表达的很细腻且充满了氛围朦胧感!

是女导演的片子没错了!

两个少女在情窦初开的女校相遇,靠近和试探,因阻拦而饱受相思之苦靠写信维系的三年,到相继成人独立后再重逢的夜夜笙歌情欲释放,后被街坊邻居排斥为怪胎鬼怪,不得已一方借精生子/另一方女扮男装,而“假结婚”后被拆穿登报,远走他乡葡萄牙却又入狱踉跄,幸好有狱长夫妇和社会女性的相助顺利产女,随后考虑抚养环境弃女并出狱远航厮守终身……看整个过程觉得主角太难了!

即使是电影后100多年的今天,女性群体依旧还相对于处于弱势地位,更甚的是在相对保守的东亚国情环境下,作为性少数的这群女人们,要经历和承受的苦难和压力比一般人要多出很多。

“值得吗”?

女儿安娜问到。

是啊!

值得吗?

我也问着自己。

经历了这么多苦难,不仅仅只是为了和女人一起生活,也不仅仅是在对抗陈腐世俗纲常,更是在选择一种“自由”,一种活出独立自我的生活观念。

“值得”!

这些苦难就是答案,正因为值得才会选择承担和经历这么多的磨难。

敬每一个为自己而活的奋斗小伙伴,你终将到达海的彼岸乘良马佳人伴!

 6 ) 很推荐;深度刻画了二人感情上微妙的波动,美好纯粹的爱意。

这是一部细腻并戏剧化的电影,何况还是真实事件改编的,庆幸的是结局最后双女主幸福的过上了向往的生活,完美he了。

残酷的是这种结局就算放在现实中也是极为珍贵的,更何况当时是20世纪初,人们封建迷信,一度认为同性是不纯洁,应当被唾弃的。

所以在这里我很想感谢导演愿意用心给这段故事完成一部电影。

整篇故事是以插叙的形式讲述。

故事开场,年老的Marcia在跟一位刚刚坐火车赶来她家的年轻女性讲述自己的故事。

Marcela在一个修道院校遇见了稍稍年长一些的Elisa。

两人一目投缘,随后Elisa便频繁的去找Marcela,两人在海边戏耍,Elisa讲述自己想要骑马的梦想,并过上不被婚姻约束的生活。

经过互相了解,两人感情刚刚升温,随后Marcela的母亲就为了让她受到更好的教育,让她转校完成学业后做老师。

此时二人立下契约,等完成学业后来到同一所学校当老师。

这里印象最深的是导演安排了双方的心理描写,比如这句“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你...我好爱你,Elisa”...细致的刻画,真诚的言语,满屏对彼此的思念,令人深深的感动。

两人再次相遇时终于忍不住思念开启了甜蜜生活,Elisa跑出教室在学生面前跟Marcela拥抱,这一刻孩子们的目光中没有半点异样跟嫌弃,他们眼中看到的是纯粹美好的爱意。

这里算是全剧中最美好可爱的一段时光,但这种当时不被接纳的情感又怎么会如此顺利呢。

在一次舞会中一个男人察觉到了二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由于迷上了Marcela的容貌故意上门挑事。

这些对话被隔壁路过的大婶听到,消息就这样被传开了。

学校里孩子们的父母不愿意小孩跟这种人接触,于是教室里几乎没有人,在路上二人深受世人的唾弃,被扔石头,恶言相向,她们眼神中的无助令人心疼。

这时Elisa为了不再受伤害,选择假冒成自己河里淹死的表弟Mario并跟Marcela结婚。

只有伪造自我,带上不是自己的面具对爱的追求才能被世俗接纳...这又是多么的讽刺。

即便如此,她们仍不被允许过上幸福的生活。

谎言很快被人识破,人们朝她们的窗户扔石头,两个无辜的女孩就这么蜷缩在一块,并被定下了异装癖,伪造身份,违背神明的“罪名”被带去了监狱。

在监狱里她们不用再像以往一样带上伪装的身份爱着对方,而是以原本的自己去拥抱彼此。

她们本没有做错任何事,却强行被关在了牢锁里,好像这段感情从来都不允许光明坦率的存在,只能在肮脏阴暗的角落中被牢牢关起来。

你可以感受到她们的无助,因为这些举动过分真实。

这一打破人们长久以来观念的新闻被报道出来后人群越发沸腾,许多同样被困在阴暗处的人群渐渐浮出水面,在阳关下,她们排队送礼,感谢她们的勇敢与励志。

之前Marcela为了伪装Elisa的身份怀上的孩子这时快要出生了,全片唯一善良开明的狱长夫妇接受了二人短暂的留宿,并帮忙接生。

经历了各种大风大浪跟挫折后,狱长同意协助二人远走高飞,Elisa也攒够了买船票的钱。

在这里Marcela做了一个意外的举动—她坚持要求把孩子留给没有孩子的狱长夫妇。

孩子代表了世人强制她们带上的面具,现在她们自由了,不再被约束了,再也不用伪装身份了,所以想彻底脱离曾经受过的委屈。

孩子在狱长夫妇那里也能过上更“平常”的生活,于是才做出了这一打算。

剧中结尾是她们的女儿站在年老的Marcela旁边听她讲述年轻时经历的故事,Elisa在稻田中潇洒的骑着马,与二人相聚。

故事开头是可爱的,令人忍不住面带笑容的。

中间的经历又是令人心塞心碎,深感不易的。

好在最后结尾她们终于做到了曾经向往的生活,也正是因为这些先锋者一代一代的向人们证明爱是无需隐藏,不分对错,无关性别,才带来了现在的开明。

 7 ) 伊莉莎与玛瑟拉

看见那姑娘的时候,玛瑟拉便认出她是谁。

那是她当年忍痛放弃的小女儿。

撕心裂肺痛不欲生的放弃,为了另一个女子。

女儿问她,值得吗?

爱一个人,如何用值不值得来衡量?

当玛瑟拉看见那个骑马而归的女子,脸上绽放出煜煜生辉的光芒,这个问题便有了显而易见的回答。

即使历经几十年的时光,你依旧是我生命里的光。

你属于我,而我,也属于你。

伊莉莎与玛瑟拉,这个片子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

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故事,两个不顾一切的女人,坎坷的开始,相濡以沫的半世。

她们坚定的和对方在一起,想尽一切办法,付出所有代价,在漫长的岁月里相互扶持。

无关性别,这种爱情本身,已足够让人动容。

在另一个片子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我要和一个人携手几十载,每次听到她用钥匙开门的声音,我的心就会砰砰直跳”(I want to be with someone that ten years from now makes my heart jump when I hear her key in the door.)伊莉莎与玛瑟拉,她们俩的故事完美诠释了这句话。

 8 ) 一段早已从性欲史消失的故事

这两天观赏《书店》(The Bookshop, 2018)导演伊莎贝尔·柯塞特(Isabel Coixet)的新作《艾莉莎与玛榭拉》(Elisa y Marcela, 2019)同时,正好在网路上读到了日前发生在伦敦巴士上的同志情侣遭暴力殴打事件。

血淋淋的照片虽令我震惊,更让我感到震惊的是;英国早在1967年将同志除罪化,甚至2013年更通过同志婚姻的合法。

逾半个世纪后的今天,社会仍存在着不平等与歧见;尽管可能只是单一个案,却令人不胜唏嘘。

而伊莎贝尔·寇榭特编剧、执导的新片《艾莉莎与玛榭拉》,故事背景发生于20世纪初的1901年;艾莉莎与玛榭拉是西班牙国内第一对结婚的同志情侣,尽管当时同婚仍属于违法行为,两人必须被审判并监禁长达10至20年。

(西班牙于2005年才承认同性婚姻合法) 伊莎贝尔·柯塞特将“艾莉莎与玛榭拉”的真实遭遇以“黑白片”的形式搬上银幕;整部电影围绕着两人生活的日常,大海、马匹、荒原、教堂、学堂与西班牙拉科鲁尼亚。

饶富诗意、细腻的黑白影像底下,仍回避不了当时社会的批判与歧视。

这部电影的理想主义在于重述了一段早已从性欲史消失的故事。

导演伊莎贝尔·柯塞特特别关爱悲剧性与极具灵魂思考的题材;她在上一部《书店》关注的是消失的书店。

而在《艾莉莎与玛榭拉》里,她用细腻、诗意的镜头重现了“艾莉莎与玛榭拉”那段受禁忌、尘封的往事。

以今时的角度来观赏《艾莉莎与玛榭拉》或许并不特别,但在那个禁忌,特别是民风保守,粗蛮与劳动的时代,“艾莉莎与玛榭拉”的美丽故事,则变成一种挑衅;而悲伤亦是猝不及防的。

《艾莉莎与玛榭拉》是第69届柏林影展唯二获得提名的LGBT电影;无论在摄影、音乐、布景道具与剪辑各方面来看,都有伊莎贝尔·柯塞特独特的美学(还包括了书)与观点。

它提供了另一种男人缺席的观点;以及作为女性在大时代屏幕下必须背负的尖锐社会批判。

观者在《艾莉莎与玛榭拉》自然流露的镜头底下,所见的是一个令人心碎的爱情故事;然而在艾莉莎与玛榭拉的内心里,是身体与心灵的冲突。

尽管如此,艾莉莎与玛榭拉都不曾有过自我怀疑。

反倒是社会的认同,在艾莉莎与玛榭拉的故事背后,又整整走过了一个世纪。

 9 ) 信

亲爱的玛瑟拉,我已经四周三天又九个小时没有感受到你的气息了。

在我梦里感觉你与我如此靠近,仿佛你是触手可及的。

身边的一切都让我想起你,一切。

孩子们、我阿姨和修女们、太阳、雨水与大海、海砂...写满了字的信纸、鹅毛笔和墨水将你我拉进。

我常梦到你玛瑟拉,即使醒着也是。

我描绘你的样子,无论我望向何方总能看见你。

我好想你。

好想。

我想亲吻你的痣。

——永远诚挚的伊莉莎————————————————————————————————————————————— 亲爱的伊莉莎,我刚读了你的信,咀嚼着你的话语就像触碰到了你的肌肤。

有时我会想象你写信时我就站在你身边。

当你写信给我时,我看着你,我看着你每一个动作,你写给我的每一个字,我认真地注视着你的手,你的痣,注视着你每个停顿,你的慌张,还有我自己。

我想象我们所有的信织成一张毯子,我们赤裸着身子躺在上面,好像我们写给对方的一字一句,保护着我们使我们不再寒冷,忘记人们的闲言碎语,忘记距离。

每次收到你的来信,在打开前我会将之拥入怀中,如我拥抱你一般。

你的字抚慰我的心,消除我心中因见不到你所产生的恐惧,以及有一天你不再写信给我的忧虑。

你字里行间的爱意丝丝渗入了我的肌肤,我觉得我身上的痣就是你的话语。

我好爱你伊莉莎。

 10 ) 真爱不论性别

(啊啊啊啊啊…床戏看得我脸都红了😂).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西班牙(由真人真事改编),那时候的同性相爱还是有罪且需要接受审判的年代,然而,两个彼此相爱的女人不管面对怎样的世俗恶意却从没想过要分开,她们一起走过了暴力,审判,牢狱,甚至是弃子,哪怕受尽折磨与屈辱…却始终坚定地选择彼此,我只能感叹!

这是怎样的神仙爱情?!

.真爱需要勇气,尤其是同性间的爱情更需要。

而我在伊莉莎和玛瑟拉身上看到了真正爱情,以及爱情所绽放出的无穷力量。

.当伊莉莎骑牵着马走向玛瑟拉,“值不值得”,便已经有了答案。

.P.S.:西班牙于2005年承认同性婚姻合法化,在今日世界只有25个国家承认同性婚姻,在75个国家中同性恋需要受到惩罚,在14个国家中同性恋会被处以14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在13个国家中会被处以死刑。

伊莉莎和玛瑟拉的婚姻至今仍未被注销。

.哪怕是上个世纪初,面对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她们却始终坚持自我,选择相爱,我们这些身处21世纪的人又凭什么向世俗低头!

.真爱无论性别,要相信,世界在变。

《伊莉莎与玛瑟拉》短评

一看到是真事就拉高了

5分钟前
  • 豆友56169154
  • 推荐

遥遥之期何时来?他们太勇敢了

8分钟前
  • 头大奶大心思大
  • 推荐

导演原来还拍过《无我生活》和《挽歌》。黑白电影质感,流动的风景,河流、章鱼、花和树,全都活了过来,一帧帧美丽地流动,几场chuang戏都很色气。很佩服两人的坚定和勇敢,过与世隔绝的同志生活付出的所有努力。

10分钟前
  • 醉舟
  • 推荐

人类从来讨厌与己不同的任何东西 安全舒适区小得可怕 但也总有人类与众不同 也要为自己的不同付出努力//艺术与政治的纠结大概和章鱼和海带类似 互相纠缠难舍难分

11分钟前
  • YiQiao
  • 还行

1901-2005 历史意义大于观赏性。

16分钟前
  • 紅地球
  • 还行

难怪评分那么高,就这样一部演员颜值普通,演技普通,黑白影像过于暗沉,节奏拖沓、没有什么戏剧冲突的les片,因为充满了长时间的全裸的各种做爱,评分居然到了8.2分。看过那么多les片后,我依然保持这个想法:les片要拍好,不是光靠画面构图、或者导演、摄影师炫技,也不是取自真实题材就得加分,无论真实与否,电影最重要的还是回归到讲好故事为基础,同性恋电影不是性爱、情爱电影,没有性的场面,它依然需要有它作为人之情感的动人处,而这种打动人的部分,绝对不是主角们在镜头前一天到晚裸着啪啪啪,也绝不仅是架构可圈可点的画面美感,就是一部好电影了。这种故作匠气的电影,在《燃烧女子的肖像》、《违命》等中都有。另外,同性恋中有一人特别想扮演异性的,严格意义上应该归属于跨性别,而不是同性恋。同性恋并不排斥自己的本性别

21分钟前
  • 深秋小屋dongdong
  • 较差

如此相爱的她们,宛如雨中的两株植物,在静谧处紧紧相依着。观众如我,其实也不忍走近细看。毕竟对她们来说,无人打搅才是最好的生长方式。

24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还行

相当美而诗意 某种意义来说在那个年代算是童话般的故事 床戏多得有些没必要 les电影里女性的处境比gay电影里男性的处境更恶劣 最后送孩子那段政治隐喻还蛮强的

25分钟前
  • 星竹
  • 推荐

不知不觉我这些年原来已经看过伊莉莎演员三部电影,我却一直没印象只觉得她好看

29分钟前
  • 长袜子
  • 还行

三星半

32分钟前
  • 还行

有點沉悶。女性胴體、歡愉方面倒是沒少拍,就算畫面漂亮,第三者章魚意圖使人聯想到日本浮世繪《章魚與海女》,這陽具的意象放在電影裡,當下就想導演是不是男的?這直男的凝望??(結果是女導演)也或許是我超譯文本了。

35分钟前
  • 所在
  • 还行

居然一百年前有这样惊世骇俗的事,居然导演能把这么荡气回肠的故事拍的这么扁平无力……有些镜头的确很美很空灵,可惜不能融入主题,就只能止于炫技。无论如何,致敬两位主人公的勇气和坚持,也致敬黑暗世界里的点点善意之光。

37分钟前
  • 星星鲸
  • 还行

紧紧相吸的八爪鱼,肉体美是一种高级美。

39分钟前
  • InvisibleHin
  • 还行

她们很勇敢,感情也确实感人。可是这些背景,单论电影,真心觉得一般呀,非常一般。真实人物一人一星,电影零星……

41分钟前
  • 於菟
  • 较差

这样的爱情,羡慕不起,没几个人做得到为此奋斗终生

45分钟前
  • 推荐

结尾挺好。假结婚的办法还挺聪明的,伊莉莎女扮男装还蛮像的。路过砍柴男呸一口吐痰好细节。还好有典狱长和夫人这样的人。没想到最开心的日子,是在监狱。但是章鱼真是受不了!!!

47分钟前
  • 豆子_____xj
  • 推荐

上映那一年碰上了大雾烧女图才会惨遭nobody knows。

50分钟前
  • k
  • 还行

太能拍出成绩的一个题材了,然而导演把它拍得如此无聊。西方人的爱情里总是缺少两人各自的个性揭示,完全只真空似的拍摄两个人物之间没有下沉到生活细节的片段,只单纯的性吸引。所以我回回看西方人的爱情片,总是觉得主角莫名其妙就海誓山盟了,东西方拍爱情的思维真是完全不一样。后半程假结婚、入狱、逃离看着实在是心疼,但这个是原型故事的能量,不是这个片子本身的。导演自己编的前半段故事又臭又长,床戏更是满满地利用les噱头,看不到一点真心,一会儿章鱼一会儿海带,真想扇导演巴掌

55分钟前
  • chacha
  • 还行

总有一天,我会给你买一匹马。

56分钟前
  • 吞云吐雾狮子兔
  • 推荐

关于影像在真实凛然的苦难面前变得虚伪遮掩的那一面,已足够在其体会。其实它并不需要寄托于摄影形式上优美的辞藻和修饰来书写爱情的伟大,仅仅是铺陈现实,就已足够让观众领略世俗的永恒。此刻的我们已经不需要反复借由历史来反思境遇,因为过往的境况早已胜于浪潮的彼端,飞驰的骏马已没有草地供其奔跑,难得的自由也已被冷漠嘈杂的现代社会绞杀殆尽。「女性」显然比「同性」这个词汇更能精准切中它的表达,或许人们会在这样的媒介中被唤醒无数次身体机能,对所爱之人的渴望直觉,但终究,她们面临的是一个没有出口且为其牺牲的世界——这是一部反衬自身“不自由”的作品,自它诞生之初至燃烧殆尽,都永远被禁锢在枷锁牢笼之中,这是艺术的悲哀,更是人类的悲哀。虽然它很美,但却从来没有真正触碰到爱的一分一毫,用伤痕累累的躯体努力感动未来的人。

59分钟前
  • 低级趣味
  • 还行